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考复习】2020版高考历史三轮冲刺 材料阅读题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含答案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考复习】2020版高考历史三轮冲刺 材料阅读题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含答案解析)01
    【高考复习】2020版高考历史三轮冲刺 材料阅读题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含答案解析)02
    【高考复习】2020版高考历史三轮冲刺 材料阅读题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含答案解析)03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考复习】2020版高考历史三轮冲刺 材料阅读题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含答案解析)

    展开

    【高考复习】2020版高考历史三轮冲刺 材料阅读题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诗经·大雅·绵》中写道:“绵绵瓜迭,民之初生。”春秋时期,越国被吴国所灭,越王勾践为报吴国之仇,曾以国家政令形式明文规定:“令壮者无娶老妇,老者无娶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将免(娩)者以告,公令医者守之。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子,公与之母(乳母);生二子,公与之食。”这一政策,使越国在十年之内人口大幅度增加,并为最终打败吴国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商鞅道:“人众兵强,此帝王之大资也。”

    ——据段塔丽《中国古代人口控制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材料二 

    明清江南地区依托多种经营有机结合的集约化农业和自然资源的优势,拥有充足的原料市场,如蚕丝、草棉两大类,又有由于人口数量增长产生的农业过剩劳动力构建的巨大而低廉的劳动力市场,因而使得手工业得到长足发展,丝织业与棉纺织业两大手工行业极为突出,向为学者所关注。……明清江南本地农村过剩人口、外来人口大量汇聚于城镇的工商业,促使多种服务需求大增,形成一支可观的服务大军,包括轿夫、脚夫、饮食、旅馆、盘夫、土工、吹手、剃头、整容、饭馆、面馆、酒馆、膳食馆铺、娱乐服务业等,都吸引本地或外地人口参与,也产生了不少社会问题,政府必须及时加以管理。

    ——王卫平《明清时期江南城市史研究:以苏州为中心》

    材料三 

    1982年,计划生育政策成为一项基本国策。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00~2010年间,中国人口平均增长率为0.57%,计划生育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效果;2010年,0~14岁人口所占比重由33.59%减至16.60%;中国人口领域发生的重大变化:流动人口规模继续膨胀,出生性别比持续失衡。2016年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十八条规定: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

    ——据王秀《新中国生育政策演变研究》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人口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地区人口结构的变化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时期中国人口政策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今中国鼓励人口增长的历史背景。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论积贮疏》

    材料二 

    以海外之有余,补内地之不足,内地无足轻重之物,载之番境皆为珍品。是以沿海居民操作小巧技艺及女工针绣,皆于洋船行销,岁收入番岛银洋货物百十万入我中土。

    ——《中国古代经济史纲》

    材料三 

    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艺能之罔用,行者叹至远之无方,故有以四五千金所造之洋艘,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论南洋事宜书》

    (1)材料一主张国家推行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在当时有何积极作用?到封建社会晚期有何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海外贸易对沿海居民乃至中国社会的有益之处。

    (3)材料三体现出国家实行的是什么政策?你怎么评价这一政策?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历代人口数量估计

    ——摘编自张善余《中国人口地理》等

    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古代人口发展的特点,并选择其中一个人口增长时期,分析其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安古称长安,地处关中平原中央。汉初,娄敬劝刘邦建都长安时说:“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具。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汉唐盛时,气候温暖,降水充沛,秦岭森林茂密,关中平原沃野千里。昆明池、曲江池等湖泊星罗棋布,灞、泾、渭等“八水绕长安”,“驰骛往来”,沟通黄河,“漕挽天下”。

    ——据史念海《汉唐长安城与生态环境》等整理

    材料二 

    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隔离制度。政府规定,“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大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市内除了唐人外,还有许多高鼻深目的波斯人,大食人,以及日本人,高丽人,还有黑人。回鹘衣装、胡旋舞、高丽乐等深受唐人喜爱,广为流行。

    ——摘编自《唐前期长安城的商业》

    材料三 

    丝绸之路在隋唐时期得到更大的发展。中亚九姓大量入居中原,出现了许多富商大贾和精通汉文化的中亚人。在丝绸之路的重要关隘敦煌,大批的行商坐贾从事着中原的丝绸和瓷器、西域的珍宝等各种交易,使长安和当时的中转贸易城市繁华一时。当时全国共有驿站一千四百六十三所。隋唐统一局面的形成与发展,促进了丝绸之路沿途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融,塑造了有唐一代兼容并包的思想文化特征。

