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地理试卷
展开南安市侨光中学2020届高三年第一次阶段考
地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中新网201S年9月25日电:据美国侨报网报道,《星际迷航》中宇宙和星际联邦中最重要的智慧种族之一瓦肯人所居住的瓦肯星可能确实存在,它围绕绕娜瓦萨运行,距离地球大约为16.5光年,有较稀薄的大气,它被科学家称为“超级地球”。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 “超级地球”应属于
A. 地月系 B. 太阳系 C. 银河系 D. 河外星系
2. 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是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之一,“超级地球”上存在大气的原因是因为它具有
A. 适中的质量与体积 B. 适中的昼夜更替周期
C. 与恒星的距离适中 D. 适宜生物生存的环境
【答案】1. C 2. A
【解析】
【1题详解】
银河系半径约4万光年,太阳系半径3.4光年,“超级地球”距离地球大约为16.5光年,超出了太阳系范围,应属于银河系,C对。A、B错。银河系与河外星系并列,不属于河外星系,D错。
【2题详解】
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是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之一,“超级地球”上存在大气的原因是因为它具有适中的质量与体积,能够吸引住一定的大气,A对。适中的昼夜更替周期是地球自转的结果,B错。与恒星的距离适中,有适宜的温度,C错。适宜生物生存的环境不是大气存在的原因,D错。
3.下图示意人类向太空发射的一颗人造天体,该人造天体定位在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连线上。下图为该人造天体的空间位置示意图。对该人造天体运行特征及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 绕地球运行,能观测地球上的极光现象
B. 绕太阳运行,可提前获知太阳风的强度
C. 绕地球运行,可以监测到太阳黑子数量变化的周期
D. 绕太阳运行,能拍到金星和火星从日面经过的照片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天体的概念和题目中描述该人造天体定位在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连线上且距地球150万千米,可以得出该人造天体已经脱离地球引力成为绕太阳运行的天体,AC排除;它比地球距太阳更近,可以比地球提前获知太阳活动的信息,B选项正确;该人造天体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而火星绕日运动的轨道位于地球之外,所以不可能监测到火星从日面经过的照片,D排除。
在德国和日本,随处可见厂房和大楼屋顶的黑色“硅板”,这就是太阳能屋顶。风和日丽的白天,“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把富余的电能并入电网。目前上海市正在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预计到2030年,上海市20%的用电将来自太阳能。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上海市的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高于德国和日本,是由于上海市
A. 地势高,空气稀薄
B. 河湖纵横,太阳有效辐射强
C. 地面裸露,比热容小
D. 纬度偏低,晴天多
5. 下列关于上海市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的地理背景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上海市常规能源短缺
B. 上海市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C. 太阳能清洁、可再生、能量集中
D. 上海市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密集,能源消耗多
【答案】4. D 5. A
【解析】
本题考查能源的开发。
【4题详解】
上海纬度比德国和日本低,正午太阳高度大;上海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晴天相对较多;德国全年受来自大西洋的西风影响,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水较均匀,阴雨日多;日本虽为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但四面环海,受海洋影响大,具有海洋性特征,阴雨日多,D正确。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势较低。河湖纵横空气中水汽含量高,太阳有效辐射小。上与太阳辐射没有直接关系。故选D。
【5题详解】
上海市常规能源短缺,为缓解能源紧张状况,该市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A对。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青藏高原,B错。太阳能清洁、可再生、能量分散,C错。上海市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D错。
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厚度线图,回答下列小题。
6. 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
A. 由西向东逐渐增大 B. 由北向南逐渐增大
C. 由东向西逐渐增大 D. 由南向北逐渐增大
7. 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
A. 海平面 B. 岩石圈底部 C. 莫霍界面 D. 软流层中
【答案】6. C 7. C
【解析】
【6题详解】
由图中地壳等厚度线的大致南北走向,大致从东向西排列分布,数值大致从东向西增加,即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由东向西逐渐增大,故C正确。
【7题详解】
莫霍界面以上的部分被称作地壳,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应以莫霍界面为0千米起点,故C正确。海平面是海拔高度的0千米起点,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部分是岩石圈,故A、B、D错误。
【点睛】第一小题容易,直接读图即可。第二小题易错选成A答案,解答时需申请题目要求:地壳厚度剖面图中0千米的位置。
大涌谷,为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游客体验到在绿树环抱的环境中独此处山岩裸露的奇景,山谷中雾气腾腾,鸟兽足迹罕至。地上的泉水大部分的是有毒的,又称“大地狱”。
