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二9月月考地理(必修)试题 Word版
展开东台创新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
2017级地理(必修)9月份检测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命题人:周华兵 命题时间:2018.9.16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 )
①澳大利亚 ②热带草原 ③松嫩平原 ④内蒙古自治区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读图1,Ⅰ、Ⅱ、Ⅲ为我国三大自然区,①、②、③、④是我国四个地理区域,读图完成2~8题。
2.Ⅰ、Ⅱ、Ⅲ为我国三大自然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由Ⅰ至Ⅲ地势逐渐降低 B. Ⅱ区域由于降水稀少,植被以荒漠为主
C. Ⅲ区域由于地势高而比同纬度地区气温 D.风力沉积作用塑造了Ⅰ区域的地表形态
3.导致区域间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差异的两个基本要素是( )
A.气候和植被 B.土壤和植被 C.气候和地形 D.水文和地形图
4.图中①、②、③、④是我国四个地理区域,由各区的面积和人口比,可知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5.地理界线P是我国( )
①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
②畜牧业与种植业的界线
③温带季风区与亚热带季风区的界线
④冬小麦与春小麦主要产区的分界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I区自然环境内部差异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A.整体性 B.从沿海到内陆的变化规律
C.垂直地带性 D.从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
7.决定II区内部自然区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随纬度位置变化的气温状况 B.随距海远近变化的干湿状况
C.随海拔而变化的水热组合状况 D.水源等非地带性因素
8. 形成III区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主要原因是( )
A. 深居内陆 B. 地处东南风的背风坡 C. 海拔高 D. 冰川广布
9.华北平原是典型的传统旱作农业区,制约该地区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是( )
A.水源 B.地形 C.热量 D.交通
10.下列农业生产与其对应的主导区位因素,正确的是( )
A.江南丘陵种植茶树——光照 B.东北平原种植大豆——水源
C.广东出产甘蔗——热量 D.上海郊区发展乳畜业——交通
千烟洲位于江西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该地土壤贫瘠,低山、丘陵占土地总面积的2/3以上。20世纪80年代以前,千烟洲一直以河谷的水稻生产为主。由于不合理的开垦和过度樵采,水土流失严重。20世纪80年代以来,千烟洲从河谷农业转向了生态立体农业,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引入先进的柑橘生产技术,发展成为全国著名的柑橘生产基地。
读图2“千烟洲位置图”图3“千烟洲立体农业示意图” 及相关资料,回答11-14题。
11.下列有关千烟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千烟洲地处五带中的北温带 B. 从流域上看,千烟洲地区属于黄河流域
C. 千烟洲的气候终年高温多雨 D.形成该地区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力侵蚀
12.关于该地区发展水稻种植业的不利自然条件有( )
①低山、丘陵面积广,地势起伏大 ②光热不足 ③土壤贫瘠 ④水源不足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13.20世纪80年代初,千烟洲地区面临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人为原因有( )
①燃烧秸秆 ②采薪砍柴 ③陡坡开荒 ④种植果树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14.千烟洲立体农业结构有利于( )
A.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B. 形成良性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
C.促进乡村城市化的整体发展 D. 推动农业地域专业化生产
读图4,回答15~17题。
15.甲、乙地区分别适宜发展( )
A.种植业、畜牧业 B.畜牧业、林业
C.畜牧业、种植业 D.种植业、林业
16.丙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区,其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特点是( )
A.农产品以水稻为主
B.以自给自足为生产目的
C.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
D.人多地少,机械化水平低
17.近年来政府禁止开发丁地(湿地),这是因为丁地能( )
①保护生物多样性 ②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③大量吸收紫外线 ④提供更多耕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珠江三角洲地势低洼、河网密布。当地人民因地制宣挖土为塘,堆泥成基,塘中养鱼,基上植桑,形成特色的“桑基”农业。完成18~19题。
18.珠江三角洲形成“桑基”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A.地势低洼,河网密布 B.气候高温少雨
C.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D.有肥沃的红壤
19.近年来,该地区形成了农业用地与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交错分布的景观,这反映了( )
A.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B.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C.交通运输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D.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读图5,回答20-22题。
20.图中农业区在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①土地荒漠化 ②土地盐碱化
③地面下沉 ④环境污染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1.造成该农业区环境问题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①深居内陆,降水量少
②植被稀少,土质疏松
③灌溉方式不合理
④过度开采地下水
⑤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A.①② B.①③ C.③⑤ D.④⑤
22.当地政府针对已经出现的环境问题,邀请东部地区的专家前来帮助解决,该做法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中的( )
A.公平性原则 B.共同性原则 C.持续性原则 D.共同性和持续性原则
读图6“中国攀枝花工业区(甲)和德国鲁尔区(乙)图”,据此完成23~25题。
23.两工业区发展钢铁工业相同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
A.煤炭资源丰富 B.水能丰富 C.铁矿资源丰富 D.廉价劳动力丰富
24.从图中看,两工业区钢铁工业生产的共同运输方式是( )
A.海洋运输 B.管道运输 C.铁路运输 D.航空运输
