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期中复习(含答案)——第3章 物态变化期中综合巩固测试
展开第3章 物态变化期中综合巩固测试
1.下列温度最接近事实的是( )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38℃
B.我国江南地区冬季最低气温-15℃
C.适宜人洗澡的水温42℃
D.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室温15℃
2.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小明同学分别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如图所示,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主要研究蒸发快慢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 )
A. 水的表面积
B. 水的温度
C. 水上方空气的流速
D. 水的质量
3.如图示,烧瓶中的水正在沸腾,若往烧瓶中打气,会看到水停止沸腾,这是由于( )
A. 气压升高,水沸点升高
B. 气压降低,水温升高
C. 气压降低,水的沸点降低
D. 气压升高,水的沸点降低
4.某温度计在时,水银柱长,38℃ 100℃时,水银柱长;当水银柱长时,所显示的温度为( )
A.28℃
B.35℃
C.55℃
D.30℃
5.海波的熔点是48℃,那么48℃的海波所处的状态是( )
A. 一定是固态
B. 一定是液态
C. 一定是固、液共存态
D. 以上都有可能
6.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为37.5℃,若没有甩就直接去测量乙和丙的体温,已知他们的实际体温分别为36.9℃和38.7℃,那么两次测量的结果分别为( )
A. 36.9℃和38.7℃
B. 36.9℃和37.5℃
C. 37.5℃和37.5℃
D. 37.5℃和38.7℃
7.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存在的是( )
A.的水正在沸腾
B.在一定条件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可达到
C.利用酒精和水的沸点不同,可以把酒精和水分开
D.冰不经过熔化就能直接变成水蒸气
8.在新宁莨山八角寨美景中:峰峦烟雾缭绕若隐若现,令人心旷神怡.其中雾的形成是( )
A. 汽化现象
B. 液化现象
C. 凝华现象
D. 凝固现象
9.冬天房顶上的积雪没有熔化,但会逐渐减少,是因为积雪发生了( )
A. 蒸发现象
B. 升华现象
C. 凝华现象
D. 凝固现象
10.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的沸点与大气压有关
B.水在蒸发过程中要不断放热
C.往豆浆中加糖,豆浆会变甜,这是液化现象
D.冰块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11.在北方高寒地区,要使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气温,而不使用水银温度计,这是因为( )
A. 水银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比酒精的小
B. 固态水银比固态酒精的熔点低
C. 液态水银比液态酒精的凝固点高
D. 液态水银比液态酒精的凝固点低
12.白炽灯发光时,灯丝的温度可达2000℃,以下适合做灯丝材料的是( )
A. 铜
B. 铁
C. 钨
D. 铝
13.冬天我们常看见嘴里呼出的“白汽”,这实际上是( )
A.水蒸气
B.二氧化碳气体
C.小水滴
D.液态的二氧化碳
14.小明对甲、乙两种物质做凝固实验,得到温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
A. 甲在第2min时是液态
B. 甲在ab段吸热
C. 甲的凝固点是48℃
D. 乙是非晶体
15.小李把同样的水饺放在水中煮和放在油中炸,经过一段时间取出水饺,发现在油炸的水饺发黄变焦了,而在水中煮的水饺没有发黄变焦,这说明( )
A. 水是无色的,油是黄的
B. 油的传热性能比水强
C. 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D. 油没有沸点,水有沸点
16.寒冷的冬天,小明在晨练时看到一些现象,下面是他对这些现象的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
A.跑步时嘴里呼出的“白气”,是液化现象
B.进入温暖的房间时眼镜变模糊,是液化现象
C.路边地面上薄薄的霜,是升华形成的
D.屋檐下悬挂的冰柱,是汽化形成的
17. 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不合理的是( )
A. 济南近年来冬天最冷时的气温可达-20℃
B. 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5℃
C. 洗澡时淋浴水温为70℃
D. 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
18. 下表为几种物质的熔点,根据表中数据可判断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几种物质的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
A. 灯丝用钨做成是因为它的熔点高
B. 不同物质的熔点一般不同
C. 表内物质应该都是晶体
D. 北方气温有时低于零下50℃,因此北方多用酒精温度计
19.下表是某实验小组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记录的数据,试根据数据作出水的沸腾图象,并由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_,此时的气压________标准大气压(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时间 | ||||||||
温度 |
20. 天津地区一年四季分明,严冬的早晨在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冰花主要是水凝固形成的
B. 冰花主要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C. 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内侧
D. 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外侧
21.北京元月份的平均气温为“-4.7℃”,读作 ______ 或 ______
22.夏天向手心吹气,手感觉凉,这是为什么?而冬天向手心呵气,手感觉暖,这又是为什么?
