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之江教育评价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
展开www.ks5u.com浙江教育评价2019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题,每小题2分,共8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地形地貌,在地垒基础上发育形成的是
A. 日本富士山 B. 华山西峰 C. 喜马拉雅山脉 D. 吐鲁番盆地
【答案】B
【解析】
【详解】日本富士山由火山喷发形成,不是在地垒基础上发育形成的,排除A。华山西峰所在岩块相对于两侧岩块断裂上升,属地垒构造,选项B符合题意。喜马拉雅山脉属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褶皱山系,不属于地垒构造,排除C。吐鲁番盆地所在岩块相对周围岩块断裂下陷,属地堑构造,排除D。
【点睛】地垒是地壳中被两侧倾向相反的正断层所界限而中间岩块断裂上升的凸起断块构造。纵向延伸可达数百千米。地垒的形成与地壳的水平拉伸作用有关,常与地堑相间出现。
2.关于地球四大圈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大气圈与其他圈层互不联系 B. 水圈是最活跃圈层
C. 岩石圈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D. 生物圈只包括生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地表各圈层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往往相互渗透,大气圈也不例外,A错误。生物的生命活动非常活跃,对其它圈层的影响巨大,一般认为生物圈是最活跃的圈层,而不是水圈,B错误。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的内部圈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因此岩石圈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C正确。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部、水圈全部和岩石圈上部,不只是包括生物,还包括非生物环境,D错误。
3.下列地质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是
①变质作用②岩浆活动③地壳运动④风化作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地质作用中的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震等,因此①、②、③符合题意。风化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辐射,属于外力作用,能量不来自地球内部,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选项A符合题意,排除B、C、D。
4.1985年至2000年期间,香港陆地面积扩大3000公顷,其面积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A. 海浪沉积 B. 流水沉积 C. 填海造陆 D. 板块碰撞
【答案】C
【解析】
【详解】题意表明,1985年至2000年期间,香港陆地面积扩大3000公顷,陆地面积扩大的速度很快。海浪沉积速度较慢,因此不是香港陆地面积扩大的主要原因,排除A。香港地区没有大量河流泥沙带入近海,因此流水沉积不是其面积扩大的主要原因,排除B。香港人多地少,为了缓解用地紧张,当地大量填海造陆,使得在短时间内陆地面积扩大较多,选项C符合题意。香港位于亚欧板块内部,地壳相对稳定,没有信息表明板块碰撞使其陆地面积增加,排除D。
5.下列有关矿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自然界最多的矿物是长石
B. 矿物存在形式一定为固态
C. 花岗岩中常见矿物有方解石
D. 矿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
【答案】D
【解析】
【详解】地壳中自然存在着90多种元素,其中氧元素占一半左右,其次是硅元素占四分之一左右,由这两种元素构成的石英是自然界最多的矿物,A错误。天然矿物中,天然汞、石油、天然气等矿物呈液态和气态,因此矿物存在形式不一定为固态,B错误。花岗岩中常见矿物有石英、长石和云母,在石灰岩和大理岩中有方解石,C错误。矿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D正确。
2019年9月4日,来自中科院国家天文台FAST项目部的消息称,FAST首次探测到“宇宙深处的神秘射电信号”,该信号源距离地球约30亿光年。
完成下面小题。
6. 该信号源所在的天体系统为
A. 地月系 B. 太阳系 C. 银河系 D. 河外星系
7. 人类正通过各种途径探寻太空生命。如果某颗星球上存在生命,那么这颗星球必须具有
①足够大的体积和质量②与所绕转的恒星之间有适宜的距离
③与地球相同的自转方向④具有地月系一样的天体系统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6. D 7. A
【解析】
【6题详解】
