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化学】四川省雅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
四川省雅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1.干冰可用于制作舞台烟雾,干冰的升华过程体现了( )
A. 分子在不停运动 B. 分子不可再分
C. 分子是最小的微粒 D. 分子之间没有间隙
【答案】A
【解析】A. 升华是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因此干冰的升华过程体现了分子在不停运动,A正确;
B. 分子可以再分,B错误;
C. 分子不是最小的微粒,C错误;
D. 分子之间有间隙,D错误。答案选A。
2.明代名臣于谦作诗“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诗中所写“乌金”是( )
A. 石油 B. 磁铁矿 C. 煤炭 D. 软锰矿
【答案】C
【详解】由诗意可知“乌金”应具有黑色、金属光泽、可燃等性质,故为煤炭,答案选C。
3.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由合成纤维制造的是( )
A. 尼龙绳 B. 宣纸 C. 羊绒衫 D. 棉衬衣
【答案】A
【详解】合成纤维是化学纤维的一种,是用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做原料而制得的化学纤维的统称。它以小分子的有机化合物为原料,经加聚反应或缩聚反应合成的线型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如聚丙烯腈、聚酯、聚酰胺等。A、尼龙绳的主要成分是聚酯类合成纤维,故A正确;B、宣纸的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故B错误;C、羊绒衫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故C错误;D、棉衬衫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故D错误。
4.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的重要方法,下列分类合理的是( )
A. KOH和Na2CO3都属于碱 B. H2SO4和HNO3都属于酸
C. K2CO3和K2O都属于盐 D. Na2O和Na2SiO3都属于氧化物
【答案】B
【详解】A. KOH属于碱,但Na2CO3属于盐,故A错误;B. H2SO4和HNO3都属于酸,故B正确;C. K2CO3属于盐,K2O属于氧化物,故C错误;D. Na2O属于氧化物,Na2SiO3属于盐,故D错误;答案选B。
5.在某酸性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NH4+、SO42-、CO32-、K+ B. Na+、Ba2+、Ca2+、HCO3-
C. Ag+、SO42-、K+、Cl- D. K+、Cl-、Na+、SO42-
【答案】D
【详解】A. CO32-在酸性条件下不能共存,故A错误;B. HCO3-在酸性条件下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C. Ag+与Cl-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D. K+、Cl-、Na+、SO42-四种离子和氢离子相互不反应,能大量共存,故D正确;答案选D。
6.某自热饭盒的热能来源于水和生石灰的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B. 该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C. 热能也可由NH4NO3溶于水来提供 D. 该反应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
【答案】B
【解析】A. 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该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
B. 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该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B正确;
C. 硝酸铵溶于水吸热,因此热能不能由NH4NO3溶于水来提供,C错误;
D. 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该反应生成物总能量低于反应物总能量,D错误。答案选B。
7.分别将足量下列气体通入稀Na2S溶液中,可以使溶液变浑浊的是( )
A. CO B. CO2 C. SO2 D. HCl
【答案】C
【详解】A.CO与稀Na2S溶液不反应,无浑浊,故A错误;B.因为碳酸的酸性比硫化氢强,所以足量CO2气体通入稀Na2S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硫化氢,但无浑浊,故B错误;C.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与Na2S反应生成S沉淀,产生了沉淀,则可以使溶液变浑浊,故B正确;D.因为HCl的酸性比硫化氢强,所以足量HCl气体通入稀Na2S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硫化氢,但无浑浊,故D错误;答案选C。
8.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离子半径:S2- >Cl-
B. 非金属性:O > S
C. 稳定性:HCl > HF
D. 熔沸点:H2O > H2S
【答案】C
【详解】A. S2-和Cl-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S2-的核电荷数小,故半径更大,则离子半径:S2- >Cl-,故A正确;B.同一主族元素自上而下元素的非金属逐渐减弱,则有非金属性:O > S,故B正确;C.元素的非金属性F>Cl,则有稳定性:HF> HCl,故C错误;D. 由于水分间存在氢键,则有熔沸点:H2O > H2S,故D正确;答案选C。
9.氢氧燃料电池可作为汽车动力能源。一种制H2的方法如图所示,该过程中( )
A. 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B. 存在键的断裂与生成
C. 化学能转化为太阳能
D. 光催化剂分解得到H2和O2
【答案】B
【解析】分析:在光催化剂的作用下利用太阳能使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据此解答。
详解:A. 在太阳能的作用下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A错误;
B. 水分解是化学变化,存在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B正确;
C. 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C错误;
D. 水分解得到H2和O2,D错误;答案选B。
10.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 向(NH4)2SO4溶液中加入足量Ba(OH)2:Ba2++SO42-=BaSO4↓
B. 向氢氧化钾溶液中滴加少量氯化铝溶液Al3++4OH-=AlO2-+2 H2O
C. 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 HCO3- + OH- =CO32- + H2O
D. 向浓硝酸中加入铜片:Cu+4H++2NO3-=Cu2++2NO2↑+2H2O
【答案】A
【详解】A.向(NH4)2SO4溶液中加入足量Ba(OH)2时,铵根离子也会与氢氧根离子反应,故A错误;B.因为氯化铝的量少,故会转化为偏铝酸根离子,故B正确;C. 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会发生反应HCO3- + OH- =CO32- + H2O,故C正确;D. 向浓硝酸中加入铜片会发生反应:Cu+4H++2NO3-=Cu2++2NO2↑+2H2O,故D正确;答案选A。
11.下列四个氧化还原反应中,水起的作用与其他不相同的是( )
