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湖北省通山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周练(三)试题(解析版)
展开湖北省通山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
周练(三)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4小题,48分)
1.西周以前,丝织品主要被人们用作奉献给鬼神的礼物。到了西周时期,丝织品更多地成为人们相互赠送的礼物,亦被用于贵族举行的各种仪式的道具上,甚至连屏风、垫席这样的物品也用丝织品。这反映了( )
A.丝织品失去等级意义 B.西周礼制开始遭破坏
C.桑蚕文化起源于礼制 D.丝织品与礼制的互动
2.曾小华《中国政治制度史论简编》:“……夏、商、周时期的国王制度,是中国古代种特殊的政体,既非贵族民主政体,也非君主专制政体,而是一种宗法贵族君主政体。这一国家制度形式既有别于古代西方希腊、罗马的奴隶主民主制,又有别于皇帝制度创立以后的专制集权政体。”对文中“宗法贵族君主政体”的准确理解应为( )
A.宗法制条件下的嫡长子继承 B.带有宗法色彩的君主专制
C.受贵族权力制约的君主政体 D.具有严格等级制度的世袭制
3.清代乾隆年间出土了一件西周晚期的青铜器一一散氏盘,盘中铭文记载了西周晚期夨国偷袭散国,两国议和后,夨国割让土地给散国,以赔偿其损失。两国进行土地划界时,相关程序必须经周王核准,以及大臣协助勘察和认定。据此可知当时( )
A.“溥天之下,莫非王土”根深蒂固 B.周王室对各诸侯国拥有绝对控制权
C.诸候国间的战争致使“王土”流失 D.诸候国间的土地变更经周王认可
4.据1915年的《殷墟书契考释》所释读出的商代1200余条甲骨卜辞,猎事180多条,农事30多条,牧事4条,有关粟黍卜辞也有不少,数处记载了祭祀用的酒多达百卣(中大型酒器)。由此可知,商代( )
A.生产以狩猎畜牧为主 B.粮食生产力发展迅速
C.宗教事务是国之主体 D.青铜冶铸的水平高超
5.学者王家范说,小农经济以一家一户作为最大、也是最小的生产单元,物资再生产与人类自身的再生产合而为一,使得这种生产结构系列简单,具有顽强的自生产自组织的再生机制。下列各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小农经济因其规模小而十分脆弱
B.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很难发展为复杂的经济机制
C.在落后的生产力条件下小农经济的存在有其合理性
D.小农经济有利于物资和人口快速增长
6.“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故圣人之所以治人七情,修十义,讲信修睦,尚辞,去争夺,舍礼何以治之?”这段话中强调的治国思想是( )
A.为政以德 B.以礼治国 C.无为而治 D.三纲五常
7.史角是西周末年周王室掌管“郊庙之礼”的史官,他被留在鲁国以后,经过数代相传,“郊庙之礼”并未失传,但他的后代已不是周王室的史官了,“郊庙之礼”便流传于民间。这反映出( )
A.周礼在春秋时期走向崩溃 B.春秋时期的学术氛围宽松
C.鲁国对周礼的保存较完整 D.文化逐渐下移的发展趋势
8.“博士,掌教弟子,国有疑事,掌承问对”。据统计,秦始皇时有博士七十余人,二世时有博士诸生三十余人。秦朝博士官有姓名可考者十二人。十二名中,儒家占50%,而在可知学派的八名博士中,儒家占75%。由此可知,秦朝( )
A.强化了中央集权体制 B.注重缓和与士人矛盾
C.儒学居于主流的地位 D.利用仁德以优化统治
9.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又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这样的建筑理念体现的实质问题是( )
A.天人合一 B.建筑功能齐全 C.皇权至上 D.国家大一统
10.钱穆先生指出“中国版图的恢廓,盖自秦时已奠其规模。近世言秦政,率斥其专制。然按实而论,秦人初创中国统一之新局,其所努力,亦均为当时事势所需,实未可一一深非也。”这一统一的变局还体现出( )
A.从血缘世袭到宗法世袭 B.从世袭政治到官僚政治
C.从宗法封建到帝制集权 D.从礼乐治理到法律治理
11.秦代的基层组织最初是乡、里,后来增加了亭。汉代在此基础下又实行什伍制,令“五家为伍,十家为什”。这种做法( )
A.减轻了民众赋税负担 B.提高了国家动员能力
C.强化了人身依附关系 D.导致了冗官问题出现
12.(清)赵翼说:“(唐)开元以来,诸王皆居京师,而支庶得自奋于功名。如宗室为宰相者,至有十余人。其出仕于外,嗣虢王巨、嗣吴王牛,当国家寇乱时,俱能守郡掌兵,为国宣力。此法之最善者也。”由此可知当时( )
A.相权不断削弱,皇权得以强化
B.利用宗法分封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科举考试成为宗室子弟控制政权的工具
D.严格防止宗室诸王发展成地方割据势力
