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生物】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第五师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生物】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第五师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01
    【生物】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第五师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02
    【生物】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第五师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03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生物】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第五师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展开
    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第五师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40*1.5=60分)
    1.下列关于种群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种群的个体间会相互影响
    B. 一个种群是不同生物个体的总和
    C. 种群内的个体会死亡,但基因库却可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保持和发展
    D. 对一个种群有利的环境,可能对另一个种群不利
    2.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合理的是( )
    A. 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抽样调查对象
    B. 宜采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高等动物的种群密度
    C. 使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D. 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3.下列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变化的是( )
    A. 性别比例和出生率、死亡率 B. 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
    C. 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 D. 年龄组成和出生率、死亡率
    4.下图表示某海岛一段时间内某种害虫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种群数量即指种群密度
    B. AB段时种群中幼年个体多于老年个体
    C. 该海岛上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D. 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害虫,有利于该海岛上虫害的控制
    5.下列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本实验中每天对酵母菌种群数量的统计都需要使用样方法
    B. 计数时应统计小格中所有的酵母菌,包括各条边界线上的酵母菌
    C. 一个方格中酵母菌数量过多,应从盖玻片边缘滴加清水进行稀释
    D. 本探究实验由于有前后的自身对照,因此可不设置对照实验
    6.如图所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t2~t3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B. t3~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
    C. t3时甲的种群密度最小,t4时乙的种群密度最大
    D. 若乙种群为某种害虫,则在t4时防治效果最佳
    7.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A.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褐家鼠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
    B.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时,用幼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电灯
    C.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集的地区取样
    D.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相邻两边及其顶角上的菌体
    8.调查某菜园蚯蚓数量的适宜方法是(  )
    A. 直接计数法 B. 样方法 C. 目测估算法 D. 标志重捕法
    9.图甲、图乙为某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如不考虑其他因素,种群甲和种群乙未来个体数量的发展趋势是(  )

    A. 衰退型和增长型 B. 增长型和衰退型
    C. 增长型和稳定型 D. 稳定型和增长型
    10.生态学家高斯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0.5mL培养液中放入5个大草履虫,然后每隔24h统计一次大草履虫的数量,第五天后大草履虫种群数量维持稳定,K值是375个。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需设罝重复实验,减小误差
    B. 该实验中大草履虫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C. 培养液种类或体积的改变可导致K值发生改变
    D. 如在培养过程中加入3个双小核草履虫,K值保持不变
    11.如图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的年平均增长速率与时间的关系,经调查在第5年时该种群的数量为5千只,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始终呈“J”型增长
    B. 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量最大约为10000只
    C. 因为天敌、资源和空间的限制,第6年种群数量开始减少
    D. 若该物种为害虫,将其数量控制在5千只左右可有效防虫
    12.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预测黑线姬鼠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性别比例
    B. 使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可持续获得最大捕捞量
    C. 草原中,群落只存在水平结构不存在垂直结构
    D. 群落演替过程中,地衣等低等生物逐渐消失
    13.表示物种Ⅰ和物种Ⅱ是捕食者与被捕食者关系的是(  )
