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展开论述类文本阅读
为教师备课、授课提供丰富教学资源
考情数据统计
年份 | 命题材料 | 考查角度 | 考纲要求 |
2019 | 全国卷Ⅰ:铁凝《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 全国卷Ⅱ:叶嘉莹《论杜甫七律之演进及其承先启后之成就》 全国卷Ⅲ:李荣启《论传统表演艺术的保护与传承》 | ①筛选并整合文本中的信息 ②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根据文本信息做出推断 | 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1.理解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
2018 | 全国卷Ⅰ:杨国荣《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 全国卷Ⅱ:袁梦倩《“被遗忘权”之争: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记忆与隐私边界》 全国卷Ⅲ:陈忠《城市社会:文明多样性与命运共同体》 | ①筛选并整合文本中的信息 ②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③根据文本信息做出推断 | |
2017 | 全国卷Ⅰ:曹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 全国卷Ⅱ:万明《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轨迹》 全国卷Ⅲ:陆邵明《留住乡愁》 | ①筛选并整合文本中的信息 ②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③根据文本信息做出推断 | |
2016 | 全国卷Ⅰ:朱凤瀚《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 全国卷Ⅱ:格非《塞壬的歌声》 全国卷Ⅲ:周振鹤《历史中的文学与文学中的历史》 | ①筛选并整合文本中的信息 ②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③根据文本信息做出推断 | |
数据分析:近四年的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命题,2017年高考是变化的节点。一是试题设计,开始置入选“正确”项的试题。二是选文出现学术论文与时评文并存的局面,更加重视对论述文本质特点的考查,专设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考查。三是加大思维考查力度,重视逻辑推理、推断能力的考查 |
一、(2019·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传统表演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座蕴藏丰富、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民族民间艺术资源宝库。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一些传统表演艺术项目已走出困境,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但仍有一些项目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新问题。
传统表演艺术与普通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其表演通常具有群体性特征:无论侗族大歌还是壮族山歌,人人都可展示歌喉;无论汉族的秧歌,还是藏民的锅庄,民众欢乐起舞的场面都蔚为大观。对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要坚持其生活性、群体性,而不应仅局限在艺术团体或演出队等小范围内。广大民众为庆贺丰收、祭祖敬神、禳灾祈福而载歌载舞的即兴表演,寄托着他们深沉的精神追求和丰富情感。使传统表演艺术“雅化”,固然能彰显各类民族民间艺术的特色,但也弱化了传统表演艺术的民俗文化内涵。
当然,各类民间表演艺术经过充分提炼和艺术升华,进而搬上舞台,其成功之作会对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起到促进作用。如春晚舞台上,藏族舞蹈《飞弦踏春》、蒙古族舞蹈《吉祥颂》等都曾大放异彩。然而,在对民间表演艺术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中,有些实施者没有坚持本真性的原则,将一些传统艺术改编得面目全非。比如,有些人在改造民乐时套用西方音乐编排方式,被改编的作品便失了自身的魂魄。因此,对民族民间传统艺术进行“二度创作”,应既不失其本真的艺术特性,又科学地融入现代元素,适应民众新的审美需求。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编导们深谙民间表演艺术的特性,并能进行实地调研、采风,挖掘出民间艺术的基本元素与本质精神。
各种传统表演艺术都是在特定时空中呈现的,靠其演出行为形成艺术作品,实现艺术价值。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决定了应对其实施活态传承与保护,使之以鲜活形态生存于民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实践中,有些地区视保存为保护,重视硬件设施,各类场馆及专题博物馆建设颇具规模,民间收集来的各种乐器、道具、面具、服装等都得到妥善收藏。这种博物馆式的展示与收藏,虽然能较好地保存民间表演艺术的物质载体,但变活态传承为固态展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传统表演艺术的生存发展问题。有人认为通过录音、录像等数字化手段便可记录、存储、呈现表演艺术的成果和过程,达到抢救性保护的效果。但是,这只是对文化遗产的部分信息进行了保存,人在进行艺术表演时涉及的很多现象难以精确量化,其中不少信息是无法获取和记录的。对传统表演艺术的保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活态保护,才符合其自身的传承发展规律。
(摘编自李荣启《论传统表演艺术的保护与传承》)
请在圈点阅读、概括思路和主旨的基础上完成下面结构导图。(请根据提示概括相应的内容)
论述思路:
答案:论述思路:本文论述了中国传统表演艺术的保护和传承问题。全文采用总分结构。
第1段:指出传统表演艺术中仍有一些项目面临着新问题。
第2段:指出传统表演艺术在表演上具有群体性特征,对其保护要坚持生活性、群体性。
第3段:论述对传统表演艺术进行“二度创作”应坚持的原则:既不失其本真的艺术特性,又科学地融入现代元素。
第4段:否定了对传统表演艺术只重视硬件设施和数字化手段保存的两种错误做法,指出对其保护应坚持以人为本,活态保护。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传统表演艺术通常具有生活性和群体性的特征,民众也是演出的重要参与者。
B.春晚优秀的民族歌舞节目为传统表演艺术的舞台改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
C.传统表演艺术进行“二度创作”时,应当避免西式改编,以防失去原有风格。
D.录音、录像等手段可以记录传统表演艺术的成果和过程,能够起到保存作用。
【解析】选C。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该项是对文章第3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应当避免西式改编”分析错误,作者列举“有些人在改造民乐时套用西方音乐编排方式,被改编的作品便失了自身的魂魄”的事例,是为了说明对传统艺术进行再创作要坚持“本真性的原则”,不能理解为对传统表演艺术进行“二度创作”时“应当避免西式改编”。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文章针对当下传统表演艺术保护中出现的一些片面认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B.文章紧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表演艺术的几种属性,多角度展开论证。
C.第四段将一些地区的场馆建设和数字化保存做比较,论证了保护与保存的不同。
D.文章对现有传统表演艺术保护举措的成效与不足都有论及,体现出辩证的态度。
【解析】选C。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项,第4段列举“一些地区的场馆建设和数字化保存”的事实论据,是为了论证“应对其(传统表演艺术)实施活态传承与保护”,且只是列举事实,并未将二者进行“比较”。故“做比较”“论证了保护与保存的不同”等说法错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传统表演艺术源自生活,使其“雅化”意味着脱离原生的环境,很难获得成功。
