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湖北省四校(襄州一中、枣阳一中、宜城一中、曾都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展开襄州一中、宜城一中、曾都一中、枣阳一中
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时间:90分钟 命题学校: 宜城一中 枣阳一中 襄州一中
分值:100分 命题老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读下面两区域图,回答下列各题。
1. 图中M、N两河共同的水文特征是( )
A. 有短暂的结冰期 B. 水位季节变化大
C. 河网密布,支流众多 D. 水量丰富,无年际变化
2. 乙图中①、②两地的自然带及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 ①地:热带雨林带 纬度 B. ②地:热带雨林带 地形
C. ①地:热带草原带 地形 D. ②地:热带草原带 洋流
3. 对两图所示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两地农业均面向国际市场,商品率高
B. 两地均是世界天然橡胶最重要产区
C. 甲地水热充沛,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为季风水田农业
D. 乙地草原广阔,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为大牧场放牧业
【答案】1. B 2. C 3.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地理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空间定位能力,基础性强,难度一般。
【1题详解】
读图可知,M河上游发源于青藏高原,N河发源于东非高原,因为纬度低,气温高,均没有结冰期,A错。河流补给主要为降水补给,M河流经热带季风气候区,N河主要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水位季节变化大,B对、D错。由于受地形及流域内降水的影响,支流较少,C错。故选B。
【2题详解】
①②两地虽然靠近赤道,①为热带草原气候,形成的原因是位于东非高原,地势高。②为热带荒漠带,形成的主导因素为洋流,故选C。
【3题详解】
甲位于东南亚地区,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季风水田农业,商品率低,乙地草原广阔,农业地域类型为游牧业,故选C。
武汉已总体规划了6大放射状楔形绿色生态走廊,其中①为大东湖水系;②为武湖水系。结合“武汉城市规划图”,完成下列各题。
4. 打通这些湿地风道可以( )
A. 缓解城市用水紧张的局面 B. 发展城区水上观光旅游
C. 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 D. 缓解城区热岛效应
5. 武汉市有众多的湖泊,这些湖泊的主要功能是( )
①改善城市环境 ②调节径流减少洪灾 ③提供供水和航运之便 ④土地后备资源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6. 武汉市夹“二江三岸”,有丰富的河滩地资源,对这些河滩地的科学开发是( )
A. 兴建高档观景(观江)建筑 B. 修建道路桥梁
C. 给市民提供公共休闲空间 D. 兴建防洪设施
【答案】4. D 5. A 6.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城市湿地的功能,意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总体难度一般。
【4题详解】
根据题干意思,打通绿色生态走廊,主要是加快空气流通,有利于缓解热岛效应,武汉规划,以绿色生态功能为主,并不是发展城区旅游,该生态规划以湖水系为主的湿地无法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武汉属于我国湿润地区,降水多,城市用水充足,故选D。
【5题详解】
武汉是我国长江中游重要城市,工业发达,湖泊的功能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环境,洪灾频发,湖泊的主要功能是调节长江径流量,为防洪减灾做贡献,武汉位于湿润地区,用水充足,且长江流经本身水运发达,无需人工故意改造水运环境,武汉主要是平原区土地后备资源较多,无需湖泊充当土地后备资源,故选A。
【6题详解】
丰富的河滩地资源是武汉市宝贵的湿地资源,应科学保护和开发,避免出现污染和破坏。兴建高档观景(观江)建筑会破坏当地自然环境,出现大量环境污染问题,A错;修建道路、桥梁会破坏河滩地,导致当地生态系统失衡,不符合当地的可持续发展,B错;开发城市观光农业,不仅可以增加收入,还有利于保护环境,促进生态良性循环,C对;河滩地不适合兴建防洪设施,D错,故选C。
“哭泣曲线图”示意制造业优势条件丧失的过程。低人力成本的优势丧失,企业成本提高,利润下降。近年来,跨国企业将业务撤离中国,搬回本国或者移师东南亚、非洲已经渐成趋势。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7. 中国制造业企业要摆脱此类困境最好应该( )
①依靠政府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②重视科技,提高自主创新水平
③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 ④降低能耗、工资和土地成本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8. 根据“哭泣曲线”的原理,最有可能撤离中国的外资企业是( )