    A. B.
    C. D.
    14.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 )
    A. 竞争 B. 共生 C. 寄生 D. 捕食
    15.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构成不断地发生着改变
    B. 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C. 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演替的起始条件不同
    D.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总数开始是逐渐增多而后趋于稳定
    16.下列群落演的方式为初生演替的是(  )
    A. 弃耕后农田的恢复 B. 森林火灾后的恢复
    C. 原冰川移开后的演替 D. 草原放牧后的演替
    17.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
    B. 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C. 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
    D. 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
    18.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凡是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 ②凡是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 ③植物都是生产者
    ④动物都是消费者 ⑤异养型生物都是消费者
    A. 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⑤
    19.如图所示的图l为某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图2为某特殊环境中的食物网。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图l中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食草鸟、蜘蛛、蟾蜍、猫头鹰
    B. 图l中猫头鹰占有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共4个营养级
    C. 图2中,若黄雀的全部同化量来自两种动物——蝉和螳螂,且它们各占一半,则当绿色植物增加G kg时,黄雀增加体重最多是G/125 kg
    D. 图l中蛇突然减少,猫头鹰的数量也将减少
    20.在生态系统中,老虎捕食狼,狼捕食山羊时,山羊和老虎分别属于 ( )
    A. 初级消费者和第三营养级 B. 初级消费者和第四营养级
    C. 二级消费者和第三营养级 D. 二级消费者和第四营养级
    21.下图为黄州赤壁公园某一小树林中部分生物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虫的体色与栖息环境相近,这体现出生物影响环境
    B. 图中包含多条食物链,其中一条食物链是:植物→虫→鸟→细菌
    C. 若图中加入阳光、空气等非生物部分,就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D. 图中的细菌、真菌都是原核生物,植物、虫、鸟都是真核生物
    22.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  )
    A. 射进该系统的全部太阳能
    B. 照射到该系统内的所有植物体叶面上的太阳能
    C. 该生态系统全部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D. 生产者传递给全部消费者的总能量
    23.人们用能量金字塔来说明生态系统中的(  )
    A. 能量与个体数量的关系 B. 能量与个体大小的关系
    C. 能量与营养级的关系 D. 能量与生物代谢类型的关系
    24.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
    B. 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绿色植物再利用
    C. 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再利用
    D. 分解者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
    25.与自然界碳循环关系最密切的两种细胞器是 ( )
    A.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B. 叶绿体和线粒体
    C. 高尔基体和核糖体 D. 核糖体和叶绿体
    26.关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所指的物质是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一些基本化学元素
    B. 所说的生态系统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C. 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出现、循环流动
    D. 由于生物营养级越高得到的能量越少,故物质在循环过程中是不断递减的
    27.碳元素在草、牛、狼等生物之间流动的形式是(  )
    A.蛋白质 B.CO2 C.无机物 D.有机物
    2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固定太阳能是流经该系统的总能量
    B. 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载体
    C. 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碳与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碳基本相等
    D. 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的大小是由这两个营养级的同化量决定的
    29.根据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与普通水稻生态系统相比实现了能量多级利用
    B. 水产养殖业,为充分利用能量,应以能食多种动物的鱼类为养殖对象
    C. 营养级越高的生物种群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越多,所获得的能量越少
    D. 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往往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大阳能
    3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任何生命形式,如果没有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无法适应环境
    B. 信息传递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C. 延长短日照植物黄麻的光照时间可提高麻皮产量,这属于行为信息的合理利用
    D. 在任何生态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三者之间的关系都是密不可分的
    31.狼依据兔留下的气味进行捕食,兔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这说明(  )
    A. 信息有利于种群的繁殖 B. 兔留下的气味对于狼来说,是一种物理信息
    C. 信息只能由兔传递给狼 D. 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2.具有警戒色的生物能向其天敌发出不能捕食的信息。从信息传递的类型分析,警戒色属于(  )
    A. 物理信息 B. 化学信息 C. 营养信息 D. 行为信息和营养信息
    3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自养型生物在生态系统中一定属于生产者
    B. 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取决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
