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专版2020中考物理复习方案课时训练03声现象
展开课时训练(三) 声现象
(限时:45分钟)
|基础过关|
1.如图WK3-1所示,手机与音叉的位置保持不变,利用手机软件测出音叉发出的声音从30 dB 变为50 dB,说明音叉振动的 ( )
图WK3-1
A.振幅变大 B.振幅变小 C.频率变大 D.频率变小
2.重敲音叉与轻敲音叉相比 ( )
A.音调变低 B.频率变大 C.响度变大 D.声速变小
3.[2019·河北]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通过响度分辨不同乐器演奏的声音
B.笛子发出的声音是由笛子振动产生的
C.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学生可以免受噪声干扰
D.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4.如图WK3-2所示,纺纱工人工作时戴着防噪声的耳罩,这是为了 ( )
图WK3-2
A.防止噪声的产生 B.检测噪声强弱 C.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D.减小噪声传播速度
5.如图WK3-3所示,小华在唱《青藏高原》这首歌,老爷爷所说的话是指唱到“高原”的“高”时,要求声音的 ( )
图WK3-3
A.音调高 B.音调低 C.响度大 D.响度小
6.[2019·广东]赛龙舟不仅是一项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了我国悠久历史文化传承.如图WK3-4所示为某比赛场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图WK3-4
A.选手根据鼓声齐心协力划桨,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选手听到鼓声大作,震耳欲聋,说明此时鼓声的响度大
C.选手能从现场各种声音中听出鼓声,主要是通过鼓声的音色来辨别的
D.鼓手敲击鼓面越快,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也越快
7.[2019·天水]图WK3-5中有关声现象的实验中,能用来探究决定音调高低因素的是 ( )
甲 乙 丙 丁
图WK3-5
A.图甲中,手指蘸水摩擦杯口发声,同时增加杯中的水量
B.图乙中,响铃时,不断抽出瓶内的空气
C.图丙中,室内收音机播音时,导致喇叭前方的烛焰摇晃
D.图丁中,敲鼓时,用大小不同的力
8.物理老师自制了“探究真空是否可以传声”的简易装置如图WK3-6所示,实验时,将正在发声的音乐卡芯固定在拔罐器内,用抽气枪逐步抽出罐内空气,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图WK3-6
A.音乐卡芯发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音乐卡芯发出的声音尖锐刺耳,说明其声音响度大
C.抽气时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是音调变低的缘故
D.由实验可推理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9.君君同学在游览某文化长廊时拍下了一幅如图WK3-7所示的古诗碑帖.诗中寒山寺的钟声是通过
传播到客船上.
图WK3-7
10.在音乐中,中音C调“1(do)”的频率是262 Hz,D调“1(do)”的频率是294 Hz,由此可知D调“1”比C调“1”的 (选填乐音的三要素)高.
11.同学们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有下面两种看法,请根据你的知识,对每种看法作出评价.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运动产生的”,评价: (选填“正确”或“错误”).
(2)“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 m/s”,评价: (选填“正确”或“错误”).
|走进重高|
1.位于山西省永济市普救寺中的莺莺塔如图WK3-8所示,它是我国现有的四大回音建筑之一.若游人在塔附近的一定位置以两石相击,便可听到“呱呱”的回声,类似青蛙鸣叫,并且声音也变得格外响亮.对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图WK3-8
A.“以两石相击”主要是由空气振动发声
B.“类似青蛙鸣叫”是指音色相近
C.“变得格外响亮”是指音调变高
D.“呱呱”的回声一定是噪声
2.[2018·武汉]如图WK3-9所示,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竹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上下推拉活塞,并用相同的力吹管的上端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图WK3-9
A.哨音是由管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B.哨音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
C.向上推活塞时,吹出的哨音响度会变大 D.向下拉活塞时,吹出的哨音音调会变低
3.如图WK3-10所示,小秦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钢尺,钢尺振动的快慢不同,他听到的声音不同.这表明 ( )
图WK3-10
A.音色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 B.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C.响度跟人与声源的距离无关 D.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4.[2019·成都]如图WK3-11所示为音叉共鸣实验: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用橡皮槌敲击其中一个音叉,另一个未被敲击的音叉也会发出声音.此现象可以说明 ( )
图WK3-11
A.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B.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时间 D.物体不振动也可以产生声音
5.如图WK3-12所示,在甲、乙、丙、丁4个相同的玻璃瓶中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则 ( )
图WK3-12
A.敲打丁瓶发出的声音传播得最快
B.用嘴依次吹瓶口,甲的音调最高
C.用筷子依次敲打瓶口,乙的音调最高
D.无论瓶周围有没有空气,瓶发出的声音都能直接传入人耳
6.[2018·青岛]实验探究:探究声音的产生与特性.
