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全国1卷试题分析学案
展开近三年全国1卷试题分析
一、整体评价
2017年全国Ⅰ卷理综化学保持了全国理综化学的一贯命题思路和命题风格,试题强调突出了主干知识的考查;强化学科核心素养、化学基本方法、基本思想的考查;突出考查了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2017年的高考理综化学试题难度比2016年略有上升,试卷整体体现了“遵循大纲,稳中有变、选材新颖、知识点相互渗透”。所考查的知识点大部分为近年全国卷高频考点。
二、试卷结构
2017年的高考理综化学试题仍然按以往的7+3+1模式(7个选择题共42分,3道必做大题共43分,选考题15分)。选考题从“三选一”变为“二选一”,考生从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和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二选一。
1.2017年高考理综化学(全国卷Ⅰ)试卷结构与考点分析
题型 | 题号 | 考察内容 | 涉及考点 | 难易度 | 课本 |
选择题 | 7 | 化学与生活 | 合成纤维,人造纤维,天然纤维的的差别 | 简单 | 必修二 |
8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的分析、物质的方法 | 简单 | 必修一 1-2/2-2/3-2 必修二3-2 | |
9 | 有机结构与性质 | 有机物的同分异构种类、反应类型、性质及鉴别、原子共面等问题 | 简单 | 必修二 3-1/2/3 选修五1-4 | |
10 | 实验分析 | 实验操作的可行性、合理性、安全事故处理方法及反应装置的应用。 | 简单 | 必修一 1-2/2-2/3-2/4-1 | |
11 | 电化学原理 | 电化学原理——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 | 较难 | 必修一2/2 必修四 4-1,4-2,4-3 | |
12 | 元素周期表、周期律的应用 |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原子半径大小的比较、常见物质之间的反应 | 中等 | 必修二 2-1,2-2,2-3 | |
13 | 水溶液中电离平衡 | 看图能力、电离常数的计算、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 | 难 | 必修四 3-1,3-2,3-3 | |
必做题 | 26 | 物质性质类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 | 实验仪器的名称与作用、实验步骤、实验数据的处理与计算、有关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 较难 | 必修一 1-1,4-4 |
27 | 化学与技术――化学工艺流程 | 物质的制备、检验、分离、提纯等基本原理在化工生产中实际应用,难溶物的转化、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等 | 较难 | 必修二2-3 选修四2 | |
28 | 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应用 | 物质酸碱性强弱的判断、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计算,化学反应平衡转化率及平衡常数的计算、化学平衡的移动与平衡的影响因素 | 难 | 选修四 1-1/2/3 3-1/2/3 | |
选做题
| 35 | 物质结构 | 焰色反应、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电子云的形状、离子的空间构型、杂化轨道、熔点的比较、晶胞的结构与计算 | 较难 | 选修三 |
36 | 有机化学基础 | 有机物的命名、反应类型、结构简式与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同分异构体与合成线路 | 较难 | 选修五 |
2.2017、16、15年高考理综化学(全国卷Ⅰ)试卷考查知识点对比
年份 | 2015 | 2016 | 2017 | ||||
题型 | 内容 | 难度 | 内容 | 难度 | 内容 | 难度 | |
选择题 | 7 | 硝酸的性质 | 简单 | 化学与生活、化学常识 | 简单 | 合成纤维材料 | 简单 |
8 | 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计算及判断 | 中等 | 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计算及判断 | 中等 | 实验分离提纯 | 简单 | |
9 | 有机物的合成 | 简单 | 有机结构和性质判断 | 简单 | 同分异构,有机物性质 | 简单 | |
10 |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及分析 | 中等 |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 中等 | 实验流程与操作 | 简单 | |
11 | 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 中等 | 电解原理的应用 | 较难 | 电解原理 | 较难 | |
12 | 元素推断以及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 简单 | (氨水和盐酸)中和滴定图像分析 | 中等 | 元素推断以及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 中等 | |
13 | 电离平衡 | 中等 | 元素和无机框图题的推断以及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 难 | 强碱滴定弱酸曲线 | 难 | |
必做 | 26 | 考查设计实验原理的分析、气体收集、装置连接等(草酸的实验探究) | 难 | 考查设计实验原理的分析、气体收集、装置连接等 | 较难 | 蛋白质中N元素含量。测定考查设计实验原理的分析、气体收等 | 较难 |
27 | 考查无机流程,涉及混合物的分离及提纯,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及电解原理的应用(以铁硼矿为原料制备硼酸(H3BO3)的工艺 流程) | 难 | 化学反应原理的分析与探究,涉及化学平衡常数,溶度积常数的计算 | 较难 | 锂离子电池的制备工艺。考查无机流程,涉及离子方程式、转化率等 | 较难 | |
28 | 化学反应原理的分析与探究,涉及化学平衡常数,溶度积常数的计算(碘及其化合物) | 中等 | 考查无机流程,涉及混合物的分离及提纯,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及电解原理的应用 | 中等 | 化学反应原理的分析与探究。涉及化学平衡常数,溶度积常数的计算 | 难 | |
选做 |
| —— |
| —— |
| —— |
|
有机化学基础
