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内蒙古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解析版)
展开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l—35.5 Mg—24 Al—27 Fe—56 Cu—64 Ag—108 C—12 Ca—40 Na—23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通常元素的化合价与其原子的质量数有密切的关系
B. 和的质量数相同,但质子数不同,所以互称为同位素
C. 已知铱的一种核素是,则其核内的中子数是114
D. 钾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答案】C
【解析】
【分析】A.元素的化合价与其最外层电子数有密切的关系;
B.元素符号左上角数字表示质量数,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元素互为同位素;
C.元素符号左上角数字表示质量数、左下角数字表示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不能超过8个。
【详解】A. 元素的化合价与其最外层电子数有密切的关系,与质量数无关,A项错误;
B.和的质量数分别为14、17,且质子数不同,不是同位素,B项错误;
C. 该元素的质量数是191、质子数是77,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191−77=114,C项正确;
D. 钾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D项错误;
答案选C。
2.“嫦娥一号”的四大科学目标之一是探测下列14种元素在月球上的含量和分布:K、Th(钍)、U(铀)、O、Si、Mg、Al、Ca、Fe、Ti(钛)、Na、Mn、Cr(铬)、Gd(钆),其中属于主族元素的有( ).
A. 4种 B. 5种 C. 6种 D. 7种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这十四种元素,属于主族元素的有K、O、Si、Mg、Al、Ca、Na,一共有7种,所以答案为D。
3.下列有关碱金属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锂与过量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锂
B. 从锂到铯,密度由小到大
C. 从锂到铯,熔沸点依次升高
D. 钠与水反应不如钾与水反应剧烈
【答案】D
【解析】锂与过量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锂,A错误;碱金属从上到下密度依次增大,钾反常,B错误;碱金属从上到下金属键依次减弱,熔点依次降低,C错误;钾排在钠的下方,金属性强于钠,钠与水反应不如钾与水反应剧烈,D正确;正确选项D。
4.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推断,其中错误的是( )
A. 铍(Be)的氧化物的水化物可能具有两性
B. 砹(At)为有色固体,HAt不稳定,但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C. 硫酸锶(SrSO4)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D. 硒化氢(H2Se)是有色、有毒的气体,比H2S稳定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元素周期表中Be和Al处于对角线位置上,处于对角线的元素具有相似性,Be、BeO、Be(OH)2均有两性,故A正确;B、卤族元素性质具有相似性,根据胆汁的性质、氰化物的性质、银盐的性质可推知砹(At)为有色固体;HAt不稳定;AgAt感光性很强,且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酸,故B正确;C、MgSO4、CaSO4、SrSO4溶解度依次减小,可以推知硫酸锶(SrSO4)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故C正确;D、同主族元素的原子,从上到下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所以硒化氢(H2Se)不如H2S稳定,故D错误;故选D。
5.下列反应过程中同时有离子键、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的断裂和形成的反应是( )
A. H2+CuOCu+H2O
B. 2Na2O2+2H2O===4NaOH+O2↑
C. 2KClO3+MnO22KCl+3O2↑
D. 2NaOH+Cl2===NaCl+NaClO+H2O
【答案】B
【解析】
【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为旧键断裂、新键形成,一般来说,活泼金属与非金属形成离子键,同种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非极性共价键,不同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极性共价键,以此来解答。
【详解】A.没有非极性键和离子键的形成,A项错误;
B.过氧化钠中的离子键、非极性断裂、水中的极性键断裂,且氧气中非极性键形成、氢氧化钠中离子键、极性共价键形成,B项正确;
C.没有非极性键的断裂和极性共价键的形成,C项错误;
D.没有非极性键的形成,D项错误;
答案选B。
6.A元素的阳离子与B元素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有关两元素有以下叙述:
①原子半径A<B;②离子半径A>B;③原子序数A>B;④原子最外层电子数A≤B;⑤A的正价与B的负价绝对值不一定相等。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 B. ③④⑤
C. ③⑤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A元素的阳离子与B元素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离子核外电子数相等,A元素处于B元素相邻的下一周期,原子序数A较大,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核原子序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所以B离子半径较大,B元素最高化合价等于其最外层电子数,且B元素最高正化合价+|最低负化合价|=8,A元素化合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据此判断B元素与A元素化合价关系。
【详解】A元素的阳离子与B元素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离子核外电子数相等,A元素处于B元素相邻的下一周期。
①A元素形成阳离子与B元素形成阴离子,A元素处于B元素相邻的下一周期,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原子半径A>B,①项错误;
②A元素处于B元素相邻的下一周期,原子序数A较大,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核原子序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所以B离子半径较大,即离子半径A ③A元素的阳离子与B元素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离子核外电子数相等,A元素处于B元素相邻的下一周期,原子序数A较大,即原子序数A>B,③项正确;