23.冬天北方农村的菜窖里放几桶水,菜就不易冻坏,这是因为水________时会________热,因此窖内温度不致太________.
24.冬天,小明发现河水结冰了,但室外咸菜缸中的盐水却没有结冰,这是因为盐水比水的凝固点 ______ (“高”、“低”).
25.在科学探究中,研究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在初中物理中就涉及到许多常用的研究方法.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保留水分是蔬菜和水果保鲜的一个方面,为了研究影响蔬菜和水果水分散失快慢的因素,有、、三组同学各自做了研究实验.如图所示是他们所做实验的部分情景示意图(实验材料是均匀剖开的胡萝卜)观察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这三组实验中,研究方法正确的是哪一组?
研究方法正确的小组是依据什么物理知识来设计实验的?
研究方法正确的小组所用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26.如图所示,小丽在老师的指导下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晶体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___________性质制成的;
(2)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___________(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3)除图甲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和___________.
(4)温度为90℃时,该物质处于___________态.(选填“固”、 液”或“固液并存”)
(5)图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____℃,熔化过程中,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___________分钟.
(6)通过实验得出晶体熔化时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夏天,南方一些偏远地区为了保鲜食物,通常在盆里装一些常温的水,盆底放一个略高于水面的支架,支架上放一只装有食物的篮子,再把用多层纱布制成的口袋套在篮子上,使袋口浸入水中,则多层纱布中就会有水,如图所示.请分析该装置保鲜食物的原因.
2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很多物理现象跟气压的大小(通常说气压的高低)有关系,对人类的生活、健康有重要影响.
实验:(如图a)烧瓶中的水沸腾后移去酒精灯,水就停止沸腾;待水的温度降低一些后将大注射器接到烧瓶口上(如图b),向外拉注射器活塞,看到了什么现象?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说明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换用其它液体,在各种气压下实验,表明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增高.
(1)研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的步骤:A提出假设;B分析归纳;C得出结论;D提出问题;E实验研究;F理论推导;G经验总结等.你认为编者对“液体沸点与气压关系的研究”依次采取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同学把图b的装置改成图c的装置,注射器改为加热,待水沸腾后,才与胶管连接,并继续加热,目的是想通过实验验证“气压增大时,液体的沸点升高”.你猜想小明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看到的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C
2. A
3. A
4. D
5. D
6. D
7. .B
8. B
9. B
10. A
11. C
12. C
13. C
14. B
15. C
16. AB
17. ABC
18. ABCD
19. 小于
20. BC
21. 零下4.7摄氏度;负4.7摄氏度
22. 夏天向手心吹气,吹气时加快手心汗液的蒸发,蒸发吸收热量,手心温度降低,所以手感觉到凉;冬天向手心呵气,口中呼出的水蒸气遇冷的手液化成小水珠,液化放出热量,所以手感觉到暖和.
23. 凝固,放,低
24. 低
25. 甲和丙;
依据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来设计实验;
控制变量.
26. (1)热胀冷缩; (2)慢; (3)钟表; (4)液; (5)80;15 (6)晶体熔化时要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27. 纱布口袋中含的水与封闭的空气温度相同,这些水由于蒸发,温度降低;口袋中水的温度低于封闭空气的温度,封闭空气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封闭空气的温度低于食物的温度,食物放出热量,温度降低.
28. 水重新沸腾;液体表面的气压降低,液体沸点降低;(1)DEBC;(2)向内压向活塞;水停止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