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语文总复习集训提升练三十一古代诗歌鉴赏(三)(含解析)新人教版
展开古代诗歌鉴赏(三)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旅 宿
杜 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湘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全诗语言千锤百炼,色调清丽明快,直抒胸臆,感情至深,真切动人。
B.首联直接破题,点明情境。“自”字是“无良伴”的呼应,体现了诗人的孤独。
C.颔联由室内的寒灯写到室外的雁叫,视听结合,描绘出了一幅寒夜孤客思乡图景。
D.颈联虚实结合,想象奇特,表现出诗人因愁思难耐、归家无望而生出的怨恨。
【解析】选A。全诗色调并非全是清丽明快,除尾联外,都写得沉郁顿挫;全诗极少直抒胸臆,抒情以含蓄蕴藉为主。
2.此诗尾联在艺术上很有特色,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此诗尾联虚写一笔,以设想之词勾勒家乡美丽的生活图景,以景结情,把浓烈的归思之情融入家乡优美的风景之中;尾联以想象中的家乡美景,反衬出诗人羁旅的思乡愁苦,这是用乐景反衬哀情的典型手法。(答出其中任一点给4分,两点都答到给6分。鉴赏术语要求运用正确,如虚写、以景结情或借景抒情、乐景衬哀情或反衬等)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8分)
利 州 南 渡
温庭筠
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首联写江景,并交代了行程的时间和地点:日暮时江边渡口。
B.颔联由近而远,由岸上而江中,写诗人待渡时岸边所见。
C.颈联“数丛沙草群鸥散”所展示的画面与李清照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相类似;“万顷江田一鹭飞”则与王维的“漠漠水田飞白鹭”神韵同出。
D.尾联诗人触景兴感,萌生遐思,抒发了自己的政治情愫。
【解析】选B。B 项,应该是“由远而近,由江中而岸上”。
2.尾联诗人借范蠡辞官而去的典故,意在表达什么?请作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范蠡因与越王勾践难共安乐,(1 分)因此急流勇退,放浪江湖。(1 分)作者借此一是揭露了君主与臣子可共难而不可同乐的社会现象,(1 分)二是暗寓自己的归隐实乃失意后的无奈,(1 分)三是含蓄写出自己欲学范蠡急流勇退,放浪江湖的愿望,表达出淡泊仕途,厌倦名利的心境。(1 分)
三、(2019·广州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
太 白 岭
王安石
太白巃嵷①东南驰,众岭环合青纷披。
烟云厚薄皆可爱,树石疏密自相宜。
阳春已归鸟语乐,溪水不动鱼行迟。
生民何由得处所,与兹鱼鸟相谐熙。
【注】①巃嵷(lónɡ sǒnɡ):山势高峻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首联化静为动,形象地写出了太白岭山势的高耸绵延和山色的青翠纷披。
B.颔联借厚薄变幻的烟云和疏密相间的树石,表达了诗人跌宕起伏的心情。
C.诗人认为太白岭这样景色宜人的地方,正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处所。
D.本诗前六句写景,后两句抒情,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关注百姓的生存状态。
【解析】选B。此句写出了太白岭的风景云气的变幻与风景多姿多彩的美丽。表达出了作者的喜爱与愉悦舒畅之情。
2.本诗颈联的景物描写别具特色,请赏析其精妙之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动静结合。“鸟语乐”是动景,“溪水不动”是静景,写出太白岭宜人的美景,表达了诗人愉悦的心情。②视听结合。“鸟语乐”诉诸听觉,“溪水不动”“鱼行迟”诉诸视觉,描绘太白岭动人的美景,表达诗人的喜爱之情。③衬托。用“鸟语乐”的欢闹反衬太白岭的宁静,用“溪水不动”“鱼行迟”衬托太白岭的清幽,表达诗人的欣悦之情。④拟人。“鸟语乐”和“鱼行迟”,把人的心情与行为赋予鸟和鱼,具体可感,表达了诗人的喜悦。
四、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9分)
小寒食舟中作①
杜 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② 。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①此诗是杜甫于大历五年(770)春停留长沙时所作。②鹖冠:传说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之冠。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寒食节那天诗人在异乡水上行船,他强打精神饮酒,吃着冷食,靠着案几休息。
B.远眺舱外江水浩浩荡荡,岸边百花盛开,诗人因为年老眼花故有雾中看花之感。
C.近看舱前蝴蝶翩翩起舞,穿空而过,远看鸥鸟轻快飞翔,不时落在湍急江流上。
D.全诗写景先由远到近,后由下到上、由近到远,转换非常自然,境界小巧别致。
【解析】选D。错在“境界小巧别致”,全诗写景所展示的境界阔大。
2.诗人因何而“愁”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异乡漂泊之愁;②年老体衰、穷困潦倒之愁;③时局动荡、前途不明之愁;④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慨。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
望 海 楼
米 芾
云间铁瓮①近青天,缥缈飞楼百尺连。
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