13.中国历史上有监察区转为行政区的现象,如汉代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这体现出( )
A.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 B.经济发展导致地方行政区域调整
C.中央对地方的检查力度越来越弱 D.疆域变化影响地方行政区域设置
14.宋代另设“审官院”,分为东西两院,对官员进行考课铨注,东院负责文官,西院负责武官。又别置“三班院”,来铨衡内廷供奉及殿直官。据此可推知,宋代( )
A.机构办事效率低下 B.选官方式发生变化
C.重文轻武名不符实 D.相权被进一步分化
15.汉代以秩六百石刺史监察二千石郡守;唐代以八品监察御史巡按郡县,察六部,而地方的上州刺史是从三品,下县县令是从七品,六部尚书正三品;明代十三道监察御史是七品。由此可知,古代监察职官的设置( )
A.说明中央集权得到逐步加强 B.体现了古代监察的重点是地方
C.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与皇权 D.说明监察制度逐步走向独立化
16.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木工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锯子、刨子、钻子等木工器械都是这一时期发明的。这些发明主要得益于( )
A.小农经济的发展 B.井田制的瓦解
C.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D.冶金技术的进步
17.沿海走私的现象在整个明代一直存在,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种形态
这反映出当时( )
A.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B.海禁政策未真正实行
C.海外贸易的范围扩大 D.传统手工业优势明显
18.唐代的“市”由“市令”专管或地方官兼职掌控,并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宋代“凡州县皆置务,关镇或有焉”。“务”成为各级地方市场管理和税收机构。这反映出( )
A.地方分裂势力增强 B.重农抑商政策瓦解
C.政府市场观念变化 D.坊市制度日益完善
19.北宋初年,政府曾劝谕江南以至福建、广东等地种植原北方主要粮食品种粟、麦、黍、豆等;水稻的优良品种也在各地推广,其中最著名的品种“占城稻”从越南引进福建,后又推广到江淮和北方;甘蔗、棉花、茶叶、桑麻等经济作物的种植范围也较前扩大。这说明( )
A.北宋统一促进农作物品种交流 B.北宋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优良品种的推广推动农业发展 D.对外开放有利人民生活改善
20.在1757年乾隆皇帝宣布撤销宁波、泉州、松江三个海关的对外贸易之前,清朝政府规定的通商口岸有4个,每个口岸每年平均只有1艘西方商船靠岸。只留1个广州口岸时,每年平均靠岸64艘西方商船,是开放4个口岸年代的16倍。由此可知,一口通商( )
A.不利于中国开展对外交往 B.推动了海关管理体制的近代化
C.并没能缓解西方经济侵略 D.客观上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21.孔子形象在历史典籍中有诸多介绍。《庄子·外物》记载孔子“修上而趋下,末偻而后耳”;汉代《春秋纬》颂:“孔子长十尺,大九围,坐如蹲龙,立如牵牛,就之如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史料记载没有纯粹客观公正可言 B.孔子形象与儒学地位演变相关
C.人物形象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模糊 D.历史人物的形象难以达成共识
22.北宋中期,一批学者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他们提出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口号,意在( )
A.帮助新兴地主阶级探索治国安邦的策略
B.用天人感应等学说强化儒学独尊的地位
C.重建儒学在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
D.蔑视权威和教条批判高度集权政治制度
23.《童蒙须知》是朱熹《小学》之外的另一部重要的蒙学著作。具体从穿衣戴帽、言行举止、扫洒清洁、读书写字以及各种杂事五个方面详细说明了入小学前的孩子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涉及生活方方面面的细节。这有利于( )
A.树立严谨的治学态度 B.推动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
C.形成儒学的教育系统 D.实现儒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