A. 纺织业与高级服装设计 B. 可口可乐饮料与服装加工业
C. 陶瓷杯制造与汽车制造业 D. 服装加工业与电子产品组装厂
【答案】7. B 8. 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意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总体难度一般。
【7题详解】
图中曲线反映了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随着劳动力、土地成本提高,产业转移国外,出口减少,利润会不断降低。中国制造业要摆脱此类困境,要重视科技,提高自主创新水平,②对。经济不断发展,可以降低能耗,但工资和土地成本不会降低,只会不断升高,④错。依靠政府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不能解决企业成本提高,利润下降的问题,①错。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利润,③对。故选B。
【8题详解】
哭泣曲线中劳动力、土地成本越高,生产成本也就越高,这类企业最先逃离;即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力成本占生产成本比重大,受其影响,最容易转移出去。可口可乐饮料是市场导向型 ,服装制造是劳动密集型,汽车制造和飞机制造是技术密集和市场导向。故选D。
【点睛】产业转移实质是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扩大消费市场,追求更高的利润。影响产业的转移的因素主要有:1)劳动力因素,包括劳动力数量、质量和价格等;2)市场因素,包括开辟市场、避开各方面限制、市场变化等;3)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包括工业联系、职工培训等;4)原生产地因素,包括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用地紧张、地价昂贵和环境污染等。
2017年12月5日,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2018年8月,取材于此的电视剧《最美的青春》开播。塞罕坝位于滦河的发源地,历史上由于过度采伐,土地退化严重。新中国成立后,三代造林人让贫瘠的沙地变成了绿水青山。下图为塞罕坝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 塞罕坝植树造林适宜的树种类型是( )
A. 针阔混交林 B. 常绿阔叶林 C. 常绿硬叶林 D. 热带季雨林
10. 林场建立之初,塞罕坝造林成活率不到8%的自然原因有( )
①地处高原、山地,海拔高,热量不足 ②地处季风区边缘,降水少
③靠近冬季风源地,易受风沙危害 ④野生动物数量多,破坏大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9. A 10.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意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总体难度一般。
【9题详解】
读图可知,塞罕坝地处内蒙古高原向华北平原过渡地带,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向问温带大陆性气候过渡地带,降水量少,不适直种植需水量大树种,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植被,常绿硬叶林是地中海气候区植被,热带季雨林是热带季风气候区植被,再结合塞罕坝的海拔可知针阔混交林适宜该地区种植。故选A。
【10题详解】
影响植被森林生长的主要因素是气温、降水,地形、土壤也是重要因素。塞罕坝地处高原、山地,地势较高,热量条件不足,适宜生长期较短;地处季风区边缘,降水较少,靠近冬季风源地,风力较大,易受低温冻害影响,属于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空气干燥,容易发生森林火灾,而导致植树功亏一篑,故选C。
下图为我国某省部分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1. 调查发现,图示区域古长城损毁严重,其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A. 风力侵蚀作用强 B. 流水侵蚀作用强
C. 地震频繁导致破坏 D. 农民耕作活动的破坏
12. 下列说法属于图示区域经济发展落后的原因的是( )
①资源贫乏 ②生态环境脆弱 ③水资源短缺 ④交通落后 ⑤劳动力短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④⑤
13. 在延安地区经济发展中,针对其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适宜的治理措施是( )
A. 加强人工草场建设 B. 建设防护林体系
C. 小流域综合治理 D. 利用“鱼塘—台田”模式发展农业
【答案】11. A 12. B 13.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经济发展条件及发展方向,意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及迁移能力,总体难度一般。
【11题详解】
