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0江苏高考生物二轮讲义:1专题十五 必修模块实验整合提升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0江苏高考生物二轮讲义:1专题十五 必修模块实验整合提升01
    2020江苏高考生物二轮讲义:1专题十五 必修模块实验整合提升02
    2020江苏高考生物二轮讲义:1专题十五 必修模块实验整合提升03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江苏高考生物二轮讲义:1专题十五 必修模块实验整合提升

    展开
    

    专题十五 必修模块实验整合提升
     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等进行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并能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疏漏诊断]
    1.教材基础实验的正误判断
    (1)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若滤液细线画得过粗可能会导致色素带出现重叠(√)
    (2)组织样液中滴加斐林试剂,不产生砖红色沉淀说明没有还原糖(×)
    (3)在25 ℃的实验条件下可顺利完成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
    (4)鉴定待测样液中的蛋白质时,先加NaOH溶液,振荡后再加CuSO4溶液(√)
    (5)调查人群中红绿色盲的发病率时,为减少实验误差而采取的措施是调查足够大的群体,随机取样并统计(√)
    2.探究设计实验的正误判断
    (6)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将酶与底物溶液在室温下混合后于不同温度下保温(×)
    (7)检测酵母菌培养过程中是否产生CO2,可判断其呼吸方式(×)
    (8)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专一性作用时,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
    ►[长句冲关]
    1.概述性知识
    (1)“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利用特定物质分子与基因结合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二者采用了相似的核心技术是荧光标记法。
    (2)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正确的做法是随机取样后,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
    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3)在测定酶活力的实验中,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已预保温,则正确的操作顺序为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2.程序性诱问
    (4)在观察减数分裂实验中不宜选择动物的卵巢和植物的雌蕊,原因是动物和植物产生的雄配子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更易观察到减数分裂。
    热考命题1 考纲要求实验[学生用书P85]

    1.(2019·高考江苏卷,T7)下列关于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有从新生的根尖上取材,才能观察到有丝分裂
    B.解离时间要尽量长,以确保根尖组织细胞充分分离
    C.滴加清水、弄碎根尖以及压片都有利于细胞的分散
    D.临时装片镜检时,视野中最多的是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
    解析:选C。高等植物的根尖、芽尖等分生区的细胞均可进行有丝分裂,A错误;解离的目的是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解离时间过长,细胞会被破坏,将会影响实验结果,B错误;制片是用镊子将之前处理的根尖取出来,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按压载玻片,可以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因此,滴加清水、弄碎根尖以及压片都有利于细胞的分散,C正确;临时装片镜检时,视野中最多的是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D错误。
    2.(多选)(2018·高考江苏卷,T24)下列中学实验均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编号
    实验名称
    实验材料
    实验操作或现象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
    紫色洋葱外表皮、蔗糖溶液等
    原生质层呈紫色,各组成部分结构清晰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
    花生子叶、苏丹Ⅲ染液等
    在高倍镜下可见细胞中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液滴

    观察细胞有丝分裂
    洋葱根尖、龙胆紫溶液等
    在高倍镜的同一个视野中,可见分裂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各时期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酵母菌、血细胞计数板等
    在10×目镜、40×物镜下的一个视野中完成对整个计数室中酵母菌的计数
    A.实验①        B.实验②
    C.实验③ D.实验④
    解析:选ACD。原生质层由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组成,色素存在于液泡中,即大液泡呈紫色,且在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各组成部分的清晰结构,A错误;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将花生子叶切成薄片、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在高倍镜下可见细胞中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液滴,B正确;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因为分裂期细胞数目较少,所以在高倍镜的同一个视野中很难见到各个时期的细胞,C错误;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中,一般在低倍物镜下(10×)找到大方格后换上高倍物镜(40×)观察一个中方格并计数,但一个计数室中有16或25个中方格,D错误。
    3.(2016·高考江苏卷,T17)下列用鲜菠菜进行色素提取、分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应该在研磨叶片后立即加入CaCO3,防止酸破坏叶绿素
    B.即使菜叶剪碎不够充分,也可以提取出4种光合作用色素
    C.为获得10 mL提取液,研磨时一次性加入10 mL乙醇研磨效果最好
    D.层析完毕后应迅速记录结果,否则叶绿素条带会很快随溶剂挥发消失
    解析:选B。提取色素时,应在研磨前加入CaCO3,防止破坏叶绿素,A项错误;菜叶剪碎不够充分,提取的滤液中色素的含量少,分离结果中色素带变窄,但分离得到的色素种类不变,B项正确;在研磨时分次加入10 mL乙醇比一次性加入10 mL乙醇的效果好,C项错误;层析完毕后应迅速记录结果的原因是叶绿素在光下容易分解,并不是叶绿素随溶剂挥发消失,D项错误。

    高考题对教材中常规实验的考查一般体现在:(1)对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实验试剂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2)对实验设计中对照实验的分析和解释。(3)基本实验操作仪器的使用。

