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69729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69729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69729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展开www.ks5u.com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地理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太阳辐射波长分为三部分,其中波长最短的部分为
A. 紫外光 B. 可见光 C. 红外光 D. 三者波长相同
【答案】A
【解析】
太阳辐射波长主要集中在红外区、可见光区和紫外区三部分,其中波长最短的部分为紫外区。故选A。
2.下列叙述中与地球“液态水存在” 有密切关系的是
A. 地球的公转方向 B. 地球的自转方向
C. 地球处于一种相对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 D.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地球“液态水存在”是指地球有介乎0-100℃的温度,地球的公转方向、自转方向、相对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都与温度无关。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使得地球上的温度比较适中,据此选D。
3.太阳系中小行星带的位置在
A. 地球轨道和火星轨道之间 B. 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
C. 木星轨道和土星轨道之间 D. 金星轨道和地球轨道之间
【答案】B
【解析】
【详解】太阳系中小行星带的位置在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B对。其它轨道之间无小行星带分布,A、C、D错。故选B。
北京时间2017年9月15日,在太空工作了20年的“卡西尼号”探测器完成了最后一次土星探测任务,坠落在土星大气层中。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 没有包含地球的天体系统是
A. 河外星系 B. 太阳系 C. 银河系 D. 总星系
5. 最有可能干扰“卡西尼号”与地球之间通讯的是
A 太阳辐射 B. 太阳活动 C. 雾霾 D. 大气降水
【答案】4. A 5. B
【解析】
本题考查天体系统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天体系统的相关知识,根据天体系统层次图进行判断(如下图所示),河外星系中没有包含地球,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太阳活动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卡西尼号”与地球之间的通讯主要是无线电短波通讯,太阳活动会对其造成影响。雾霾、大气降水及太阳辐射的强弱不能干扰“卡西尼号”与地球之间的通讯,因此ACD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6. 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小到大排序,正确的是
A. 太阳系→银河系→地月系→总星系
B. 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总星系
C.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D. 地月系→银河系→总星系→河外星系
【答案】C
【解析】
略
7.关于太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太阳辐射是以电磁波的形式源源不断地向四周放射能量的
B. 太阳大气层由里向外依次为色球、光球、日冕层
C. 太阳辐射中可见光的波长范围是0.15—4微米
D. 太阳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紫外光区
【答案】A
【解析】
【详解】太阳是以电磁波的形式源源不断地向四周放射能量的;太阳大气层由里向外依次为光球、色球、日冕层;太阳辐射中可见光的波长范围是0.4—0.75微米;太阳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长的可见光区。故A正确,B、C、D错误。
8.中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多的地方是
A. 内蒙古高原 B. 青藏高原 C. 四川盆地 D. 塔里木盆地
【答案】B
【解析】
【详解】太阳辐射的能量巨大,对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高值和低值中心都分布在北纬22°~35°之间,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如下图)。青藏高原能成为太阳辐射的高值中心,主要是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空气中含有的尘埃量较少,晴天较多,日照时间较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而四川盆地为低值中心的原因在于: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水汽含量多,阴天、雾天较多,从而造成日照的时间短,日照强度弱,太阳能资源贫乏。所以B选项是正确。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工作人员于2010年12月6日在太阳观测图像中发现,太阳“脸上”新长出一颗“大痣”(如下图所示),其面积是地球表面积的数倍,中心区域的温度约为3 600摄氏度,而边缘地区则要超过5 800摄氏度。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9. 该“大痣”出现在太阳的
A. 光球层 B. 色球层
C. 日冕层 D. 中心区域
10. 如果2011~2012年是太阳活动强烈的时段,那么上一个活动强烈时段约是
