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1月月考地理试题
展开www.ks5u.com太原五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高一文科综合(地理)
一、选择题
1.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一个未来故事:太阳急速老化,人类选择距地球4.2光年的比邻星系作为新家园。人类带地球逃离太阳系期间,暂居在距地面5千米的地下城,并计划借助木星的引力弹弓获得动力逃离太阳系。
据此,回答下题。
有关《流浪地球》的讨论合理的是
A. 木星是类地行星,由岩石组成 B. 地下城位于地球圈层的地壳部分
C. 流浪地球的新家园在河外星系 D. 太阳活动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
【答案】B
【解析】
【详解】木星是巨行星,不属于类地行星;地下城距地面5千米,位于地球圈层的地壳部分;距地球4.2光年的比邻星系属于银河系,不是河外星系;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据此分析选B。
【点睛】太阳系八大行星中,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属于类地行星,木星、土星属于巨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属于远日行星。
某日,小明在互联网上看到世界各地好友当天发来的信息:
甲:温暖的海风夹着即将到来的夏天的味道扑面而来。
乙:冬季临近,金黄的落叶铺满了一地。
丙:又一次入秋失败了,这还是我四季分明的家乡吗?
丁:又是黑夜漫长的季节,向北望去,小城上空的极光如彩色帷幕般挂在夜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 以上四人所在地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是( )
A. 甲乙丙丁 B. 丁乙丙甲
C. 丁丙甲乙 D. 甲丙乙丁
3. 当天可能是( )
A. 4月28日
B. 6月28日
C. 9月2日
D. 11月2日
【答案】2. B 3. D
【解析】
【2题详解】
根据四人所发状态,丁处有极光现象,纬度最高,B、C错。甲处在夏季来临前,海风温暖,应在亚热带或热带地区。乙处冬临近,应是秋季落叶,位于温带地区。丙处入秋不明显,可能在亚热带。四人所在地(同一半球)从低纬到高纬的排列顺序是甲丙乙丁,D对,A错。
【3题详解】
乙地秋季落叶,可能是北半球温带季风气候区。丙地四季分明,也是季风气候。丁夜长。乙丙丁同在北半球。甲夏季将到,在南半球。某日最可能是北半球秋末景观,可能是11月4日,D对。A、B、C错。
点睛:四地中,丁处有极光现象,纬度最高。乙秋季落叶,位于温带。丙四季分明,入秋失败,应是亚热带。三地都在北半球,正值秋末季节,甲处夏季将到,应在南半球热带、亚热带地区。某日最可能是秋末的日期。
下图为浙江省某地的汽车停车场示意图,箭头①②③代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4. 正午车位上遮阳棚的影子达到最大时,正值当地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5. 图中地面上箭头P指示的方位是
A. 东 B. 南
C. 西 D. 北
【答案】4. B 5. D
【解析】
4题详解】
根据图示,箭头①②③代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据图,①太阳高度角最大,故为夏至日,③太阳高度角最小,为冬至日,②为春秋分。正午车位上遮阳棚的影子达到最大时,即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正值当地的夏至,据此选B。
【5题详解】
本图区域位于浙江省,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因此,正午太阳位于正南,结合图示信息可知,上东下西左北右南,选D。
太阳能光热电站(下图)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
A. 柴达木盆地 B. 黄土髙原 C. 山东半岛 D. 东南丘陵
7. 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与塔高的比值为P,则( )
A. 冬至日P>1 B. 夏至日P=1 C. 春、秋分日P=0 D. 全年P<1
【答案】6. A 7. A
【解析】
6题详解】
柴达木盆地位于我国太阳能资源高值区,人口稀少,有大面积的未利用土地,所以最适宜建太阳能电站。黄土髙原、 山东半岛、东南丘陵均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较多,太阳能资源不如柴达木盆地。故选A。
【7题详解】
北回归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在冬至日最小,为43°,所以,冬至日时,P>1,A正确;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物体正午影长为0,所以夏至日P=0,B错误;春、秋二分,太阳直射赤道,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角为66.5°,影长小于塔高,0<P<1,C错误;北回归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全年绝大部分时间>45°,P<1,但冬至日前后的几天时间内,北回归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角<45°,p>1,D错误;故选A。