    1.观察类实验操作流程模板

    2.鉴定类实验的操作流程模板

    3.调查类实验一般操作流程模板

    4.探究设计类实验操作流程模板


    1.(2019·高考北京卷)玉米根尖纵切片经碱性染料染色,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分生区图像如下。对此图像的观察与分析,错误的是(  )

    A.先用低倍镜再换高倍镜观察符合操作规范
    B.可观察到箭头所指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壁
    C.在图像中可观察到处于分裂期前期的细胞
    D.细胞不同结构成分与该染料结合能力不同
    解析:选B。箭头所指为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特点是着丝点分裂后,新形成的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此时核膜已解体,核仁已消失,无法观察到细胞核,故本题选B。
    2.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过氧化氢作底物验证酶的高效性时,其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实验结果
    B.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对实验结果的检测通常使用斐林试剂
    C.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时,增加无水乙醇的用量,色素分离效果更明显
    D.检测还原糖和脂肪需要水浴控制温度
    解析:选A。过氧化氢浓度低时无机催化剂和酶的作用结果差异不大,不易区分,过氧化氢浓度高时自身分解加快,会影响实验结果,A正确;斐林试剂鉴别还原糖过程中需要水浴加热,会影响实验结果,B错误;分离色素的试剂为层析液,提取色素的试剂是无水乙醇,增加无水乙醇的量,色素分离效果不会更加明显,C错误;实验温度有时是自变量,有时是无关变量。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需要水浴加热,但脂肪的检测不需要特殊的温度条件,D错误。
    3.(多选)(2019·海安中学月考)下列为减少实验误差而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有(  )
    选项
    实验内容
    减少实验误差采取的措施
    A
    对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进行计数
    多次计数取平均值
    B
    探究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预实验确定浓度范围
    C
    调査人群中红绿色盲发生率
    调查足够大的群体,随机取样并统计
    D
    比较有丝分裂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时间
    观察多个装片、多个视野的细胞并统计
    解析:选ACD。培养酵母菌时,酵母菌在培养液中可能未均匀分布,因此每次计数前可以振荡均匀并多次取样计数后求平均值以减少误差,A正确;探究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由于无法确定实验所需试剂浓度范围,可以先设一组浓度梯度较大的预实验进行摸索,为正式实验提供浓度范围,B错误;调查人群中的红绿色盲发病率,为保证调查数据的准确性,要保证调查的群体足够大并随机取样,C正确;比较有丝分裂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通常以某一时期的细胞数占细胞总数的比例代替该期在细胞周期中的时间比例,计数的细胞越多,误差越小,D正确。
    4.(多选)(2015·高考江苏卷,T21)

    为研究高光强对移栽幼苗光合色素的影响,某同学用乙醇提取叶绿体色素,用石油醚进行纸层析,右图为滤纸层析的结果(Ⅰ、Ⅱ、Ⅲ、Ⅳ为色素条带)。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强光照导致了该植物叶绿素含量降低
    B.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有利于该植物抵御强光照
    C.色素Ⅲ、Ⅳ吸收光谱的吸收峰波长不同
    D.画滤液线时,滤液在点样线上只能画一次
    解析:选ABC。根据“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实验结果可知,题图中Ⅰ、Ⅱ、Ⅲ、Ⅳ色素条带分别代表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由题图可知,正常光照与强光照相比,正常光照下叶绿素含量高,强光照下叶绿素含量低,A项正确。强光照条件下,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说明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有利于植物抵御强光照,B项正确。叶绿素a吸收光谱的吸收峰波长约为430 nm和660 nm,叶绿素b的吸收光谱的吸收峰波长约为460 nm和640 nm,C项正确。画滤液线时,首先画出一条细线,待滤液干后,再重复画一两次,目的是增加滤液线中的色素含量,以便层析后获得更清晰的色素条带,D项错误。
    热考命题2 教材经典实验[学生用书P86]

    (2015·高考江苏卷,T4)下列关于研究材料、方法及结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孟德尔以豌豆为研究材料,采用人工杂交的方法,发现了基因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
    B.摩尔根等人以果蝇为研究材料,通过统计后代雌雄个体眼色性状分离比,认同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
    C.赫尔希与蔡斯以噬菌体和细菌为研究材料,通过同位素示踪技术区分蛋白质与 DN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D.沃森和克里克以DNA大分子为研究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的方法,破译了全部密码子
    解析:选D。自然状态下,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植物,孟德尔以豌豆为研究材料,采用人工杂交的方法,发现了基因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摩尔根根据果蝇眼色的遗传特点,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B正确;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C正确;沃森和克里克根据他人发现的DNA的X射线衍射图谱,提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D错误。

