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平潭县新世纪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展开www.ks5u.com新世纪学校2019-2020学年地理月考试卷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一、选择题(共26小题,每小题2.0分,共52分)
北京时间2015年9月29日,美国宇航局公布有关火星的重大发现:火星表面一些陨坑坑壁上观察到的暗色条纹说明火星上存在液态水。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 下列地理事物不属于天体的是
A. 轮廓模糊的星云
B. 天空中飘动的云朵
C. 太空中的宇宙飞船
D. 星光闪烁的恒星
2. 火星属于
①类地行星 ②地月系 ③银河系 ④太阳系 ⑤河外星系 ⑥总星系
A. ①③④⑥
B. ②④⑤⑥
C. ①③⑤⑥
D. ②③④⑤
3. 有人想了解火星上是否有生物存在,你认为他必须要了解下列信息中的哪些信息
①火星上是否有火山活动 ②火星上是否有水 ③火星上是否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④火星上的温度是否适宜 ⑤火星是否围绕太阳公转
A. 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⑤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答案】1. B 2. A 3. D
【解析】
【1题详解】
星云、太空中的航天飞机、星光闪烁的恒星都在宇宙空间,都属于天体;天空中的云朵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内,不属于天体,选B。
【2题详解】
火星属于行星,位于太阳系,属于更高级的银河系和总星系;火星在太阳系内属于类地行星。据此分析选A。
【3题详解】
火星上是否有生命物质应该对应地球上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适宜的温度、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液态水体的存在,对比即能得出答案选D项。
【点睛】1、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有:液态水,日地距离适中,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稳定的光照和安全的宇宙环境等。
2、天体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其基本形态有恒星和星云。
第 22 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领导人峰会的主体建筑——日出东方酒店坐落在北京市怀柔区雁栖湖畔。读“日出东方酒店景观图”。
回答下列各题。
4. 景观图中太阳能电池板
A. 建在雁栖湖大坝南坡 B. 冬春季节发电量最大
C. 阴天时无法正常工作 D. 受太阳活动影响较大
5. 采用太阳能发电对当地的影响是
A. 降低用电价格 B. 大量占用耕地
C. 改善能源结构 D. 增加电能消耗
【答案】4. A 5. C
【解析】
【4题详解】
该地位于北京市南坡为阳坡,故A项正确;夏秋季太阳能资源丰富,发电量大,故B项错误;阴天时用储存电量供电,故C项错误;受太阳活动影响小,故D项错误。
【5题详解】
太阳能发电发电量小,对电价影响小,故A项错误;主要分布在湖边,不会占用大量耕地,故B项错误;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无污染,可以改善当地能源结构,故C项正确;不会增加电能消耗,故D项错误。
读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局部图,回答题。
图5
6. 下列四个城市中,太阳年辐射总量最丰富的城市是( )
A. 兰州 B. 海口 C. 上海 D. 昆明
7. 假如你是一位太阳能热水器的营销员,在只考虑自然因素的情况下,你到下列哪组城市营销最合理( )
A. 北京、海口、贵阳 B. 上海、重庆、台北
C. 昆明、兰州、郑州 D. 杭州、广州、成都
【答案】6. D 7. C
【解析】
考查中国太阳年辐射量的分布。本题难度适中,以年太阳辐射等值线图形式考查了中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
【6题详解】
从图中信息可知,昆明年太阳辐射总量值为140,兰州年太阳辐射总量值为大于130,小于140,海口年太阳辐射总量值为130,上海年太阳辐射总量值为大于110,小于120,故四个城市中昆明的太阳能最丰富,D正确,ABC错误。故选D。
【7题详解】