8.读“地球内部圈层局部示意图”其中( )
A. ①为岩石圈 B. 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
C. ③为地壳 D. 古登堡界面以下为地幔
【答案】B
【解析】
【详解】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合称为岩石圈。地幔介于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之间。图中,①为地壳,②为地幔和地核一部分,③为岩石圈,由岩石组成。故选B。
地球表面四个圈层联系紧密,存在物质、能量交换,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9. ①圈层的主要特点是
A. 连续但不规则 B. 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
C. 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D. 由坚硬岩石组成
10. 下列关于图示圈层的正确叙述是
A. 各圈层上下平行分布 B. 各圈层相互渗透
C. ③圈层单独占有空间 D. 都属于地球的外部圈层
【答案】9. A 10. B
【解析】
认识地球各圈层分布,水圈的主要特点是连续但不规则。各圈层相互渗透,生物圈跨占其它三个圈层。
【9题详解】
根据图示各圏层存在物质分析,降水进入①圈层,并且①圈层是水蒸气的来源,故①圈层是水圈,主要特点是连续但不规则,A对。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的是大气圈,是②圈层,B错。③圈层吸收无机盐,产生有机物,为生物圈,能够进行光合作用,C错。④圈层是岩石圈,由坚硬岩石组成,D错。
【10题详解】
各圈层上下交错分布,A错。各圈层相互渗透,B对。③圈层是生物圈,跨占其它三个圈层,C错。其中岩石圏也属于地球的内部圈层的地壳和上地幔顶部,D错。
2019年世界男子冰壶锦标赛于北京时间4月10日在加拿大落幕。冰壶由一种苏格兰天然花岗岩制成。下面左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右图为冰壶实景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制作冰壶的材料可能来自左图中的(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2. 下列关于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由变质作用形成 B. 由冷却凝固作用形成
C. 由固结成岩作用形成 D. 由外力作用形成
【答案】11. B 12. A
【解析】
【11题详解】
由图可知喷出地表的①是岩浆,所以②是侵入岩,③是喷出型;有沉积物指向④,可知④是沉积岩,那么⑤就是变质岩,冰壶是花岗岩,属于侵入岩,故选B。
【12题详解】
⑤是变质岩,由变质作用形成,属于内力作用形成,冷却凝固作用是岩浆岩形成作用,固结成岩作用是沉积岩的形成作用。故选A。
【点睛】正确解答该类题要弄清楚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全过程,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实际上是岩浆与三大类岩石的转化 关系,要想正确掌握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关系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1)理清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图上箭头的方向。
(2)熟悉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
(3)熟悉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各种变式图,尝试进行多种训练。
安徽天柱山山体主要由燕山期花岗岩组成,其花岗岩峰丛地貌景观奇特,主峰天柱峰(图甲)如巨柱擎天,飞来峰(图乙)上飞来石如天外来客(图丙),峰雄石奇,是我国5A级景区,201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地质公园。据此回答小题。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天柱峰的形成过程是
A. 沉积 褶皱 背斜成山
B. 沉积 褶皱 向斜成山
C. 沉积 侵入 隆起 侵蚀
D. 沉积 板块碰撞 火山喷发
14. 飞来石来自于( )
A. 冰川漂砾 B. 火山弹 C. 陨石 D. 花岗岩风化
【答案】13. C 14. D
【解析】
【13题详解】
由题干内容可知,天柱山山体主要由花岗岩组成。花岗岩属于侵入岩。岩浆侵入岩层中形成花岗岩,地块隆起上升后,花岗岩上覆的岩层被侵蚀,花岗岩出露,形成巨柱擎天的天柱峰。故选C。
【14题详解】
飞来石为花岗岩,属于岩浆岩,属石蛋地貌。节理发育的花岗岩主要受风化剥蚀作用,使飞来石的棱角脱落,并与基座平台的接触面变小,最终形成了孤立于山顶之上的“飞来石”。故选D。
读我国某区域地貌景观及地质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下列关于图中地貌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地貌的形成只与外力作用有关
B. 图中的地貌形成主要与板块张裂有关
C. 甲、乙两座山脉的形成原因不同
D. 丙地河谷的形成与背斜顶部受张力,岩性易破碎被流水侵蚀而成
16. 下列有关图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处为良好储水构造
