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湖北省鄂州市泽林高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
展开
www.ks5u.com
湖北省鄂州市2019-2020学年泽林高中高一(上)期末化学联考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1.下列单位中,不属于国际单位制中七种基本计量单位之一的是( )
A. 米 B. 千克 C. 摩尔 D. 厘米
【答案】D
【解析】
【详解】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厘米不是基本单位。故答案选D。
2.空气中的硫酸盐会加剧雾霾的形成,我国科学家用下列实验研究其成因: 反应室底部盛有不同吸收液。将SO2和NO按一定比例混合,以N2或空气为载气通入反应室,相同时间后,检测吸收液中SO42-的含量.数据如下 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反应室
载气
吸收液
SO42-含量
数据分析
①
n2
蒸馏水
a
i.b≈d>a≈c
ii. 若起始不通入NO2 ,则最终测 不到SO42-
②
3%氨水
b
③
空气
蒸馏水
c
④
3%氨水
d
A. 实验表明;酸性环境下,更有利于硫酸盐的形成
B. 反应室①中可能发生反应:SO2+2NO2+2H2O = H2SO4+2HNO2
C. 本研究表明:硫酸盐的形成主要与空气屮的O2有关
D. 燃煤产生的气体盲目排放只会引起酸雨而不会加剧雾霾形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A. 依据实验可知空气中如果含有氨气更有利于硫酸盐的形成,氨气是碱性气体,故A错误;
B. 依据题意可知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水发生反应生成亚硝酸和硫酸,所以反应室①中可能发生反应:SO2+2NO2+2H2O = H2SO4+2HNO2,故B正确;
C. 依据数据b≈d>a≈c可知,硫酸盐的形成与空气中氨有关,故C错误;
D. 燃煤产生的SO2和氮氧化物会引起酸雨,空气中的硫酸盐会加剧雾霾的形成,故D错误;
答案选B。
3.大雾天气经常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与下列分散系中属于同一类的是
A. 食盐水溶液 B. 碘的四氯化碳溶液 C. 泥水 D. 淀粉溶液
【答案】D
【解析】
【分析】
雾属于胶体。
【详解】A.食盐水属于溶液,故错误;B. 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属于溶液,故错误;C. 泥水属于悬浊液,故错误;D. 淀粉溶液属于胶体。故正确。
选D。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
①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
②盐中不可能只含非金属元素
③只由一种分子组成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组成混合物的元素可能只一种
④与水反应生成酸的氧化物就是酸性氧化物
⑤化学变化不能实现一种原子变成另一种原子
⑥“水乳交融,火上浇油”前者包含物理变化,而后者包含化学变化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根据胶体的定义可知: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①正确;
②盐中可能只含非金属元素,如NH4Cl属于盐,只含有非金属元素,②错误;
③纯净物是仅有一种微粒构成的物质,组成混合物的元素可能只一种,如O2、O3混合在一起,该物质中仅含有O一种元素,③正确;
④与水反应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NO2与H2O反应,除产生HNO3外,还产生NO,NO2不是酸性氧化物,④错误;
⑤化学变化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反应过程中元素的种类不变,因此不能实现一种原子变成另一种原子,⑤正确;
⑥“水乳交融,火上浇油”前者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包含物理变化,而后者是物质燃烧,发生的是化学变化,⑥正确;
可见说法错误的是②④,故合理选项是A。
5.能证明下列物质具有漂白性的是
A. 向加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通入氯气,溶液立即褪色
B. 向加有酚酞的水中投入少量Na2O2粉末,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C. 显红色的酚酞溶液中通入SO2后,红色褪去
D. 向溶有KMnO4的酸性溶液中通入SO2后,溶液紫红色褪去
【答案】B
【解析】
【详解】A、向加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通入氯气,溶液立即褪色,是因为氢氧化钠和氯气反应,消耗氢氧化钠,故A错误;
B、向加有酚酞的水中投入少量Na2O2粉末,溶液先变红,因为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后褪色,是因为过氧化钠的强氧化性漂白,故B正确;
C、显红色的酚酞溶液中通入SO2后,红色褪去,是二氧化硫消耗了溶液中的碱,故C错误;
D、向溶有KMnO4的酸性溶液中通入SO2后,溶液紫红色褪去,因为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故D错误。
6.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
A. 氯水 B. Cu C. NH3 D. CaO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氯水是混合物,不是化合物,因此不属于电解质,A错误;
B.Cu是单质,不是化合物,因此不属于电解质,B错误;
C.NH3溶于水,与水反应产生NH3·H2O,NH3·H2O会电离产生NH4+、OH-,所以NH3·H2O是电解质,NH3是由分子构成,在熔融状态下NH3也不能电离产生离子,因此NH3是非电解质,C错误;
D.CaO是离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会电离产生Ca2+、O2-而导电,因此CaO属于电解质,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7.下列不能使湿润的pH试纸变红的是
A. Na2CO3 B. SO2 C. NH4Cl D. HCl
【答案】A
【解析】
【分析】
能使湿润的pH试纸变红的溶液为酸性溶液,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A.碳酸钠溶液中碳酸根离子水解溶液显碱性,使湿润的pH试纸显蓝色,A符合题意;
B.二氧化硫溶于水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电离溶液显酸性,使湿润的pH试纸变红,B不符合题意;
C.NH4Cl溶液中铵根离子水解溶液显酸性,湿润的pH试纸变红,C不符合题意;
D.HCl溶于水是酸,使湿润的pH试纸变红,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A。
【点睛】本题考查了溶液酸碱性和pH变色等,酸性溶液使pH变为红色,碱性溶液使pH变为蓝色,使溶液显酸性的可能是酸性氧化物、酸、强酸弱碱盐溶液;使溶液显碱性的溶液可能是碱、碱性氧化物、水解显碱性的溶液,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
8.下列仪器及其名称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仪器名称为量筒,仪器与名称吻合,A正确;
B.仪器为试管,仪器与名称吻合,B正确;
C.仪器名称为坩埚,仪器与名称不吻合,C错误;
D.仪器为分液漏斗,仪器与名称吻合,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C。
9.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叙述错误的是( )
A. Ca(ClO)2用于消毒杀菌 B. 用铝制容器盛装稀硫酸
C. Fe2O3用于炼铁 D. 氧化镁作耐火材料
【答案】B
【解析】
【详解】A.Ca(ClO)2具有强的氧化性,可用于杀菌消毒,A正确;
B.Al是比较活泼的金属,能够与硫酸发生置换反应产生硫酸铝和氢气,因此不能用铝制容器盛装稀硫酸,B错误;
C.Fe2O3是含有铁元素的氧化物,可用于炼铁,C正确;
D.氧化镁是离子化合物,离子之间以极强的离子键结合,断裂消耗很高的能量,因此该物质的熔沸点很高,氧化镁可作耐火材料,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
10.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稀释浓H2SO4时,将蒸馏水沿容器内壁缓慢倒入浓H2SO中,并及时搅拌
B. 测定溶液pH时,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观察试纸的颜色变化,并与标准比色卡相比较
C. 称量NaOH固体时,将NaOH固体放在垫有滤纸的托盘上
D. 在蒸发NaCl溶液得到NaCl晶体的实验中,必须待蒸发皿中的水分全部蒸干后才能撤去酒精灯
【答案】B
【解析】
【详解】A、稀释浓H2SO4时,将能熟练沿容器内壁缓慢倒入水中,并及时搅拌,A不正确;
B、正确;
C、氢氧化钠易潮解,且检验腐蚀性,应该放在烧杯中称量,C不正确;
D、蒸发时如果出现大量的晶体是就应该停止加热,不正确;
答案选B。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B. 阿伏加德罗常数等于6.02×1023个12C中含有的碳原子数
C. 物质的量是能把物质的质量和微观粒子数联系起来的一个物理量
D. 若一分子NO、N2O的质量分别为ag、bg,则N原子的摩尔质量是(b-a) g/mol
【答案】C
【解析】
【详解】A.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物质的量的单位,A错误;
