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化学】陕西省黄陵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普通班)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
展开
陕西省黄陵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普通班)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总分:100分,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共60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计60分)
1.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B. 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C. 元素的主要化合价逐渐增加
D. 元素的化合价、原子半径、最外层电子数、得失电子能力、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律的内容解析,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化合价、原子半径、最外层电子数、得失电子能力、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
【详解】A.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最外层电子数呈周期性变化,故A不选;
B.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故B不选;
C.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故C不选;
D.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化合价、原子半径、最外层电子数、得失电子能力、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故D选;
故选D。
2.与主族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所处位置有关的是( )
A. 相对原子质量 B. 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
C. 化合价 D. 核内中子数
【答案】B
【解析】
【分析】主族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所处位置: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主族序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详解】A、原子序数大的元素,其相对原子质量不一定大,如Ar为40,K只有39,由相对原子质量不能确定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故A不选;
B、主族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所处位置: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主族序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故B选;
C、由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可初步确定主族元素所处主族序数,但不能确定所在周期,故C不选;
D、原子序数大的元素,核内中子数不一定多,同一元素可能有多个核素,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中的中子数不同,由核内中子数不能确定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故D不选;
故选B。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镁的金属性比钠强 B. 氯的非金属性比溴强
C. 硝酸的酸性比磷酸强 D. 水的热稳定性比氨气强
【答案】A
【解析】
【分析】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减弱,元素的非金属性增强,其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增强,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减弱,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减弱。
【详解】A、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减弱,镁的金属性比钠弱,故A错误;
B、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减弱,氯的非金属性比溴强,故B正确;
C、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减弱,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减弱,硝酸的酸性比磷酸强,故C正确;
D、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增强,其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增强,水的热稳定性比氨气强,故D正确;
故选A。
4.甲.乙两个容器内都进行A→B的反应,甲容器内每分钟减少了4molA,乙容器内每分钟减少2molA,则甲容器内的反应速率比乙容器内的反应速率( )
A. 快 B. 慢
C. 相等 D. 无法判断
【答案】D
【解析】v==中,△n、t已知,但V未知,所以无法判断甲、乙容器内的化学反应速率,故选D。
5. 下列关于反应速率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反应速率可衡量化学反应的快慢
B. 决定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的性质
C. 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都为0
D. 增大反应物浓度、提高反应物温度都能增大反应速率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反应速率可以衡量反应的快慢,故正确;B、决定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的性质,故正确;C、可逆反应到平衡,正逆反应速率不为0,故错误;D、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提高温度都能加快反应速率,故正确。
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燃料的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B. 一定量的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比不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大
C. 放热反应的逆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D. 吸热反应没有应用价值
【答案】D
【解析】