④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4时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当原子最外层电子>4时,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当最外层电子数 = 4时,可以形成阳离子或阴离子,则原子最外层电子数A≤B,④项正确;
⑤A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B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8,则A的正价与B的负价绝对值相等,若A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B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不为8,则A的正价与B的负价绝对值不相等,⑤项正确,所以③④⑤正确,
答案选B。
7.X、Y、Z和R分别代表四种元素,如果aXm+、bYn+、cZn-、dRm-四种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a、b、c、d为元素的核电荷数),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b-d=n+m B. a-b=n-m
C. a-c=m-n D. c-d=m+n
【答案】A
【解析】
【分析】由aXm+、bYn+、cZn-、dRm-四种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知,这四种离子的核外电子数相等,根据构成离子的原子序数、电荷数、质子数之间的关系判断。
【详解】由aXm+、bYn+、cZn-、dRm-四种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知,这四种离子的核外电子数相等,得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阳离子的电荷数=核内质子数+阴离子的电荷数,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所以得:a−m = b−n = c+n = d+m,即b−d=m+n,A项正确,
答案选A。
8.从海水中可获得的在常温下为液体的单质是( )
A. Mg B. K C. Br2 D. I2
【答案】C
【解析】考查海水的综合的用于。常温下呈液态的是溴单质,答案选C。
9.短周期中三种元素a、b、c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下列有关这三种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是一种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B. c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一种弱酸
C. b的氢化物很稳定
D. b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7价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推断a为氦元素,b为氟元素,c为硫元素。A、氟元素为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它的氢化物很稳定,正确;B、氦元素为稀有气体元素,错误;C、硫酸为强酸,错误;D、氟元素没有正价,错误。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左边的元素均为金属元素
B. Na、Mg、Al的还原性依次减弱
C. F、Cl、Br的非金属性依次增强
D. NaOH、KOH、Mg(OH)2的碱性依次减弱
【答案】B
【解析】分析:A.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左边的元素金属性较强;B.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的单质的还原性越强;C.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D.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
详解:A. 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左边的元素还有H元素是非金属元素,所以A选项是错误的;
B. Na、Mg、Al都是第3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故还原性依次减弱,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C. F、Cl、Br都是第VIIA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故非金属性依次减弱,故C错误;
D. Na、K都是第IA族元素,原子序数Na
11. 元素的原子结构决定其性质和周期表中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元素的最高化合价
B. 多电子原子中,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
C. P,S,Cl得电子能力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均依次增强
D. 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属于过渡元素
【答案】C
【解析】副族元素及主族元素的F、O最外层电子数不等于最高化合价,A项错误;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的电子能量较低,B项错误;副族和第Ⅷ族元素统称为过渡元素,D项错误。
12.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中学常见无机物A、B、C、D、E、X存在如右图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略去)。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A. 若X是Na2CO3,C为CO2,则A一定是氯气,且D和E不反应
B. 若A是单质,B和D的反应是OH-+HCO3- =H2O+CO32-,则E一定能还原Fe2O3
C. 若D为CO,C能和E反应,则A一定为Na2O2
D. 若D为白色沉淀,与A摩尔质量相等,则X一定是铝盐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若X是Na2CO3,C为CO2,则B为HCl,D为NaHCO3,A为Cl2,E为HClO,D与E可以发生反应,生成NaClO.因此,选项A说法错误。故答案选A。
13.下列关于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能形成共价化合物
B. 只有在原子中,质子数才与核外电子数相等
C. 目前使用的元素周期表中,最长的周期含有36种元素
D. 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共价化合物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只能是2或8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能形成共价化合物,如AlCl3,故A正确;
B、在分子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也相等,故B错误;
C、目前使用的元素周期表中,最长的周期含有32种元素,故C错误;
D、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共价化合物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除了2或8外,还有其它数值,故D错误.
