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实验班)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展开www.ks5u.com育才学校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实验班地理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从而形成天体系 统。地球既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又是一颗特殊的行星。”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 目前人类可以观测到的最高级别天体系统是:( )
A. 太阳系 B. 总星系
C. 河外星系 D. 地月系
2. 银河系中与地球最近的星球是:( )
A. 月球 B. 火星
C. 太阳 D. 金星
3. 关于太阳系八大行星结构特征和公转特征的正确叙述是:( )
A. 类地行星与地球的体积和质量十分相似
B. 运动的同向性指自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C. 运动的共面性指轨道都在同一个平面上
D. 运动的近圆性指轨道都是一个正圆形状
【答案】1. B 2. A 3. A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天体系统及其特征。
【1题详解】
天体系统从大到小依次为总星系—银河星(并列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故最高级的天体系统是总星系,故答案B正确。
【2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上述选项中,其离地球最近,故答案A正确。
【3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类地行星是在质量、体积、平均密度和运动方向等方面与地球极为相似的行星,A错误;金星是逆向自转,B错误;运动的近圆性是指轨道类似正圆的椭圆,D错误,故答案C正确。
4.海陆间热力环流形成的海风,从海洋上带来丰富的水汽在陆地上形成降水。若近期陆地降水持续减少,可能的原因是( )。
海陆热力环流示意图
A. 陆地升温明显 B. 海洋持续升温
C. 海平面不断下降 D. 大型水库建设过多
【答案】B
【解析】
陆地升温会导致陆地降水较多,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海洋持续升温,气温高于陆地,则海洋上气流垂直上升会出现降水,陆地气流下沉以晴朗天气为主,故B项正确;海平面短期内基本稳定,故C项错误;水库建设过多,会导致降水增加,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
5.下图为亚洲某国年降水量分布图。针对该国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是( )
A. 调整农作物熟制 B. 大面积营造水土保持林
C. 广泛建设人工水域 D. 实施林草结合的防风固沙工程
【答案】D
【解析】
根据图示经纬度判断,该国为蒙古国。该国深居内陆,由图中年降水量分布可知,该地降水少,其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应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是实施林草结合的防风固沙工程。故选D的。
【点睛】
本题考查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表现比较突出的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土地盐碱化等。生态环境问题的预防和解决措施,需要针对不同的地区具体分析。
6.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球外部圈层由ABC三部分组成,其中C为生物圈
B. 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其中G为地核
C. E、F合为岩石圈
D. 各圈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了自然环境
【答案】D
【解析】
【分析】
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
【详解】读图可知,图中字母A为大气圈,B为生物圈,C为水圈,D为地壳,E为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F为地幔,G为地核。地球外部圈层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组成,依据前面分析可知B为生物圈,C为水圈,A选项错;内部圈层由地壳、地幔、地核组成,B选项错。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是岩石圈,D、E合为岩石圈,C选项错。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四大圈层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D选项对。故选D。
太阳表面新形成的巨大黑子群和大耀斑,喷射出大量气体、电磁波和带电粒子流,以每小时300万千米以上的速度向宇宙空间喷射,形成太阳风暴。有人形象地把太阳风暴比作“太阳打喷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黑子所在区域之外也是耀斑出现频率最高的区域
B. 太阳活动频繁时,流星雨和极光现象增多
C. 黑子活动增强的年份是耀斑频繁爆发的年份
D. 耀斑是太阳色球层中激烈的能量爆发
8. 太阳风暴对地球的影响是 ( )
A. 引发潮汐现象 B. 诱发台风和海啸
C. 干扰电离层和有线通信 D. 产生磁暴和极光现象
【答案】7. C 8. D
【解析】
试题分析:
【7题详解】
黑子位于光球层,耀斑位于外侧色球层,所以当黑子出现频率最高的区域所对应的之外的色球区域也出现耀斑;黑子和耀斑往往是相伴发生的,黑子活动增强的年份是耀斑频繁爆发的年份;耀斑是在太阳的色球中发生的一种局部辐射突然增加的太阳活动,是太阳活动最强的标志;而太阳活动频繁时,极光现象增多,但是流星雨与太阳活动无关,是流星体闯入大气层形成的,故B项正确。
【8题详解】
