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展开合作一中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
期中考试高一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流浪地球》近期在中国内地上映。电影讲述了在不久的将来, 太阳即将毁灭,面对绝境,人类将开启“流浪地球”计划(下称“计划”)。 “计划”中,地球最终泊入比邻星宜居轨道,成为比邻星的行星,开启全新的地球时代。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比邻星属于
A. 行星 B. 卫星 C. 彗星 D. 恒星
2. 在《流浪地球》故事设定中,人类居住在地下五千米深度左右的地下城中,下列关于地下城所在地层论述正确的是
A. 隶属于岩石圈 B. 是岩浆发源地 C. 横波无法传播 D. 处于莫霍界面
【答案】1. D 2. 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天体系统和地球圈层。
【1题详解】
地球最终泊入比邻星宜居轨道,成为比邻星的行星,说明比邻星比地球高一等级,比邻星为离太阳最近的一颗恒星;故选D.
【2题详解】
地表以下为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与地幔的分界是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是古登堡界面。莫霍界面的平均深度大约为33千米,古登堡界面的平均深度为2900千米。岩浆发源地位于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故人类居住在地下五千米深度左右的地下城中,位于地壳,隶属于岩石圈。故选A。
【点睛】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熟记相关知识即可。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 图中①②③④代表黄赤交角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 纬度值与图中β角数值相等的纬线是( )
A. 南北回归线 B. 南北极圈 C. 南北纬60° D. 赤道
【答案】3. A 4. B
【解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黄赤交角以及意义,需要结合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3题详解】
黄赤交角是地球自转平面(赤道平面)与地球公转平面(黄道平面)的夹角,据此图中①符合。A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4题详解】
由图可知β角与黄赤交角互余,为66°34′,和南北极圈度数一致,B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5.下列节日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是( )
A. 儿童节 B. 建军节 C. 国庆节 D. 元旦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需要结合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详解】地球公转速度最快在近日点,1月初,元旦离1月初最近,公转速度最快。D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6.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
A. 极光和磁暴 B. 黑子和磁场 C. 黑子和耀斑 D. 光球和色球
【答案】C
【解析】
【详解】极光和磁暴均为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形成的,极光是太阳活动加强时,带电粒子流与地球稀薄大气摩擦形成的光迹,磁暴是带电粒子流干扰地磁场形成的,不是太阳活动的标志;磁场属于周边环境,太阳活动增强时会影响到磁场,但磁场不是太阳活动的标志;光球和色球是太阳大气的结构,也不是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和耀斑的活动有一定的关联性,二者都有周期,当黑子和耀斑活跃时,太阳活动会相应加强,黑子和耀斑及太阳活动具有相关性,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据此分析本题选C。
【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扰乱地球电离层
太阳活动增强时发出的电磁辐射和高能带电粒子流强烈干扰高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甚至会使各类无线电通信产生短时间的中断现象。
2、干扰地球磁场
当太阳活动增强时,来自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会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针剧烈震动而不能正确指示方向的“磁暴”现象。
3、产生极光
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并与那里的稀薄大气相互碰撞,从而出现美丽的极光。
4、自然灾害
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水旱灾害等。
7.下列四幅昼夜分布图中,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项为极点俯视图,晨昏线经过极点,太阳直射赤道,为二分日,故A错误;B项为极点俯视图,自转方向为顺时针,中心为南极点,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故B正确;C项为极点俯视图,自转方向为逆时针,中心为北极点,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故C错误;D项为侧视图,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故D错误。故选B。
8.我国采用的“北京时间”是
A. 东八区的区时 B. 东七区的区时
C. 东六区的区时 D. 东九区的区时
【答案】A
【解析】
【详解】我国采用的“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也就是120°E的地方时,A对。BCD错。故选A。
北京时间2016年11月13日19时(北京时间)新西兰南岛东岸发生了7.8级地震,震源深度23千米。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9. 地震主要发生在
A. 海洋内部 B. 板块内部 C. 海陆交界处 D. 板块交界处
10. 该地震可能引发
A. 海啸 B. 台风 C. 洪涝 D. 大雾
【答案】9. D 10. A
【解析】
【9题详解】