地月系的平均直径仅38万千米;太阳系最小直径有2~6光天,最大直径约为2光年;银河系的直径介于10万光年至18万光年之间。材料信息表明,该信号源距离地球约30亿光年。因此该信号源所在的天体系统不可能位于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排除A、B、C。目前观测到最远天体约距地球140亿光年,位于河外星系,该信号源距离地球约30亿光年,因此该信号源应位于河外星系,选项D符合题意。
7题详解】
借鉴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如果某颗星球上存在生命,那么这颗星球必须具有足够大的体积和质量,吸引比较厚的大气,①符合题意。这颗星球必须与所绕转的恒星之间有适宜的距离,获得适宜的能量,维持适宜的温度,②符合题意。地球的自转方向不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因此不一定要具有与地球相同的自转方向,③不符合题意。具有地月系一样的天体系统,不是地球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选项A符合题意,排除B、C、D。
2019年10月3日下午,拜访国际空间站的阿联酋宇航员哈扎·曼苏里经过八天的太空旅程后成功返回地球,降落在哈萨克斯坦的偏远地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该宇航员返回地面过程中,依次穿越的大气层是
A. 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B. 平流层对流层高层大气
C. 高层大气平流层对流层 D. 对流层高层大气平流层
9. 八天的旅程中,可能对国际空间站产生干扰的太阳活动是
①黑子②耀斑③日珥④太阳风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8. C 9. D
【解析】
【8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离地表12千米以下为对流层,对流层至55千米高度为平流层,55千米至大气上界(1200千米或2000~3000千米)为高层大气。国际空间的轨道高度约为397千米,因此该宇航员返回地面过程中,依次穿越的大气层高层大气、平流层、对流层,选项C符合题意,排除A、B、D。
【9题详解】
可能对国际空间站产生干扰的主要强烈射电和高能带电粒子流。黑子不直接产生射电和高能带电粒子流,①不符合题意。耀斑为色球的爆发,会发射大量强大的射电和高能带电粒子流,可能对国际空间站产生干扰,②符合题意。日珥是色球向外延伸出的舌状气体,向外延伸高度最大仅几万千米,不能到达国际空间站,③不符合题意。太阳风形成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可以到达地球,可能干扰国际空间站,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选项D符合题意,排除A、B、C。
【点睛】国际空间站长110米,宽88米,大致相当于两个足球场大小,总质量达400余吨,将是有史以来规模最为庞大、设施最为先进的人造天宫,运行在倾角为51.6°、高度为397公里的轨道上,可供6~7名航天员在轨工作,之后国际空间站将开始一个为期10~15年的永久载人的运行期。目前,国际空间站主要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Roscosmos)、欧洲航天局(ESA)、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和加拿大空间局(CSA)共同运营。
目前,上海正大力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有专家指出: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辜负了屋顶这片免费的阳光。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到达屋顶的太阳能能量主要集中的波段是
A. 紫外光 B. 可见光 C. 红外光 D. β射线
11. 以下上海使用的能源中不是来自太阳辐射的是
A. 石油 B. 煤 C. 水电 D. 核电
【答案】10. B 11. D
【解析】
【10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辐射能量中约50%为可见光,约43%为红外线,约7%为紫外线,β射线所占能量比例极微小,且一般到达不了地球表面,因此到达屋顶的太阳能能量主要集中的波段是可见光,选项B符合题意,排除A、C、D。
【11题详解】
石油和煤等矿物能源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的太阳辐射能量,因此石油和煤是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排除A、B。水电能量是太阳辐射能通过水循环转换以后的能量,也来自太阳辐射,排除C。核电是利用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能量,不是来自太阳辐射,D符合题意。
科学家预测在2019年至2020年太阳活动将进入“极小期”。完成下面小题。
12. 预测太阳活动再次进入“极小期”的时间大约为
A. 2025年 B. 2030年 C. 2035年 D. 2040年
13. “极小期”持续期间
①黑子数量减少,全球各地降水增多②地球磁场受到的干扰减弱,磁暴减少
③极地附近出现“极光”的范围扩大④太阳活动对无线电短波通讯干扰减弱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12. B 13. B