    C. 食物链与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渠道
    D. 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也就越高
    3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 森林中,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也会增多,害虫种群的增长就受到抑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
    B. 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C. 自我调节能力强的生态系统,其稳定性也高,
    D. 当外界干扰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将会丧失
    35.负反馈调节是维持生命系统平衡或稳态的一种重要调节机制。下列调节过程中不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 )
    A.缺碘会导致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加强
    B.大量猎杀草原食肉动物,导致食草动物的数量先升后降
    C.在酶促反应中,反应终产物过量致使酶的活性下降
    D.湖泊受污染后鱼类数量减少,鱼体死亡腐烂进一步加重污染
    36.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②“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
    ③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干扰”不应超过其承受能力
    ④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砍伐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仍很强
    ⑤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之一是随意增加生物种类,改变其营养结构
    A. ①③ B. ②④⑤ C. ②③ D. ①③⑤
    37.抵抗外力干扰能力最小的是(  )
    A. 热带雨林 B. 苔原 C. 草原 D. 北方针叶林
    38.很多同学都曾尝试设计制作小生态瓶,但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设计并不成功。下面罗列了设计生态瓶应遵循的原理,其中不合理的是(  )
    A. 瓶内各种生物之间应有营养上的联系
    B. 瓶内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应合理
    C. 应定时向瓶内通气,保证生物的有氧呼吸
    D. 瓶内生态系统应获得充足的能量供应
    39.生物多样性不包括( )
    A. 基因多样性 B. 物种多样性
    C. 组织多样性 D. 生态系统多样性
    40.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因为从黄花蒿等野生植物茎叶中提取、研制出抗疟疾药——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 从黄花蒿中提取的青蒿素可有效治疗疟疾体现出其具有直接价值
    B. 黄花蒿等野生植物也具有保持水土等间接价值
    C. 黄花蒿中提取的青蒿素具有抗疟疾作用体现出其具有潜在价值
    D. 总体而言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远大于直接价值
    二、填空题(每空1分 共40分)
    41.(8分)研究人员对某牧场进行了相关调查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冷蒿是该牧场的优势种,用样方法调查冷蒿的种群密度时,可以采用的取样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调查中发现该牧场还生长着披碱草、针茅、黑麦等多种牧草,所有这些牧草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为该牧场中的长爪沙鼠数量的调查结果,其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调查长爪沙鼠的种群密度:在1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72只,标记并放归;几天后第二次捕获了60只,其中有9只带有标记,则其种群密度是__________只/hm2。若被标记的动物更容易被天敌捕食,则长爪沙鼠种群密度的估算值比实际值____________________。
    42.(8分)非洲大蜗牛是中国首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属杂食性动物。幼螺多为腐食性,成螺一般取食绿色植物和真菌,是许多人畜寄生虫和病原菌的中间宿主。 
    (1)非洲大蜗牛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成分),调查其种群密度常用__________,取样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
    (2)有学者推测,非洲大蜗牛也可能替肉食动物提供了一个食物来源,改变食物链,进而改变本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信息传递功能。
    (3)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非洲大蜗牛同化能量去向的详细示意图,请补充完整:

    43.(8分)图1为某温带稀树草原食物网的一部分示意图,图2为某生物的种群密度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图,请据图回答:

    (1)在图1所示的食物网中,狼属于第___________营养级,狼与兔的捕食与被捕食过程中,反应敏捷的兔和跑得快的狼均能很好地生存。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分析,信息传递能够_____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若图2所示的种群为某鼠种群。在C点时,鼠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为___________。在无迁入和迁出的情况下,该种群数量增长率为2,若该种群初始数量为N,则两代后它们的数量将达到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图1所示的稀树草原食物网中,共有食物链___________条。狼种群增重6kg,最少需要消耗草___________kg。
    (4)某年气温明显增高,食物丰富,稀树草原昆虫数量也增多,但并没有呈现“J”型增长的状态,这是___________(填“负反馈”或“正反馈”)调节的结果。多年来,该稀树草原牧民大力植树种草,使草原生态环境明显好转,牧业产量呈持续增长势头,说明人类活动能影响群落演替的___________,也使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得以增强。
    44.(8分)下面图甲、图乙分别表示稻—鱼—蛙共生农业生态系统和普通稻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转化示意图。据图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1)分析说明鱼和蛙在该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动中的积极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
    (2)上述两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所需的有机物都依赖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归根到底都来自________________。