根据题意,完成下面小题。
8. 下列不同经纬网位置,此景点具体位于以下哪个地区
A. B.
C. D.
9. 根据上题①②③④所示不同地区,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图幅大小相等,实际面积为④>②>③>①
B. 当地球位于远日点时,迎来日出的早晚依次为③①④②
C. 若飞机从②到④地,最短路径方向为先西南再西北
D. 图中各地的比例尺大小,最大为①最小为④
【答案】8. B 9. D
【解析】
【8题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在绿树环抱的环境中”说明山区植被好;山谷中雾气腾腾,说明气温高,地热资源丰富,应该位于板块交界处;地上的泉水大部分的是有毒的,说明从地壳张开的裂缝内,喷出大量的硫黄蒸气,硫黄蒸气溶于水,导致水酸化有毒。图示位于德国附近,在亚欧板块内部,不在板块交界处,不A符合题意。 该地位于日本,在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故B正确。 图示位为澳大利亚大陆,属于印度洋板块,不在板块交界处,不C符合题意。 图示位于非洲东北部,属于埃及,在非洲板块内部,不D符合题意。 故选B。
【9题详解】
①②③④图幅大小相等,纬度越低,实际面积越大,实际面积为④>③>②>①,A错误。根据课本相关知识可知,地球位于远日点时是7月份,纬度越高,越往东,日出越早,结合题中图可知迎来日出的早晚依次为③①②④,B错误。②④位于同一纬线附近,④位于②的西方,都位于北半球,若飞机从②到④地,最短路径方向为先西北再西南,C错误。①实际范围最小,比例尺最大,④实际范围最大,比例尺最小,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分析题干的能力,难度相对大,根据题干内容确定属于板块交界处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下图为甲、乙两岛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0. 图中
A. 甲、乙两岛均位于东半球 B. 甲岛的位置位于乙岛东北方向
C. 甲岛的南北距离比乙岛大 D. 甲岛日出东北时乙岛昼短夜长
11. 甲、乙两岛的共同特征是
①终年盛行西北风 ②地形类型为盆地 ③河流流程比较短 ④地热资源较丰富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岛的人口密度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增
B. 甲岛以阳光海滩、椰林风光闻名
C. 乙岛西南海域为世界四大著名渔场之一
D. 乙岛对外交通方式为航空和海运
【答案】10. D 11. B 12. D
【解析】
【10题详解】
从图中经纬度,可以得出甲岛位于东半球,乙岛位于西半球,A错误;甲岛位于北半球,乙岛位于南半球,甲岛的位置位于乙岛西北方向,B错误;甲岛的南北纬度差小,故南北距离小于乙岛,C错误;甲岛日出东北时为北半球的夏季,此时乙岛为冬季,昼短夜长,D正确。据此选D。
【11题详解】
从图中经纬度,可以得出甲岛位于北半球亚欧大陆的东岸,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乙岛位于南半球中纬度,终年盛行西北风,①错误;两岛地形均以山地为主,②错误;甲、乙两岛面积都较小,河流流程比较短,③正确;甲乙两岛位于板块交界处,地热资源较丰富,④正确,据此选B。
【12题详解】
从图中经纬度,可以得出甲岛为日本北海道岛,人口密度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A错误;甲岛纬度较高,不可能以热带椰林风光闻名,B错误;乙岛渔业资源不丰富,C错误;乙岛因是海岛,且与周边国家距离远,对外交通方式主要为航空和海运,D正确。据此选D。
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在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图是一帧剪纸作品。结合有关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13. 上图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A. 西北地区 B. 华北平原 C. 东北平原 D. 长江三角洲
14. 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剪纸属于
A. 自然旅游资源 B. 自然景观 C. 人文旅游资源 D. 物质文化
15. 当该区域开始进入雨季时,下列叙述正确是:
A.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B. 堪培拉昼长夜短
C. 北京昼渐长夜渐短 D. 东南日出
【答案】13. D 14. C 15. C
【解析】
【13题详解】
从图中看出,图示小桥、流水、人家,房屋为尖顶,必为江南水乡风光,选D。