B. 丙处一定分布有三角洲平原
C. ③岩层可能含有生物化石
D. ①②③三岩层由老到新的顺序是②①③
【答案】15. C 16. D
【解析】
【15题详解】
由图示可推知,该处先经历挤压形成褶皱导致地表形态变化,后又经历岩层断裂,使岩层隆起与下陷,在断层线位置,岩石破碎,被外力侵蚀,形成沟谷、河流。可见图中地貌既与内力作用有关,也与外力作用有关;图中地貌的形成是受挤压、断裂而成;甲地山脉为地壳断裂上升而成,乙山背斜隆起形成,原因不同;丙河流的形成与断层处岩体破碎有关。故选C。
【16题详解】
背斜顶部为良好的储油构造,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的补给,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①处为背斜,A错;三角洲平原一般位于河流入海口地区,丙处位于河流中部,没有三角洲平原,B错;③处为花岗岩,不可能有生物化石,C错;②在①岩层的下部,形成时间早;③侵入①岩层,③晚于①,故形成时间顺序为②、①、③,D对。故选D。
17.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其效应表现在保温保水、增加光效和预防病虫害等方面。山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作用是( )
A. 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 B. 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地温
C. 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 D. 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
【答案】C
【解析】
【详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可以反射一部分太阳光到苹果树的下部,有利于保证苹果树上下部分相对均匀的受光,增加苹果产量并改善苹果品质,故C项正确;夏季气温较高,果园获得热量较多,并不缺乏热量,故保持地温不是覆盖地膜的主要目的,故A项错误;反射太阳辐射,会降低地温,故B项错误;夏季气温较高,果园获得热量较多,并不缺乏热量,故增加地温不是覆盖地膜的主要目的,故D项错误; 故选C。
日照时数指太阳在某地实际照射的时间。图们江是中国与朝鲜的界河。下图为图们江流域日照时数年内变化柱状图。完成下列各题。
18. 该流域日照时数在7月出现低谷的影响因素是
A. 云量 B. 海拔
C. 下垫面 D. 正午太阳高度
19. 日照百分率为一个时段内某地日照时数与理论上最大的日照时数的比值(﹪)。该流域3月份的日照百分率约为
A. 53﹪ B. 62﹪
C. 70﹪ D. 78﹪
【答案】18. A 19. B
【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日照时数的因素,区域日照百分率计算,读图分析能力。
【18题详解】
同一地区影响日照时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天气。7月份,雨带移动到华北、东北地区,图们江是雨季,天空云量较多,日照时数少,A对。海拔、下垫面、正午太阳高度有影响,但不是7月份出现低谷的原因,B、C、D错。
【19题详解】
图示日照时数图中,3月份日照时数是230小时。3月份在春分附近,各地昼夜长短相等,每天理论上日照时数是12小时,整个3月理论上最大日照时数是360小时,所以日照百分率约是62﹪,B对。A、C、D错。
20. 读下图,若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下列说法正确是( )
A. 温度:a>b>c>d B. 气压:a>b>c>d
C. 引起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D.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
【答案】B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大气环流的有关知识。
【详解】从图上的热力环流图可以看出,b处气流上升,a处气流下沉,此时的气温应该是b>a>c>d,气压是a>b>c>d;引起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基本、最简单的形式,故选BC。
21.下图中,不能正确表示热力环流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地面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受热的区域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遇冷的区域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相反,近地面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白天山坡升温较快,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山谷相反,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白天陆地升温快于同纬度海洋,气温较高,气流上升为主,而海洋相反,气流以下沉为主,故C不正确,符合题意;
