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山东省济南市济钢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展开
济钢高中2019—2020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化学试题
注意:1、本试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本试题第Ⅰ卷为选择题,请将其答案填在答题纸上;第Ⅱ卷为主观题,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在元素周期表的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寻找半导体材料
B.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物理变化
C. 李商隐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描述的蚕丝和古代的蜡(主要成分为植物油)都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
D. 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能量转换率较高、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新型动力能源
【答案】C
【解析】
【详解】A.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交界处的元素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可作半导体材料,故A正确;
B.对青蒿素的提取利用的是萃取原理,萃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
C.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古代的蜡主要成分为植物油,属于酯类化合物,不是高分子材料,故C错误;
D.氢氧燃料电池能量转换率较高、无污染物排出,则是一种能量转换率较高、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新型动力电源,故D正确;
故选:C。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乙醇的水溶液可使蛋白质发生性质改变
B. 乙酸乙酯在一定条件下水解生成乙酸钠
C. 在一定条件下油脂水解可生成甘油
D. 煤的干馏、石油的分馏都属于化学变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A.乙醇可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杀菌消毒,故A正确;
B.乙酸乙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乙酸钠和乙醇,故B正确;
C.油脂为高级脂肪酸甘油脂,可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故C正确;
D.石油分馏根据物质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为物理变化,煤的干馏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D。
3.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短周期是指第1、2周期
B. 过渡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
C. IA族的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
D. 元素周期表有8个副族
【答案】B
【解析】
【详解】A.第一、二、三周期为短周期,故A错误;
B.过渡元素包含副族和第 VIII族,均为金属元素,故B正确;
C.氢元素是IA族,是非金属元素,故C错误;
D.元素周期表是七个主族、七个副族、0族和VIII族,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根据周期表的结构分析此题。
4.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乙烯和甲烷都易发生取代反应
B. 苯、乙醇和乙酸都能发生取代反应
C. 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为氨基酸
D. 用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可检验尿液中的葡萄糖
【答案】A
【解析】
【详解】A.乙烯中含碳碳双键易发生加成反应,甲烷为饱和烃,易发生取代反应,故A错误;
B.苯环上H易被取代,乙醇和乙酸的酯化反应为取代反应,均可发生取代反应,故B正确;
C.油脂在碱性条件的水解为皂化反应,工业上利用该反应生产肥皂,故C正确;
D.葡萄糖含-CHO,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则用新制Cu(OH)2悬浊液可检验尿液中的葡萄糖,故D正确;
故选:A。
5.下列各组物质都是共价化合物的是( )
A. H2S和Na2O2 B. H2O2和NH4Cl
C. NH3和N2 D. HNO3和HCl
【答案】D
【解析】
【详解】A. H2S为共价化合物,Na2O2为离子化合物,故A不符合题意;
B.H2O2为共价化合物,NH4Cl、Na2O2为离子化合物,故B不符合题意;
C.NH3为共价化合物, N2为单质,故C不符合题意;
D.HNO3和HCl都为共价化合物,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根据化合键型判断化合物类别。如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共价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如图表示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能量
B 化学反应中有物质变化也有能量变化
C. 化学反应中一定存在化学键的变化
D. 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图示可知,在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该反应一定为放热反应,故A错误;
B.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反应为化学反应,所以化学反应一定有物质变化,并且反应过程中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通常以热量的形式释放出来,故B正确;
C.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的化学键断裂,新的化学键生成,所以化学反应中一定存在化学键的变化,故C正确;
D.原电池是通过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故D正确;
故选A。
【点睛】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的化学键断裂,新的化学键生成,化学反应的同时伴随能量变化,以此分析解答。
7.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A. 苯与溴水混合,振荡静置,溴水层褪色
B. 乙烯通入酸性髙锰酸钾溶液中,溶液褪色
C. 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溶液褪色
D. 甲烷与氯气混合光照,气体颜色变浅
【答案】D
【解析】
【详解】A.苯与溴水混合振荡,静置后溴水层褪色,是由于苯能萃取溴水中的溴,不是加成反应,故A错误;
B.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原因是高锰酸钾和乙烯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而使高锰酸钾褪色,故B错误;
C.乙烯通入溴水使之褪色,乙烯中碳碳双键中的1个碳碳键断裂,每个碳原子上结合一个溴原子生成1,2-二溴乙烷,所以属于加成反应,故C正确;
D.甲烷和氯气混合光照后, 甲烷中的氢原子被氯原子所代替生成氯代物,属于取代反应,故D错误;
答案选C。
8.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CH2=CH2+Br2CH3CHBr2
B. C2H6+Cl2C2H5Cl+HCl
C. +HO-NO2+H2O
D. n
【答案】C
【解析】
【详解】A. 乙烯与溴的加成反应不需要光照,所以反应方程式为:CH2=CH2+Br2CH2BrCH2Br,故A错误;
B. 乙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所以反应方程式为:CH3CH3+Cl2 CH3CH2Cl+HCl,故B错误;
C.苯和浓硝酸发生取代反应的方程式为: +HO-NO2+H2O,故C正确;
D.氯乙烯的加聚反应方程式为: n,故D错误;
故选:C。
9.已知某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元素位于第二周期ⅡA族
B. 该元素位于第二周期Ⅶ族
C. 该元素位于第三周期ⅡA族
D. 该元素位于第二周期0族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离子结构示意图得元素是12号,位于该元素位于第三周期ⅡA族,C项正确;答案选C。
10.某些建筑材料含有放射性元素氡Rn),会对人体产生一定危害。研究表明氡的α射线会致癌,WHO认定的19种致癌因素中,氡为其中之一,仅次于吸烟。该原子中中子数和质子数之差是( )
A. 136 B. 50 C. 86 D. 222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氡Rn可知质量数为222,质子数为86,则中子数为222-86=136,所以中子数和质子数之差=136-86=50,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11.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和主要化合价见表:
元素代号
X
Y
Z
L
M
Q
原子半径/nm
0.160
0.143
0.102
0.099
0.077
0.074
主要化合价
+2
+3
+6、-2
+7、-1
+4、-4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化学反应中,M原子既不容易失去电子,又不容易得到电子
B. 等物质的量的X、Y的单质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一样多