24.从图1到图2反映出的历史信息主题应该是( )
A.传统主流思想的没落 B.儒家思想的自我嬗变
C.封建统治思想之确立 D.近代民主思想的形成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分析题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领土制的周代,官营手工业就已存在。其时,主要生产封建贵族奢侈品和军用品。而到了西汉,官营手工业出现了重要变化,生产活动不再限于非营利性的自用品及军需品,逐渐扩展到了营利性的重要产品,如制盐、冶铁等。……以法律形式规定国家对盐、铁等重要商品实行专卖以期获得稳定财政收入。
——刘康《西汉“重农抑商”政策:受田制和官营手工业》
材料二 在唐朝……官营手工业的产品供皇室朝廷使用……凡属皇室宫廷所需要的手工业产品及其生产、经营,都有专门的官吏掌管,“少府监”和“将作监”是管理各工官的长官。……唐代官府手工业作坊的工人都必须是具有匠籍的番匠。……皇帝和大贵族需要的工艺品和为满足海外出口贸易需要的产品,都由两监组织供给。两监是手工业的精华所在,足以代表当时手工业技巧的最高水平。
——《拜读〈神州代有名窑出各领风骚独自妍〉兼答罗平章先生》
材料三 私营手工业……大小不一,但产品专门,产量较稳定,因原料供应和工艺的传授等关系,行业比较集中。……它们的产品除供应本地外,大量行销各地,有的几乎遍及全国,因此它们与商业有密切的关系。手工业的中心一般也是商业中心。……私营手工业的产品占了流通货物的大部分,供求双方都不可或缺。在手工业发达以后更是如此。……生产这类商品的手工业越发达,社会的经济联系越紧密,地区间的相互依赖越大。
——葛剑雄《天命与人事》
(1)根据材料一,西汉时期官营手工业与周代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时期官营手工业的特点。(6分)
(3)根据材料三,私营手工业有哪些主要的特点?(6分)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是什么?(4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7年8月21日,国民政府和苏联在南京正式签署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两国关系进一步密切。苏联以经济交易作掩护,秘密地对华军事援助。苏联援华装备原计划走海运路线,但由于日本对中国海岸的封锁,陆路成为不二选择,“西北孔道”担当了历史大任。为了打通“西北孔道”,新疆参与修路的50余万各族民众,还有留驻新疆的东北义勇军将士,仅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全线的基本整修和贯通,即从中苏边境霍尔果斯口岸为起点,橫贯新疆,经河西走廊,直达甘肃兰州。1937年9月开始的近四年间,苏联大量的军火物资、军事顾问、技术专家通过“西北孔道”的地面和空中路线运送到中国,成为中国抗战接受国际援助最主要的“生命线”和“输血线”,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斗志。 ——摘编自央视纪录片《西北孔道》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北孔道”开辟的历史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北孔道”的历史意义。(7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张岱,山阴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凭借殷实的家境,张岱的早年在繁华享乐中度过,优裕的生活培育了他广泛的兴趣爱好和诸般才艺。在参加科举考试屡屡失败后,张岱绝弃科举功名,专心致志于自己的史学爱好。史学是张氏世传家学,张岱对司马迁、班固十分仰幕。明崇祯年间,张岱开始撰写明史巨著《石匮书》,积三十年之力撰成。他仿照《史记》“太史公曰”作“石匮书曰”,对其中所载人物、事件,或展开评论,或揭示立篇旨意,阐述书法义例。他在书中不仅对明朝君臣和学者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还对明朝的科举、盐政、漕运等制度的利弊进行了评说,从宦官专权、朋党之争等角度总结明朝灭亡的原因。针对明末清初鼎革之际的社会现实,他还在书中专门设立一些传记,以表彰忠臣死义之士,宣扬忠孝节义思想。张岱成为明末清初一位杰出的文化巨匠。
——摘编自夏咸淳《张岱:传统与新潮融会的智者》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岱《石匮书》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岱取得史学成就的原因。(9分)
参考答案
1.D
材料“亦被用于贵族举行的各种仪式的道具上”体现了丝织品用于上层社会的的仪式的道具上,体现了丝织品与礼制的互动,D正确;A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说法错误,西周时期礼制兴盛;桑蚕文化在原始社会就已经出现,礼制在西周,C排除。