D.由于热容量差异,白天沙地升温快于林地,气流上升,林地气流相对下降,形成顺时针空气环流,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017年10月4日中秋之夜,我国云南省大理、丽江等地出现“火流星”照亮夜空的奇观。据卫星观测,该小行星因摩擦生热引发爆炸的高度只有37千米,很可能有未燃尽的陨石落到地面。读图“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
回答下列各题。
22. 大气圈能量的根本来源是
A. 太阳辐射 B. 太阳活动 C. 地热能 D. 风能
23. 小行星爆炸发生在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高层大气 D. 大气层以外
24. 该事件说明,地球的大气圈能够
A. 保护地面上生物免受过强紫外线的伤害
B. 提供地球上生物生长所必需的空气
C. 保持地球表面适宜的温度,防止水分散失
D. 减轻宇宙中小天体对地球表面的撞击
【答案】22. A 23. B 24. D
【解析】
【22题详解】
大部分太阳短波辐射穿过大气层使地面增温,地面以长波辐射的形式释放能量,能量大部分被大气吸收,少部分散失到宇宙空间。因此大气圈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故A正确。
【23题详解】
从近地面到高空,在垂直方向上将大气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读图可知,对流层顶的高度为12km,平流层顶的高度为50km,而小行星爆炸发生在37km处,因此位于平流层,故B正确。
【24题详解】
材料显示,大部分小天体进入大气层后与大气摩擦而燃烧殆尽,很少能陨落到地表,故D正确。保护地面上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是因为臭氧对紫外线的吸收作用,因此保护地面上生物免受过强紫外线的伤害;提供地球上生物生长所必需的空气,保持地球表面适宜的温度,防止水分散失三项与小行星的爆炸无关,故A、B、C错误。故选D。
二、非选择题
25.读图,分析回答问题。
图甲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乙为某地晴天和阴天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甲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含义:A______B_____C_____。
(2)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________(填字母);全球变暖与_______(填字母)过程增强有关。
(3)我国青藏高原纬度与四川盆地相差不大,但年太阳总辐射却比四川盆地高得多,据甲图原理分析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多的原因:_________。
(4)图乙①②两条曲线中,表示阴天时气温变化的是_______,据图甲所示原理说明其表示阴天的理由:_____。
【答案】 (1). 太阳辐射 (2). 地面辐射 (3). 大气逆辐射 (4). B (5). C (6). 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多晴朗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 (7). ② (8). 阴天时,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强,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气温比晴天时低;夜晚大气的逆辐射强,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保温作用好,气温比晴天时高。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和某地晴天和阴天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图为材料,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的相关知识。
【详解】(1)太阳将能量传递到地面是太阳辐射,地面将能量传递到大气是地面辐射,大气将能量传递到地面是地区逆辐射。根据箭头指向,A为太阳辐射,C为大气逆辐射,B为地面辐射。
(2)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直接吸收很少,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后到达地面被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属于长波辐射,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可以吸收长波辐射而增温,近地面大气增温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对应的是B;全球变暖与大气逆辐射增强有关,对应的是C。
(3)青藏高原太阳能辐射丰富的原因从海拔、地形方面结合大气的受热过程分析。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且多晴朗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年太阳辐射总量却比四川盆地高得多。
(3)根据大气的受热过程分析晴天与阴天的气温变化特征。由图中曲线变化可以判断,阴天昼夜温差小,对应的是曲线②;昼夜温差小的原因是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夜晚,大气逆辐射作用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