【14题详解】
剪纸是人类基于自然环境基础上的创造,属于人文旅游资源,选C。
【15题详解】
结合上题,该区域位于江南,当该区域开始进入雨季时即5月底6月初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堪培拉昼短夜长,北京昼渐长夜渐短,北半球大部分地区日出东北。
读某风景区等高线图,回答下列各题。
1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点河流流速最快 B. ②点是拍摄该风景区主峰照片的最佳地点
C. ③点是观日出最佳地点 D. ④点位于⑤点正西方向
17. 下面地形剖面图是依据等高线图中的哪一剖面线绘制的( )
A. L1 B. L2 C. L3 D. L4
【答案】16. B 17. B
【解析】
考点:地形剖面图的判读。
【16题详解】
①点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起,为山脊地形,不可能发育河流,A错误;②点位于谷底,并且坡脚处坡度较缓,看主峰的视线不会被挡住,是拍摄该风景区主峰照片的最佳地点,B错误;③点位于鞍部,观日出会被一旁的山顶阻挡视线,C错误;根据指向标,④点位于⑤点西南方向,D错误。
【17题详解】
从剖面图可以看出,从M到N的过程中,两次经过山顶,并且最高处的海拔高度高于1200米,只有沿L2才符合情况。
下面为甲、乙两地某时段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箭头反映了能量传递方向及大小(粗细)。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①⑤两箭头传递的能量方向及大小相同,说明甲、乙两地
A. 纬度相当 B. 距海远近相同
C. 海拔相当 D. 大气透明度相近
19. 关于甲、乙两地热力状况的比较,正确的是
A. 甲地的年太阳总辐射量较小,与②大小有关
B. 乙地的年平均气温较低,与⑥大小有关
C. 甲地的气温日较差较乙地小,与④③大小有关
D. 乙地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较甲地大,与⑤大小有关
【答案】18. A 19. C
【解析】
【18题详解】
据图可知,①⑤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大小及方向与所在纬度位置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故A项正确。
【19题详解】
甲地位于盆地,年太阳辐射量较小,主要是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弱,与④有关,故A项错误;乙地位于高原,大气稀薄,年平均气温较低,主要与⑧有关,故B项错误;甲地的气温日较差比乙地小,主要与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有关,与③④有关,故C项正确;乙地的年太阳辐射总量比甲地大,与⑥有关,故D项错误。故选C。
【点睛】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保温作用:
由于大气层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能力较弱,因此大部分太阳辐射能直接到达地表.地表在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后,不断增温的同时释放长波辐射.近地面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近地面大气增温后释放的长波辐射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得近地面大气层始终保持有一定的温度,因而具有保温作用。
下图为某滨海地区某日某时等压面垂直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 图中
A. 甲比乙气温高 B. 丁气压高于乙
C. 甲比乙气压高 D. 气流流向为:乙→甲→丙→丁→乙
21. 图中
A. 海陆间气压差异的成因与南亚西南季风的成因相同
B. 甲地多对流雨
C. 乙地湿度小于甲地
D. 等压面分布状况可以出现在夏季的夜晚
【答案】20. C 21. D
【解析】
【20题详解】
乙处等压面向近地面凸出,为低压,说明乙处受热,气流上升,高空形成高压;甲处等压面向高空凸出,为高压,说明甲处受冷,气流下沉,高空形成低压.同一水平上气流从高气压流向低气压,甲乙丙丁四地的气流运动方向是甲→乙→丁→丙→甲.故选C。
【21题详解】
南亚西南季风是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形成的,与陆间气压差异的成因不同,A错误。甲地气流下沉,天气明朗,B错误。乙地湿度大于甲地,C错误。风由陆地吹往海洋,等压面分布状况可以出现在夏季的夜晚,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热力环流的过程和气压高低的判断方法,难度一般。
