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红桥区2020届高三下学期居家学习线上检测第一次模拟地理试题
展开高三地理
第Ⅰ卷(共4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没小题3分,共45分)
一批物资经如图中甲港转至乙港,再由乙港经图示铁路大体向南运送约1100千米送达收货地,据此回答1-2题。
1.以下位置最拉近这批物资收货地的是( )
A. 69°N,33°E
B. 55°N,38°E
C. 64.5°N,38°E
D. 47°N,39°E
2.由乙港通往收货地的铁路,其沿线地区( )
①广泛分布着风力侵蚀地貌
②多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
③河流汛期出现在春夏季节
④分布着较为茂密的针叶林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图1为南美洲局部地区某月等温线(单位:℃)分布示意图,图2为南美洲地形图。据此完成第3~4题。
3.导致甲、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地形起伏 D. 洋流性质
4.关于图中圣地亚哥和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两地属同一气候类型 B. 圣地亚哥中心区会受日本海啸影响
C. 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水资源更丰富 D. 两地都可举办高山滑雪比赛
如图为我国西部干旱区某湖泊中的地貌景观,据此完成5~6题。
5.图示地貌最有可能是( )
A. 冲积扇 B. 河口三角洲 C. 新月形沙丘 D. 雅丹地貌
6.对该湖区地貌景观形成解释最合理的是( )
A. 湖水侵蚀形成 B. 风力与流水同时作用形成
C. 近年冰川消融加快,部分淹没风蚀地貌 D. 近年湖水水位下降,湖底沉积地貌出露
7.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煤电、煤化等煤炭下游产业,可以( )
①优化产业结构
②缓解就业压力
③增加经济效益
④改善当地环境质量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如图是“某地城市建设前后降水量转化对比图”,读图回答8~9题。
8.该城市建设给当地带来的变化有( )
①地下水位下降
②雨季城市排涝压力增大
③蒸发量增加
④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9.城市建设后地下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城市热岛效应 B. 植被覆盖率增加 C. 建筑高度增加 D. 地面硬化下渗变慢
如图为“某特大城市中心商务区昼夜人口密度分异演化图”。白天人口主要指工作人口,夜间人口主要指居住人口。完成10~11题。
10.图中反映的城市发展现象为( )
A. 中心商务区工作人口密度下降 B. 中心商务区人口密度高于居住区
C. 中心商务区面积扩大 D. 中心商务区居住功能下降
11.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反映出( )
A. 城市中心服务业增强 B. 城市夜生活丰富
C. 城市流动人口增加 D. 城市生态环境优化
随着我国经济和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人口在城市间的流动越来越频繁。如表是2020年1月2日当天,北京人口流入部分城市的大数据信息绕计表。据此回答,12~13题。
12.流入地排名 出行方式所占比重(%)
据此数据推测北京与以下哪个城市的经济联系更密切( )
A. 廊坊 B. 上海 C. 重庆 D. 长沙
13.从北京去重庆的人乘飞机的比例高于去上海的人,原因是( )
A. 距北京更远 B. 经济条件更好 C. 不通高铁 D. 火车候车时间长
我国北方的地坑院已有约四千年历史。地坑院的构造是在平整的地面上挖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的深坑,深6~7米,然后在坑的四壁挖若干孔窑洞,其中一孔窑洞凿成斜坡,形成阶梯状弧形通道通向地面,以便人们出行。据此及如图,回答14~15题。
14.地坑院反映的当地自然环境特征是( )
A. 降水较多 B. 土层深厚 C. 地下水位高 D. 气候冬暖夏凉
15.关于地坑院设计的主要作用是( )
A. 院中绿地为改善室内空气 B. 出入通道周围的砖墙防风沙
C. 窑洞修成拱形可以更坚固 D. 防止地面的潮气危害健康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55分)
16.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瓜适宜高温干燥气候,不耐寒又怕水淹喜光照。随着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我国一些水果商大量采购缅甸马圭省种植的西瓜销往国内冬季市场,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如图为马圭省地区地形状况图。
(1)分析西瓜种植业在马圭省发展的主要自然优势。
(2)简述该产品受到中国冬季市场欢迎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
17.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如图所示的几个岛屿气候干燥几乎没有植物,鸟类却在这里繁衍了几百万年,产生的粪便逐渐积累了数十米厚。上世纪中叶欧美国家大量进口这些岛上的有机肥料,秘鲁雇用外来苦力开采鸟粪,创造了其财政收入的一半,秘鲁经历了一段经济快速增长的时期。
(1)分析这几个岛屿气候干燥和鸟类众多的主要原因。
(2)回答该地干燥的气候对积累大量有机肥的作用。
(3)分析鸟粪开采为秘鲁创造大量财富的原因。
18.阅读以下文字材料和地图,回答问题。
尼亚加拉河是世界最大淡水湖群--北美五大湖中的连通河道之一,世界著名的北美第一大瀑布尼亚加拉瀑布就位于这条河上,尼亚加拉瀑布形成于末次冰川晚期,在距今1.2万年前后,中高纬度冰川逐渐北撤,作为上游湖泊的主要泄洪通道,尼亚加拉河流速加快,形成尼亚加拉瀑布。
(1)根据图文资料,判断尼亚加拉河水能资源状况,并说明理由。
(2)读图说出该瀑布主体近几个世纪的移动方向,指出瀑布位置移动方向与河流上下游的方向关系,分析该现象是什么地质作用的结果。
(3)说出图中人为采取的措施有什么,分别发挥什么作用。
高三地理答案
第Ⅰ卷(共4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没小题3分,共45分)
1. B 2. C 3. B 4. C 5. D 6. B 7. A 8. A 9. D 10. D 11. A 12. A
13. A 14. B 15. C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 (1)马圭省纬度低,热量充足,冬半年可种植西瓜;马圭省位于背风坡,降水较少,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西瓜的糖分积累;海拔较低,地势平坦。
(2)中国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市场对反季节西瓜需求量增加;保鲜技术的进步,西瓜能够长距离运输;交通运输条件改善;中缅两国政策支持,经贸合作不断加强。
17. (1)这几个岛屿受秘鲁寒流和地形影响,气候干旱;秘鲁渔场吸引鸟类采食,这几个岛屿成为鸟类的栖息地。
(2)干燥的气候使鸟粪不易分解:干燥的气候使牛粪不被雨水冲刷。
(3)该地鸟粪积累多,易于开采,设备投资少;雇佣的外来雇工劳动力廉价;鸟粪的运输成本低;市场需求广阔。
18. (1)尼亚加拉河水能虽然丰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中高纬度冰川融水加大,导致河流水量加大;冰川北退,河流通畅,下游水位下降,落差更大,水能资源丰富。
(2)尼亚加拉河上游为东南方向,下游为西北方向;尼亚加拉大瀑布主体向东南方向移动,瀑布逐渐向上游移动,属于溯源侵蚀;该现象属于流水侵蚀作用。
(3)图中人为措施有:控制水流措施和加固措施。控制水流措施是为了使减轻瀑布溯源侵蚀的强度。加固措施是为了减缓瀑布水流对北岸的冲刷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