| 考察有机物的结构、性质、转化、化学方程式和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的知识。涉及有机物的命名、结构简式、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有机反应类型和同分异构体的分析判断 | 较 难 | 考察有机物的结构、性质、转化、化学方程式和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的知识。涉及有机物的命名、结构简式、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有机反应类型和同分异构体的分析判断 | 较难 | 考察有机物的结构、性质、转化、化学方程式和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的知识。涉及有机物的命名、结构简式、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有机反应类型和同分异构体的分析判断 | 较难 |
三、试题的具体特点
1.重视基础、突出主干,稳中有变
试题涉及的知识内容覆盖了必修和选修的内容,每道题目考查的知识点明确、具体,突出了所考查范围内的主干知识。例如第7题有机高分子,第8题实验基础,第9题有机基本概念,第10题实验基础,第11题电化学原理,12题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原子结构及元素化合物的基本性质,第13题电解质溶液。第26题以“凯氏氮法测定蛋白质中氮含量”的经典方法为背景重点考查实验基础知识和定量测定。第27题(2)(6)离子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的的书写,(5)Ksp的简单计算。28题(1)中酸性强弱比较,(2)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3)中转化率和平衡常数的计算、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等均属于中学化学主干知识。第35题题以钾和碘为基础,考查了能层、电子云轮廓形状、金属晶体熔沸点比较方法、离子几何构型、杂化类型判断、晶胞计算。最后一问较去年更进一步,考查空间位置描述,较为抽象,需要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第一问紫色对应的辐射波长与物理知识相联系,有一定的难度。第36题通过由芳香化合物A制备H的合成路线,考查推断、反应类型、结构简式、同分异构体、反应方程式书写、简单合成等基本知识,考查方式与16年基本类似。
经典题型延续考查,如第7题、第9题有机化学,第8题、10题的化学实验基础,11题的电化学原理,12题的元素周期律,13题的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27题的工业流程题,均为历年常见题型,也是学生掌握较好的题型。选修部分的题型没有出现太大的变动,所考查的知识点都是考生平日复习中常见的。加大了对有机化学和实验基础的考查,没有考查历年必考的阿伏加德罗常数。
2.立意高远、注重能力,全面检测学生的核心素养
试题坚持能力立意,素材呈现方式灵活多样,要求考生通过对实际事物、图像、结构模型、实验装置、实验现象的观察,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突出考查了学生获取和分析信息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全面检测学生的核心素养。如:第8题以《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为试题背景,突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突出爱国主义、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11题电化学需要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装置图来提取信息。第13题需要从文字信息后图像获取信息并解决问题。各大题试题情境设置陌生度较高,选取化工生产、化学科学发展前沿中的素材,以陌生的化学反应、实验装置图、陌生关系函数图、数据表格、化学反应流程等创设问题情境,信息量大、呈现方式多样、背景陌生甚至包含干扰信息,要求学生通过“现场独立自学”的方式,提炼出信息背后的知识与规律,在与已有知识整合的基础上形成新知识块并运用于情境中解决问题。
四、具体做法
1.夯实基础,重视化学主干知识的教学
夯实基础、重视化学主干知识的教学,因为,高考的考查重点始终围绕着高中化学中那些最基本、最核心的主干内容并综合考查。高三第一轮总复习,一定要紧紧抓好主干知识,让学生有一个完整的高中化学知识网络,不留死角的展开复习,复习过程中重视知识网络的形成,通过横向和纵向统摄整理,使零散的知识有序地贮存,使之系统化、结构化,能够做到在解题时及时重现、准确提取、灵活应用,而且,要变传统的机械记忆为理解记忆,现在高考注重考查能力,不能靠机械记忆、死记硬背,更不能对所学知识思维定势,要从理解的角度、发展的观点去学习、去记忆,这才是正确的学习方法。
2.重视教研,坚持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有利于集中教师的智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有利于教师团队集思广益,取长补短。要对往年高考试题、各省质检试卷进行分析,提高解题经验,明确高考的方向。每周抽出一定的时间,讨论各专题各单元的知识点、重难点及相关内容在高考中的地位;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工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与各个知识点相配套的练习形成校本作业;对近年高考中的题型作出预测、分析,命制质量较高的试卷。
3.优化方法,进行小专题多项能力的综合训练
在总复习阶段,特别是在进入第二轮总复习时,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一定要落到实处,真正有效的展开,分析情境、提取信息、分析信息、建立知识联接的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读图解题的能力,晶胞的分析、以及K的综合计算、氧化还原的计算等几种典型的计算能力,实验能力,数据分析能力等等,都是近几年高考的经典考法及能力要求,学生想取得高分,拉开差距,就要逐一突破这些,不断提升,所以,复习过程中,可开设一些小专题进行特色复习,进行多项能力的综合训练。
4.规范作答,培养学生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
化学考试中学生存在“无谓失分”非常严重,除了粗心外,多数是由于学生长期学习习惯不好,不严谨,化学用语应用不规范性等造成,比如今年高考的选考题,有机选考题全省的平均分比物构选考题平均分低了2分多,其实也不是说今年的有机题出的比物构题难,而是有机题学生“无谓失分”太严重,比如说把“酯化反应”写成“脂化反应”,书与结构简式时原子与化学键错位等等,这些失分都非常严重,一旦出现,整小题的分值都基本上扣掉,所以导致有机题的得分率很低。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严谨性的培养,对化学用语应该严抓规范性,如到底是书写化学方程式还是离子方程式一定要依据题意,不要随意,化学名称一定不能混淆,不能出现错别字,官能团的书写一定要规范,化学键与原子的连接一定要准确到位等,对学生的化学基本素养一定要严要求,决不可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