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展开
唐山一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 化学试卷
命题人: 审核人:
说明:
1.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2.将卷Ⅰ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将卷Ⅱ答案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上。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Cl-35.5,K-39,Mn-55
卷Ⅰ(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食盐水 B. 过氧化钠 C. 浓硫酸 D. 空气
【答案】B
【解析】
【详解】A. 食盐水是氯化钠的水溶液,是混合物,故A错误;
B. 过氧化钠的分子式为Na2O2,是纯净物,故B正确;
C. 浓硫酸是H2SO4的水溶液,是混合物,故C错误;
D. 空气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组成的混合物,故D错误;
正确答案是B。
2.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
A. NaCl B. 蔗糖 C. NH3 D. 氯气
【答案】A
【解析】
【详解】A. NaCl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电离出钠离子和氯离子,能导电,所以NaCl电解质,故A正确;
B. 蔗糖是有机物,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不是电解质,故B错误;
C. NH3只存在分子,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不能导电;NH3在水溶液中与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导电,NH3自身不能电离,NH3是非电解质,故C错误;
D. 氯气只存在分子,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不能导电;在水溶液中与水反应生成氯化氢和次氯酸,氯化氢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导电,氯气自身不能电离,氯气是单质,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D错误;
正确答案是A。
【点睛】判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时要注意:
(1)电解质、非电解质均是化合物。
(2)电解质导电必须有外界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
(3)电解质是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化合物。CO2、SO2、SO3、NH3溶于水后也导电,但是与水反应生成的新物质电离而导电的,不是本身电离而导电的,故属于非电解质。
(4)电解质的强弱由物质的内部结构决定,与其溶解度无关。某些难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4、AgCl,虽然溶解度很小,但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所以是强电解质。
(5)电解质不一定导电,非电解质一定不导电;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不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非电解质。
3.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 )
碱
酸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Na2CO3
H2SO4
NaHCO3
SiO2
CO2
B
NaOH
HCl
NaCl
Na2O
SO3
C
NaOH
CH3COOH
CaF2
SO3
SO2
D
KOH
HNO3
CaCO3
CaO
CO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Na2CO3属于盐,不属于碱,SiO2属于酸性氧化物,故A错误;
B、符合物质的分类,故B正确;
C、SO3属于酸性氧化物,故C错误;
D、CO属于不成盐氧化物,不属于酸性氧化物,故D错误;
答案为B。
4. 下列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置换反应 B. 化合反应 C. 分解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答案】A
【解析】
略
5.关于萃取实验操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可用乙醇溶液萃取溴水中的溴 B. 分液操作主要用到分液漏斗
C. 加入萃取剂后要充分振荡并适当放气 D. 上层溶液从上口倒出
【答案】A
【解析】
【详解】A. 乙醇和水互溶,不能萃取溴水中的溴,故A错误;
B. 萃取操作时,为防止倒出的液体不纯,两种溶剂必须从不同开口倒出,且必须容易控制倒出液体的量,分液漏斗符合这一特点,所以萃取操作时必须在分液漏斗中进行,故B正确;
C. 萃取操作时,振荡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放气,放气的方法:将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故C正确;
D. 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以避免两种液体相互污染,故D正确;
题目要求选错误的选项,故选A。
6.下列物质转化中,固体质量减轻且有明显颜色变化的是( )
A. 无水硫酸铜粉末吸收水蒸气 B. 加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混合物
C. 氢气通过赤热氧化铜粉末 D. 金属钠在空气中点燃
【答案】C
【解析】
【详解】A. 无水硫酸铜与水反应生成五水合硫酸铜,质量增加,且变蓝色,A错误;
B. 加热混合物时,由于碳酸氢钠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从体系中排出,使反应混合物质量减少,但没有颜色变化,故B错误;
C. 氢气通过赤热的氧化铜时,固体变为红色,CuO +H₂ Cu +H₂O,因为 CuO 变成 Cu,所以固体物质减轻,故C正确;
D. 钠在空气中点燃时,迅速熔化为一个闪亮的小球,发出黄色火焰,生成过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2Na2O+O2=2Na2O2,质量增加,故D错误;
正确答案是C。
7.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为
A. 分散质直径介于1~100 nm B. 丁达尔效应
C. 电泳现象 D. 能发生聚沉
【答案】A
【解析】
【详解】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溶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浊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本题选A。
【点睛】胶体分散系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不同。
8.下列仪器在蒸馏实验中用不到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 蒸馏实验中,蒸馏烧瓶的作用是:盛装受热液体并导出产生的蒸汽。故A需要;
B. 蒸馏实验中,冷凝管的作用是:使产生的蒸汽液化成液体。故B需要;
C. 蒸馏实验中不需要容量瓶,故C不需要;
D. 蒸馏实验中,温度计的作用:测量加热过程中蒸汽的温度。
不需要的是容量瓶,故选C。
【点睛】进行蒸馏操作时,需用到:带铁圈的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接收器)等仪器。
9.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H2CO3CO32-+2H+ B. KClO3=K++Cl5++3O2-
C. H2O2H++O2- D. NH3·H2ONH4++OH-
【答案】D
【解析】
【详解】A. 碳酸为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以第一步为主,电离方程式:H2CO3⇌H++HCO3−,故A错误;B. 氯酸钾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KClO3=K++ClO3-,故B错误;C. 水为弱电解质,部分电离,电离方程式:H2OH++OH-,故C错误;D. NH3·H2O 为弱电解质,部分电离,电离方程式:NH3·H2ONH4++OH-,故D正确;本题选D。
【点睛】多元弱酸分步电离,电离方程式需要分步写,多元弱碱的电离方程式一步写出。
10.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0.2 mol/L CaCl2溶液中含有氯离子的数目为0.4NA
B. 18 g D2O中所含电子数为9NA
C. 2.24 L N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NA
D. 标准状况下,33.6 L水中含有氧原子的数目为1.5NA
【答案】B
【解析】
【详解】A. 题中没有告诉氯化钙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故A错误;
B. 1个D2O中电子数为10,18 g D2O的物质的量为0.9mol,所含电子数为9NA,故B正确;
C. 标况下2.24L的气体是0.1mol,则分子个数是0.1NA,原子个数是0.2NA,题中没有告诉温度和压强,不能根据气体体积来判断分子数,故C错误;
D. 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态,故33.6L不是1.5mol,而是远大于1.5摩尔,所以含氧原子远大于1.5NA,D错误;
正确答案是B选项。