25.图示两工业区均有河流流经,但乙区的内河航运发达,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表形态 B.资源分布 C.城市规模 D.市场需求
读图7“辽中南工业区图”,完成26~28题。
26.辽中南工业区形成初期的优势区位条件有( )
①矿产资源丰富 ②科技力量雄厚
③交通便利 ④水能丰富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7.目前,图示地区在资源开发利用中最突出的问题是( )
A.劳动力资源短缺 B.矿产资源日趋枯竭
C.土地资源减少 D.森林资源锐减
28.加快该地区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有效途径有( )
①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②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③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 ④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009年11月22日,第三届中国城市化国际峰会上,江苏省南京市获得“2009年度十大活力省会城市”奖。读图8“中国不同区域城市化模式图”,完成29~30题。
29.据图分析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较快的主要原因( )
A.对外开放 B.资源开发 C.大城市扩散 D.侨乡优势
30.江苏省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 )
①城镇数量猛增
②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③出现逆城市化
④城市人口比重提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判断题: 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与错误,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本部分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31.美国东北地区、德国鲁尔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等都是建立在煤铁资源基础上的传统工业区。( )
32.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
33.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广度将不断地拓展。( )
34.区域发展阶段不同,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不同。( )
35.科学发展观符合“谋求人地协调”的人地关系思想。( )
36.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升级的唯一选择。( )
37.植树造林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措施之一。( )
38.精准扶贫体现了区域开放性特征和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 )
39.造成英国与日本的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地形的不同。( )
40.气候异常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
三、综合题
41.读华北地区示意图(图15)和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1分)
材料:黄土高原上的黄土层一般厚达50~80米。其土质松软,在缺乏植被保护的情况下,一遇暴雨,大量黄土被洪水冲入河流,滚滚东去。黄河、淮河和海河所携带的泥沙大量沉积,形成了华北平原。
(1)材料中涉及到的地质作用主要有 、 等。(2分)
(2)从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之间的联系,可以说明区域的基本特征之一是 (单选2分)
A.开放性 B.联系性 C.多样性 D.层次性
(3)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相同的地理现象是 (多选填空)。(3分)
A.广泛种植水稻 B.雨热同期 C.冬季河流结冰 D.水运发达
(4)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上的城市和交通线路差异显著,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单选填空)(2分)
A.地形 B.热量 C.水分 D.土壤
(5)从图上可以看出,华北地区的优势矿产资源是 、 等。(2分)
4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9分)
材料一 图甲为“江苏省各市可持续发展水平和可持续发展潜力分布示意图”,图中柱高表示两指标的排名顺序,柱子越高表示排名越靠前。
材料二 图乙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简图”。
(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 、 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2分)
(2)江苏各市可持续发展水平大体上从苏南向苏北 ;为了充分挖掘苏南、苏中、苏北各地区的发展潜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苏北、苏中地区可以从苏南地区引进 、 、 和管理经验等。(4分)
(3)环境质量是制约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方面。为保护大气环境质量,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在节能减排方面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3分)
43.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1:“红色荒漠”是指在我国南方湿润红土地区的土地荒漠化。这些地区地形以丘陵及山区为主,由于高强度的经济活动和滥用资源(主要是砍伐森林),植被覆盖率在30%以下,加之年降水量大且多暴雨,易形成水土流失,土地生产力下降,土地资源丧失,导致红壤裸露,形成“红色荒漠”。
材料2:“红色荒漠”形成结构示意图(图19)。
图19
(1)根据上图和文字资料,分析南方“红色荒漠”形成的潜在自然原因和主要人为原因,将下列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对应字母的横线中。
①破坏植被 ②年降水量大且多暴雨 ③人口增加 ④水土流失 ⑤自然条件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 。(5分)
(2)南方地区“红色沙漠”的形成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可以描述为 (多选填空)。(3分)
A.当地表层土壤的流失 B.当地地表变得崎岖不平
C.下游易淤积河道和湖泊 D.下游形成沉积平原
(3)简要说明防治南方地区“红色荒漠”的措施。(2分)
东台创新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
2017级地理(必修)9月份检测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5:DCCDC 6-10:DBCAC
11-15:ABDBB 16-20:CAADA
21-25:CDACA 26-30:ABACC
二、判断题
31-40BBAAA BBABA
三、综合题 (共30分)
41.(共11分)(1)流水侵蚀作用 流水搬运作用 流水沉积作用(写出任意两种作用即可)(2分)
(2)A (2分)
(3)BC (3分)
(4)A (2分)
(5)煤炭 石油 (2分)
42.(共9分)
(1)(2分)经济 社会
(2)(4分)降低 资金 技术 人才
(3)(3分)提高利用率 达标排放 使用清洁能源 废弃物综合利用
43.(1)③⑤②①④
(2)ABC
(3)植树造林、缓坡修梯田、退耕还林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