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化学】四川省广元市万达中学、821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期中试卷(解析版)

    【化学】四川省广元市万达中学、821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期中试卷(解析版)第1页
    【化学】四川省广元市万达中学、821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期中试卷(解析版)第2页
    【化学】四川省广元市万达中学、821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期中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化学】四川省广元市万达中学、821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期中试卷(解析版)

    展开

    四川省广元市万达中学、821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期中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56.0分)      2017 年世界地球日我国的主题为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下列做法应提倡的是(  )A. 夏天设定空调温度尽可能的低 B. 推广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和纸巾
    C. 少开私家车多乘公共交通工具 D. 对商品进行豪华包装促进销售      Se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下列关于SeSe的说法正确的是(  )A. Se Se 含有不同电子数,且互为同素异形体
    B. SeSe 互为同位素
    C. Se Se 分别含有4446个质子
    D. Se Se 都含有34个质子和中子      元素周期表的过渡金属中能找到(  )A. 新制农药元素 B. 制催化剂元素 C. 制半导体元素 D. 非金属元素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17g 含有的原子数为
    B.  含有的质子数为
    C. 与氢气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D.  HCl溶液中含离子总数是      下列关于FClBrI性质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A. 它们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多
    B. 单质的颜色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加深
    C. 单质的氧化性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减弱
    D. 它们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强      下列关于铷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硝酸铷是离子化合物 B. 在钠、钾、铷三种单质中,铷的熔点最高
    C. 氢氧化铷是弱碱 D. 它位于周期表的第四周期、第A      下列各物质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是(  )A. HCl B.  C.  D. NaOH      下列实验中,不能观察到明显变化的是(  )A. 把一段打磨过的镁带放入少量冷水中
    B. 把少量氯水滴入氯化亚铁溶液中,再滴入KSCN溶液
    C. 把绿豆大的钾投入水中
    D. 把溴水滴加到KI淀粉溶液中      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错误的是(  )A. 的原子失电子能力比镁弱
    B. 的氢化物不稳定
    C. 化氢比硫化氢稳定
    D. 氢氧化锶比氢氧化钙的碱性强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元素位于第二周期第A B.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C.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D. 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  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元素代号LMXRT原子半径(nm0.1600.1430.1020.0890.074主要化合价+2+3+6-2+2-2离子半径大小: M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具有两性
    C. X单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 D. LX形成的简单离子核外电子数相等  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a的金属活动性比氢要强,b为碳棒,关于此装置的各种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氢离子在碳棒表面被还原,碳棒上有气体放出,溶液中变小
    B. a是负极,b是正极
    C. 电子从a极经导线到b极,再经过稀硫酸回到a极,从而形成闭合回路
    D. a极上发生了氧化反应  把下列四种X溶液分别加入四个盛有10m L 2mol/L盐酸的烧杯中,均加水稀释到50mL,此时X和盐酸和缓地进行反应.其中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A. X溶液 B. X溶液
    C. X溶液 D. X溶液  燃料电池是目前电池研究的热点之一.现有某课外小组自制的氢氧燃料电池,如图所示,ab均为惰性电极.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a极是负极,该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 b极反应是
    C. 总反应方程式为
    D. 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绿色电源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8.0分)  现有部分短周期元素的性质或原子结构如表:元素编号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TM层上的电子数是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的2X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Y常温下单质为双原子分子,其氢化物水溶液呈碱性Z元素最高正价是+71)元素T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
    2)元素X的一种同位素可测定文物年代,这种同位素的符号是______
    3)元素Y与氢元素形成一种分子YH3,则此分子电子式______Y的简单氢化物与Z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检验某溶液中是否有YH4+的方法为______
    4)元素Z与元素T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表述中能证明这一事实的是______
    a.常温下Z的单质通入含T的简单阴离子的溶液,溶液能变浑浊
    bZ的氢化物比T的氢化物稳定
    c.一定条件下ZT的单质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5TXZ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在一定温度下,在容积为5.0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N2g+3H2g2NH3g),起始时,充入的N2H2的物质的量分别是3.0mol6.0mol2min达化学平衡状态,此时生成NH3的物质的量是2.4mol
    试求:
    1)计算2minN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
    2H2的转化率是______
    3)平衡时混合气体中N2的体积分数是______
    4)下列叙述中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
    A.反应中N2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
    B.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C.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D2v N2=v NH3