由图形的经纬网110ºE,37ºN附近,应为内蒙古高原与黄土高原交界处,图中延安也可知。因此图中长城处于我国西北地区,从题干自然原因分析,主要应是风力侵蚀为主。该地区降水少,流水侵蚀弱,不处于地震多发地,地震较少。农民活动是人为原因,故选A。
【12题详解】
该地区为我国重要的煤炭资源丰富地,资源不是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该地处于我国传统人口发源地之一,人口密度相对较大,劳动力不短缺。由于处于内陆地区,降水较少,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短缺,交通不便制约当地经济的发展。故选B。
【13题详解】
由图中信息延安处于长城以南,应分布在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该地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应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主。人工草场主要在西北荒漠化地区的措施,“鱼塘—台田”模式发展农业是华北治理盐碱地的主要措施。故选C。
读世界某局部区域示意图,图中甲国风力资源丰富,地势低平,平均海拔约30米,海岸线漫长曲折。回答下列各题。
14. 影响甲国风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因素是( )
A. 大气环流 地形
B. 纬度位置 大气环流
C. 海陆分布 洋流
D. 纬度位置 海陆分布
15. 甲国和乙半岛西侧多峡湾地貌分布,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冰川侵蚀 海浪侵蚀
B. 冰川侵蚀 流水侵蚀
C. 海浪侵蚀 流水沉积
D. 海浪侵蚀 风力侵蚀
【答案】14. A 15.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能源开发及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迁移能力,总体难度一般。
【14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为丹麦,位于西风带内,且三面还海,陆地及海上风力资源丰富,故选A。
【15题详解】
甲国和乙半岛,纬度高,历史上冰川广布,且位于西风带内,降水丰富,河流众多,冰川侵蚀及流水侵蚀作用广泛,峡湾地貌分布较多,故选B。
2014年5月21日,中俄两国在上海签署了《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根据双方商定,从2018年起,俄罗斯开始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向中国供气。下图为“中俄天然气东线管道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6. 中俄天然气东线管道在俄罗斯境内向北弯曲,最主要原因是( )
A. 绕过冻土区域,便于施工 B. 缓解该地区能源紧缺状况
C. 北部天然气产量大,气源充足 D. 保护贝加尔湖地区的生态环境
17. 图示天然气跨区域调配对中俄两国的影响,正确的是( )
A. 促进俄罗斯能源开发,有利于能源结构调整
B. 减轻俄罗斯就业压力,可优化产业结构
C. 增加我国清洁能源比重,消除大气环境污染
D. 缓解我国能源供需矛盾,有利于国家能源安全
【答案】16. C 17. D
【解析】
【分析】
能源的跨区域调动,对调出地区有利于推动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增加就业,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对调入地主要从能源结构和改善环境考虑。
【16题详解】
向北弯曲,冻土层更厚,A错误;弯曲处有恰扬金气田,能源不应该紧缺,B错误;俄罗斯境内天然气管道向北弯曲段,途经恰扬金气田,利于补充气源,C正确;弯曲处离贝加尔湖较远,影响较小,D错误。
【17题详解】
俄罗斯向中国供应天然气,对俄罗斯的能源结构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影响不大,A、B错误;可以增加我国清洁能源比重,缓解能源供需矛盾,有利于国家能源安全,但是不可能消除我国的大气污染,C错误,D正确。
【点睛】本题以俄罗斯能源输出为背景,考查能源跨区域调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白尼罗河流经尼罗河上游盆地时形成的苏德沼泽面积季节变化较大,最小时约3万平方千米,最大时可超过13万平方千米。沼泽航道较浅,水深变化大,水面布满植物,给航运造成了巨大的障碍。为改善航运条件,20世纪80年代某国修建了琼莱运河。
据此回答下列各问题。
18. 苏德沼泽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 蒸发较弱 B. 地形平坦 C. 降水丰富 D. 地下水位高
19. 琼莱运河建成后( )
A. 尼罗河输沙量减小 B. 埃及水资源减少
C. 尼罗河上游盆地耕地增加 D. 苏德沼泽水质改善
【答案】18. B 19.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及交通运输建设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总体难度一般。
【18题详解】
从图中看等高线稀疏,可以判断苏德沼泽地形平坦,排水不畅,容易积水;热带地区蒸发较强,地下水位高是积水的结果,不是原因,本区降水并不丰富,故选B。
19题详解】
琼莱运河建成后尼罗河上游水量增加,季节变化小,盆地可耕地增加,C对;埃及水资源增加,B错;尼罗河输沙量增加,A错;航运增加,苏德沼泽水质变差,D错。故选C.