太阳风暴是太阳散发的高能带电离子流,不会引发潮汐现象和诱发台风和海啸,会干扰地球的电离层,但只会影响无线短波通讯,对有线通信没有影响;而会干扰地球的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会和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发生碰撞,产生极光,故D项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太阳活动的类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9. 甲圈层的主体是( )
A. 河流 B. 湖泊 C. 冰川 D. 海洋
10. 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是( )
A. 大气 B. 水 C. 土壤 D. 生物
【答案】9. D 10. D
【解析】
【9题详解】
图中甲圈层为水圈,水圈的主体是海洋水,D正确。
【10题详解】
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是生物,D正确。
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1. 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2. 雾霾天气发生时,白天会导致( )
A. ①增强 B. ②增强 C. ③减弱 D. ④减弱
13. 华北平原的早春时节有时会出现霜冻,对越冬农作物造成危害。早春时节霜冻的出现与图中的哪个箭头密切相关(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11. B 12. D 13. C
【解析】
【11题详解】
图中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地幔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地面吸的太阳辐射。收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地面辐射,B正确。
【12题详解】
雾霾天气发生时,白天大气多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D正确。
【13题详解】
早春时节出现霜冻是因为大气逆辐射弱,保温效果差,地面温度急剧下降,C正确。
【点睛】霜是空气中的水汽在地面或地物凝华而成,温度越低越有利于凝华现象的发生。
下图为北半球局部图,图中MN为晨昏线的一段,O点为北极点,MN与经线OM、ON分别交于M、N两点,其中M点位于赤道上,OM与ON的夹角为θ(0°≤θ≤90°)。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4. 若θ为60°,则( )
A. N点的昼长一定为4小时 B. N点一定2:00日出
C. N点一定位于高纬度 D. N点有可能位于高纬度,也有可能位于中纬度
15. 若ON定值L( )
A. 二至日,θ最大,MN最短
B. 二分日,θ最小,MN最短
C. 二分日之后θ逐渐变大,MN逐渐变短
D. 二至日之后θ逐渐变小,MN逐渐变大
【答案】14. C 15. B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光照图的判读。回答本题应该将图形补全。M点位于晨昏线上,M点位于赤道上,所以M点的地方时为6:00或18:00。若θ为60°,则MN的地方时相差4小时,则N点的时间为2:00或14:00,N点昼长或夜长可以达到20小时,所以N点的纬度较高。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15题详解】
若ON为定值L,则二分时,θ最小,MN最短,二至日,θ最大,MN最长。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读a、b两地气温、降水资料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a地的气候类型是
A. 地中海气候 B. 温带海洋性气候
C. 热带季风气候 D. 温带季风气候
17. b地气候类型的成因是
A.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B. 气压带、风带的交替控制
C. 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D.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答案】16. C 17. A
【解析】
【16题详解】
从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可以看出,a地全年高温,夏季降水丰富,冬季降水稀少,分明显的干湿两季,为热带季风气候,所以C正确。
【17题详解】
从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可以看出,b地夏季温和多雨,冬季干燥少雨,为温季风气候,主要成因是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所以A正确。
【点睛】
本题考查气候类型及成因等知识,考查学生读图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只要耐心读图,对选项中的内容一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我国东部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比较显著,但南、北方都存在水资源紧张的问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我国南方河流众多,水资源较丰富,但一些工业城市仍缺水的原因是
A. 伏旱引起部分地区干旱 B. 地下水量少
C. 工业污染严重,属水质性缺水 D. 河流少,径流量小
19. 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紧张的合理措施不包括
A. 实施南水北调 B. 提高工农业用水效率
C. 加强节水宣传教育 D. 大力开发地下水
【答案】18. C 19. D
【解析】
试题分析:
【18题详解】
我国南方河流众多,水资源较丰富,但一些工业城市仍缺水的原因是工业污染严重,属水质性缺水,C对。区域内降水丰富,自然因素不是干旱的主要原因,A错。地下水量丰富,河流多,径流量大,B、D错。
【19题详解】
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紧张的合理措施包括实施南水北调、提高工农业用水效率、加强节水宣传教育等,A、B、C包括。大力开发地下水,可能加重水资源短缺,D不包括,选D。
考点:区域水资源短缺原因,治理措施。