【分析】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叫做放热反应。包括燃烧、中和、金属氧化、铝热反应、较活泼的金属与水或酸的置换反应、由不稳定物质变为稳定物质的反应。
吸热反应指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吸热反应的逆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
【详解】A、燃料的燃烧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生成能量更低的物质,都是放热反应,故A正确;
B、不完全燃烧产物继续燃烧还会放出能量,所以一定量的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比不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大,故B正确;
C、放热反应的逆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一定是吸热反应,故C正确;
D、吸热反应有应用价值,例如用来降低温度,故D错误;
故选D。
7.下列各组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递变情况错误的是( )
A. Li、Be、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
B. P、S、Cl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升高
C. N、O、F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D. Na、Mg、Al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同周期元素原子结构的递变性和性质的递变性分析。
【详解】A、同周期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大,Li、Be、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故A正确;
B、同周期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大,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升高,P、S、Cl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升高,故B正确;
C、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N、O、F原子半径依次减小,故C错误;
D、同周期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大,Na、Mg、Al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故D正确;
故选C。
8.一定量的锌粉和3mol/L的过量盐酸反应,当向其中加人少量的下列物质时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但不影响产生H2总量的是( )
①铁粉②银粉③石墨粉④稀硝酸⑤CaCO3⑥浓盐酸
A. ②④⑥ B. ①②⑤⑥
C. ②③⑥ D. ②③④⑥
【答案】C
【解析】①加入铁粉,构成原电池,反应速率加快,锌反应完毕,铁可以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产生H2的总量增大,①错误;②加入银粉,构成原电池,反应速率加快,不影响锌粉的量,不影响产生H2的总量,②正确;③加入石墨粉,构成原电池,反应速率加快,不影响锌粉的量,不影响产生H2的总量,③正确;④稀硝酸,硝酸与锌反应不能生成氢气,故④错误;⑤加入CaCO3,碳酸钙与盐酸反应,氢离子浓度减小,反应速率降低,故⑤错误;⑥加入浓盐酸,氢离子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不影响锌粉的量,不影响产生H2的总量,⑥正确;选C。
9.以下叙述中,错误是( )
A. 钠原子和氯原子作用生成NaCl后,其结构的稳定性增强
B. 在氯化钠中,除氯离子和钠离子的静电吸引作用外,还存在电子与电子、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的排斥作用
C. 任何离子键在形成的过程中必定有电子的得与失
D. 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后,体系能量降低
【答案】C
【解析】A.钠原子和氯原子通过得失电子都达到稳定结构,所以钠原子和氯原子作用生成NaCl后,其结构的稳定性增强,故A正确;B.离子化合物中离子键存在静电作用,静电作用包含吸引力和排斥力,故B正确;C.离子键的形成过程中不一定有电子得失,如复分解反应中离子键的形成,故C错误;D.活泼的金属元素原子和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原子之间形成离子化合物,阳离子和阴离子均达到稳定结构,这样体系的能量降低,其结构的稳定性增强,选项D正确。答案选C。
10.以下关于分子间作用力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是一种较弱的化学键
B. 分子间作用力较弱,破坏它所需能量较少
C. 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的熔、沸点有影响
D. 稀有气体原子间存在分子间作用力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分子间作用力不属于化学键,A错误;B.分子间作用力较弱,破坏它所需能量较少,B正确;C.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熔、沸点有影响,C正确;D.稀有气体原子间存在分子间作用力,D正确,答案选D。
11.某反应由两步反应A⇌B⇌C构成,它反应能量曲线如图所示(E1、E2、E3、E4表示活化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两步反应均为吸热反应 B. 三种化合物中C最稳定
C. 加入催化剂会改变反应的焓变 D. 整个反应中△H=E1−E4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A→B的反应为吸热反应,B→C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故A错误;B.物质的总能量越低,越稳定,故B正确;C.加入催化剂,只改变反应的活化能,不改变反应热,故C错误;D.整个反应中△H=(E1-E2)+(E2-E3)-E4=E1-E3-E4,故D错误;故选B。
12.下列物质放入水中,会显著放热的是( )
A. 食盐 B. 生石灰 C. 硝酸铵 D. 蔗糖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生石灰放入水中,会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故答案B。
13.将气体A、B置于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4A(g)+B(g)=2C(g)。反应进行到4s末,测得A为0.5mol,B为0.4mol,C为0.2mol。则用反应物A浓度的减少来表示该反应的速率应为( )
A. 0.025mol/(L•s) B. 0.0125 mol/(L•s)
C. 0.05mol/(L•s) D. 0.1mol/(L•s)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υ=△c/△t计算。
【详解】根据4A(g)+B(g)=2C(g),生成C为0.2mol,反应的A为0.4mol,则用反应物A浓度的减少来表示该反应的速率应为υ(A)= =0.05mol/(L•s),
故选C。