故选:A
14.下列物质对应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NH4Br:[NH][∶B∶]-
B. CaCl2:∶C∶-[Ca2+]∶C∶-
C. N2:N⋮⋮N
D. Na2O2:Na+[∶∶∶]2-Na+
【答案】D
【解析】
【详解】A. NH4Br为离子化合物,该化合物是由铵根离子与溴离子构成,铵根离子内部是极性共价键,电子式表示为:,A项错误;
B. CaCl2是离子化合物,由钙离子与氯离子构成,其电子式表示时阴离子需带[ ],正确的电子式为:,B项错误;
C. 氮气由3对共用电子对,还有2对未成对电子,其电子式为:,C项错误;
D. Na2O2离子化合物,由钠离子与过氧根离子构成,其电子式为:Na+[∶∶∶]2-Na+,D项正确;
答案选D。
15.下列各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的是( )
A. SiH4、PH3、H2S、HCl
B. HF、HCl、HBr、HI
C. PH3、H2S、HCl、HF
D. NH3、PH3、AsH3、HF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A、元素的非金属性:Si
Cl>Br>I,则稳定性HF>HCl>HBr>HI,B正确;C、元素的非金属性:P
16.下列化工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用大理石制生石灰 B. 用铝土矿(Al2O3)制金属铝
C. 用氯气和消石灰制漂白粉 D. CO与Fe2O3反应炼铁
【答案】A
【解析】
【分析】从发生化学反应的各物质中的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变化来判断某一反应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详解】A. 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气体,各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A项错误;
B. 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制金属铝,反应前后铝的化合价变化为:+3→0,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B项正确;
C. 氯气和消石灰制漂白粉的反应为:2Cl2+2Ca(OH)2═Ca(ClO)2+CaCl2+2H2O,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C项正确;
D. CO与Fe2O3反应炼铁,其化学方程式为:,D项正确;
答案选A。
17.下列反应原理中,不符合工业冶炼金属实际情况的是( )
A. 2HgO2Hg+O2↑ B. 2Al+3MnO22Al2O3+3Mn
C. 2MgO2Mg+O2↑ D. 4CO+Fe3O43Fe+4CO2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Hg活动性较弱,用热分解的方法冶炼,正确;B.Mn是比较活泼的金属,用热还原的方法冶炼,正确;C.Mg是活泼的金属,用电解的方法冶炼,错误;D.Fe是比较活泼的金属,用热还原的方法冶炼,正确。
18.下列物质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是( )
A. HCl B. KCl C. CaCl2 D. NH4NO3
【答案】D
【解析】
【分析】一般来说,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
【详解】A.HCl中H原子和Cl原子之间仅存在共价键,A项错误;
B.KCl中钾元素与氯元素之间仅存在离子键,B项错误;
C.氯化钙中钙离子和氯离子之间仅存在离子键,C项错误;
D.硝酸铵中铵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铵根离子内N原子和H原子、硝酸根离子内N原子和O原子之间均存在共价键,D项正确;
答案选D。
19.关于氢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每个水分子内含有两个氢键
B. 在水蒸气、水和冰中都含有氢键
C. 分子间形成氢键能使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升高
D. HF的稳定性很强,是因为其分子间能形成氢键
【答案】C
【解析】水蒸气中没有氢键,水和冰中都含有氢键,水分子内有氢键也有分子间的氢键。分子间能形成氢键使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升高,稳定性不是氢键的原因。C正确。
20.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工业上可利用海水制取镁
B. 实验室可用海带为原料获得碘
C. 工业上可用还原剂还原赤铁矿(含Fe2O3)获得铁
D. 从海水中提取溴元素(以Br-形式存在),可以考虑向其中通入F2
【答案】D
【解析】
【详解】A. 海水中含有镁离子,从海水中可以得到MgCl2,电解熔融MgCl2可制备Mg,A项正确;
B. 海带中含有碘元素,碘元素以碘离子I-的形式存在,工业上常用海带为原料提取碘单质;从海带中提取单质碘的方法为:先将海带烧成灰,向灰中加水搅拌,再过滤得含碘离子的滤液,取滤液通入足量氯气,然后加入四氯化碳振荡,最后用分液漏斗分液,最后蒸馏得到碘单质,B项正确;
C. 工业上可用还原剂如一氧化碳还原赤铁矿Fe2O3获得铁单质,C项正确;
D. F2与水反应剧烈,不能置换其它卤族元素单质,D项错误;
答案选D。