C. Y与Q形成的化合物不可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D. Z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强于L的氢化物的稳定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上表可以看出Q主要化合价只有-2价,所以Q是O元素;M和Q位于同一周期主要化合价有+4和-4价,M是C元素,X、Y、Z、L的半径大于O和C,且逐渐减小,再根据主要的化合价分析,可知X、Y、Z、L依次是Mg、Al、S、Cl元素
【详解】A.在化学反应中,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既不容易失去电子,又不容易得到电子,A正确;
B.Mg和HCl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Al和H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所以等物质的量的Mg、Al的单质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Al多些,B错误;
C.Al2O3是两性氧化物,既可以和酸反应又可以和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C错误;
D.S的非金属性比Cl弱,所以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Cl>S,D错误;
答案选A。
12.人剧烈运动,会因骨骼肌组织供氧不足,导致葡萄糖无氧氧化,产生大量酸性物质(结构如图所示),该物质大量堆积于腿部会引起肌肉酸痛。该物质体现酸性的官能团是( )
A. —CH3 B. C. —COOH D. —OH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结构简式可知:-CH3为甲基,不具有酸性;含有的官能团为:为羰基,不具有酸性;-OH醇羟基,不具有酸性;-COOH为羧基显酸性;所以体现酸性的官能团为-COOH,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根据官能团的性质解答本题。
13.已知X+、Y2+、Z-、W2-四种离子均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关于X、Y、Z、W四种元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X>Y>W>Z B. 原子序数:Y>X>Z>W
C.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Y>X>Z>W D. 金属性:X>Y,还原性:W2->Z-
【答案】C
【解析】
【分析】
X+、Y2+、Z-、W2-四种离子均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X、Y处于同一周期,原子序数Y>X;Z、W处于同一周期,且处于X、Y所在周期上一周期,原子序数Z>W,所以原子序数Y>X>Z>W,再根据元素周期律分析判断。
【详解】A.Z、W处于同一周期,且处于X、Y所在周期上一周期,原子序数Y>X>Z>W,同周期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半径越小,所以原子半径X>Y,W>Z,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所以原子半径:X>Y>W>Z,故A正确;
B.X、Y处于同一周期,原子序数Y>X,Z、W处于同一周期,且处于X、Y所在周期上一周期,原子序数Z>W,所以原子序数Y>X>Z>W,故B正确;
C.X、Y处于同一周期,原子序数Y>X,则原子最外层电子数Y>X;Z、W处于同一周期,原子序数Z>W,则原子最外层电子数Z>W,X、Y形成阳离子,Z、W形成阴离子,所以最外层电子数Z>W>Y>X,故C错误;
D.X、Y处于同一周期,形成阳离子,原子序数Y>X,所以金属性:X>Y;Z、W处于同一周期,形成阴离子,原子序数Z>W,所以非金属性Z>W,非金属性越强,阴离子还原性越弱,所以还原性:W2->Z-,故D正确;
答案选C。
14.下列关于物质性质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
A. 酸性强弱:HIO4>HBrO4>HClO4 B. 原子半径大小:Mg>P>N
C. 碱性强弱:KOH>NaOH>LiOH D. 金属性强弱:Na>Mg>Al
【答案】A
【解析】
【详解】A、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越强,相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酸性强弱:HIO4<HBrO4<HClO4,A错误;
B、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半径大小:Mg>P>N,B正确;
C、同主族自上而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越强,相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碱性强弱:KOH>NaOH>LiOH,C正确;
D、同周期自左向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性强弱:Na>Mg>Al,D正确;
答案选A。
15.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关于推断Y、Z、M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非金属性:Y>Z>M
B. 离子半径:M->Z2->Y-
C. Z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浓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和难挥发性
D. 三种元素中,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知,X为He元素、Y为F元素、M为Cl元素、Z为S元素。
【详解】A.根据上述分析:Y为F元素,M为Cl元素,Z为S元素,所以Y、M同主族,原子序数:YM;Z、M同周期,原子序数:ZM>Z,故A错误;
B.根据上述分析:Y为F元素,M为CI元素,Z为S元素,所以Z、M位于第三周期,其阴离子比Y多1个电子层,且原子序数:Z< M,则离子半径大小为: Z2->M->Y-,故B错误;
C.根据上述分析:Z为S,Z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H2SO4,浓H2SO4具有强氧化性和难挥发性,故C正确;
D. 根据上述分析:Y为F元素,F没有正化合价,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根据元素周期律:同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进行解答。
16.同分异构现象是造成有机物种类繁多的重要原因之一。下列各组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A. 甲烷与丙烷 B. CH2=CH2与CH3CH3
C. 纤维素与淀粉 D. CH3CH2OH与CH3OCH3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据此判断。
详解:A. 甲烷与丙烷的分子式不同,结构相似,互为同系物,A错误;
B. CH2=CH2与CH3CH3的分子式不同,不能互为同分异构体,B错误;
C. 纤维素与淀粉均是高分子化合物,不能互为同分异构体,C错误;
D. CH3CH2OH与CH3OCH3的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D正确。答案选D。
点睛:运用“四同”概念进行物质判断时,常出现概念混淆的情况。因此要注意用对比的方法来区分“四同”。同位素指的是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同素异形体指的是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同分异构体指的是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
17.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分子中9个碳原子可能位于同一平面内
B. 该物质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 1 mol该有机物可与4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D. 该物质能使溴水褪色是因为该物质将溴从其水溶液中萃取出来
【答案】D
【解析】
【详解】A、苯是平面正六边形,乙烯是平面结构,因此9个碳原子可能共面,故A说法正确;
B、此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故B说法正确;
C、此结构中含有苯环和碳碳双键,1mol苯最多需要3mol氢气,1mol碳碳双键需要1mol氢气,因此1mol此有机物最多消耗4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故C说法正确;
D、使溴水褪色,是因发生加成反应,故D说法错误;
答案选D。
18.其他条件不变时,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A. 对于反应3Fe(s)+4H2O(g)⇌Fe3O4(s)+4H2(g),增加Fe的量
B. 对于N2(g)+3H2(g)⇌2NH3(g),容器体积固定不变时,充入Ar
C. 对于N2(g)+3H2(g)⇌2NH3(g),容器体积固定不变时,充入N2
D. 对于N2(g)+3H2(g)⇌2NH3(g),容器气体压强不变时,充入Ar
【答案】C
【解析】
【详解】A、铁是固体,改变固体质量,反应速率不变,A错误;
B、容器体积固定不变时,充入Ar,反应物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B错误;
C、容器体积固定不变时,充入N2,氮气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C正确;
D、容器气体压强不变时,充入Ar,容器容积增大,反应物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小,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明确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质是解答的关键,注意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是通过改变体积而使浓度改变来实现的,因此要注意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只能适用于气体,另外需要注意惰性气体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需要看如何引起浓度的变化。
