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贵州省遵义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展开贵州省遵义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试卷共8页,卷面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中“准考证号、姓名”等信息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一、单选题
1.中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已确定第116号元素Lv的名称为。关于293116Lv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原子序数116 B.中子数177 C.在第ⅥA族 D.核电荷数293
2.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数字为原子序数, M的原子序数为37的是( )
A. B. C. D.
3.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H2O2的电子式:H+[]2-H+
B.Cl-的结构示意图:
C.原子核中有10个中子的氧离子:
D.HC1O的结构式H-C1-O
4.下列关于化学观或化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在化工生产中应遵循“绿色化学”的思想
B.在过渡元素中寻找优良的催化剂
C.利用金属与稀盐酸反应的快慢可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
D.根据元素周期律,由HClO4可以类推出氟元素也存在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HFO4
5.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稀硫酸与铁粉反应:2Fe+6H+=2Fe3++3H2↑
B.CaCO3与稀盐酸反应:CO32–+2H+=CO2↑+H2O
C.FeCl3溶液与Fe反应:Fe3++Fe=2Fe2+
D.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2OH–+H2↑
6.硒(Se)是人体健康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已知Se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右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该原子的质量数为34
B.该元素处于第四周期第ⅥA族
C.Se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D.酸性:H2SO4>H2SeO4
7.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食物放在冰箱中会减慢变质的速率
B.实验室制备CO2时,可通过升高温度来加快反应速率
C.实验室用铁片和稀硫酸制备H2时,选用98% H2SO4能加快反应速率
D.实验室制取H2时,常用锌粒代替锌粉以降低反应的速率
8.下列对可逆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可逆反应
B.在同一条件下,同时向正反应和逆反应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可逆反应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与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
D.在可逆反应进行中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一定相等
9.电子表中电子计算器的电源常用微型银锌原电池,其电极分别为和Zn,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放电时锌极上的电极反应是:;氧化银电极上的反应式为:,总反应式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锌是负极,氧化银是正极
B.锌发生氧化反应,氧化银发生还原反应
C.溶液中向正极移动,、向负极移动
D.随着电极反应的不断进行,电解质溶液的pH会增大
10.下列表示的是化学反应A(g)+2B(g) = C(g)+3D(g)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其中最快的是 ( )
A.v(A) = 0.3 mol/(L·s) B.v(B) = 0.5 mol/(L·s)
C.v(C) = 0.4 mol/(L·min) D.v(D) = 0.8 mol/(L·s)
11.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律)说法正确的是 ( )
A.最外层有两个电子的原子一定在ⅡA 族
B.IA族元素均为碱金属
C.同一周期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大
D.同一主族核电荷数越大元素金属性越强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指出安全生产工作应当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
A.面粉生产车间应严禁烟火
B.NH3泄露时向空中喷洒水雾
C.含Cl2的尾气用碱溶液处理后再排放
D.金属钠失火时应立即用大量冷水扑灭
13.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标准状况下,22.4 L H2O含有的分子数为NA
B.物质的量浓度为0.5 mol·L–1的MgCl2溶液中,含有Cl-个数为NA
C.0.1 mol Na2O2与足量CO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D.常温常压下,1.06 g Na2CO3含有的Na+数为0.02NA
14.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
A.当反应物断键吸收的总能量比生成物成键释放的总能量高时,为放热反应
B.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C.在100KPa时,1mol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1.895kJ的热能,可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D.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大小与反应物的质量多少无关
15.如表所示的五种元素中,W、X、Y、Z为短周期元素,这四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X | Y |
|
W |
|
| Z |
T |
|
|
|
A.原子半径:W>Y>X
B.X、Y、Z三种元素最低价氢化物的沸点依次升高
C.由X、Y和氢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有共价键