14.CO2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与金属镁反应,干冰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形成CO2气体,这两个变化过程中需要克服作用力分别是( )
A. 化学键,化学键 B. 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
C. 分子间作用力,化学键 D. 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CO2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与金属镁反应属于化学变化,克服的是化学键;干冰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形成CO2气体,属于物理变化,克服的是分子间作用力,答案选B。
15.最近发现一种新微粒O4,有关这种新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的结构与P4相同
B. 它的摩尔质量为64
C. 它是氧气的同素异形体
D. 它是由两个氧分子通过分子间作用力结合而成的新微粒
【答案】C
【详解】A、同族元素性质相似,O4的结构与S4相同,故A错误;
B. 它的摩尔质量为64g·mol-1,故B错误;
C. 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O4是氧气的同素异形体,故C正确;
D. 它是由氧原子间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的分子,故D错误;
故选C。
16.下列每组物质发生状态变化所克服的粒子间相互作用属于同种类型的是( )
A. 食盐和蔗糖熔化 B. 碘和干冰升华
C. 钠和硫熔化 D. 二氧化硅和氧化钠熔化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中食盐是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熔化时破坏离子键,蔗糖由分子构成,熔化时只破坏分子间作用力。B中碘与干冰升华都是破坏分子间作用力。C中Na金属单质是金属晶体,靠金属键聚集在一起,破坏金属键。硫是分子晶体,熔化硫克服的是分子间作用力。D中二氧化硅是原子晶体,克服的是共价键,氧化钠是离子晶体克服的是离子键。
17.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又为燃烧热的是( )
A. H2(g)+1/2O2(g)=H2O(g)△H=-241.0kJ/mol
B. CH4(g)+3/2O2(g)=CO(g)+2H2O(l)△=-607.38kJ/mol
C. C2H4(g)+3O2(g)=2CO2(g)+2H2O(l)△=-1411.0kJ/mol
D. H+(aq)+OH-(aq)=H2O(l)△=-57.3kJ/mol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燃烧热是指1摩尔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水应该为液态,碳元素以二氧化碳形式存在,所以选C。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离子键就是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引力
B. 所有金属元素与所有非金属元素之间都能形成离子键
C. 在化合物CaCl2中,两个氯离子之间也存在离子键
D.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答案】D
【详解】A、离子键就是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力,不仅是引力,故A错误;
B、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之间可能形成离子键,也可能形成共价键,如AlCl3中Al与Cl之间形成共价键,故B错误;
C、在化合物CaCl2中,钙离子与氯离子间形成离子键,两个氯离子之间不存在离子键,故C错误;
D、物质只要含有离子键就一定是离子化合物,故D正确;
故选D。
19. 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其中只有M为金属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Z
B. Y的最离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X 的弱
C. X 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Z的小
D. Z位于元索周期表中第2 周期、第ⅥA族
【答案】B
【解析】因为为短周期,故为第二、三两周期,又M为金属,可以确定M、X、Y、Z分别为Al、Si、N、O。A、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正确;B、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Y>X,故酸性HNO3>H2SiO4,错误;C、热稳定性H2O>SiH4,正确;D、Z为O,正确。
20.胶状液氢(主要成分是H2和CH4)有望用于未来的运载火箭和空间运输系统。实验测得101kPa时,1molH2(g)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的热量;1molCH4(g)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气体,放出890.3kJ的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2H2(g)+O2(g)═2H2O(l) △H=−285.8kJ/mol
B. CH4(g)+2O2(g)═CO2(g)+2H2O(l) △H=−890.3kJ/mol
C. CH4(g)+2O2(g)═CO2(g)+2H2O(g) △H=−890.3kJ/mol
D. CH4(g)+2O2(g)═CO2(g)+2H2O(l) △H=+890.3kJ/mol
【答案】B
【解析】A中ΔH与参加反应物质的量不对应,A项错误;C中H2O的状态应为液态,C项错误;放热反应ΔH<0,D项错误。
第Ⅱ卷(共40分)
二.填空题(21--22每空1分、23--24每空2分,共30分)
21.根据元素周期表回答下列问题:(填写元素符号或化学式)
(1)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在反应中易____(填“得”或“失”)电子;
(2)第3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稀有气体元素除外)是__,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____。
(3)ⅤA族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是_____,其气态氢化物为_____。
(4)C、Si、S三种元素中,适合做半导体材料的是_____。
【答案】(1)F 得(2)Na Cl HClO4(3)N NH3(4)Si
【解析】试题分析:(1)元素周期表中,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最强的是F,非金属性越强,得电子能力越强;
(2)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则第3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是Na,非金属性最强的是Cl,非金属性越强,其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即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HClO4;
