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69508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69508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69508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展开www.ks5u.com周口中英文学校2019-2020学年上期高一
第一次考试化学试题
说明: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你的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位置上,否则不予记分,如果需改正,请先擦干净,保持卷面整洁。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S:32 K:39 Fe:56 Na:23 N:14 Mg:24 Cl:35.5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有关安全措施不恰当的是( )
A. 实验室使用电器时,不能用湿手接触电器
B. 实验结束后,应关好水龙头、排气扇及切断电源
C. 未经老师允许,可以带食物进实验室,可以边做实验边吃东西
D. 酒精灯里的酒精不准带出实验室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水能导电,不能用湿手接触电器,以防触电,选项A正确;
B、实验结束后,应关水、断电,还应关闭一切使用的电器,选项B正确;
C、在实验室中严禁吃东西,以防中毒事件的发生,选项C错误;
D、酒精属于化学实验药品,且属于易燃液体,不能带出实验室,选项D正确;
答案选C。
2.下列事故或药品的处理正确的是( )
A. 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B. 当出现CO中毒时,应立即将中毒者抬到室外新鲜空气处
C. 制取并收集氧气结束后,应立即停止加热,并清洗试管。
D. 将含硫酸的废液倒入水槽,用水冲入下水道
【答案】B
【解析】
【详解】A、少量浓硫酸不慎滴到皮肤上,可以用大量水冲洗,再用3%~5%的NaHCO3 溶液涂上,选项A不正确;
B、CO易于血红蛋白结合从而是人体失去氧而中毒,所以当出现CO中毒时,应立即将中毒者抬到室外新鲜空气处,选项B正确;
C、制取并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后,如果立即停止加热,容易引起液体倒流,选项C不正确;
D、硫酸是强酸,不能随意排放,随意将含硫酸的废液倒入水槽,用水冲人下水道是错误的,选项D不正确。
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化学实验中的安全及事故处理知识,题目难度不大,旨在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化学实验是化学的基础,要了解常见的实验操作,能对错误操作的后果做出判断,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易错点为选项C:C、根据中毒者缺氧,应立即将中毒者抬到室外新鲜空气处分析。
3.如果你家里食用花生油不小心混入了大量的水,利用你所学的知识,最简便的分离方法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为过滤装置、B为分液装置、C为蒸发装置、D为蒸馏装置;花生油和水是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若家里的食用花生油不小心混入了大量的水,会出现分层现象,应采用分液的方法进行分离,故选B。
4.提纯含有少量泥沙的粗盐,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B. 过滤、蒸发、结晶、溶解
C. 溶解、蒸发、过滤、结晶 D. 溶解、蒸发、结晶、过滤
【答案】A
【解析】
【详解】提纯含有泥沙的粗盐的操作顺序为:溶解→过滤除去泥沙→蒸发→结晶,答案选A。
5.某实验小组只领取下列仪器和用品:铁架台、铁夹、铁圈、三角架、石棉网、烧杯、漏斗、分液漏斗、 酒精灯、玻璃棒、量筒、蒸发皿、锥形瓶、牛角管、火柴。不能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
A. 蒸发 B. 萃取 C. 过滤 D. 蒸馏
【答案】D
【解析】
【详解】A、蒸发需要铁架台、铁圈、三角架、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火柴等,蒸发能进行,A错误;
B、萃取需要分液漏斗、烧杯、铁架台、铁圈等,萃取能进行,B错误;
C、过滤需要铁架台、铁圈、漏斗、烧杯、滤纸等,过滤能进行,C错误;
D、蒸馏需要铁架台、铁圈、铁夹、石棉网、酒精灯、蒸馏烧瓶、冷凝管、接受器、锥形瓶、火柴等,蒸馏不能进行,D正确;
答案选D。
6.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符号为NA,其近似值为6.02×1023 mol-1
B. 等物质量的O2与O3,所含氧原子数相同
C. 在0.5 mol Na2SO4中,含有的Na+数约是6.02×1023
D.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答案】B
【解析】
【详解】A.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符号为NA,其近似值为6.02×1023mol-1,故A正确;
B.等物质的量的O2与O3所含氧原子数之比为2:3,故B错误;
C.0.5 mol Na2SO4中含有Na+ 的物质的量为0.5 mol×2=1 mol,数目约是6.02×1023,故C正确;
D.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故D正确。
故选B。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1 mol H2O的质量为18 g·mol-1
B. CH4的摩尔质量为16 g
C. 3.01×1023个SO2分子的质量为32 g
D. 1 mol任何物质均含有6.02×1023个分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A.质量单位是克等,1 mol H2O的质量为18 g,故A错误;