    高考题中常对教材中的隐性实验进行深度挖掘,考查考生对生物学科学史中反映出的科学思想、研究方法和常用技术手段等内容,同时也考查考生发散性思维和知识迁移能力。

    高中教材涉及的重要人物及相应生物学史实归纳
    必修1(16条)
    (1)列文虎克——用自制显微镜发现活细胞
    (2)施莱登和施旺——建立“细胞学说”
    (3)欧文顿——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进行膜通透性实验提出膜是由脂质构成的
    (4)罗伯特森——电镜下观察细胞膜看到暗—亮—暗三层结构,将细胞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
    (5)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
    (6)巴斯德——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细胞的存在(无活细胞参与,糖类不可能变成酒精)
    (7)毕希纳——将酵母细胞中引起发酵的物质称为酿酶
    (8)萨姆纳——提出并证明酶是蛋白质
    (9)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
    (10)恩格尔曼——用水绵和好氧细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O2及光合作用需要光
    (11)普利斯特利——植物可更新空气
    (12)英格豪斯——植物只有绿叶才能更新污浊的空气,指出普利斯特利实验只有在光下才能成功
    (13)梅耶——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14)萨克斯——光合作用的产物除O2外还有淀粉(叶片产生淀粉需要光)
    (15)鲁宾和卡门——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H2O
    (16)卡尔文——用14C标记14CO2证明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为有机物中碳的途径[卡尔文循环:14CO2→14C3→(14CH2O)]
    必修2(13条)
    (1)孟德尔——用豌豆作遗传材料,利用假说—演绎法提出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关注孟德尔成功的四大原因)
    (2)萨顿——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关注假说—演绎法与类比推理法的差异)
    (3)摩尔根——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用白眼雄果蝇作遗传材料)
    (4)道尔顿——第一个提出色盲问题
    (5)格里菲思——通过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
    (6)艾弗里——通过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不是蛋白质(转化因子为DNA)
    (7)赫尔希和蔡斯——用放射性同位素(32P、35S)分别标记噬菌体,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
    (8)沃森和克里克——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克里克还提出中心法则:)
    (9)富兰克林——DNA衍射图谱
    (10)查哥夫——腺嘌呤(A)的量=胸腺嘧啶(T)的量,胞嘧啶(C)的量=鸟嘌呤(G)的量
    (11)美国遗传学家缪勒——用X射线照射果蝇,发现突变率大大提升
    (12)拉马克——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中心思想: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13)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四个要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必修3(10条)
    (1)贝尔纳——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
    (2)坎农——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作统一完成的(现代观点: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
    (3)沃泰默——促胰液素分泌只受神经调节
    (4)斯他林和贝利斯——促胰液素可存在“化学调节”(并命名该调节物为“激素”)
    (5)达尔文——植物向光性实验,验证金丝雀草胚芽鞘感光部位在尖端,尖端可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造成单侧光下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
    (6)鲍森·詹森——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通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7)拜尔——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8)温特——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并将该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9)高斯——证明大小两种草履虫间存在着竞争关系
    (10)林德曼——对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发现能量流动两大特点: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

    1.下列有关科学家与其成就匹配有误的一项是(  )
    A.魏尔肖——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B.林德曼——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C.温特——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D.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解析:选D。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
    2.(2017·高考全国卷Ⅲ)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
    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
    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面积
    解析:选B。根据题干信息“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在用样方法调查时,选取的样方过小,可能导致收集到的数据较少,偶然性较大,因此需要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或者增加样方的数量,C、D错误。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不需要对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A错误。
    3.在探索遗传物质本质的过程中,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赫尔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都能证明的结论是(  )
    ①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②DNA能控制生物的性状
    ③DNA能够进行半保留复制
    ④蛋白质与生物的性状无关
    A.①③          B.④
    C.①④ D.②
    解析:选D。“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经过大量科学实验发现“只有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后得到的结论,①错误。在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将DNA与蛋白质等分开,单独研究,可以证明DNA能控制生物性状;在赫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亲代噬菌体只是将DNA注入了宿主细胞中,子代噬菌体却拥有与亲代噬菌体相同的蛋白质外壳,由此可推知,DNA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②正确。“DNA能够进行半保留复制”是在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之后的研究中被证实的,③错误。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与生物的性状密切相关,④错误。
    4.(2018·高考全国卷Ⅲ)下列研究工作中由我国科学家完成的是(  )
    A.以豌豆为材料发现性状遗传规律的实验
    B.用小球藻发现光合作用暗反应途径的实验
    C.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D.首例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
    解析:选D。奥地利的孟德尔以豌豆为实验材料发现了性状遗传规律,A项不符合题意;美国的卡尔文利用小球藻,用14C标记的14CO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探明了CO2中的C在光合作用过程中转化成有机物中C的途径,这就是著名的卡尔文循环,B项不符合题意;英国的格里菲思和美国的艾弗里分别完成了肺炎双球菌的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C项不符合题意;1965年我国科学家完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D项符合题意。
    5. (2016·高考全国卷Ⅲ)在前人进行的下列研究中,采用的核心技术相同(或相似)的一组是(  )
    ①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②用紫外线等处理青霉菌选育高产青霉素菌株
    ③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④用甲基绿和吡罗红对细胞染色,观察核酸的分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热考命题3 高考探究实验[学生用书P88]