【点睛】阿伏加德罗常数计算时注意:(1)见22.4L时一定要注意条件是否是“标准状况”和该状态下物质的聚集状态。(2)一定物质的量两种含有相同的数量的某种原子的混合气体(如O2与CO2混合气体)中该原子数为定值;一定质量的某种单质的同素异形体的混合物(如O2和O3)中该单质的原子数也为定值。
11.氯水成分中的“三分子”不包括下列选项中的( )
A. 水分子 B. 次氯酸分子 C. 氯化氢分子 D. 氯气分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A. 氯水中有3种分子:Cl2(氯分子)、HClO(次氯酸分子)、H2O(水分子),故A包含;
B. 氯水中有3种分子:Cl2(氯分子)、HClO(次氯酸分子)、H2O(水分子),故B包含;
C. 氯水中有3种分子:Cl2(氯分子)、HClO(次氯酸分子)、H2O(水分子),故C不包含;
D. 氯水中有3种分子:Cl2(氯分子)、HClO(次氯酸分子)、H2O(水分子),故D包含;
不包含氯化氢分子,故正确答案是C。
【点睛】新制氯水中的分子:H2O、Cl2、HClO
新制氯水中的离子:H+ 、Cl-、ClO-、少量OH-(水电离出的)
久置氯水中的分子:H2O
久置氯水中的分子:H+ 、Cl-、少量OH-(水电离出的)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的摩尔质量是18 g
B. 40 g NaOH溶于1 L水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
C. 摩尔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D. 在非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也有可能是22.4 L/mol
【答案】D
【解析】
【详解】A. 水的摩尔质量是18g/mol,故A错误;
B. 40gNaOH物质的量为1mol,溶于水配成1L溶液,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体积1L应是溶液体积,不是溶剂的体积,故B错误;
C.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单位之一,故C错误;
D. 气体摩尔体积值的大小与状态有关,非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Vm也可能为22.4L/mol,所以非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气体也可能占有22.4 L体积,故D正确;
正确答案是D。
13. 用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②汽油和柴油的混合物③从氯化钠和单质碘的水溶液中分离出碘,分离以上物质正确方法依次是( )
A. 分液、蒸馏、萃取 B. 萃取、蒸发、分液
C. 分液、萃取、蒸馏 D. 蒸馏、萃取、分液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汽油和氯化钠溶液互不相溶,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对于沸点不同的液态混合物可用蒸馏的方法分离,工业上通过蒸馏(分馏)的方法从石油中得到汽油和柴油;从氯化钠和单质碘的水溶液中分离出碘,可根据氯化钠和单质碘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采取萃取的方法分离。故A正确。
考点:考查混合物分离的常用方法。
14.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及泥沙,得到纯净的NaCl,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在下列操作中选取必要的步骤和正确的操作顺序:①过滤;②加过量NaOH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2CO3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 )
A. ⑤②④①③ B. ①④②⑤③ C. ④②⑤ D. ④①②⑤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可以将镁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氯化钡可以将硫酸根离子沉淀,至于先除镁离子,还是先除硫酸根离子都行,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除钙离子加入碳酸钠转化为沉淀,但是加入的碳酸钠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钡之后,这样碳酸钠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离子都沉淀了,在进行过滤,最后再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所以正确的顺序为:⑤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②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④加过量的碳酸钠溶液;①过滤;③加适量盐酸,故选A。
【点睛】物质除杂提纯原则:(1)“四原则”是:一不增(提纯过程中不增加新的杂质);二不减(不减少欲被提纯的物质);三易分离(被提纯物与杂质容易分离);四易复原(被提纯物质要复原)。(2)“三必须”是:一是除杂试剂必须过量;二是过量试剂必须除尽(因为过量试剂带入新的杂质);三是除杂途径选最佳。
15.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
A. 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2OH-+H2↑
B. 铁跟盐酸反应:Fe+2H+=Fe2++H2↑
C. 石灰石和盐酸反应:CaCO3+2H+=Ca2++H2O+CO2↑
D. 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硫酸溶液反应: Ba2++OH-+SO42-+H+=BaSO4↓+H2O
【答案】D
【解析】
【详解】A. 钠与水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2Na+2H2O=2Na++2OH-+H2↑,故A正确;
B. 铁跟盐酸反应生成Fe2+和氢气,方程式中氯化亚铁要拆,氢气不能拆,故B正确;
C. 碳酸钙难溶,不能拆,CaCO3与稀盐酸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CO2↑+H2O,C正确;
D. 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反应为Ba2++SO42-+2H++2OH-=BaSO4↓+2H2O,故D错误;
题目要求选错误的选项,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和注意问题,主要是反应过程和产物分析判断。
16.下列离子能在强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 )
A. K+、MnO4-、Mg2+、Cl- B. Na+、Ba2+、HCO3-、NO3-
C. Na+、NO3-、CO32-、Cl- D. K+、H+、Cl-、SO42-
【答案】C
【解析】
【详解】A. MnO4-有颜色,溶液呈紫色,不符合题目无色的要求,且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故A错误;
B. 碱性条件下HCO3-不能大量共存,生成CO32-与Ba2+反应生成沉淀,故B错误;
C. 溶液无色,在碱性条件下不发生任何反应,可大量共存,故C正确;
D. 碱性条件下,H+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正确答案是C。
【点睛】溶液无色,则有颜色的离子的不能,能在碱性条件下大量共存,则离子之间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且与OH-不发生任何反应。
17.A元素的某同位素离子An-,其核外共有x个电子,该同位素原子的质量数为y,则该原子核内含有的中子数为
A. y-x+n B. y-x-n C. y+x+n D. y+x-n
【答案】A
【解析】
该阴离子含有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n=x-n,该元素原子的原子核中的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y-(x-n)=y-x+n,故选A。
点睛:明确离子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阳离子含有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n,阴离子含有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n;同时需要根据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计算。
18.下列有关Na2CO3 和NaHCO3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等质量Na2CO3 和NaHCO3分别和足量盐酸反应,相同条件下前者生成CO2少
B. 将石灰水分别加入NaHCO3和Na2CO3中,前者不生成沉淀
C. 相同条件下Na2CO3 比NaHCO3更易溶于水
D. Na2CO3 固体中含少量NaHCO3,可用加热法除去
【答案】B
【解析】
A.等质量的Na2CO3和NaHCO3,碳酸钠的摩尔质量大,其物质的量少,盐酸足量,碳元素守恒,则与盐酸完全反应碳酸钠产生的气体少,故A正确;
B.Na2CO3和NaHCO3都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沉淀,反应为CO32﹣+Ca2+=CaCO3↓,2HCO3﹣+Ca2++2OH﹣=CaCO3↓+2H2O+CO32﹣,故B错误;
C.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析出碳酸氢钠晶体,则相同条件下,在水中的溶解性为NaHCO3<Na2CO3,故C正确;
D.NaHCO3不稳定,加热易分解:2NaHCO3Na2CO3+CO2↑+H2O,碳酸钠受热稳定,可用加热法除去,故D正确;
故选B.