下图为某区域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 图中山峰的海拔可能是
A. 465m B. 455m
C. 445m D. 435m
23. 图中陡崖的最大高差可能是
A. 20m B. 29m
C. 39m D. 40m
【答案】22. B 23. C
【解析】
【22题详解】
河流两侧等高线数值相等,图中等高距为10米,可读出山峰高度为450-460米,故B正确。
【23题详解】
陡崖的相对高度的公式“(n-1)×d≤△H<(n+1)×d”中,n表示重叠的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H表示陡崖的相对高度.图中陡崖处有三条等高线重合,等高距为10,可计算20≤△H<40,故选C。
【点睛】陡崖的相对高度的公式“(n-1)×d≤△H<(n+1)×d”中,n表示重叠的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H表示陡崖的相对高度。
某日,到开罗(东二区)旅游的小明在当地时间22:50收到同学在山东青岛拍摄后立即传来的照片(如图:青岛著名的“石老人”日出景观)。略去网络传输时间。
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24. 拍照时,北京时间可能
A. 6月8日 4:50 B. 12月8日4:50
C. 6月9日 16:50 D. 12月9日16:50
25. 小明在开罗游玩了一个星期,回到青岛后,也想在同一地点同一时刻拍摄同样景象的照片(不考虑天气状况),那么,拍摄日期可以选择在
A. 6月15日 B. 12月15日 C. 7月6日 D. 1月5日
【答案】24. A 25. C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球自转意义、日出日落方位。
【24题详解】
拍照时开罗(东二区)的当地时间为22:50,北京时间在其东侧,位于东八区,与之相差六小时,运用东加西减,北京时间为:22:50+6=28:50,即为第二天4:50,此时为青岛日出,北半球昼长夜短,为夏半年,12月为冬半年,A对,BCD错。故选A。
【25题详解】
结合上题可知拍照时间为6月8日,想在同一地点同一时刻拍摄同样景象的照片就必须太阳直射点位于同一纬度,结合答案,只有7月6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和6月8日距夏至的时间大致相等,说明其太阳直射点应位于同一纬度,太阳升落及昼夜长短相同,此时才能拍摄出同样景象的照片,C对,ABD错。故选C。
下图中a为某纬线一部分,E、F两点为晨昏线与该纬线的交点,O 为EF的中点,E点的地方时为17时,回答下列问题。
26. 纬线a所在半球和此图所示月份可能是( )
A. 北半球 5月 B. 北半球7月
C. 南半球 6月 D. 南半球 12月
27.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 E地在F地的正西方向
B. F地昼长大于 E地
C. O地正午太阳高度大于E地
D. E、O、F三地日出地方时相同
【答案】26. C 27. D
【解析】
试题分析:
【26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E、F为晨昏线与该纬线的交点,E点的地方时为17时,那么E点为昏线与纬线的交点,F为晨线与该纬线的交点,该地昼短夜长。北半球5月与7月,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不符合题意,AB错。6月份太阳直射北半球,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C对。12月,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D错。故选C。
【27题详解】
读图,E点地方时为17时,F点为7点,E点沿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与F点弧长为210︒,E点位于F点正东方向,A错。E与F点在同一纬线上,该日昼夜长短状况相同,B错。EFO三地均位于同一纬线上,三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C错。三地位于同一纬线上,昼夜长短相同,三地日出日落的地方时相同,均为地方时7点日出,D对。故选D。
考点: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与昼夜长短情况 相对方向、正午太阳高度及日出昼夜长短判断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明的结晶,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28. 下图中最能示意立冬这天镇江(约32°N)太阳视运动的是