B.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为12g12C中含有的12C原子数量,B错误;
C.物质的量n=,n=,可见通过物质的量可以计算物质的质量,也可以计算其中含有的基本微粒数,因此物质的量是能把物质的质量和微观粒子数联系起来的一个物理量,C正确;
D.NO比N2O少一个N原子,若一分子NO、N2O的质量分别为ag、bg,则N原子的质量为(b-a)g,则N原子的摩尔质量为(b-a)NAg/mol,D错误;
故合理选项为C。
12.下列各物质所含原子数由大到小顺序排列是( )
①0.5mol NH3 ②4gH2 ③4℃时9mL H2O ④0.2molH3PO4
A. ①④③② B. ④③②① C. ②③④① D. ②①④③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N=n·NA,结合每个分子含有的原子数目计算含有原子总物质的量,注意分子的组成,据此解答。
【详解】①0.5mol NH3所含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5mol×4=2mol;
②4g H2的物质的量n(H2)=4g÷2g/mol=2mol,2mol H2所含原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2=4mol;
③9mL H2O的物质的量n(H2O)= 9g÷18g/mol=0.5mol,0.5mol H2O所含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5mol×3=1.5mol;
④0.2mol H3PO4所含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8=1.6mol;根据N=n·NA可知:原子的物质的量越多,原子数目就越多,所以原子个数按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②①④③,故合理选项是D。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有关计算,首先根据物质的量的有关公式,把题目涉及的物理量转化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然后结合物质微粒构成关系用N=n·NA计算比较,注意理解化学式的意义,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
13.在下列条件下,两瓶气体所含的原子数一定相等的是
A. 具有同质量、不同体积的N2O和CO2 B. 具有同温度、同体积的CO和N2
C. 具有同体积、同密度的SO2和NO2 D. 具有同密度、不同质量的O2和O3
【答案】A
【解析】
【详解】A、因为一氧化二氮和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质量相同时,物质的量相同,则原子个数相同,正确,选A;
B、没有说明压强,所以不能确定其物质的量的关系,不选B;
C、同体积同密度则推出质量相同,但是二者摩尔质量不同,所以其物质的量不同,不选C;
D、不同质量,所以含有的氧原子物质的量不同,不选D。
14.下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I/L的是
A. 将6.2gNa2O溶解于水,并配成200mL溶液
B. 1L含1mol K+的K2SO4溶液
C. 将22.4LHC1溶于1L水
D. 将40.0 g NaOH溶于1L水
【答案】A
【解析】
A、将6.2gNa2O溶解于水生成NaOH的物质的量=×2=0.2mol,并配成200mL溶液,,故浓度=0.2mol/0.2L=1mol·L-1,故A正确;B. 1L含1mol K+的K2SO4溶液,K2SO4溶液浓度为=0.5mol·L-1,故B错误;C、22.4LHC1不一定是标准状态,故C错误;D、40.0 g NaOH的物质的量为1mol,但溶液的体积不是1L,故D错误;故选A。
15.奥运五环代表着全世界五大洲的人民团结在一起。下列各项中的物质,能满足如图中阴影部分关系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
Na2SO4
K2SO4
KCl
(NH4)2SO4
B
NaCl
K2SO4
KCl
NH4Cl
C
Na2SO4
K2SO4
KCl
NH4Cl
D
NaCl
K2SO4
KCl
(NH4)2SO4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NH4)2SO4不是盐酸盐,错误;
B、 NaCl不是硫酸盐,错误;
C、物质分类正确;
D、NaCl不是硫酸盐,(NH4)2SO4不是盐酸盐,错误;
答案选C。
16.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常温常压下,22.4LCO2所含的原子数为3NA
B. 1molCl2与足量的Fe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A
C. 6.5gC2H2和C6H6的气态混合物中所含原子总数为NA
D. 2L1mol/L的盐酸中所含HCl分子数约为2NA
【答案】C
【解析】
【详解】A.常温常压下,22.4LCO2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因此其中所含的原子数小于3NA,A错误;
B.1molCl2与足量的Fe完全反应,Cl2不足量,转移电子数目以Cl2为标准,转移的电子数为2NA,B错误;
C.C2H2和C6H6最简式为CH,式量为13,6.5gC2H2和C6H6的气态混合物中所含最简式的物质的量为6.5g÷13g/mol=0.5mol,因此其中所含原子总数为0.5mol ×2×NA=NA,C正确;
D.在盐酸中HCl电离产生H+、Cl-,无HCl分子,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17.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作用时,反应条件(温度或反应物用量改变),不会引起产物种类改变的是
A. Na2O2和CO2 B. Na2CO3和HCl
C. Na和O2 D. NaHSO4和Ba(OH)2
【答案】A
【解析】
【详解】A.Na2O2和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与反应条件无关,A符合题意;
B.Na2CO3和HCl反应时,二者的物质的量不同,反应不同,少量HCl与Na2CO3反应产生NaCl、NaHCO3,足量HCl与Na2CO3反应产生NaCl、H2O、CO2,B不符合题意;
C.Na和O2反应的温度不同,产物不同,常温下生成氧化钠,点燃生成过氧化钠,B不符合题意;
D.NaHSO4和Ba(OH)2反应时,二者的物质的量不同,反应不同,若NaHSO4少量,反应产生BaSO4、H2O、NaOH;若Ba(OH)2少量,反应产生BaSO4、H2O、Na2SO4,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A。
18.下列物质能通过化合反应直接制得的是( )
①FeCl2②H2SO4 ③NH4NO3 ④HCl ⑤Fe(OH)3
A. 只有①②③ B. 只有②③ C. 只有①③④ D. 全部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氯化铁和铁化合反应生成氯化亚铁。②三氧化硫和水化合反应生成硫酸。③氨气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铵。④氯气和氢气化合反应生成氯化氢。⑤氢氧化亚铁和氧气和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所以选D。
19.某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FeBr2、FeI2,若先向该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结果溶液变为红色已知:AgBr、AgI分别为浅黄色和黄色不溶于硝酸的沉淀,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原溶液中的Br-一定被氧化
B. 通入氯气之后原溶液中的Fe2+一定被氧化
C. 溶液中一定不存在Fe2+
D. 若取少量所得溶液,再加入CCl4溶液,静置、分液,向上层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 溶液,能产生黄色沉淀
【答案】B
【解析】
【分析】
还原性:I->Fe2+>Br-,氯气先氧化I-,然后氧化Fe2+,最后氧化Br-,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结果溶液变为红色,说明I-全部被氧化,Fe2+部分或全部被氧化,Br-可能被氧化来分析。
【详解】A.还原性:I->Fe2+>Br-,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结果溶液变为血红色,说明Fe2+部分或全部被氧化,Br-可能被氧化,A错误;
B.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结果溶液变为血红色,说明Fe2+部分或全部被氧化,B正确;
C.通入氯气之后原溶液中的二价Fe2+部分或全部被氧化,所以不能确定通入氯气之后的溶液中是否存在Fe2+,C错误;
D.如Br-被氧化生成Br2,则萃取后加入硝酸银,没有黄色沉淀生成,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注意把握氧化性强弱的判断为解答该题的关键,本题切入点是元素化合价,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20.下列反应中铁元素被还原的是( )
A. 2Fe(OH)3Fe2O3+3H2O
B. Fe+CuSO4=Cu+FeSO4
C. Fe(OH)3+3HCl=FeCl3+3H2O
D. 2Fe2O3+3C4Fe+3CO2↑
【答案】D
【解析】
【详解】A.在反应2Fe(OH)3Fe2O3+3H2O中元素化合价都没有发生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不符合题意;
B.在反应Fe+CuSO4=Cu+FeSO4中,Fe元素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B不符合题意;