在板块的内部,地壳运动比较稳定,在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根据题意知,地震位于新西兰南岛东岸,该处为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D对,ABC错。板块的交界处并不只在海洋,也不一定就在海陆交界处。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新西兰是个岛国,地震爆发释放的能量巨大,故极易引起海啸,A正确。台风是热带和副热带海面上爆发的强大涡旋,要有充足的热量和地转偏向力才行。此次震中位于南纬42.53度,纬度较高,不易发生地震,可排除B;洪水是由暴雨、急骤融冰化雪、风暴潮等自然因素引起的江河湖海水量迅速增加或水位迅猛上涨的水流现象。引发地震的地下能量在震后短期内是会对降水产生影响的,但新西兰是个山地国家,且地震后不一定就会出现暴雨,故不易引发洪涝,C错;大雾是空气中含有大量水汽、尘埃等,气温降低,凝结成雾,地震后不一定有大雾,故D错。台风、洪涝、大雾与大气的运动有关,与地震无关,BCD错。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图中①、②、③、④四点表示的节气正确的是( )
A. ①——春分日 B. ②——秋分日 C. ③——冬至日 D. ④——夏至日
12. 最接近远日点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11. C 12. A
【解析】
【11题详解】
据图中地轴北端和太阳的位置关系可判断,①位置地轴北端倾向于太阳,可判断为夏至日,③地轴北端远离太阳,可判断为冬至日,再根据地球公转方向可判断②为春分日,④为秋分日。故选C。
【12题详解】
每年1月初地球公转经过近日点附近,7月初经过远日点附近,因此夏至日6月22日接近远日点。根据上题结论,①位置地轴北端倾向于太阳,为夏至日,③地轴北端远离太阳,为冬至日,故选A。
下图地区全年炎热干旱,昼夜温差大。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该地区全年炎热,原因是图中( )
A ①强②弱 B. ①强③弱 C. ③强④强 D. ②强④弱
14. 影响该地区气候的风带或气压带是( )
A. 赤道低压带 B. 副热带高压带 C. 西风带 D. 东南信风带
15. 能示意该地区昼夜温差情况的是( )
A. B. C. D.
16. 当地人们喜欢身着白色宽松的长袍、裹头巾,这种着装更便于( )
A. 散热、防风沙 B. 驱寒保暖
C. 接受“日光浴” D. 穿着和运动
【答案】13. A 14. B 15. A 16.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察热带沙漠气候形成原因、特点和对人类的影响。学生要熟悉大气热量受热过程,了解人类对环境的适应性。
【13题详解】
该地全年炎热干旱,说明晴天多,降水少。昼夜温差大原因是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②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①强,地面升温快。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大气逆辐射④弱,地面降温快。选择A。
【14题详解】
从图和材料可以看出该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影响该地区的风带和气压带是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不能确定是东南信风带或东北信风带,选择B。
【15题详解】
晴天昼夜温差大主要原因是白天天气晴朗大气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夜晚天气晴朗大气逆辐射弱,大气保温作用弱,气温低,选择A。
【16题详解】
宽松的长袍利于散热,白色反射太阳辐射强吸收太阳辐射小,热带沙漠气候风沙比较大,长袍和头巾有利于遮挡风沙,选择A。
读“某季节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高空等压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7. 有关四地气压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是( )
A. ①>③
B. ①<②
C. ④<②
D. ④>③
18. 此季节( )
①我国北方地区多沙尘天气 ②我国南方地区多雷雨天气
③我国西南地区地震灾害多发 ④我国台湾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17. D 18. B
【解析】
【17题详解】
考查热力环流,在高空,同一水平面对比,①等压面往上凸,为高压,②等压面向下弯曲,为低压,气压值比较①>②。在近地面同一水平面比较,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可知③该处受热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④处受冷空气收缩,形成高压,气压值④>③。不同海拔的气压比较,海拔越高,气压越小,最后四地气压比较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④③①② 。故选D。
【18题详解】
根据海陆热力性质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可知该季节为夏季,我国北地区的沙尘天气多发生在冬春季节,夏季我国南方地区午后多雷雨天气,西南地区的地震灾害跟季节关系不大,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多,我国台湾山区多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故选B。
【考点定位】热力环流,不同季节天气现象及影响。
19.下图为“同一水平面上的近地面风形成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图中③的影响是( )
A. 改变风力大小 B. 改变风向
C. 作用于任何大气运动 D. 纬度越低,影响越明显
【答案】B
【解析】
【详解】图中①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应该是水平气压梯度力,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②是风向,③垂直于风向,应该是地转偏向力,④与风向相反,应该是摩擦力。地转偏向力和风向垂直,所以对风影响是改变风的方向、不改变风力大小;地转偏向力作用于大气的水平运动;纬度越高,影响越明显,所以该题选B。
【点睛】风的三种作用力概念、影响与画法:
作用力 | 概念 | 对风速、风向的影响 | 风向的画法 |
水平气压梯度力 | 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 | 大气产生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既影响风向(风向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低压),又影响风速(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 | 垂直于等压线 |
地转偏向力 | 促使水平运动物体 | 只影响风向(使风向逐渐偏离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不影响风速(风力) | 高空风向与 |
摩擦力 | 地面与空气之间,以及运动状况不同的空气层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阻力 | 既影响风速(降低风速),又影响风向。摩擦力越大,风速越小;反之,风速越大。 | 近地面风向 |