    (2019·高考江苏卷,T30)为探究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一些有机物含量的变化,研究小组利用下列供选材料用具进行了实验。材料用具:玉米籽粒;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碘液,缓冲液,淀粉,淀粉酶等;研钵,水浴锅,天平,试管,滴管,量筒,容量瓶,显微镜,玻片,酒精灯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检测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蛋白质(肽类)含量变化,在不同发芽阶段玉米提取液中,分别加入________试剂,比较颜色变化。该实验需要选用的器具有________(填序号)。
    ①试管 ②滴管 ③量筒 ④酒精灯 ⑤显微镜
    (2)为了检测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淀粉含量变化,将不同发芽阶段的玉米籽粒纵切,滴加________,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胚乳呈蓝色块状,且随着发芽时间的延长,蓝色块状物变小。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验证上述蓝色块状物变小是淀粉酶作用的结果,设计了如下实验:在1~4号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应的提取液和溶液(如图所示),40 ℃温育30 min后,分别加入斐林试剂并60 ℃水浴加热,观察试管内颜色变化。
    请继续以下分析:

    ①设置试管1作为对照,其主要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试管2中应加入的X是________的提取液。
    ③预测试管3中的颜色变化是________。若试管4未出现预期结果(其他试管中结果符合预期),则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解析:(1)常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的存在,紫色深浅的变化可代表蛋白质(肽类)含量的变化。检测组织中的蛋白质时,先向含有组织样液的试管内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1 mL,摇匀后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3~4滴,因此要用到试管、滴管和量筒,不需要酒精灯加热,也不需要借助显微镜观察。(2)淀粉遇碘变蓝色,常用碘液检测生物组织中淀粉的存在。随着发芽时间的延长,蓝色块状物变小,说明玉米发芽过程中会不断消耗胚乳中储存的淀粉,使胚乳中的淀粉逐渐减少。(3)在验证蓝色块状物变小是淀粉酶作用的结果的实验设计中,要严格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等。设置1号试管的主要目的是排除用于实验的淀粉溶液中含有还原糖,试管2中应加入发芽前玉米提取液。试管3与试管4对照,预期二者的颜色变化都是蓝色→砖红色,说明发芽玉米提取液中含有淀粉酶并催化淀粉水解成还原性糖;如果试管4没有出现砖红色沉淀,最可能的原因是淀粉酶已失活。
    答案:(1)双缩脲 ①②③ (2)碘液 玉米发芽过程中胚乳的淀粉逐渐减少 (3)①排除用于实验的淀粉溶液中含有还原糖 ②发芽前玉米 ③蓝色→砖红色 淀粉酶已失活

    本部分属于高频考点,在高考中常以非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对实验选材、实验变量控制、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思路设计、实验结论预期等进行考查,注重对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灵活性强,难度大。

    1.变量法寻找实验目的
    (1)根据题目信息,直接写出实验目的
    此类题目中往往含有“验证××”或“探究××”的字眼,此即为该实验的目的。
    (2)根据实验装置或实验现象,推断实验目的
    此类试题首先应确定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再寻找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此即实验的目的。
    2.三段法分析实验原理
    (1)实验原理一般由三段组成。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因变量的观测指标+实验具体过程描述。
    (2)自变量的作用(反应)原理,即“为什么这么做”。要密切关注实验目的及题干信息,注意充分利用题干的提示或联系教材基础知识进行准确描述。
    (3)因变量的检测原理(或操作原理、现象原理),即“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现象”。可参考题中相关实验步骤。
    3.实验变量控制原则
    (1)自变量的控制原则——单一变量原则。
    (2)无关变量控制原则——等量适宜原则。
    (3)因变量的控制原则——可观测性原则。
    4.“四步法”规范书写实验步骤
    (1)材料分组编号(设置对照实验)。
    (2)对不同的对象施以不同的处理(控制自变量)。
    (3)给以相同且适宜的条件(控制无关变量)。
    (4)实验结果的观察与记录(因变量的预测)。
    5.实验结果的预测
    (1)探究性实验结果的预测对应假设,常需分类讨论,实验结论要根据可能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2)验证性实验的结果与相应结论只需考虑一种情况。一般只有一个结果和一个相应的结论,且结论就在题目中,如“验证……”“证明……”等。实验结论对应实验目的应得出肯定结论。