C.反应Fe(OH)3+3HCl=FeCl3+3H2O为酸碱中和反应,元素化合价不变,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不符合题意;
D.在反应2Fe2O3+3C4Fe+3CO2↑中,Fe元素化合价降低,获得电子,Fe元素被还原,D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D。
21.不用其他试剂就可以鉴别①NaOH;②H2SO4;③CuSO4;④NaCl四种物质的溶液,则最先鉴别出来的物质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在上述四种溶液中,只有CuSO4显蓝色,其它都是无色溶液,因此最先鉴别出来的物质是CuSO4,序号为③,故合理选项是C。
22.如图表示酸雨的形成,关于酸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酸雨的PH为5.6
B. 酸雨的形成过程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C. 酸雨的主要成分为氮、硫元素的氧化物
D. 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雷雨天气
【答案】B
【解析】
【详解】A、酸雨的PH小于5.6,错误;
B、酸雨形成过程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正确;
C、酸雨的主要成分为氮、硫元素的含氧酸,错误;
D、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氮、硫元素氧化物的排放,错误。
23.在某无色透明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Ca2+、K+、CO32-、SO42- B. K+、Cu2+、NO3-、 SO42-
C. K+、Na+、Cl-、NO3- D. K+、NH4+、OH-、SO42-
【答案】C
【解析】
【详解】A.Ca2+、CO32-会发生反应形成CaCO3沉淀,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
B.Cu2+的水溶液显蓝色,在无色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B错误;
C.选项离子之间不能发生任何反应,且溶液无色,可以大量共存,C正确;
D.NH4+、OH-会发生反应形成弱电解质NH3·H2O,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2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加入过量氨水,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原溶液可能含有Al3+
B. 滴入淀粉液无明显现象,滴入H2O2溶液和稀硫酸,溶液变蓝,原溶液中一定有I-
C. 通入品红溶液,品红褪色,则原气体一定是SO2气体
D. 加入NaOH溶液,产生气体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原溶液一定有NH4+
【答案】C
【解析】
分析】
A.可以和氨水反应得到的白色沉淀可能为氢氧化铝或氢氧化镁;
B.检验溶液中碘离子的方法,碘离子具有还原性,容易被氧化成碘单质;
C.品红溶液褪色,可知气体具有漂白性;
D.铵盐可以和强碱氢氧化钠共热发生反应生成氨气,是一种碱性气体。
【详解】A.可以和氨水反应得到的白色沉淀可能为氢氧化铝或氢氧化镁,则原溶液中可能有Al3+或Mg2+,或二者均存在,A正确;
B.某溶液先加入淀粉溶液,无变化,说明没有淀粉存在,再滴入少量H2O2溶液后,溶液变蓝,说明有I-,B正确;
C.品红溶液褪色,可知气体或其溶液具有漂白性,则气体为氯气、二氧化硫等,C错误;
D.加入NaOH溶液,产生气体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发生反应生成的是氨气,原溶液中一定含有铵根离子,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C。
【点睛】本题考查常见离子的检验,把握离子检验的试剂、现象、结论为解答的关键,注意排除干扰离子的影响,侧重考查学生分析与实验能力。
25.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中,正确的是( )
A. 小苏打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H++OH-=H2O
B. 铁跟稀硫酸反应:2Fe+6H+=2Fe3++3H2↑
C. 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Cu2++2OH-=Cu(OH)2↓
D. 氧化铁与稀硫酸反应:Fe2O3+6H+=2Fe3++3H2O
【答案】D
【解析】
【详解】A.小苏打NaHCO3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反应产生Na2CO3和H2O,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HCO3-+OH-=CO32-+H2O,A错误;
B.Fe与酸反应,被氧化为Fe2+,反应原理不符合事实,B错误;
C.二者反应除产生Cu(OH)2外,还产生BaSO4沉淀,C错误;
D.反应符合事实,遵循离子方程式中物质拆分原则,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26.向含有a mol Na2CO3的溶液中通入b molHC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当b>2a时,发生的离子反应为:CO32-+2H+=H2O+CO2↑
B. 当b C. 当4a=3b时,发生的离子反应为:3CO32-+4H+=2HCO3-+ H2O+CO2↑
D. 当a 【答案】D
【解析】
【详解】A.当b>2a时,HCl过量,反应生成氯化钠、CO2气体和H2O,发生反应的离子反应为:CO32-+2H+=H2O+CO2↑,A正确;
B.当b C.当4a=3b时,HCl部分过量,反应生成NaHCO3和CO2,碳酸根离子与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O32-+4H+=2HCO3-+ H2O+CO2↑,C正确;
D.当a 故合理选项是D。
27.下列关于合金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合金一定是由两种或多种金属熔合而成的
B. 日常生活中用到的五角硬币属于铜合金
C. 铝合金的硬度比铝的大,熔点比铝的高
D. 商代的司母戊鼎是由纯铜打造而成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A.合金是由两种或多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性质的物质,A错误;
B.日常生活中用到的五角硬币属于铜锌合金,表面主要成分是铜,内芯主要成分是锌,B正确;
C.铝合金的硬度比铝的大,熔点比铝的低,C错误;
D.商代的司母戊鼎是由铜合金制成,不是纯铜打造而成的,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28.下列关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碳酸钠的热稳定性比碳酸氢钠强
B. 相同温度时,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氢钠
C. 同温度、同物质的量浓度时,碳酸钠溶液碱性大于碳酸氢钠溶液
D. 碳酸氢钠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碳酸钠,但碳酸钠不能转化为碳酸氢钠
【答案】D
【解析】
【详解】A、对碳酸盐,正盐的稳定性强于酸式盐,正确;
B、温度相同时,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氢钠,正确;
C、温度和浓度都相同时,碳酸钠溶液水解程度大,碱性强,正确;
D、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可以相互转化,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可以生成碳酸氢钠,错误。
29.下列试剂的保存或使用正确的是
A. 实验室的氯水需要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B. 漂白粉比氯水稳定,可露置在空气中
C. 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可在天平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等质量的纸,左边纸上放NaOH,右边纸上放砝码
D. 金属钠可保存在煤油、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中
【答案】A
【解析】
【详解】A、次氯酸见光易分解,故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正确;
B、漂白粉露置在空气中会变质,错误;
C、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称量时不能放在纸上,应放在表面皿或烧杯中,错误;
D、钠的密度小于四氯化碳,不能与空气隔绝,错误。
30.某同学利用下图装置探究SO2的性质。
下列有关反应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 ①中溶液显红色的原因: CO32-+ H2O HCO3-+ OH-
B. ①中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2SO2 + CO32-+ H2O == CO2+ 2HSO3-
C. ②中溶液显黄绿色的原因:Cl2+ H2O == HCl + HClO
D. ②中溶液黄绿色褪去的原因:SO2+ Cl2 + 2H2O == H2SO4 + 2HCl
【答案】C
【解析】
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色,其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H2O⇌HCO3﹣+OH﹣,故A正确;