2.C
材料中指出:这一国家制度形式既有别于古代西方希腊、罗马的奴隶主民主制,又有别于皇帝制度创立以后的专制集权政体,说明这种政体既不是希腊的民主政体,又不是君主专制政体,是一种君主权力受到贵族权力限制的特殊政体,故C正确。 嫡长子继承制度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A。材料中的政体指的是受宗法贵族限制的君主政体,因此该项的表述不够具体,故B错误。世袭制度在材料中没有重点体现,故D错误。
3.D
根据材料,散氏盘记载了散国和夨国交换土地时,须经周王核准、认定等程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当时诸侯国间的土地变更须经周王认可方有效,D选项正确;仅此一事不能充分说明“莫非王土”观念的根深蒂固,A选项错误;周王室对诸侯国拥有“绝对”控制权的说法,不符合分封制的史实,B选项错误;土地变更经过了王室认可,王土“流失”的说法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
4.B
据材料可知商朝既有狩猎、畜牧,也有农耕,而用大量的酒祭祀说明商代粮食生产能力提高,故B项正确;材料中180多条狩猎畜牧卜辞,占1200条卜辞比例很小,更何况还有众多非《殷墟书契考释》整理和无法释读的,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宗教事务”和“青铜冶铸”,故C、D两项错误。故选B。
5.C
材料“具有顽强的自生产自组织的再生机制”强调小农经济因为简单而有顽强的生命力,C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小农经济的规模小而容易破产的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小农经济很难发展为复杂的经济机制的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小农经济与物资和人口增长的关系,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6.B
材料体现的是一种社会伦理关系,强调的是以礼治国思想,B正确;材料未涉及德政,A排除;无为而治属于道家思想,与材料无关,C排除;三纲五常是董仲舒提出的,与材料无关,D排除。故选B。
7.D
材料反映出周朝的“郊庙之礼”不再专为朝廷服务,而影响着民间,体现出文化逐渐下移的发展趋势,故答案为D项;材料反映出“郊庙之礼”并未失传,排除A项;材料只能反映出“郊庙之礼”的传承情况,不能说明学术氛围宽松,排除B项;材料没有列举其他诸侯国对周礼的传承状况,不具有可比性,排除C项。
8.D
秦朝博士的主要职能是顾问咨询,有利于统治者决策的优化,而儒生占绝对比例,故D项符合题意;中央集权是指加强对地方的管理,A项与材料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博士主要承担咨询职能,统治者的目的仍是加强统治,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反映不了儒学在秦朝是否居主流地位,C项不符合题意。
9.C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北京紫禁城的相关知识点。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又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这样的建筑理念体现的实质问题是皇权至上,故选C。
10.C
先秦时期由于分封制下诸侯权力较大,秦朝实现全国统一,推广郡县制,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选C;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官僚政治,不是血缘世袭政治,排除A;商鞅变法是已经实行官僚政治,排除B;秦朝实行的君主专制,并不是法律治理,排除D。
11.B
根据题干可知,秦代到汉代,通过乡、里、亭和什伍制度,强化了政府对民众的管理,有利于提高官府的组织员力度,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赋税减轻的信息,排除A项;政府加强对民众的管理不能等同于人身依附,排除C项;秦汉基层组织不属于官僚体系,排除D项。故选B。
12.D
唐朝开元年间以来,朝廷要求诸王“皆居京师”,支庶参加科举考试,“出仕于外”“守郡掌兵,为国宣力”,从而加强对宗室诸王的控制,防止其发展成地方割据势力,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央集权的加强,没有体现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故A项错误;宗法分封制对中央集权不利,故B项错误;科举考试成为中央控制宗室子弟的工具,故C项错误。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从汉到元的政治体制的演变·中央集权
