2020浙江高考化学二轮讲义:专题七第1讲 认识有机化合物
展开
第1讲 认识有机化合物
[考试说明]
知识内容 | 考试要求 |
(1)有机化学的发展简史 | a |
(2)有机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 a |
(3)有机化合物与人类的生命活动的关系 | a |
(4)常见有机材料的组成、性能及其发展现状 | a |
(5)根据化学式进行式量、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 b |
(6)由元素质量分数或组成元素的质量比、式量推断有机物分子式 | c |
(7)有机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特点 | a |
(8)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 a |
(9)结构式、结构简式和键线式 | b |
(10)研究有机化合物组成的常用方法 | a |
(11)根据1H核磁共振谱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 | b |
(12)研究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常用方法 | b |
(13)同位素示踪法研究化学反应历程 | b |
(14)手性碳原子与手性分子 | a |
有机物组成和结构的确定[学生用书P57]
一、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
1.元素分析
2.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质谱法
质荷比(分子离子、碎片离子的相对质量与其电荷的比值)最大值即为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3.确定有机物分子式
(1)最简式规律
最简式 | 对应物质 |
CH | 乙炔和苯 |
CH2 | 烯烃和环烷烃 |
CH2O | 甲醛、乙酸、甲酸甲酯、葡萄糖、果糖 |
(2)常见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有机物
①同分异构体相对分子质量相同。
②含有n个碳原子的醇与含(n-1)个碳原子的同类型羧酸和酯相对分子质量相同。
③含有n个碳原子的烷烃与含(n-1)个碳原子的饱和一元醛(或酮)相对分子质量相同,均为14n+2。
(3)“商余法”推断烃的分子式(设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 )
的余数为0或碳原子数大于或等于氢原子数时,将碳原子数依次减少一个,每减少一个碳原子即增加12个氢原子,直到饱和为止。
二、有机物分子结构的鉴定
1.化学方法
利用特征反应鉴定出官能团,再制备它的衍生物进一步确认。
2.物理方法
(1)红外光谱
分子中化学键或官能团对红外线发生振动吸收,不同化学键或官能团吸收频率不同,在红外光谱图上将处于不同的位置,从而获得分子中含有何种化学键或官能团的信息。
(2)1H核磁共振谱
1.某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
(1)测定实验式:某含C、H、O三种元素的有机物,经燃烧分析实验测定其碳的质量分数是64.86%,氢的质量分数是13.51%,则其实验式是____________。
(2)确定分子式:该有机物的蒸气的密度是同温同压下H2密度的37倍,则其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分子式为____________。
解析:(1)有机物中碳的质量分数是64.86%,氢的质量分数是13.51%,则氧的质量分数为1-64.86%-13.51%=21.63%,n(C)∶n(H)∶n(O)=(64.86%÷12)∶(13.51%÷1)∶(21.63%÷16)=4∶10∶1,所以该有机物的实验式为C4H10O。(2)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7×2=74。该有机物的实验式的相对分子质量也为74,则实验式即为其分子式。
答案:(1)C4H10O (2)74 C4H10O
2.为了测定某有机物A的结构,做如下实验:
①将2.3 g该有机物完全燃烧,生成0.1 mol CO2和 2.7 g 水;
②用质谱仪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得到如图1所示的质谱图;
③用核磁共振仪处理该化合物,得到如图2所示图谱,图中三个峰的面积之比是1∶2∶3。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有机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
(2)有机物A的实验式是________。
(3)能否根据A的实验式确定其分子式________(填“能”或“不能”),若能,则A的分子式是________(若不能,则此空不填)。
(4)写出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在A的质谱图中,最大质荷比为46,所以其相对分子质量是46。
(2)在2.3 g该有机物中,n(C)=0.1 mol,m(C)=1.2 g;
n(H)=×2=0.3 mol,m(H)=0.3 g;
m(O)=2.3 g-1.2 g-0.3 g=0.8 g,n(O)=0.05 mol;
所以n(C)∶n(H)∶n(O)=0.1 mol∶0.3 mol∶0.05 mol=2∶6∶1,A的实验式是C2H6O。
(3)因为有机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实验式C2H6O的式量是46,所以其实验式即为分子式。
(4)A有如下两种可能的结构:CH3OCH3或CH3CH2OH;若为前者,则在1H核磁共振谱中应只有一个峰;若为后者,则在1H核磁共振谱中应有三个峰,而且三个峰的面积之比是1∶2∶3。显然后者符合题意,所以A为乙醇。
答案:(1)46 (2)C2H6O (3)能 C2H6O
(4)CH3CH2OH
确定有机化合物分子式、结构式的流程图
有机物的结构特点 手性分子[学生用书P58]
1.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2.有机化合物结构的表示方法
结构式 | 结构简式 | 键线式 |
CH3CH===CH2 | ||
CH3CH2OH | ||
3.手性分子
具有完全相同的组成和原子排列的一对分子,如同左手与右手一样,镜面对称,却在三维空间里不能重叠,互称手性异构体,具有手性异构体的分子叫手性分子。
1.下列分子中含有手性碳原子的是( )
解析:选C。手性碳原子周围连接的原子或原子团不同,C项中连羟基的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
2.下列对有机物结构或性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将溴水加入苯中,溴水的颜色变浅,这是由于发生了加成反应
B.苯分子中的6个碳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是一种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
C.乙烷和丙烯的物质的量共1 mol,其混合物完全燃烧生成3 mol H2O
D.一定条件下,Cl2可在甲苯的苯环或侧链上发生取代反应
解析:选A。将溴水加入苯中,由于溴在苯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故发生萃取使溴水的水层颜色变浅,是物理变化,A项错误;苯分子中不存在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而是存在一种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B项正确;乙烷和丙烯的每个分子中都含有6个氢原子,1 mol混合物中含6 mol氢原子,完全燃烧生成3 mol H2O,C项正确;苯环上的氢原子在催化剂作用下能被氯原子取代,苯环侧链的烃基氢原子在光照时可被氯原子取代,D项正确。