    E.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FH2的转化率达到最大,且保持不变
    5)以下能使此反应速率加快的措施是______
    通过减小容器体积增大压强
    升高温度
    恒压条件通入He
    恒容条件下通入N2三、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6.0分)  某同学做如下实验,以检验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实验中发现反应后(a)中温度升高,由此可以判断(a)中反应是______热反应;
    2)写出铝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若将此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其_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则负极反应式为______,电路中通过2mol电子时,则______(填正极负极)产生标况下氢气体积约______
    3)(b)中温度降低,由此可以判断(b)中反应,断裂旧键吸收的能量______形成新建释放的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b)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应该______其生成物的总能量(填大于小于)。                         【参考答案】1.【答案】C
    【解析】解:A、夏天设定空调温度尽可能的低,浪费了电能资源,增加能量损耗,故A错误;
    B、推广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和纸巾,浪费了资源,故B错误;
    C、少开私家车多乘公共交通工具,可以节约资源,减少空气污染,故C正确;
    D、对商品进行豪华包装促进销售,浪费了资源,故D错误;
    故选:C
    2.【答案】B
    【解析】解:A、同素异形体指单质而同位素指原子,故A错误;
    B3478Se3480Se是原子,属同位素,故B正确;
    CSe的两种同位素的质子数都为34,故C错误;
    D3478Se3480Se的中子数分别为4446,质子数都是34,故D错误;
    故选:B
    3.【答案】B
    【解析】解:A、新制农药元素可以从周期表的右上角中的非金属元素中找到,故A不选;
    B、制催化剂的元素从元素周期表的过渡金属中找,故B选;
    C、制半导体的材料在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找,故C不选;
    D、非金属元素主要从元素周期表的右上方找,故D不选;
    故选:B
    4.【答案】A
    【解析】解:A.1个氨气分子含有4个原子,常温常压下,17g NH3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的原子数为4NA,故A正确;
    B.1.9g H3O+物质的量为0.1mol,含有的质子数为1.1NA,故B错误;
    C.氮气与氢气合成氨气为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所以1molN2与氢气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小于0.6NA,故C错误;
    D.溶液体积未知,无法计算离子数目,故D错误;
    故选:A
    5.【答案】D
    【解析】解:AFClBrI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随核电核数的增加而增多,故A正确;
    BF2Cl2Br2I2单质的颜色分别是浅黄绿色、黄绿色、深红棕色和紫黑色,即其颜色逐渐加深,故B正确;
    C.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卤族元素中,从FI,其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增大而减弱,所以其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故C正确;
    D、按照FClBrI的顺序,核电核数逐渐增加,它们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故D错误。
    故选:D
    6.【答案】A
    【解析】解:A.硝酸铷是由硝酸根离子与铷离子通过离子键构成的离子化合物,故A正确;
    B.碱金属元素中,单质的熔点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所以在钠、钾、铷中,铷的熔点最低,故B错误;
    C.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相应碱的碱性越强,Rb的金属性大于KKOH是强碱,则RbOH也是强碱,故C错误;
    DRb位于周期表的第五周期、第A族,故D错误;
    故选:A
    7.【答案】D
    【解析】解:AH-Cl之间只存在共价键,故A错误;
    B.钠离子和氧离子之间只存在离子键,故B错误;
    C.钙离子和氯离子之间只存在离子键,故C错误;
    D.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O-H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所以氢氧化钠中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故D正确;
    故选:D
    8.【答案】A
    【解析】解:A.镁条和冷水不反应,所以不易观察到明显现象,故A选;
    B.把少量氯水滴入氯化亚铁溶液中,发生反应2Fe2++Cl2=3Fe3++2Cl-,再滴入KSCN溶液反应溶液显红色,故B不选;
    CK的活泼性大于Na,所以K通入水中比Na反应还剧烈,K和水反应会产生爆炸现象,所以能观察到明显现象,故C不选;
    D.溴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碘离子生成碘,碘遇淀粉试液变蓝色,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由棕黄色变为蓝色,所以能观察到明显现象,故D不选;
    故选:A
    9.【答案】C
    【解析】解:A、同主族元素的原子,从上到下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所以铍(Be)的原子失电子能力比镁弱,故A正确;
    B、同主族元素的原子,从上到下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碘的氢化物不稳定,所以砹(At)的氢化物不稳定,故B正确;
    C、同主族元素的原子,从上到下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所以硒(Se)化氢不如硫化氢稳定,故C错误;
    D、同主族元素的原子,从上到下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增强,所以氢氧化锶[SrOH2]比氢氧化钙的碱性强,故D正确。
    故选:C
    10.【答案】C
    【解析】解:由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可知,NOFSCl
    AN的原子结构中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5,则位于第二周期第VA族,故A错误;
    B.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氢化物越稳定,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故B错误;
    C.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故C正确;
    DF无正价,Cl的最高价为+7价,故D错误;
    故选:C
    11.【答案】B
    【解析】解:XT都有-2价,则二者位于A族,X还有+6价,且原子半径XT,故XSTOLR主要化合价都是+2,二者位于A族,原子半径LR,故RBeLMgM的主要化合价为+3,其原子半径大于S,与Mg接近,则MAl
    A.电子层结构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离子半径:rAl3+)<rO2-),故A错误;
    BM的氧化物对应水合物为氢氧化铝,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故B正确;
    CS单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SO2,故C错误;
    DLX形成的简单离子分别为Mg2+O2-,二者核外电子数均为10,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故D错误。
    故选:B
    12.【答案】C