二、非选择题(共4题)
21.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相关的问题。
族
周期
Ⅰ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2
①
②
3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1)写出④的元素符号________________。
(2)在这些元素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这些元素中,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_(填相应化学式,下同),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_____。
(4)这些元素中(除⑨外),原子半径最小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下同),原子半径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Mg (2). 2Na+2H2O===2Na ++2OH-+H2↑ (3). HClO4 (4). NaOH (5). F (6). Na
【解析】
【分析】(1)由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可知①为N、②为F、③为Na、④为Mg、⑤为Al、⑥为Si、⑦为S、⑧为Cl、⑨为Ar,结合元素按周期律分析作答。
【详解】(1)由上述分析可知,④为Mg,故答案为:Mg;
(2)最活泼的金属为Na,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钾与氢气,其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 ++2OH-+H2↑;
(3)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越强(F无正价,O无最高正价)则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HClO4;金属性越强,则对应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则碱性最强的是NaOH,故答案为:HClO4;NaOH;
(4)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所以F的原子半径最小,而Na的原子半径最大,故答案为:F;Na。
22.A、B、C、D、E都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B处于同一周期,C、D、E同处另一周期。C、B可按原子个数比2∶1和1∶1分别形成两种化合物甲和乙。D、A按原子个数比3∶2形成化合物丙。E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B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C、D、E五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用元素符号填写)______________。
(3)写出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与A、C两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A按原子个数比3∶2形成化合物丙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答案】(1)第二周期ⅥA族(2)Na>Mg>Al>N>O
(3)Al(OH)3+3H+===Al3++3H2O Al(OH)3+OH-===AlO2-+ 2H2O(4)Mg3N2
【解析】试题分析:A、B、C、D、E都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B处于同一周期,应为第二周期,C、D、E同处另一周期,为第三周期; E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E为铝元素。则C为钠元素,D为镁元素, C、B可按原子个数比2∶1和1∶1分别形成两种化合物甲和乙,则B为氧元素,甲为Na2O,乙为Na2O2;D、A按原子个数比3∶2形成化合物丙,A为氮元素,丙为Mg3N2。
(1)B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二周期ⅥA族;
(2)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当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则A、B、C、D、E五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Na>Mg>Al>N>O;
(3)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Al(OH)3, A、C两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是HNO3,NaO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①Al(OH)3+3H+===Al3++3H2O;②Al(OH)3+OH-===AlO2-+ 2H2O;
(4)D、A按原子个数比3∶2形成化合物丙的化学式为Mg3N2。
