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云南省盐津县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展开云南省盐津县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下列微粒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与NH3相同的是( )
A. NO2 B. C. D.NO2—
2.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将铜插入稀硝酸中:Cu+4H++===Cu2++2NO2↑+2H2O
B. 向Fe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Fe3++Fe===2Fe2+
C. 向Al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3NH3·H2O===Al(OH)3↓+
D. 向Na2Si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Na2SiO3+2H+===H2SiO3↓+2Na+
3.下图所示四种化学实验操作的名称按①②③④顺序排列分别为( )
A. 过滤、蒸发、蒸馏、萃取(或分液或萃取分液)
B. 过滤、蒸馏、蒸发、萃取
C. 蒸发、蒸馏、过滤、萃取
D. 萃取、蒸馏、蒸发、过滤
4.过滤实验中,有关仪器的作用不正确的是( )
A. 玻璃棒用来搅拌溶液B. 玻璃棒用来引流溶液
C. 烧杯用来承接滤液D. 漏斗用来制作过滤器
5.下列有关0.2 mol·L-1氯化钡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500 mL 溶液中Cl-浓度为0.2 mol·L-1
B. 500 mL 溶液中Ba2+浓度为0.2 mol·L-1
C. 500 mL溶液中Cl-总数为0.2NA
D. 500 mL 溶液中Ba2+和Cl-总数为0.3NA
6.同温同压下,收集两瓶相同体积的甲烷和二氧化碳气体,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质量比1∶1 B. 原子数比1∶1
C. 分子数比1∶1 D. 密度比1∶1
7.下列变化中需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
A. Cl﹣→Cl2 B. Fe3+→Fe2+
C. CuO→Cu D. H2SO4→BaSO4
8.在标准状况下,将aL NH3完全溶于水得到VmL氨水,溶液的密度为ρg·cm-3,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c=×100% ②c= ③若上述溶液中再加入VmL水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0.5w ④将50 g上述溶液加入一定量的水稀释成0.5cmol·L-1,则加入水的体积应大于50 mL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氯化钙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大于氯化钾溶液的导电能力
B. 固体氯化钾不导电,所以氯化钾是非电解质
C. 在相同温度下,强酸溶液一定比弱酸溶液的导电性强
D. 在相同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导电性强
10.小明知道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愚人节这天决定送妈妈一个“无壳鸡蛋”。他从厨房中取来一个鸡蛋及一杯物质,将蛋泡在其中,只见蛋的表面冒出大量气泡,两天后就得到一个没有壳的蛋。他应取下列哪一种物质( )
A. 醋 B. 高粱酒 C. 酱油 D. 食盐水
11.从海水中可以提取溴,主要反应为2Br﹣+Cl2===2Cl﹣+Br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溴离子具有氧化性 B. 氯气是还原剂
C. 氯气发生氧化反应 D. 氧化性:Cl2>Br2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64 g氧气中含氧分子数为2NA
B. 1.7 g 氢氧根离子中所含的电子数为NA
C. 49 g硫酸中所含氧原子数为2NA
D. 58.5 g氯化钠中所含的离子数为NA
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肯定有一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B. 没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C. 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D. 失电子难的原子,容易获得电子
14.下列各组中两个溶液间的反应,均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
A. CH3COOH和Na2CO3与CH3COOH和NaHCO3
B. AgNO3和HCl与Ag2CO3和HCl
C. BaCl2和Na2SO4与Ba(OH)2和H2SO4
D. KOH和CH3COONH4与Ba(OH)2和NH4Cl
15.25 g 硫酸铜晶体(CuSO4·5H2O)的物质的量为( )
A. 25 mol B. 1.56 mol C. 1 mol D. 0.1 mol
16.下图是实验室进行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的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
B. 进入烧瓶中的液体颜色由无色变为红色,说明氨水呈碱性
C. 氨水很稳定,将烧瓶内的红色溶液加热颜色不会发生变化
D. 形成“喷泉”的主要原因是氨气溶于水后,烧瓶内的气压小于大气压
17.在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它们在不同的反应中表现各自的性质。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一致且正确的是( )
A. 加入有色布条,一会儿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溶液中有Cl2存在
B. 溶液呈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有Cl2分子存在