    (1)据材料一,概括汉唐时期长安作为都城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归纳唐朝前期长安的城市特点。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隋唐丝绸之路发展的条件。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醒世恒言》卷二十《张廷秀逃生救父》中,赵昂欲害死张权,掏出银子来放在桌上,就换来巡捕杨洪吩咐个强盗扳他,了其性命的承诺。卷三十五《徐老仆义愤成家》中,老仆阿寄通过经商获利,重振主母家业,且勤谨自守,获得了乡人的尊重,还获得朝廷旌表,《明史》将其事载入孝义传而名垂青史。《警世通言》卷三十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记载:甲在舟中,看了千金,转忆十娘,终日愧悔,郁成狂疾,终身不痊,能让李甲独自留在悔恨和痛苦中的是沉水的百宝箱,写尽了对公子贪图千两白银的嘲讽。

    ——摘编自明代中后期冯梦龙编选的三言

    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知识,从上述故事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明朝重大历史现象,并评析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评析准确全面。)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根据材料中的图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关于15~18世纪世界白银流向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世界白银流向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后期起,古老的骆驼商道有了一条对等的海路。瓷器成为新途径的首选,方便、大宗、价值又高,能提高船东的利润。唐代瓷器注重异国情调、自然风格、雄浑的气质与彩绘的装饰。宋瓷则追求纹饰低调、比例均衡、形态流动、冷色系的单色色调,体现轮廓、釉色和纹饰完美整合,流露出一种文化孤芳的排外心理。元朝青花瓷的诞生是泉州穆斯林商贾和景德镇窑主共同推动的,接纳了西南亚地区(中东)的传统审美价值。明朝青花瓷工艺改进并流行。清初,珐琅彩进入中国,使瓷器用色逐渐涵盖彩虹的所有缤纷。

    17~18世纪欧洲传教士和商人频繁往来于欧洲与中国,世界开始聚焦中国。耶稣会人士的中国报告和以拉丁文翻译的儒家经典,陆续在法国出版,欧洲掀起了一股“中国热”。中国瓷器的造型风格、优良质地及瓷器上的图案花式和绘画深受欧洲人喜爱,欧洲各国作坊加以仿造。1769年,英国玮致伍德建立陶厂,此后引进机器生产,并采用新式转印技术。他不仅采用景德镇的精密分工制度,还推出创新的管理方式和现代商业经营事项,如市场调查、报纸广告等。

    18世纪中期后,熟悉中国的欧洲商人开始反驳耶稣会人士描述的理想化形象,指出中国的官吏腐败衰弱的一面。西方知识分子很快转而反对中国,觉得不该把它视为西方社会的榜样;同样地,欧洲人也停止把中国瓷当成典范。18世纪末,欧洲瓷业将中国瓷器逐出国际市场,这与中国在世界事务上划时代的衰退同步进行,也与西方势力上升、前进成为全球重心的时序相互对应。

    ——摘编自罗伯特·芬雷《青花瓷的故事——中国瓷的时代》、马克主编《世界文明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从唐朝至清朝中国瓷器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8世纪中国瓷器在欧洲命运的变化,并分析导致该变化的原因。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漕运是关系中国古代王朝兴衰的重要因素,是王朝权力中心得以生存和运行的物质输送线和生命线。漕运线路方向一直处于变化之中。秦汉时期,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代,朝廷逐渐把漕运重点放在南方。唐宋期间,漕运逐渐转变为由东南而西北。元、明、清三朝,漕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而至北。元代海运、河运并行,以海运为主,明永乐十三年(1415)后,重开会通河,依托京杭大运河,停止海运,由于运河淤塞,1901年清政府废止漕运。

    ——摘编于吴琦《中国古代漕运空间变动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英国、荷兰等国为发展海上贸易,开始在北大西洋的高纬度地区寻找通往亚洲的航路。1497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了一块"新发现的大陆",即北美大陆东海岸的纽芬兰岛;16世纪,法国人卡蒂埃到达拉布拉多半岛(北美洲最大半岛),17世纪初,效力于荷兰的英国人哈得逊曾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17世纪初,俄罗斯人在北太平洋和西伯利亚地区进行了多次海上和陆上探险,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西欧人还不断探索南半球的新世界。1578年,英国人德雷克到达美洲南端的合恩角。1642-1643年,荷兰的塔斯曼环航澳大利亚时,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关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漕运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人寻找新的海运航线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5世纪中西方经济发展方式的差异。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大量的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开始聚集于城市外围地区,形成了所谓“草市”的新居民区。……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例如: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把汴京城外的居民区划分为八个厢,重新设置官吏进行管理。这是宋政府用行政手段将汴京城外的居民区正式纳入行政区划,承认其是汴京的重要组成部分……旧城池外新居民区的普遍形成和发展壮大,说明城市的空间范围超越了城池郭墙的限制更广地延伸开来,城市的规模扩大了。这些新城区并不只是居民区而已,同时它基本上也都是工商业生产较为集中的地方。