    (3)甲和乙相比,抵抗力稳定性较强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使稻获得高产,稻田乙需要经常使用农药,而甲则不需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5)一般来说,农田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稳定性较低,废弃农田上会发生群落的演替,该演替的类型是__________。
    45. (8分)根据下图,回答下列与生态有关的问题。

    (1)若图1是碳循环示意图,则丁指的是生态系统中的                  。若图1中的“→”仅表示二氧化碳的流动方向,则不会存在的过程有               。
    (2)若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食物关系如图2所示,设E种群干物质中蕴藏的能量为l×l06kJ;B种群干物质中蕴藏的能量为2×l04kJ,D种群于物质中蕴藏的能量是2.5×l04kJ,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当A只捕食C时,则A的能量值是           。
    (3)图3是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向蛙类后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图中的④表示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图中①②表示的含义分别为,①_                ,②                            。
    (4)环境污染、食物短缺和栖息地的缩小等都是导致野生朱鹮大量减少的原因,保护野生朱鹮最有效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日照时间的长短能影响朱鹮的繁殖,这种信息属于        信息。为调查朱鹮的种群密度,可采用的方法是              。

    参考答案
    1.B
    【解析】A.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此群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并可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A正确;B.一个种群是某一地点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B错误;C.种群内的个体会死亡,但基因库却可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保持和发展,如基因突变就可以改变基因库的组成,C正确;D.不同是生物对环境的需求不同,所以对一个种群有利的环境,可能对另一个种群不利,D正确。
    2.C
    【解析】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难于辨别个体数目,双子叶植物较易辨别个体数目,故一般选择双子叶植物作为抽样调查的对象,A错误;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弱的动物的种群密度,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宜采用标记重捕法,B错误;样方法调查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C正确;种群密度直接反映或估算种群数量大小,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D错误。
    3.C
    【解析】性别比例能影响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密度,A错误;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影响种群密度,B错误;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迁出能直接影响种群密度,当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加,当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减小,当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基本不变,C正确;年龄组成包括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能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进而影响种群密度,D错误。
    4.A
    【解析】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A错误;据图可知,AB段时种群数量少于K/2,所以此时种群的增长速率逐渐增大,种群数量增多,所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幼年个体多于老年个体,B正确;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决定了种群数量变化,C正确;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害虫,通过降低出生率,从而减少种群数量,有利于该海岛上虫害的控制,D正确。
    5.D
    【解析】本实验对酵母菌种群数量统计使用的是显微计数法,A错误;计算边界线上的酵母菌数量时,要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B错误;到培养后期,由于酵母菌的增多,为了方便对酵母菌计数,应先将培养液按比例稀释处理,然后再在显微镜下计数,而不能从盖玻片边缘滴加清水进行稀释,C错误;本探究实验由于有前后的自身对照,因此可不设置对照实验,D正确。
    6.B
    【解析】B项,t3~t5时间内,甲种群增长速率小于0,为衰退型年龄结构;乙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为增长型年龄结构,故B项正确。
    A项,t2~t3时间内,甲种群的增长速率仍大于0,说明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故A项错误。
    C项,由图可知,t3之前甲种群的增长速率均大于0,而t3之后小于0,所以t3时甲的种群密度是最大的;同理可得t5时乙种群密度最大,故C项错误。
    D项,t4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防治害虫应选择种群数量较少时进行,故D项错误。
    7.B
    8.B
    【解析】试题分析:蚯蚓由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可以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故B正确。
    9.B
    【解析】试题分析:甲图中幼年个体较多,老年个体较少,属于增长型,乙图中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属于衰退型,所以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种群年龄组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0.D
    【解析】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单次实验所得的数据可能具有偶然性,因此一般需设置重复实验,减小误差,故A正确;在有限的空间和食物资源的环境中,种群数量一般呈“S”型增长,并且题干中提出“第五天后大草履虫种群数量维持稳定,K值是375个”,故B正确;环境容纳量(即K值K值)是指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维持的种群最大值,因此培养液种类或体积的改变可导致K值发生改变,故C正确;由于空间和食物资源是有限的,加入3个双小核草履虫后,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之间就会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而展开竞争,故D错误。
    11.B