23.工业上制备铝一般是从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含有Fe2O3杂质)中得到纯净的Al2O3,然后电解Al2O3得到铝。下图是从铝土矿中提纯Al2O3的简单示意图。其中涉及到的一个反应是:2NaAlO2+CO2+3H2O=Na2CO3+2Al(OH)3↓。
(1)图示中(1)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图示中(2)加入的试剂__________。
(2)试写出下列物质(或溶液中的溶质)的化学式:
B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H____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__。
(3)写出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过滤 (2). Ca(OH)2 (3). NaAlO2 (4). Fe2O3 (5). CaCO3 (6). Al2O3 (7). Al2O3+2NaOH=2NaAlO2+H2O (8). 2Al(OH)3Al2O3+3H2O (9). 2Al2O34Al+3O2↑
【解析】
【分析】溶液B中通入CO2产生沉淀,说明B溶液为NaAlO2溶液,则是向铝土矿中加入的试剂①是NaOH溶液,操作(1)过滤,沉淀C为Fe2O3,则溶液D为Na2CO3,反应②为:Ca(OH)2+Na2CO3═CaCO3↓+2NaOH,故沉淀H为CaCO3,沉淀E为Al(OH)3,F为Al2O3,反应④是电解氧化铝得到Al与氧气,据此解答。
【详解】由上述分析可知,
(1)图示中(1)的操作是过滤;图示中(2)加入的试剂是Ca(OH)2,故答案为:过滤;Ca(OH)2;
(2)由上述分析可知,B为NaAlO2,C为Fe2O3,H为CaCO3,F为Al2O3,故答案为:NaAlO2;Fe2O3;CaCO3;Al2O3;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Al2O3+2NaOH═2NaAlO2+H2O;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2Al(OH)3Al2O3+3H2O;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O34Al+3O2↑,故答案为:Al2O3+2NaOH=2NaAlO2+H2O;2Al(OH)3Al2O3+3H2O;2Al2O34Al+3O2↑
24.已知A~O各代表一种物质,除O外其余物质均由短周期元素组成,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反应条件略)。A、B、H分别是单质。B与冷水缓慢反应,与沸水迅速反应,放出氢气。D是一种离子化合物,其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2︰3,且能与水反就应得到两种碱。C为淡黄色固体化合物,O能与G的水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请回答下列问题:(1)组成B单质的元素位于周期表第_____周期,第___族。化合物C和D的电子式为_______ 、_______ 。
(2)J的沸点比硒化氢(H2Se)的沸点高,其原因是_______。
(3)写出I与H在催化氧化条件下反应生成L和J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4)写出G与F加热反应生成K、I和J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图中在同一反应里一种物质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这样的反应共有____个。
【答案】(1)三 II A
(2)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
(3)4NH3+3O22N2+6H2O
(4)Mg3N2+8HNO3 = Mg(NO3)2+2NH4NO3 NH4NO3+NaOHNH3↑+NaNO3+H2O
(5)2
【解析】试题分析:有上图可以推断出A~O分别为N2、Mg、Na2O2、Mg3N2、Mg(NO3)2、NH4NO3、NaOH、O2、NH3、H2O、NaNO3、NO、NO2、HNO3、Cu(NO3)2,所以(1)组成B单质(Mg)的元素位于周期表第三周期,第II A 族,化学物C和D即Na2O2、Mg3N2的电子式为和;(2)J(H2O)的沸点比硒化氢(H2Se)的沸点高,是因为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3)I与H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A和J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3O22N2+6H2O ;(4)D与足量的N反应以及 G与F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Mg3N2+8HNO3 = Mg(NO3)2+2NH4NO3 NH4NO3+NaOHNH3↑+NaNO3+H2O;(5)上图中在同一反应里一种物质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的反应只有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和氮化镁与硝酸的反应中,过氧化钠和氮化镁既做氧化剂,又作还原剂,所以只有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