过程结论 | 如图WK3-13所示,用音叉和乒乓球进行如下实验: 图WK3-13 ①轻敲256 Hz的音叉,用悬吊着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叉股,发现乒乓球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 ②重敲同一音叉,听到更大的声音,同时发现乒乓球被弹开得更远,说明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 有关; ③换用512 Hz的音叉重复实验,听到声音的音调更高,说明音调与发声体的 有关. |
7.某兴趣小组计划探究“铝棒的发声”,同学们使用一根表面光滑的实心铝棒,一只手捏住铝棒的中间部位,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粘少许松香粉,在铝棒表面由手捏部位向外端摩擦,可以听见铝棒发出声音,而且发现在不同情况下铝棒发声的频率是不同的.为了探究铝棒发声频率的影响因素,该兴趣小组找到不同规格的铝棒、虚拟示波器等器材进行探究.实验前,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A: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铝棒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B: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铝棒的长度有关;
猜想C: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手捏铝棒的部位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A,同学们选择4根铝棒,每次均捏住铝棒的中间部位,由手捏部位向外端摩擦.实验所得的数据记录于表一中,在2%的误差允许范围内(频率相差在70 Hz以内)的测量值可以认为是相等的.
表一
实心铝棒 | 铝棒长度L/(×10-2 m) | 横截面积S/(×10-5 m2) | 频率f/Hz |
1 | 71 | 2.9 | 3500 |
2 | 78 | 2.9 | 3146 |
3 | 71 | 5.2 | 3530 |
4 | 78 | 11.7 | 3143 |
(1)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铝棒的发声频率与横截面积是 (选填“有关”或“无关”)的.
(2)为了验证猜想B,同学们选择横截面积均为2.9×10-5 m2的铝棒,实验所得的数据记录在表二中.同学们从表中前两列数据很难得出频率f与长度L之间的关系,他们利用图像法处理数据,画出了频率f与长度的倒数的关系,如图WK3-14所示,分析可知,发声频率与铝棒长度的关系 .
图WK3-14
表二
实心铝棒 | 铝棒长度L/(×10-2 m) | 频率f/Hz | 铝棒长度倒数/m-1 |
1 | 50 | 5000 | 2.00 |
2 | 71 | 3500 | 1.41 |
3 | 78 | 3416 | 1.28 |
4 | 91 | 2700 | 1.10 |
5 | 105 | 2375 | 0.95 |
(3)同学们又通过实验探究铝棒发声的频率和手捏铝棒部位的关系.在实验过程中,有同学将发声的铝棒一端插入水中,可以看到
现象,有同学用手迅速握住正在发声的铝棒,可以听见声音很快衰弱,原因是 .
8.[2018·陕西]太阳光在通过透镜时会被会聚或发散,那么声音在传播途中遇到不同介质时,会不会像光一样也被会聚或发散呢?在老师的帮助下,同学们用音叉、三个相同的气球(内部充有不同气体)、示波器、麦克风等器材设计了如图WK3-15所示的实验,并进行了如下探究:
图WK3-15
(1)调整音叉和麦克风之间的距离,让音叉发出的声音只通过空气传播,用麦克风将声音信号输入示波器,观察并记录此时的波形如图WK3-16甲所示.
(2)分别将充有二氧化碳气体、空气和氢气的气球,依次放在音叉和麦克风之间,保持音叉和气球之间的距离不变,让音叉发出声音,记录示波器显示的波形如图WK3-16乙、丙、丁所示.
分析以上实验过程和现象可知:
图WK3-16
(3)实验过程中,敲击音叉,使其 发声,且应控制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 (选填“相同”或“不同”).
(4)比较如图WK3-16的乙与甲,发现声波在通过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气球后,麦克风接收到的声音响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此时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气球对声波具有 作用,相当于一个 透镜.比较丁与甲后,发现充有氢气的气球对声波具有 作用,由此可见,声音与光之间存在某种对应关系.
(5)实验后,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到,生物体组织在激光照射下,会因升温膨胀而产生频率高于20000 Hz的 声波,生物医学上通过特殊介质和装置使这种声波集中并成像,克服纯光学成像的不足,更加有效地进行病情诊断、跟踪和治疗.
【参考答案】
基础过关
1.A
2.C
3.D [解析]分辨不同乐器演奏的声音依据的是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错误.笛子发出的声音是由笛子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只能显示噪声强弱,不能减弱噪声,故C错误.地震时会产生次声波,声学仪器可通过接收次声波等信息来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故D正确.
4.C 5.A 6.D 7.A 8.D
9.空气(或气体)
10.音调
11.(1)错误 (2)错误
[解析]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在15 ℃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 m/s,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相同的.
走进重高
1.B 2.C 3.B 4.A 5.B
6.①振动 ②振幅 ③频率
7.(1)无关
(2)成反比
(3)水花四溅 振动衰减了(答案合理即可)
8.(3)振动 相同
(4)变大 会聚 凸 发散 (5)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