13.A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知识理解能力。汉代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元代的省、明清的督抚等,都是中央政府的派出机构,其目的是要维护中央集权制度。选A;B项中的经济发展材料没有体现;C项不符合历史史实,应为中央对地方的检查力度呈现越来越强的趋势;D项错误。
14.D
审官院和三班院涵盖了整个官僚系统的铨衡,而宰相是百官之首,两院的设置是对相权的分化,D正确;题干主旨是官员考课,而非政府机构办事效率,排除A;考课不等于选官,B排除;东西院分别负责文武官员考课,这是职责划分,不存在轻重之分,故与重文轻武无关,排除C。
15.C
材料表明两点,一是监察官员以小治大,二是监察加大对地方官员的监督控制,体现的是皇权加强和中央集权的加强,C项正确;A项的“逐步加强”材料无法体现;B项只体现了材料的部分内容;D项与材料没有内在关系。故选C。
16.D
锯子、刨子、钻子等都是含铁的工具,得益于铁的产量的提升,故D项正确。小农经济和精耕细作是农业发展的体现和特点,故AC项错误。井田制的瓦解是土地制度的变化,故B项错误。
17.D
据材料“载货径赴日本和东南亚各国贩卖”“带货到国外从事走私贸易”“向国外贩卖商品”等信息可知,这时期主要以贩卖国内货物为主,体现了传统手工业占一定优势,D正确;自然经济解体开始于鸦片战争后,A错误;明代开始实行海禁政策,并且真正实行,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海外贸易范围扩大的现象,C错误。
18.C
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唐朝“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规定非州县不得设市并以市令来管理市,在宋代“凡州县皆置务,关镇或有焉”,规定设务来管理地方市场,说明市的管理有所变化,表明政府市场观念发生变化,故C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了唐到宋,政府对市的管理方面的变化,无法体现地方分裂势力增强,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一直贯彻重农抑商政策,故B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宋代时期,坊市制度打破了时空限制,而不是坊市制度日益完善,故D选项错误。
19.A
材料“北宋初年”政府劝谕南北各地的农作物品种交流和推广,是在南北基本统一前提下才能实施,A项正确;材料可以体现北宋政府重农,但没有体现抑商,排除B项;材料中只是指出,“水稻的优良品种也在各地推广”,没有说明“粟、麦、黍、豆”、“甘蔗、棉花、茶叶、桑麻”等是否是优良品种,排除C项;材料只是说“占城稻”“从越南引进”,还有其它农作物没有说明是通过外交渠道引进的,排除D项。故选A。
20.D
据材料“只留1个广州口岸时,每年平均靠岸64艘西方商船,是开放4个口岸年代的16倍”可知,一口通商后对外贸易得到了发展,D符合题意;材料中并未体现一口通商不利于中国对外经济交往,A说法错误;材料中未涉及海关管理体制,B错误;由材料可知,一口通商后靠岸的西方商船增多,材料中没有涉及对中国经济的侵略,C错误。
21.B
汉代《春秋纬》颂孔子形象高大、气度非凡,《庄子·外物》中孔子的形象却缺乏称颂的言词,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儒家只是诸多思想流派之一,而西汉时儒学取得独尊地位,孔子的形象描述也就有了变化,故B正确;AD表述太绝对,错误;C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排除。
22.C
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北宋儒学复兴运动的口号展现了士大夫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试图通过继承和发扬传统儒学思想以重建儒家的价值信仰,故C项正确;儒学复兴旨在重建儒学价值信仰而非探索治国安邦的策略,排除A项;以天人感应等学说强化儒学独尊地位出现于西汉时期,排除B项;儒学复兴运动的兴起有利于强化高度集权的封建专制统治,而非批判专制主义,排除D项。故选C。
23.B
材料中朱熹将理学所主张的伦理规范化生活化,从幼儿时期树立民众伦理纲常意识,有利于推动儒学普及化。B正确;A项材料与治学态度无关,排除;C项出现于汉武帝时期,排除;D项材料不能说明儒学宗教化,排除。故选B。
24.B
