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专用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能力训练8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含解析
展开专题能力训练八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
一、判断题
1.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 )
2.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性状分离。( )
3.分离定律中F1(Dd)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数目相等。 ( )
4.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杂合子自交后代并非都是杂合子。( )
5.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 ( )
6.杂合子自交n代后,子代杂合子所占比例为1-1/2n。 ( )
7.在揭示分离定律的过程中,孟德尔的演绎推理是:若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F1产生两种配子,测交后代分离比是1∶1。( )
8.有n对等位基因且独立遗传的两个纯合子杂交,F1自交,F2中有2n种基因型。( )
9.基因型为AaBbDdEeGgHhKk的个体自交,假定这7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3对等位基因杂合、4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35/128。( )
10.配子形成过程中成对遗传因子的分离是雌、雄配子中遗传因子随机结合的基础。( )
11.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都是自由组合的。( )
12.家猫体色由X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黑猫,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黄猫,其他个体为玳瑁猫。只有用黑猫和黄猫杂交,才能获得最大比例的玳瑁猫。( )
13.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所以基因全部位于染色体上。( )
14.性染色体既存在于生殖细胞中,也存在于体细胞中。 ( )
15.若F1(AaBb)自交后代比例为9∶6∶1,则测交后代比例为1∶2∶1。( )
16.由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生物才有性染色体。( )
17.某城市兔唇畸形新生儿出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城市,研究这种现象是否由遗传因素引起的方法不包括对该城市出生的兔唇畸形患者的血型进行调查统计分析。( )
18.女儿是色盲患者,父亲一定是色盲患者;女儿是色盲基因携带者,该基因一定来自父亲。( )
19.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 )
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二、选择题
1.(2019安徽六安期中)鼠的毛色有黄色、灰色、黑色3种类型,依次受常染色体上的By、B、b基因的控制。灰色的雌雄个体杂交,子代全为灰色个体或出现黑色个体;基因型相同的黄色个体杂交,子代总出现黄色与灰色,或出现黄色与黑色个体,比例总是接近2∶1。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By、B与b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种群中鼠的毛色基因型最多有5种
C.黄色个体与灰色个体杂交,子代中不会出现黑色个体
D.黄色个体与黑色个体杂交,理论上子代的性状比例为1∶1
答案:C
解析:By、B与b互称等位基因,是基因突变的结果,A项正确。灰色(B_)的雌雄个体杂交,子代全为灰色个体或出现黑色个体,推知基因B对b为显性;基因型相同的黄色个体(ByB或Byb)杂交,子代出现黄色(ByB)与灰色(BB),或出现黄色(Byb)与黑色(bb)个体,比例总是接近2∶1,可知基因By对B和b均表现为显性,而且By基因纯合致死。故种群中鼠的毛色基因型最多有ByB、Byb、BB、Bb和bb5种,B项正确。黄色个体(ByB或Byb)与灰色个体(BB或Bb)杂交,子代中可能会出现黑色个体(bb),C项错误。黄色个体(ByB或Byb)与黑色个体(bb)杂交,理论上子代的性状比例为黄色(Byb)∶灰色(Bb)=1∶1,或黄色(Byb)∶黑色(bb)=1∶1,D项正确。
2.一种鹰的羽毛有黄色和绿色、有条纹和非条纹的差异,已知决定颜色的显性基因纯合子不能存活。下图显示了鹰羽毛的杂交遗传,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条纹对非条纹为完全显性
B.绿色对黄色不完全显性
C.控制羽毛性状的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D.控制羽毛性状的两对基因自由组合
答案:D