    【解析】由图可知,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的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少,其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A错误;环境容纳量(K值)是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在第5年时种群增长率最大,处于K/2处,种群数量为5000只,则K值为10000只,B正确;导致第5年到第9年这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下降,但种群增长率仍然大于0,说明种群的数量在增加,C错误;防治害虫时,要在5000之前处理,5000只左右种群增长率最大,会出现虫患,D错误。
    12.B
    【解析】试题分析: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年龄年龄组成,A错误;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时,增长速率最大,可持续获得最大捕捞量,B正确;草原中,群落存在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C错误;群落演替过程中其优势种逐渐发生改变,如草本植物阶段优势种即为草本植物,森林阶段的优势种即为乔木,地衣等低等生物不会消失,D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3.A
    【解析】A曲线中两种生物是非同步曲线,属于捕食关系,其中物种Ⅱ先增加者先减少属于被捕食者,其中物种Ⅰ后增加者后减少属于捕食者;B是互利共生;C是寄生;D表示捕食关系,物种Ⅰ是被捕食者,物种Ⅱ是捕食者,故选A。
    14.A
    【解析】试题分析:在群落中,不同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种间关系,分别是共生、寄生、捕食和竞争。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苗和草都是植物,生长在一起,因争夺营养物质和空间而进行斗争,属于竞争关系。
    15.B
    【解析】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因此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构成不断地发生着改变,A项正确;群落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因此演替受外界因素的影响,B项错误;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所以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演替的起始条件不同,C项正确;在群落演替过程中,通过种内或种间竞争,优势物种定居并繁殖后代,劣势物种被排斥,相互竞争过程中共存下来的物种,在利用资源上达到相对平衡,使群落结构更加完善,即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总数开始是逐渐增多而后趋于稳定,D项正确。
    16.C
    【解析】弃耕后农田的恢复过程属于次生演替,A项错误;森林火灾后的恢复过程属于次生演替,B项错误;原冰川移开后的演替属于原生演替,C项正确;草原放牧后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D项错误。
    17.B
    【解析】试题分析: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的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A正确;调查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可采用取样器取样法,B错误;一般来说,土壤小动物具有避光避热性,可用带灯罩的热光源装置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C正确;不同的时间,动物的活动习性不同,故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D正确。
    18.A
    【解析】试题分析:硝化细菌和光合细菌是生产者,故①错误;自养型生物一定是生产者,生产者一定是自养生物,故②正确;菟丝子属于植物,但是营寄生生活,是消费者,故③错误;蚯蚓、蜣螂、金龟子等属于分解者,故④错误;异养型生物有的属于消费者,有的属于分解者,故⑤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
    19.B
    【解析】试题分析: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是次级消费者,处于食物链的第三营养级,所以图l中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食虫鸟、蜘蛛、蟾蜍、猫头鹰,食草鸟直接以草为食,属于初级消费者,A项错误;图l中猫头鹰占有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共4个营养级,B项正确;根据题意可知,能量传递效率应按20%计算,设黄雀最多增加体重为X千克,则有X/2÷20%÷20%÷20%+X/2÷20%÷20%=G,解得X=G/75kg,故C项错误;图1中若蛇的数量突然减少,猫头鹰可捕食食草鸟、食虫鸟,其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20.B
    【解析】由题分析可知,该食物链为植物→山羊→狼→老虎,因此山羊是第二营养级,初级消费者,老虎是第四营养级,三级消费者,故选B。
    21.C
    【解析】虫的体色与栖息环境相近,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说明环境影响生物,A项错误;细菌不参与(捕食)食物链的组成,B项错误;图中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生物成分,若加入阳光、空气等非生物部分,就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C项正确;真菌为真核生物,D项错误。
    22.C
    【解析】试题分析: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能,太阳每天输送到地球上的能量大约只有1%以可见光的形式,被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转化成为化学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23.C
    【解析】由于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的特点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将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由低到高绘制成图,可形成一个金字塔图形,叫做能量金字塔。底层为第一营养级,生产者能量最多,其次为初级消费者,能量金字塔不可倒置,数量金字塔可倒置。因此能量金字塔是用来说明能量与营养级之间的关系,故选C。
    24.B
    【解析】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一定是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和人,A项错误;分解者能把动植物遗体、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回归到无机环境,这些物质又能被绿色植物重新吸收利用,制造有机物,B项正确;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不能被再利用,C项错误;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正确,如化能合成细菌属于生产者,而分解者也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如蚯蚓能分解腐败的食物,属于分解者,D项错误。
    25.B
    【解析】植物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吸收二氧化碳,将大气中的碳的碳元素固定在有机物中,使得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而动植物的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又将有机物分解,的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释放到大气中.所以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关系最密切的两种细胞器是线粒体和叶绿体,故选B。