    1.重金属离子会导致蛋白质分子变性。为探究铜离子能否使唾液淀粉酶失活,某同学进行了实验,实验步骤如下(已知SO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
    试管甲
    试管乙
    步骤1
    加入1%CuSO4溶液和pH为6.8的缓冲液各1 mL
    加入A
    步骤2
    各加入1%唾液淀粉酶溶液1 mL,混匀后放置一段时间
    步骤3
    各加入1%淀粉溶液1 mL,B
    步骤4
    取出试管,各加入1%碘溶液3滴,观察颜色变化
    (2)讨论与分析
    ①实验中设置试管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中A处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铜离子能使唾液淀粉酶失活,理论上两支试管最可能的实验结果是试管甲中溶液________,试管乙中溶液________(两空均填“变蓝”或“不变蓝”)。
    ③实验中加入缓冲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有同学提出由于CuSO4溶液呈蓝色,用上述步骤的检测方法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请你提出另外一种结果检测方法并预测实验结果。
    a.检测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若铜离子能使唾液淀粉酶失活,预测实验结果应该是试管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管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①对照 蒸馏水和pH为6.8的缓冲液各1 mL
    适宜温度(37 ℃)下保温一段时间 ②变蓝 不变蓝 ③维持反应液中pH的稳定 ④a.用斐林试剂检验两支试管中是否含有还原糖 b.无砖红色沉淀产生 出现砖红色沉淀
    2.向小白鼠注射促甲状腺激素(TSH),会使下丘脑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分泌减少。对此现象的解释有两种观点,观点一:TSH直接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观点二:TSH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两种观点孰是孰非?某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步骤:
    ①将生理状态相同的小白鼠随机分为A、B小组,测定两组动物血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
    ②用手术器械将A组小白鼠的________(填器官名称)切除,B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向A组小白鼠注射适量的一定浓度的______________(填激素名称),向B组小白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后,测定A、B两组小白鼠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的含量。
    (2)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若A组小白鼠血液中TRH不减少(或增加),B组小白鼠血液中TRH减少,则观点________正确;
    ②若A组小白鼠和B组小白鼠血液中TRH减少的量相等,则另一观点正确。
    (3)现科学家已证实观点二是正确的。由此可知,下丘脑细胞膜上应含有识别________________的受体。
    解析:观点一的核心思想为“TSH→下丘脑”,观点二的核心思想为“TSH→甲状腺→甲状腺激素→下丘脑”,两种观点的主要区别为是否经过“甲状腺→甲状腺激素”这一环节(此为自变量)。所以,实验组(A组)应切除小白鼠的甲状腺,对照组(B组)不切除;为了排除手术本身的干扰,对照组应做相同的外科手术但不切除甲状腺操作。该实验的因变量为血液中TRH的含量变化,所以实验前后需分别对此进行测定并比较。假如观点一正确,即不经过“甲状腺→甲状腺激素”这一环节,则无论是否切除甲状腺,TRH的分泌量均减少。假如观点二正确,即经过“甲状腺→甲状腺激素”这一环节,则切除甲状腺之后(A组)TSH将不能发挥负反馈调节的作用,TRH的分泌量不减少(或增加)。科学家已证实观点二正确,说明下丘脑细胞膜上含有识别甲状腺激素的受体。
    答案:(1)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②甲状腺 做相同的外科手术,但不切除甲状腺 ③促甲状腺激素(TSH) 注射等量的同浓度的促甲状腺激素(TSH) (2)二 (3)甲状腺激素
    3.药物X为激素类药物。为研究其对动物机体排卵的影响,某同学用若干只发育状况相同的雌性鳙鱼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请完善下面的实验步骤:
    ①将鳙鱼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实验组)的处理是注射适量的用0.65%NaCl溶液配制的物质X溶液,乙组的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上述两组鳙鱼置于______________的条件下饲养。
    ③一段时间后,统计两组鳙鱼排卵的数目。
    ④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
    (2)实验结果与分析:
    甲组的卵细胞数量大于乙组,则说明药物X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进一步研究药物X的作用机理,该同学测定了两组鳙鱼体内雌性激素的含量,发现甲组雌性激素的含量高于乙组。请对药物X的作用机理提出两种不同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按照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甲、乙两组实验中除药物X外,其他条件应相同且适宜。因此,对乙组的处理应为:注射等量的0.65%NaCl溶液。并将两组鳙鱼放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饲养。(2)如果甲组的卵细胞数量大于乙组,说明药物X能促进鳙鱼排卵。(3)性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受到下丘脑和垂体的控制。药物X可能促进了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也可能促进了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还有可能促进了卵巢分泌雌性激素,这三个途径都会使雌性激素的分泌量增加。
    答案:(1)①注射等量的0.65%NaCl溶液 ②相同且适宜 (2)对鳙鱼排卵有促进作用 (3)药物X促进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药物X促进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药物X促进性腺(卵巢)分泌雌性激素(答出两种即可)

    实验设计的一般流程
     
    组织答案需注意的问题
    实验操作细节的设计要合理规范、切实可行、言简意赅。书面表达是解答实验设计题最关键的部分,在书写实验步骤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步骤设计一般不宜连续描述,而是分段叙述,并加以编号。
    (2)为使叙述更简洁,对试管、烧杯等一般要加以分组、编号,如A、B或甲、乙等。
    (3)叙述中尽量用规范的实验术语,不能使用含糊的口语,如“等量”不宜说成“一样多”等。
    (4)一般在时间、温度、物质的量上难以做到准确的量化表达,尽可能用“相同”“适宜”或“适量”等“定性”的语言表达。
    (5)实验设计中适时出现“其他培养条件相同”或“培养相同一段时间后”等都是很好的得分点。
    (6)题目给出的实验材料和试剂一般应充分利用,除非题目条件允许,否则不能自己随意增减实验材料和试剂。