下图示意某同络获得的南京未来三天的天气预报(部分)。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 周一时,该城市在某天气系统中的位置最可能与下图中_______地相似。(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1. 下面诗句或谚语描写的天气与控制该城市这三天的天气系统相对应的是( )
A.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 一年三季东风雨,独有夏季东风晴
C.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D. 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
22. 下面各图与该城市三天来气温、气压变化相符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20. A 21. A 22. D
【解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对冷锋天气的理解程度,考查学生利用地理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图中三天的天气预报图表明,天气由雨到晴,气温由高到低,符合冷锋过境时和过境后的天气特征。
【20题详解】
周一时,阴雨天气,为冷锋过境时天气,图中甲为冷锋过境时,乙为冷锋过境前,丙为暖锋过境前,丁为暖锋过境时,因此选项A符合题意。所以选A。
【21题详解】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述的是冷锋过境时形成的大量降雪,选项A符合题意。“一年三季东风雨,独有夏季东风晴”描述的是长江中下游夏季受副高控制时天气特征,选项B不符合题意。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述的是江淮准静止锋形成的天气,选项C不符合题意。“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描述的是春天气温回升的景象,选项D不符合题意。所以选A。
【22题详解】
根据南京未来三天的天气预报,可知南京的气温不断下降,则气压不断上升,只有丁图符合题意。所以选D。
下图为全新世(开始于11.5万年前)以来我国某省局部海岸变迁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3. 如果仅考虑气候变化对海岸变迁的影响,则全新世以来该地气候冷暖变化特征是
A. 逐步变暖 B. 逐步变冷
C. 先暖后冷 D. 先冷后暖
24. 若全球气候变暖,可能造成
①高山雪线上升 ②高纬冻土融化
③水稻分布北界南移 ④全球普遍干旱
A. ③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
【答案】23. C 24. D
【解析】
试题通过海岸线变迁考查全球气候变化。
【23题详解】
从图中看中全新世古海岸线较早全新世古海岸线靠近内陆,说明中全新世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而现代海岸线较中全新世古海岸线向海洋推进,说明海平面下降,气候变冷,因此全新世气候先变暖再变冷,C正确
【24题详解】
气温升高雪线升高,全球气候变暖,高山雪线上升;高纬度气温升高,冻土可能融化;水稻分布北界北移,全球有的地方变干旱,有的地方降水会增加,D正确。
2016年11月4日新的全球气候协定——《巴黎协定》正式生效,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2℃内。下图为自然界碳、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5. 要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2℃内,目前要控制的关键环节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6. 关于图中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水循环促使了火山和活生物体的形成 B. 湖泊的存在减少了该地区水循环总量
C. 植树造林可以减少环节P和Q的水量 D. 修建水库调节环节L的水量季节变化
【答案】25. D 26. D
【解析】
【25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分析可知,要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2℃内,就必须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图中可知,①为火山喷发排放的二氧化碳,②是动植物腐烂释放的二氧化碳,都属于自然排放,对气候的影响较小,③为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属于绿色植物的固碳作用,是减少二氧化碳的,④为化石燃料使用过程中释放的二氧化碳,是目前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方式,也是需要控制的关键环节。因此选择D选项。
【26题详解】
水循环是陆地水体的循环,火山的形成是岩浆活动的结果,与水循环无关,A错误;湖泊的存在会加强水汽的蒸发,因而会增加该地区水循环总量,B错误; 环节P为降水,Q为蒸发和植被的蒸腾作用,植树造林会增加环节P和Q的水量,C错误;L为地表径流,修建水库能调节环节L的水量季节变化,使L的水量变化趋缓,D正确。故答案选D。
点睛:本题以“自然界碳、水循环示意图”为背景材料,以目前关注的全球气候变暖为考查方向,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与治理关键和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和意义以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等知识进行考查,意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高考中要求学生掌握好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及其意义,分析水循环中蒸发、下渗、地表径流等主要环节的发生过程及其地理意义,探讨水循环有关地理原理规律对生活实践的指导意义。对于这类试题的解答,理解和运用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是关键。
(总结)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改变地面及植被状况,而影响大气降水到达地面的分配。如修筑水库,