19.下列各组成分完全相同的是( )
A. 液氯和氯气 B. 液氯和氯水 C. 液态氯化氢和盐酸 D. 水煤气和天然气
【答案】A
【解析】
【详解】A. 液氯是液态的氯气,故液氯和氯气的成分完全相同,故A正确;
B. 液氯是液态的氯气,是纯净物,氯水是氯气的水溶液,是混合物,故两者成分不同,故B错误;
C. 氯化氢是纯净物,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是混合物,故两者成分不同,故C错误;
D. 水煤气的主要成分是氢气和一氧化碳,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故两者成分不同,故D错误;
正确答案是A。
【点睛】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断,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
20.某金属b g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该金属的三价正盐和标况下V L氢气。则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设金属为A,bg金属的物质的量为x,根据反应方程式:2A+3H2SO4=A2(SO4)3+3H2↑,可知:=3:2,故n(A)=x=,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和摩尔质量的数值相等,故D正确。
【点睛】根据金属的化合价和氢气的物质的量求出金属的物质的量,进而求出金属的摩尔质量,再利用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计算。
21.鉴别NaCl、NaBr、NaI 溶液不可以选用的试剂是( )
A. 氯水、苯 B. 氯水、CCl4溶液 C. 碘水、淀粉溶液 D. 稀硝酸、硝酸银溶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A. 氯水与NaBr、NaI反应分别生成溴、碘,则再加苯,出现不同现象,与NaCl反应,上下两层都无色;与NaBr反应后上层橙红色、下层为无色;与NaI反应后上层紫红色、下层为无色;现象不同,故A可以鉴别;
B. 氯水与NaBr、NaI反应分别生成溴、碘,则再加CCl4溶液,出现不同现象,与NaCl反应,上下两层都无色;与NaBr反应后下层橙红色、上层为无色;与NaI反应后下层紫红色、上层为无色;现象不同,故B可以鉴别;
C NaCl、NaBr、NaI 溶液均不与淀粉反应,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C错误;
D. 硝酸银分别与NaCl、NaBr、NaI反应生成白色,浅黄色和黄色沉淀。 稀硝酸的作用是排除碳酸根离子的干扰,现象不同,故D可以鉴别;
题目要求选不能鉴别的,故选C。
22.ClO2是新型灭菌消毒剂,实验室通常用以下方法制得该气体:2KClO3+H2C2O4+ H2SO4 2ClO2↑+K2SO4+2CO2↑+2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1 mol KClO3参与反应转移1 mol电子 B. KClO3在该反应中被氧化
C. H2C2O4的还原性强于ClO2 D. CO2是氧化产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A. Cl元素的化合价由+5降低为+4价,1molKClO3参加反应转移的电子为1mol×(5-4)=1mol,故A正确;
B. Cl元素的化合价由+5降低为+4价,KClO3是氧化剂被还原,故B错误;
C. 2KClO3+H2C2O4+ H2SO4 2ClO2↑+K2SO4+2CO2↑+2H2O中H2C2O4是还原剂,ClO2是还原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H2C2O4的还原性强于ClO2,故C正确;
D. H2C2O4是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CO2,故D正确;
题目要求选错误的,正确答案是B。
【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频考点,把握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侧重氧化还原反应中基本概念和转移电子数的考查,注意从化合价角度分析。
23.今有下列三个氧化还原反应:
①2FeCl3+2KI=2FeCl2+2KCl+I2
②2FeCl2+Cl2=2FeCl3
③2KMnO4+16HCl=2KCl+2MnCl2+8H2O+5Cl2↑
若某溶液中有Fe2+和Cl-、I-共存,要氧化除去I-而又不影响Fe2+和Cl-,可加入的试剂是
A. Cl2 B. KMnO4 C. FeCl3 D. HCl
【答案】C
【解析】
【分析】
反应①中氧化剂是FeCl3,氧化产物是I2,氧化性FeCl3> I2;反应②中氧化剂是Cl2,氧化产物是FeCl3,氧化性Cl2> FeCl3;反应③中氧化剂是KMnO4,氧化产物是Cl2,氧化性KMnO4> Cl2;可得氧化性:KMnO4> Cl2> FeCl3> I2,据此判断。
【详解】反应①中氧化剂是FeCl3,氧化产物是I2,氧化性FeCl3> I2;反应②中氧化剂是Cl2,氧化产物是FeCl3,氧化性Cl2> FeCl3;反应③中氧化剂是KMnO4,氧化产物是Cl2,氧化性KMnO4> Cl2;可得氧化性:KMnO4> Cl2> FeCl3> I2,某溶液中有Fe2+和Cl-、I-共存,要氧化除去I-而又不影响Fe2+和Cl-,加入物质可将I-而不与其他物质反应,加入的应为FeCl3;
答案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方程式确定氧化性强弱电的关系:KMnO4> Cl2> FeCl3> I2。
24.某温度下,一定体积的氯气与1 L 1.5 mol/L 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若产物中NaClO和NaCl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则被还原的氯气的物质的量为
A. 0.15 mol B. 0.3 mol C. 0.6 mol D. 0.8 mol
【答案】C
【解析】
【详解】假设NaClO和NaClO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amol和3amol,还原产物NaCl的量为xmol,氯气与NaOH溶液发生氧化反应,共失电子的量为:a×(1-0)+3a×(5-0)=16amol,氯气与NaOH溶液发生还原反应,共得电子的量为:x×(0+1)= x mol;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得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的规律可知:x=16amol;根据1 L 1.5 mol/L NaOH的量为1.5mol根据钠原子守恒可知:16a+ a+3 a =1.5, a=0.075 mol;所以则被还原的氯气的物质的量为1/2×0.075×16=0.6 mol;C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C。
25.将V L HCl气体(标准状况),溶解在1 L水(水的密度为1 g/cm3)中,形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 g/mL,质量分数为ω,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溶解度为s g,下列关系式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 标准状况下VL HCl溶解在1L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因此所得溶液的体积为,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mol,则所得溶液的物质浓度为mol÷=;故A正确;
B. 用反证法:由本选项中并结合上述对A选项的分析可以求出溶液的体积为(V+1)L,而溶液体积不等于气体体积与水的体积之和,故B错误;
C. 溶质质量分数=,故C正确;
D. 溶解度为100g水中溶解的最大质量,根据题意,1000g水中溶解HCl的最大质量为 ,所以s=36.5V/224,故D正确;
题目选错误的,故正确答案是B。
卷Ⅱ(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填空题(共4小题)
26.无水FeCl3呈棕红色,固体FeCl3极易潮解,100℃左右时升华。某学习小组利用如图装置(某些夹持仪器略去)制备并收集无水FeCl3固体。请回答:
(1)按气流方向各装置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填仪器接口的字母,部分装置可重复使用)。
(2)连接好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入药品,________(请按正确的顺序填入下列步骤的序号)。
①加热Fe粉反应一段时间 ②打开分液漏斗活塞通一段时间气体
③关闭分液漏斗活塞 ④停止加热,充分冷却
(3)装置F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E中冷水浴的作用为__________。
(4)写出装置B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装置D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将装置B中产生的气体通入水中,则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答案】 (1). c→i→j→a→b→d→e→g→h→a→b→f (2). ②①④③ (3). 除去逸出的HCl (4). 冷却收集产品(使FeCl3凝华也可) (5). 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6). Cl2+2OH-=Cl-+ClO-+H2O (7). Cl2+H2O=H++Cl-+HClO
【解析】
【分析】
根据实验装置图可知,用浓盐酸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生成氯气,氯气中有氯化氢和水杂质,为制备并收集无水FeCl3,F装置中装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A装置中装浓硫酸干燥氯气,C装置中铁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E装置收集生成的氯化铁,实验尾气中有氯气,要用D中氢氧化钠吸收,由于无水FeCl3极易潮解,所以A装置还是一个干燥装置,防止吸收装置中的水份与氯化铁反应,可形成一个完整的装置,实际操作时需要先检验装置气密性,装入药品,先制一会儿氯气再加热铁粉,这样可以创造一个无氧环境,防铁被氧气氧化,待反应结束后再停止加热,充分冷却得到目标产物。