A. 2000~2001年 B. 2022~2023年
C. 2006~2007年 D. 2087~2088年
【答案】9. A 10. A
【解析】
本题考查太阳活动特点。“大痣”出现在太阳的光球层,是光球层出现的太阳黑子;它的温度较光球表面温度低,而出现的发暗现象。太阳活动的周期约为11年,若2011~2012年是太阳活动强烈的时段,那么上一个活动强烈时段约是2000~2001年。
【9题详解】
“大痣”出现在太阳的光球层,是光球层出现的太阳黑子;它的温度较光球表面温度低,而出现的发暗现象。A正确,故选A。
【10题详解】
太阳活动的周期约为11年,若2011~2012年是太阳活动强烈的时段,那么上一个活动强烈时段约是2000~2001年。A正确,故选A。
太阳大气层突然出现增大增亮的斑块称为耀斑,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1. 耀斑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
A. 光球层 B. 色球层 C. 日冕层 D. 日珥层
12. 耀斑爆发,最有可能导致世界部分地区
A. 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 B. 森林火灾 C. 臭氧层空洞扩大 D. 海平面上升
【答案】11. B 12. A
【解析】
【11题详解】
耀斑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色球层,选B。
【12题详解】
耀斑爆发,会导致大量带电粒子流进入地球外围大气层,影响到电离层,导致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森林火灾与气候、天气有关;臭氧层空洞扩大与大气环境问题有关,海平面上升与全球变暖有关。据此选A。
【点睛】太阳活动的表现有光球层的黑子、色球层的耀斑及日珥、日冕层的太阳风,太阳活动加强时,会导致射向地球的射电增多,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中断;带电粒子流可以引发地球上的磁暴现象;地球两极地区能出现极光现象;也会对地球气候产生一定影响。
13.下列关于地球自转的描述,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 B. 周期为1恒星日
C. 地球上所有地点角速度相同 D. 赤道比两极地区线速度快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为1恒星日,时间为23时56分4秒,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赤道线速度最大(约为1670km/h),向高纬递减,两极为零。纬度为α°的某地其线速度约为1670km/h×cosα°;角速度全球各地角速度(两极为零)相等,为15°/小时。不正确的为C。答案选C项。
【考点定位】地球自转的特点。
14.下列河岸中,冲刷严重的是(箭头表示水流方向)
A. ①岸 B. ②岸 C. ③岸 D. ④岸
【答案】C
【解析】
【分析】
考查地转偏向力。
【详解】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偏向右,南半球偏向左,赤道上运动的物体不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受此影响,北半球河流右岸受冲刷较为严重,南半球左岸河流受冲刷严重,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点睛】难度较小,基础知识考查。
15.北京时间(东8区)2018年11月2日10:20哈三中期中考试地理学科正式开始,此时美国纽约(西5区)的时间是
A. 11月1日21:20 B. 11月2日21∶20 C. 11月3日21∶20 D. 11月1日22∶20
【答案】A
【解析】
【详解】北京时间(东8区)与美国纽约(西5区)相差13小时,根据东加西减原则,当北京时间为2018年11月2日10:20时,美国纽约(西5区)为2018年11月1日21:20时。
【点睛】计算两地的经度差: (1)如果已知地和所求地同在东经或同在西经,则:经度差=经度大的度数-经度小的度数 (2)如果已知地和所求地一个在东经另一个在西经,则:经度差=两地经度相加 2.把经度差转化为两地的地方时差,即:地方时差=经度差÷15°/小时;或经度差X4分钟每度(1小时=15度,1度=4分钟) 3.计算地方时:根据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西位置关系,加减地方时差,即: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则所求地方时=已知地的地方时+地方时差;如所求地在已知地的西边,则所求地方时=已知地的地方时-地方时差。
下图为“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6. 当太阳直射点位于B点这一天
A. 亚洲大部分地区为冬半年
B. 为北半球夏至日
C.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D. 太阳直射赤道
17. 当太阳直射点位于C点这一天
A. 南极圈出现极昼 B. 北极圈出现极昼
C. 南半球中高纬度昼长夜短 D. 北京昼夜平分
18. 当太阳直射点位于D点这一天
A. 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 B. 地球公转速度最快
C. 地球自转速度越来越快 D. 北半球纬度越高其昼越长
【答案】16. B 17. D 18.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其影响。
【16题详解】
读图可知,当太阳直射点位于B点,即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为北半球夏至日,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半年,A、C错误,B正确;太阳黑子与此没有关系,D错误,故选B。
【17题详解】
读图可知,当太阳直射点位于C点时,即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且正向南移,判断为北半球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南北极不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因此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8题详解】