    [学生用书P160(单独成册)]
    1.(2019·高考海南卷)将接种在马铃薯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培养一段时间后,充分混匀并随机分成不等的两组后分别进行培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酵母菌种群增长所需的能量全部来自马铃薯培养液
    B.若要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可借助显微镜进行
    C.培养液被分成上述两组时其中的酵母菌种群密度是不同的
    D.给营养充足的培养液通入O2有利于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增加
    解析:选C。酵母菌种群增长所需的能量来自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所需的有机物全部来自马铃薯培养液,A正确;若要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可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需要借助显微镜,B正确;培养液与酵母菌充分混匀后被分成不等的两份,其中的酵母菌数量不同,由于是充分混匀的,故酵母菌的种群密度相同,C错误;给营养充足的培养液通入O2有利于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种群数量会增加,D正确。
    2.(2016·高考江苏卷,T19)下列实验都需要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有关实验现象描述合理的是(  )

    实验标号
    实验名称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镜检1:几乎整个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呈紫色;
    镜检2:不同细胞质壁分离的位置、程度并不一致

    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菠菜叶表皮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人口腔上皮细胞具有细胞核和核糖体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洋葱根尖伸长区细胞长,液泡大;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多数细胞中呈紫色的染色体形态清晰

    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酵母细胞呈球形或椭圆形,细胞核、液泡和线粒体的形态、数目清晰可见
    A.实验①       B.实验②
    C.实验③ D.实验④
    解析:选A。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紫色的大液泡占据了细胞的大部分空间,故在显微镜下观察,几乎整个细胞呈紫色;同一组织的不同细胞中细胞液浓度不同,不同细胞质壁分离的位置、程度并不一致,A项正确。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时,不能观察到细胞膜的存在;核糖体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B项错误。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大多数处于分裂间期,而染色体形态清晰处于分裂中期,C项错误。在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中,不能清晰看到酵母菌的内部结构,D项错误。
    3.(多选)下列相关实验中,实验材料、试剂或对象选择合理的是 (  )
    A.选择花生种子徒手切片后制成装片观察子叶中脂肪颗粒
    B.选择橙色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酵母菌无氧呼吸是否产生酒精
    C.选择洋葱根尖伸长区细胞来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情况
    D.选择原发性高血压等多基因遗传病调查其遗传方式和发病率
    解析:选AB。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应选择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C错误;遗传病的调查选择的是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而原发性高血压是多基因遗传病,D错误。
    4.“颜色反应”是鉴定特定物质的常用方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为检测待测样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可以使用斐林试剂检测
    B.用苏丹Ⅲ和苏丹Ⅳ染液检测组织切片内的脂肪时,染色时间长短不同
    C.若待测样液中不含蛋白质,则加入双缩脲试剂后样液颜色不变
    D.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所含物质种类不同,使用方法也不同
    解析:选B。斐林试剂只能检测出待测样液中是否含有还原糖,但不能检测出特定的还原糖,A项错误;苏丹Ⅲ和苏丹Ⅳ染液都能用于检测组织切片内的脂肪,用苏丹Ⅲ染液进行染色的时间为3 min,而用苏丹Ⅳ染液染色的时间为1 min,B项正确;双缩脲试剂本身为蓝色,即使待测样液中不含蛋白质,加入双缩脲试剂后样液颜色也会变化,C项错误;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所含物质种类相同,使用方法不同,D项错误。
    5.(多选)生物实验中常需要设置对照,以下对照设置正确的是(  )
    A.验证酶的高效性实验中,设置肝脏研磨液和FeCl3的对照实验
    B.研究细胞核功能的实验中,将蝾螈受精卵缢成有核和无核两部分
    C.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中,需撕取两片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设置对照
    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5S、32P标记同一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
    解析:选AB。验证酶的高效性实验中,设置肝脏研磨液和FeCl3的对照实验,A项正确;研究细胞核功能的实验中,将蝾螈受精卵缢成有核和无核两部分来观察细胞核有无对细胞分裂的影响,B项正确;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中常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作实验材料,进行自身对照,不需要专门设计对照组,C项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5S标记一组噬菌体的蛋白质,用32P标记另一组噬菌体的DNA,D项错误。
    6.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与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共同点是(  )
    A.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区分开,分别观察二者的作用
    B.设法把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区分开,分别观察不同类型微生物的作用
    C.设法把微生物的化学成分分开,分别观察每一种化学成分的作用
    D.设法证明了不同微生物有不同的显微结构,但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解析:选B。格里菲思没有把DNA与蛋白质区分开,A错误;格里菲思分别用R型菌和S型菌去感染小鼠,观察小鼠被感染后的情况,赫尔希和蔡斯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获得含35S或32P的T2噬菌体,B正确;格里菲思虽然将加热杀死的S型菌与R型活菌混合,但并没有提取出S型菌的化学成分,C错误;格里菲思没有证明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D错误。
    7.(2019·辽宁大连模拟改编)对“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的假说进行实验验证的科学家及实验是(  )
    A.英格豪斯;证明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可以更新空气成分的实验
    B.恩格尔曼;证明水绵的叶绿体是其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的实验
    C.萨克斯;证明绿叶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可以产生淀粉的实验