B. 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1等,CH4的摩尔质量为16g·mol-1,故B错误;
C. 3.01×1023个SO2分子是0.5mol,质量为0.5mol×64g·mol-1=32 g,故C正确;
D. 物质不都是由分子构成,如氯化钠固体不含分子,故D错误;
故选C。
8.在标准状况下,与12 g H2的体积相等的N2的( )
A. 质量为12 g B. 物质的量为6 mol
C. 体积为22.4 L D. 物质的量为12 mol
【答案】B
【解析】
【详解】在标准状况下,任何气体的摩尔体积约22.4 L·mol-1,体积相等时,气体的物质的量也相等。12 g H2的物质的量是6 mol,因此氮气的物质的量是6 mol。6 mol N2的质量:6 mol×28 g·mol-1=168 g,6 mol H2或6 mol N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 L·mol-1×6 mol=134.4L。
答案选B。
9.标准状况下,下列物质占体积最大的是( )
A. 98 g H2SO4 B. 6.02×1023个CO2 C. 44.8 L HCl D. 6 g H2
【答案】D
【解析】
【详解】A.H2SO4是溶液,密度大于1g/mL,98 g H2SO4 的体积小于98mL;6.02×10 23 个CO2的物质的量为1mol,标准状况下体积为1mol 22.4L/mol=22.4L; HCl的体积为44.8 L;6gH2的物质的量为6g/2gmol-1=3mol,标准状况下体积为3mol 22.4L/mol=67.2L ,故D项正确。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D。
10.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含有NA个氦原子的氦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11.2L
B. 25 ℃,1.01×105Pa,64gS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3NA
C. 在常温常压下,11.2LCl2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D. 标准状况下,11.2LH2O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答案】B
【解析】
【详解】A项,氦气为单原子分子,含有NA个氦原子的氦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L,故A错误;
B项,64gSO2的物质的量为64g/64g/mol=1mol,含有的原子数为3NA,故B正确;
C项,在标准状况下,11.2LCl2含有的分子的物质的量为11.2L/22.4L/mol=0.5mol,分子数为0.5NA,故C错误;
D项,标准状况下,水为液态,11.2LH2O含有的分子数不是0.5NA,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1.下列实验操作:①用50 mL量筒量取5 mL蒸馏水;②称量没有腐蚀性的固体药品时,把药品放在托盘上称量;③浓硫酸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④倾倒液体时试剂不对准容器口;⑤块状药品都要用药匙取用;⑥固体药品用细口瓶保存。其中错误的是
A. ①②③ B. ③④ C. ②⑤⑥ D. ①②③④⑤⑥
【答案】D
【解析】
【分析】
①量筒量取5mL蒸馏水应该选用10mL量筒;
②根据称量没有腐蚀性固体药品时的正确操作分析;
③根据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的处理方法判断;
④应该试剂瓶口与容器口紧靠在一起;
⑤取块状固体一般用镊子取用;
⑥根据广口瓶用来保存固体判断.
【详解】①用50mL量筒量取5mL蒸馏水,误差太大,应该用10mL量筒,故①错误;
②应在托盘上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纸片,以免污染药品,损坏托盘,故②错误;
③浓硫酸沾到皮肤上,要迅速用抹布擦拭,然后用水冲洗,故③错误;
④倾倒液体时,应使试剂瓶口与容器口紧靠在一起,故④错误;
⑤固体药品取用时,取用粉末状固体用药匙,块状固体一般用镊子,故⑤错误;
⑥药品的保存,细口瓶保存细口瓶盛液体,广口瓶才用来保存固体,故⑥错误;
故选:D。
12.下列图示的四种实验操作名称从左到右依次是( )
A. 过滤、蒸发、蒸馏、分液 B. 过滤、蒸馏、蒸发、分液
C. 蒸发、蒸馏、过滤、分液 D. 分液、蒸馏、蒸发、过滤
【答案】A
【解析】
【详解】为过滤装置,为蒸发装置,为蒸馏装置,为分液装置,故选A。
1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磷酸的摩尔质量与6.02×1023个磷酸分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相等
B. 6.02×1023个氮分子和6.02×1023个氢分子的质量比等于14∶1
C. 32g氧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2×6.02×1023
D. 常温常压下,0.5×6.02×1023个一氧化碳分子所占体积是11.2 L
【答案】D
【解析】
【详解】A、磷酸的摩尔质量与1mol磷酸的质量在数值上相等,单位不同,正确;
B、物质的量相等,质量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正确;
C、32g氧气为1mol,每个氧气中含有两个氧原子,氧原子数为2NA,正确;
D、状态不是标准状况下,所以0.5molNO不是11.2L,不正确;
答案选D
14.下列实验操作均要用玻璃棒,其中玻璃棒的作用及其目的相同的是
① 过滤 ② 蒸发 ③ 溶解 ④ 向容量瓶转移液体
A. ①和② B. ①和③ C. ③和④ D. ①和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玻璃棒在很多操作中被用到,不同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也不相同,如引流、搅拌加速溶解、防止液体飞溅、转移固体等作用。
【详解】①在过滤时,玻璃棒起引流作用;
②在蒸发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液体因局部受热而飞溅;