二、由于过度开发局部地区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使地表、地下水贮量下降,出现地下漏斗及地上的断流,造成次生盐渍化;也使下游水源减少,水位下降,水质恶化,沿海出现海水入侵,加重了额干旱化和盐渍化威胁。
三、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大面积的破坏植被,导致地区性气候向干旱化方向发展,直到形成荒漠。
四、环境污染进而恶化水质,影响水循环的蒸散过程。洋面的油污染导致蒸发量减少,另一方面,由于水中重金属离子含量增加,密度增大,也会影响到蒸发。
五、由于人类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大气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如CO2等温室气体浓度显著增加,改变地球大气系统辐射平衡而引起的气温升高、全球性降水增加、蒸发加大和水循环的加快以及区域水循环变化。这种变化的时间尺度可持续几十年到几百年。
另一方面,人类生产和消费活动排出的污染物通过不同的途径进入水循环。矿物燃料燃烧产生并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进入水循环能形成酸雨,从而把大气污染转变为地面水和土壤的污染。大气中的颗粒物也可通过降水等过程返回地面。土壤和固体废物受降水的冲洗、淋溶等作用,其中的有害物质通过径流、渗透等途径,参加水循环而迁移扩散。人类排放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使地表水或地下水受到污染,最终使海洋受到污染。
蓝水是降水中形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部分,绿水是降水下渗到土壤中的水,最终会进入大气。读“绿水资源与蓝水资源划分图”,完成下面小题。
2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绿水主要指地表和地下径流 B. 蓝水和绿水根本来源相同
C. 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绿水 D. 蓝水数量与绿水数量相同
28. 下列对绿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直接参与了地表形态的塑造 B. 对湿润地区农业发展至关重要
C. 对海陆间循环产生明显影响 D. 吸收地面辐射,具有保温作用
【答案】27. B 28. D
【解析】
【27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蓝水主要指地表和地下径流,故A项错误。绿水是降水下渗到土壤中的水,蓝水是降水中形成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部分,二者来源均为降水,故B项正确。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蓝水,故C项错误。蓝水数量和绿水水量在图中无法比较大小,故D项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B。
【28题详解】
蓝水,即地表和地下径流,通过流水侵蚀、流水溶蚀和流水搬运等作用直接参与地表形态塑造,故A项错误。湿润地区降水充沛,农业发展受到蓝水资源的影响更大,故B项错误。蓝水,即地表和地下径流,参与海陆间循环,故C项错误。绿水,即降水下渗到土壤中,最后通过蒸腾作用和蒸发作用进入大气,形成云,吸收地面辐射,具有保温效果,故D项正确。
本题正确答案D。
下面甲、乙两图分别是“北半球某滨海地区海陆环流图”和“气温变化特征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9. 甲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气压最低的是
A. ①处 B. ②处
C. ③处 D. ④处
30. 如你打算拍摄面朝大海,在海风吹拂下让头发向后飘起的镜头,你会选择什么时间段完成拍摄
A. 16 时至次日8 时 B. 18 时至次日6 时
C. 8 时至16 时 D. 6 时至18 时
【答案】29. B 30. C
【解析】
【29题详解】
海拔升高,气压降低,近地面气压比高空气压高,甲图中①处、④处海拔低,气压高,A、D错。在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吹向低压,②比③气压低,四处气压最低的是②处,B对,C错。
【30题详解】
根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白天海洋升温慢,气压高,吹海风。如你打算拍摄面朝大海,在海风吹拂下让头发向后飘起的镜头,应选择8 时至16 时完成拍摄,C对。夜晚吹陆风,冬季18时太阳已经落下,吹陆风,A、B、D错。
点睛:在竖直方向上,海拔升高,气压降低,近地面气压比高空气压高。在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吹向低压。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白天海洋升温慢,气压高,吹海风。夜晚吹陆风。
二、综合题 (共3小题,共40分)
31.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左图)和某日太阳光照图(右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左图中地球公转轨道上AC之间画出公转的方向。
(2)右图中AOB线为(晨或昏) 线,此时地球位于左图中的 点,该日是北半球的 。(填写节气名称)
(3)云南省墨江市有一口井正好位于北回归线上,当阳光直射井底时,地球位于左图中___点附近;
(4)左图中__________点表示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地球从A点运行到C点的过程中,公转速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右图中:C点的地方时是 ,A点的昼长
(6)当地球处于D位置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
右图中的A、B、C、D、E 五点,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排列是
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由A位置出发再回到A所需要的时间是_________,叫做一个________年。
【答案】(1)画图略
(2)晨线、 A、 夏至日
(3)A
(4)B、 快-慢-快
(5) 8:00、24:00
(6)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7)C、 ECADB