    D.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水的实验
    解析:选C。英格豪斯证明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可以更新空气成分的实验解答了“植物是否能从空气中得到什么”的问题,虽然没能弄清植物吸收和释放的究竟是什么气体,但确认了植物能更新空气成分,其中并未涉及题干所述的能量转化,A不符合题意。恩格尔曼证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的实验解答了“叶绿体的作用仅仅是吸收光能吗”的问题,但并未涉及题干所述的能量转化,B不符合题意。萨克斯证明绿叶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可以产生淀粉的实验回答了“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哪儿去了”的问题,其可验证德国科学家梅耶根据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提出的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的假说,C符合题意。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水的实验回答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到底来自二氧化碳还是水”这一问题,但并未涉及题干所述的能量转化,D不符合题意。
    8.(多选)为探究某植物提取物X对患某种代谢障碍疾病(Y)小鼠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将若干健康的同一性别的小鼠进行适应性饲喂5 d后,随机均分为6组。其中前5组向腹腔注射Y疾病诱导剂(Z),获得Y疾病模型鼠,最后一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随后的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组别
    A组
    B组
    C组
    D组
    E组
    F组
    每天灌喂的溶液及其浓度
    3 mg/kg(X溶液)
    6 mg/kg(X溶液)
    12 mg/kg(X溶液)
    2.5 mg/kg(W溶液)
    生理
    盐水
    生理
    盐水
    4周后小鼠代谢情况(血浆相关物质含量相对值)
    23.34
    20.32
    18.13
    17.52
    28.25
    6.40
    注:W为临床上使用的与X作用相似的药物。
    根据上述实验及结果,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Z作为Y疾病诱导剂,能特异性破坏某器官
    B.本实验中对照组是E组和F组
    C.一定浓度的X可作为有效药代替W
    D.12 mg/kg的X溶液可能是小鼠对抗Y疾病最适宜的药物浓度
    解析:选CD。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X对患Y疾病小鼠的影响,从实验操作的内容看,自变量为X的有无及其浓度,其中A、B、C三组属于实验组(均被X处理),D、E、F三组属于对照组(均没有被X处理),对照组中,D组为条件对照(处理因素为W),E组为条件对照(患Y疾病模型鼠,没有注射任何治疗药物),F组为空白对照(没有患Y疾病,也没有进行任何与Y疾病有关的处理)。由实验结果无法得出Z作为Y疾病诱导剂可特异性破坏某器官的结论,A错误;本实验中对照组是D组、E组和F组,B错误;从实验的C组和D组实验结果的对照,可以得出一定浓度的X可作为有效药代替W,C正确;该实验中的实验组仅有三组,三组中浓度为12 mg/kg的X溶液对患Y疾病小鼠产生的效果与D组最接近,可能是对抗Y疾病最适宜的浓度,D正确。
    9.(2019·北京海淀模拟)科研人员从肿瘤细胞中发现了蛋白S,为研究其功能,进行了如下实验:将DNA模板和RNA聚合酶混合一段时间后加入原料(其中鸟嘌呤核糖核苷酸用32P标记),一起保温一段时间后加入肝素(可以与RNA聚合酶结合),然后再加入蛋白S(对照组不加蛋白S),结果如图所示。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的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可用图示纵坐标表示。
    (3)本实验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实验结果坐标曲线图中两条曲线分别对应“加入蛋白S”和“未加入蛋白S”,说明蛋白S的有无是自变量;通过DNA模板和RNA聚合酶以及原料的加入等信息可知本实验要探究的生理过程是转录(其强度对应因变量),转录的产物是RNA,RNA中放射性的大小(因变量具体观测指标)反映转录过程的强度。可以与RNA聚合酶结合的肝素加入后,产物中放射性不再增加(转录停止),但与没有加入蛋白S相比,加入蛋白S后产物中放射性明显增加,说明蛋白S具有促进转录过程的作用。实验目的的一般表述模式为探究(验证)+自变量+因变量,故本实验的实验目的可以表述为探究蛋白S对转录过程的影响。
    答案:(1)蛋白S的有无 (2)转录过程的强度 (3)探究蛋白S对转录过程的影响
    10.(2019·辽宁大连模拟)在小鼠中,有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关于毛色的复等位基因:A控制黄色,a1控制灰色,a2控制黑色,A对a1、a2为显性,a1对a2为显性。基因型为AA的个体在胚胎期死亡,灰色小鼠为野生型。现有一只黄色雄鼠和多只其他各色的雌鼠,拟利用杂交方法检测出该黄色雄鼠的基因型,请完善实验设计思路和结果预测。
    (1)实验思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结果预测及得出结论:
    ①如果后代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黄色雄鼠的基因型为Aa1。
    ②如果后代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黄色雄鼠的基因型为Aa2。
    答案:(1)①让该黄色雄鼠与多只黑色雌鼠进行杂交 ②后代的毛色 (2)①黄色和灰色(或黄色∶灰色=1∶1) ②黄色和黑色(或黄色∶黑色=1∶1)
    11.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细胞液颜色可随pH增大由紫红色变成蓝色;Na2MoO4含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无机盐,其溶液呈弱碱性。现有光学显微镜、微量移液器、紫色洋葱鳞片叶、A液(0.005 mol/L的Na2MoO4溶液)、B液(含有适量ATP的0.005 mol/L的Na2MoO4溶液)等,A液、B液均不会使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请探究MoO进入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运输方式(不考虑其他因素引起的细胞液pH变化)。
    (1)你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
    ①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多个。
    ②对照组的处理:取一个临时装片,用微量移液器吸取200 μL的A液,在盖玻片的一侧分次滴加,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待A液充分浸润细胞时,吸去多余的溶液。显微镜下将会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组的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盖玻片的一侧分次滴加,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待其充分浸润细胞时,吸去多余的溶液,然后用显微镜观察和记录。
    (3)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MoO通过主动运输(答“协助扩散”也可以,实验过程及预期结果要与之匹配,答“自由扩散”不可)进入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 (2)②一部分细胞由紫红色变成蓝色 变色细胞个数(比例)和变色所需时间 ③另取一个临时装片,用微量移液器吸取等量B液
    (3)若实验组由紫红色变成蓝色的细胞数量较多,变色所需时间较短,则MoO进入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若实验组由紫红色变成蓝色的细胞数量和变色所需时间与对照组相差不大,则MoO进入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
    12.(2019·江苏南京模拟)为探究NaCl对某植物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做了相关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注:检测期间细胞呼吸速率用CO2产生速率表示,为2 μmol·m-2·s-1,净光合速率用CO2吸收速率表示):