③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物质的溶解;
④向容量瓶转移液体时玻璃棒起引流作用。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及其目的相同的是①和④,
答案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玻璃棒的作用,熟悉各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及使用注意事项即可解答,较简单。
15.下列实验操作叙述正确的是( )
A. 萃取操作必须在漏斗中进行
B. 振荡试管中液体时,手拿住试管,用手腕甩动
C. 用剩的药品应收集起来,放回原试剂瓶中
D. 称量物质时,先取小砝码,再依次取较大的砝码
【答案】B
【解析】
【详解】A、萃取可以在烧杯等仪器中操作,选项A错误;
B、振荡试管时,手拿住试管,用手腕振荡,防止液体溅出,选项B正确;
C、剩余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中,防止污染药品,选项C错误;
D、天平使用时,先用较大砝码,再用小砝码,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实验操作的正误,了解使用天平时砝码的添加顺序,天平使用时,先用较大砝码,再用小砝码。
16.在标准状况下,m g气体A与n g气体B的分子数相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两种气体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m∶n
B. 同质量气体A与B的分子数之比为n∶m
C. 同温同压下,A、B两气体密度之比为n∶m
D. 相同状况下,同体积A、B两气体的质量之比为m∶n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n=m/M可知,分子数相同的气体,相对分子质量之比等于质量之比,即A与B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mg:ng=m:n,A正确;
B、A与B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m:n,同质量时由n=m/M可知,分子数之比等于B正确;
C、标准状况下,Vm相同,由可知,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即为m:n,C错误;
D、相同状况下,同体积的A与B的物质的量相同,则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即为m:n,D正确。
答案选C。
1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磷酸的摩尔质量与6.02×1023个磷酸分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相等
B. 6.02×1023个氮分子和6.02×1023个氢分子的质量比等于14∶1
C. 32g氧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2×6.02×1023
D. 常温常压下,0.5×6.02×1023个一氧化碳分子所占体积是11.2 L
【答案】D
【解析】
【详解】A、磷酸的摩尔质量与1mol磷酸的质量在数值上相等,单位不同,正确;
B、物质的量相等,质量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正确;
C、32g氧气为1mol,每个氧气中含有两个氧原子,氧原子数为2NA,正确;
D、状态不是标准状况下,所以0.5molNO不是11.2L,不正确;
答案选D。
18.在一个密闭容器中盛有11gX气体(X的摩尔质量为44g/mol)时,压强为1×104Pa。如果在相同温度下,把更多的气体X充入容器,使容器内压强增至5×104Pa,这时容器内气体X的分子数约为
A. 3.3×1025 B. 3.3×1024 C. 7.5×1023 D. 7.5×1022
【答案】C
【解析】
【详解】11g该气体的物质的量是11g÷44g/mol=0.25mol。根据PV=nRT可知,在温度和体积相等的条件下,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所以此时气体的物质的量是0.25mol×5=1.25mol,则含有的分子数是1.25mol×6.02×1023/mol=7.5×1023;综上所述,本题选C。
二、填空题。
19.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和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
①过滤 ②加过量NaOH溶液 ③加适量HCl ④加过量Na2CO3溶液 ⑤加过量BaCl2溶液
通过教材中“粗盐的提纯”及你做过的该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五步操作中,最后进行的是________。
(2)实验室进行NaCl溶液的蒸发时,一般有以下操作过程:
①固定铁圈位置 ②放置酒精灯 ③放上蒸发皿(蒸发皿中盛有NaCl溶液) ④加热搅拌 ⑤停止加热
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粗盐经过一系列操作后的溶液中滴加过量饱和Na2CO3溶液。请问这步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Na2CO3溶液已经过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里将粗盐制成精盐的过程中,在溶解、过滤、蒸发三个步骤的操作中都要用到玻璃棒,分别说明在这三种情况下使用玻璃棒的目的:
溶解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滤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蒸发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③ (2). ②①③④⑤ (3). 除去Ca2+以及加入的过量Ba2+ (4). 取上层清液直接滴入Na2CO3溶液,不再产生沉淀 (5). 搅拌,加速溶解 (6). 引流(或使待滤液体沿玻璃棒流入漏斗,防止外洒) (7). 搅拌,防止因局部过热液滴或晶体飞溅