亚硫酸的酸性强于碳酸,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2SO2+CO32﹣+H2O═CO2+2HSO3﹣,NaHSO3溶液显酸性,所以溶液红色褪去,故B正确;氯气溶于水部分与水反应,部分以氯气分子的形式存在于溶液,所以氯水显浅黄绿色是因为溶解了氯气,故C错误;二氧化硫与氯水反应生成HCl和硫酸,即发生SO2+Cl2+2H2O═H2SO4+2HCl,氯气被消耗,所以溶液的黄绿色褪去,故D正确。
二、推断题
31.如图的各方框表示有关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某些物质已经略去),常温下A、C、D为无色气体,C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1)写出下列各物质的化学式:X:______A:______C:______F:______。
(2)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X:______;
C→E:______;
F→G:______;
(3)检验X中阳离子的方法:__________。
【答案】 (1). NH4HCO3或(NH4)2CO3 (2). CO2 (3). NH3 (4). NO2 (5). NH4HCO3NH3↑+H2O+CO2↑或(NH4)2CO32NH3↑+H2O+CO2↑ (6). 4NH3+5O24NO+6H2O (7). 3NO2+H2O=2HNO3+NO (8). 取少量X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然后加热试管,再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若放出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可说明其中有铵根离子
【解析】
【分析】
C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C为NH3,由转化关系可知D为O2,E为NO,F为NO2,则B应为H2O,G为HNO3,气体A可与Na2O2反应生成O2,则A应为CO2,X可能为NH4HCO3或(NH4)2CO3,结合相关物质的性质解答该题。
【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X为NH4HCO3或(NH4)2CO3,A为CO2,C为NH3,F为NO2;
(2)X为NH4HCO3或(NH4)2CO3,该物质受热分解的方程式为NH4HCO3NH3↑+H2O+CO2↑或(NH4)2CO32NH3↑+H2O+CO2↑;
C→E的化学方程式:4NH3+5O24NO+6H2O;
F→G化学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
(3)实验室里,检验NH4HCO3中阳离子NH4+的方法是:取少量X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然后加热试管,再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放出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可说明其中有铵根离子。
【点睛】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本题注意根据C的性质为突破口进行解答,注意相关物质的性质,学习中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三、简答题
32.现有mg某气体,它由双原子分子构成,它的摩尔质量为Mg/mol,若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A表示,则:
(1)该气体所含原子总数为______ 个。
(2)该气体若溶于1L水中(不考虑反应),设溶液的密度为ρg/cm3,则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 mol/L。
【答案】 (1). (2).
【解析】
【分析】
(1)根据n=计算气体的物质的量,由于是双原子分子,故原子物质的量为分子的2倍,再根据N=n·NA计算原子数目;
(2)根据溶液质量等于溶剂质量与溶质质量和,结合溶液的密度计算出溶液的质量分数,再根据c=计算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详解】(1)n(气体)=mol,故n(原子)=2n(气体)=2×mol,则N(原子)=2×n(原子)l×NAmol-1=2×mol×NAmol-1=;
(2)该气体溶于水1L水后,溶液的质量m(溶液)=1000g+mg=(1000+m)g,溶液的体积V=cm3=×10-3L,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则根据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换算关系可知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mol/L。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有关计算,注意掌握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有关计算公式及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换算式并灵活运用。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情况。
33.(1)请将5种物质:N2O、FeSO4、Fe(NO3)3、HNO3和Fe2(SO4)3分别填入下面对应的横线上,组成一个未配平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2O
(2)反应物中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__________,被还原的元素是_________。
(3)反应中1mol氧化剂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________mol电子
【答案】 (1). HNO3 (2). FeSO4 (3). Fe(NO3)3 (4). Fe2(SO4)3 (5). N2O (6). FeSO4 (7). N (8). 得到 (9). 4
【解析】
【分析】
(1)所给的物质组合中,HNO3中氮元素化合价位于最高价,具有氧化性,对应还原产物为N2O,能将还原性的FeSO4氧化为Fe2(SO4)3,水在生成物中,以此组成一个未配平的化学方程式;
(2)反应物中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被氧化;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被还原;
(3)根据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为氧化剂及氧化剂得到电子判断。
【详解】(1)所给的物质组合中,HNO3中氮元素化合价位于最高价,具有氧化性,对应还原产物为N2O,能将还原性的FeSO4氧化为Fe2(SO4)3,水在生成物中,组成一个未配平的化学方程式为:HNO3+FeSO4→Fe(NO3)3+Fe2(SO4)3+N2O+H2O;
(2)还原剂FeSO4发生氧化反应,化合价降低的N元素被还原;
(3)反应中铁元素的化合价升高1价,氮元素化合价共降低了4价,所以硝酸是氧化剂,1mol氧化剂得到了4mol电子。
四、实验题
34.某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铜与浓硫酸的反应,并探究产物的性质 (夹持装置已略去)。
(1)试管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若试管②中的试剂为品红溶液,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若试管②中的试剂为酸性KMnO4溶液,实验时,观察到溶液褪色,则说明生成的气体具有______性。
(3)试管③中的试剂为NaOH溶液,其作用是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答案】 (1).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2). 品红溶液褪色 (3). 还原 (4). 吸收尾气 (5). SO2+2OH-=SO32-+H2O
【解析】
【分析】
(1)铜与浓硫酸在加热时反应生成硫酸铜和二氧化硫气体;
(2)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若试管②中的试剂为酸性KMnO4溶液,实验时,观察到溶液褪色,二氧化硫与高锰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褪色;
(3)二氧化硫是有毒的酸性氧化物,不能直接排放空气中,所以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
【详解】(1)铜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铜和二氧化硫气体和水,反应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
(2)SO2气体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所以试管②品红溶液褪色;SO2气体具有强的氧化性,可以被强氧化剂氧化为硫酸,若试管②中的试剂为酸性KMnO4溶液,实验时,观察到溶液褪色,二氧化硫与高锰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褪色,体现二氧化硫的还原性;
(3) SO2是有毒气体,不能直接排放空气中,由于SO2属于酸性氧化物,所以可用NaOH溶液进行尾气处理,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2OH-=SO32-+H2O。
【点睛】本题考查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把握实验装置的作用、元素化合物知识、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实验的结合,题目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与实验能力。