【解析】
【12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科学家预测在2019年至2020年太阳活动将进入“极小期”,太阳活动周期约11年,因此太阳活动再次进入“极小期”的时间大约为11年后,约2030年至2031年,选项B符合题意,排除A、C、D。
【13题详解】
“极小期”持续期间,黑子数量较少,但有的地方降水增多,有的地方降水减少,①错误。“极小期”持续期间,太阳活动不强烈,到达地球的高能带电粒子流数量和强度较小,地球磁场受到的干扰减弱,磁暴减少,②正确。“极小期”持续期间,到达地球的高能带电粒子流较少,因此极地附近出现“极光”的范围可能缩小,③错误。“极小期”持续期间,太阳活动发射出的强烈射电和高能带电粒子流强度较小,对无线电短波通讯干扰减弱,④正确。综上所述,选项B正确,A、C、D错误。
14.符合下图大圆、中圆和小圆依次所代表的地理概念是
A. 岩石、矿物、地壳
B. 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C. 地质构造、褶皱、向斜
D. 地质作用、内力作用、流水作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图中显示,大圆、中圆和小圆之间的关系是包含关系。岩石、矿物、地壳关系中,地壳由岩石构成,岩石由矿物构成,A错误。河外星系与太阳系不具有包含关系,B错误。地质构造包含褶皱,褶皱包含向斜,C正确。内力作用与流水作用不具有包含关系,D错误。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宣布在2022年年底前发射探测器,对小行星灵神星展开探索。下图为从北极上空看到的太阳系部分行星位置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15. 下列对灵神星说法正确的是
A. 能自己发光
B. 绕地球公转
C. 位于①②轨道之间
D. 位于②③轨道之间
16. 若探测器抵达灵神星,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A. 能看到极光现象
B. 流星拖着亮线飞过头顶
C. 地球遮住银河系的光芒
D. 水星金星太阳同在星空
【答案】15. C 16. D
【解析】
【15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灵神星为小行星,小行星不能自已发光,A错误。灵神星为小行星,小行星环绕太阳公转,绕地球公转的是卫星,B错误。灵神星为小行星,太阳系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图中①行星轨道位于临近地球公转轨道之外,应为火星,②行星轨道位于临近①行星(火星)轨道之外,应为木星,因此小行星带位于①②轨道之间,C正确。③行星轨道位于临近②行星(火星)轨道之外,应为土星,小行星带不位于木星轨道和土星轨道之间,D错误。
【16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灵神星为小行星,体积与质量小,不能吸引大气,因此不能看到高能带电粒子流与大气产生的极光现象,A不符合题意。小行星上没有大气,不可能看到流星现象,B不符合题意。从灵神星上观察地球,地球很小,地球遮不住银河系的光芒,C不符合题意。由于灵神星上没有大气,没有大气的散射作用,太阳光不会干扰星光,因此水星、金星、太阳同在星空,D符合题意。
下图为某半球气压带、风带(箭头表示风向)分布局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图中风带为
A. 北半球的西风带 B. 南半球的西风带
C. 北半球的信风带 D. 南半球的信风带
18. 图中甲、乙气压带成因及气流垂直运动方向是
A. 甲:动力原因上升 B. 乙:动力原因上升
C. 甲:热力原因下沉 D. 乙:热力原因下沉
【答案】17. B 18. B
【解析】
【17题详解】
根据图中纬度变化规律判断,纬度向南递增,为南半球,排除A、C。图中显示,图中风带位于中纬度,应为西风带,选项B符合题意。南半球的信风带位于低纬度,应为东南风,而图中风带为西北风,排除D。
【18题详解】
图中显示,甲气压带位于回归线附近,应为副热带高气压带,为动力(重力)下沉形成,排除A、C。图中显示,乙气压带位于60°S附近,应为副极地低气压带,为动力(辐合)上升形成,排除D,B符合题意。
【点睛】四类气压带形成的原因:赤道低气压带——赤道地区大气受热膨胀上升所致;极地高气压带——极地地区大气冷却下沉所致;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上空向南北分流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南北纬30°附近的高空积聚,受重力下沉所致;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西风与极地东风在南北纬60°附近相遇,辐合上升所致。
下图为亚欧大陆40°附近某城市1、4、7、10四个月的气候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19. 该城市气候特征为
A. 终年温和湿润 B.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C.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D. 夏季高温,冬季寒冷,终年少雨
20. 该地气候为
A. 温带海洋性气候 B. 温带大陆性气候
C. 亚热带季风气候 D. 地中海气候
【答案】19. B 20. D
【解析】
【19题详解】