B.民间各种自发的载歌载舞活动都是传统表演艺术的一部分,有很强的民俗色彩。
C.传统表演艺术依赖动态展示以呈现艺术内蕴,将其物质载体作固态展示则没有价值。
D.活态保护致力于维护传统表演艺术的活力,看重人的因素在项目传承中的作用。
【解析】选D。本题考查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A项,是对原文第2段结尾内容的推断,原文是说“雅化”“弱化了传统表演艺术的民俗文化内涵”,并未指明“脱离原生的环境”;且第3段说“其成功之作会……”,故“很难获得成功”的说法也不正确。B项,是对文章第2段相关内容的推断,原文用“广大民众为庆贺丰收、祭祖敬神、禳灾祈福而载歌载舞的即兴表演”来说明“传统表演艺术与普通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并没有说“载歌载舞活动都是传统表演艺术的一部分”。C项,是对文章最后一段的推断,“将其物质载体作固态展示则没有价值”以偏概全,原文说变活态传承为固态展示“能较好地保存民间表演艺术的物质载体”,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传统表演艺术的生存发展问题”,但并非“没有价值”。
二、(2018·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就此而言,在“照着讲”之后,需要继之以“接着讲”。“接着讲”的基本精神,是突破以往思想或推进以往思想,而新的思想系统的形成,则是其逻辑结果。进而言之,从现实的过程看,“照着讲”与“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照着讲”包含对以往思想的逻辑重构与理论阐释,这种重构与阐释已内含“接着讲”;“接着讲”基于已有的思想发展,也相应地内含“照着讲”。“新子学”应追求“照着讲”与“接着讲”的统一。
(摘编自杨国荣《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
请在圈点阅读、概括思路和主旨的基础上完成下面结构导图。(请根据提示概括相应的内容)
答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广义上的诸子之学始于先秦,贯穿于此后中国思想史,也是当代思想的组成部分。
B.“照着讲”主要指对经典的整理和实证性研究,并发掘历史上思想家的思想内涵。
C.“接着讲”主要指接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在新条件下形成创造性的思想。
D.不同于以往诸子之学,“新子学”受西方思想影响,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
【解析】选D。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项,“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错,根据原文“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和“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可知。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
B.文章指出理解“新子学”的品格可从两方面入手,并就二者的关系进行论证。
C.文章以中西思想交融互动为前提,论证“新子学”“接着讲”的必要和可能。
D.文章论证“照着讲”“接着讲”无法分离,是按从逻辑到现实的顺序推进的。
【解析】选A。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根据“‘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可知,文章没有进行对比论证,也并不是要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而是要揭示它们的共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对经典进行文本校勘和文献编纂与进一步阐发之间,在历史上是互相隔膜的。
B.面对中西思想的交融与互动,“新子学”应该同时致力于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建构。
C.“照着讲”内含“接着讲”,虽然能发扬以往的思想,但无助于促进新思想生成。
D.“新子学”要参与世界文化的发展,就有必要从“照着讲”逐渐过渡到“接着讲”。
【解析】选B。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项,“在历史上是互相隔膜的”错误,根据“‘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现实的过程看,‘照着讲’与‘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可知二者并不是互相隔膜的。C项,“但无助于促进新思想生成”错误,原文相关表述为“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D项,“就有必要从‘照着讲’逐渐过渡到‘接着讲’”错误,原文相关表述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新子学’应追求‘照着讲’与‘接着讲’的统一”。
【加固训练】
(2017·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涉及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地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曹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
请在圈点阅读、概括思路和主旨的基础上完成下面结构导图。(提示:概括各段段意)
答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D.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
【解析】选D。A项,“提出了气候正义”错。原文是“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可见非政府组织并没有明确提出气候正义。另外,“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也属无中生有。B项,“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错。根据第2自然段“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可知,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公平问题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为首要目标,不是一味地限制排放。C项,根据第3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D项的依据:一是第2自然段关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论述,二是第3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
B.文章以气候容量有限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了气候方面的社会正义问题。
C.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代际公平,彰显了立足未来的气候正义立场。
D.对于气候正义,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梳理出了它的内涵。
【解析】选C。“立足未来的气候正义立场”概括不全面。文章阐述代际公平,并不只是立足未来。从第3自然段“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看,它是兼顾现实和未来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如果气候容量无限,就不必对气候变化进行伦理审视、讨论气候的正义问题。
B.如果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的长期目标能落实,那么后代需求就可以得到保证。
C.只有每个人都控制“碳足迹”,从而实现了代际共享,才能避免“生态赤字”。
D.气候容量的公平享有是很复杂的问题,气候正义只是理解该问题的一种视角。
【解析】选B。过于绝对。文章仅说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符合后代利益,没有说一定能保证后代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