    26.D
    【解析】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所指的物质是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一些基本化学元素,A正确;组成生物体的元素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必须在生物圈中进行,B正确;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出现、循环流动,C正确;由于生物营养级越高得到的能量就越少,物质在循环过程中是不变的,但能量是不断递减的,D错误。
    27.D
    【解析】碳元素在草、牛、狼等生物之间流动的形式是有机物,选D。
    28.C
    【解析】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A正确;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B正确;大气中的碳来自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呼吸作用释放,所以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碳远大于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碳,C错误;能量流动效率=×100%,所以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的大小是由这两个营养级的同化量决定,D正确。
    29.B
    【解析】“桑基鱼塘”是人工建立的良性生态系统,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A正确;为充分利用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应以食物链短的鱼类为养殖对象,即以植物为食的鱼类为养殖对象,B错误;由于食物链的富集作用,营养级越高的生物种群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由于能量逐级递减,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越少,C正确;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鱼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人工喂养,并不是主要来自其中的植物,故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往往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D正确。
    30.C
    【解析】试题分析: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信息种类有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三类,延长短日照植物黄麻的光照时间可提高麻皮产量,这属于物理信息的合理利用,所以选C。
    31.D
    【解析】试题分析:该实例无法说明信息有利于种群的繁殖,A错误;兔留下的气味对于狼来说,是一种物理信息,但此说法与题意无关,B错误;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双向传递的,C错误;狼依据兔留下的气味进行捕食,兔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说明了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D正确。
    32.A
    【解析】警戒色属于通过物理过程传播的物理信息,A项正确,B、C、D三项均错误。
    33.B
    【解析】自养型生物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在生态系统中一定是生产者,A正确;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取决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B错误;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与食物网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C正确;食物网越复杂,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D正确;
    34.C
    【解析】生态系统中种群数量变化是属于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因,自我调节能力强的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也高,但恢复力的稳定性不一定高,所以C选项错误。
    35.D
    【解析】
    试题分析:缺碘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从而促进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加强,属于负反馈调节,A正确;食物链中两种生物数量的相互抑制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B正确;在酶促反应中,反应终产物过量致使酶的活性下降,属于负反馈调节,C正确;湖泊受污染后鱼类数量减少,鱼体死亡腐烂进一步加重污染,属于正反馈调节,D错误。
    36.A
    【解析】
    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呈负相关,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①正确;②抵抗干扰,保持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恢复力稳定性,②错误;③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不应超过其抵抗力稳定性,否则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③正确;④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较强,但是一旦遭到严重的破坏后,很难恢复,所以恢复力稳定性较弱,④错误;⑤增加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能增加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但不是随意增加生物种类,改变其营养结构,⑤错误.
    所以,①③正确,故选:A。
    37.B
    【解析】生态系统结构越简单,抗干扰的能力就越小,故选B。
    38.C
    【解析】试题分析:小生态瓶应该是一个密闭的环境,包含生成系统的成分,并且放在光下,有能量的输入,故选C。
    39.C
    【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即基因、物种、生态系统三个层次,所以个体多样性不属于生物的多样性,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40.C
    【解析】生物的药用价值体现其直接价值,A项正确,C项错误;植物保持水土的价值属于其间接价值,B项正确;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远大于直接价值,D项正确。
    41. 五点取样法 等距取样法 不能 生物群落应包含该区域内的全部生物 逐渐增加 处于幼年期的个体数量较多,处于老年期的个体数童较少(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480 大(偏大)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种群密度调查的相关知识,识记两种方法在不同生物中调查过程中的运用,分析种群年龄结构与种群数量之间的关系,再结合题意作答。
    (1)用样方法调查冷蒿的种群密度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2)所有这些牧草不能 构成一个生物群落,因为生物群落应包含该区域的全部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3)据图分析,牧场的长爪沙鼠种群中处于幼年的个体数量较多,处于老年期的个体数量较少,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种群数量逐渐增加。