图中显示,该城市7月降水极少,而1月降水较多,由此判断该城市不是终年温和湿润,A错误。图中显示,7月气温高于20℃,降水少,具有炎热干燥的特征,1月气温在10℃左右,降水较多,具有温和多雨的特征,B正确,C、D错误。
【20题详解】
图中显示,该城市最冷月均温在0~15℃之间,最热月气温高于20℃,由此判断该城市为亚热带气候;图中显示,该城市最热月(7月)降水少,而最冷月(1月)降水多,由此判断该地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选项D符合题意,排除A、B、C。
【点睛】根据气候统计资料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第一步:根据最热月和最冷月出现的月份判断南北半球。第二步:根据最热月和最冷月的气温值确定所在热量带。最冷月气温在15℃以上,属于热带的气候类型。最冷月气温在0℃~15℃之间,最热月超过20℃,属于亚热带的气候类型,最热月低于20℃多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气温低0℃,最热月气温较高的属于温带的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最热月均温在0℃左右的属于极地气候,包括苔原气候、冰原气候。第三步:根据降水分配类型判断具体的气候类型。有以下几种情况:属于年雨型的有热带雨林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属于夏雨型的有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属于冬雨型的有地中海气候。属于少雨型的有热带沙漠气候、寒带(极地)气候。
图中虚线表示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造成甲乙虚线位置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全球气候变化 B. 地转偏向力不同
C.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D.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2. 当赤道低气压带位置移到甲时,此时为
A. 冬季 B. 夏季 C. 7月 D. 1月
【答案】21. C 22. D
【解析】
【21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气压带和风带产生的根本原因是高低纬度之间的冷热不均,因此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会导致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材料信息表明,图中虚线表示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图中甲、乙虚线位置表示不同季节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甲、乙表示的位置有明显的南北移动,其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选项C符合题意。图中甲乙虚线位置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地转偏向力不同、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关系不大,排除A、B、D。
【22题详解】
当赤道低气压带位置移到甲时,甲位置相对乙位置南移,则太阳直射点应在南半球,应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因此排除A、B。7月直射点在北半球,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应偏北,而甲位置偏南,排除C。1月直射点在南半球,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偏南,与甲位置相符,选项D符合题意。
【点睛】赤道辐合带是南、北半球两个副热带高压之间气压最低、气流汇合的地带,也是热带地区主要的、持久的大尺度天气系统,有时甚至可以环绕地球一圈。它的移动、变化及强弱对热带地区的长、中、短期天气变化影响极大。其位置随季节而南北移动,其平均位置1月在5°S附近,7月在12—15°N左右。在大洋上移动幅度较小,靠近大陆部分移动幅度较大,如在中国东南沿海到中南半岛的经度上,移动在25°N到10°S之间,幅度达35个纬度。
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23. 乙处地貌成因为
A. 受力挤压岩层拱起形成背斜山
B. 受力挤压岩层拱起形成向斜山
C. 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形成向斜山
D. 背斜顶部受张力,不易被侵蚀,形成背斜山
24. 关于图中各岩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板岩为岩浆岩 B. ①②③④是同一岩层
C. 甲岩石为沉积岩 D. ④处的石灰岩形成晚于褶皱
【答案】23. C 24. C
【解析】
【23题详解】
图中显示,乙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A错误。向斜山不是受力挤压岩层拱起形成,B错误。乙处位于向斜槽部,该处弯曲变形时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形成向斜山,C正确。乙处不是背斜,而是向斜,且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可能形成背斜谷,D错误。