19.可逆反应:2NO22NO+O2在密闭容器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1)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
(2)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3)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
(4)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5)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同时生成2n mol NO2,说明反应v正=v逆;
(2)未体现正与逆的关系,不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
(3)从反应开始就符合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
(4)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说明NO2气体的浓度不变;
(5)当达到平衡时,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则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详解】(1)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同时生成2n molNO2,说明反应v正=v逆,达到平衡状态,故(1)正确;
(2)生成n mol O2,生成2n mol NO,表示的均为正反应过程,未体现正与逆的关系,不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故(2)错误;
(3)任意时刻,同一个化学反应中用不同的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等于计量数之比,所以不能说明达平衡状态,故(3)错误;
(4)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说明NO2气体的浓度不变,达到平衡状态,故(4)正确;
(5)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各物质均为气体,总质量不变;反应前后物质的量变化。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的时候,说明总物质的量不变,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达到平衡状态,故(5)正确;
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难度不大,注意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为0。
20.如图是Zn 和Cu 形成的原电池,某实验兴趣小组做完实验后,在读书卡片上记录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①Zn 为正极,Cu 为负极;
②H+向负极移动;
③电子是由 Zn 经外电路流向 Cu;
④Cu 极上有H2产生;
⑤若有 1mol 电子流过导线,则产生的 H2 为 0.5mol;
⑥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Zn﹣2e﹣=Zn2+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④⑤⑥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在该原电池中,Zn比Cu活泼,故Zn作负极,Cu作正极,电子由Zn流出经导线流向Cu;负极反应Zn-2e-=Zn2+,正极反应为2H++2e-=H2↑,故每转移1 mol电子时,产生0.5 mol H2;在溶液中H+向正极移动,SO42-向负极移动。故①②⑥错误,③④⑤正确,答案选B。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两个答案,选择一个且正确得2分)
21.反应开始2min后,B的浓度减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这2min内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是
B. 分别用B、C、D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是3:2:1
C. 在2min末时的反应速率,用反应物B来表示是
D. 在这2min内用B和C表示的反应速率(单位相同)数值不相同
【答案】BD
【解析】
【详解】A.反应物A是固体,其浓度为常数,A错误;
B.反应速率之比等于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故B、C、D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是3:2:1,B正确;
C.,表示的是2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而不是2min末时的瞬时反应速率,C错误;
D.反应方程式中B和C的化学计量数不同则同一时间段内用它们表示的反应速率(单位相同)数值不同,D正确;
答案选BD。
【点睛】化学反应速率指的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反应速率之比等于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22.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若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X
Y
Z
W
A. 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X<Y
B.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W>Z>X
C. X、Y、Z元素均存在同素异形体
D. W的单质具有漂白性,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
【答案】D
【解析】
【分析】
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次外层电子数为2,最外层电子数为6,则Y为O元素;由图中的位置可知,X为C元素,Z为S元素,W为Cl元素
【详解】A、非金属性C<O,稳定性CH4<H2O,故A正确;
B.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B、非金属性Cl>S>C,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为HClO4>H2SO4>H2CO3,故B正确;
C、 X、Y、Z元素均存在同素异形体,C有金刚石、石墨;氧有O2、O3,S有S2、S6等,故C正确;
D、潮湿的Cl2才有漂白性,故D错误;
答案选D。
23.下列化学用语的书写,不正确的是( )
A. 氮气的电子式:
B. 溴化钠的电子式
C. 乙醛的结构简式:CH3CHO
D. 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答案】CD
【解析】
【详解】A.氮气的电子式:故A错误;
B.溴化钠的电子式,故B错误;
C.乙醛的结构简式:CH3CHO,故C正确;
D.氯为17号元素,所以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故D正确;
故选:CD。
24.类比乙烯和乙醇的化学性质,推测丙烯醇(CH2=CH—CH2OH)不可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
A. 加成反应 B. 聚合反应
C. 取代反应 D. 与Na2CO3溶液反应放出CO2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丙烯醇的结构简式:CH2=CH—CH2OH中含碳碳双键和羟基,含碳碳双键,则可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加聚反应;含-OH,可发生氧化反应、取代反应,但是CH2=CH—CH2OH不能和Na2CO3溶液反应放出CO2,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丙烯醇的结构简式:CH2=CH—CH2OH中含碳碳双键和羟基,根据碳碳双键和羟基的性质来解答。
25.苹果酸的结构简式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1mol苹果酸可与3molNaOH发生中和反应
B. 一定条件下,苹果酸与乙酸或乙醇均能发生酯化反应
C. 与苹果酸互为同分异构体
D. 1mol苹果酸与足量金属Na反应生成1.5molH2
【答案】AC
【解析】
【详解】A.只有羧基能和氢氧化钠反应,所以1mol苹果酸可与2molNaOH发生中和反应,故A错误;
B.苹果酸含有羧基,所以能和乙醇在一定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含有醇羟基,所以能和乙酸在一定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故B正确;
C. 与苹果酸是同一物质,故C错误;
D.醇羟基和羧基都能和钠反应生成氢气,所以1mol苹果酸与足量金属Na反应生成1.5molH2故D正确;
故选AC。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26.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有______;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有______;互为同位素的有_____;互为同一物质的有_____。
(1)O2(2)O3(3)D(4)T(5)(6)(7)CH2=CH-CH3(8)
【答案】 (1). (7)(8) (2). (1)(2) (3). (3)(4) (4). (5)(6)
【解析】
【分析】
根据同素异形体、同位素、同一物质、同分异构体的概念进行分析。
【详解】(1) O2(2)O3均为O元素形成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3) D(4) T均为氢原子,质子数相同,质量数不同,互为同位素;(5) (6) 分子式相同,结构相同,为同一物质;(7)CH2=CH-CH3(8)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所以答案:(7)(8);(1)(2);(3)(4);(5)(6)。