太阳能的营销主要看太阳年辐射总量的丰富与贫乏,根据图上数据进行分析可知,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低值中心位于四川盆地及附近,重庆、成都太阳辐射不丰富,贵阳太阳辐射总量值为大于90,小于100,太阳辐射也不丰富,不宜推广,ABD排除;昆明、兰州、郑州太阳能资源较丰富,宜推广,C正确。故选C。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太阳活动预报中心:2015年10月12日至10月18日,国家天文台在日面上观测到7个活动区,共发生过4次M级耀斑,最大的一次为M1.5级耀斑。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8. 2014—2015年是本次太阳活动的高峰年,那么上一个太阳活动高峰年约是( )
A. 2000—2001年 B. 2003—2004年
C. 2009—2010年 D. 2013—2014年
9. 本次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到达地球后,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可能有( )
①地球各地出现极光现象
②地球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③威胁“天宫一号”在太空中的运行安全
④我国南极长城站会出现极昼现象
A. ③④ B. ①② C. ①③ D. ②③
【答案】8. B 9. D
【解析】
【8题详解】
太阳活动的周期约为11年,此次太阳活动高峰年为2014-2015年,则上个高峰年约在2003-2004年,据此分析选B。
【9题详解】
太阳活动会影响地球磁场,发生磁暴、极光现象(极地附近),但不会在地球各地引发极光现象;我国南极长城站在极圈以外,纬度较低,不会出现极昼现象,①④错。太阳活动强烈时地球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GPS定位系统将受到干扰,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会引起电离层的扰动,进而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威胁“天宫一号”在太空中的运行安全,②③对。据此分析选D。
【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与太阳活动有关。
2017年10月2日至10月8日,国家天文台在日面上观测到3个活动区,发生过一次C级及以上耀斑,为C1.0等级。读右侧“太阳及其大气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太阳黑子和耀斑
A. 都发生在①层
B. 分别发生在①层和②层
C. 都发生在②层
D. 分别发生在②层和③层
11. 太阳活动时,用一般收音机收听短波广播,声音常常忽大忽小,甚至中断,主要是因为
A. 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粒子流扰乱了地球磁场
B. 太阳大气发射的电磁波扰乱了地球上空的电离层
C. 短波在大气中传播时,被空气分子吸收
D. 短波到达电离层后,被全部反射回到地面
【答案】10. B 11. B
【解析】
图中①层是光球层,②层是色球层,太阳黑子和耀斑分别发生在①层和②层。太阳活动时,太阳大气发射的电磁波扰乱了地球上空的电离层,导致无线电短波信号中断。短波传播过程中被吸收少,不是主要原因。
【10题详解】
读图,根据图示序号,①层是光球层,②层是色球层,太阳黑子和耀斑分别发生在①层和②层,B对。A、C错。③层是日冕层,D错。故选B。
【11题详解】
太阳活动时,用一般收音机收听短波广播,声音常常忽大忽小,甚至中断,主要是因为太阳大气发射的高能带电粒子扰乱了地球上空的电离层,导致无线电短波信号中断,B对。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粒子流扰乱了地球磁场,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A错。空气主要吸收长波辐射,无线电短波信号中断与空气吸收无关,C错。短波到达电离层后,不可能被全部反射回到地面,D错。故选B。
发射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密切相关。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12. 下列发射场中最有利于卫星发射的是( )
A. 拜科努尔(46°N)
B. 肯尼迪(28°N)
C. 酒泉(40°N)
D. 库鲁(5°N)
13. 地球同步卫星的绕地公转速度与地面对应点的自转速度比较,它们的( )
A. 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 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同
C 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不同
D. 角速度不同,线速度相同
【答案】12. D 13. C
【解析】
【12题详解】