    ——摘编自陈宇光《宋代农村人口流动探析》

    材料二 

    清朝统治末期,原有秩序渐渐松动,被突破的禁令越来越多,地域空间的划分逐渐模糊,内外城的区隔,甚至皇城与京城的界限也被打破,民人进入内城的情形越来越普遍,城市内部的流动性明显增强。1914年,京都市政公所建立后,开始对城市实施改造,拆除城墙、规划市区道路,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北京城固有的封闭格局被打破,逐渐形成了各民族、各阶层混居,百业杂处的城市新形态。……在清末,北京城南宣武门外的香厂地区就已经开始修筑道路,开辟新区。京都市政公所建立后,选择香厂作为城市改造的示范区域,名“香厂新市区”,经过几年的建设,逐渐形成一处集商业、娱乐、餐饮等于一处的具有近代色彩和生活方式的新型城市街区。

    ——摘编自王健伟《清末民初北京的城市化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政府把城市外围居民区划定为新城区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新市区的形成有何特点。并简要分析近代新市区的发展带来的影响。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发展农业,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扩大耕地面积,二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那就要靠精耕细作。中国农业二者都有,但主要是后者。

    欧洲与中国封建社会不同,表现在每户耕地面的大,但耕作粗放,单产较低。然而,农业生产率,即每个人占有的粮食数并不少于中国,这是由于耕地面积大的缘故。

    ——宁可《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道路》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欧封建社会农业发展道路的不同之处。

     

     

     

     

    材料二:

    当每户家庭的农田都能达到一定面积时,总产量也会相应的提高,从而养活更多的人口。在农田所允许的最大限度内,提高劳动产出。但是人口的持续增长,最终减少了每个农民家庭可耕种的土地。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农田的面积越来越小,直到掉到生存线之下。

    为了生存,中国北方农民不得不为闲置的劳动力找到新的出路。家庭手工业如棉纺织业能够提供而外收入。季节性的到城市打工提供了另一种收入。

    ——(美)魏斐德《中华帝制的衰落》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与此前相比,18、19世纪农民对手工业、商业地位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指出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以并分析这些变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

    大约到了1800年,就当时的科技水平而言,人口开始超过资源。农业依然是经济的最重要部门,土地的单位产量依然很高。但人均产量开始急剧下降。结果就日益入不敷出,能够满足全社会人民的基本需求和期望的机会和可能性也越来越少。

    ——(美)石约翰《中国革命的历史透视》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如何改变或扭转这种状况。

     

     

     

     

     

     

     

     

     

     

     

     


    答案解析

    1.答案为:

    (1)思想:提倡和鼓励生育,并将人口众多视为经济发展、国家富强的象征。

    原因:农耕文明条件下,劳动力是发展生产的根本保证;出于战争的需要;人口增长可以增加国家赋役和兵员。

    (2)变化:农业人口减少,工商业和服务业人口增加。

    原因:农业生产发达(经济作物广泛种植);手工业迅速发展;商品经济繁荣;人口数量增长(农业劳动力过剩);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口大量汇聚城镇)。

    (3)变化:由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到放开计划生育政策,鼓励人口增长。

    背景:人口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老龄化问题突出;出生性别比持续失衡。

    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生三子,公与之母(乳母);生二子,公与之食”“人众兵强,此帝王之大资也”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历史从政治、经济以及争霸战争需要等与人口增长有关的因素,可以得出答案。

    (2)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二“明清江南本地农村过剩人口、外来人口大量汇聚于城镇的工商业,促使多种服务需求大增,形成一支可观的服务大军”来回答;第二小问,结合该时期中国社会的阶段特征从政治、经济和思想等角度来考虑。

    (3) 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三“计划生育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来归纳回答;第二小问,结合该时期中国人口特征,从人口增长、人口结构变化等角度来考虑。

     

     

    2.答案为:

    (1)政策: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影响:抑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利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2)有益之处:有利于沿海手工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沿海居民的生活水平;能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有利于社会安定。

    (3)政策:闭关锁国政策。评价:它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与世界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先进国家。

    解析:

    (1)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可判断该政策是重农抑商政策,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从促进农业发展以及抑制商品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其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2)对材料二、三中的有效信息加以归纳即可。

    (3)阅读材料三得出该政策为闭关锁国政策,联系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其对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

     

     

    3.答案为:

    特点:人口数量周期性大起大落:总体呈上升趋势。

    示例一:两宋时期

    原因:国家局部统一,政治相对稳定;商品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发展迅速;农业生产技术进步和农作物品种增加;宗法观念影响。(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二:清乾隆年间

    原因:政治清明,社会稳定;农业生产的发展,尤其是玉米、马铃薯等高产作物的推广极大地增加了粮食产量;人头税的废除刺激了人口的增加;人口基数大;政府鼓励;传宗接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观念的影响;医学的发展。(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第一小问,根据表格:从西周、春秋中后期的2 000万到清乾隆年间的20 000万,不难得出特点一:总体呈上升趋势;根据表格:比如从唐朝安史之乱前的8 000万到五代十国时期的3 000万再到两宋时期的10 000万再到元代的6 000万,不难得出特点二:人口数量周期性大起大落。

    第二小问,根据图表,人口增长最明显的时期是两宋时期、清朝乾隆年间。第三小问,可以从政治(国家统一和政治稳定、政府政策)、经济(农业、商业的发展情况)、思想(宗法观念)等角度进行作答。

     

     

    4.答案:

    (1)条件:战略地位重要;生态环境良好;土壤肥沃、物产丰富;交通便利;水利工程发达。

    (2)特点:坊市分离;市的交易时间受到限制;国际大都会(或“中外、民族交流频繁”);文化多元。

    (3)条件:民族的交融,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交通的进步,政治统一带来安定的局面,开放包容的文化。

    解析:

    第(1)问,根据“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具”“气候温暖,降水充沛,秦岭森林茂密”“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关中平原沃野千里”“灞、泾、渭等‘八水绕长安’,‘驰骛往来’,沟通黄河,‘漕挽天下’”及示意图概括。

    第(2)问,依据材料“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隔离制度”“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大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市内除了唐人外,还有许多高鼻深目的波斯人,大食人,以及日本人,高丽人,还有黑人”“回鹘衣装、胡旋舞、高丽乐等深受唐人喜爱,广为流行”的信息概括。

    第(3)问,根据材料“中亚九姓大量入居中原”可知一个重要原因是民族交融,“当时全国共有驿站一千四百六十三所”可知当时交通进步,“隋唐统一局面的形成与发展”可知当时政治统一,“塑造了有唐一代兼容并包的思想文化特征”可知当时开放包容的文化,加之当时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等。

     

     

    5.答案为:

    示例1:情节:经商获利得到乡人的尊重,还获得了朝廷旌表。

    历史现象:明代中后期,商人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评析:明朝商品经济发展,白银大量流通,便利了商品贸易和商业资本的集聚,商人社会地位提高,从商的人越来越多;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反映市民需求的通俗读物小说得到大量发展,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为思想界注入了崭新的时代气息;老仆阿寄因忠贞、重义而经商成功,得到朝廷的认可,被列入孝义传,肯定人的正当收益,表明重农抑商政策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冲击下出现松动。

    示例2:情节:李甲独自留在悔恨和痛苦中的是沉水的百宝箱

    历史现象:明朝中后期,拜金逐利的社会风气盛行。

    评析: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新航路开辟,白银大量来自美洲并被用以购买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叶等商品,明中期,白银在社会生活中占据主币的地位,白银货币化推动商业性行为成为社会各阶层的共同取向,富民阶层兴起,社会权威已然出现,社会风气产生很大变化。货币经济的发展,也扩大了个人的自由,促进了社会的分化,孕育出了一种与自然经济的农业社会完全不同的价值追求,深刻地改变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关系模式、生活方式、行为标准和政治活动样式,导致了社会心理的动荡和各阶层力量对比的改变。

    示例3:情节:赵昂换来巡捕杨洪掏出银子吩咐个强盗扳他,了其性命的承诺。

    历史现象:明朝中后期,官商勾结,政治腐败。

     

     

    6.答案:

    观点:白银由美洲流向欧洲,有一部分从欧洲流向亚洲,特别是中国。

    评析:白银由美洲流向欧洲,其原因是新航路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流入欧洲的白银有一部分流向亚洲,特别是中国,其原因是中国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较为发达,丝、茶、瓷器等商品对外国有吸引力,使中国在整个世界经济中处于支配地位。

    解析:

    左边的图呈现的白银的流向:美洲流向欧洲,之后流向亚洲;右侧则是说明在同时期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突出地位以及其吸收白银的能力,并陈述原因即可。

     

     

    7.答案为:

    (1)特点:瓷器是中外贸易的主要商品;具有时代特色;瓷器工艺演进与中外文化技术交流密切关联;影响了欧洲瓷业发展和欧洲文化;后来衰落,其发展变化一定程度上折射了国运的兴衰。

    (2)变化:由被欧洲仰赖到被逐出欧洲市场;由被欧洲追捧到被冷落等。

    原因:欧洲作坊大量仿造瓷器;工业革命后欧洲制瓷业的生产技术、组织管理和商业运行均有革新;欧洲对中国的认识发生变化;明清以后,中国瓷器业虽有工艺发展,但没有出现革命性变化等。

    解析:

    (1)根据材料中关键语句“瓷器成为新途径的首选”“唐代瓷器注重异国情调……接纳了西南亚地区(中东)的传统审美价值”“图案花式和绘画深受欧洲人喜爱,欧洲各国作坊加以仿造”“瓷器逐出国际市场,这与中国在世界事务上划时代的衰退同步进行”归纳概括。

    (2)中国瓷器经历了从古代中国的瓷器深受欧洲的欢迎到近代中国瓷器逐渐退出国际市场的变化;其原因要抓住“17、18世纪”的时代信息去分析,西方经历工业革命,国力蒸蒸日上,而中国不改进技术、政治腐朽,瓷器随中国国力的衰弱退出世界舞台。

     

     

    8.答案为:

    (1)变化:漕运方向由"东-西"向到"东南-西北"向,再到"南-北"向;从河运到河海兼运。

    原因:王朝更替;政治中心变迁;经济重心南移;大运河的开通;城市人口的增加;商业贸易的繁荣。

    (2)影响: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拓展;加强了各地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殖民扩张促进了欧洲的原始资本积累;推动了欧洲的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同时也给亚非拉地区造成了灾难等。

    (3)差异:中国是以农业立国,自给自足;海运为政治服务;不注重经济效益;无原始驱动力,当运河淤塞之后海运便停止。西方是以商业立国,对外扩张;航运为经济服务;注重经济效益;有原始驱动力,当海运受阻后更开辟新的路线。

     

    9.答案:

    (1)原因:解决大量农村人口流动带来的问题;缓解旧城区人口压力;维护社会秩序;顺应工商业发展的需要;增加政府财政税收等。

    (2)特点:拆除城墙,打破城市的封闭格局;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渐完善为基础;与城市改造相关;形成具有近代色彩和生活方式的新街区。

    影响:推动近代城市化和工商业的发展;推动社会生活的近代化;缓解城市自身规模发展带来的问题(或者解决城市人口过多的问题)。

    解析:

    第(1)问,据材料一“宋代大量的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开始聚集于城市外围地区,形成了所谓‘草市’的新居民区”,得出解决大量农村人口流动带来的问题,缓解旧城区人口压力;据材料一“政府对此高度重视……重新设置官吏进行管理”,得出维护社会秩序;据材料一“这些新城区并不只是居民区而已,同时它基本上也都是工商业生产较为集中的地方”,得出顺应工商业发展的需要,增加政府财政税收等。

    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京都市政公所建立后,开始对城市实施改造,拆除城墙、规划市区道路,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北京城固有的封闭格局被打破”,得出拆除城墙,打破城市的封闭格局;据材料二“香厂地区就已经开始修筑道路……选择香厂作为城市改造的示范区域”,得出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渐完善为基础及与城市改造相关;据材料二“经过几年的建设,逐渐形成一处集商业、娱乐、餐饮等于一处的具有近代色彩和生活方式的新型城市街区”,得出形成具有近代色彩和生活方式的新街区。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和逻辑进行推导,可以从工商业、城市化、城市生活、城市自身多个角度来分析其影响。

     

     

    10.答案为:

    (1)中国封建社会走的是精耕细作道路;欧洲走的比较粗放的道路

    (2)变化:大量农民从事家庭手工业或进入城市从事手工业和商业。

    原因:人口的持续增长,导致人均耕地面积过少,单纯依靠农业生产难以过活。

    农村出现大量富裕劳动力

    影响:使得城乡间的人口流动和物质交换增多,促进了明清时期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人口过剩增加了社会治理的不稳定因素。

    (3)提高科技水平、合理控制人口增长率、发展工商业、走工业化道路等等。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高考复习】2020版高考历史三轮冲刺 材料阅读题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含答案解析)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