C. 先加入盐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有Cl-存在
D. 加入NaOH溶液,氯水黄绿色消失,说明有HClO分子存在
18.明矾净水的作用是( )
A. 除去水中氯离子 B. 除去水中钙离子
C. 除去水中悬浮物 D. 消毒杀菌
19.下列关于硅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硅酸难溶于水,所以它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B. 二氧化硅和水通过化合反应可直接制得硅酸
C. 实验室常用可溶性的硅酸盐溶液与酸反应制取硅酸
D. 硅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最后得到澄清溶液
20.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 )
A. 它们的质量一定相等
B. 它们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
C. 它们的质量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
D. 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
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酸雨是指pH<7的雨水,酸雨长时间放置,酸性变强
B. 用排空气法收集NO
C. 用加热浓氨水的方法可以快速制氨气,经氯化钙干燥后得到纯净的氨气
D. 8NH3+3Cl2===6NH4Cl+N2,因此可以用浓氨水检验氯气的管道是否漏气
22.取软锰矿石(主要成分为MnO2)116 g跟足量浓盐酸发生如下反应(杂质不参与反应)MnO2+4HCl(浓)MnCl2+Cl2↑+2H2O,制得22.4 L Cl2(标准状况),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这种软锰矿石中MnO2的质量分数为75%
B. 被氧化的HCl的物质的量为4 mol
C. 参加反应的HCl的质量为146 g
D. 被还原的MnO2的物质的量为1 mol
23.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铜之所以能为镜是因为( )
A. 铜有金属光泽 B. 铜能导热
C. 铜能做工艺品 D. 铜不会生锈
24.下列不属于铵盐的共同性质的是 ( )
A. 易溶于水B. 与烧碱共热产生氨气
C. 都是晶体D. 受热分解都产生氨气
25.常温下,不能使金属铝溶解的物质是( )
A. 硫酸铜溶液B. 稀硫酸C. 浓硫酸D. 氢氧化钠溶液
26.硅及其化合物的应用范围很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硅是人类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常用材料
B. 粗硅制备单晶硅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C. 石英玻璃和餐桌上的瓷盘都是硅酸盐制品
D. 盐酸可以与硅反应,故采用盐酸作抛光液抛光单晶硅
27.下列关于 SO2性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能KMnO4溶液褪色 B. 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C. 能与 NaOH 溶液反应 D. 能与水反应生成硫酸
28.将含有等体积NH3、CO2、NO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盛有浓H2SO4、Na2O2和Na2CO3溶液的装置,充分作用后,最后得到的气体是( )
A. CO2和NO B. CO2 C. NO D. NO2
29.用一张已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铝箔紧紧包裹在试管外壁(如图所示),将试管浸入硝酸汞溶液中,片刻取出,然后置于空气中,不久铝箔表面生出“白毛”,红墨水柱右端上升,根据实验现象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实验中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B. 铝是一种较活泼的金属
C. 铝与氧气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量
D. 铝片上生成的白毛是氧化铝和氧化汞的化合物
30.下列物质与铁反应后的生成物,能使硫氰化钾溶液变为红色的是( )
A. 盐酸B. 氯气C. 硫酸铜溶液D. 稀硫酸
分卷II
二 、填空题(共6小题,共40分)
31.(1)用双线桥法表示下列氧化还原反应,并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Zn+H2SO4(稀)===ZnSO4+H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化剂__________;还原剂______________。
(2)用单线桥法表示下列氧化还原反应,并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Fe2O3+3CO2Fe+3C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化剂__________;还原剂__________。
32.为验证氯气的漂白原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思考探究]
(1)甲同学设计方案如下:
其中a、b分别是干燥的有色布条和湿润的有色布条其中的一种,请问它们的顺序如何?能否颠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认为上述设计还较为繁琐,又对实验做了如下改进:
C试管中放干燥的红布条,广口瓶D中放水,B是开关,A处通入干燥的氯气。
①如何操作验证氯气是否能与水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广口瓶D中的液体能换成氯化钠溶液吗?石灰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图中的实验设计是否有不合理之处?若有,请加以改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草木灰中富含钾盐,主要成分是碳酸钾,还含有少量氯化钾和硫酸钾。现从草木灰中提取钾盐,并用实验检验其中的CO、SO和Cl-。