27.已知A、B、C、D、E、F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B和E同主族,A、B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相邻的位置,C元素原子在同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D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E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画出F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
(2)B、C、E对应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用具体微粒符号表示)。
(3)A的气态氢化物与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生成的化合物属于_____(填“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
(4)加热条件下,B单质与C单质的反应产物的电子式为______。
(5)D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与C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 (1). (2). S2- > O2-> Na+ (3). 离子化合物 (4). (5). Al(OH)3 + NaOH = NaAlO2 + 2H2O
【解析】
【分析】
A、B、C、D、E、F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B和E同主族,D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则D为Al元素;E、F原子序数均大于Al,处于第三周期,而E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最外层电子数为6,故E为S元素,F为Cl;B和E同主族,则B为O元素;A、B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相邻的位置,A为N元素;C元素原子在同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处于IA族,原子序数介于氧、铝之间,故C为Na,以此分析解答。
【详解】(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F为Cl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答案:。
(2)根据上述分析可知:B为O元素,C为Na元素,E为S元素,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离子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故离子半径:S2- > O2-> Na+,故答案为:S2- > O2-> Na+;
(3)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为N元素,A的气态氢化物、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分别为氨气、硝酸,二者反应生成硝酸铵,属于离子化合物,故答案为:离子化合物;
(4)根据上述分析可知:B为O元素,C为Na元素,加热条件下氧气与钠的反应生成Na2O2,含有离子键、共价键,所以电子式为:,故答案:;
(5)根据上述分析可知:D为Al元素,C为Na元素。Al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Al(OH)3,Na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NaOH ,两者能发生中和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OH)3 + NaOH = NaAlO2 + 2H2O,故答案:Al(OH)3 + NaOH = NaAlO2 + 2H2O。
28.合成乙酸乙酯路线如下:CH2=CH2C2H5OHCH3CHOCH3COOHCH3COOCH2CH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乙烯能发生聚合反应,其产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
(2)乙醇所含的官能团为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②:______,反应④:______。
(4)反应④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试管B中在反应前加入的是_____。
【答案】 (1). (2). -OH (3). 2CH3CH2OH+O22CH3CHO+2H2O (4). CH3CH2OH +CH3COOHCH3COOCH2CH3+H2O (5). 饱和碳酸钠溶液
【解析】
分析】
(1)乙烯能发生聚合反应生成聚乙烯;
(2)反应②是乙醇的催化氧化生成乙醛和水;反应④是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加热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
(3)反应②为乙醇催化氧化生成乙醛和水,反应④为乙酸和乙醇在浓硫 酸加热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
【详解】(1)乙烯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乙烯,其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 ;
(2)乙醇的结构简式CH3CH2OH,含有的官能团为:-OH,故答案为:-OH;
(3)反应②为乙醇催化氧化生成乙醛和水,其反应方程式为:2CH3CH2OH+O22CH3CHO+2H2O;反应④为乙酸和乙醇在浓硫 酸加热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OH +CH3COOHCH3COOCH2CH3+H2O,故答案:2CH3CH2OH+O22CH3CHO+2H2O;CH3CH2OH +CH3COOHCH3COOCH2CH3+H2O;
反应④为乙酸和乙醇在浓硫 酸加热反应制取乙酸乙酯,因为乙酸和乙醇沸点低易挥发,且都能溶于水,CH3COOCH2CH3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所以试管B中在反应前加入的是饱和碳酸钠溶液,它可以降低乙酸乙酯的降解性,同时可以吸收乙酸,溶解乙醇,故答案:饱和碳酸钠溶液。
29.某温度时,在一个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____;
(2)反应开始至2min,气体Z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
(3)达到平衡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
A.X、Y、Z的浓度之比是1:2:3
B.X的消耗速率和Y的生成速率相等
C.Z的浓度保持不变
【答案】 (1). 3X+2Y3Z (2). 0.125mol/ ( Lmin) (3). B
【解析】
【详解】(1)根据图知,随着反应的进行X、Y的物质的量减少,而Z的物质的量增大,所以X和Y是反应物、Z是生成物,10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则参加反应的△n (X) = (1.00-0.25)mol=0.75mol、△n(Y)=(1.00-0.50) mol=0.50mol、 △n ( Z)=(0.75-0) mol=0.75mol,同一可逆反应中同一时间段内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所以X、Y、Z的计量数之比=0.75mol: 050mol:0.75mol=3:2:3所以该反应方程式:3X+2Y3Z;
(2) 0-2min内Z的平均反应速率v===0.125mol/ ( Lmin),故答案为: 0.125mol/ ( Lmin);
(3) A.相同容器中,X、Y、Z的浓度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0.25mol: 0.50mol:0.75mol=1:2:3,故A正确;
B.该反应中X、Y的计量数之比为3:2,当X的消耗速率与Y的生成速率之比为3:2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所以当X的消耗速率和Y的生成速率相等时该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故B错误;
C.当Z的浓度保持不变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正确;
故选B。
30.(1)某小组同学在烧杯中加入5mL1.0mol•L-1盐酸,再放入用砂纸打磨过铝条,观察产生H2的速率,如图A所示,该反应是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其能量变化可用图中的____(填“B”或“C”)表示。
(2)如图是银锌原电池装置的示意图,以硫酸铜为电解质溶液,银电极上的反应式为_____。
【答案】 (1). 放热 (2). B (3). Cu2+ +2e- = Cu
【解析】
【分析】
(1)浓度越小,反应速率越小,温度越高,速率越大;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吸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2)由图可知,Zn为负极,失去电子,Ag为正极,正极上铜离子得到电子,以此来解答。
【详解】(1)在烧杯中加入5mL1.0mol/L盐酸,再放入用砂纸打磨过的铝条,观察产生H2的速率,开始时盐酸的浓度较大,速率应最大,随着反应进行盐酸的浓度降低,速率减慢,但实际上速率是逐渐增大,说明温度对速率的影响大于浓度对速率的影响,则该反应放热;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图象B正确;故答案为:放热; B。
(2)银锌原电池以硫酸铜为电解质溶液,Ag为正极,铜离子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Cu2+ +2e- = Cu,故答案:Cu2+ +2e- = Cu。