湖北省鄂州市2019-2020学年泽林高中高一(上)期末化学联考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1.下列单位中,不属于国际单位制中七种基本计量单位之一的是( )
A. 米 B. 千克 C. 摩尔 D. 厘米
【答案】D
【解析】
【详解】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厘米不是基本单位。故答案选D。
2.空气中的硫酸盐会加剧雾霾的形成,我国科学家用下列实验研究其成因: 反应室底部盛有不同吸收液。将SO2和NO按一定比例混合,以N2或空气为载气通入反应室,相同时间后,检测吸收液中SO42-的含量.数据如下 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反应室
载气
吸收液
SO42-含量
数据分析
①
n2
蒸馏水
a
i.b≈d>a≈c
ii. 若起始不通入NO2 ,则最终测 不到SO42-
②
3%氨水
b
③
空气
蒸馏水
c
④
3%氨水
d
A. 实验表明;酸性环境下,更有利于硫酸盐的形成
B. 反应室①中可能发生反应:SO2+2NO2+2H2O = H2SO4+2HNO2
C. 本研究表明:硫酸盐的形成主要与空气屮的O2有关
D. 燃煤产生的气体盲目排放只会引起酸雨而不会加剧雾霾形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A. 依据实验可知空气中如果含有氨气更有利于硫酸盐的形成,氨气是碱性气体,故A错误;
B. 依据题意可知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水发生反应生成亚硝酸和硫酸,所以反应室①中可能发生反应:SO2+2NO2+2H2O = H2SO4+2HNO2,故B正确;
C. 依据数据b≈d>a≈c可知,硫酸盐的形成与空气中氨有关,故C错误;
D. 燃煤产生的SO2和氮氧化物会引起酸雨,空气中的硫酸盐会加剧雾霾的形成,故D错误;
答案选B。
3.大雾天气经常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与下列分散系中属于同一类的是
A. 食盐水溶液 B. 碘的四氯化碳溶液 C. 泥水 D. 淀粉溶液
【答案】D
【解析】
【分析】
雾属于胶体。
【详解】A.食盐水属于溶液,故错误;B. 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属于溶液,故错误;C. 泥水属于悬浊液,故错误;D. 淀粉溶液属于胶体。故正确。
选D。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
①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
②盐中不可能只含非金属元素
③只由一种分子组成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组成混合物的元素可能只一种
④与水反应生成酸的氧化物就是酸性氧化物
⑤化学变化不能实现一种原子变成另一种原子
⑥“水乳交融,火上浇油”前者包含物理变化,而后者包含化学变化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根据胶体的定义可知: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①正确;
②盐中可能只含非金属元素,如NH4Cl属于盐,只含有非金属元素,②错误;
③纯净物是仅有一种微粒构成的物质,组成混合物的元素可能只一种,如O2、O3混合在一起,该物质中仅含有O一种元素,③正确;
④与水反应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NO2与H2O反应,除产生HNO3外,还产生NO,NO2不是酸性氧化物,④错误;
⑤化学变化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反应过程中元素的种类不变,因此不能实现一种原子变成另一种原子,⑤正确;
⑥“水乳交融,火上浇油”前者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包含物理变化,而后者是物质燃烧,发生的是化学变化,⑥正确;
可见说法错误的是②④,故合理选项是A。
5.能证明下列物质具有漂白性的是
A. 向加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通入氯气,溶液立即褪色
B. 向加有酚酞的水中投入少量Na2O2粉末,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C. 显红色的酚酞溶液中通入SO2后,红色褪去
D. 向溶有KMnO4的酸性溶液中通入SO2后,溶液紫红色褪去
【答案】B
【解析】
【详解】A、向加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通入氯气,溶液立即褪色,是因为氢氧化钠和氯气反应,消耗氢氧化钠,故A错误;
B、向加有酚酞的水中投入少量Na2O2粉末,溶液先变红,因为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后褪色,是因为过氧化钠的强氧化性漂白,故B正确;
C、显红色的酚酞溶液中通入SO2后,红色褪去,是二氧化硫消耗了溶液中的碱,故C错误;
D、向溶有KMnO4的酸性溶液中通入SO2后,溶液紫红色褪去,因为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故D错误。
6.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
A. 氯水 B. Cu C. NH3 D. CaO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氯水是混合物,不是化合物,因此不属于电解质,A错误;
B.Cu是单质,不是化合物,因此不属于电解质,B错误;
C.NH3溶于水,与水反应产生NH3·H2O,NH3·H2O会电离产生NH4+、OH-,所以NH3·H2O是电解质,NH3是由分子构成,在熔融状态下NH3也不能电离产生离子,因此NH3是非电解质,C错误;
D.CaO是离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会电离产生Ca2+、O2-而导电,因此CaO属于电解质,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7.下列不能使湿润的pH试纸变红的是
A. Na2CO3 B. SO2 C. NH4Cl D. HCl
【答案】A
【解析】
【分析】
能使湿润的pH试纸变红的溶液为酸性溶液,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A.碳酸钠溶液中碳酸根离子水解溶液显碱性,使湿润的pH试纸显蓝色,A符合题意;
B.二氧化硫溶于水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电离溶液显酸性,使湿润的pH试纸变红,B不符合题意;
C.NH4Cl溶液中铵根离子水解溶液显酸性,湿润的pH试纸变红,C不符合题意;
D.HCl溶于水是酸,使湿润的pH试纸变红,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A。
【点睛】本题考查了溶液酸碱性和pH变色等,酸性溶液使pH变为红色,碱性溶液使pH变为蓝色,使溶液显酸性的可能是酸性氧化物、酸、强酸弱碱盐溶液;使溶液显碱性的溶液可能是碱、碱性氧化物、水解显碱性的溶液,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
8.下列仪器及其名称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仪器名称为量筒,仪器与名称吻合,A正确;
B.仪器为试管,仪器与名称吻合,B正确;
C.仪器名称为坩埚,仪器与名称不吻合,C错误;
D.仪器为分液漏斗,仪器与名称吻合,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C。
9.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叙述错误的是( )
A. Ca(ClO)2用于消毒杀菌 B. 用铝制容器盛装稀硫酸
C. Fe2O3用于炼铁 D. 氧化镁作耐火材料
【答案】B
【解析】
【详解】A.Ca(ClO)2具有强的氧化性,可用于杀菌消毒,A正确;
B.Al是比较活泼的金属,能够与硫酸发生置换反应产生硫酸铝和氢气,因此不能用铝制容器盛装稀硫酸,B错误;
C.Fe2O3是含有铁元素的氧化物,可用于炼铁,C正确;
D.氧化镁是离子化合物,离子之间以极强的离子键结合,断裂消耗很高的能量,因此该物质的熔沸点很高,氧化镁可作耐火材料,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
10.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稀释浓H2SO4时,将蒸馏水沿容器内壁缓慢倒入浓H2SO中,并及时搅拌
B. 测定溶液pH时,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观察试纸的颜色变化,并与标准比色卡相比较
C. 称量NaOH固体时,将NaOH固体放在垫有滤纸的托盘上
D. 在蒸发NaCl溶液得到NaCl晶体的实验中,必须待蒸发皿中的水分全部蒸干后才能撤去酒精灯
【答案】B
【解析】
【详解】A、稀释浓H2SO4时,将能熟练沿容器内壁缓慢倒入水中,并及时搅拌,A不正确;
B、正确;
C、氢氧化钠易潮解,且检验腐蚀性,应该放在烧杯中称量,C不正确;
D、蒸发时如果出现大量的晶体是就应该停止加热,不正确;
答案选B。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B. 阿伏加德罗常数等于6.02×1023个12C中含有的碳原子数
C. 物质的量是能把物质的质量和微观粒子数联系起来的一个物理量
D. 若一分子NO、N2O的质量分别为ag、bg,则N原子的摩尔质量是(b-a) g/mol
【答案】C
【解析】
【详解】A.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物质的量的单位,A错误;
B.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为12g12C中含有的12C原子数量,B错误;