【24题详解】
板岩是由页岩变质而形成,属变质岩,A错误。①岩层位于板块之下,②岩层位于砂砾岩之下,③、④岩层位于砂砾岩之上,因此它们不是同一岩层,B错误。图中显示,甲岩石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应属于沉积岩,C正确。④处的石灰岩发生了与其它岩层同样的弯曲变形,因此④处岩石形成后才发生褶皱活动,D错误。
下图为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的某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5. 指出4~6月该断面河水深度的变化特征
A. 深度增加 B. 深度先增加后降低
C. 深度降低 D. 深度先降低后上升
26. 图中泥沙淤积最严重的时间是
A. 4月19日 B. 5月21日 C. 6月3日 D. 8月15日
【答案】25. A 26. D
【解析】
【25题详解】
图中信息表明,河面与河底的相对高度为河水深度,图中显示,从4月19日到5月21日至6月3日,深度逐渐增加,表明4~6月该断面河水深度的变化特征是深度增加,选项A正确,排除B、C、D。
【26题详解】
图中显示,在四个日期河流断面上,6月3日河底最低,应是河水侵蚀的结果,8月15日河底最高,应泥沙淤积的结果,因此泥沙淤积最严重的时间是8月15日,选项D符合题意,排除A、B、C。
下图为某同学7月在浙江龙游石窟景区中游玩时拍下的景观,景区中岩石主要为砂岩,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7. 导致甲处石块由乙处崩落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 风化 B. 侵蚀
C. 搬运 D. 沉积
28. 下列岩石与砂岩成因相同的是
A. 玄武岩 B. 花岗岩
C. 石灰岩 D. 大理岩
【答案】27. A 28. C
【解析】
【27题详解】
题意表明,甲处石块是由乙处崩落的,说明甲处石块与乙处岩石原本是一个整体,后由于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使得岩石发生破碎,然后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崩落,这属于风化作用,选项A符合题意。图中显示,当地位于山坡,没有明显的径流,甲处岩石的崩落与侵蚀、搬运、沉积关系不大,排除B、C、D。
【28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砂岩为沉积岩,由外力作用形成。玄武岩、花岗岩属于岩浆岩,由岩浆冷凝作用形成,与砂岩成因不同,排除A、B。石灰岩属于沉积岩,由外力作用形成,与砂岩成因相同,选项C符合题意。大理岩属于变质岩,由变质作用形成,与砂岩成因不同,排除D。
【点睛】岩石的成因类型有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等。岩浆岩由岩浆侵入或喷出冷凝而成,如花岗岩、玄武岩、流纹岩、安山岩。沉积岩在外力作用下形成,如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等。变质岩由变质作用形成,如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板岩等属于变质岩。
2019年8月,亚马孙雨林遭受严重火灾,整个亚马孙雨林烟雾浓重,远在千里之外的圣保罗甚至出现了白昼如夜的景象(如图1)。图2为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 亚马孙雨林地区终年多雨的原因是
A.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 B. 终年受信风带影响
C. 终年受东南风的影响 D. 终年受盛行西风的影响
30. 关于圣保罗白昼如夜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是由①减弱而形成的 B. 是由②增大而形成
C. 是由③减小形成的 D. 是由④减小而形成
【答案】29. A 30. A
【解析】
【29题详解】
亚马孙雨林地区位于赤道附近,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盛行上升气流,形成终年多雨的气候特征,选项A符合题意。信风大多从陆地吹向海洋,往往形成较干旱的气候,因此亚马孙雨林地区终年多雨的原因不是终年受信风带影响,排除B。亚马孙雨林地区跨南北半球,不可能终年受东南风的影响,且东南风不一定能导致终年多雨,排除C。亚马孙雨林地区纬度低,不会受盛行西风的影响,排除D。
【30题详解】
读图2可知,图中①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表示大气逆辐射,③表示地面辐射,④表示大气的反射作用。材料信息表明,亚马孙雨林遭受严重火灾,整个亚马孙雨林烟雾浓重,远在千里之外的圣保罗甚至出现了白昼如夜的景象,由此可知,圣保罗白昼如夜的现象是由火灾产生的烟雾所致。烟雾能够强烈反射太阳辐射,使得④增强,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即①减弱,使能见度降低,出现白昼如夜的现象。由此判断,A符合题意,排除D。圣保罗白昼如夜的现象与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无关,排除B、C。