山西是我国举足轻重的能源基地,下图为山西1952~2002年煤炭产量。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0. 图中表示的是山西在加强能源基地建设方面采取的哪项措施( )
A. 扩大煤炭开采量 B. 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C. 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D. 提高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
21. 关于输煤好还是输电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
A. 从保护水资源考虑,输煤比输电更好
B. 从运输成本考虑,输电的成本较低,运输煤炭的成本较高
C. 从经济效益考虑,山西省向外输电比输煤炭能获得更高的收入
D. 从环境效益考虑,对山西省输电比输煤更有利于环保
【答案】20. A 21. 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山西煤炭能源基地的建设,意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总体难度一般。
【20题详解】
从图的数据可以看出,图示纵坐标直接反映该地区的产量,从1992年到2002年山西省煤炭产量在上升。所以图中表示的是山西在加强能源基地建设方面采取扩大煤炭开采量。
【21题详解】
从经济效益考虑,山西省向外输电,对煤进行了深加工比输煤炭能获得更高的收入,A正确;从环境效益考虑,燃烧煤炭放出大量的污染物,山西省输电比输煤不利于环保,B错误;从运输成本考虑,输电的成本较低,运输煤炭的成本较高,C正确;从保护水资源考虑,输煤不需要水,输煤比输电更好,D正确。
【点睛】1.山西省产业结构的调整
2.山西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方法和手段
提高煤的利用技术;调整产业结构;“三废”的治理。
废渣——煤矸石:主要用于发电、供热和充填露天矿坑及塌陷区
煤泥:经干燥后再利用
废气:①做好消烟除尘工作,对矿区道路和作业面洒水降尘、对煤矸石自燃区域进行覆盖阻氧灭火,防止了对大气的污染; ②营造防风林带,开展复垦绿化造林。
读两大洲热带雨林气候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22. A、B两地区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共同原因有( )
①地处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②受东南信风影响
③沿岸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作用明显
④山地或高原迎风坡的抬升作用
⑤地形以平原或盆地为主
A. ①③⑤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②④
23. 甲、乙两地区是世界上面积广阔的两个原始热带雨林分布区,热带雨林的保护越来越受到全球的关注。热带雨林的生态环境效应主要体现在( )
① 调节大气中的碳氧含量,稳定大气成分 ②稳定全球气候,减缓全球变暖步伐
③保护地球生物多样性 ④减缓水循环运动,维持热带地区的水资源储量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22. B 23.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热带雨林的生态效益,意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总体难度一般。
【22题详解】
图示A地区位于马达加斯加岛东侧、B位于巴西高原东南侧,其热带雨林气候的影响主要是受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和沿岸暖流的影响。都处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地带,山地、高原迎风坡的抬升作用造成降水多;沿岸暖流有增温增湿的作用,故选B。
【23题详解】
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可结合“地球之肺”、生物的基因库、天然空调机、水源地等方面分析。①影响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稳定大气成分;②调节气候,保证全球气候的稳定;③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④保护地球上物种的多样性,故选A。
我国“十二五”规划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4. 以上划分的指标是( )
A. 自然指标 B. 单一指标
C. 综合指标 D. 地理位置
25. 关于所划分功能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各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范围 B. 各区域内部的特征完全一致
C. 各区域间都有十分明确的界线 D. 各区域开发政策和措施完全一样
【答案】24. C 25.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特点及区域划分的标准,意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难度一般。
【24题详解】
我国“十一五”规划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城镇化布局等,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涉及的指标包括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城镇化布局等,是根据综合指标划分出来的区域,故选C。
【25题详解】
各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范围,区域内部特征基本一致,区域之间有界线,有的是明确的,有的是模糊的,各区域要根据各自特点选择开发政策及措施,故选A。