图6“程颐程颢”等都是北宋时期理学家,图7顾炎武、黄宗羲等是明清时期思想家,这体现出的信息是儒家思想由理学到对于理学思想的批判,为儒家思想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体现出传统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自我嬗变过程,故B项正确。此时期儒家思想并不是衰落,故A项错误;封建统治思想之确立发生在汉武帝时期,C错误;材料中论述的是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近代民主思想此时尚未形成, D项错误。
25.(1)由非营利性产品扩大到营利性产品;以法律保障对盐、铁等重要产品的专卖;由满足消费发展到扩大财政收入。(6分)
(2)产品主要供宫廷使用和对外贸易;设置专门机构、官员进行管理;实行匠籍制度;技术水平高超。(6分)
(3)特点:规模参差不齐,产品产量相对稳定;行业相对比较集中;产品主要用于销售,与商业联系密切。(6分)
影响:推动了商业的发展;密切了经济部门之间和地区之间的联系。(4分)
【解析】
(1)变法:材料“生产活动不再限于非营利性的自用品及军需品,逐渐扩展到了营利性的重要产品”体现了由非营利性产品到营利性产品;“以法律形式规定国家对盐、铁等重要商品实行专卖”体现了法律保障盐铁专卖制度;“获得稳定财政收入”体现了由满足自用到稳定财政收入。
(2)特点:概括材料“产品供皇室朝廷使用”“ 满足海外出口贸易”可知产品主要供宫廷使用和对外贸易;“专门的官吏掌管”可知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官员;“工人都必须是具有匠籍的番匠”可知匠籍管理制度;“代表当时手工业技巧的最高水平”可知生产技术高。
(3)特点:概括材料“大小不一,但产品专门,产量较稳定”可知规模参差不齐,产品单一,产量稳定;“行业比较集中”可知行业集中;“产品除供应本地外,大量行销各地,有的几乎遍及全国,因此它们与商业有密切的关系”可知产品以销售为主,与商业关系密切;影响:材料“手工业的中心一般也是商业中心”可知推动了商业的发展;“社会的经济联系越紧密,地区间的相互依赖越大”可知密切经济部分之间联系和地区之间的联系。
26.(1)背景:德日等法西斯势力迅速崛起;苏联受到德日双重威胁,面临两线作战的危险;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中国全民族抗战已经开始;国际上只有苏联给予中国道义和军事物资上的支持;中苏海运路线因日本的封锁而受阻;“丝绸之路”的历史影响。(任四点得8分)
(2)意义:中国获得了宝贵的支援,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斗志;解除了苏联两线作战的危险;中国也支持了苏联的卫国战争,共同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为今天“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契机。(任一点得3分,任两点得5分,任三点得7分)
【解析】
(1)背景:根据“1937年8月21日”,结合所学,可从德日等法西斯势力迅速崛起,苏联受到德日双重威胁,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中国全民族抗战已经开始分析总结,根据“苏联以经济交易作掩护,秘密地对华军事援助”得出国际上只有苏联给予中国道义和军事物资上的支持;根据“由于日本对中国海岸的封锁,陆路成为不二选择”得出中苏海运路线因日本的封锁而受阻;根据“从中苏边境霍尔果斯口岸为起点,橫贯新疆,经河西走廊,直达甘肃兰州”得出“丝绸之路”的历史影响。
(2)意义:根据“成为中国抗战接受国际援助最主要的‘生命线’和‘输血线’,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斗志”得出中国获得了宝贵的支援,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斗志;根据第(1)问的背景,还可从解除了苏联两线作战的危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为今天“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契机等角度分析总结。
27.(1)特点:受《史记》影响大;体裁为纪传体:内容主要是对明朝历史的总结反思:需家伦理道德作为评价标准;对人物评价相对客观:强调经世致用。(任三点得6分)
(2)原因:明末清初时代变革的影响:家庭环境的熏陶;个人的努力;人生道路的曲折米承前代的治史传统;强烈的历史责任感。(任三点得9分)
【解析】
(1)根据材料“他仿照《史记》…不仅对明朝君臣和学者…对明朝的科举、盐政、漕运等制度的利弊进行了评说…专门设立一些传记,以表彰忠臣死义之士,宣扬忠孝节义思想”从体裁、内容、评价标准及经世致用特点进行概括分析。
(2)根据材料“史学是张氏世传家学…积三十年之力撰成…对明朝的科举、盐政、漕运等制度的利弊…从宦官专权、朋党之争…宣扬忠孝节义思想”结合所学从明清时局形势、家庭环境、个人主观因素及个人责任精神进行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