【详解】(1)本套装置依次是制备氯气、除杂、反应装置、尾气处理,按照气流方向连接装置时要注意流进的导管要插入液面以下,按此原则可得连接顺序为c→i→j→a→b→d→e→g→h→a→b→f;
(2)连接好各装置进行实验,首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后,然后装入药品,需要先打开分液漏斗产生一会儿氯气,再加热铁粉,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待充分冷却后再停止制氯气的反应,即按②①④③进行;
(3)F装置中装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C装置中铁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E装置收集生成的氯化铁;
(4)根据实验装置图可知,用浓盐酸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生成氯气,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5)实验尾气中有氯气,要用D中氢氧化钠吸收,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
(6)装置B产生氯气,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
27.某同学设计了利用氯酸钾分解制O2测定气体摩尔体积的探究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把适量的氯酸钾粉末和少量二氧化锰粉末混合均匀,放入干燥的试管中,准确称量试管和药品的总质量为15.95 g。
②连接好实验装置,
③加热,开始反应,直到不再有气体产生为止
④测量排入量筒中水的体积为279.7 mL
⑤准确称量试管和残留物的质量为15.55 g
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请补充②中的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下是测量收集到气体体积必须包括的几个步骤:
a.调整量筒的高度使广口瓶和量筒内的液面高度相同;b.使试管和广口瓶内气体都冷却至室温;c.读取量筒内液体的体积。这三步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请填写步骤序号)。进行实验操作c时,若仰视读数,则读取氧气的体积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实验过程中产生氧气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mol;实验测得该条件下的气体摩尔体积是____(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4)若欲检验试管中产物所含的阴离子,方案为:将固体冷却后溶于水,过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具体实验方案)。若想检验产物中所含的阳离子方法为_____。
【答案】 (1).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 bac (3). 偏小 (4). 0.0125 (5). 22.38 L/mol (6). 滤液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Cl- (7). 焰色反应
【解析】
【详解】(1)与气体有关的实验,连接好装置后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2)在测量收集到O2的体积时,先将装置中的气体冷却至室温,然后调整量筒高度,使量筒内液面和广口瓶中液面相平,最后再读取量筒内水的体积。读数时若仰视量筒内的液面,会使读取O2的体积偏小。所以正确的顺序为bac。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产生O2的质量为:15.95g-15.55g=0.4g。n(O2)= =0.0125mo1,则Vm= =22.38L/mol。
(4)氯酸钾分解制O2的产物还有Cl-,检验Cl-的方法是滤液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Cl-,滤液中的阳离子是钾离子,要用焰色反应来检验。
【点睛】一般用的是单个的量筒的话,用的是排水原理,注意:
1. 气体的温度要保持在室温;
2. 量筒内外的液面要一样高;
3. 读数时,视线要平视,量筒内外凹液面与刻度相切;
4.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要很小。
28.实验室用密度为1.19 g/mL、质量分数为36.5%的浓盐酸配制500 mL 0.4 mol/L盐酸。回答下列问题:
(1)该浓盐酸中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
(2)欲用上述浓盐酸和蒸馏水配制500 mL 0.4 mol/L盐酸。
①需量取______mL上述浓盐酸进行配制。
②该配制实验中所需要的主要玻璃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_____________。
③用上述浓盐酸配制0.4 mol/L盐酸,定容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配制500 mL 0.4 mol/L盐酸时,下列操作中会导致结果偏低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a.用量筒量取浓盐酸时仰视量筒的刻度
b.用量筒量取浓盐酸后洗涤量筒,并把洗涤液转入容量瓶中
c.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加水至刻度线
d.将所配制溶液从容量瓶转移到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答案】 (1). 11.9 mol/L (2). 16.8 (3). 胶头滴管和500 mL容量瓶 (4). 沿玻璃棒向容量瓶内注水至距离刻度线1~2 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至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 (5). c
【解析】
【详解】(1)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
(2)设所需浓盐酸的体积为V,则有V×11.9mol/L=500mL×0.4mol/L,则V=16.8mL;配制该溶液需要的玻璃仪器为:烧杯、玻璃棒、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定容的具体操作为:沿玻璃棒向容量瓶内注水至距离刻度线1~2 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至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
(3)操作a中,用量筒量取浓盐酸时仰视量筒刻度,量取的浓盐酸偏多,浓度偏大;操作b中,用量筒量取浓盐酸后洗涤量筒,并把洗涤液转入容量瓶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增加,浓度偏高;操作c中,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加水至刻度线,水加多,故浓度偏小;操作d中,将所配制溶液从容量瓶转移到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液体溅出,浓度不影响。
【点睛】明确实验原理是解答的关键,难点是误差分析。根据cB=可得,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误差都是由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V引起的。误差分析时,关键要看配制过程中引起n和V怎样的变化。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若比理论值小,或V比理论值大时,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若比理论值大,或V比理论值小时,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大。
29.(1)一块表面已被氧化为Na2O的钠块10.8 g,将其投入100 mL水中,产生标准状况下2.24 L气体(假设溶液体积变化可忽略)。则这块钠块中所含单质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
(2)已知实验室也可用KMnO4和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16HCl=2KCl+5Cl2↑+2MnCl2+8H2O,请用双线桥法表示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中还原产物为______________。
(3)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请写出碳酸氢钠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碳酸氢钠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请写出碳酸氢钠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42.6% (2). 4 mol/L (3). (4). MnCl2 (5). NaHCO3=Na++HCO3- (6). HCO3-+OH-=H2O+CO32-
【解析】
【详解】(1)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产生标准状况下2.24 L氢气,说明有0.2摩尔金属钠,其质量为4.6克,生成氢氧化钠0.2mol,则钠的质量分数为:(4.6÷10.8)×100%=42.6%;Na2O的质量为10.8g-4.6g=6.2g,物质的量为0.1mol,所以最终溶液中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4mol,浓度为0.4mol÷0.1L=4 mol/L。