2019年1月某日三峡库区出现云海日出奇观,完成下面小题。
31. 三峡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为
A. 流水侵蚀 B. 流水沉积 C. 地壳下沉 D. 地壳上升
32. 三峡库区云海形成原理与下列大气热力环流模式相符的有
A. B.
C. D.
【答案】31. A 32. D
【解析】
【31题详解】
三峡为长江河谷,长江在河段流量大,流速快,具有强大的侵蚀力,因此三峡由流水侵蚀而形成,选项A符合题意。流水沉积不会形成峡谷地形,排除B。地壳下沉和地壳上升不属于外力作用,排除C、D。
【32题详解】
三峡库区为峡谷地形,谷地中白天获得的太阳辐射少,气温较低,空气应收缩下沉,而A图中谷地中气流上升,A错误。由于水库水体与两岸的热力性质差异,白天时,水库水体升温慢,两岸升温快,库区空气下沉,不易形成云海,且B图中环流方向错误,B错误。谷地中夜晚散热不畅,气温较高,空气应膨胀上升,而C图中谷地中气流下沉,C错误。由于水库水体与两岸的热力性质差异,夜晚时,水库水体降温慢,两岸降温快,库区气温较高,空气膨胀上升,容易形成云海,因此云海形成原理与D图热力环流模式相符,选项D正确。
2019年10月1日,北京正值秋高气爽,而杭州受台风米娜的影响。下表为10月1日这天两地天气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3. 该日影响杭州的天气系统为
A. B.
C. D.
34. 导致北京和杭州该日昼夜温差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纬度 B. 气象条件 C. 下垫面 D. 海陆位置
【答案】33. C 34. B
【解析】
【33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2019年10月1日,杭州受台风米娜的影响,台风属于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结果,因此该日影响杭州的天气系统为应为气旋。A图表示暖锋天气系统,排除A。B图表示冷锋天气系统,排除B。C图表示北半球的气旋,选项C符合题意。D图表示北半球的反气旋,排除D。
【34题详解】
表中数据表明,北京昼夜温差为10℃,天气晴朗,而杭州昼夜温差为4℃,阴雨天气。北京天气晴朗,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白天气温高(30℃),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夜晚温度低(20℃);杭州阴雨天气,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白天气温不高(27℃),夜晚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强,夜晚温度不低(23℃)。因此导致北京和杭州该日昼夜温差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气象条件,选项B符合题意。纬度对昼夜温差影响不大,一般纬度低,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大,因此可能导致温差较大,而当日纬度较低的杭州昼夜温差较小,排除A。北京和杭州均为城市下垫面,差异较小,不是导致昼夜温差的主要原因,排除C。北京和和杭州离海都较近,海陆位置差异较小,不是导致当日昼夜温差的主要原因,排除D。
读北极及周边区域1月份等压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35. 据图可判断
A. ①地此时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B. ③地此时为阴雨天气
C. ②地大气活动中心名称为亚洲高压 D. ④地风力比③大
36. 此时③地风向为
A. 东南风 B. 西北风 C. 西南风 D. 东北风
【答案】35. C 36. C
【解析】
【35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图示月份为1月,①地为冬季,①地位于地中海沿岸,冬季西风带南移,①地受西风带影响,不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A错误。图中显示,③地以北为低气压槽,可能形成暖锋,而③地位于暖气团一侧,出现阴雨天气的可能性小,B错误。图中显示,②地位于亚欧大陆内陆,此时形成明显的高气压,此时为冬季,因此②地大气活动中心名称为亚洲高压,C正确。图中显示,与③地相比,④地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因此风力比③地小,D错误。
【36题详解】