【点睛】根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进行解答。根据电解原理活泼金属做负极,失电子,不活泼金属做正极,溶液中阳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解答。
注意:1、本试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本试题第Ⅰ卷为选择题,请将其答案填在答题纸上;第Ⅱ卷为主观题,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在元素周期表的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寻找半导体材料
B.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物理变化
C. 李商隐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描述的蚕丝和古代的蜡(主要成分为植物油)都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
D. 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能量转换率较高、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新型动力能源
【答案】C
【解析】
【详解】A.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交界处的元素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可作半导体材料,故A正确;
B.对青蒿素的提取利用的是萃取原理,萃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
C.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古代的蜡主要成分为植物油,属于酯类化合物,不是高分子材料,故C错误;
D.氢氧燃料电池能量转换率较高、无污染物排出,则是一种能量转换率较高、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新型动力电源,故D正确;
故选:C。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乙醇的水溶液可使蛋白质发生性质改变
B. 乙酸乙酯在一定条件下水解生成乙酸钠
C. 在一定条件下油脂水解可生成甘油
D. 煤的干馏、石油的分馏都属于化学变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A.乙醇可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杀菌消毒,故A正确;
B.乙酸乙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乙酸钠和乙醇,故B正确;
C.油脂为高级脂肪酸甘油脂,可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故C正确;
D.石油分馏根据物质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为物理变化,煤的干馏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D。
3.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短周期是指第1、2周期
B. 过渡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
C. IA族的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
D. 元素周期表有8个副族
【答案】B
【解析】
【详解】A.第一、二、三周期为短周期,故A错误;
B.过渡元素包含副族和第 VIII族,均为金属元素,故B正确;
C.氢元素是IA族,是非金属元素,故C错误;
D.元素周期表是七个主族、七个副族、0族和VIII族,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根据周期表的结构分析此题。
4.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乙烯和甲烷都易发生取代反应
B. 苯、乙醇和乙酸都能发生取代反应
C. 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为氨基酸
D. 用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可检验尿液中的葡萄糖
【答案】A
【解析】
【详解】A.乙烯中含碳碳双键易发生加成反应,甲烷为饱和烃,易发生取代反应,故A错误;
B.苯环上H易被取代,乙醇和乙酸的酯化反应为取代反应,均可发生取代反应,故B正确;
C.油脂在碱性条件的水解为皂化反应,工业上利用该反应生产肥皂,故C正确;
D.葡萄糖含-CHO,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则用新制Cu(OH)2悬浊液可检验尿液中的葡萄糖,故D正确;
故选:A。
5.下列各组物质都是共价化合物的是( )
A. H2S和Na2O2 B. H2O2和NH4Cl
C. NH3和N2 D. HNO3和HCl
【答案】D
【解析】
【详解】A. H2S为共价化合物,Na2O2为离子化合物,故A不符合题意;
B.H2O2为共价化合物,NH4Cl、Na2O2为离子化合物,故B不符合题意;
C.NH3为共价化合物, N2为单质,故C不符合题意;
D.HNO3和HCl都为共价化合物,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根据化合键型判断化合物类别。如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共价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如图表示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能量
B 化学反应中有物质变化也有能量变化
C. 化学反应中一定存在化学键的变化
D. 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图示可知,在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该反应一定为放热反应,故A错误;
B.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反应为化学反应,所以化学反应一定有物质变化,并且反应过程中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通常以热量的形式释放出来,故B正确;
C.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的化学键断裂,新的化学键生成,所以化学反应中一定存在化学键的变化,故C正确;
D.原电池是通过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故D正确;
故选A。
【点睛】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的化学键断裂,新的化学键生成,化学反应的同时伴随能量变化,以此分析解答。
7.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A. 苯与溴水混合,振荡静置,溴水层褪色
B. 乙烯通入酸性髙锰酸钾溶液中,溶液褪色
C. 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溶液褪色
D. 甲烷与氯气混合光照,气体颜色变浅
【答案】D
【解析】
【详解】A.苯与溴水混合振荡,静置后溴水层褪色,是由于苯能萃取溴水中的溴,不是加成反应,故A错误;
B.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原因是高锰酸钾和乙烯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而使高锰酸钾褪色,故B错误;
C.乙烯通入溴水使之褪色,乙烯中碳碳双键中的1个碳碳键断裂,每个碳原子上结合一个溴原子生成1,2-二溴乙烷,所以属于加成反应,故C正确;
D.甲烷和氯气混合光照后, 甲烷中的氢原子被氯原子所代替生成氯代物,属于取代反应,故D错误;
答案选C。
8.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CH2=CH2+Br2CH3CHBr2
B. C2H6+Cl2C2H5Cl+HCl
C. +HO-NO2+H2O
D. n
【答案】C
【解析】
【详解】A. 乙烯与溴的加成反应不需要光照,所以反应方程式为:CH2=CH2+Br2CH2BrCH2Br,故A错误;
B. 乙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所以反应方程式为:CH3CH3+Cl2 CH3CH2Cl+HCl,故B错误;
C.苯和浓硝酸发生取代反应的方程式为: +HO-NO2+H2O,故C正确;
D.氯乙烯的加聚反应方程式为: n,故D错误;
故选:C。
9.已知某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元素位于第二周期ⅡA族
B. 该元素位于第二周期Ⅶ族
C. 该元素位于第三周期ⅡA族
D. 该元素位于第二周期0族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离子结构示意图得元素是12号,位于该元素位于第三周期ⅡA族,C项正确;答案选C。
10.某些建筑材料含有放射性元素氡Rn),会对人体产生一定危害。研究表明氡的α射线会致癌,WHO认定的19种致癌因素中,氡为其中之一,仅次于吸烟。该原子中中子数和质子数之差是( )
A. 136 B. 50 C. 86 D. 222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氡Rn可知质量数为222,质子数为86,则中子数为222-86=136,所以中子数和质子数之差=136-86=50,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11.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和主要化合价见表:
元素代号
X
Y
Z
L
M
Q
原子半径/nm
0.160
0.143
0.102
0.099
0.077
0.074
主要化合价
+2
+3
+6、-2
+7、-1
+4、-4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化学反应中,M原子既不容易失去电子,又不容易得到电子
B. 等物质的量的X、Y的单质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一样多