(2)反应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中只有M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所以KMnO4是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MnCl2,双线桥法表示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
(3)碳酸氢钠是弱酸的酸式盐,在溶液中电离出碳酸氢根离子和氢离子,其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HCO3-;碳酸氢钠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OH-=H2O+CO32-。
唐山一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 化学试卷
命题人: 审核人:
说明:
1.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2.将卷Ⅰ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将卷Ⅱ答案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上。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Cl-35.5,K-39,Mn-55
卷Ⅰ(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食盐水 B. 过氧化钠 C. 浓硫酸 D. 空气
【答案】B
【解析】
【详解】A. 食盐水是氯化钠的水溶液,是混合物,故A错误;
B. 过氧化钠的分子式为Na2O2,是纯净物,故B正确;
C. 浓硫酸是H2SO4的水溶液,是混合物,故C错误;
D. 空气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组成的混合物,故D错误;
正确答案是B。
2.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
A. NaCl B. 蔗糖 C. NH3 D. 氯气
【答案】A
【解析】
【详解】A. NaCl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电离出钠离子和氯离子,能导电,所以NaCl电解质,故A正确;
B. 蔗糖是有机物,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不是电解质,故B错误;
C. NH3只存在分子,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不能导电;NH3在水溶液中与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导电,NH3自身不能电离,NH3是非电解质,故C错误;
D. 氯气只存在分子,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不能导电;在水溶液中与水反应生成氯化氢和次氯酸,氯化氢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导电,氯气自身不能电离,氯气是单质,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D错误;
正确答案是A。
【点睛】判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时要注意:
(1)电解质、非电解质均是化合物。
(2)电解质导电必须有外界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
(3)电解质是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化合物。CO2、SO2、SO3、NH3溶于水后也导电,但是与水反应生成的新物质电离而导电的,不是本身电离而导电的,故属于非电解质。
(4)电解质的强弱由物质的内部结构决定,与其溶解度无关。某些难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4、AgCl,虽然溶解度很小,但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所以是强电解质。
(5)电解质不一定导电,非电解质一定不导电;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不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非电解质。
3.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 )
碱
酸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Na2CO3
H2SO4
NaHCO3
SiO2
CO2
B
NaOH
HCl
NaCl
Na2O
SO3
C
NaOH
CH3COOH
CaF2
SO3
SO2
D
KOH
HNO3
CaCO3
CaO
CO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Na2CO3属于盐,不属于碱,SiO2属于酸性氧化物,故A错误;
B、符合物质的分类,故B正确;
C、SO3属于酸性氧化物,故C错误;
D、CO属于不成盐氧化物,不属于酸性氧化物,故D错误;
答案为B。
4. 下列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置换反应 B. 化合反应 C. 分解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答案】A
【解析】
略
5.关于萃取实验操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可用乙醇溶液萃取溴水中的溴 B. 分液操作主要用到分液漏斗
C. 加入萃取剂后要充分振荡并适当放气 D. 上层溶液从上口倒出
【答案】A
【解析】
【详解】A. 乙醇和水互溶,不能萃取溴水中的溴,故A错误;
B. 萃取操作时,为防止倒出的液体不纯,两种溶剂必须从不同开口倒出,且必须容易控制倒出液体的量,分液漏斗符合这一特点,所以萃取操作时必须在分液漏斗中进行,故B正确;
C. 萃取操作时,振荡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放气,放气的方法:将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故C正确;
D. 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以避免两种液体相互污染,故D正确;
题目要求选错误的选项,故选A。
6.下列物质转化中,固体质量减轻且有明显颜色变化的是( )
A. 无水硫酸铜粉末吸收水蒸气 B. 加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混合物
C. 氢气通过赤热氧化铜粉末 D. 金属钠在空气中点燃
【答案】C
【解析】
【详解】A. 无水硫酸铜与水反应生成五水合硫酸铜,质量增加,且变蓝色,A错误;
B. 加热混合物时,由于碳酸氢钠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从体系中排出,使反应混合物质量减少,但没有颜色变化,故B错误;
C. 氢气通过赤热的氧化铜时,固体变为红色,CuO +H₂ Cu +H₂O,因为 CuO 变成 Cu,所以固体物质减轻,故C正确;
D. 钠在空气中点燃时,迅速熔化为一个闪亮的小球,发出黄色火焰,生成过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2Na2O+O2=2Na2O2,质量增加,故D错误;
正确答案是C。
7.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为
A. 分散质直径介于1~100 nm B. 丁达尔效应
C. 电泳现象 D. 能发生聚沉
【答案】A
【解析】
【详解】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溶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浊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本题选A。
【点睛】胶体分散系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不同。
8.下列仪器在蒸馏实验中用不到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 蒸馏实验中,蒸馏烧瓶的作用是:盛装受热液体并导出产生的蒸汽。故A需要;
B. 蒸馏实验中,冷凝管的作用是:使产生的蒸汽液化成液体。故B需要;
C. 蒸馏实验中不需要容量瓶,故C不需要;
D. 蒸馏实验中,温度计的作用:测量加热过程中蒸汽的温度。
不需要的是容量瓶,故选C。
【点睛】进行蒸馏操作时,需用到:带铁圈的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接收器)等仪器。
9.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H2CO3CO32-+2H+ B. KClO3=K++Cl5++3O2-
C. H2O2H++O2- D. NH3·H2ONH4++OH-
【答案】D
【解析】
【详解】A. 碳酸为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以第一步为主,电离方程式:H2CO3⇌H++HCO3−,故A错误;B. 氯酸钾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KClO3=K++ClO3-,故B错误;C. 水为弱电解质,部分电离,电离方程式:H2OH++OH-,故C错误;D. NH3·H2O 为弱电解质,部分电离,电离方程式:NH3·H2ONH4++OH-,故D正确;本题选D。
【点睛】多元弱酸分步电离,电离方程式需要分步写,多元弱碱的电离方程式一步写出。
10.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0.2 mol/L CaCl2溶液中含有氯离子的数目为0.4NA
B. 18 g D2O中所含电子数为9NA
C. 2.24 L N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NA
D. 标准状况下,33.6 L水中含有氧原子的数目为1.5NA
【答案】B
【解析】
【详解】A. 题中没有告诉氯化钙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故A错误;
B. 1个D2O中电子数为10,18 g D2O的物质的量为0.9mol,所含电子数为9NA,故B正确;
C. 标况下2.24L的气体是0.1mol,则分子个数是0.1NA,原子个数是0.2NA,题中没有告诉温度和压强,不能根据气体体积来判断分子数,故C错误;