D.T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4周期 ⅣA族
16.苹果汁饮料中含有Fe2+,鲜榨的苹果汁在空气中会由淡绿色变为棕黄色,榨汁时加入维生素C可有效防止这种现象发生,说明维生素C具有( )
A.氧化性 B.还原性 C.碱性 D.酸性
17.对于可逆反应4NH3(g)+5O2(g)4NO(g)+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达到化学平衡前,化学反应速率:2v (NH3)=3v (H2O)
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同时消耗x mol NH3,则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C.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若增大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
D.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4v正(O2)=5v逆(NO)
18.若在加入铝粉能放出氢气的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共存的是( )
A.NH4+、Cl-、K+、Na+ B.Na+、K+、Cl-、SO42-
C.NO3-、Mg2+、K+、HCO3- D.NO3-、K+、CO32-、NH4+
19.如右图所示,夹子开始处于关闭状态,将液体A滴入试管②与气体B充分反应,打开夹子,可发现试管①内的水立刻沸腾了。则液体A和气体B的组合不可能 ( )
A.NaOH溶液、CO2
B.H2O、氨气
C.NaOH溶液、CO
D.H2O、NO2
20.短周期元素的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
A.质子数: B.还原性:
C.氧化性: D.半径:
21.下列有关化学键的类型说法正确的是( )
A.HCl溶液和NaCl溶液均通过离子导电,所以HCl和NaCl均是离子化合物
B.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只含共价键
C.H与O、H与N均可形成既含极性共价键又含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
D.NaHCO3和MgCl2都只含离子键
22.反应4A(s)+3B(g)=2C(g)+D(g),2 min内B的浓度减少0.6 mol·L-1,对此反应速率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v(A)=0.4 mol·L-1·min-1
B.分别用B、C、D表示的反应速率的值之比为3∶2∶1
C.在2 min末的反应速率,用B表示为0.3 mol·L-1·min-1
D.在这2 min内B和C两物质浓度都是逐渐减小的
23.下列有关实验装置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A.用图1所示装置分离混溶的沸点不同的混合物
B.用图2所示装置蒸发KCl溶液制备无水KCl
C.用图3所示装置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
D.用图4所示装置制取、收集干燥纯净的NH3
24.用锌粒与过量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欲加快化学反应速率而不改变产生氢气的量,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
A.升高温度
B.滴加少量浓硫酸
C.滴加少量浓硝酸溶液
D.改用等质量的锌粉
25.反应:C(s)+H2O(g) CO(g)+H2(g)在一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
A.增加H2O (g) 的量
B.保持体积不变,充入氦气使体系压强增大
C.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
D.保持压强不变,充入氦气使容器容积变大
26.根据元素周期表判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元素周期表中,总共有16个纵行,16个族
B.第IA族的元素又称为碱金属元素,第VIIA族的元素又称为卤族元素
C.每个短周期都既包含金属元素也包含非金属元素
D.在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可以寻找制作半导体材料的元素
27.下列实验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
| 选项 | 实验事实 |
A | H2O的沸点高于H2S | O的非金属性比S强 |
B | 将打磨过的表面和大小相同的镁条和铝条同时插入盐酸中,镁条表面产生气泡快 | 镁的金属性强于铝 |
C | HCl溶于水,能电离出H+、Cl- | HCl为离子化合物 |
D | HBr的酸性强于HCl的酸性 | Br的非金属性比Cl强 |
28.下列有关硅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晶体硅具有金属光泽,可以导电,属于金属材料
B.常温下,硅的化学性质稳定,所以自然界中的硅大部分以游离态存在
C.Si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能够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
D.除去SiO2中混有的CaCO3可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后过滤
29.下列装置中能形成原电池的是 ( )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⑤⑥ D.②③④
3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组合是 ( )
①氢元素有三种核素H、D、T,它们互称为同素异形体
②1 mol酸和1 mol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水所释放的热量叫中和热
③化学反应过程包括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④燃煤发电的能量转化关系为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
⑤铅蓄电池是汽车上使用的最多的二次电池
⑥碱性锌锰电池属于二次电池
⑦可在周期表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处寻找半导体材料,如硅、锗等
A.全部 B.③④⑤⑦ C.①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⑦
31.a、b、c、d四块金属片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组成原电池。若a、b 相连时,电流由a经导线流向b,c、d相连时,电子由d到c;a、c相连时,a极上产生大量气泡,b、d相连时,H+移向d极,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
A.a>b>c>d B.a>c>d>b C.c>a>b>d D.b>d>c>a
