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化学与STSE、传统文化中的化学现象与方法作业 练习
展开热点专攻1 化学与STSE、传统文化中的化学现象与方法
题型专项训练第27页
1.(2019全国Ⅲ)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高纯硅可用于制作光感电池
B.铝合金大量用于高铁建设
C.活性炭具有除异味和杀菌作用
D.碘酒可用于皮肤外用消毒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化学与STSE的关系,特别注重了化学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晶体硅中的电子吸收光能,电子发生跃迁,可将光能转换为电能,A项正确;铝合金具有密度小、硬度大等优点,可大量用于高铁的建设,B项正确;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结构,有较强的吸附性,可用于除异味,但不具有杀菌作用,C项错误;碘酒中的碘单质具有强氧化性,可杀菌消毒,故可用于皮肤外用消毒,D项正确。
2.(2019天津七校高三模拟)化学与材料、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丝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B.喝补铁剂(含Fe2+)时,同时服用维生素C效果更好,因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
C.推广使用CO2合成的可降解聚碳酸酯塑料,能减少“白色污染”
D.宇宙飞船返回舱外表面使用的高温结构陶瓷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答案:A
解析:丝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A项错误。
3.古代的很多成语、谚语都蕴含着科学知识,下列对成语、谚语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相同质量和温度的水和冰,冰的能量高
B.“玉不琢,不成器”“百炼方能成钢”发生的均为化学变化
C.“甘之如饴”说明糖类均有甜味
D.“火树银花”中的焰火实质上是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
答案:D
解析: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固态的能量比液态的能量低,所以水和冰比较,水的能量高,A项错误;“玉不琢,不成器”发生的是物理变化,“百炼方能成钢”发生的是化学变化,B项错误;不是所有的糖类都有甜味,如淀粉、纤维素属于糖类,它们均没有甜味,C项错误。
4.我国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其中青铜、陶瓷、造纸及黑火药等与现代化学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青铜的熔点比纯铜和锡的熔点都高
B.陶瓷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
C.古代的纸张主要成分为蛋白质
D.黑火药爆炸时,氧化剂只有硝酸钾
答案:B
解析:青铜是铜锡合金,合金的熔点一般比组分金属都低,A项不正确;古代的纸张主要成分是纤维素,C项不正确;黑火药的主要成分是KNO3、S和碳单质,爆炸时发生如下反应:2KNO3+3C+SK2S+N2↑+3CO2↑,氧化剂是KNO3和S,D项不正确。
5.(2019天津高三月考)化学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陶瓷坩埚和石英坩埚都是硅酸盐产品
B.乙醇、过氧化氢、次氯酸钠等消毒液均可以将病毒氧化而达到消毒的目的
C.新型材料聚酯纤维、光导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D.高分子吸水性树脂聚丙烯酸钠不溶于水,可吸收其自身质量几百倍的水
答案:D
解析:石英坩埚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属于氧化物,不是硅酸盐产品,A项错误;过氧化氢、次氯酸钠等消毒液均可以将病毒氧化而达到消毒的目的,乙醇可使蛋白质脱水而变性,不具有氧化性,B项错误;光导纤维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属于无机物,不是有机高分子材料,C项错误;高吸水性树脂属于功能高分子材料,聚丙烯酸钠含亲水基团,相对分子质量在10 000以上,属于功能高分子材料,D项正确。
6.(2019安徽六安高三模拟)下列关于古代化学的应用和记载,对其说明不合理的是( )
A.《本草纲目》中记载“(火药)乃焰消(KNO3)、硫黄、杉木炭所合,以烽燧铳极”这是利用了“KNO3的氧化性”
B.杜康用高粱酿酒的原理是通过蒸馏法将高粱中的乙醇分离出来
C.我国古代人民常用明矾除去铜器上的铜锈[Cu2(OH)2CO3]
D.蔡伦利用树皮、碎布(麻布)、麻头等为原料精制出优质纸张,由他监制的纸被称为“蔡侯纸”。“蔡侯纸”的制作工艺中充分应用了化学工艺
答案:B
解析:火药发生化学反应时,K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获得电子,被还原,作氧化剂,体现氧化性,A项正确;高粱中不含乙醇,用高粱酿酒是高粱中的淀粉在酒曲作用下反应产生了乙醇,然后用蒸馏方法将乙醇分离出来,B项错误;明矾是强酸弱碱盐,水解使溶液显酸性,酸性溶液中H+与铜锈[Cu2(OH)2CO3]发生反应,产生可溶性的物质,因此可以达到除锈的目的,C项正确;“蔡侯纸”的制作过程中充分应用了化学工艺,D项正确。