D. 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态,故33.6L不是1.5mol,而是远大于1.5摩尔,所以含氧原子远大于1.5NA,D错误;
正确答案是B选项。
【点睛】阿伏加德罗常数计算时注意:(1)见22.4L时一定要注意条件是否是“标准状况”和该状态下物质的聚集状态。(2)一定物质的量两种含有相同的数量的某种原子的混合气体(如O2与CO2混合气体)中该原子数为定值;一定质量的某种单质的同素异形体的混合物(如O2和O3)中该单质的原子数也为定值。
11.氯水成分中的“三分子”不包括下列选项中的( )
A. 水分子 B. 次氯酸分子 C. 氯化氢分子 D. 氯气分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A. 氯水中有3种分子:Cl2(氯分子)、HClO(次氯酸分子)、H2O(水分子),故A包含;
B. 氯水中有3种分子:Cl2(氯分子)、HClO(次氯酸分子)、H2O(水分子),故B包含;
C. 氯水中有3种分子:Cl2(氯分子)、HClO(次氯酸分子)、H2O(水分子),故C不包含;
D. 氯水中有3种分子:Cl2(氯分子)、HClO(次氯酸分子)、H2O(水分子),故D包含;
不包含氯化氢分子,故正确答案是C。
【点睛】新制氯水中的分子:H2O、Cl2、HClO
新制氯水中的离子:H+ 、Cl-、ClO-、少量OH-(水电离出的)
久置氯水中的分子:H2O
久置氯水中的分子:H+ 、Cl-、少量OH-(水电离出的)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的摩尔质量是18 g
B. 40 g NaOH溶于1 L水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
C. 摩尔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D. 在非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也有可能是22.4 L/mol
【答案】D
【解析】
【详解】A. 水的摩尔质量是18g/mol,故A错误;
B. 40gNaOH物质的量为1mol,溶于水配成1L溶液,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体积1L应是溶液体积,不是溶剂的体积,故B错误;
C.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单位之一,故C错误;
D. 气体摩尔体积值的大小与状态有关,非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Vm也可能为22.4L/mol,所以非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气体也可能占有22.4 L体积,故D正确;
正确答案是D。
13. 用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②汽油和柴油的混合物③从氯化钠和单质碘的水溶液中分离出碘,分离以上物质正确方法依次是( )
A. 分液、蒸馏、萃取 B. 萃取、蒸发、分液
C. 分液、萃取、蒸馏 D. 蒸馏、萃取、分液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汽油和氯化钠溶液互不相溶,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对于沸点不同的液态混合物可用蒸馏的方法分离,工业上通过蒸馏(分馏)的方法从石油中得到汽油和柴油;从氯化钠和单质碘的水溶液中分离出碘,可根据氯化钠和单质碘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采取萃取的方法分离。故A正确。
考点:考查混合物分离的常用方法。
14.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及泥沙,得到纯净的NaCl,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在下列操作中选取必要的步骤和正确的操作顺序:①过滤;②加过量NaOH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2CO3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 )
A. ⑤②④①③ B. ①④②⑤③ C. ④②⑤ D. ④①②⑤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可以将镁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氯化钡可以将硫酸根离子沉淀,至于先除镁离子,还是先除硫酸根离子都行,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除钙离子加入碳酸钠转化为沉淀,但是加入的碳酸钠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钡之后,这样碳酸钠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离子都沉淀了,在进行过滤,最后再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所以正确的顺序为:⑤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②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④加过量的碳酸钠溶液;①过滤;③加适量盐酸,故选A。
【点睛】物质除杂提纯原则:(1)“四原则”是:一不增(提纯过程中不增加新的杂质);二不减(不减少欲被提纯的物质);三易分离(被提纯物与杂质容易分离);四易复原(被提纯物质要复原)。(2)“三必须”是:一是除杂试剂必须过量;二是过量试剂必须除尽(因为过量试剂带入新的杂质);三是除杂途径选最佳。
15.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
A. 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2OH-+H2↑
B. 铁跟盐酸反应:Fe+2H+=Fe2++H2↑
C. 石灰石和盐酸反应:CaCO3+2H+=Ca2++H2O+CO2↑
D. 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硫酸溶液反应: Ba2++OH-+SO42-+H+=BaSO4↓+H2O
【答案】D
【解析】
【详解】A. 钠与水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2Na+2H2O=2Na++2OH-+H2↑,故A正确;
B. 铁跟盐酸反应生成Fe2+和氢气,方程式中氯化亚铁要拆,氢气不能拆,故B正确;
C. 碳酸钙难溶,不能拆,CaCO3与稀盐酸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CO2↑+H2O,C正确;
D. 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反应为Ba2++SO42-+2H++2OH-=BaSO4↓+2H2O,故D错误;
题目要求选错误的选项,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和注意问题,主要是反应过程和产物分析判断。
16.下列离子能在强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 )
A. K+、MnO4-、Mg2+、Cl- B. Na+、Ba2+、HCO3-、NO3-
C. Na+、NO3-、CO32-、Cl- D. K+、H+、Cl-、SO42-
【答案】C
【解析】
【详解】A. MnO4-有颜色,溶液呈紫色,不符合题目无色的要求,且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故A错误;
B. 碱性条件下HCO3-不能大量共存,生成CO32-与Ba2+反应生成沉淀,故B错误;
C. 溶液无色,在碱性条件下不发生任何反应,可大量共存,故C正确;
D. 碱性条件下,H+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正确答案是C。
【点睛】溶液无色,则有颜色的离子的不能,能在碱性条件下大量共存,则离子之间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且与OH-不发生任何反应。
17.A元素的某同位素离子An-,其核外共有x个电子,该同位素原子的质量数为y,则该原子核内含有的中子数为
A. y-x+n B. y-x-n C. y+x+n D. y+x-n
【答案】A
【解析】
该阴离子含有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n=x-n,该元素原子的原子核中的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y-(x-n)=y-x+n,故选A。
点睛:明确离子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阳离子含有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n,阴离子含有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n;同时需要根据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计算。
18.下列有关Na2CO3 和NaHCO3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等质量Na2CO3 和NaHCO3分别和足量盐酸反应,相同条件下前者生成CO2少
B. 将石灰水分别加入NaHCO3和Na2CO3中,前者不生成沉淀
C. 相同条件下Na2CO3 比NaHCO3更易溶于水
D. Na2CO3 固体中含少量NaHCO3,可用加热法除去
【答案】B
【解析】
A.等质量的Na2CO3和NaHCO3,碳酸钠的摩尔质量大,其物质的量少,盐酸足量,碳元素守恒,则与盐酸完全反应碳酸钠产生的气体少,故A正确;
B.Na2CO3和NaHCO3都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沉淀,反应为CO32﹣+Ca2+=CaCO3↓,2HCO3﹣+Ca2++2OH﹣=CaCO3↓+2H2O+CO32﹣,故B错误;
C.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析出碳酸氢钠晶体,则相同条件下,在水中的溶解性为NaHCO3<Na2CO3,故C正确;
D.NaHCO3不稳定,加热易分解:2NaHCO3Na2CO3+CO2↑+H2O,碳酸钠受热稳定,可用加热法除去,故D正确;
故选B.