【解析】
【详解】(1)粗盐中含有的Ca2+、Mg2+、SO42-和泥沙等杂质,将粗盐溶于水,加入过量BaCl2溶液以除去SO42-,但同时引入杂质离子Ba2+,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以除去Ba2+和Ca2+,所以BaCl2溶液一定放在Na2CO3溶液前面,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除去Mg2+,过滤,将得到的沉淀全部滤出,最后得到的滤液是含NaCl,Na2CO3,NaOH等的混合物,加入HCl可以进一步除去CO32-,OH-等杂质离子,得到较为纯净的NaCl溶液,所以最后一步为③。
(2)蒸发NaCl溶液时,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先放置酒精灯,再固定铁圈位置,放上蒸发皿,开始加热搅拌,当剩余少量液体时停止加热,所以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②①③④⑤
(3)在除杂操作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以除去SO42-,但同时引入杂质离子Ba2+,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以除去Ca2+和过量的Ba2+;判断Na2CO3溶液已经过量的方法是:取上层清液直接滴入Na2CO3溶液,不再产生沉淀 。
(4)在溶解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加快溶解速率;过滤时使待滤混合物液体沿着玻璃棒流进漏斗中,起到引流的作用,防止洒到漏斗外面;蒸发操作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因局部过热造成的液体飞溅。
20.(1)下列数量的各物质所含原子数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是____。
①0.5 mol氨气 ②标准状况下22.4 L氦气 ③4℃时9 mL水 ④0.2 mol磷酸钠
(2)某双原子分子构成的气体,其摩尔质量为Mg/mol,该气体质量为mg,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则:
①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____mol
②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L
③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____g/L
④该气体所含原子总数为____个
⑤该气体的一个分子的质量为____g。
【答案】 (1). ①④③② (2). (3). (4). (5). (6).
【解析】
【详解】(1)①0.5mol氨气含有原子物质的量=0.5mol×4=2mol;
②标准状况下22.4L氦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为单原子分子,含有原子为1mol;
③4℃时9mL水的质量为9g,其物质的量==0.5mol,含有原子物质的量=0.5mol×3=1.5mol;
④0.2mol磷酸含有原子物质的量=0.2mol×8=1.6mol,
故含有原子数目①>④>③>②;
(2)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n==mol;
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V=22.4L/mol×=mol=L;
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ρ===g/L;
该气体所含原子总数为:N=n(原子)•NA=mol×2×NA=;
该气体含有的分子个数为:mol×NA=,一个气体分子的质量为:=g。
21.(1)相同物质量的CO2和O2,其分子数目之比为_____,原子数目之比为___,氧原子数目之比为____;质量相同的CO2和O2,其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
(2)4.8gO2和0.2 mol CO2,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质量之比是____,在同温同压下的体积之比是____。
【答案】 (1). 1∶1 (2). 3∶2 (3). 1∶1 (4). 8∶11 (5). 3∶4 (6). 6∶11 (7). 3∶4
【解析】
【详解】(1)n(CO2)=n(O2),分子数之比为1:1;CO2是三原子分子,O2是双原子分子,原子数之比为3:2;1个CO2分子中含2个O原子,1个O2分子中含2个O原子,氧原子数之比为1:1;CO2、O2的摩尔质量依次为44g/mol、32g/mol,根据n=,质量相同的CO2和O2物质的量之比为32:44=8:11;
(2)n(O2)==0.15mol,所以 O2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0.15mol:0.2mol=3:4;
m(CO2)=0.2mol×44g/mol=8.8g,所以 O2和CO2的质量之比=4.8g:8.8g=6:11;
同温同压下,二者的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3:4。
三、计算题。
22.已知8 g A能与32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2 g C和一定量D,现将16 g A与70 g B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生成2 mol D和一定量C,则D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__
【答案】18 g·mol﹣1
【解析】
【详解】化学反应必须遵循质量守恒定律。8 g A和32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2 g C,生成D的质量为8 g+32 g-22 g=18 g,则==;16 g A与70 g B反应时,B过量,A完全反应,生成D的质量为16 g×=36 g,则M(D)==18 g/m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