课后达标检测[学生用书P123(单独成册)]
一、选择题
1.某化合物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其红外光谱图只有C—H键、O—H键、C—O键的振动吸收峰,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0,则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是( )
A.CH3CH2OCH3 B.CH3CH(OH)CH3
C.CH3CH2OH D.CH3COOH
解析:选B。由题意,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只有羟基,A项中没有羟基,C项中相对分子质量小于60,D中还存在键,均不符合要求。
2.如图所示是一个有机物的1H核磁共振谱图,请你观察图谱,分析其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 )
A.CH3CH2CH2CH3 B.(CH3)2CHCH3
C.CH3CH2CH2OH D.CH3CH2COOH
解析:选C。由1H核磁共振谱的定义可知,在氢谱图中从峰的个数即可推知有几种化学环境不同的氢原子,由图可知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分析选项可知A项有2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B项有2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C项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D项有3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3.有机物含有一个手性碳原子(标有“*”的碳原子),具有光学活性。当发生下列化学反应时,生成新的有机物无光学活性的是( )
A.与银氨溶液反应
B.与甲酸在一定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
C.与金属钠发生反应
D.与H2发生加成反应
答案:D
4.对下图两种化合物的结构或性质描述正确的是( )
A.不是同分异构体
B.分子中共平面的碳原子数相同
C.均能与溴水反应
D.可用红外光谱区分,但不能用1H核磁共振谱区分
解析:选C。两种有机物的分子式均为C10H14O,但二者的分子结构不同,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A错误。根据的结构特点,可知两种化合物的分子中共平面的碳原子数不相同,B错误。前一种有机物分子中含有酚羟基,苯环上酚羟基的邻、对位H原子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后一种有机物分子中含有,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C正确。两种有机物的分子结构不同,H原子所处的化学环境也不同,可以采用1H核磁共振谱进行区分,D错误。
5.在1H核磁共振谱中出现两组峰,其氢原子数之比为 3∶2 的化合物可能是( )
解析:选D。A中有2种氢,个数比为3∶1;B中据对称分析知有3种氢,个数比为3∶1∶1;C中据对称分析知有3种氢,个数比为1∶3∶4;D中据对称分析知有2种氢,个数比为3∶2。
6.充分燃烧某液态芳香烃X,并收集产生的全部水,恢复到室温时,得到水的质量跟原芳香烃X的质量相等。则X的分子式是( )
A.C10H16 B.C11H14
C.C12H18 D.C13H20
解析:选C。烃燃烧后,其中的氢全部转入水中,故得到的水中的氧元素的质量等于烃中碳元素的质量。水中氧、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6∶2=8∶1,则芳香烃中:====,符合的只有C。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比烷烃沸点高是因为醇分子间存在氢键
B.苯和油脂均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红外光谱分析不能区分乙醇和乙酸乙酯
D.蛋白质溶液中加硫酸铵或氯化铜溶液,均会发生蛋白质的变性
解析:选A。B项,有些油脂分子存在碳碳双键,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项,乙酸乙酯中存在酯基,乙醇中存在羟基,红外光谱分析能够区分乙醇和乙酸乙酯;D项,蛋白质溶液中加硫酸铵,会使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而发生盐析,氯化铜溶液会使蛋白质发生变性。
8.DDT又叫滴滴涕,化学名为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化学式(ClC6H4)2CH(CCl3)。名称从英文缩写DDT而来,为白色晶体,不溶于水,溶于煤油,可制成乳剂,是有效的杀虫剂。DDT进入食物链,是导致一些食肉和食鱼的鸟接近灭绝的主要原因。因此从20世纪70年代后滴滴涕逐渐被世界各国明令禁止生产和使用。其结构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烃类
B.DDT完全燃烧后只产生CO2和H2O两种物质
C.分子无手性碳原子
D.1H核磁共振谱图中有5种位置峰
解析:选C。DDT中含有Cl元素,故不属于烃类,A项错;燃烧后还会有HCl生成,B项错;只存在3种峰,D项错。
二、非选择题
9.下表所示的是关于有机物A、B的信息:
A | B |
①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②分子比例模型为 ③能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 | ①由C、H两种元素组成 ②分子球棍模型为 |
根据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A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的产物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写出在一定条件下,A发生聚合反应生成高分子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的同系物用通式CnHm表示,B的同系物用通式CxHy表示,当CnHm、CxHy分别出现同分异构体时,碳原子数的最小值n=________,x=________。
(3)B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填序号)。
①无色无味液体 ②有毒 ③不溶于水 ④密度比水大
⑤能使酸性KMnO4溶液和溴水褪色 ⑥任何条件下均不与氢气反应 ⑦与溴水混合后液体分层且上层呈橙红色
解析:由表中信息知,A是乙烯,B是苯。乙烯分子中存在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还能发生加聚反应。当乙烯和苯的同系物分别出现同分异构体时,碳原子数最小的有机物的分子式分别为C4H8、C8H10。苯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有特殊气味的透明液体,有毒,密度比水小,难溶于水。苯参加的化学反应大致有三种:一是其他基团和苯环上的氢原子之间发生的取代反应;二是发生在苯环上的加成反应;三是苯的燃烧反应。
答案:(1)1,2二溴乙烷
nCH2===CH2CH2—CH2
(2)4 8 (3)②③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