19.下列各组成分完全相同的是( )
A. 液氯和氯气 B. 液氯和氯水 C. 液态氯化氢和盐酸 D. 水煤气和天然气
【答案】A
【解析】
【详解】A. 液氯是液态的氯气,故液氯和氯气的成分完全相同,故A正确;
B. 液氯是液态的氯气,是纯净物,氯水是氯气的水溶液,是混合物,故两者成分不同,故B错误;
C. 氯化氢是纯净物,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是混合物,故两者成分不同,故C错误;
D. 水煤气的主要成分是氢气和一氧化碳,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故两者成分不同,故D错误;
正确答案是A。
【点睛】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断,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
20.某金属b g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该金属的三价正盐和标况下V L氢气。则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设金属为A,bg金属的物质的量为x,根据反应方程式:2A+3H2SO4=A2(SO4)3+3H2↑,可知:=3:2,故n(A)=x=,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和摩尔质量的数值相等,故D正确。
【点睛】根据金属的化合价和氢气的物质的量求出金属的物质的量,进而求出金属的摩尔质量,再利用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计算。
21.鉴别NaCl、NaBr、NaI 溶液不可以选用的试剂是( )
A. 氯水、苯 B. 氯水、CCl4溶液 C. 碘水、淀粉溶液 D. 稀硝酸、硝酸银溶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A. 氯水与NaBr、NaI反应分别生成溴、碘,则再加苯,出现不同现象,与NaCl反应,上下两层都无色;与NaBr反应后上层橙红色、下层为无色;与NaI反应后上层紫红色、下层为无色;现象不同,故A可以鉴别;
B. 氯水与NaBr、NaI反应分别生成溴、碘,则再加CCl4溶液,出现不同现象,与NaCl反应,上下两层都无色;与NaBr反应后下层橙红色、上层为无色;与NaI反应后下层紫红色、上层为无色;现象不同,故B可以鉴别;
C NaCl、NaBr、NaI 溶液均不与淀粉反应,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C错误;
D. 硝酸银分别与NaCl、NaBr、NaI反应生成白色,浅黄色和黄色沉淀。 稀硝酸的作用是排除碳酸根离子的干扰,现象不同,故D可以鉴别;
题目要求选不能鉴别的,故选C。
22.ClO2是新型灭菌消毒剂,实验室通常用以下方法制得该气体:2KClO3+H2C2O4+ H2SO4 2ClO2↑+K2SO4+2CO2↑+2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1 mol KClO3参与反应转移1 mol电子 B. KClO3在该反应中被氧化
C. H2C2O4的还原性强于ClO2 D. CO2是氧化产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A. Cl元素的化合价由+5降低为+4价,1molKClO3参加反应转移的电子为1mol×(5-4)=1mol,故A正确;
B. Cl元素的化合价由+5降低为+4价,KClO3是氧化剂被还原,故B错误;
C. 2KClO3+H2C2O4+ H2SO4 2ClO2↑+K2SO4+2CO2↑+2H2O中H2C2O4是还原剂,ClO2是还原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H2C2O4的还原性强于ClO2,故C正确;
D. H2C2O4是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CO2,故D正确;
题目要求选错误的,正确答案是B。
【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频考点,把握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侧重氧化还原反应中基本概念和转移电子数的考查,注意从化合价角度分析。
23.今有下列三个氧化还原反应:
①2FeCl3+2KI=2FeCl2+2KCl+I2
②2FeCl2+Cl2=2FeCl3
③2KMnO4+16HCl=2KCl+2MnCl2+8H2O+5Cl2↑
若某溶液中有Fe2+和Cl-、I-共存,要氧化除去I-而又不影响Fe2+和Cl-,可加入的试剂是
A. Cl2 B. KMnO4 C. FeCl3 D. HCl
【答案】C
【解析】
【分析】
反应①中氧化剂是FeCl3,氧化产物是I2,氧化性FeCl3> I2;反应②中氧化剂是Cl2,氧化产物是FeCl3,氧化性Cl2> FeCl3;反应③中氧化剂是KMnO4,氧化产物是Cl2,氧化性KMnO4> Cl2;可得氧化性:KMnO4> Cl2> FeCl3> I2,据此判断。
【详解】反应①中氧化剂是FeCl3,氧化产物是I2,氧化性FeCl3> I2;反应②中氧化剂是Cl2,氧化产物是FeCl3,氧化性Cl2> FeCl3;反应③中氧化剂是KMnO4,氧化产物是Cl2,氧化性KMnO4> Cl2;可得氧化性:KMnO4> Cl2> FeCl3> I2,某溶液中有Fe2+和Cl-、I-共存,要氧化除去I-而又不影响Fe2+和Cl-,加入物质可将I-而不与其他物质反应,加入的应为FeCl3;
答案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方程式确定氧化性强弱电的关系:KMnO4> Cl2> FeCl3> I2。
24.某温度下,一定体积的氯气与1 L 1.5 mol/L 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若产物中NaClO和NaCl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则被还原的氯气的物质的量为
A. 0.15 mol B. 0.3 mol C. 0.6 mol D. 0.8 mol
【答案】C
【解析】
【详解】假设NaClO和NaClO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amol和3amol,还原产物NaCl的量为xmol,氯气与NaOH溶液发生氧化反应,共失电子的量为:a×(1-0)+3a×(5-0)=16amol,氯气与NaOH溶液发生还原反应,共得电子的量为:x×(0+1)= x mol;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得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的规律可知:x=16amol;根据1 L 1.5 mol/L NaOH的量为1.5mol根据钠原子守恒可知:16a+ a+3 a =1.5, a=0.075 mol;所以则被还原的氯气的物质的量为1/2×0.075×16=0.6 mol;C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C。
25.将V L HCl气体(标准状况),溶解在1 L水(水的密度为1 g/cm3)中,形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 g/mL,质量分数为ω,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溶解度为s g,下列关系式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 标准状况下VL HCl溶解在1L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因此所得溶液的体积为,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mol,则所得溶液的物质浓度为mol÷=;故A正确;
B. 用反证法:由本选项中并结合上述对A选项的分析可以求出溶液的体积为(V+1)L,而溶液体积不等于气体体积与水的体积之和,故B错误;
C. 溶质质量分数=,故C正确;
D. 溶解度为100g水中溶解的最大质量,根据题意,1000g水中溶解HCl的最大质量为 ,所以s=36.5V/224,故D正确;
题目选错误的,故正确答案是B。
卷Ⅱ(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填空题(共4小题)
26.无水FeCl3呈棕红色,固体FeCl3极易潮解,100℃左右时升华。某学习小组利用如图装置(某些夹持仪器略去)制备并收集无水FeCl3固体。请回答:
(1)按气流方向各装置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填仪器接口的字母,部分装置可重复使用)。
(2)连接好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入药品,________(请按正确的顺序填入下列步骤的序号)。
①加热Fe粉反应一段时间 ②打开分液漏斗活塞通一段时间气体
③关闭分液漏斗活塞 ④停止加热,充分冷却
(3)装置F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E中冷水浴的作用为__________。
(4)写出装置B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装置D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将装置B中产生的气体通入水中,则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答案】 (1). c→i→j→a→b→d→e→g→h→a→b→f (2). ②①④③ (3). 除去逸出的HCl (4). 冷却收集产品(使FeCl3凝华也可) (5). 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6). Cl2+2OH-=Cl-+ClO-+H2O (7). Cl2+H2O=H++Cl-+HClO
【解析】
【分析】
根据实验装置图可知,用浓盐酸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生成氯气,氯气中有氯化氢和水杂质,为制备并收集无水FeCl3,F装置中装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A装置中装浓硫酸干燥氯气,C装置中铁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E装置收集生成的氯化铁,实验尾气中有氯气,要用D中氢氧化钠吸收,由于无水FeCl3极易潮解,所以A装置还是一个干燥装置,防止吸收装置中的水份与氯化铁反应,可形成一个完整的装置,实际操作时需要先检验装置气密性,装入药品,先制一会儿氯气再加热铁粉,这样可以创造一个无氧环境,防铁被氧气氧化,待反应结束后再停止加热,充分冷却得到目标产物。
【详解】(1)本套装置依次是制备氯气、除杂、反应装置、尾气处理,按照气流方向连接装置时要注意流进的导管要插入液面以下,按此原则可得连接顺序为c→i→j→a→b→d→e→g→h→a→b→f;