(3)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ⅤA族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为N,其气态氢化物为NH3;
(4)适合做半导体材料的元素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是Si。
22.在第三周期元素中,除稀有气体元素外:
(1)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是_____;(填元素符号)
(2)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填元素符号)
(3)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____,(用化学式回答,下同)
(4)最不稳定的气态氢化物是_____;
(5)P、S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强弱顺序是_____;
(6)氧化物中具有两性的是_______。
【答案】(1). Cl (2). Na (3). NaOH (4). SiH4 (5). H3PO4<H2SO4 (6). Al2O3
【解析】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律分析,同周期自左而右非金属性增强,金属性减弱。
【详解】(1)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是Cl;
(2)同周期自左而右非金属性增强,金属性减弱,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Na;
(3)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NaOH;
(4)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稳定性越强,最不稳定的气态氢化物是SiH4;
(5)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越强 ,P、S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强弱顺序是H3PO4<H2SO4;
(6)Al2O3具有两性,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氧化物中具有两性的是Al2O3。
23.有A、B、C三种元素,已知A和B形成的化合物BA中,A的化合价为-1,B和C形成的化合物B2C,A、B、C离子的核外电子总数都是18。
(1)写出各元素的符号:A____,B____,C_____。
(2)写出A单质与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答案】(1). Cl (2). K (3). S (4). 2KOH+Cl2=KCl+KClO+H2O
【解析】
【分析】已知B和A形成的化合物BA中,A的化合价为-1,则B为+1价,B和C形成的化合物B2C,则C为-2价,A、B、C离子的核外电子总数都是18,可知A为Cl元素、B为K元素,C为S元素,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1)已知B和A形成的化合物BA中,A的化合价为-1,则B为+1价,B和C形成的化合物B2C,则C为-2价,A、B、C离子的核外电子总数都是18,可知A为Cl元素、B为K元素,C为S元素。
(2)单质A与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KOH=KCl+KClO+H2O。
24.下列物质中:(填序号)
(1)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有________(2)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有_______
(3)属于同位素的有________(4)属于同一种物质的有______。
①液氨、②、③金刚石、④氨水、⑤CH3CH2CH2CH3、⑥Cl、⑦Cl、⑧C70、⑨氨气
【答案】(1). ②⑤ (2). ③⑧ (3). ⑥⑦ (4). ①⑨
【解析】
【分析】(1)具有相同分子式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2)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
(3)质子数相同质量数(或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称同位素;
(4)组成和结构都相同的物质为同一物质,同一物质组成、结构、性质都相同,结构式的写法及物质的聚集状态可能不同。
【详解】(1)②为2-甲基丙烷,与⑤CH3CH2CH2CH3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属于同分异构体;
(2)③金刚石与⑧C70均属于碳元素形成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
(3)⑥Cl、⑦Cl,质子数相同都为17,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
(4)①液氨是氨气的液体状态,与⑨氨气结构相同,分子式相同,属于同种物质;
另外:④氨水属于氨气溶于水形成的混合物;
三.计算题(共10分,25题Ⅰ6分,Ⅱ4分)
25.Ⅰ.在一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加入反应物A、B,发生如下反应:A(g)+2B(g)=3C(g)。反应2min后,A的浓度从开始时的1.0mol⋅L−1降到0.8mol⋅L−1。已知反应开始时B的浓度是1.2mol⋅L−1。
求:(1)2min末B、C的浓度。________
(2)以单位时间内A的浓度的减小来表示2min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_______
Ⅱ.乙炔(C2H2)气体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形成高温火焰(氧炔焰),可以用于焊接或切割钢板。当焊接时,氧气只供乙炔燃烧。当用于切割钢板时,氧气的用量加大,除维持乙炔燃烧外,还可以使熔化的钢板氧化,把钢板切开。乙炔气体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是:2C2H2(g)+5O2(g)=4CO2(g)+2H2O(l) △H=—2596.6kJ/mol
求:1kg乙炔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放出多少热量?_______
【答案】(1). 0.8mol/L、0.6mol/L (2). 0.1mol/(L⋅min) (3). 49932.618kJ
【解析】
【分析】I.依据化学方程式结合三段式列式计算,
A(g)+2B(g)=3C(g)
起始量(mol·L-1) 1.0 1.2 0
变化量(mol·L-1) 0.2 0.4 0.6
2min后(mol·L-1) 0.8 0.8 0.6
反应速率υ=△c/△t计算;
Ⅱ.利用热化学方程式计算。
【详解】I.依据化学方程式结合三段式列式计算
A(g)+2B(g)=3C(g)
起始量(mol/L) 1.0 1.2 0
变化量(mol/L) 0.2 0.4 0.6
2min后(mol/L) 0.8 0.8 0.6
(1)2min末B的浓度为0.8mol/L、C的浓度为0.6mol/L;
答:B的浓度为0.8mol/L、C的浓度为0.6mol/L;
(2)以单位时间内A的浓度的减小来表示2min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υ(A)=0.2mol/L÷2min=0.1mol/(L⋅min);
答:以单位时间内A的浓度的减小表示2min内的平均速率为0.1mol/(L⋅min);