C. Y与Q形成的化合物不可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D. Z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强于L的氢化物的稳定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上表可以看出Q主要化合价只有-2价,所以Q是O元素;M和Q位于同一周期主要化合价有+4和-4价,M是C元素,X、Y、Z、L的半径大于O和C,且逐渐减小,再根据主要的化合价分析,可知X、Y、Z、L依次是Mg、Al、S、Cl元素
【详解】A.在化学反应中,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既不容易失去电子,又不容易得到电子,A正确;
B.Mg和HCl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Al和H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所以等物质的量的Mg、Al的单质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Al多些,B错误;
C.Al2O3是两性氧化物,既可以和酸反应又可以和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C错误;
D.S的非金属性比Cl弱,所以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Cl>S,D错误;
答案选A。
12.人剧烈运动,会因骨骼肌组织供氧不足,导致葡萄糖无氧氧化,产生大量酸性物质(结构如图所示),该物质大量堆积于腿部会引起肌肉酸痛。该物质体现酸性的官能团是( )
A. —CH3 B. C. —COOH D. —OH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结构简式可知:-CH3为甲基,不具有酸性;含有的官能团为:为羰基,不具有酸性;-OH醇羟基,不具有酸性;-COOH为羧基显酸性;所以体现酸性的官能团为-COOH,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根据官能团的性质解答本题。
13.已知X+、Y2+、Z-、W2-四种离子均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关于X、Y、Z、W四种元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X>Y>W>Z B. 原子序数:Y>X>Z>W
C.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Y>X>Z>W D. 金属性:X>Y,还原性:W2->Z-
【答案】C
【解析】
【分析】
X+、Y2+、Z-、W2-四种离子均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X、Y处于同一周期,原子序数Y>X;Z、W处于同一周期,且处于X、Y所在周期上一周期,原子序数Z>W,所以原子序数Y>X>Z>W,再根据元素周期律分析判断。
【详解】A.Z、W处于同一周期,且处于X、Y所在周期上一周期,原子序数Y>X>Z>W,同周期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半径越小,所以原子半径X>Y,W>Z,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所以原子半径:X>Y>W>Z,故A正确;
B.X、Y处于同一周期,原子序数Y>X,Z、W处于同一周期,且处于X、Y所在周期上一周期,原子序数Z>W,所以原子序数Y>X>Z>W,故B正确;
C.X、Y处于同一周期,原子序数Y>X,则原子最外层电子数Y>X;Z、W处于同一周期,原子序数Z>W,则原子最外层电子数Z>W,X、Y形成阳离子,Z、W形成阴离子,所以最外层电子数Z>W>Y>X,故C错误;
D.X、Y处于同一周期,形成阳离子,原子序数Y>X,所以金属性:X>Y;Z、W处于同一周期,形成阴离子,原子序数Z>W,所以非金属性Z>W,非金属性越强,阴离子还原性越弱,所以还原性:W2->Z-,故D正确;
答案选C。
14.下列关于物质性质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
A. 酸性强弱:HIO4>HBrO4>HClO4 B. 原子半径大小:Mg>P>N
C. 碱性强弱:KOH>NaOH>LiOH D. 金属性强弱:Na>Mg>Al
【答案】A
【解析】
【详解】A、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越强,相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酸性强弱:HIO4<HBrO4<HClO4,A错误;
B、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半径大小:Mg>P>N,B正确;
C、同主族自上而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越强,相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碱性强弱:KOH>NaOH>LiOH,C正确;
D、同周期自左向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性强弱:Na>Mg>Al,D正确;
答案选A。
15.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关于推断Y、Z、M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非金属性:Y>Z>M
B. 离子半径:M->Z2->Y-
C. Z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浓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和难挥发性
D. 三种元素中,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知,X为He元素、Y为F元素、M为Cl元素、Z为S元素。
【详解】A.根据上述分析:Y为F元素,M为Cl元素,Z为S元素,所以Y、M同主族,原子序数:Y
B.根据上述分析:Y为F元素,M为CI元素,Z为S元素,所以Z、M位于第三周期,其阴离子比Y多1个电子层,且原子序数:Z< M,则离子半径大小为: Z2->M->Y-,故B错误;
C.根据上述分析:Z为S,Z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H2SO4,浓H2SO4具有强氧化性和难挥发性,故C正确;
D. 根据上述分析:Y为F元素,F没有正化合价,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根据元素周期律:同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进行解答。
16.同分异构现象是造成有机物种类繁多的重要原因之一。下列各组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A. 甲烷与丙烷 B. CH2=CH2与CH3CH3
C. 纤维素与淀粉 D. CH3CH2OH与CH3OCH3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据此判断。
详解:A. 甲烷与丙烷的分子式不同,结构相似,互为同系物,A错误;
B. CH2=CH2与CH3CH3的分子式不同,不能互为同分异构体,B错误;
C. 纤维素与淀粉均是高分子化合物,不能互为同分异构体,C错误;
D. CH3CH2OH与CH3OCH3的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D正确。答案选D。
点睛:运用“四同”概念进行物质判断时,常出现概念混淆的情况。因此要注意用对比的方法来区分“四同”。同位素指的是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同素异形体指的是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同分异构体指的是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
17.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分子中9个碳原子可能位于同一平面内
B. 该物质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 1 mol该有机物可与4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D. 该物质能使溴水褪色是因为该物质将溴从其水溶液中萃取出来
【答案】D
【解析】
【详解】A、苯是平面正六边形,乙烯是平面结构,因此9个碳原子可能共面,故A说法正确;
B、此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故B说法正确;
C、此结构中含有苯环和碳碳双键,1mol苯最多需要3mol氢气,1mol碳碳双键需要1mol氢气,因此1mol此有机物最多消耗4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故C说法正确;
D、使溴水褪色,是因发生加成反应,故D说法错误;
答案选D。
18.其他条件不变时,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A. 对于反应3Fe(s)+4H2O(g)⇌Fe3O4(s)+4H2(g),增加Fe的量
B. 对于N2(g)+3H2(g)⇌2NH3(g),容器体积固定不变时,充入Ar
C. 对于N2(g)+3H2(g)⇌2NH3(g),容器体积固定不变时,充入N2
D. 对于N2(g)+3H2(g)⇌2NH3(g),容器气体压强不变时,充入Ar
【答案】C
【解析】
【详解】A、铁是固体,改变固体质量,反应速率不变,A错误;
B、容器体积固定不变时,充入Ar,反应物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B错误;
C、容器体积固定不变时,充入N2,氮气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C正确;
D、容器气体压强不变时,充入Ar,容器容积增大,反应物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小,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明确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质是解答的关键,注意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是通过改变体积而使浓度改变来实现的,因此要注意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只能适用于气体,另外需要注意惰性气体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需要看如何引起浓度的变化。
