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浙江高考历史二轮讲义:热考主题串讲主题八 史观、史学研究与选考命题
展开主题八 史观、史学研究与选考命题
[主干链接]
1.革命史观:近代中国维护主权,抗击侵略;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掌握政权,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国际工人运动(巴黎公社)的发展;俄国十月革命;二战后两极格局的演变等。
2.文明史观
(1)区域性文明:古代五大文明区域是相对独立的文明群落,都是处在农耕文明时代的不同类型的文明;中国古代文明和西方古希腊、罗马文明,是古代东西方多元共存的文明。
(2)不同性质的文明: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文明。
(3)政治、经济、思想文明角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农耕经济、农耕时代社会主流思想;近现代以来东西方工业文明的成就。
3.全球史观
(1)新航路开辟和欧洲殖民扩张与美洲印第安文明冲突;西方列强侵华引起的西方工业文明与中国传统文明的冲突。
(2)资本主义文明与社会主义文明的冲突——一战后欧美帝国主义对苏俄的包围封锁、二战后两大阵营的对抗。
(3)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传播和对西方的影响;近代以来中国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文明相互借鉴等。
4.社会史观
(1)重视与教材知识相关的中外历史上社会转型问题、自然环境问题、动乱或战乱问题、人口迁移问题、社会生活的变迁问题、婚姻习俗变化等问题。
(2)注意资本主义国家解决社会问题的措施和影响。如1929-1933年,罗斯福为解决严重的社会问题,推行一系列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等。
(3)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问题及措施、影响。如苏俄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苏联改革中的社会问题、中国“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失误带来的社会问题及政策调整等。
5.唯物史观:亦称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唯物史观是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具有辩证的观点。
[史学研究]
一、史料鉴别与运用
1.史料概念:常说的史料,就是指那些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能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详细的说就是研究历史和编纂史书所用的资料。史料是研究历史、获取历史结论的直接或者间接依据,在历史研究与学习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靠着些资料,历史才能够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获取历史结论。
2.史料的分类
(1)按表现形式分:文献史料(指文字形式记载的史料)、实物史料(历史上人类活动各种物件)与口述史料(口头叙述并记录下来的资料)。
(2)按资料价值分: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即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发生时代留下来的材料,直接反映了研究对象的情况;第二手史料,经过后人转述、记录或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的材料,间接反映了研究对象的情况。这类史料跟三类史料的关系是:实物史料一般都是第一手的;文献史料中第二手居多;口述史料辗转相传,需要仔细甄别。
(3)其他史料分类:分为有意史料(官方组织编写)与无意史料(官方无意遗留下来的档案、文件及私人日记等);“正史”(官方记载)与“野史”(私家编撰史书或民间记载);从史料价值看,无意史料多为第一手史料。
二、史学研究方法
1.区分历史与历史学:历史指过去发生的事情(客观性、真实存在过的);历史学指史学家对客观历史的记录和解释(主观性,不可能完全接近真实的历史)。
2.历史学的基本要素
(1)史料:研究和认识历史所根据的材料。
(2)史料解释:对历史原材料的解析、阐释。
(3)历史叙述:对历史人物的经历、简介,历史事件的概况或发展过程的直接描述。
(4)历史评价:站在历史的角度对历史事件给予较客观、公正的评价或议论。
3.史学研究:就是利用史料的搜集、考订和编次,论证历史现象的真伪、获取历史结论的方法,简单地说就是史学思想、历史观、历史编纂学、史料学、史学方法论等的综合运用。
4.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
(1)多学科交叉研究法:即跨学科综合研究法,如计量史学、社会史观、生态史观等。
(2)历史比较法:将相同或相似的历史现象放到一起进行分析比较,获取结论。
(3)二重证据法:即文献与考古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4)历史结构分析法或者阶级分析法:运用历史发展的结构或阶级立场角度研究历史。
(5)“读史征信”:阅读相关史料,发现历史的真实。
5.历史研究的步骤及原则
(1)步骤:问题形成——史料收集——史料整理一历史解释。
(2)原则:历史主义原则是史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一切史学研究,都要从历史事实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都要用发展的眼光,站在历史进步的立场上研究历史;都要在一定的历史范围内,对历史人物和事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都要重视历史的内在联系,尊重历史的客观规律;都要批判继承地对待历史遗产。
[考题例解]
(2019·4月浙江选考,T26)走进历史博物馆,人们经常能看到说明书上画着一个“马”字,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的写法却很是不同 ,使人感到,如果不是秦始皇统一文字,方块字还不知道会裂变成几种古怪的文字呢!印象一旦形成,往往根深蒂固。然而有学者翻检史书注意到,战国时的外交活动非常频繁,纵横家们到处上书,谋求列国君主信用,却没有出现任何文字障碍的例子。研究战国七雄的文字,发现90%以上是一样的,秦统一文字的工作只是“罢其不与秦文合者”。这说明( )
A.治史之难,难在问题的发现与提出,难在观点的梳理与解读
B.认识事物有一个摸索的过程,但材料无疑是历史研究的出发点
C.对人们视为定论的说法,不可盲从,应当搜集原始材料去检验
D.处理问题与史料的关系时,须杜绝先树观点,再找材料的做法
解析:选C。根据材料“如果不是秦始皇统一文字,方块字还不知道会裂变成几种古怪的文字呢”“研究战国七雄的文字,发现90%以上是一样的,秦统一文字的工作只是‘罢其不与秦文合者’”可知,材料说明对人们视为定论的说法,不可盲从,应当搜集原始材料去检验,C项符合题意。
[跟踪训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个个精彩片段,成为我们认识和把握历史的关键。
社会转型的含义:社会转型指人类历史上发生的结构性或根本性的社会变动,它是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所引发的超越原有社会模式的全方位、革命性的质变。
社会转型的特点与原因:①社会转型是一个漫长和复杂变迁过程,是对旧体制逐步破除和新体制全面确立;②社会转型是全方位的,涉及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多领域;③社会转型的成因很多,而且互动制衡,根本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
请你以17-19世纪的英国为例说明社会转型上述特点,并以文明史观分析其体现出的时代潮流。要求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解析 第一小问特点,材料中对社会转型作了定义,且说明了社会转型的原因和特点,依据材料中的提示,结合所学有关英国的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详细说明;第二小问潮流,可从社会转型的角度说明这是一种社会形态的更替,从文明史观的角度来分析就是一种新的先进的文明代替一种旧的落后的文明,它代表着一种趋势,体现了人类社会从古代的农耕文明向近代的工业文明的过渡。
答案 说明:17世纪上半期,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已有相当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向专制王权发起了挑战。“光荣革命”后,1689年,议会颁布《权利法案》,1701年又通过《王位继承法》,这两部法案使英国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和君主立宪制度。
17-18世纪,英国大力拓展海外贸易与殖民扩张,随着资本的积累与市场的扩大,18世纪后半期到19世纪40年代,英国率先进行并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工业化推动英国的城市化进程,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
思想文化方面,17世纪自然科学在英国进一步发展,牛顿三大运动定律的提出,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形成,同时启蒙思想在英国产生发展,科学与理性成为人们思考和判断问题的思想武器。
潮流:资本主义迅速崛起,人类社会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