解析:两亲本羽毛是条纹和非条纹,F1都是非条纹,所以非条纹对条纹为完全显性,A项不符合题意;F1绿色自交,后代中绿色∶黄色=2∶1,所以绿色对黄色为完全显性,且绿色纯合子致死,B项不符合题意;F2的比例是(2∶1)×(3∶1),遵循乘法原理,说明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项不符合题意,D项符合题意。
3.(2017全国Ⅰ理综)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雄蝇中有1/8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亲本雌蝇的基因型是BbXRXr
B.F1中出现长翅雄蝇的概率为3/16
C.雌、雄亲本产生含Xr配子的比例相同
D.白眼残翅雌蝇可形成基因型为bXr的极体
答案:B
解析:两亲本均为长翅,后代出现残翅,则长翅亲本均为杂合子(Bb),F1中残翅果蝇占1/4。已知F1雄果蝇中有1/8为白眼残翅,则F1雄果蝇中白眼果蝇占1/2。由此可知亲本与眼色有关的基因型为XRXr、XrY。故亲本的基因型为BbXRXr、BbXrY,A项正确。F1中出现长翅的概率为3/4,出现雄果蝇的概率为1/2,则F1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3/4×1/2=3/8,B项错误。由亲本的基因型可知,雌雄亲本产生含Xr的配子的比例都是1/2,C项正确。白眼残翅雌果蝇的基因型为bbXrXr,产生的卵细胞和第二极体的基因型都是bXr,D项正确。
4.甲、乙、丙、丁表示四株豌豆体细胞中控制种子的圆粒与皱粒(Y、y)及黄色与绿色(R、r)的两对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乙豌豆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
B.乙、丙豌豆杂交后代有4种基因型、1种表现型
C.甲、丙豌豆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2∶1
D.甲、丁豌豆杂交后代有6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答案:D
解析:甲、乙豌豆杂交为YyRr×YyRR,子代为(3Y_∶1yy)R_,性状分离比为3∶1,A项错误。乙、丙豌豆杂交为YyRR×YYrr,子代基因型为(1YY∶1Yy)Rr,有2种基因型、1种表现型,B项错误。甲、丙豌豆杂交为YyRr×YYrr,子代为Y_(1R_∶1rr),性状分离比为1∶1,C项错误。甲、丁豌豆杂交为YyRr×Yyrr,子代基因型为(1YY∶2Yy∶1yy)(1R_∶1rr),基因型有3×2=6(种),表现型有2×2=4(种),D项正确。
5.雄鸟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雌鸟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某种鸟羽毛的颜色由常染色体基因(A、a)和伴Z染色体基因(ZB、Zb)共同决定,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见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基因组合 | A不存在,不管B存在与否(aaZ-Z-或aaZ-W) | A存在,B不存在(A_ZbZb或A_ZbW) | A和B同时存在(A_ZBZ-或A_ZBW) |
羽毛颜色 | 白色 | 灰色 | 黑色 |
A.黑鸟的基因型有6种,灰鸟的基因型有4种
B.基因型纯合的灰雄鸟与杂合的黑雌鸟交配,子代中雄鸟的羽毛全为黑色
C.两只黑鸟交配,子代羽毛只有黑色和白色,则母本的基因型为AaZBW
D.1只黑雄鸟与1只灰雌鸟交配,若子代羽毛出现上述3种颜色,则理论上子代羽毛黑色∶灰色∶白色=9∶3∶4
答案:D
解析:黑鸟的基因型有AAZBZB、AaZBZB、AAZBZb、AaZBZb、AAZBW、AaZBW,共6种,灰鸟的基因型有AAZbZb、AaZbZb、AAZbW、AaZbW,共4种,A项正确。基因型纯合的灰雄鸟(AAZbZb)与杂合的黑雌鸟(AaZBW)交配,子代中雄鸟的基因型为AAZBZb、AaZBZb,羽色全为黑色,雌鸟基因型为AAZbW、AaZbW,羽色全为灰色,B项正确。两只黑鸟交配,子代羽色只有黑色和白色,则亲本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型一定为Aa,又因为后代没有灰色,故母本的基因型为AaZBW,父本的基因型为AaZBZB,C项正确。1只黑雄鸟与1只灰雌鸟交配,子代羽色有黑色、灰色和白色,则亲本常染色体上基因型一定为Aa,又因为后代有灰色,则母本的基因型为AaZbW,父本的基因型为AaZBZb;子代黑色个体所占比例为3/4×1/2=3/8,灰色个体所占比例为3/4×1/2=3/8,白色个体所占比例为1/4,所以黑色、灰色、白色理论上分离比为3∶3∶2,D项错误。
三、非选择题
6.(2019全国Ⅰ理综)某实验室保存有野生型和一些突变型果蝇。果蝇的部分隐性突变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甲用翅外展粗糙眼果蝇与野生型(正常翅正常眼)纯合子果蝇进行杂交,F2中翅外展正常眼个体出现的概率为 。图中所列基因中,不能与翅外展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的是 。
(2)同学乙用焦刚毛白眼雄蝇与野生型(直刚毛红眼)纯合子雌蝇进行杂交(正交),则子代雄蝇中焦刚毛个体出现的概率为 ;若进行反交,子代中白眼个体出现的概率为 。
