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教版必修3《生物:稳态与环境》第五章 人与环境第一节 人类影响环境学案
展开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课时作业
《人类影响环境》
1.国务院关于我国人口发展报告指出,2050年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出现负增长。这一预测的主要依据是( )
A.人口数量 B.人口密度 C.性别比例 D.年龄结构
2.下列关于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对人口数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死亡率来实现的
B.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的生育率的影响很大
C.人口死亡率不仅受社会因素的影响,也明显受自然因素的影响
D.随着人口增长和科技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小
3.解决人口问题行之有效的措施不包括( )
A.杜绝人口出生
B.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减缓人口增长速度
C.通过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
D.保护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
4.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指出:到21世纪中叶,我国总人口不会超过16亿,将会实现人口零增长,然后缓慢下降的目标,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控制人口增长,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B.优生优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
C.禁止近亲结婚可以减少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
D.我国人口增长符合“J”型曲线,K值为16亿
5.如图是世界人口数量从公元纪年开始到2000年的变化曲线。在AB段世界人口的年龄结构特点是下面图中的(横坐标是年龄,纵坐标是人口数)( )
6.下列解决粮食危机的方法中,最不合理的是( )
A.通过一定的方式,大大提高光照强度,达到增强光合作用的目的
B.利用生物技术手段,使更多的农作物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固氮本领,提高产量
C.通过杂交法培育新品种,提高产量
D.通过基因工程培育新品种,提高产量
7.下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下列关于人口数量动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决定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
B.年龄结构是预测未来人口动态的主要依据
C.人口数量问题既有其自然生理基础,又有其社会制约因素
D.不同种群出生率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种群中处于生殖年龄的个体数不同
9.人口问题引发环境问题的实质是( )
A.砍伐森林过多,林地面积锐减
B.人类使许多资源变为废物进入环境
C.人类活动超出环境的承受能力
D.粮食生产不能满足人口增长的需求
10.到2050年,按16亿人口人年均消费粮食600 kg计算,中国共需粮食9.84亿吨,需要每公顷产粮13.5吨,也就是说,到2050年中国粮食单产同现在相比需要提高2.7倍才行。这个事实说明( )
A.要达到这些指标是不可能的
B.控制人口和保护耕地,对中国人民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C.2050年中国粮食需要大量进口
D.2050年中国粮食单产将会同步提高
11.如图为我国人口增长的曲线图,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示曲线为“J”型曲线,表明近几百年来我国人口增长不受任何限制
B.图示曲线的形成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无关,只取决于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C.人口的增长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人口急增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
D.我国地大物博,受人口急增影响不大
12.如图为PPE怪圈,它是指“生活贫困—人口增长—环境恶化”的恶性循环过程。它表明( )
A.贫困、人口和环境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B.贫困、人口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C.部分的性能状态制约着整体的性能状态
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13.当前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是世界普遍关注的三大问题。对下列表格有关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低,而发展中国家的高
B.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而发展中国家人口年龄结构年轻
C.发达国家应鼓励生育,而发展中国家应实施计划生育
D.发达国家应接纳移民,而发展中国家应鼓励移民
14.每年的7月11日被定为“世界人口日”,人口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如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表现为图中a曲线,人口剧增带来的严重后果有________。如果这种现状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人口增长趋势终将表现为图中________曲线。
(2)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______曲线,该曲线与a曲线产生差别的原因是________。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则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________。
(3)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若将(草食)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调整为1∶4,地球可供养的人口数量是原来的________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4)我国现阶段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晚婚晚育,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这一政策能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过快的趋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1)发达国家的年龄结构应属于________,人口问题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
可采取的对策是__________________。
(2)发展中国家的年龄结构应属于_______________,人口问题主要是______________;
可采取的对策是________。