Ⅱ.C2H2摩尔质量为26g/mol ,1000g C2H2物质的量为:1000g÷26g/mol=38.46mol,根据热化学方程式,2mol C2H2燃烧放出热量2596.6kJ,所以,38.46mol C2H2完全燃烧放出热量为:2596.6kJ×38.46÷2=49932.618kJ。
总分:100分,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共60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计60分)
1.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B. 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C. 元素的主要化合价逐渐增加
D. 元素的化合价、原子半径、最外层电子数、得失电子能力、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律的内容解析,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化合价、原子半径、最外层电子数、得失电子能力、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
【详解】A.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最外层电子数呈周期性变化,故A不选;
B.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故B不选;
C.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故C不选;
D.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化合价、原子半径、最外层电子数、得失电子能力、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故D选;
故选D。
2.与主族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所处位置有关的是( )
A. 相对原子质量 B. 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
C. 化合价 D. 核内中子数
【答案】B
【解析】
【分析】主族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所处位置: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主族序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详解】A、原子序数大的元素,其相对原子质量不一定大,如Ar为40,K只有39,由相对原子质量不能确定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故A不选;
B、主族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所处位置: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主族序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故B选;
C、由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可初步确定主族元素所处主族序数,但不能确定所在周期,故C不选;
D、原子序数大的元素,核内中子数不一定多,同一元素可能有多个核素,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中的中子数不同,由核内中子数不能确定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故D不选;
故选B。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镁的金属性比钠强 B. 氯的非金属性比溴强
C. 硝酸的酸性比磷酸强 D. 水的热稳定性比氨气强
【答案】A
【解析】
【分析】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减弱,元素的非金属性增强,其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增强,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减弱,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减弱。
【详解】A、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减弱,镁的金属性比钠弱,故A错误;
B、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减弱,氯的非金属性比溴强,故B正确;
C、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减弱,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减弱,硝酸的酸性比磷酸强,故C正确;
D、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增强,其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增强,水的热稳定性比氨气强,故D正确;
故选A。
4.甲.乙两个容器内都进行A→B的反应,甲容器内每分钟减少了4molA,乙容器内每分钟减少2molA,则甲容器内的反应速率比乙容器内的反应速率( )
A. 快 B. 慢
C. 相等 D. 无法判断
【答案】D
【解析】v==中,△n、t已知,但V未知,所以无法判断甲、乙容器内的化学反应速率,故选D。
5. 下列关于反应速率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反应速率可衡量化学反应的快慢
B. 决定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的性质
C. 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都为0
D. 增大反应物浓度、提高反应物温度都能增大反应速率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反应速率可以衡量反应的快慢,故正确;B、决定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的性质,故正确;C、可逆反应到平衡,正逆反应速率不为0,故错误;D、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提高温度都能加快反应速率,故正确。
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燃料的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B. 一定量的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比不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大
C. 放热反应的逆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D. 吸热反应没有应用价值
【答案】D
【解析】
【分析】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叫做放热反应。包括燃烧、中和、金属氧化、铝热反应、较活泼的金属与水或酸的置换反应、由不稳定物质变为稳定物质的反应。
吸热反应指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吸热反应的逆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