A. B.
C. D.
29. 下列节气中,关于镇江地理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若大寒节气日降雪,则可能受冷锋影响
B. 若雨水节气日降水,则多为对流雨
C. 白露和寒露节气日,南京日出方位相同
D. 惊蛰和清明节气日,南京日出时间相同
【答案】28. C 29. A
【解析】
【28题详解】
由图可知,立冬为12月5日前后,此时为北半球冬半年,全球大部分地区日出东南方向、日落西南方向,太阳直射南半球,因此镇江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南。选项图中太阳视运动中的视线位于偏东方向,为中午之前,虚线为中午之后,据此可判断出C、D两项符合条件,由于立冬处于秋分和冬至的中间位置,可知改日太阳直射在12°S附近,32°N的镇江该日的正午太阳高度=[90°-(12°+32°)]=46°,所以选D。
【29题详解】
据图可知,大寒为冬至日后大约1个月,为北半球冬半年,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冬季风影响,易形成寒潮而带来降雪;雨水大约为2月份,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低,不易形成对流雨;日出方位相同的两天昼长相同,白露到寒露北半球昼长逐渐变短,昼长不同,日出方位不同;惊蛰到清明,南京昼长逐渐变长,昼长不同,日出时间不同。故选A。
【点睛】地球以太阳为中心运动,我们在地球上观察到的太阳东升西落现象称为太阳的视运动。北半球夏半年时,在全球大部分地区观察,太阳东北方向升起、西北方向落下,并且越往北地区日出、日落方位越偏北;北半球冬半年时,在全球大部分地区观察,太阳东南方向升起、西南方向落下,并且越往南地区日出、日落方位越偏南。
30.下图示意拍摄爱好者于秋分日某时刻拍摄的我国东北某市(约45°N)街道景观(图示骑行者连带摩托的高度与日影等长),此时,图中骑行者的前进方向为
A. 正东 B. 正西 C. 正南 D. 正北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
【详解】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位于约45°N左右的地区,只有正午时物体高度与日影等长,因而可推算出当地正处于正午。秋分日,太阳直射在赤道上,东北地区正午时日影朝向正北,所以骑行者的前进方向为正西。故选B。
二、综合题
31.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近年来更多的年轻人越来越热衷自助旅游,如背包客、自由行、互助游、自驾车等。旅游者多数文化层次较高,有着较高的审美和精神体验追求。河西走廊地理环境独特,被海内外旅游者誉为丝绸之路的“黄金路段”。随着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河西走廊的自助旅游者越来越多。如图示意河西走廊旅游景点类型分布。
分析近年来河西走廊自助旅游兴起的原因,及其对当地旅游业健康发展的作用。
【答案】原因: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富、独特,满足自助游旅者的审美和精神体验追求;景区沿线交通便利;国家政策支持。
作用:传播当地文化,提升旅游资源的知名度,利于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体验当地特有文化,开发新的旅游项目;促进旅游消费,增加旅游业的收入。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旅游资源的开发及其影响。
【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有冰川等自然景观和古代文明遗址等人文景观,资源丰富、独特,满足自助游旅者的审美和精神体验追求;景区沿线有交通线经过,交通便利;随着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来自各地的旅游都可传播当地文化,提升旅游资源的知名度,利于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自助旅游者可按自己的想法旅游,可体验当地特有文化,开发新的旅游项目;旅游都增多,促进旅游消费,增加旅游业的收入。