同步卫星为借助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一般向东发射,发射点自转线速度越大的地方越有利于同步卫星的发射。结合选项分析库鲁(5°N)距赤道最近,在此地最有利于发射卫星,D选项正确。
【13题详解】
地球同步卫星在地球赤道上空运行,在运行过程中相对于地球表面某点静止,角速度相同;物体运动线速度的大小与转动半径呈正相关,同步卫星绕地球运行的半径大于地球半径,线速度较地面对应点要大。C选项正确。
14. 下图是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直射点在④处时,应是6月22日前后
B. 直射点位于⑤处时,节气是秋分日
C. 直射点位于①处时,节气是春分日
D. 直射点从①处到③处期间,我国各地得到的太阳辐射能越来越多。
15. 上题图中,当太阳直射点由②向③移动时,关于地球公转速度叙述正确的是( )
A. 越来越快 B. 越来越慢
C. 慢——快——慢 D. 快——慢——快
【答案】14. C 15. D
【解析】
考查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地球公转。
【14题详解】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做回归运动。图中对应的节气和时间分别①为春分(3月21日前后)、②为夏至(6月22日前后)、③为秋分(9月23日前后)、④为冬至(12月22日前后)、⑤为次年春分,故C正确,AB错误;直射点由①处到②处期间,我国各地得到的太阳辐射能越来越多,由②到③期间我国各地得到的太阳辐射能越来越少,D错误。故选C。
【15题详解】
直射点由②到③期间,地球经过远日点(7月初),在远日点时公转速度最慢,故②到③期间地球公转速度为快—慢—快,D正确。故选D。
16.下图中中心点表示北极,阴影为3月21日,非阴影区为3月22日。此时北京时间为( )
A. 4时 B. 12时 C. 8时 D. 16时
【答案】A
【解析】
图中中心点表示北极,自转方向是逆时针方向。阴影为3月21日,非阴影区为3月22日。顺着自转方向日期减一天的分界是180°经线,NB是180°经线。另一日期分界线时刻是0点,结合图示夹角,NA的经度是60°E,可以计算,此时北京时间为4时,A对。B、C、D错。
点睛:图中中心点表示北极,自转方向是逆时针方向。两个日期分界线是180°经线或时刻是0点的经线。顺着自转方向日期减一天的分界是180°经线,NB是180°经线。另一日期分界线,NA的时刻是0点。
17.一艘航行于太平洋的船,从12月30日12时(区时)起,经过5分钟,越过了180°经线,这时其所在的地点的区时不可能的是( )
A. 29日11时5分 B. 29日12时5分
C. 30日12时5分 D. 31日12时5分
【答案】A
【解析】
【详解】12月30日12时起,经过5分钟后,时刻为12时5分,越过了180°经线,时刻为12时5分不会变,只有日期有可能发生变更,因航行经过日界线方向不同,可能增加一天或减少一天,但也有可能不变,因为180度经线与国际日期变更线并不完全重合,故日期可能是12月29日、30日、31日,时刻为12时5分。故这时其所在地点的区时不可能是12月29日11时5分,A不可能,符合题意。据此分析选A。
【点睛】地球上日期的分布与变更:1、人为界线:人为规定的国际日界线(180°经线)在地球上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实际上,国际日界线并不完全与180°经线重合,而是稍有曲折。2、自然界线:地方时为0时(或24时)的经线,即自然界线,它是由地球的自转而形成的日期的起点或终点,随着地球的自转自东向西移动。3、昨天与今天的划分:0时经线以东至180°经线为今天,0时经线以西至180°经线为昨天。180°经线的地方时恰好是“今天”所在时间。180°经线地方时为0时时,全球同属一个日期。
18.下图示意某半球图,N为北极点,读图完成下题。
3月21日日出时一架飞机从L地起飞,飞行9小时后到达F地,到达时F地的时间为( )
A. 3月20日23:00
B. 3月21日1:00
C. 3月21日23:00
D. 3月22日7:00
【答案】A
【解析】
【分析】
考查地方时的计算。
【详解】
3月21日全球各地地方时6点日出,飞机从L地起飞时90°E的地方时为3月21日6点,F地位于150°W,此时地方时为3月20日14点,飞行9小时后,F地时间为3月20日23点,A正确。故选A。
点睛】
地方时计算公式:所求地时间=已知地时间±两地经度差/15°
19.下图中,大圆代表某纬线圈,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阴影部分为11月5日,空白部分比阴影部分早一天。读图,图中C处的地方时是( )
A. 11月6日6时
B. 11月6日14时
C. 11月4日14时
D. 11月4日6时
【答案】A
【解析】
【分析】
考查时间计算及日期判断。
【详解】
读图可知,根据沿地球自转方向由新一天进入较晚一天的为180°经线,则图中OA线为地方时零点所在经线(沿地球自转方向由较晚一天进入新一天的为零点所在经线),所以OA为11月6日零点,而C在A所在经线以东90度,故比A点地方时早6小时,为6日6时,A正确。故选A。
【点睛】