32.实验室以空气和镁为原料制备 Mg3N2 的装置如图所示(夹持和加热装置略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置 A、B 中可依次加入浓硫酸、NaOH 溶液
B.若去掉装置 C,对产品纯度无影响
C.实验时应先加热 C,通入一段时间空气后再加热D
D.E 中碱石灰的作用是吸收尾气
33.对于下列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
A.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后出现发黑现象,说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B.浓硝酸在光照下颜色变黄,说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
C.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铝罐贮存,说明铝与浓硝酸不反应
D.氨气可以完成喷泉实验,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
34.在新制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一致且正确的是( )
A.溶液呈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有Cl2存在
B.加入有色布条,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有Cl2存在
C.加入盐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有Cl–存在
D.加入NaOH溶液,氯水黄绿色消失,说明有HClO存在
35.反应A+B→C(放热)分两步进行:①A+B→X(吸热),②X→C(放热).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 )
A. B. C. D.
二、综合题
36(12分).工业合成氨的反应如下:3H2+N22NH3。某温度下,在容积恒定为2.0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0 mol N2和2.0 mol H2,一段时间后反应达平衡状态,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t/s | 0 | 50 | 150 | 250 | 350 |
n(NH3)/mol | 0 | 0.24 | 0.36 | 0.40 | 0.40 |
(1)0~50 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 v(N2)=_______________。
(2)250 s时,H2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_。
(3)已知N≡N的键能为946 kJ·mol-1,H-H的键能为436 kJ·mol-1,N-H的键能为391 kJ·mol-1,则生成1 mol NH3过程中的热量变化为_______kJ。下图能正确表示该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是_____(填字母)。
A B
(4)为加快反应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______________。
a.降低温度 b.增大压强 c.恒容时充入He气
d.恒压时充入He气 e.及时分离出NH3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_。
a.使用催化剂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提高生产效率
b.上述条件下,N2不可能100%转化为NH3
c.在一定条件下,合成氨反应有一定的限度
d.250~350 s时,生成物浓度保持不变,反应停止
37(8分).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D同主族,B、C、D、E同周期,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B是短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主族元素,C原子的质子数比B原子的质子数多2个。请回答下列问题:
(1)B元素的名称为___________,E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___
(2)A、B两种元素可形成化学式为B2A、B2A2等化合物,则B2A2的电子式为_____。
(3)将B2A2投入到B2D的水溶液中可生成D的单质,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A2与E元素的单质在水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8.(10分)现有下列物质:
①稀硫酸 ②小苏打 ③氨水 ④二氧化碳
⑤FeCl3固体 ⑥稀NaOH溶液 ⑦硝酸亚铁溶液
(1)上述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物质序号为______ 。
(2)加入盐酸、NaOH溶液均能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序号为______。
(3)写出小苏打与胃酸(主要成分为稀盐酸)作用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4)实验室用⑤制备胶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将1molFeCl3全部制成胶体,制得的胶体________(选填“带负电”“电中性”“带正电”),胶粒数目________NA(选填“大于”“等于”“小于”)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D | B | C | D | D | A | C | B | C | A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D | D | D | C | D | B | D | B | C | A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C | B | B | C | B | D | B | D | D | B |
31 | 32 | 33 | 34 | 35 | |||||
D | C | D | A | A | |||||
36.(每空2分,共12分) 1.2×10-3 mol·L-1·s-1 30% 46 A b d
37.(除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共8分)
钠(1分) Cl(1分) Na2O2+S2-+2H2O=S↓+2Na++4OH- SO2+Cl2+2H2O=4H++2Cl-+SO42-
38.(除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共10分)
②⑤ ②⑦
HCO3- + H+ == CO2 ↑+ H2O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电中性(1分) 小于(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