二.综合题:(四道大题,共50分)
26.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读北美部分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其中西雅图位于美国西北部的太平洋沿岸,西临奥林匹克山脉,东临华盛顿湖;L河为美国本区注入太平洋的河流。
材料二:西雅图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但雨季是从每年的11月到次年3月,旱季为每年4月到10月。下图为北美洲局部地区7月气压和风向示意图和西雅图气候示意图。
(1)指出夏季西雅图与太平洋上气压系统的位置关系;说明该气压中心的成因。
(2)根据材料说出西雅图夏季降水特点并分析原因。
(3)指出L河甲点以上河段流域综合开发的主要方向,并说出注意的事项。
【答案】(1)夏季西雅图处于(北太平洋)高压东侧。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移,被陆地的热低压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成为单个的气压中心。(若答: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海洋气温低,形成高压。不给分)
(2)夏季降水较少。夏季西雅图位于(北太平洋)高压的东侧,吹西北风,并且受西部山地阻挡,位于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降水较少。
(3)(河流上游水量大,落差大)利用水能发电;(山区)发展旅游业。地处山区,注意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为河流水源地,注意保护水质。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气压带风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及河流综合开发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总体难度一般。
【详解】(1)夏季西雅图与太平洋上气压系统的位置关系,主要从图示即可得出,西雅图位于北太平洋高压的东侧,与气压带北移及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关,夏季副高北移,陆地上升温快,形成低压,而海洋上的副高被切断。
(2)西雅图夏季降水特点及原因结合气候资料统计图进行叙述分析。读图可知,西雅图位于高压附近,盛行西北风,受到西部山地阻挡,位于背风坡,降水较少。
(3)甲点以上海拔高,落差大,应以开发水能及旅游业为主,在开发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植被及水质。
【点睛】分析某地降水多少原因,应从以下方面去分析。首先从大气环流分析,大气环流决定了地球表面降水分布的格局。受赤道低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影响,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受西风带影响,气流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降水较多。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的影响,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受信风带和极地东风带影响,气流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降水少。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多。其次分析下垫面,主要包括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从海陆位置分析,距海近,降水较多;距海远,降水少。从地形分析,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从洋流分析,寒流对沿岸降温减湿,暖流对沿岸增温增湿。
2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港珠澳跨海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该大桥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沉管海底隧道,大桥设计能抗击8级地震、16 级台风。受珠江阻隔,从香港或深圳到珠海,需要乘船,耗时在75分钟左右,并且通行会受到天气影响;如果从陆路前往,则需要绕道东莞虎门大桥,车程在3小时左右。大桥建成后,驾车从香港到珠海、澳门仅需 30 分钟时间。根据相关规定,港珠澳大桥通车后,可通行车辆包括:跨境巴士、穿梭巴士、跨境出租车、货运车辆、跨境私家车等。该大桥所在海域每天有上千艘轮船经过。下图为港珠澳大桥区域示意图。
(1)仅从海洋角度考虑,列举港珠澳大桥建设中除台风外还可能遇到的困难。
(2)图示航道段设计建海底隧道而不是直接建长桥,试从水文特征方面说明建桥墩会对珠江口海运航道造成的影响。
(3)分析大桥建成后对港珠澳地区交通产生的有利影响。
【答案】(1)海水深度大;海洋风浪大;潮水涨落;海底地质条件复杂;海水腐蚀性强。(任答2点)
(2)(该海为弱洋流海域)桥墩阻挡,周围水流速度变慢,会致使大量泥沙沉积,航道淤积,降低珠江口主航道的通航能力。
(3)完善交通运输体系;缩短香港与珠江、澳门之间的交通时间;降低交通成本;出行受天气影响较小;增强三地交通通达度;对两岸之间的海运影响较大,分流海运,促使海运改变经营方向。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交通运输建设的区位因素及有利影响,意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总体难度一般。
【详解】(1)港珠澳大桥除了台风以外可能遇到的海洋问题主要结合海洋的特点进行分析。海水深度、风浪及地质条件、腐蚀性等都对大桥产生影响。港珠澳大桥位于珠江口附近的南海海域,海水深度大;受夏季风及台风影响,风浪大;受太阳及月球引力影响,潮水涨落对大桥产生冲击力;海底地质条件复杂,影响大桥的稳固性;海水腐蚀性强,对大桥的使用寿命有影响。