C.物质的量n=,n=,可见通过物质的量可以计算物质的质量,也可以计算其中含有的基本微粒数,因此物质的量是能把物质的质量和微观粒子数联系起来的一个物理量,C正确;
D.NO比N2O少一个N原子,若一分子NO、N2O的质量分别为ag、bg,则N原子的质量为(b-a)g,则N原子的摩尔质量为(b-a)NAg/mol,D错误;
故合理选项为C。
12.下列各物质所含原子数由大到小顺序排列是( )
①0.5mol NH3 ②4gH2 ③4℃时9mL H2O ④0.2molH3PO4
A. ①④③② B. ④③②① C. ②③④① D. ②①④③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N=n·NA,结合每个分子含有的原子数目计算含有原子总物质的量,注意分子的组成,据此解答。
【详解】①0.5mol NH3所含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5mol×4=2mol;
②4g H2的物质的量n(H2)=4g÷2g/mol=2mol,2mol H2所含原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2=4mol;
③9mL H2O的物质的量n(H2O)= 9g÷18g/mol=0.5mol,0.5mol H2O所含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5mol×3=1.5mol;
④0.2mol H3PO4所含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8=1.6mol;根据N=n·NA可知:原子的物质的量越多,原子数目就越多,所以原子个数按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②①④③,故合理选项是D。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有关计算,首先根据物质的量的有关公式,把题目涉及的物理量转化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然后结合物质微粒构成关系用N=n·NA计算比较,注意理解化学式的意义,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
13.在下列条件下,两瓶气体所含的原子数一定相等的是
A. 具有同质量、不同体积的N2O和CO2 B. 具有同温度、同体积的CO和N2
C. 具有同体积、同密度的SO2和NO2 D. 具有同密度、不同质量的O2和O3
【答案】A
【解析】
【详解】A、因为一氧化二氮和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质量相同时,物质的量相同,则原子个数相同,正确,选A;
B、没有说明压强,所以不能确定其物质的量的关系,不选B;
C、同体积同密度则推出质量相同,但是二者摩尔质量不同,所以其物质的量不同,不选C;
D、不同质量,所以含有的氧原子物质的量不同,不选D。
14.下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I/L的是
A. 将6.2gNa2O溶解于水,并配成200mL溶液
B. 1L含1mol K+的K2SO4溶液
C. 将22.4LHC1溶于1L水
D. 将40.0 g NaOH溶于1L水
【答案】A
【解析】
A、将6.2gNa2O溶解于水生成NaOH的物质的量=×2=0.2mol,并配成200mL溶液,,故浓度=0.2mol/0.2L=1mol·L-1,故A正确;B. 1L含1mol K+的K2SO4溶液,K2SO4溶液浓度为=0.5mol·L-1,故B错误;C、22.4LHC1不一定是标准状态,故C错误;D、40.0 g NaOH的物质的量为1mol,但溶液的体积不是1L,故D错误;故选A。
15.奥运五环代表着全世界五大洲的人民团结在一起。下列各项中的物质,能满足如图中阴影部分关系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
Na2SO4
K2SO4
KCl
(NH4)2SO4
B
NaCl
K2SO4
KCl
NH4Cl
C
Na2SO4
K2SO4
KCl
NH4Cl
D
NaCl
K2SO4
KCl
(NH4)2SO4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NH4)2SO4不是盐酸盐,错误;
B、 NaCl不是硫酸盐,错误;
C、物质分类正确;
D、NaCl不是硫酸盐,(NH4)2SO4不是盐酸盐,错误;
答案选C。
16.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常温常压下,22.4LCO2所含的原子数为3NA
B. 1molCl2与足量的Fe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A
C. 6.5gC2H2和C6H6的气态混合物中所含原子总数为NA
D. 2L1mol/L的盐酸中所含HCl分子数约为2NA
【答案】C
【解析】
【详解】A.常温常压下,22.4LCO2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因此其中所含的原子数小于3NA,A错误;
B.1molCl2与足量的Fe完全反应,Cl2不足量,转移电子数目以Cl2为标准,转移的电子数为2NA,B错误;
C.C2H2和C6H6最简式为CH,式量为13,6.5gC2H2和C6H6的气态混合物中所含最简式的物质的量为6.5g÷13g/mol=0.5mol,因此其中所含原子总数为0.5mol ×2×NA=NA,C正确;
D.在盐酸中HCl电离产生H+、Cl-,无HCl分子,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17.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作用时,反应条件(温度或反应物用量改变),不会引起产物种类改变的是
A. Na2O2和CO2 B. Na2CO3和HCl
C. Na和O2 D. NaHSO4和Ba(OH)2
【答案】A
【解析】
【详解】A.Na2O2和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与反应条件无关,A符合题意;
B.Na2CO3和HCl反应时,二者的物质的量不同,反应不同,少量HCl与Na2CO3反应产生NaCl、NaHCO3,足量HCl与Na2CO3反应产生NaCl、H2O、CO2,B不符合题意;
C.Na和O2反应的温度不同,产物不同,常温下生成氧化钠,点燃生成过氧化钠,B不符合题意;
D.NaHSO4和Ba(OH)2反应时,二者的物质的量不同,反应不同,若NaHSO4少量,反应产生BaSO4、H2O、NaOH;若Ba(OH)2少量,反应产生BaSO4、H2O、Na2SO4,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A。
18.下列物质能通过化合反应直接制得的是( )
①FeCl2②H2SO4 ③NH4NO3 ④HCl ⑤Fe(OH)3
A. 只有①②③ B. 只有②③ C. 只有①③④ D. 全部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氯化铁和铁化合反应生成氯化亚铁。②三氧化硫和水化合反应生成硫酸。③氨气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铵。④氯气和氢气化合反应生成氯化氢。⑤氢氧化亚铁和氧气和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所以选D。
19.某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FeBr2、FeI2,若先向该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结果溶液变为红色已知:AgBr、AgI分别为浅黄色和黄色不溶于硝酸的沉淀,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原溶液中的Br-一定被氧化
B. 通入氯气之后原溶液中的Fe2+一定被氧化
C. 溶液中一定不存在Fe2+
D. 若取少量所得溶液,再加入CCl4溶液,静置、分液,向上层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 溶液,能产生黄色沉淀
【答案】B
【解析】
【分析】
还原性:I->Fe2+>Br-,氯气先氧化I-,然后氧化Fe2+,最后氧化Br-,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结果溶液变为红色,说明I-全部被氧化,Fe2+部分或全部被氧化,Br-可能被氧化来分析。
【详解】A.还原性:I->Fe2+>Br-,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结果溶液变为血红色,说明Fe2+部分或全部被氧化,Br-可能被氧化,A错误;
B.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结果溶液变为血红色,说明Fe2+部分或全部被氧化,B正确;
C.通入氯气之后原溶液中的二价Fe2+部分或全部被氧化,所以不能确定通入氯气之后的溶液中是否存在Fe2+,C错误;
D.如Br-被氧化生成Br2,则萃取后加入硝酸银,没有黄色沉淀生成,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注意把握氧化性强弱的判断为解答该题的关键,本题切入点是元素化合价,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20.下列反应中铁元素被还原的是( )
A. 2Fe(OH)3Fe2O3+3H2O
B. Fe+CuSO4=Cu+FeSO4
C. Fe(OH)3+3HCl=FeCl3+3H2O
D. 2Fe2O3+3C4Fe+3CO2↑
【答案】D
【解析】
【详解】A.在反应2Fe(OH)3Fe2O3+3H2O中元素化合价都没有发生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不符合题意;
B.在反应Fe+CuSO4=Cu+FeSO4中,Fe元素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B不符合题意;
C.反应Fe(OH)3+3HCl=FeCl3+3H2O为酸碱中和反应,元素化合价不变,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不符合题意;