    (1)实验步骤:
    ①选取若干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该植物幼苗,平均分成________组,依次编号。
    ②每天傍晚分别将________喷洒在各组幼苗的叶片上,次日上午10:00测定净光合速率。
    (2)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经分析可以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绘制该实验中总光合速率随NaCl溶液浓度变化的曲线。
    答案:(1)①生长状况(或生理状态)等方面相同 7 ②等量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 (2)在一定范围内,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增加,该植物幼苗的净光合速率也随之升高;当NaCl溶液浓度超过一定值以后,该植物幼苗的净光合速率则随之降低 (3)如图所示:

    13.(2018·高考全国卷Ⅰ)为探究不同因素对尿量的影响,某同学用麻醉后的实验兔进行不同的实验,实验内容如下:
    a.记录实验兔的尿量(单位:滴/分钟)。
    b.耳缘静脉注射垂体提取液0.5 mL,记录尿量。
    c.待尿量恢复后,耳缘静脉注射20%葡萄糖溶液15 mL,记录尿量。取尿液做尿糖定性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发现,与a相比,b处理后实验兔尿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处理后,肾小管腔内液体的渗透压会升高,实验兔的尿量会________。取尿液加入斐林试剂做尿糖定性实验出现砖红色,说明尿液中含有________。
    (3)若某实验兔出现腹泻、尿量减少现象,导致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了存在于________的渗透压感受器,从而引起尿量减少。
    解析:(1)垂体可以释放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二者重吸收水,从而使尿量减少。(2)用20%葡萄糖溶液处理后,实验兔的肾小管腔内液体的渗透压会升高,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实验兔的尿量会增加。斐林试剂可以用来检测葡萄糖的存在,若尿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做尿糖定性实验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尿液中含有葡萄糖。(3)血浆渗透压升高,会刺激存在于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经过一系列的调节活动,最终使尿量减少。
    答案:(1)垂体提取液中含有抗利尿激素,促进了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2)增加 葡萄糖
    (3)下丘脑
    14.(2019·高考全国卷Ⅰ)将生长在水分正常土壤中的某植物通过减少浇水进行干旱处理,该植物根细胞中溶质浓度增大,叶片中的脱落酸(ABA)含量增高,叶片气孔开度减小。回答下列问题。
    (1)经干旱处理后,该植物根细胞的吸水能力________。
    (2)与干旱处理前相比,干旱处理后该植物的光合速率会________,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研究表明:干旱条件下气孔开度减小不是由缺水直接引起的,而是由ABA引起的。请以该种植物的ABA缺失突变体(不能合成ABA)植株为材料,设计实验来验证这一结论。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
    解析:(1)经干旱处理后,植物根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增大,细胞液和外界溶液的浓度差增大,植物的吸水能力增强。(2)干旱处理后,叶片气孔开度减小,使CO2供应不足,暗反应减弱,从而导致光合作用减弱。(3)本实验需先设计干旱处理与非干旱处理的对照,证明干旱条件下气孔开度减小不是由缺水直接引起的;再设计在干旱条件下ABA处理组与非ABA处理组的对照,证明干旱条件下气孔开度减小是由ABA引起的。
    答案:(1)增强
    (2)降低 气孔开度减小使供应给光合作用所需的CO2减少
    (3)取ABA缺失突变体植株在正常条件下测定气孔开度,经干旱处理后,再测定气孔开度。预期结果是干旱处理前后气孔开度不变。
    将上述干旱处理的ABA缺失突变体植株分成两组,在干旱条件下,一组进行ABA处理,另一组作为对照组,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两组的气孔开度。预期结果是ABA处理组气孔开度减小,对照组气孔开度不变。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0江苏高考生物二轮讲义:1专题十五 必修模块实验整合提升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