    (4)标志重捕法估算种群密度的计算公式是:该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该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72×60÷9=480只/hm2。若被标记的动物更容易被天敌捕食,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减少,则动物B种群密度估算值比种群密度实际值偏大。
    42. 消费者和分解者 随机取样 空间、食物资源充足、没有天敌 λ 生物 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自身呼吸消耗 流向分解者 流向下一营养级
    【解析】(1)非洲大蜗牛幼螺营腐生生活,为分解者;成螺一般取食绿色植物和真菌,为消费者。样方法的取样关键是做到随机取样;
    (2)在气候适宜、环境资源和空间充足、没有天敌等理想环境条件下,种群呈“J”型增长;“J”型增长数学方程式中,增长倍数(即λ)为参数;通过引入天敌来控制害虫数目属于生物防止措施;
    (3)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4)流入某一营养级或某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的去向包括:①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②流入下一营养级体内;③流人到分解者体内。
    43. 3、4、5 调节种间关系 增长型 6.25N 随机取样 物种丰富度 5 21300 负反馈 速度和方向
    【解析】试题分析:图1所示为某一温带草原食物网的一部分示意图,其中草是生产者,其余生物均为消费者,还缺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该食物网中含有5条食物链;图2所示为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种群密度在A~C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且两者的差值在增大,因此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增大;种群密度为C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且此时两者的差值最大,因此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最大;种群密度在C~D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且两者的差值在减小,因此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降低;种群密度为E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此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即K值。
    (1)在图1所示的食物网中,狼属于第3、4、5营养级在狼与兔的捕食与被捕食过程中,反应敏捷的兔和跑得快的狼均能很好的生存.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分析,这是二者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结果;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发展;
    (2)在C点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且此时两者的差值最大,因此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最大,所以鼠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为增长型;在无迁入和迁出的情况下,该种群数量每年均以150%的速率(出生率-死亡率)增长,若该种群初始数量为N,则两年后它们的数量将达到N×(1+150%)×(1+150%)=6.25N;
    (3)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采用样方法调查该稀树草原中风信子的种群密度,选取样方的关键在于随机取样.若同时统计各样方中物种数目,则可以起到调查物种丰富度的作用;
    (4)食物链的数法应该从生产者开始,沿着箭头走到最高消费者,逐条逐条的数,看有多少种走法,结合图解可知该食物网中包括5条食物链;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的能量去向与其他营养级的区别在于能量不流向下一营养级.假设每种动物从上一营养级不同生物中获得的能量相同且能量传递效率均为10%,若狼种群增重6kg,需要消耗兔和红狐各30kg;而红孤增重30kg,需要消耗兔、臭鼬和鸟各300/3=100kg;故需要消耗兔为(30+100)kg;臭鼬增重100kg,需要消耗鼠1000kg,鸟增重100kg,需要消耗鼠500kg,故需要鼠为(3000/3+1500/3)kg;鸟增重100kg,需要消耗昆虫500kg,故需要昆虫为1500/3kg;因此,共需要消耗草约130×10+(1000+500)×10+500×10=21300kg。
    (5)气温明显增高,食物丰富,稀树草原昆虫数量也增多,但并没有呈现J型增长的状态,这是由于负反馈调节的结果。多年来,该稀树草原牧民大力植树种草,使草原生境明显好转,牧业产量呈持续增长势头,说明人类活动能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也使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得以增强。
    44. 鱼、蛙是消费者,可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在原有食物链中引入新的环节(将人们不能直接利用的有机物转化为可以直接利用的农副产品),有利于实现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并减轻了环境污染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太阳光能 甲 生物种类较多,营养结构较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较强 调整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甲引入了害虫天敌——蛙,有效控制了害虫数量 抵抗力 次生演替
    【解析】试题分析:生态系统的功能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稻-鱼-蛙农业生态系统因为引入害虫天敌--蛙,有效控制了害虫数量,因而不需要经常使用农药。与传统农业相比,生态农业实现了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并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减轻了环境污染。
    (1)鱼和蛙在该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动中的作用是鱼、蛙是消费者,可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2)稻鱼蛙共生生态系统的生态优势是在原有食物链中引入新的环节,有利于实现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并减轻了环境污染。
    (3)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都来自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生命活动的能量归根到底都来自太阳能。
    (4)因为甲生态系统生物种类较多,营养结构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较大,故甲和乙两个生态系统相比较,甲的抵抗力稳定性更强。
    (5)从能量流动的角度,设置生态农业的目的是调整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6)甲引入了害虫天敌蛙,有效控制了害虫数量,故甲不需要农药防治害虫。
    (7)一般来说农田生态系统的物种种类单一,生态系统结构较简单,其抵抗力稳定性较低,若农田废弃,则可发生次生演替。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