【详解】A、燃料的燃烧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生成能量更低的物质,都是放热反应,故A正确;
B、不完全燃烧产物继续燃烧还会放出能量,所以一定量的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比不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大,故B正确;
C、放热反应的逆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一定是吸热反应,故C正确;
D、吸热反应有应用价值,例如用来降低温度,故D错误;
故选D。
7.下列各组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递变情况错误的是( )
A. Li、Be、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
B. P、S、Cl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升高
C. N、O、F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D. Na、Mg、Al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同周期元素原子结构的递变性和性质的递变性分析。
【详解】A、同周期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大,Li、Be、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故A正确;
B、同周期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大,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升高,P、S、Cl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升高,故B正确;
C、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N、O、F原子半径依次减小,故C错误;
D、同周期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大,Na、Mg、Al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故D正确;
故选C。
8.一定量的锌粉和3mol/L的过量盐酸反应,当向其中加人少量的下列物质时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但不影响产生H2总量的是( )
①铁粉②银粉③石墨粉④稀硝酸⑤CaCO3⑥浓盐酸
A. ②④⑥ B. ①②⑤⑥
C. ②③⑥ D. ②③④⑥
【答案】C
【解析】①加入铁粉,构成原电池,反应速率加快,锌反应完毕,铁可以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产生H2的总量增大,①错误;②加入银粉,构成原电池,反应速率加快,不影响锌粉的量,不影响产生H2的总量,②正确;③加入石墨粉,构成原电池,反应速率加快,不影响锌粉的量,不影响产生H2的总量,③正确;④稀硝酸,硝酸与锌反应不能生成氢气,故④错误;⑤加入CaCO3,碳酸钙与盐酸反应,氢离子浓度减小,反应速率降低,故⑤错误;⑥加入浓盐酸,氢离子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不影响锌粉的量,不影响产生H2的总量,⑥正确;选C。
9.以下叙述中,错误是( )
A. 钠原子和氯原子作用生成NaCl后,其结构的稳定性增强
B. 在氯化钠中,除氯离子和钠离子的静电吸引作用外,还存在电子与电子、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的排斥作用
C. 任何离子键在形成的过程中必定有电子的得与失
D. 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后,体系能量降低
【答案】C
【解析】A.钠原子和氯原子通过得失电子都达到稳定结构,所以钠原子和氯原子作用生成NaCl后,其结构的稳定性增强,故A正确;B.离子化合物中离子键存在静电作用,静电作用包含吸引力和排斥力,故B正确;C.离子键的形成过程中不一定有电子得失,如复分解反应中离子键的形成,故C错误;D.活泼的金属元素原子和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原子之间形成离子化合物,阳离子和阴离子均达到稳定结构,这样体系的能量降低,其结构的稳定性增强,选项D正确。答案选C。
10.以下关于分子间作用力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是一种较弱的化学键
B. 分子间作用力较弱,破坏它所需能量较少
C. 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的熔、沸点有影响
D. 稀有气体原子间存在分子间作用力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分子间作用力不属于化学键,A错误;B.分子间作用力较弱,破坏它所需能量较少,B正确;C.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熔、沸点有影响,C正确;D.稀有气体原子间存在分子间作用力,D正确,答案选D。
11.某反应由两步反应A⇌B⇌C构成,它反应能量曲线如图所示(E1、E2、E3、E4表示活化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两步反应均为吸热反应 B. 三种化合物中C最稳定
C. 加入催化剂会改变反应的焓变 D. 整个反应中△H=E1−E4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A→B的反应为吸热反应,B→C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故A错误;B.物质的总能量越低,越稳定,故B正确;C.加入催化剂,只改变反应的活化能,不改变反应热,故C错误;D.整个反应中△H=(E1-E2)+(E2-E3)-E4=E1-E3-E4,故D错误;故选B。
12.下列物质放入水中,会显著放热的是( )
A. 食盐 B. 生石灰 C. 硝酸铵 D. 蔗糖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生石灰放入水中,会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故答案B。
13.将气体A、B置于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4A(g)+B(g)=2C(g)。反应进行到4s末,测得A为0.5mol,B为0.4mol,C为0.2mol。则用反应物A浓度的减少来表示该反应的速率应为( )
A. 0.025mol/(L•s) B. 0.0125 mol/(L•s)
C. 0.05mol/(L•s) D. 0.1mol/(L•s)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υ=△c/△t计算。
【详解】根据4A(g)+B(g)=2C(g),生成C为0.2mol,反应的A为0.4mol,则用反应物A浓度的减少来表示该反应的速率应为υ(A)= =0.05mol/(L•s),
故选C。
14.CO2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与金属镁反应,干冰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形成CO2气体,这两个变化过程中需要克服作用力分别是( )