划分日期的界限一般有两条,一个为地方时0点所在经线,另一条为国际日期变更线(日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大体沿18 0º经线南北延伸,180º经线理论上是国际日期变更线,也叫日界线。东十二区比西十二区早一天,即知道西十二区日期,求东十二区日期时,要加上一天。结合东、西十二区的位置,东侧是西十二区,西侧是东十二区,可以判断出西侧的日期。
20.下图中虚线箭头表示的是物体原来的受力方向,实线箭头表示受地转偏向力后物体的运动方向。甲、乙、丙、丁、戊五处箭头所表示的物体实际运动方向,正确的是( )
A. 甲、乙 B. 乙、丁
C. 丙、戊 D. 甲、戊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体水平运动偏向规律的掌握程度。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半球地区,水平运动物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朝其运动方向右侧偏转;南半球地区,水平运动物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朝其运动方向左侧偏转。图中显示,甲、乙处位于北半球,应该向运动方向右侧偏转,而顺着物体原有运动方向,甲处物体实际运动方向向左偏,乙处物体实际运动方向向右偏,甲处错误,乙处正确。图中显示,丙处物体沿赤道运动,地转偏向力为零,不应发生偏转,而图中丙处物体运动向右偏转,丙处错误。丁、戊处在南半球,应该向运动方向左侧偏转,图中丁处物体运动向左偏转,戊处物体运动向右偏转,丁处正确,戊处错误。综合上述判断,选项B正确,选项A、C、D错误。所以选B。
21.下图表示夏至日或冬至日四个不同纬度地区的昼夜长短情况(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四地纬度从低到高的正确排序是( )
A. ①③④② B. ①②③④ C. ③①②④ D. ④③②①
【答案】A
【解析】
【分析】
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
【详解】
在夏至日或冬至日,①地昼夜平分,说明①地位于赤道,纬度最低,为0°,排除CD;②地有极夜现象,说明位于极圈以内, 在四地中②地纬度最高,A对,B错;纬度越高昼夜变化幅度越大。③地夜长小于④地夜长,说明③地纬度比④地低。所以四地纬度从低到高排序正确的是①③④②。故选A。
【点睛】
除春秋分日,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差越大。
下图为“山东省某地停车场示意图”,箭头①②③代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2. 下列节气,正午时能够遮阳的车位最多的是
A. 春分日 B. 夏至日 C. 秋分日 D. 冬至日
23. 当太阳光线为③时,该日山东省
A. 正处梅雨季节 B. 全省草木葱绿
C. 一年中日出最晚 D. 各地昼夜等长
【答案】22. B 23. C
【解析】
【22题详解】
山东省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夏至日时,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来说,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①是夏至,春分日和秋分日时,除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外,其他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介于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②是春、秋分,冬至日时,北半球的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冬至日时,北半球的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③是冬至的正午太阳光线,故B项正确。
【23题详解】
当太阳光线为③时,说明是北半球的冬季;梅雨季节是夏季,故A项错误;草木葱绿是夏季的时候,故B项错误;日出最晚的时候是冬至日,正值冬季,故C项正确;昼夜等长的时间是春秋分日,故D项错误。
24.读“五带分布图”假设黄赤交角为30°时,地球上:
A. 寒带的范围变大 B. 温带的范围变大
C. 热带的范围变小 D. 寒带的范围变小
【答案】A
【解析】
【分析】
考查黄赤交角的影响。
【详解】
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到极圈之间为温带,极圈到极点之间为寒带。回归线纬度数与黄赤交角度数相等,与极圈度数互余。因此假设黄赤交角为30°,回归线度数增加,极圈度数减小。所以热带、寒带范围扩大,温带范围缩小。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