(3)为了验证遗传规律,同学丙让白眼黑檀体雄果蝇与野生型(红眼灰体)纯合子雌果蝇进行杂交得到F1,F1相互交配得到F2。那么,在所得实验结果中,能够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F1表现型是 , F2表现型及其分离比是 ;验证伴性遗传时应分析的相对性状是 ,能够验证伴性遗传的F2表现型及其分离比是 。
答案:(1)3/16 紫眼基因
(2)0 1/2
(3)红眼灰体 红眼灰体∶红眼黑檀体∶白眼灰体∶白眼黑檀体=9∶3∶3∶1 红眼/白眼 红眼雌蝇∶红眼雄蝇∶白眼雄蝇=2∶1∶1
解析:(1)翅外展和粗糙眼基因均为隐性基因,且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用该种双隐性果蝇与野生型纯合子杂交,所得F1为双杂合的野生型果蝇,则F2中翅外展正常眼个体出现的概率为1/4×3/4=3/16。图中紫眼基因(pr)与翅外展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所以紫眼基因不能与翅外展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2)用焦刚毛白眼雄果蝇(XsnwY)与野生型直刚毛红眼纯合子雌果蝇(XSnWXSnW)杂交(正交),子代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SnWY,均为直刚毛,无焦刚毛个体出现;反交(XsnwXsnw×XSnWY),子代中雌果蝇均为红眼,雄果蝇均为白眼,红眼和白眼各占1/2。
(3)白眼黑檀体雄果蝇(eeXwY)×野生型(红眼灰体)纯合子雌果蝇(EEXWXW),F1的基因型为EeXWXw、EeXWY,各占1/2,表现型为红眼灰体雌果蝇和红眼灰体雄果蝇(雌雄均为红眼灰体)。F1相互交配,即EeXWXw×EeXWY,F2的表现型及分离比为红眼灰体雌果蝇∶红眼灰体雄果蝇∶白眼灰体雄果蝇∶红眼黑檀体雌果蝇∶红眼黑檀体雄果蝇∶白眼黑檀体雄果蝇=6∶3∶3∶2∶1∶1,即红眼灰体∶红眼黑檀体∶白眼灰体∶白眼黑檀体=9∶3∶3∶1。验证伴性遗传时应分析的相对性状是由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即红眼与白眼,能够验证伴性遗传的F2表现型及其分离比是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白眼雄果蝇=2∶1∶1。
7.人类某遗传病受一对基因(T、t)控制。3 个复等位基因IA 、IB 、i 控制ABO 血型,位于另一对染色体上。A 血型的基因型有IAIA 、IA i,B 血型的基因型有IB IB、IB i,AB 血型的基因型为IAIB ,O 血型的基因型为ii。两个家系成员的性状表现如下图,Ⅱ-3 和Ⅱ-5 均为AB 血型, Ⅱ-4 和Ⅱ-6 均为O 血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 。Ⅱ-2的基因型为Tt的概率为 。
(2)Ⅰ-5个体有 种可能的血型。Ⅲ-1为Tt且表现A 血型的概率为 。
(3)如果Ⅲ-1与Ⅲ-2婚配,则后代为O血型、AB血型的概率分别为 、 。
(4)若Ⅲ-1与Ⅲ-2生育一个正常女孩,可推测女孩为B血型的概率为 。若该女孩真为B 血型,则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 。
答案:(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3
(2)3 3/10
(3)1/4 1/8
(4)5/16 13/27
解析:(1)Ⅱ-5、Ⅱ-6正常,却生出了患病的女儿Ⅲ-3,可推出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题图可知,Ⅰ-1和 Ⅰ-2的基因型都是Tt,则 Ⅱ -2基因型为TT或Tt,是Tt的概率为2/3。
(2)由于 Ⅱ-5的血型为AB型,故Ⅰ-5的血型为A型、B型或AB型。由题中信息可推知Ⅱ-3的基因型为2/3TtIAIB、1/3TTIAIB,Ⅱ-4的基因型为Ttii,则Ⅲ-1的基因型为Tt的概率为3/5,表现A型血的概率为1/2,故Ⅲ-1为Tt且表现为A型血的概率为3/10。
(3)Ⅲ-1和Ⅲ-2与血型相关的基因型都是1/2IAi、1/2IBi,所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均为1/4IA、1/4IB、1/2i,则其后代为O型血的概率为1/2×1/2=1/4,为AB型血的概率为1/4×1/4+1/4×1/4=1/8。
(4)由(3)知,该女孩为B型血的概率为1/4×1/2+1/4×1/2+1/4×1/4=5/16。Ⅲ-1的基因型为2/5TT、3/5Tt,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为7/10T、3/10t。Ⅲ-2的基因型为1/3TT、2/3Tt,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为2/3T、1/3t。Ⅲ-1与Ⅲ-2生育的后代中TT∶Tt∶tt=(7/10×2/3)∶(7/10×1/3+3/10×2/3)∶(3/10×1/3)=14∶13∶3,因为该女孩不患病,其基因型为TT∶Tt=14∶13,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3/(14+13)=13/27。