(8)365日5时48分46秒、1回归年
【解析】
(1)地球公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在图中适当位置画出即可。
(2)读右图并结合地球自转方向可知,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黑夜进入白昼的是晨线,故图中AOB线为晨线,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故为夏至日,地球位于左图中的A点。
(3)这口井正好位于北回归线上,当阳光直射井底时,说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为夏至日,地球位于左图中A点附近。
(4)7月份地球位于远日点,故左图中B点表示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地球从A点运行到C点的过程中,公转速度的变化规律是由快变慢,到远日点最慢,过了远日点逐渐变快。
3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序号代表的水循环的环节是②__③__④__⑤__,这几个环节构成了__循环。
(2)一位地理学家写道:“假如我们可以变成一滴水,参与水循环,那将是一次美妙的旅程。我可以是黑海的波浪,可以化为阿尔卑斯山的彩虹,驾着西风,变为西伯利亚的积雪,融化后渗入地下,被老松树的根吸收。”根据这一段话,说明水循环是将岩石圈、水圈、__圈、__圈有机的联系起来。
(3)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是人类对图示中__(填数字)环节施加影响,其主要目的是__。
(4)列举两项大量砍伐丁处的树木给当地水循环带来的影响__。
【答案】 (1). 蒸发 (2). 水汽输送 (3). 降水 (4). 地表径流 (5). 海陆间 (6). 生物 (7). 大气 (8). ⑤ (9). 解决北方地区缺水问题 (10). 蒸发蒸腾减弱;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变小;地表径流变大;地表径流季节变化增大;水循环不及植被破坏前活跃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水循环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详解】(1)根据图中的海陆分布,此循环是海陆间循环.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和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所以图中的①②③④⑤分别是降水,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
(2)驾着西风,变为西伯利亚的积雪代表大气圈,被老松树的根吸收代表生物圈。水循环促进地理环境(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和岩石圈)的整体性。
(3)跨流域调水,改变局部地表径流,可以调节水资源的时间空间的分布,从而使人们合理的利用水资源。
(4)丁处位于山区,大量砍伐丁处的树木,会造成水土流失,地表径流变大,而地下径流变小;下渗也较少,蒸发减弱,水循环没植被破坏前活跃。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
33.读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图a)和亚洲季风环流图(图b),回答问题。
(1)说出A气压带名称及受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类型及特征。
(2)B风带名称为________。
(3)当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处于如图a所示位置时,图示表示北半球的季节为________,(冬或夏),亚洲季风环流为图b中________(填甲或乙)所示,此时东亚地区的风向为________,东亚季风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南亚地区的风向是________。
(4)此时亚欧大陆上亚洲高压切断了________的控制。
【答案】(1)赤道低气压带,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 (2)东北信风带 (3)冬, 甲,西北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东北风 (4)副极地低气压带
【解析】
(1)据图a可知,A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可判断为赤道低气压带,受其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2)据图a可知,B风带位于北半球0°-30°之间可判断为东北信风带。
(3)据图a可知,该季节气压带风带南移,可判断为北半球的冬季。冬季亚欧大陆气温低,形成高气压,海洋形成低气压。亚洲季风环流为图b中的甲图。据图可知,此时东亚地区受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盛行西北风。南亚地区盛行东北风。
(4)据上题分析可知,此时为冬季,亚洲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点睛】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分布和移动以及季风,意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和识记知识的能力。做题需明确:(1)全球形成7个气压带6个风带。赤道附近为赤道低气压带,南北30°附近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为60°附近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90°形成极地高气压带。气压带之间一个风带,分别为低纬度信风带,中纬度西风带和高纬度极地东风带。且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而有规律的移动,对北半球而言,夏季北移冬季南移。(2)由于大陆和海洋在一年之中增热和冷却程度不同,在大陆和海洋之间大范围的、风向随季节有规律改变的风,称为季风。季风最典型的地区为亚洲东部和南部。形成季风的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