掌握黄赤交角与回归线和极圈角度关系。
读某日全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25. 这一天是( )
A. 12月22日前后 B. 6月22日前后
C. 9月23日前后 D. 3月21日前后
26. 这一天之后( )
A. 南极圈内极昼范围将扩大
B. 赤道地区的白昼将变长
C. 赤道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将增大
D. 热带的范围将缩小
【答案】25. A 26. C
【解析】
【25题详解】
由图可知,这一天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为90°,则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应为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据此分析选A。
【26题详解】
结合上题可知,该日为冬至日,该日之后,太阳直射点将从南回归线向北移动,南极圈内极昼范围将缩小;赤道地区的白昼全年不变;太阳直射点将向赤道方向移动,则赤道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将增大;热带的范围不会因直射点的移动而改变。据此分析选C。
【点睛】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判断出该日为北半球的冬至日,之后,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赤道方向移动,再结合问题分析即可。
二、非选择题(共5题,48分。其中27、28题8分,29题14分,30、31题9分。)
27.下图是“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行星名称。
A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小行星带位于________星和________星轨道之间。与E行星结构相似的行星是________星。(填文字)
(3)地球具有生命的条件和其成因组合正确的是( )
A.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适中的日地距离
B.液态水—地球大气的成分
C.适宜的温度—地球适中的体积和质量
D.适宜的温度—适中的日地距离
【答案】 (1). 水星 (2). 地球 (3). 天王星 (4). 火 (5). 木 (6). 木 (7). D
【解析】
【详解】(1)八大行星按距日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结合图示位置则图中字母ACD代表的行星依次应为:水星、地球、 天王星。
(2)小行星带位于火星-G和木星-F轨道之间。E行星为土星,与E行星结构相似的行星是木星-F,木星与土星均为巨行星。
(3)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质量、体积适中,引力适中,可以吸附住大气;适中的日地距离使得地球上有0-100℃的温度,保证了液态水的存在;地球大气的成分与地球演化尤其是地质史上生物作用有关,据此分析,地球具有生命的条件和其成因组合正确的是D,选D。
【点睛】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应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及自身条件两方面进行研究。
1.宇宙环境条件
条件类型 | 影响 | |
宇宙环境 | 安全的宇宙环境 | 地球与其他行星绕日公转,具有近圆性、共面性和同向性特征,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地球处于一种相对安全的宇宙环境 |
稳定的光照条件 | 自生命诞生以来,太阳没有明显的变化,地球所处的光照条件相对稳定,使地球上的生物得以繁衍,并不断地从低级向高级演化 |
2.自身条件
28.读“地球的公转轨道示意图(左图)”及“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示意图(右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地球绕日公转轨道形状是________。
(2)在左图中A、B、C三点,地球公转速度最快发生在________点。
(3)每年7月初,地球位于左图中________点。
(4)在右图上用箭头画出从北极上空观察到的地球公转方向。
(5)在右图中注出二分二至节气名称及日期、地球公转方向、地球自转方向。
【答案】 (1). 近似正圆的椭圆 (2). C (3). A (4). (5).
【解析】
【详解】(1)地球绕日公转轨道形状是近似正圆的椭圆。
(2)位于近日点时地球公转速度快,远日点时公转速度慢,图中C点距离太阳最近,因此公转速度最快。
(3)每年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因此地球位于图1中A点.