8.某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其种群中五彩翅和褐色翅为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的相对性状。右图表示此昆虫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结构,下表为两组杂交实验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杂交实验组别 | 父本翅色 | 母本翅色 | 子一代翅色 |
杂交实验A | 褐色翅 | 五彩翅 | 褐色翅 |
杂交实验B | 五彩翅 | 褐色翅 | 褐色翅 |
(1)据表分析,此昆虫翅色中 为显性性状。
(2)根据表中实验结果可知,翅色基因A、a不可能位于图中的Ⅱ1片段,理由是 ;
翅色基因A、a不可能位于图中的Ⅱ2片段,原因是 。
(3)为进一步确定翅色基因A、a位于图中的Ⅰ片段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研究人员选取杂交实验A的子一代褐色翅雌雄个体相互交配,然后观察子二代翅色情况。若结果为 ,则说明翅色基因A、a位于图中的Ⅰ片段。
(4)若通过分析证明翅色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该昆虫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6%,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36%,则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子代中A基因的频率为 。
答案:(1)褐色翅
(2)若基因A、a位于Ⅱ1片段,则杂交实验A的子一代中应有两种翅色,且雌性全为褐色翅,雄性全为五彩翅 此昆虫的雌性个体中有五彩翅和褐色翅
(3)雄性个体全为褐色翅,雌性个体中一半为褐色翅一半为五彩翅
(4)40%
解析:(1)根据表格分析可知,此昆虫翅色中褐色翅为显性性状。(2)若翅色基因A、a位于X染色体的特有区段Ⅱ1上,则杂交实验A的子一代中应有两种翅色,且雌性全为褐色翅,雄性全为五彩翅,这与实验结果不相符;翅色基因A、a不可能位于Y染色体的特有片段Ⅱ2上,原因是此昆虫的雌性个体中有五彩翅和褐色翅。(3)若翅色基因A、a位于图中的Ⅰ片段,则杂交实验A中的亲本的基因型为XAYA和XaXa,子一代的基因型为XAXa和XaYA。子一代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子二代的基因型为XAXa、XaXa、XAYA、XaYA,则子二代中雄性个体全为褐色翅,雌性个体中一半为褐色翅一半为五彩翅。(4)该昆虫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16%+1/2×(1-16%-36%)=40%,a的基因频率为60%。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可知,随机交配后,基因频率不变,故子代中A基因的频率为40%。
9.(2018全国Ⅲ理综)某小组利用某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进行两组杂交实验,杂交涉及的四对相对性状分别是:红果(红)与黄果(黄)、子房二室(二)与多室(多)、圆形果(圆)与长形果(长)、单一花序(单)与复状花序(复)。实验数据如下表。
组别 | 杂交组合 | F1表现型 | F2表现型及个体数 |
甲 | 红二×黄多 | 红二 | 450红二、160红多、150黄二、50黄多 |
红多×黄二 | 红二 | 460红二、150红多、160黄二、50黄多 | |
乙 | 圆单×长复 | 圆单 | 660圆单、90圆复、90长单、160长复 |
圆复×长单 | 圆单 | 510圆单、240圆复、240长单、10长复 |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控制甲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 上,依据是 ;控制乙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 (填“一对”或“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依据是 。
(2)某同学若用“长复”分别与乙组的两个F1进行杂交,结合表中数据分析,其子代的统计结果不符合
的比例。
答案:(1)非同源染色体 F2中两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符合9∶3∶3∶1 一对 F2中每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都符合3∶1,而两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不符合9∶3∶3∶1
(2)1∶1∶1∶1
解析:(1)由甲组F2中两对相对性状表现型分离比均为9∶3∶3∶1可判定,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基因自由组合规律。乙组F2中两对相对性状表现型分离比不符合9∶3∶3∶1,每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符合3∶1,故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2)因乙组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无法产生比例相等的4种配子,所以测交后代不会出现1∶1∶1∶1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