图中显示,此时③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与当地等压线垂直)应由南指向北,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顺着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右偏,形成西南风,C正确,A、B、D错误。
【点睛】7月,亚欧大陆上形成热低压—— 印度低压(或亚洲低压),副热带高气压带保留在太平洋(夏威夷高压)和大西洋(亚速尔高压)上。1月,亚欧大陆上形成冷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或亚洲高压) ,副极地低气压带保留在太平洋(阿留申低压)和大西洋(冰岛低压)上。
莫霍面深度不一,下图为长江中下游平原某区域莫霍面的等深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7. 据图可推断四地中
A. ①地地壳厚度最厚
B. ②地地幔深度最深
C. ③地地壳缺失硅铝层
D. ④地莫霍面深度最大
38. 下列关于莫霍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莫霍面下面为软流层
B. 是地壳和地核的分界线
C. 莫霍面的平均深度为33千米
D. 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
【答案】37. A 38. D
【解析】
【37题详解】
莫霍面的深度就是地壳的厚度,图中①、②、③、④四地的莫霍面深度分别是38.5~39.0千米、35.0~35.5千米、37.5~38.0千米、35.0~35.5千米,①地莫霍面深度最深,即地壳厚度最厚,A正确。莫霍面之下就是地幔,因此莫霍面的深度就量地幔顶部深度,从图可以看出,①地地幔深度最深,B错误。材料信息表明,图示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③地地壳为大陆地壳,不会缺失硅铝层,C错误。根据前面的判断可知,①地莫霍面深度最大,而不是④地,D错误。
【38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莫霍面下面为上地幔顶部,属岩石圈的一部分,在岩石圈的下面才是软流层,A错误。莫霍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B错误,D正确。莫霍面的平均深度,即地壳厚度,在大陆上平均为33千米,全球平均为17千米,C错误。
2019年4月,山东沂蒙山入选世界地质公园,岱崮地貌是该地独有的地貌景观。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39. 崮基岩石形成作用及类型最可能为
A ①E B. ①C
C. ⑤E D. ⑥A
40. 该地岱崮地貌崮体部分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是
A. 外力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B. 外力沉积—外力侵蚀—地壳抬升
C. 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外力沉积
D. 变质作用—外力沉积—外力侵蚀
【答案】39. A 40. A
【解析】
【39题详解】
根据图3地壳物质循环图判断,图3中①、②、③、④、⑤、⑥分别代表变质作用、地壳上升、外力作用、固结成岩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作用,图3中A、B、C、D、E分别表示岩浆、侵入岩、喷出岩、沉积岩、变质岩。图2显示,崮基岩石为片麻岩,为花岗岩变质而形成的变质岩,因此选项A符合题意。片麻岩属变质岩,不是喷出岩,排除B。片麻岩由花岗岩(侵入岩)变质而成,不是由沉积岩变质而成,排除C。片麻岩与重熔再生和岩浆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
【40题详解】
图中显示,该地岱崮地貌崮体部分为多层沉积岩构成,因此应先在地势低处进行外力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层,然后地壳抬升至海拔高处,经外力侵蚀形成目前突出的崮体,选项A符合题意,排除B、C、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41.读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9年印尼苏门答腊岛上森林大火持续1个月,大火导致的巨大烟雾严重影响了印尼邻国新加坡。大火原因与人类活动和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关(森林和泥炭层)。泥炭是在自然条件下,植物残体由于地面有大量积水,分解速度变慢,年久日深土壤表面就会积累一层厚厚的有机物,地质学家曾称其为劣等的煤炭。
材料二:东南亚部分区域图