(4)从北极上空观察到的地球按逆时针方向绕日公转。
(5)在公转轨道图中,用“二至”定“二分”。图中左侧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为夏至,日期为6月22日前后;右侧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为冬至(地轴右倾右侧为冬至,左倾左侧为冬至),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再依据地球逆时针公转可知下方位置为秋分,日期为9月23日前后,上方位置为春分,日期为3月21日前后。从北极点俯视,地球绕地轴逆时针自转,地球绕太阳逆时针公转。
29.读“太阳光照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用斜线绘出夜半球。____
(2)图中表示的节气是_____,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A、B、C、D四地,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________;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的是________;最先看到日出的是________;河道右岸淤积较严重的是________。
(4)这天,四地按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顺序排列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地方时是12点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B地的地方时是________点,C地此时正值日出还是日落?________。
(6)(双选)此日后3个月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
B.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
C.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减小
D.地球公转速度由快变慢
【答案】(1)见下图
(2)夏至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3)C D A D
(4)B>C>A>D
(5)A D 8 日出
(6)AC
【解析】
【分析】
考查光照图的综合判读,属于晨昏线图综合分析的常规性试题,但考点较多,解题需要把握以下几点:①掌握二分二至日晨昏线的分布规律;②五带划分的基本规律;③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分布规律;④正午太阳高度的全球分布规律;⑤晨昏线图上分析时间问题的基本方法,即找出6点、18点或12点的位置等。
【详解】(1)晨昏线为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太阳光线与晨昏线垂直,太阳从右侧照过来,左侧部分为夜半球,用斜线画出即可。
(2)图示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昼,故判断为北半球夏至日。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为一年中距离太阳直射点最近的时间,即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
(3)地球自转线速度规律: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纬度大于66.5°的范围可能出现极昼极夜现象;图示A、B、C、D四点比较A点位于晨线以东,且距离晨线的经度差最大,即日出最早。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而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偏,则河流出现右岸泥沙淤积。
(4)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因此四地正午太阳高度按从大到小顺序排列依次是B>C>A>D 。
(5)图示A点和D点所在的经线正好为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地方时12时。根据图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C点,地方时为6点,计算B点位于C点以东30°,故地方时为8点。C点位于晨线上,故为日出。
(6)此日后的3个月,为夏至日到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但直射点向南移,故A正确;北半球各地昼长变短,B错误;北极圈内极昼范围缩小,C正确;地球公转先经过远日点,再远离,故地球公转速度先变慢再变快。D错误。故答案选AC。
30.读“地球圈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上标出地壳、大气圈、水圈。
(2)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是______________,其范围渗透到其他圈层之中的是________________。
(3)大气圈包围着地球,它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等圈层之间相互________________、相互________________,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答案】(1)
(2)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3)氮;氧;联系;制约
【解析】
【详解】(1)地壳位于莫霍界面以上,水圈连续而不规则,大气圈是最外层的圈层,再结合图中圈层位置及特点标注即可。
(2)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大气圈,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是水圈,其范围渗透到其他圈层之中的是生物圈。
(3)大气圈包围着地球,它主要成分是氮、氧;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等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点睛】地球外部各圈层的特点:①大气圈高度愈增大气密度愈降;②水圈由液、固、气三态组成,连续而不均匀分布;③生物圈与地壳、大气圈、水圈交叉分布且相互渗透,是包括人类在内的生命最活跃的圈层。
3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地球内部圈层的名称:A和B是________,A和B+C是________,D是________,C+D+E是________的一部分。
(2)不连续界面:F________。
(3)地震波在经过F时速度发生什么变化?
(4)A和B为什么厚度不均?
【答案】(1)地壳;岩石圈;软流层;上地幔
(2)莫霍界面
(3)地震波(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明显加快。
(4)地壳的厚度不均,A是大陆地壳,厚度平均33千米;B是大洋地壳,厚度只有几千米。
【解析】
【分析】
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A和B+C是岩石圈,是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深度约80千米。地震波在经过莫霍界面时, 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加快。大陆地壳厚度平均33千米,大洋地壳厚度平均约6千米。
【详解】(1)读图,结合岩层深度,地球内部圈层的名称,A是大陆地壳,B是大洋地壳,A和B是地壳,A和B+C是岩石圈,是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深度约80千米。D是软流层,C+D+E是上地幔的一部分。
(2)不连续界面F是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
(3)地震波在经过F时, 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加快。
(4) 地壳的厚度不均,A是大陆地壳,厚度平均33千米。B是大洋地壳,厚度约6千米。主要是大洋地壳部分,硅铝层缺失,厚度较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