读图可知,当太阳直射点位于D点时,即表示北半球冬至日,地球公转正逐渐接近近日点(1月初),故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还没有达到最快,A正确,B错误。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不因季节变化为变化,自转的角速度除极点为0为,其他处处为15°/小时,C错误;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D错误,故选A。
19.目前黄赤交角的度数是
A. 66.5° B. 67° C. 23.5° D. 25.5°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黄赤交角。
【详解】目前黄赤交角的度数是为23.5,C正确;66.5°为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A错误,BD两项直接错误,故选C。
20.关于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叙述正确的是
A. 赤道最快 B. 两极点最快 C. 无变化 D. 除极点零外,其他各点相等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地球自转的速度。由于纬线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因此地球自转线速度的结论为:赤道处的线速度最快,且向两极减小,极点为零,60°纬线上的线速度为赤道线速度的一半。而地球自转角速度为除南北两极外,自转角速度处处相等,据此分析A正确。
21.下列关于地球内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B. 岩石圈是指莫霍界面以上的岩石外壳
C. 下地幔位于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
D. 古登堡界面以下称为地幔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内部圈层。试题很基础。
【详解】上地幔顶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A正确;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由上地幔顶部和地壳组成的,故不仅仅只包括地壳(莫霍界面以上的内部圈层是地壳),故B错;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是地幔,下地幔位于上地幔和古登堡界面之间,故C错;古登堡界面以下称为地核,故D错。本题答案选A。
22.以下各图与庐山的形成原因相吻合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庐山是断块山,是断层相对上升的岩块。图A岩层向上拱起,是背斜构造,没有断层,A错。图B岩层向下凹,是向斜构造,B错。图C是岩层有明显错动和位移,一侧岩层上升,形成断块山,与庐山成因相吻合,C对。图D是火山地貌,D错。
北京时间2014年10月20日,太平洋某海域海底火山喷发,形成了一座新岛屿(下右图),下左图是地壳物质循环略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23. 组成新岛屿的物质来源于
A. 岩石圈 B. 地壳 C. 地幔 D. 地核
24. 组成该岛屿的岩石最可能是
A. 花岗岩 B. 玄武岩 C. 页岩 D. 石灰岩
25. 左图地质作用中表示外力作用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6. 左图地质作用中表示重熔再生作用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23. C 24. B 25. B 26. D
【解析】
【23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新岛屿主要是由火山喷发的岩浆冷凝而成,岩浆发源于上地幔,据此选C。
【24题详解】
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结形成喷出岩,玄武岩属于喷出岩,故B正确。花岗岩为岩浆岩中的侵入岩;页岩和石灰岩为沉积岩。故A、C、D错误。
【25题详解】
沉积岩由外力作用形成,故指向沉积岩的为外力作用,据图②指向沉积岩,选B。
【26题详解】
从各类岩石到重新融化为新的岩浆,该作用为重熔再生作用,据图,该作用对应④,选D。
【点睛】
读下图中两幅地质剖面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27. 下列对图中地质构造名称说法正确的是
①背斜 ②盆地 ③块状山 ④地堑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8.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①为良好的储油构造,②为良好的储水构造
B. ③可形成山脉,④可形成平原
C. ①处适合建公路,②处适合建设隧道
D. 工程建设应该选择③、④之间地带
【答案】27. D 28. A
【解析】
【27题详解】
按地质构造名称来说,①为背斜,②为向斜,③为地垒,④为地堑,据此选D。
【28题详解】
①为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②为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③可形成断块山,④可形成低地、平原;①处适合建采石场,②处漏水,不适合建设隧道;工程建设应该选择背斜即①地带。据此分析选A。
【点睛】背斜岩层封闭,是良好的储油构造,易于储油、储气;背斜呈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是隧道的良好选址地;背斜顶部受张裂作用,裂隙发育,岩石破碎,顶部可建采石场。
向斜岩层向下凹,易集水,是地下水的储藏区。
断层岩层不稳定,容易诱发断层活动,破坏工程;水库水易渗漏,故断层是铁路、公路、桥梁、隧道、水库等回避处。地下水沿着断层线出露;岩石破碎,这里易被侵蚀为洼地,有利于地表水汇集,所以,断层是泉水、湖泊的分布地且多河谷发育。
