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攀枝花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一考试地理试卷
展开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试题 2019.11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地球上的水圈是一个永不停息的动态系统,地球表面各种形式的水体是不断相互转化的。图1为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某小流域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监测显示近年来,该流域蒸腾作用明显减弱,导致该流域内
A.大气降水增加 B.地表径流减少
C.地下径流减少 D.水汽蒸发减少
2.若要进一步稳定该流域的径流量,应采取的措施是
A.人工降雨 B. 植树造林
C.围湖造田 D. 引水灌溉
气温日变化的大小与纬度、季节、地表性质及天气状况有关。图2示意不同地形的气温日变化。据此完成3~4题。
3.能正确反映气温变化的是
A.山顶气温日变化最大 B.山顶冬季日温差大于夏季
C.山谷气温日变化最大 D.山谷冬季日温差大于夏季
4.一天中最低温均在山谷的主要原因是
A.山谷多夜雨,降温快 B.夜间吹谷风,山谷散热快
C.山谷地形闭塞,降温快 D.夜间吹山风,冷空气下沉积聚山谷
拦门沙是位于河口区的泥沙堆积体(沙坎)。塑造河口拦门沙的动力因素很复杂,但主要由河流径流与海流共同作用形成。图3为我国某河口区拦门沙甲、乙两时期位置变动示意图。据此完成5~7题。
5.甲时期的沙坎
A.粗沙一侧以侵蚀为主,表明沙坎向外海移动
B.粗沙一侧以堆积为主,表明沙坎向外海移动
C.细沙一侧以侵蚀为主,表明沙坎向河口移动
D.细沙一侧以堆积为主,表明沙坎向河口移动
6.与甲时期相比,乙时期
A.沙体高度降低 B.河口盐度上升 C.海洋潮流减弱 D.河流流量增加
7.河口拦门沙对河口两岸居民带来的不利影响有
①拦截泥沙,净化水质 ②阻碍水流,加剧洪涝
③淤塞水道,不利航运 ④阻碍洄游,鱼类减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米线是由优质大米经过发酵、磨浆、蒸煮、压条、晾晒等工序制作而成,新鲜大米制作的米线口感最佳。因其吃法多样、口感独特深受攀枝花市民的喜爱。攀枝花市某中学地理学习兴趣小组在研学旅行中,发现盐边县某村生产的米线畅销市内外,图4为该村局部等高线分布及晒制米线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
8.正常年份,该村最适合晒制米线的月份是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9.晴朗的下午,图中最适合晒制米线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我国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候鸟迁徙进行观测记录:某日北京时间7时08分太阳从东方湖面升起,数小时后,飞鸟的影子落在正北时,太阳高度为65°,日落时北京时间为19时08分。图5为该学习小组拍摄的日出候鸟迁徙照片。据此完成10~11题。
10.该照片拍摄地最可能位于
A.滇池 B.青海湖 C.太湖 D.呼伦湖
11.拍摄当日
A.哈尔滨可能烈日炎炎 B.攀枝花正午影长年内最长
C.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 D.北京与开普敦的昼长相等
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题~第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3题~第44题为 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共145分。
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地区的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并有冰川融水补给。发源于该地区的楚玛尔河是长江北源之一,卓乃湖、库赛湖、海丁诺尔和盐湖是该地区的重要湖泊,这些湖泊湖面似镜子一样反射天空景色,被旅行者们称为中国的“天空之镜”。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可可西里地区气温持续上升,降水增加。2011年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的强降水导致卓乃湖湖水外泄,依次贯通了库赛湖、海丁诺尔和盐湖。图8示意卓乃湖周边地区地理环境。
(1)分析图示区域高原湖泊众多的原因。(8分)
(2)分析该地湖泊贯通前被称为“天空之镜”的原因。(6分)
(3)简述库赛湖、海丁诺尔、盐湖贯通并相连成为一个大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8分)
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图9为非洲及周边地区略图,图10为维多利亚湖及周边地质构造示意图。
(1)简要说明图中1月份风向的形成原因。(6分)
(2)分别说出爱德华湖盆和维多利亚湖盆的主要地质成因。(4分)
(3)比较维多利亚湖7月东岸和西岸降水量的差异并说明理由。(6分)
(4)甲地沿海有一条沙漠带,解释这里形成热带沙漠气候的原因。(8分)
3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1为2019年4月6日17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虚线范围内为图示天气系统引发的某种气象灾害实时分布区。此前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区表土解冻,地表干燥。
描述甲地的天气状况,分析其形成的原因。(10分)
地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01~05 CBCDA 06~10 BBDCA 11 D
二、综合题。共56分。
36.(22分)
(1)高山冰雪融水较多(2分);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少(2分);地下多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2分);地表起伏不平,在低洼处易积水形成湖泊(2分)。
(2)地处高原,空气稀薄,晴天多(2分);人类活动少,水质清洁(2分);湖水盐度高,反射率强(2分)。
(3)有利:湖泊湿地面积扩大,蒸发量增大,空气湿度增大,降水量可能增加(2分);有利于植被生长,生物多样性增加(2分);(或有利于缓解当地气候变暖、冰川退缩的趋势)。
不利:湖泊面积扩大,淹没沿岸草地(2分);地下水位上升,土地盐碱化加剧(2分)。
37.(24分)
(1)该地1月份北半球受东北信风带控制形成东北风 (2分);1月太阳直射南半球,气压带风带南移(2分),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西北风(2分)。
(2)爱德华湖盆:岩层断裂下陷(2分);维多利亚湖盆:岩层受挤压向下弯曲形成向斜(2分) 。
(3)差异:西岸多于东岸(2分) 理由:7月,东南风经过维多利亚湖的增湿作用到达西岸(2分); 西岸地处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所以比东岸降水多(2分)。
(4)这里,夏季盛行西南离岸风,较为干燥(2分);冬季盛行东北风,气流仍然较为干燥(2分);地处低纬地区,气温高,全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2分);夏季沿岸寒流(或上泛冷水)也加剧沿岸环境的干旱程度(2分)。
38.(10分)
甲地天气状况:大风、降温(2分),沙尘漫天(沙尘暴)(2分)。
原因:经历冷锋过境,出现大风降温天气(2分);此时为该地的春季,气温回升导致表土解冻、蒸发加强,地表干燥,沙源丰富(2分);而冷锋锋前暖气团比较干燥,难以形成降水,气旋势力强,气流上升,形成扬沙;偏西风风力强劲,形成沙尘天气(任答一点得2分)。
简答题言之有理,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