D.在反应2Fe2O3+3C4Fe+3CO2↑中,Fe元素化合价降低,获得电子,Fe元素被还原,D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D。
21.不用其他试剂就可以鉴别①NaOH;②H2SO4;③CuSO4;④NaCl四种物质的溶液,则最先鉴别出来的物质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在上述四种溶液中,只有CuSO4显蓝色,其它都是无色溶液,因此最先鉴别出来的物质是CuSO4,序号为③,故合理选项是C。
22.如图表示酸雨的形成,关于酸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酸雨的PH为5.6
B. 酸雨的形成过程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C. 酸雨的主要成分为氮、硫元素的氧化物
D. 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雷雨天气
【答案】B
【解析】
【详解】A、酸雨的PH小于5.6,错误;
B、酸雨形成过程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正确;
C、酸雨的主要成分为氮、硫元素的含氧酸,错误;
D、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氮、硫元素氧化物的排放,错误。
23.在某无色透明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Ca2+、K+、CO32-、SO42- B. K+、Cu2+、NO3-、 SO42-
C. K+、Na+、Cl-、NO3- D. K+、NH4+、OH-、SO42-
【答案】C
【解析】
【详解】A.Ca2+、CO32-会发生反应形成CaCO3沉淀,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
B.Cu2+的水溶液显蓝色,在无色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B错误;
C.选项离子之间不能发生任何反应,且溶液无色,可以大量共存,C正确;
D.NH4+、OH-会发生反应形成弱电解质NH3·H2O,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2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加入过量氨水,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原溶液可能含有Al3+
B. 滴入淀粉液无明显现象,滴入H2O2溶液和稀硫酸,溶液变蓝,原溶液中一定有I-
C. 通入品红溶液,品红褪色,则原气体一定是SO2气体
D. 加入NaOH溶液,产生气体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原溶液一定有NH4+
【答案】C
【解析】
分析】
A.可以和氨水反应得到的白色沉淀可能为氢氧化铝或氢氧化镁;
B.检验溶液中碘离子的方法,碘离子具有还原性,容易被氧化成碘单质;
C.品红溶液褪色,可知气体具有漂白性;
D.铵盐可以和强碱氢氧化钠共热发生反应生成氨气,是一种碱性气体。
【详解】A.可以和氨水反应得到的白色沉淀可能为氢氧化铝或氢氧化镁,则原溶液中可能有Al3+或Mg2+,或二者均存在,A正确;
B.某溶液先加入淀粉溶液,无变化,说明没有淀粉存在,再滴入少量H2O2溶液后,溶液变蓝,说明有I-,B正确;
C.品红溶液褪色,可知气体或其溶液具有漂白性,则气体为氯气、二氧化硫等,C错误;
D.加入NaOH溶液,产生气体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发生反应生成的是氨气,原溶液中一定含有铵根离子,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C。
【点睛】本题考查常见离子的检验,把握离子检验的试剂、现象、结论为解答的关键,注意排除干扰离子的影响,侧重考查学生分析与实验能力。
25.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中,正确的是( )
A. 小苏打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H++OH-=H2O
B. 铁跟稀硫酸反应:2Fe+6H+=2Fe3++3H2↑
C. 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Cu2++2OH-=Cu(OH)2↓
D. 氧化铁与稀硫酸反应:Fe2O3+6H+=2Fe3++3H2O
【答案】D
【解析】
【详解】A.小苏打NaHCO3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反应产生Na2CO3和H2O,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HCO3-+OH-=CO32-+H2O,A错误;
B.Fe与酸反应,被氧化为Fe2+,反应原理不符合事实,B错误;
C.二者反应除产生Cu(OH)2外,还产生BaSO4沉淀,C错误;
D.反应符合事实,遵循离子方程式中物质拆分原则,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26.向含有a mol Na2CO3的溶液中通入b molHC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当b>2a时,发生的离子反应为:CO32-+2H+=H2O+CO2↑
B. 当b C. 当4a=3b时,发生的离子反应为:3CO32-+4H+=2HCO3-+ H2O+CO2↑
D. 当a 【答案】D
【解析】
【详解】A.当b>2a时,HCl过量,反应生成氯化钠、CO2气体和H2O,发生反应的离子反应为:CO32-+2H+=H2O+CO2↑,A正确;
B.当b C.当4a=3b时,HCl部分过量,反应生成NaHCO3和CO2,碳酸根离子与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O32-+4H+=2HCO3-+ H2O+CO2↑,C正确;
D.当a 故合理选项是D。
27.下列关于合金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合金一定是由两种或多种金属熔合而成的
B. 日常生活中用到的五角硬币属于铜合金
C. 铝合金的硬度比铝的大,熔点比铝的高
D. 商代的司母戊鼎是由纯铜打造而成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A.合金是由两种或多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性质的物质,A错误;
B.日常生活中用到的五角硬币属于铜锌合金,表面主要成分是铜,内芯主要成分是锌,B正确;
C.铝合金的硬度比铝的大,熔点比铝的低,C错误;
D.商代的司母戊鼎是由铜合金制成,不是纯铜打造而成的,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28.下列关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碳酸钠的热稳定性比碳酸氢钠强
B. 相同温度时,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氢钠
C. 同温度、同物质的量浓度时,碳酸钠溶液碱性大于碳酸氢钠溶液
D. 碳酸氢钠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碳酸钠,但碳酸钠不能转化为碳酸氢钠
【答案】D
【解析】
【详解】A、对碳酸盐,正盐的稳定性强于酸式盐,正确;
B、温度相同时,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氢钠,正确;
C、温度和浓度都相同时,碳酸钠溶液水解程度大,碱性强,正确;
D、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可以相互转化,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可以生成碳酸氢钠,错误。
29.下列试剂的保存或使用正确的是
A. 实验室的氯水需要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B. 漂白粉比氯水稳定,可露置在空气中
C. 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可在天平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等质量的纸,左边纸上放NaOH,右边纸上放砝码
D. 金属钠可保存在煤油、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中
【答案】A
【解析】
【详解】A、次氯酸见光易分解,故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正确;
B、漂白粉露置在空气中会变质,错误;
C、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称量时不能放在纸上,应放在表面皿或烧杯中,错误;
D、钠的密度小于四氯化碳,不能与空气隔绝,错误。
30.某同学利用下图装置探究SO2的性质。
下列有关反应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 ①中溶液显红色的原因: CO32-+ H2O HCO3-+ OH-
B. ①中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2SO2 + CO32-+ H2O == CO2+ 2HSO3-
C. ②中溶液显黄绿色的原因:Cl2+ H2O == HCl + HClO
D. ②中溶液黄绿色褪去的原因:SO2+ Cl2 + 2H2O == H2SO4 + 2HCl
【答案】C
【解析】
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色,其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H2O⇌HCO3﹣+OH﹣,故A正确;
亚硫酸的酸性强于碳酸,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2SO2+CO32﹣+H2O═CO2+2HSO3﹣,NaHSO3溶液显酸性,所以溶液红色褪去,故B正确;氯气溶于水部分与水反应,部分以氯气分子的形式存在于溶液,所以氯水显浅黄绿色是因为溶解了氯气,故C错误;二氧化硫与氯水反应生成HCl和硫酸,即发生SO2+Cl2+2H2O═H2SO4+2HCl,氯气被消耗,所以溶液的黄绿色褪去,故D正确。