29. 下图为某地海陆轮廓和板块示意图,回答下题
图中所示的边界属于
A. 陆地区域边界 B. 板块消亡边界
C. 海洋区域边界 D. 板块生长边界
【答案】D
【解析】
略
30.与喜马拉雅山形成相关的板块是
A. 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B. 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C.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D. 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板块构造运动的相关知识。喜马拉雅山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是由于两个板块发生挤压运动形成的。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属于生长边界,形成的裂谷;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形成的安第斯山;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互挤压形成的是岛弧海沟地貌。综上分析,本题正确答案为D。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读图 “太阳系部分结构图”,完成以下各题。
(1)将图II中数字序号表示天体名称分别是: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__。该图中行星绕日公转表现出的特征有___________性、____________性、_____________性。
(2)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有生命存在的星球,试根据图II中的信息,列举地球存在生命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太阳活动最强烈显示的标志是___________(太阳活动类型),该现象主要发生在图I中的________层(填字母)。 图I中的________层(填字母)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太阳风”,闯入地球高纬度大气,产生________现象。
(4)图Ⅲ中,昼半球与夜半球的界线是________(晨线/昏线),此时太阳直射____(南或北)半球。
【答案】 (1). 木星 (2). 水星 (3). 金星 (4). 同向性 (5). 近圆形 (6). 共面性 (7). 稳定的光照 (8). 安全的运行轨道 (9). 距日远近适中 (10). 耀斑 (11). A (12). C (13). 极光 (14). 昏线 (15). 南
【解析】
【详解】(1)八大行星距日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据此结合图示可知①木星;②水星;③金星。该图中行星绕日公转画在同幅图中,表现出其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近圆形、共面性。
(2)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有生命存在的星球,根据图II中的信息,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有:稳定的光照;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拥有安全的运行轨道;距日远近适中,保证地球上有适宜的温度。
(3)太阳活动最强烈显示的标志是耀斑,该现象主要发生在图I中的色球层,对应A。 图I中的C层也就是日冕层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太阳风”,闯入地球高纬度大气,产生极光现象。
(4)图Ⅲ中,昼半球与夜半球的界线是从白天即将进入黑夜的昏线,此时北极附近出现极夜,因此太阳直射南半球。
【点睛】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应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及自身条件两方面进行研究。
1.宇宙环境条件
条件类型 | 影响 | |
宇宙环境 | 安全的宇宙环境 | 地球与其他行星绕日公转,具有近圆性、共面性和同向性特征,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地球处于一种相对安全的宇宙环境 |
稳定的光照条件 | 自生命诞生以来,太阳没有明显的变化,地球所处的光照条件相对稳定,使地球上的生物得以繁衍,并不断地从低级向高级演化 |
2.自身条件
32.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1)B处地形的形成原因是______ __。
(2)图中E岛多地震的原因是_______ _。
(3)若开采石油、天然气,应在D,C,B,A中的________处。若在D、B两处要选择一处打隧道,应该选择在_____处,并分析原因。
【答案】(1)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易形成山地。
(2)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
(3)D;D;该处岩层岩石松散,易开凿;不易积水、渗水;岩层向上拱起,支撑作用强。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褶皱和断层的判断及应用。
【详解】(1)从地质构造上看,乙处岩层向下弯曲,属于向斜。B处地形为山地,其形成原因是因为B处为向斜,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易形成山地。
(2)图中E岛处于板块的交界处,多地震的原因是该处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
(3)若开采石油、天然气,应在D,C,B,A中的背斜,对应D处。若要打隧道,应该选择在D、B两处中的D处,因为D处为背斜,背斜处岩层受张力影响,岩石松散,易开凿;不易积水、渗水;岩层向上拱起,支撑作用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