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地理试题
展开2020年茶陵县第三中学高一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
一、单选题(30×2=60分)
阅读下图,回答1--2题。
1.图中的天体M可能是( )
A.月球或水星 B.水星或金星 C.金星或木星 D.火星或土星
2.与地球相比,天体M没有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
①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②没有坚硬的地表
③距日较近,表面温度较高 ④没有液态水的存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015年1月15日13日凌晨4时24分,太阳M处爆发2015年首个太阳活动(如图)。完成3--4题。
3.图示太阳活动爆发于( )
A.太阳内部 B.色球层 C.光球层 D.日冕层
4.此太阳活动爆发对地球的可能影响有( )
A.地球沿海地带出现大潮 B.扰乱大气层,造成有线通信中断
C.轮船航行过程中指南针突然失灵 D.我国南方地区出现绚丽多彩的极光
5.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 )
A. B. C. D.
6.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会发生偏移。一条沿北纬35°自西向东流的河流中有一沙坝,下列叙述正确的( )
A.沙坝将与南岸相连 B.沙坝北侧河道变窄 C.南岸沉积作用强烈 D.北岸受冲刷严重
7.若黄赤交角缩小为零,则地球上( )
A.北极点永远是极昼 B.没有昼夜交替 C.没有四季变化 D.不存在地方时差
8.下列节日中,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是( )
A.元旦 B.国际劳动节 C.国际儿童节 D.中国国庆节
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9--10题
9.图中表示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的 箭头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0.影响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的箭头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科学家通过对地震波的研究,划分地球内部圈层和寻找地下矿藏。读图回答11--12题。
11.若图中a是d的一部分,a和b组成c,则图中a、b、c可分别表示的概念是( )
A.外核、内核、地核 B.地壳、地幔、地核
C.上地幔顶部、地壳、岩石圈 D.上地幔、下地幔、地幔
12.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面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地下有石油储存的是( )
A.① B.② C.④ D.③
“血迹石”是约三亿年前,海水中一些具有钙质硬壳骨骼海生生物的遗体,在沉积期间,与海水中的氧化铁和氧化锰 成分发生作用后形成的一种奇特岩石。“千人石”为距今一亿 五千万年的中生代侏罗纪时代喷发的岩浆凝固而成。根据文 字材料和下图,回答13--14题。
13.与“血迹石”和“千人石”成因类型相同的分别是()
A.②一花岗岩和①一石灰岩
B.③大理岩和④—砂岩
C.①一石灰岩和④一玄武岩
D.①一砂岩和②一片麻岩
14.下列关于“血迹石”和“千人石”的形成,叙述正确的是 ()
- “血迹石”的出现经历了内力与外力的共同作用
B.“血迹石”的形成经历了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 和地壳运动等过程
C.“千人石”一定具有层理构造
D.“千人石”的形成经历了变质作用和冷凝作用
读四种地貌景观图。回答15--16题。
15.图中四种地貌景观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
A.a——海浪侵蚀作用 B.b——流水侵蚀作用
C.c——风力侵蚀作用 D.d——流水沉积作用
16.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地貌景观,则造成该景观的地质作用表现最强烈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7.下图为某种地形的示意图。
判断图中甲地原来应为下列哪一种构造( )
A.向斜 B.背斜 C.断层 D.海沟
18.由于冷热不均引起的等压面弯曲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19.下列热力环流示意图,错误的是( )