二、推断题
31.如图的各方框表示有关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某些物质已经略去),常温下A、C、D为无色气体,C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1)写出下列各物质的化学式:X:______A:______C:______F:______。
(2)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X:______;
C→E:______;
F→G:______;
(3)检验X中阳离子的方法:__________。
【答案】 (1). NH4HCO3或(NH4)2CO3 (2). CO2 (3). NH3 (4). NO2 (5). NH4HCO3NH3↑+H2O+CO2↑或(NH4)2CO32NH3↑+H2O+CO2↑ (6). 4NH3+5O24NO+6H2O (7). 3NO2+H2O=2HNO3+NO (8). 取少量X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然后加热试管,再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若放出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可说明其中有铵根离子
【解析】
【分析】
C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C为NH3,由转化关系可知D为O2,E为NO,F为NO2,则B应为H2O,G为HNO3,气体A可与Na2O2反应生成O2,则A应为CO2,X可能为NH4HCO3或(NH4)2CO3,结合相关物质的性质解答该题。
【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X为NH4HCO3或(NH4)2CO3,A为CO2,C为NH3,F为NO2;
(2)X为NH4HCO3或(NH4)2CO3,该物质受热分解的方程式为NH4HCO3NH3↑+H2O+CO2↑或(NH4)2CO32NH3↑+H2O+CO2↑;
C→E的化学方程式:4NH3+5O24NO+6H2O;
F→G化学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
(3)实验室里,检验NH4HCO3中阳离子NH4+的方法是:取少量X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然后加热试管,再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放出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可说明其中有铵根离子。
【点睛】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本题注意根据C的性质为突破口进行解答,注意相关物质的性质,学习中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三、简答题
32.现有mg某气体,它由双原子分子构成,它的摩尔质量为Mg/mol,若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A表示,则:
(1)该气体所含原子总数为______ 个。
(2)该气体若溶于1L水中(不考虑反应),设溶液的密度为ρg/cm3,则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 mol/L。
【答案】 (1). (2).
【解析】
【分析】
(1)根据n=计算气体的物质的量,由于是双原子分子,故原子物质的量为分子的2倍,再根据N=n·NA计算原子数目;
(2)根据溶液质量等于溶剂质量与溶质质量和,结合溶液的密度计算出溶液的质量分数,再根据c=计算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详解】(1)n(气体)=mol,故n(原子)=2n(气体)=2×mol,则N(原子)=2×n(原子)l×NAmol-1=2×mol×NAmol-1=;
(2)该气体溶于水1L水后,溶液的质量m(溶液)=1000g+mg=(1000+m)g,溶液的体积V=cm3=×10-3L,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则根据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换算关系可知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mol/L。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有关计算,注意掌握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有关计算公式及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换算式并灵活运用。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情况。
33.(1)请将5种物质:N2O、FeSO4、Fe(NO3)3、HNO3和Fe2(SO4)3分别填入下面对应的横线上,组成一个未配平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2O
(2)反应物中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__________,被还原的元素是_________。
(3)反应中1mol氧化剂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________mol电子
【答案】 (1). HNO3 (2). FeSO4 (3). Fe(NO3)3 (4). Fe2(SO4)3 (5). N2O (6). FeSO4 (7). N (8). 得到 (9). 4
【解析】
【分析】
(1)所给的物质组合中,HNO3中氮元素化合价位于最高价,具有氧化性,对应还原产物为N2O,能将还原性的FeSO4氧化为Fe2(SO4)3,水在生成物中,以此组成一个未配平的化学方程式;
(2)反应物中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被氧化;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被还原;
(3)根据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为氧化剂及氧化剂得到电子判断。
【详解】(1)所给的物质组合中,HNO3中氮元素化合价位于最高价,具有氧化性,对应还原产物为N2O,能将还原性的FeSO4氧化为Fe2(SO4)3,水在生成物中,组成一个未配平的化学方程式为:HNO3+FeSO4→Fe(NO3)3+Fe2(SO4)3+N2O+H2O;
(2)还原剂FeSO4发生氧化反应,化合价降低的N元素被还原;
(3)反应中铁元素的化合价升高1价,氮元素化合价共降低了4价,所以硝酸是氧化剂,1mol氧化剂得到了4mol电子。
四、实验题
34.某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铜与浓硫酸的反应,并探究产物的性质 (夹持装置已略去)。
(1)试管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若试管②中的试剂为品红溶液,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若试管②中的试剂为酸性KMnO4溶液,实验时,观察到溶液褪色,则说明生成的气体具有______性。
(3)试管③中的试剂为NaOH溶液,其作用是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答案】 (1).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2). 品红溶液褪色 (3). 还原 (4). 吸收尾气 (5). SO2+2OH-=SO32-+H2O
【解析】
【分析】
(1)铜与浓硫酸在加热时反应生成硫酸铜和二氧化硫气体;
(2)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若试管②中的试剂为酸性KMnO4溶液,实验时,观察到溶液褪色,二氧化硫与高锰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褪色;
(3)二氧化硫是有毒的酸性氧化物,不能直接排放空气中,所以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
【详解】(1)铜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铜和二氧化硫气体和水,反应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
(2)SO2气体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所以试管②品红溶液褪色;SO2气体具有强的氧化性,可以被强氧化剂氧化为硫酸,若试管②中的试剂为酸性KMnO4溶液,实验时,观察到溶液褪色,二氧化硫与高锰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褪色,体现二氧化硫的还原性;
(3) SO2是有毒气体,不能直接排放空气中,由于SO2属于酸性氧化物,所以可用NaOH溶液进行尾气处理,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2OH-=SO32-+H2O。
【点睛】本题考查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把握实验装置的作用、元素化合物知识、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实验的结合,题目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与实验能力。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