32.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新疆某地区地形图,甲地有大片的绿洲,每年大风日数约 160 天左右,年平均风速达到 6.2 米/秒。
材料二:新鲜葡萄直接在太阳光下曝晒,制成的葡萄干会发酸。乙地区夏季利用荫房晾制的葡萄干享誉世界。下图所示的荫房是指状如碉楼的土坯建筑,四壁镂出密密麻麻的洞孔,在房内设置挂架,以挂晾葡萄。
(1)结合热力环流的原理,分析甲乙之间夏季盛行西北风的原因。
(2)简述甲地发展绿洲农业的有利条件。
(3)从当地气候条件的角度,说明乙地夏季利用荫房晾制葡萄干的理由。
【答案】(1)甲地以绿洲分布为主,乙地以沙漠分布为主;由于沙漠热容量较绿洲小,夏季增温较绿洲快;在乙地附近形成热低压,即甲地(海平面)气压高于乙地,风从甲地吹向乙地。
(2)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夏季气温高,热量充足;土地平坦广阔,人少地多;灌溉水源丰富。
(3)该地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夏季光照强,气温高;多干热风;荫房四壁的孔洞既便于通风;避免阳光照曝晒导致葡萄干发酸。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大气运动、西北农业。
【详解】(1)冷热不均是形成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地表受热较多的地方,气流膨胀上升,形成低压,地表受热较少的地方,气流冷却下降,形成高压,在近地面上形成从高压吹向低压的风,图中甲、乙两地的下垫面不同,二者分别为绿洲和沙漠,夏季受热状况不同,造成二者之间的气压差异,从而形成从甲地吹向乙地的西北风。
(2)新疆位于西北内陆地区,降水稀少,晴天多,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夏季升温快,气温高,热量充足;地广人稀,等高线稀疏,土地平坦广阔,土地资源丰富;周边高山冰雪融水量大,灌溉水源丰富,有利于发展绿洲农业。
(3)新疆位于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晴天多,夏季光照强,气温高;风力大,多干热风;荫房是指状如碉楼的土坯建筑,四壁镂出密密麻麻的洞孔,便于通风,避免太阳光下曝晒,导致葡萄干发酸。
3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如下图为世界某地域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虚线表示航海线。
(1)判断图示区域此时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2)判读此时O和P两地的风力大小,请分析其主要原因。
(3)如果图中等压线状况维持不变,某海轮从M点向N点航行,简述风向的变化过程。
【答案】(1)冬季。根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原理,亚欧大陆气压高于海洋,西伯利亚地区气压中心大于1040,推断为亚洲高压强盛期,故为北半球冬季。
(2)风力:P点大于O点;原因:P点的气压梯度大于O点(等压线疏密判断);P点为海洋表面,摩擦力小于O点,O点为陆地表面,摩擦力大于P点。
(3)风向:偏西风→西南风→东南风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天气系统。
【详解】(1)读图可知,亚欧大陆形成高压中心,因此北半球为冬季。陆地比热容小于海洋,冬季降温 快,形成高压;夏季升温快,形成低压。
(2)影响风力大小的首要因素是水平气压差,此外下垫面性质、海拔高度、地形、植被覆盖 状况等对风力影响也很大。图中P 点等压线较O 点密集,气压梯度大于O 点,水平气压差越大,风力越大;从下垫面性质来看,P 点位于海洋,O 点为陆地表面,P 点摩擦力小于O 点。
(3)从风向角度来看,M地位于气旋西侧为偏西风,MN中间位于气旋南部为西南风,N地位于气旋东侧为东南风(偏南风)。
34.如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试判断图中河流的流向并说明判断依据。
(2)图中规划中的铁路在甲、乙、丙、丁四处的布局是否合理?若有不合理之处,请说明理由。
(3)某学校地理学习小组在该区域进行野外考察,发现①地的植被比②地的要茂密高大,其原因可能是什么?