16.当前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是世界普遍关注的三大问题。人口的数量常常随环境资源的改变而发生波动。如图为自然环境条件下人口数量自动调控图(注:环境中的人口容纳量是指环境资源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中的“环境阻力”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因素,从图中可以看出,当人口数量大于人口容纳量时,人类生存的环境阻力将随之________。
(2)决定一个城市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环境中的人口容纳量能否发生变化?有哪些措施可以增加环境容纳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答案为:D;
解析:[年龄结构可以预测出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
2.答案为:C;
解析:[环境对人口数量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人口生育率在很大程度上受社会因素的影响;随着人口增长和科技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将越来越大。]
3.答案为:A;
解析:[解决人口问题行之有效的措施包括: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减缓人口增长速度;通过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遵循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
4.答案为:D;
解析:[人口数量合理有利于生态系统稳定;优生优育措施可以提高人口素质;禁止近亲结婚可以减少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由于环境条件是有限的,虽然我国人口增长较快,但不会呈“J”型曲线增长,K值为环境的最大承载量,16亿为人为控制的最大值,并不是K值。]
5.答案为:A;
解析:[根据人口变化曲线可知,随时间变化,人口数量逐渐增加,从而可以知道,人口年龄结构应为增长型,符合该特点的选项应为A,幼年个体数量多,而老年个体数量少。]
6.答案为:A;
解析:[在农田中无法提高光照强度。]
7.答案为:C;
解析:[人口自然增长率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由图中信息可知,四个国家中,③的出生率较高,而死亡率相对较低,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最大,即自然增长率最大。]
8.答案为:D;
解析:[影响人口种群数量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育龄人口的数量、每个育龄妇女生育子女的个数、疾病等。]
9.答案为:C;
解析:[随着人口的增长,会带来相应的环境问题,如人均生存空间的减少、土地相应的环境问题,资源压力、水资源压力、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不利于可持续发展。人口问题引发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人类活动超出环境的承受能力。]
10.答案为:B;
解析:[由题可知,要养活16亿人口,我国粮食单产同现在相比要提高2.7倍才行,这是比较困难的。故我们要从多方面来采取措施,控制人口数量、保护耕地便成为燃眉之急。]
11.答案为:C;
解析:[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是人口增长的保障,所以人口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明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
12.答案为:B;
解析:[PPE怪圈表明了生活贫困、人口增长、环境恶化三者能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也能通过协调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13.答案为:D;
解析:[分析图表可知,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人口老龄化严重,因此应鼓励生育。但不应通过接纳移民而增加人口,这样会造成新的社会问题。]
14.答案为:
(1)环境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降低、可耕地减少) c
(2)b 环境阻力(资源或空间有限) 55亿
(3)1.96
(4)延长世代长度(延长繁衍一代的时间),减少新生儿个体数,降低人口出生率
解析:人口激增如得不到改善,最终会由于对环境造成的压力太大,造成环境容纳量下降,从而使人口增长呈现c曲线所示的情况,根据生态学原理,种群数量在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时,会保持数量相对稳定,种群数量达到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即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55亿;人类处于食物链的末端,其能量最终来自绿色植物,第(3)小题中,可设定人所需能量为100单位,膳食结构调整前,所需生产者提供的能量为50÷0.1+50=550单位,膳食结构调整后,所需生产者提供的能量为20÷0.1+80=280单位,下降为调整前的28/55,因此,地球的承载能力可变为原来的55/28≈1.96倍。计划生育可通过降低出生率、延长世代长度来有效控制人口的增长。
15.答案为:
(1)衰退型 人口增长慢、老龄化严重 鼓励生育、进行移民
(2)增长型 人口增长快,少年儿童比例高 计划生育
解析:表中数据显示:发达国家的人口年龄结构属于衰退型,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前者应鼓励生育,后者则应控制生育,降低出生率。
16.答案为:
(1)人均耕地、食物、资源和能源短缺、生存空间变小、环境污染加剧、传染性疾病流行 增大
(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3)可以变化。人们可以通过发展科学技术,改善自己的生产、生活方式来提高环境容纳量。如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资源、积极开发核能等清洁能源,逐步淘汰高能耗、低效益的落后设备、发展低碳经济等方式,建立人口、环境、科技和资源之间的协调和平衡,从而提高环境容纳量
解析:环境阻力应包含多方面内容,如资源、能源、粮食、淡水等;决定城市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包括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人口容纳量同自然种群容纳量一样,也是可变的。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生物:稳态与环境》第一节 人体的稳态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生物:稳态与环境》第一节 人体的稳态导学案,共7页。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生物:稳态与环境》第三节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生物:稳态与环境》第三节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导学案,共5页。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生物:稳态与环境》第二节 创造人与自然和和谐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生物:稳态与环境》第二节 创造人与自然和和谐学案,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