20.下图为“亚洲某月季风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关于a、b季风风向、成因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a为西北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 a为东南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C. b为东北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 b为西南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读图,图示a季风是东亚的夏季风,b季风是南亚的夏季风;a为东南风,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A、B错;b为西南风,该风是夏季时位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的,故b是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形成的季风,C错,D对。根据以上分析本题选D。
二、综合题 (共40分)
2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这一天是________(日期)前后,北半球节气是________。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________(快/慢),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_。
(2)图中A、B、C三地,自转角速度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自转线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序是________,该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的排序是________。
(3)此时,A地的地方时是________点,C地的地方时是________点。
(4)该日40°N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_。
(5)不考虑天气影响,这一天,A、B、C三地的人可以同一时间观看日出的是_________。
【答案】 (1). 6月22日 (2). 夏至 (3). 慢 (4). 23°26′N,180° (5). A=B=C (6). C>B>A (7). B>C>A (8). 4:00 (9). 6:00 (10). 73°26′ (11). AC
【解析】
【详解】(1)根据图示,这一天北极圈内出现极昼,故该日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时间是6月22日前后。此时,地球接近远日点,公转速度较慢;该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图中C点为6点,相邻经线间隔2小时,则图中显示180°为12点,故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3°26′N,180°)。
(2)除极点外,地球上角速度处处相等,但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图中A、B、C三地,自转角速度相等,ABC纬度依次降低,则自转线速度C>B>A。该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B位于北回归线,C比A更接近北回归线,则三地正午太阳高度则从大到小的排序是B>C>A。
(3)图中C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则C为6:00,A位于C西侧,且二者经度相差30°,时差2小时,故A地的地方时是4:00。
(4)该日太阳直射点在23°26′N,该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为90°。40°N与太阳直射点相差40°-23°26′N=16°34′,则40°N的正午太阳高度是90°-16°34′N=73°26′。
(5)不考虑天气影响,同时位于晨线上的可以同一时间看到日出,图中AC位于晨线上,故AC两地的人可以同一时间观看日出。
【点睛】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º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º26’。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º,时间相差1小时,每1º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º-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22. 下图中左图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右图为“世界海陆分布的局部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气压带名称 ,受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
(2)画出②所在风带的风向。
(3)甲图气压带风带位置比乙图 (偏北或偏南),其成因是 。
(4)右图中E地常年在④的影响下气候特征是 。
(5)下图中图 能反映右图中D海沿岸气候特征,该地属于 气候类型,其成因是 。
【答案】(1)赤道低气压带。(1分)终年高温多雨。(1分)
(2)画图略。(提示:B所在风带的风向为东北风) (1分)
(3)偏北,(1分)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此时太阳直射点位置偏北。(1分)
(4)全年温和多雨(1分)
(5)乙(1分) 地中海气候(1分) 原因是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或夏季副热带高压带与冬季西风带交替控制)。(2分)
【解析】
【分析】
考查气压带和风带、气候类型的综合运用。
【详解】(1)仔细读图,结合世界气压带的分布可知,①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是赤道低气压带。低气压中心控制区域气流上升强烈,多阴雨天气,所以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区终年高温多雨。
(2)根据世界气压带的分布可知,③是副热带高气压带,①是赤道低气压带,风总是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转(大约30°--45°),所以B所在风带的风向为东北风。
(3)仔细读图,注意对比可知,甲图气压带风带位置比乙图偏北;主要由于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此时太阳直射点位置位于北半球,即偏北,所以气压带风带也偏北。
(4)图中④为西风带,右图中E地位于欧洲西部沿海地区,海洋的热容量大,气温年较差小,终年温和;西风来自海洋,带来大量的水汽,降水丰富,所以常年在④的影响全年温和多雨。
(5)由右图可知图中D海是地中海,沿岸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该气候所在地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所以乙图可以反映地中海气候特征。该气候原因主要是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空气做下沉运动,不易形成降水,所以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来自海洋的西风带来大量的水汽,降水丰富,所以冬季温和多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