A. B.
C. D.
下图示意大气垂直分层,读图,完成20--21题。
20.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1.对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 )
A.Ⅰ层顶部 B.Ⅱ层底部 C.Ⅱ层中部 D.Ⅲ层
22.下列自然现象与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无关的是( )
A.低云笼罩的白天,天空仍然明亮 B.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C.白天的气温,晴天比阴天高 D.夜间的气温,晴天比阴天低
我国某地因金银花经济效益高,农民开垦坡地种植金银花,出现了较严重的生态问题,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23--24题。
23.该地区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严重,这体现了( )
A.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B.不同区域之间相互制约
C.自然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D.一个区域的变化影响到另一个区域
24.该地区在开发过程中各环境问题的出现,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差异性 B.整体性 C.开放性 D.生产功能
下图 为全球中低纬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据此完成 25--26 题。
- 常年控制①地带的是( )
A.赤道低压带 B.副热带高压带 C.盛行西风带 D.副极地低压带
26.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低纬大气环流圈呈现明显增强趋势,可能导致②地带( )
A.光照增加 B.暴雨增多 C.干旱加剧 D.海平面下降
27.下图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及客家民居——土楼景观图。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自然景观是( )
A.针叶林一落叶阔叶林一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一常绿阔叶林一热带季雨林
C.落叶阔叶林一常绿硬叶林一热带季雨林 D.针阔混交林一落叶阔叶林一常绿阔叶林
28从地理学角度看,“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描述的是(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规律
下图阴影部分表示7月7日,非阴影部分表示7月8日,每条经线之间的间隔相等,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据此回答29--30题。
29.此时A点的区时是( )
A.7月8日12时 B.7月7日24时
C.7月8日6时 D.7月8日16时
30.此时北京时间是( )
A.7月8日15时 B.7月8日14时
C.7月8日20时 D.7月7日14时
二、非选择题(4×10=40分)
31、读极点太阳照射投影图(图甲)和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图乙),完成下列问题(10 分)
(1)图甲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此时地球可能处在图乙所示的________点附近。在未来一个月内,公转速度变化状况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
(2)AD 线表示________线,此时A 点的地方时是_______时,D 地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 。
(3)图中C 点在A 点的_______方向。此日后太阳直射点将向_______移动。
(4)如果B 点的日期为12月22日,此时此刻C 点的时间是12月_______日_______时,全球与B 点日期相同的范围和与C 点日期相同的范围之比是________。
3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地质剖面图
(1)图中的地质构造是________,其中A为________斜,B为________ 斜。
(2)甲、乙两处的山地都是在________ (填“流水”或“风力”)的________ (填“侵蚀”或“沉积)作用下形成的。
(3)①②③④四处的岩石中属于沉积岩的是________ 和________ 。若开采优质花岗岩作装饰材料,宜选择③处还是④?________ 处
(4) A、B两处有一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它是________ 处;若任意砍伐A处山区的森林,可能会引发________等地质灾害。
33、读北半球某地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单位:hPa (10分)
(1)图中A、B、C、D四处所绘的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________ 。
(2)图中①②两处气流运动状况而言分别称为________、________。
(3)图中实线M和虚线N中,有锋面过境的是________ 其锋面是________ 锋。该锋过境时,一般常出现________ 天气。
(4)①②两处相比,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读非洲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自然带的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D________。
(2)从图中可以看出,非洲的自然带大体以________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各自然带大体沿着________线更替,明显地反映出陆地环境的________ 分异规律。 这一规律的形成是以________ 为基础的。
(3)E山地地区自然带的分布属自然带的________ 分异规律。它的形成主要是由于________ 造成的。
(4)赤道以南的C自然带呈南北狭长分布,是由于受沿岸________________ 的影响。
地理第二次月考参考答案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B | B | B | C | B | B | C | A | C | D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C | A | C | A | D | B | B | C | D | B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D | D | A | B | B | B | B | A | C | B |
31、
(1)图甲中,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夜现象,表示北半球的冬至日,靠近近日点,图乙中,
③表示近日点,因此地球可能处在图乙所示的③点附近。该日为冬至日(12 月22 日),地
球1 月初公转至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快,因此该日过后的一个月内,公转速度先变快后
变慢。
(2)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AD 线由白天过渡到黑夜,表示的是昏线,A 点为昏线与赤道的
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 点。D 地此时昼短夜长。
(3)就南北方向而言,C 位于A 的北方,就东西方向而言,C 位于A 东方,故而C 位于A
的东北方。该日为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该日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4)从B 点自西向东到C 点,自西向东经过了180°经线,日期减一天,C 在B 点以东,经
度相差135°,图中B 点位于昼半球正中央,地方时为12 点,因此C 的时刻为21 点,所以
C 点的时间为12 月21 日21 点;地球上“新的一天”范围为0 点所在经线以东到180°经线,
其余地区为“旧的一天”。图中90°W 位于夜半球正中央(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西经度数
减小,即可得出西经90 度的位置),地方时为0 点,因此B 点的日期为“新的一天”,范
围为90°W 向东至180°经线,C 点的日期为“旧的一天”,范围为180°经线向东至90°W,
所以日期范围之比为3:1。
32、
(1)褶皱 背 向
(2)流水 侵蚀
(3)① ② ③
(4)A 滑坡、泥石流等
33、
(1)C (2)气旋 反气旋
(3)N 冷 刮风、降温、雨雪等
(4)② 高压控制,为晴朗天气1,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较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较低,故温差较大。
34、
(1)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赤道 纬 纬度地带性 热量
(3)垂直 海拔不同
(4)本格拉寒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