    【解析】解:a的金属活泼性比氢要强,b为碳棒,则a属于氢之前的金属,该装置构成原电池,a为负极、b为正极,
    A.碳棒上氢离子得电子被还原生成氢气,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减小,故A正确;
    B.通过以上分析知,a是负极、b是正极,故B正确;
    C.该装置构成原电池,所以导线中有电子流动,电子从负极a极到正极b极,电子不能通过电解质溶液,故C错误;
    Da电极上金属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D正确;
    故选:C
    13.【答案】A
    【解析】解:A20mL3mol/LX溶液,X的物质的量为0.02L×3mol/L=0.06mol
    B20mL2mol/LX溶液,X的物质的量为0.02L×2mol/L=0.04mol
    C10mL4mol/LX溶液,X的物质的量为0.01L×4mol/L=0.04mol
    D10mL2mol/LX溶液,X的物质的量为0.01L×2mol/L=0.02mol
    显然四种情况下A中浓度最大,所以反应速率是最大。
    故选:A
    14.【答案】B
    【解析】解:A.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通入氢气的一极(a极)为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故A正确;
    B.通入氧气的一极(b极)为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正极反应为:O2+4e-+2H2O=4OH-,故B错误;
    C.氢氧燃料电池的电池总反应方程式与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一致,都是2H2+O2=2H2O,故C正确;
    D.氢氧燃料电池总反应方程式为2H2+O2=2H2O,电池工作时生成水,无污染,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绿色电源,故D正确。
    故选:B
    15.【答案】第三周期VIA 614C     NH3+H+=NH4+   取少许溶液(或待测液),加入NaOH溶液后加热,能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说明溶液中存在NH4+,反之,不存在NH4+   Cl   ab   HClO4H2SO4H2CO3
    【解析】解:由上述分析可知:TSXCYNZCl元素。
    1)元素TS元素,原子序数为16,位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VIA族,故答案为:第三周期VIA族;元素T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三周期A族,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三;A
    2)元素C的一种同位素可测定文物年代,这种同位素的符号是614C
    故答案为:614C
    3)元素N与氢元素形成一种分子NH3NH3为共价化合物,其电子式为
    NH3HCl的水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铵,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3+H+=NH4+
    检验溶液中存在NH4+离子的方法是:取少许溶液(或待测液),加入NaOH溶液后加热,能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说明溶液中存在NH4+,反之,不存在NH4+
    故答案为:;取少许溶液(或待测液),加入NaOH溶液后加热,能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说明溶液中存在NH4+,反之,不存在NH4+
    4)元素Z与元素T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Cl,可利用氢化物的稳定性、单质氧化性比较,但跟但能否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无关,故选ab,故答案为:Clab
    5)非金属性ClSC,则TXZ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ClO4H2SO4H2CO3,故答案为:HClO4H2SO4H2CO3
    16.【答案】0.12mol/L•mol  60%   27.3%   CEF   ①②④
    【解析】解:在一定温度下,在容积为5.0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N2g+3H2g2NH3g),起始时,充入的N2H2的物质的量分别是3.0mol6.0mol2min达化学平衡状态,此时生成NH3的物质的量是2.4mol
                        N2g+3H2g2NH3g),
    起始量(mol3                6                 0
    变化量(mol1.2           3.6              2.4
    平衡量(mol   1.8        2.4               2.4
    1)计算2minN2的平均反应速率v===0.12mol/L•mol),
    故答案为:0.12mol/L•mol);
    2)氢气转化率=×100%=×100%=60%,故答案为:60%
    3)平衡时混合气体中N2的体积分数=气体物质的量分数=×100%=27.3%
    故答案为:27.3%
    4A.反应中N2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是按照化学方程式计量数比反应,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A错误;
    B.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B错误;
    C.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变化,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正确;
    D.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计量数之比,为正反应速率之比,2v N2=v NH3),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D错误;
    E.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变化,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E正确;
    FH2的转化率达到最大,且保持不变,是平衡标志,故F正确;
    故答案为:CEF
    5通过减小容器体积增大压强,气体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故正确;
    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故正确;
    恒压条件通入He,气体体积增大,压强减小,反应速率减小,故错误;
    恒容条件下通入N2,反应速率增大,故正确;
    故答案为:①②④
    17.【答案】放  2Al+6H+=2Al3++3H2 化学    Al-3e-=Al3+   正极   22.4L   大于   小于
    【解析】解:(1)实验中发现反应后(a)中温度升高,可知反应放热反应,故答案为:放;
    2Al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离子反应为2Al+6H+=2Al3++3H2,若将此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Al为负极失去电子,负极反应为Al-3e-=Al3+,电路中通过2mol电子时,正极上生成1mol氢气,其体积为1mol×22.4L/mol=22.4L
    故答案为:2Al+6H+=2Al3++3H2;化学;电;Al-3e-=Al3+;正极;22.4L
    3)(b)中温度降低,由此可以判断(b)中反应为吸热反应,断裂旧键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新建释放的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b)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应该 小于其生成物的总能量, 故答案为:大于;小于。
    1)实验中发现反应后(a)中温度升高,可知反应放热;
    2Al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原电池中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Al为负极失去电子;
    3)(b)中温度降低,由此可以判断(b)中反应为吸热反应。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