7.(2019广东四校高三期末)生活处处有化学。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这里用到的实验操作是蒸发
B.“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这里纸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
C.我国成功实施煤改气工程后,可有效提高空气质量
D.生物柴油与从石油中分馏得来的柴油都属于烃类物质
答案:C
解析:酸坏之酒中含有乙酸,乙酸和乙醇的沸点不同,可用蒸馏法分离,A项错误;缣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不是纤维素,B项错误;实施煤改气工程可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的排放,可有效提高空气质量,C项正确;柴油的主要成分是烃类物质,而生物柴油主要为甘油与高级脂肪酸形成的酯,D项错误。
8.化学无处不在,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属镁、铝、铁、铜等均能通过热还原法冶炼
B.古方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其汁”,所述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
C.绿色化学的核心是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D.通过煤的干馏、气化、液化能获得多种化工原料
答案:A
解析:镁性质活泼,工业上用电解熔融氯化镁的方法冶炼;铝性质活泼,用电解熔融氧化铝(用冰晶石作助熔剂)的方法冶炼;铁性质较活泼,用热还原法冶炼;铜的金属活动性较弱,用热还原法冶炼,A错误。“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其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正确。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原子利用率达到100%,即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C正确。通过煤的干馏、气化、液化可获得清洁燃料和多种化工原料,D正确。
9.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的性质
B.食品包装中常放入有硅胶和铁粉的小袋,防止食物受潮和氧化变质
C.低碳生活注重节能减排,应尽量使用太阳能等代替化石燃料,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D.高纯度的硅单质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
答案:D
解析:“血液透析”利用胶体的渗析,A项正确;食品包装袋中的硅胶用于吸水防潮,铁粉为脱氧剂,防止食品氧化变质,B项正确;太阳能等代替化石燃料,减少温室气体CO2的排放,C项正确;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SiO2,高纯度硅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D项错误。
10.化学与科技、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酸雨是由大气中的碳、氮、硫的氧化物溶于雨水形成的
B.从石墨中剥离出的石墨烯薄片能导电,因此是电解质
C.中国天眼FAST用到的高性能碳化硅是一种新型的有机高分子材料
D.国产大客机大规模使用先进的材料铝锂合金,该合金密度小,强度高
答案:D
解析:酸雨主要是由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引起的,A项错误;石墨烯是单质不属于电解质,B项错误;碳化硅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C项错误;铝、锂的密度较小,且其合金的强度较大,而客机的材料具有密度小、强度高的特点,D项正确。
11.以下是从中国古代著作中摘取出来涉及化学叙述的解说,其中错误的是( )
A.“高奴县有洧水可燃”,这里的“洧水”指的是石油
B.“曾青涂铁,铁赤如铜”,这里的“曾青”是可溶性铜盐
C.“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是应用了焰色反应区分硝石与朴硝(Na2SO4)
D.“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中的“碱”是Na2CO3
答案:D
解析:石油是多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石油可燃,“洧水”指石油,A项正确;“曾青涂铁,铁赤如铜”指铁与可溶性铜盐作用置换出铜,发生的反应为:Fe+Cu2+Fe2++Cu,“曾青”是可溶性铜盐,B项正确;硝石(KNO3)与朴硝(Na2SO4)灼烧时,分别呈现K、Na的焰色反应,可利用焰色反应区分硝石和朴硝,C项正确;草木灰的主要成分为K2CO3,K2CO3溶液呈碱性,可用于洗衣服,文中“碱”是K2CO3,D项错误。
12.据《易经》记载:“泽中有火”“上火下泽”。泽,指湖泊池沼。“泽中有火”,是指“M气体”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现象的描述。这里“M气体”是指( )
A.甲烷 B.一氧化碳
C.乙烯 D.氢气
答案:A
解析:沼泽或池塘中腐烂的有机物能产生可燃的甲烷气体,A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