19.可逆反应:2NO22NO+O2在密闭容器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1)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
(2)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3)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
(4)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5)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同时生成2n mol NO2,说明反应v正=v逆;
(2)未体现正与逆的关系,不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
(3)从反应开始就符合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
(4)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说明NO2气体的浓度不变;
(5)当达到平衡时,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则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详解】(1)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同时生成2n molNO2,说明反应v正=v逆,达到平衡状态,故(1)正确;
(2)生成n mol O2,生成2n mol NO,表示的均为正反应过程,未体现正与逆的关系,不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故(2)错误;
(3)任意时刻,同一个化学反应中用不同的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等于计量数之比,所以不能说明达平衡状态,故(3)错误;
(4)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说明NO2气体的浓度不变,达到平衡状态,故(4)正确;
(5)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各物质均为气体,总质量不变;反应前后物质的量变化。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的时候,说明总物质的量不变,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达到平衡状态,故(5)正确;
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难度不大,注意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为0。
20.如图是Zn 和Cu 形成的原电池,某实验兴趣小组做完实验后,在读书卡片上记录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①Zn 为正极,Cu 为负极;
②H+向负极移动;
③电子是由 Zn 经外电路流向 Cu;
④Cu 极上有H2产生;
⑤若有 1mol 电子流过导线,则产生的 H2 为 0.5mol;
⑥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Zn﹣2e﹣=Zn2+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④⑤⑥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在该原电池中,Zn比Cu活泼,故Zn作负极,Cu作正极,电子由Zn流出经导线流向Cu;负极反应Zn-2e-=Zn2+,正极反应为2H++2e-=H2↑,故每转移1 mol电子时,产生0.5 mol H2;在溶液中H+向正极移动,SO42-向负极移动。故①②⑥错误,③④⑤正确,答案选B。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两个答案,选择一个且正确得2分)
21.反应开始2min后,B的浓度减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这2min内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是
B. 分别用B、C、D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是3:2:1
C. 在2min末时的反应速率,用反应物B来表示是
D. 在这2min内用B和C表示的反应速率(单位相同)数值不相同
【答案】BD
【解析】
【详解】A.反应物A是固体,其浓度为常数,A错误;
B.反应速率之比等于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故B、C、D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是3:2:1,B正确;
C.,表示的是2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而不是2min末时的瞬时反应速率,C错误;
D.反应方程式中B和C的化学计量数不同则同一时间段内用它们表示的反应速率(单位相同)数值不同,D正确;
答案选BD。
【点睛】化学反应速率指的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反应速率之比等于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22.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若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X
Y
Z
W
A. 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X<Y
B.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W>Z>X
C. X、Y、Z元素均存在同素异形体
D. W的单质具有漂白性,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
【答案】D
【解析】
【分析】
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次外层电子数为2,最外层电子数为6,则Y为O元素;由图中的位置可知,X为C元素,Z为S元素,W为Cl元素
【详解】A、非金属性C<O,稳定性CH4<H2O,故A正确;
B.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B、非金属性Cl>S>C,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为HClO4>H2SO4>H2CO3,故B正确;
C、 X、Y、Z元素均存在同素异形体,C有金刚石、石墨;氧有O2、O3,S有S2、S6等,故C正确;
D、潮湿的Cl2才有漂白性,故D错误;
答案选D。
23.下列化学用语的书写,不正确的是( )
A. 氮气的电子式:
B. 溴化钠的电子式
C. 乙醛的结构简式:CH3CHO
D. 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答案】CD
【解析】
【详解】A.氮气的电子式:故A错误;
B.溴化钠的电子式,故B错误;
C.乙醛的结构简式:CH3CHO,故C正确;
D.氯为17号元素,所以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故D正确;
故选:CD。
24.类比乙烯和乙醇的化学性质,推测丙烯醇(CH2=CH—CH2OH)不可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
A. 加成反应 B. 聚合反应
C. 取代反应 D. 与Na2CO3溶液反应放出CO2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丙烯醇的结构简式:CH2=CH—CH2OH中含碳碳双键和羟基,含碳碳双键,则可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加聚反应;含-OH,可发生氧化反应、取代反应,但是CH2=CH—CH2OH不能和Na2CO3溶液反应放出CO2,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丙烯醇的结构简式:CH2=CH—CH2OH中含碳碳双键和羟基,根据碳碳双键和羟基的性质来解答。
25.苹果酸的结构简式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1mol苹果酸可与3molNaOH发生中和反应
B. 一定条件下,苹果酸与乙酸或乙醇均能发生酯化反应
C. 与苹果酸互为同分异构体
D. 1mol苹果酸与足量金属Na反应生成1.5molH2
【答案】AC
【解析】
【详解】A.只有羧基能和氢氧化钠反应,所以1mol苹果酸可与2molNaOH发生中和反应,故A错误;
B.苹果酸含有羧基,所以能和乙醇在一定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含有醇羟基,所以能和乙酸在一定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故B正确;
C. 与苹果酸是同一物质,故C错误;
D.醇羟基和羧基都能和钠反应生成氢气,所以1mol苹果酸与足量金属Na反应生成1.5molH2故D正确;
故选AC。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26.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有______;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有______;互为同位素的有_____;互为同一物质的有_____。
(1)O2(2)O3(3)D(4)T(5)(6)(7)CH2=CH-CH3(8)
【答案】 (1). (7)(8) (2). (1)(2) (3). (3)(4) (4). (5)(6)
【解析】
【分析】
根据同素异形体、同位素、同一物质、同分异构体的概念进行分析。
【详解】(1) O2(2)O3均为O元素形成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3) D(4) T均为氢原子,质子数相同,质量数不同,互为同位素;(5) (6) 分子式相同,结构相同,为同一物质;(7)CH2=CH-CH3(8)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所以答案:(7)(8);(1)(2);(3)(4);(5)(6)。