A. 化学键,化学键 B. 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
C. 分子间作用力,化学键 D. 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CO2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与金属镁反应属于化学变化,克服的是化学键;干冰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形成CO2气体,属于物理变化,克服的是分子间作用力,答案选B。
15.最近发现一种新微粒O4,有关这种新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的结构与P4相同
B. 它的摩尔质量为64
C. 它是氧气的同素异形体
D. 它是由两个氧分子通过分子间作用力结合而成的新微粒
【答案】C
【详解】A、同族元素性质相似,O4的结构与S4相同,故A错误;
B. 它的摩尔质量为64g·mol-1,故B错误;
C. 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O4是氧气的同素异形体,故C正确;
D. 它是由氧原子间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的分子,故D错误;
故选C。
16.下列每组物质发生状态变化所克服的粒子间相互作用属于同种类型的是( )
A. 食盐和蔗糖熔化 B. 碘和干冰升华
C. 钠和硫熔化 D. 二氧化硅和氧化钠熔化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中食盐是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熔化时破坏离子键,蔗糖由分子构成,熔化时只破坏分子间作用力。B中碘与干冰升华都是破坏分子间作用力。C中Na金属单质是金属晶体,靠金属键聚集在一起,破坏金属键。硫是分子晶体,熔化硫克服的是分子间作用力。D中二氧化硅是原子晶体,克服的是共价键,氧化钠是离子晶体克服的是离子键。
17.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又为燃烧热的是( )
A. H2(g)+1/2O2(g)=H2O(g)△H=-241.0kJ/mol
B. CH4(g)+3/2O2(g)=CO(g)+2H2O(l)△=-607.38kJ/mol
C. C2H4(g)+3O2(g)=2CO2(g)+2H2O(l)△=-1411.0kJ/mol
D. H+(aq)+OH-(aq)=H2O(l)△=-57.3kJ/mol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燃烧热是指1摩尔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水应该为液态,碳元素以二氧化碳形式存在,所以选C。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离子键就是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引力
B. 所有金属元素与所有非金属元素之间都能形成离子键
C. 在化合物CaCl2中,两个氯离子之间也存在离子键
D.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答案】D
【详解】A、离子键就是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力,不仅是引力,故A错误;
B、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之间可能形成离子键,也可能形成共价键,如AlCl3中Al与Cl之间形成共价键,故B错误;
C、在化合物CaCl2中,钙离子与氯离子间形成离子键,两个氯离子之间不存在离子键,故C错误;
D、物质只要含有离子键就一定是离子化合物,故D正确;
故选D。
19. 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其中只有M为金属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Z
C. X 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Z的小
D. Z位于元索周期表中第2 周期、第ⅥA族
【答案】B
【解析】因为为短周期,故为第二、三两周期,又M为金属,可以确定M、X、Y、Z分别为Al、Si、N、O。A、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正确;B、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Y>X,故酸性HNO3>H2SiO4,错误;C、热稳定性H2O>SiH4,正确;D、Z为O,正确。
20.胶状液氢(主要成分是H2和CH4)有望用于未来的运载火箭和空间运输系统。实验测得101kPa时,1molH2(g)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的热量;1molCH4(g)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气体,放出890.3kJ的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2H2(g)+O2(g)═2H2O(l) △H=−285.8kJ/mol
B. CH4(g)+2O2(g)═CO2(g)+2H2O(l) △H=−890.3kJ/mol
C. CH4(g)+2O2(g)═CO2(g)+2H2O(g) △H=−890.3kJ/mol
D. CH4(g)+2O2(g)═CO2(g)+2H2O(l) △H=+890.3kJ/mol
【答案】B
【解析】A中ΔH与参加反应物质的量不对应,A项错误;C中H2O的状态应为液态,C项错误;放热反应ΔH<0,D项错误。
第Ⅱ卷(共40分)
二.填空题(21--22每空1分、23--24每空2分,共30分)
21.根据元素周期表回答下列问题:(填写元素符号或化学式)
(1)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在反应中易____(填“得”或“失”)电子;
(2)第3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稀有气体元素除外)是__,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____。
(3)ⅤA族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是_____,其气态氢化物为_____。
(4)C、Si、S三种元素中,适合做半导体材料的是_____。
【答案】(1)F 得(2)Na Cl HClO4(3)N NH3(4)Si
【解析】试题分析:(1)元素周期表中,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最强的是F,非金属性越强,得电子能力越强;
(2)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则第3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是Na,非金属性最强的是Cl,非金属性越强,其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即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HClO4;
(3)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ⅤA族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为N,其气态氢化物为NH3;
(4)适合做半导体材料的元素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是Si。