(1)从草木灰中提取钾盐的实验操作顺序如下:①称量样品,②溶解沉降,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冷却结晶。
(2)用托盘天平(指针向上的)称量样品时,若指针偏向右边,则表示________(填字母)。
A.左盘重,样品轻 B.左盘轻,砝码重
C.右盘重,砝码轻 D.右盘轻,样品重
(3)在进行②③④操作时,都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②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
(4)将制得的少量晶体放入试管,加蒸馏水溶解并把溶液分成三份,分装在3支试管里。
①在第一支试管里加入稀盐酸,可观察有________生成,证明溶液中有________离子。
②在第二支试管里加入足量稀盐酸后,再加入BaCl2溶液,可观察到有________生成,证明溶液中有________离子。
③在第三支试管里加入足量Ba(NO3)2溶液,过滤后,再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后,再加入AgNO3溶液,可观察到有________生成,证明溶液中有________离子。
34.某溶液的溶质离子可能含有Mg2+、Ba2+、CO、Cl-、SO、NO中的几种,现进行如下实验:
Ⅰ.取适量溶液,加入足量NaOH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Ⅱ.过滤,向实验Ⅰ所得滤液中加入足量H2SO4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Ⅰ和Ⅱ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验证溶液中是否存在Cl-、NO,某同学提出下列假设:①只存在Cl-;②Cl-、NO同时存在;③____________。
已知实验提供的试剂只有稀盐酸、AgNO3溶液、稀硝酸、NaOH溶液和蒸馏水。
验证溶液中是否存在Cl-的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铝的燃烧”,做了如下实验:
(1)甲同学用坩埚钳夹持一小块铝箔(厚约0.1 mm),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将甲同学的实验方案进行了改进:另取一块铝箔,用砂纸仔细打磨,除去表面的保护膜,再用坩埚钳夹持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结果观察到的现象与甲仍相同,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积极改进实验,终于观察到铝在空气中燃烧,他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
(4)丁同学善于思考,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使他领会了为什么铝在空气中能表现出良好的抗腐蚀性,他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受丙同学的启发,他又提出了铝燃烧的另一实验方案,结果实验成功,你认为该方案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本次探究活动,该小组同学一致认为通过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可以观察到可燃物燃烧的现象。
36.某课外小组为了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白色固体,采用了不同的实验方法(装置如图所示)。
(1)根据上图Ⅰ、Ⅱ所示实验,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是(填装置序号)____________。
(2)图Ⅲ所示实验能够鉴别这两种物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Ⅳ不仅能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同时又能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稳定性,则试管B中装入的物质为__________,实验过程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C 3.A 4.A 5.A 6.C 7.A 8.D 9.A 10.A
11.D 12.D 13.C 14.D 15.D 16.C 17.B 18.C 19.C 20.D
21.D 22.B 23.A 24.D 25.C 26.A 27.D 28.A 29.D 30.B
31.(1) H2SO4 Zn
(2) Fe2O3 CO
32.(1) a是干燥的有色布条,b是湿润的有色布条,二者顺序不能颠倒
(2) ①打开B,通入氯气,红布条不褪色,关闭开关B,若发现红布条褪色,则证明氯气与水反应 ②氯化钠溶液可以,石灰水不可以 ③有,缺少尾气吸收装置。可将C试管装上双孔橡胶塞,将多余的氯气导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
33.(1)过滤 蒸发
(2)B
(3)搅拌,加速样品溶解 引流,防止滤液溅到漏斗外 搅拌,使溶液受热均匀,防止滤液飞溅
(4)①气泡 CO ②白色沉淀 SO ③白色沉淀 Cl-
34.(1)CO、SO
(2)Mg2++2OH-===Mg(OH)2↓、Ba2++SO===BaSO4↓
(3)只存在NO 取适量溶液,加入足量稀硝酸,再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35.(1)铝箔失去了光泽,内部铝熔化但不滴落 表面氧化铝熔点高,使液态铝不滴落
(2)除去氧化膜的铝,在空气中又很快地生成一层新的氧化铝保护膜
(3)将铝粉撒到酒精灯火焰上(增大铝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4)铝缓慢氧化可生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了内部铝与空气接触,从而防止铝进一步被氧化 将铝箔卷曲,尖端夹一根火柴,将火柴引燃后,把火柴和铝箔一起伸入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可观察到耀眼的白光(提高反应温度)
(5)固体粉碎或用纯氧代替空气,都可以加快燃烧
36.(1)Ⅱ
(2)2NaHCO3Na2CO3+CO2↑+H2O
(3)碳酸氢钠 a中石灰水变浑浊,b中石灰水不变浑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