27.已知A、B、C、D、E、F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B和E同主族,A、B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相邻的位置,C元素原子在同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D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E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画出F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
(2)B、C、E对应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用具体微粒符号表示)。
(3)A的气态氢化物与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生成的化合物属于_____(填“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
(4)加热条件下,B单质与C单质的反应产物的电子式为______。
(5)D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与C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 (1). (2). S2- > O2-> Na+ (3). 离子化合物 (4). (5). Al(OH)3 + NaOH = NaAlO2 + 2H2O
【解析】
【分析】
A、B、C、D、E、F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B和E同主族,D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则D为Al元素;E、F原子序数均大于Al,处于第三周期,而E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最外层电子数为6,故E为S元素,F为Cl;B和E同主族,则B为O元素;A、B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相邻的位置,A为N元素;C元素原子在同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处于IA族,原子序数介于氧、铝之间,故C为Na,以此分析解答。
【详解】(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F为Cl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答案:。
(2)根据上述分析可知:B为O元素,C为Na元素,E为S元素,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离子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故离子半径:S2- > O2-> Na+,故答案为:S2- > O2-> Na+;
(3)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为N元素,A的气态氢化物、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分别为氨气、硝酸,二者反应生成硝酸铵,属于离子化合物,故答案为:离子化合物;
(4)根据上述分析可知:B为O元素,C为Na元素,加热条件下氧气与钠的反应生成Na2O2,含有离子键、共价键,所以电子式为:,故答案:;
(5)根据上述分析可知:D为Al元素,C为Na元素。Al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Al(OH)3,Na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NaOH ,两者能发生中和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OH)3 + NaOH = NaAlO2 + 2H2O,故答案:Al(OH)3 + NaOH = NaAlO2 + 2H2O。
28.合成乙酸乙酯路线如下:CH2=CH2C2H5OHCH3CHOCH3COOHCH3COOCH2CH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乙烯能发生聚合反应,其产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
(2)乙醇所含的官能团为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②:______,反应④:______。
(4)反应④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试管B中在反应前加入的是_____。
【答案】 (1). (2). -OH (3). 2CH3CH2OH+O22CH3CHO+2H2O (4). CH3CH2OH +CH3COOHCH3COOCH2CH3+H2O (5). 饱和碳酸钠溶液
【解析】
分析】
(1)乙烯能发生聚合反应生成聚乙烯;
(2)反应②是乙醇的催化氧化生成乙醛和水;反应④是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加热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
(3)反应②为乙醇催化氧化生成乙醛和水,反应④为乙酸和乙醇在浓硫 酸加热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
【详解】(1)乙烯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乙烯,其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 ;
(2)乙醇的结构简式CH3CH2OH,含有的官能团为:-OH,故答案为:-OH;
(3)反应②为乙醇催化氧化生成乙醛和水,其反应方程式为:2CH3CH2OH+O22CH3CHO+2H2O;反应④为乙酸和乙醇在浓硫 酸加热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OH +CH3COOHCH3COOCH2CH3+H2O,故答案:2CH3CH2OH+O22CH3CHO+2H2O;CH3CH2OH +CH3COOHCH3COOCH2CH3+H2O;
反应④为乙酸和乙醇在浓硫 酸加热反应制取乙酸乙酯,因为乙酸和乙醇沸点低易挥发,且都能溶于水,CH3COOCH2CH3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所以试管B中在反应前加入的是饱和碳酸钠溶液,它可以降低乙酸乙酯的降解性,同时可以吸收乙酸,溶解乙醇,故答案:饱和碳酸钠溶液。
29.某温度时,在一个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____;
(2)反应开始至2min,气体Z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
(3)达到平衡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
A.X、Y、Z的浓度之比是1:2:3
B.X的消耗速率和Y的生成速率相等
C.Z的浓度保持不变
【答案】 (1). 3X+2Y3Z (2). 0.125mol/ ( Lmin) (3). B
【解析】
【详解】(1)根据图知,随着反应的进行X、Y的物质的量减少,而Z的物质的量增大,所以X和Y是反应物、Z是生成物,10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则参加反应的△n (X) = (1.00-0.25)mol=0.75mol、△n(Y)=(1.00-0.50) mol=0.50mol、 △n ( Z)=(0.75-0) mol=0.75mol,同一可逆反应中同一时间段内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所以X、Y、Z的计量数之比=0.75mol: 050mol:0.75mol=3:2:3所以该反应方程式:3X+2Y3Z;
(2) 0-2min内Z的平均反应速率v===0.125mol/ ( Lmin),故答案为: 0.125mol/ ( Lmin);
(3) A.相同容器中,X、Y、Z的浓度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0.25mol: 0.50mol:0.75mol=1:2:3,故A正确;
B.该反应中X、Y的计量数之比为3:2,当X的消耗速率与Y的生成速率之比为3:2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所以当X的消耗速率和Y的生成速率相等时该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故B错误;
C.当Z的浓度保持不变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正确;
故选B。
30.(1)某小组同学在烧杯中加入5mL1.0mol•L-1盐酸,再放入用砂纸打磨过铝条,观察产生H2的速率,如图A所示,该反应是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其能量变化可用图中的____(填“B”或“C”)表示。
(2)如图是银锌原电池装置的示意图,以硫酸铜为电解质溶液,银电极上的反应式为_____。
【答案】 (1). 放热 (2). B (3). Cu2+ +2e- = Cu
【解析】
【分析】
(1)浓度越小,反应速率越小,温度越高,速率越大;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吸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2)由图可知,Zn为负极,失去电子,Ag为正极,正极上铜离子得到电子,以此来解答。
【详解】(1)在烧杯中加入5mL1.0mol/L盐酸,再放入用砂纸打磨过的铝条,观察产生H2的速率,开始时盐酸的浓度较大,速率应最大,随着反应进行盐酸的浓度降低,速率减慢,但实际上速率是逐渐增大,说明温度对速率的影响大于浓度对速率的影响,则该反应放热;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图象B正确;故答案为:放热; B。
(2)银锌原电池以硫酸铜为电解质溶液,Ag为正极,铜离子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Cu2+ +2e- = Cu,故答案:Cu2+ +2e- = Cu。
【点睛】根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进行解答。根据电解原理活泼金属做负极,失电子,不活泼金属做正极,溶液中阳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解答。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