(2)从水文特征方面说明建桥墩会对珠江口海运航道造成的影响主要从航道淤积、流速等方面考虑。珠江口地区河流携带的泥沙受到桥墩阻挡,会使得周围水流速度变慢,会致使大量泥沙沉积,航道淤积,使得航道通航能力降低。
(3)大桥建成后对港珠澳地区交通产生的有利影响主要从交通体系、缩短时间、受天气的影响等方面考虑。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会完善交通运输体系;大桥建成后,驾车从香港到珠海、澳门仅需 30 分钟时间,所以可以缩短香港与珠江、澳门之间的交通时间;通行时间缩短,可以降低交通成本;“从香港或深圳到珠海,需要乘船,耗时在75分钟左右,并且通行会受到天气影响;”,大桥建成后出行受天气影响较小;过去从陆路需要绕道,而大桥通车可以增强三地交通通达度;同时,大桥通车,可以从陆路运输,从而降低海运运量,由于陆路运输速度快,使得海运量变小,会促使海运改变经营方向。
28.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大豆,通称黄豆,是一种其种子含有丰富植物蛋白质的作物。大豆性喜暖,种子在10~12℃开始发芽,生长适温20~25℃,开花结荚期适温20~28 ℃。大豆的各个生长阶段的耗水量差异很大,播种到出苗时期,耗水量大约占总耗水量的5%;出苗到开花,耗水量约占总耗水量的30%;开花至鼓粒阶段,需水最多,约占总耗水量的45%。
材料二:国产大豆属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用性型,2017年中国进口大豆累计9554万吨,主要是用作食用油和豆饼豆粕蛋白饲料生产原料。
材料三:中国大豆分布示意图和播种及收获时间表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季节说明图中我国东北主产区种植大豆的有利气候条件。
(2)说出我国黄淮海地区推行麦豆两熟轮作模式时,不利于大豆生长的气候条件。
(3)试从进口大豆用途角度,分析我国大豆进口量增加的原因。
【答案】(1)东北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气温低,(虫卵冻死)病虫害少,土壤表层积雪;春季气温回升快,有积雪融水,土壤水分充足,有利于种子发芽;夏季气候温和,降水丰富,雨热同期,有利于开花结荚;秋季多晴朗天气,有利于大豆收获。
(2)①夏季气温偏高;②降水年际变化大,可能造成播种期多雨易涝;生长期少雨易旱。(或降水年际变化大,旱涝灾害频繁。)
(3)(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①对植物油等植物蛋白消费量的增加,刺激了对大豆的直接需求;②(对畜、禽、鱼等动物蛋白消费的增加)养殖业发展,使得作为高蛋白饲料原料的豆粕消费量迅速上升,间接地刺激了对大豆的需求。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及农业区位因素、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整合知识的能力,总体难度一般。
【详解】(1)东北大豆主产区种植大豆有利的气候条件,主要从水分、热量、光照条件分析。东北大豆生长需要无霜期大于110天,有效积温大于2200℃,年降水量500毫米以上,田间持水量不能低于60%。东北地区冬季积雪多,播种时土壤水分充足,夏季高温多雨,能够满足大豆生长的水、热需求。生长季节白昼长,光照充足,有利于大豆鼓粒,保证产量。
(2)我国黄淮海地区推行麦豆两熟轮作模式时,不利于大豆生长的气候条件主要结合材料中大豆的生长习性角度分析。黄淮海地区麦豆轮作,为夏季播种,秋季收获大豆,我国夏季气温高,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年际变化大,旱涝灾害频繁,不利于高产稳产。
(3)从进口大豆用途角度,分析我国大豆进口量增加的原因主要结合材料中大豆的用途角度分析,我国人口数量大,对植物油需求量大增,且养殖业发展快,对于豆粕的消费量增加,所以对大豆的进口量大增。
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在埃塞俄比亚投资建设的东方工业园位于其首都东南 30 km 处(如图),地处高原中的河谷地区,以偏北风为主,园区附近有大量的湖泊和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区内土地原为平整的农用耕地。目前园区有 20 多家来自中国的企业,主要从事水泥生产、制鞋、汽车组装、钢材轧制、纺织服装等行业,园区工人大部分来自当地, 管理人员、工业设备及配件大部分来自中国,产品远销欧美等地。
(1)根据材料信息,从土地角度分析东方工业园选址建设的优势条件。
(2)说明东方工业园中钢铁冶金工业区规划布局的合理性。
(3)推测东方工业园发展面临的不利条件。
【答案】(1)位于首都远郊(或为农用耕地),地价较低;地处河谷、地势平坦,施工难度低,建设成本低。
(2)钢铁冶金企业对大气污染严重,位于生活区的下风向,对生活区影响小;与生活区之间设立了绿化隔离带;靠近主干道,交通运输便利(节省运费,降低成本);园区附近有湖泊和地下水,水源充足 。(任答两点)
(3)园区内企业生产联系较低,产业链不完整;距原材料和市场远,运输成本高;劳动力素质低,生产效率低;文化差异大,管理难度大。(任答两点)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中国在埃塞俄比亚投资建设的东方工业园为材料,考查东方工业园选址的优势条件,东方工业园各生产功能区规划布局,东方工业园建设存在不利条件及其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详解】(1)从土地价格、地形类型分析其对东方工业园选址的影响。
(2)从关联企业的集聚表现、环境、交通及生活便利程度等方面说明东方工业园各生产功能区规划布局的合理性,钢铁冶金企业对大气污染严重,位于生活区的下风向,对生活区影响小;与生活区之间设立了绿化隔离带;靠近主干道,交通运输便利(节省运费,降低成本);园区附近有湖泊和地下水,水源充足。
(3)从产业链完整程度、物流成本、劳动力素质及管理等方面推测东方工业园发展面临不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