(4)该地理学习小组计划晚上在③地露营。请你分析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答案】(1)自西北向东南流。从等高线分布来看,该地地势总体上西北高东南低;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
(2)铁路在甲处布局合理,在乙、丙、丁处布局不合理。乙处地势较平坦,铁路线应走直线;丙处铁路线经过聚落中心,会对居民生活产生影响;丁处铁路线与多条等高线相交,坡度较大。
(3)①地位于阳坡,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①地位于迎风坡,降水多;①地地势较为平坦,土壤相对肥沃。
(4)不合理。③地位于山谷出口处,易出现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暴雨时容易发生山洪等水文灾害。
【解析】
【分析】
考查等高线图的判读。
【详解】第(1)题判断河流流向的依据一般有两个:一是等高线弯曲方向;二是总体地势的分布。还要特别注意指向标。
第(2)题在地势平坦的地区铁路要尽量走直线山区的铁路线应尽量与等高线平行以减小坡度;为减少铁路对居民生活的影响铁路要尽量不穿过聚落中心。
第(3)题原因应主要从光照、水分、地势、土壤等方面分析。
第(4)题野外露营地的选择应主要从安全方面考虑地位于山谷出口处容易产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和山洪等水文灾害。
3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甲为“某日以南极点为中心的太阳光照图”,图乙为“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移动轨迹图”。
(1)甲图所示日期,太阳直射点位于乙图_____位置附近,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______,未来一个月内,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
(2)图甲所示时刻,新一天占全球的_______;北京时间是_______时。
(3)甲图所示日期后一个月中,北极圈以北的昼夜状况变化情况是_______,南北半球的昼夜差都将都变_______。
(4)甲图,图示区域的黑夜位于五带中的_______带,EFG是晨昏线,其中昏线是_______。
(5)当太阳直射图乙中B点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这一天天安门广场上的旗杆影子顶端运动的轨迹是_______(单选)。
【答案】 (1). D (2). (135°E,23°26′S) (3). 先变快后变慢 (4). 5/8 (5). 11 (6). 极夜范围缩小 (7). 小 (8). 南温带 (9). EF (10). 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11). 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球运动。
【详解】(1)读图可知,甲图表示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F地位于晨昏线与极圈相切点,为0时,根据180°位置和地球自转方向可以判断,F地的经线为45W,12时为135°E,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135°E,23°26′S) 。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乙图中B位于北回归线,D位于南回归线,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乙图中D位置.1月初为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故未来一个月内,地球公转速度先变快后变慢。
(2)图甲所示时刻,F地位于晨昏线与极圈相切点,为0时,根据180°位置和地球自转方向可以判断,F地的经线为45°W,45°W往东到180°为新一天,占全球的5/8 ;西三区为0时,东八区北京时间是11时。
(3)甲图所示日期后一个月中,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极圈以北的地区极夜范围缩小,北半球昼渐长,南半球昼渐短,南北半球的昼夜差都将都变小。
(4)甲图,图示区域的黑夜位于南极圈以南的地区,属于五带中的南温带,顺着地球自转方向,EF由白天进入黑夜,为昏线。
(5)由以上分析可知,当太阳直射图乙中B点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是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这一天天安门广场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从西北方向落下,旗杆影子顶端运动的轨迹由西南向北再向东北方向运动,与D相符。故选D。
36.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下图为地球某时刻太阳高度分布示意图,图中粗线为等太阳高度线。
(1)此时北京时间为__________。
(2)④地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
(3)若②③两点纬度相同,则此刻的太阳高度_______(单选)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②
(4)下图中能够正确的反映该日P点(纬度66°34′S)太阳高度变化情况的是_______(单选)
(5)关于图中各点正确叙述是_______(单选)
A.①②两地的地方时相差约1小时
B.任何一日①④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差都约为36.5°
C.③地位于①地的东北方
D.①点的地转偏向力比②③④各点都大
【答案】 (1). 20:00 (2). (60°S,90°E) (3). D (4). C (5). 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球运动。
【详解】(1)从图中可读出,地球顺时针转动,图示地区是南半球,①点太阳高度最大,即南回归线太阳高度最大,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增大的为东经,故图示经线为90°E和135°E,①地为0°,为12时,东八区北京时间早8个小时,为20时。
(2)据上分析可知,④地的经度为90°E,纬度位于60°,且为南半球,故地理坐标是(60°S,90°E)。
(3)据上分析可知,①点为太阳高度最大,若②③两点纬度相同,②离①点更近,太阳高度更大。故选D。
(4)该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P点(纬度66°34′S)出现极昼,午夜0时太阳高度为0°,正午太阳高度为90°-(66°34′-23°26′)=46°52′,与C相符。故选C。
(5)①②两地位于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A错误。①④两地纬度相差36.5°,且④地位于南回归线以南,任何一日①④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差都约为36.5°,B正确。③地位于①地的西南方,C错误。①点的纬度低,地转偏向力比②③④各点都小,D错误。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