22.在第三周期元素中,除稀有气体元素外:
(1)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是_____;(填元素符号)
(2)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填元素符号)
(3)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____,(用化学式回答,下同)
(4)最不稳定的气态氢化物是_____;
(5)P、S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强弱顺序是_____;
(6)氧化物中具有两性的是_______。
【答案】(1). Cl (2). Na (3). NaOH (4). SiH4 (5). H3PO4<H2SO4 (6). Al2O3
【解析】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律分析,同周期自左而右非金属性增强,金属性减弱。
【详解】(1)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是Cl;
(2)同周期自左而右非金属性增强,金属性减弱,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Na;
(3)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NaOH;
(4)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稳定性越强,最不稳定的气态氢化物是SiH4;
(5)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越强 ,P、S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强弱顺序是H3PO4<H2SO4;
(6)Al2O3具有两性,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氧化物中具有两性的是Al2O3。
23.有A、B、C三种元素,已知A和B形成的化合物BA中,A的化合价为-1,B和C形成的化合物B2C,A、B、C离子的核外电子总数都是18。
(1)写出各元素的符号:A____,B____,C_____。
(2)写出A单质与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答案】(1). Cl (2). K (3). S (4). 2KOH+Cl2=KCl+KClO+H2O
【解析】
【分析】已知B和A形成的化合物BA中,A的化合价为-1,则B为+1价,B和C形成的化合物B2C,则C为-2价,A、B、C离子的核外电子总数都是18,可知A为Cl元素、B为K元素,C为S元素,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1)已知B和A形成的化合物BA中,A的化合价为-1,则B为+1价,B和C形成的化合物B2C,则C为-2价,A、B、C离子的核外电子总数都是18,可知A为Cl元素、B为K元素,C为S元素。
(2)单质A与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KOH=KCl+KClO+H2O。
24.下列物质中:(填序号)
(1)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有________(2)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有_______
(3)属于同位素的有________(4)属于同一种物质的有______。
①液氨、②、③金刚石、④氨水、⑤CH3CH2CH2CH3、⑥Cl、⑦Cl、⑧C70、⑨氨气
【答案】(1). ②⑤ (2). ③⑧ (3). ⑥⑦ (4). ①⑨
【解析】
【分析】(1)具有相同分子式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2)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
(3)质子数相同质量数(或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称同位素;
(4)组成和结构都相同的物质为同一物质,同一物质组成、结构、性质都相同,结构式的写法及物质的聚集状态可能不同。
【详解】(1)②为2-甲基丙烷,与⑤CH3CH2CH2CH3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属于同分异构体;
(2)③金刚石与⑧C70均属于碳元素形成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
(3)⑥Cl、⑦Cl,质子数相同都为17,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
(4)①液氨是氨气的液体状态,与⑨氨气结构相同,分子式相同,属于同种物质;
另外:④氨水属于氨气溶于水形成的混合物;
三.计算题(共10分,25题Ⅰ6分,Ⅱ4分)
25.Ⅰ.在一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加入反应物A、B,发生如下反应:A(g)+2B(g)=3C(g)。反应2min后,A的浓度从开始时的1.0mol⋅L−1降到0.8mol⋅L−1。已知反应开始时B的浓度是1.2mol⋅L−1。
求:(1)2min末B、C的浓度。________
(2)以单位时间内A的浓度的减小来表示2min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_______
Ⅱ.乙炔(C2H2)气体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形成高温火焰(氧炔焰),可以用于焊接或切割钢板。当焊接时,氧气只供乙炔燃烧。当用于切割钢板时,氧气的用量加大,除维持乙炔燃烧外,还可以使熔化的钢板氧化,把钢板切开。乙炔气体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是:2C2H2(g)+5O2(g)=4CO2(g)+2H2O(l) △H=—2596.6kJ/mol
求:1kg乙炔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放出多少热量?_______
【答案】(1). 0.8mol/L、0.6mol/L (2). 0.1mol/(L⋅min) (3). 49932.618kJ
【解析】
【分析】I.依据化学方程式结合三段式列式计算,
A(g)+2B(g)=3C(g)
起始量(mol·L-1) 1.0 1.2 0
变化量(mol·L-1) 0.2 0.4 0.6
2min后(mol·L-1) 0.8 0.8 0.6
反应速率υ=△c/△t计算;
Ⅱ.利用热化学方程式计算。
【详解】I.依据化学方程式结合三段式列式计算
A(g)+2B(g)=3C(g)
起始量(mol/L) 1.0 1.2 0
变化量(mol/L) 0.2 0.4 0.6
2min后(mol/L) 0.8 0.8 0.6
(1)2min末B的浓度为0.8mol/L、C的浓度为0.6mol/L;
答:B的浓度为0.8mol/L、C的浓度为0.6mol/L;
(2)以单位时间内A的浓度的减小来表示2min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υ(A)=0.2mol/L÷2min=0.1mol/(L⋅min);
答:以单位时间内A的浓度的减小表示2min内的平均速率为0.1mol/(L⋅min);
Ⅱ.C2H2摩尔质量为26g/mol ,1000g C2H2物质的量为:1000g÷26g/mol=38.46mol,根据热化学方程式,2mol C2H2燃烧放出热量2596.6kJ,所以,38.46mol C2H2完全燃烧放出热量为:2596.6kJ×38.46÷2=49932.618kJ。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