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沧州②起白烟。
忽忆赏心何处是?春风秋月两茫然。
【注】①宋时望海楼在镇江城内,镇江古有“铁瓮城”之称。米芾一生喜好山川之胜,晚年过镇江,因喜爱其江山胜境而定居下来,这首诗是他定居镇江后的作品。②沧州:滨水的地方。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首句用夸张的手法,写铁瓮城矗立云间,烘托望海楼的高峻奇伟。
B.涛声阵阵,片片帆影,激发诗人作诗的逸趣,引起诗人饮酒的雅兴。
C.颔联从现在和未来两个方面拓展了诗歌的境界,增强了诗歌的气势。
D.繁华不再,夕阳西沉,作者转而心情感伤,情感比较深沉。
【解析】选C。“颔联从现在和未来两个方面拓展了诗歌的境界”说法错误,颔联没有从未来的方面来拓展诗境。
2.“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沧州起白烟”从多个角度写景,请具体赏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答题时首先读懂诗句,进行快速搜寻和定位,再把定位出的几种技巧梳理出来,最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本诗的颈联写景的角度主要是对比,进而思考色彩的对比、听觉和视觉的对比、远近对比。
参考答案:这一联写景自楼内向外远望,红日、白烟形成色彩的对比;(2分)画角、沧州形成听觉和视觉的对比;(2分)红日落处、白烟起处形成远近对比,把它们融合起来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2分)
六、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送陆明府之盱眙①
崔 峒
陶令之官去,穷愁惨别魂。白烟横海戍,红叶下淮村。
澹浪摇山郭,平芜到县门。政成堪吏隐②,免负府公③恩。
送顾非熊作尉盱眙
刘得仁
一名兼一尉,未足是君伸。历数为诗者,多来作谏臣④。
路翻平楚⑤阔,草带古淮新。天下虽云大,同声有几人。
【注】①明府:这里指县令。盱眙:盱眙县,在今江苏省淮安市境内。②吏隐:不以利禄萦心,虽居官而犹如隐者。③府公:指州、府的长官。④谏臣:这里指朝廷重臣。⑤翻:走过。平楚:平野,城市以外的广阔平地。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这两首诗的首句都表明了友人的官位,崔诗首句还含蓄地表明友人节操高尚。
B.这两首诗的颈联都通过写景营造出旷远、清丽的意境,衬托友人旅途之孤独。
C.这两首诗在语言方面都讲究炼字,如“横”“下”“摇”“带”等字就用得极妙。
D.这两首诗都没有着力描写那种催人泪下的送别场景,而以朴实、真挚的情感打动人。
【解析】选B。B项这两首诗的颈联都通过写景,交代友人前往盱眙的踪迹,但诗句中都没有表现出友人旅途孤独的信息,故“衬托友人旅途之孤独”理解错误。
2.这两首诗的尾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鉴赏能力。做这类题要先弄清诗歌题材,理清诗歌的思路,在作品中寻找表达思想感情的词语,结合意象,判断感情。崔诗尾联“政成堪吏隐,免负府公恩”意思是做官应政绩卓著,而且要堪称清官,这样才不辜负上级的恩遇。这是对友人的谆谆告诫和勉励,要清正为官,要做出政绩。刘诗尾联“天下虽云大,同声有几人”意思是说天下虽然很大,但能做知音的很少,没有几个人,表达了诗人对知音难觅的感慨,也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珍惜与不舍。
答案:①崔诗尾联写诗人希望友人清正为官,做出政绩,不要辜负了上级的恩遇,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勉励之情。②刘诗尾联写天下虽然很大,但能做知音的没几人,表达了诗人对知音难得的感慨,也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
江 梅 引①
姜 夔
人间离别易多时。见梅枝,忽相思。几度小窗幽梦手同携。今夜梦中无觅处,漫徘徊,寒侵被,尚未知。
湿红恨墨浅封题。宝筝空,无雁飞。俊游巷陌,算空有、古木斜晖。旧约扁舟,心事已成非。歌罢淮南春草赋,又萋萋②。漂零客,泪满衣。
【注】①庆元二年丙辰之冬,正值园中蜡梅竞放,词人见梅而怀念远方的恋人,因作此词。②淮南小山(一说刘安)著辞赋《招隐士》里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句子。
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江梅引”,词牌名。“引”表示词的音律特点,意义、用法同《李凭箜篌引》和《滕王阁序》“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中的“引”。
B.“人间离别易多时。见梅枝,忽相思”三句,开篇点明主旨,词人感慨人间离别,又见江头梅花,引发了他不尽的相思之情。
C.“湿红恨墨浅封题”,是说心中充满了离恨,相思的泪水打湿了红笺,冲淡了墨迹,默默将信封好,题字签押,情思低回。
D.“宝筝空,无雁飞”两句,写恋人曾弹奏宝筝,而今却无处可闻;那些积累写成的相思,也因无鸿雁传递而难以排遣。
【解析】选A。“箜篌引”中的“引”是乐府古体诗的一种诗体,《滕王阁序》中“短引”指序文。
2.本词在抒发感情时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直抒胸臆。“人间离别易多时”“忽相思”“漂零客,泪满衣”等句直接抒发伤感和相思情感。②虚写(想象)。内容包括梦境和回忆两部分。“几度”句,写愉悦梦境,“今夜”四句,写另一种梦境,悲欢两种梦境相比,进一步诉述别后对情人刻骨铭心的相思之情;“俊游巷陌”“旧约扁舟”回忆往昔,表达人事已非,旧约难以实现的悲苦,抒发思念的深切。(答“虚实结合”也可)③对比。通过悲欢两种梦境的对比,昔日之欢的回忆和今日孤独的现实对比抒发情感。(借景抒情、借事抒情、用典,言之成理亦可给分。每点2分。写出三点即得6分。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