(2)连接好各装置进行实验,首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后,然后装入药品,需要先打开分液漏斗产生一会儿氯气,再加热铁粉,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待充分冷却后再停止制氯气的反应,即按②①④③进行;
(3)F装置中装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C装置中铁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E装置收集生成的氯化铁;
(4)根据实验装置图可知,用浓盐酸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生成氯气,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5)实验尾气中有氯气,要用D中氢氧化钠吸收,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
(6)装置B产生氯气,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
27.某同学设计了利用氯酸钾分解制O2测定气体摩尔体积的探究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把适量的氯酸钾粉末和少量二氧化锰粉末混合均匀,放入干燥的试管中,准确称量试管和药品的总质量为15.95 g。
②连接好实验装置,
③加热,开始反应,直到不再有气体产生为止
④测量排入量筒中水的体积为279.7 mL
⑤准确称量试管和残留物的质量为15.55 g
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请补充②中的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下是测量收集到气体体积必须包括的几个步骤:
a.调整量筒的高度使广口瓶和量筒内的液面高度相同;b.使试管和广口瓶内气体都冷却至室温;c.读取量筒内液体的体积。这三步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请填写步骤序号)。进行实验操作c时,若仰视读数,则读取氧气的体积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实验过程中产生氧气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mol;实验测得该条件下的气体摩尔体积是____(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4)若欲检验试管中产物所含的阴离子,方案为:将固体冷却后溶于水,过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具体实验方案)。若想检验产物中所含的阳离子方法为_____。
【答案】 (1).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 bac (3). 偏小 (4). 0.0125 (5). 22.38 L/mol (6). 滤液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Cl- (7). 焰色反应
【解析】
【详解】(1)与气体有关的实验,连接好装置后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2)在测量收集到O2的体积时,先将装置中的气体冷却至室温,然后调整量筒高度,使量筒内液面和广口瓶中液面相平,最后再读取量筒内水的体积。读数时若仰视量筒内的液面,会使读取O2的体积偏小。所以正确的顺序为bac。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产生O2的质量为:15.95g-15.55g=0.4g。n(O2)= =0.0125mo1,则Vm= =22.38L/mol。
(4)氯酸钾分解制O2的产物还有Cl-,检验Cl-的方法是滤液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Cl-,滤液中的阳离子是钾离子,要用焰色反应来检验。
【点睛】一般用的是单个的量筒的话,用的是排水原理,注意:
1. 气体的温度要保持在室温;
2. 量筒内外的液面要一样高;
3. 读数时,视线要平视,量筒内外凹液面与刻度相切;
4.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要很小。
28.实验室用密度为1.19 g/mL、质量分数为36.5%的浓盐酸配制500 mL 0.4 mol/L盐酸。回答下列问题:
(1)该浓盐酸中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
(2)欲用上述浓盐酸和蒸馏水配制500 mL 0.4 mol/L盐酸。
①需量取______mL上述浓盐酸进行配制。
②该配制实验中所需要的主要玻璃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_____________。
③用上述浓盐酸配制0.4 mol/L盐酸,定容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配制500 mL 0.4 mol/L盐酸时,下列操作中会导致结果偏低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a.用量筒量取浓盐酸时仰视量筒的刻度
b.用量筒量取浓盐酸后洗涤量筒,并把洗涤液转入容量瓶中
c.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加水至刻度线
d.将所配制溶液从容量瓶转移到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答案】 (1). 11.9 mol/L (2). 16.8 (3). 胶头滴管和500 mL容量瓶 (4). 沿玻璃棒向容量瓶内注水至距离刻度线1~2 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至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 (5). c
【解析】
【详解】(1)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
(2)设所需浓盐酸的体积为V,则有V×11.9mol/L=500mL×0.4mol/L,则V=16.8mL;配制该溶液需要的玻璃仪器为:烧杯、玻璃棒、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定容的具体操作为:沿玻璃棒向容量瓶内注水至距离刻度线1~2 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至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
(3)操作a中,用量筒量取浓盐酸时仰视量筒刻度,量取的浓盐酸偏多,浓度偏大;操作b中,用量筒量取浓盐酸后洗涤量筒,并把洗涤液转入容量瓶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增加,浓度偏高;操作c中,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加水至刻度线,水加多,故浓度偏小;操作d中,将所配制溶液从容量瓶转移到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液体溅出,浓度不影响。
【点睛】明确实验原理是解答的关键,难点是误差分析。根据cB=可得,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误差都是由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V引起的。误差分析时,关键要看配制过程中引起n和V怎样的变化。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若比理论值小,或V比理论值大时,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若比理论值大,或V比理论值小时,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大。
29.(1)一块表面已被氧化为Na2O的钠块10.8 g,将其投入100 mL水中,产生标准状况下2.24 L气体(假设溶液体积变化可忽略)。则这块钠块中所含单质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
(2)已知实验室也可用KMnO4和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16HCl=2KCl+5Cl2↑+2MnCl2+8H2O,请用双线桥法表示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中还原产物为______________。
(3)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请写出碳酸氢钠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碳酸氢钠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请写出碳酸氢钠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42.6% (2). 4 mol/L (3). (4). MnCl2 (5). NaHCO3=Na++HCO3- (6). HCO3-+OH-=H2O+CO32-
【解析】
【详解】(1)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产生标准状况下2.24 L氢气,说明有0.2摩尔金属钠,其质量为4.6克,生成氢氧化钠0.2mol,则钠的质量分数为:(4.6÷10.8)×100%=42.6%;Na2O的质量为10.8g-4.6g=6.2g,物质的量为0.1mol,所以最终溶液中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4mol,浓度为0.4mol÷0.1L=4 mol/L。
(2)反应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中只有M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所以KMnO4是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MnCl2,双线桥法表示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
(3)碳酸氢钠是弱酸的酸式盐,在溶液中电离出碳酸氢根离子和氢离子,其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HCO3-;碳酸氢钠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OH-=H2O+CO32-。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