(1)A宏观地形为 ,其成因是位于 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 (消亡或生长)边界。
(2)新加坡以热带风光及蓝天碧海为特色旅游项目,烟雾会导致大气的削弱作用 (增强或减弱),导致该地气温日较差 (增大或减小)。
(3)据材料判断泥炭在 (平原或山地)地区厚,形成泥炭的能量主要来自于 (地球内部或太阳辐射)。
(4)新加坡受烟雾影响与该季节的盛行风有关,指出该盛行风风向并说明其成因。
【答案】(1)海沟 欧亚 消亡
(2)增强 减小
(3)平原 太阳辐射
(4)西南风 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而形成。(或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东南亚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板块运动与地形、大气受热过程及影响、泥炭分布及能量来源、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1)图中显示,A处位于岛弧外围,因此A宏观地形应为海沟,它是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过程中,印度洋板块因位置在较低,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而形成,因此其成因是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2)烟雾会增加空间中颗粒物的含量,空气中颗粒物会大量反射太阳辐射,导致大气的削弱作用增强,白天气温不高,同时导致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增强,夜晚气温不低,从而导致该地气温日较差减小。
(3)材料信息表明,泥炭是在自然条件下,植物残体由于地面有大量积水,分解速度变慢,年久日深土壤表面就会积累一层厚厚的有机物,由于地面有大量积水,由此判断泥炭在平原地区厚。材料信息表明,泥炭由植物残体变化而来,而植物能量来自光合作用,因此形成泥炭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辐射。
(4)图中显示,新加坡位于发生火灾的苏门答腊岛的东北边,因此只能盛行西南风(或偏南风、偏西风)才能把烟雾吹向新加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加坡主要盛行东北风和西南风,由此判定当时的盛行风为西南风。当地的西南风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而形成。
42.下图为某盆地周边环境及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按成因分,图中沉积物经 作用可形成沉积岩,玄武岩属于三大类岩石中 岩。
(2)甲处地貌名称为 ,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该地貌沉积物颗粒由出山口处向盆地方向逐渐变 (粗或细)。
(3)在山脉和甲的交接带会出现类似山谷风现象,白天,甲侧往往形成 (高压或低压),气流 (上升或下沉)。
(4)该盆地地质构造为 ,试从内外力角度分析该盆地的成因。
【答案】(1)固结成岩 岩浆岩
(2)冲积扇 流水沉积 细
(3)高压 下沉
(4)地堑 岩层断裂下陷,后泥沙沉积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某盆地周边环境及地质构造示意图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岩石成因类型、流水沉积地貌及分异、山谷风环流、地质构造与地貌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按成因分,图中沉积物在地壳较深处受压力作用下经固结成岸作用可形成沉积岩,玄武岩是岩浆喷出冷凝作用形成,属于三大类岩石中的岩浆岩。
(2)图中显示,甲处位于山地向平地过渡地带,甲地地貌呈扇状分布,因此甲地地貌名称为冲积扇,它是河流携带泥沙流出山口,流速减慢,大量泥沙堆积在出山口附近而形成,因此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沉积作用。冲积扇形成过程中,出山口附近的河流向盆地方向流动中,流速逐渐减慢,大颗粒先沉积,小颗粒后沉积,因此沉积物颗粒由出山口处向盆地方向逐渐变细。
(3)在山脉和甲的交接带,白天,甲处获得的太阳辐射相对较少,同一高度上,气温较低,空气冷却下沉,在近地面往往形成高压。
(4)图中显示,该盆地地下岩块相对于两侧岩块断裂下降,因此该盆地地质构造为地堑。从盆地基岩形态看出,该盆地为岩层断裂下陷形成,从接近地表的较厚的沉积物可以看出,该盆地后有大量泥沙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