①Cl2+H2O ②NO2+H2O ③Na2O2+H2O ④Na+H2O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D
【详解】在四个反应:①Cl2+H2O ②NO2+H2O③Na2O2+H2O④Na+H2O中,前三个反应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最后一个反应2Na+2H2O=2NaOH+H2,水在反应中作氧化剂,故答案选D。
12.下列制取SO2、验证其漂白性、收集并进行尾气处理的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A. 制取SO2 B. 验证漂白性 C. 收集SO2 D. 尾气处理
【答案】B
【解析】A、铜和稀硫酸不反应,故A错误;B、SO2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SO2的漂白性,故B正确;C、SO2的密度大于空气,进气管长,出气管短,故C错误;D、SO2不与NaHSO3反应,SO2是酸性氧化物,应用碱液吸收,且防止倒吸,故D错误。
13.下列叙述Ⅰ和Ⅱ均正确并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叙述Ⅰ
叙述Ⅱ
A
酸性HCl>H2S
非金属性Cl>S
B
NH4Cl仅由非金属元素组成
NH4Cl是共价化合物
C
Na在Cl2中燃烧的生成物含离子键
NaCl固体可导电
D
向NaI溶液中滴入少量氯水和苯,振荡、静置,溶液上层呈紫红色
I- 还原性强于Cl-
【答案】D
【详解】A.比较非金属的强弱可由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来分析,而不能根据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来分析,故A错误;B. NH4Cl属于盐类,是离子化合物,故B错误;C. NaCl固体虽然含有阴、阳离子,但在固态时不能自由移动,则不能导电,故C错误;D.反应后溶液上层呈紫红色,说明有碘单质生成,反应中I- 是还原剂,Cl-是还原产物,则I- 还原性强于Cl-,故D正确;答案选D。
14.某温度和有催化剂条件下,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3H2 ⇌ 2NH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t/min
0
5
10
15
20
c(NH3)/(mol·L-1)
0
1.00
1.60
1.80
1.80
A. 0~10min内,v(NH3)=0.16mol·L-1·min-1 B. 0~10min内,v(N2)=0.18mol·L-1·min-1
C. 0~10min内,v(N2)=0.16mol·L-1·min-1 D. 15~20min内,反应v(N2)正= v(N2)逆=0
【答案】A
【解析】分析: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浓度的变化量来表示,结合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关系以及平衡状态的特征解答。
详解:A. 0~10min内,v(NH3)=1.60mol/L÷10min=0.16mol·L-1·min-1,A正确;
B. 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是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0~10min内,v(N2)=v(NH3)=0.08mol·L-1·min-1,B错误;
C. 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是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0~10min内,v(N2)=v(NH3)=0.08mol·L-1·min-1,C错误;
D. 15~20min内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v(N2)正=v(N2)逆≠0,D错误。答案选A。
15.为了探究FeSO4和Cu(NO3)2的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现设计如下流程: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n=0.02 B. V=2240
C. m=3.2 D. 原混合物中FeSO4的质量分数约为89%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流程图,加入铁粉有氢气放出,说明溶液a中有硫酸剩余,步骤①中有氯气反应,说明a中有亚铁离子,17.08gFeSO4和Cu(NO3)2的混合物与0.14mol硫酸反应,硝酸根完全被还原为NO, , ;硝酸铜的质量是0.01mol×188g/mol=1.88g。硫酸亚铁的质量是17.08-1.88=15.2g,其物质的量是0.1mol;
根据方程式
n(Fe2+)=0.06mol、n(H+)=0.08mol,溶液a中n(Fe2+)=0.1-0.06=0.04mol、n(H+)=0.14×2-0.08=0.2mol;
根据 ,0.04mol的Fe2+消耗氯气0.02mol,所以n=0.02;通入氯气后溶液中n(Fe3+)=0.1mol,根据 ,可知该反应消耗铁0.05mol,溶液中含有0.01mol铜离子,根据 ,可知消耗铁0.01mol,生成铜0.01mol;a溶液含有n(H+)=0.2mol,结合,消耗铁0.1mol,生成氢气0.1mol。此时沉淀的质量=9-2.8-5.6-0.56+0.64=0.68g;故选C。
16.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聚乙烯食品包装袋、食物保鲜膜都是无毒的高分子化合物
B. 高温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构成病毒的蛋白质受热变性
C. 燃煤中加入CaO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及温室气体的排放
D. 太阳能电池板中的硅是二氧化硅,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硅单质
【答案】CD
【详解】A. 食物保鲜膜也是聚乙烯塑料,是一种无毒的高分子化合物,故A说法正确;B.蛋白质在高温下易发生变性,故B说法正确;C. 燃煤中加入CaO可将其中的硫元素最终转化为CaSO4,从而减少了酸雨的形成,但并没有减少CO2排放,故C说法不正确;D.太阳能电池板中的硅是硅单质,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故D说法不正确;答案选CD。
17.短周期元素W、X、Y和Z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表所示,这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1。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W
X
Y
Z
A. 氢化物沸点:W > Z B. 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Y > W
C. 化合物熔点:Y2X3 < YZ3 D. 简单离子的半径:Y < X
【答案】AD
【解析】由图表可知,W为N元素、X为O元素、Y为Al元素、Z为Cl元素;A.NH3分子间有氢键,其沸点比HCl高,故A错误;B.Al(OH)3显两性,N元素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HNO3、HNO2均显酸性,故B错误;C.Al2O3是离子晶体,高熔点,而AlCl3是分子晶体,熔点低,故C错误;D.Al3+和O2-离子结构相同,核电荷数大,离子半径小,故D正确;答案为D。
18.下列有关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煤的气化 B. 煤的干馏 C. 石油的裂解 D. 石油的裂化
【答案】ABCD
【详解】A.煤的气化是指煤在特定的设备内,在一定温度及压力下使煤中有机质与气化剂(如蒸汽/空气或氧气等)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将固体煤转化为含有CO、H2、CH4等可燃气体和CO2、N2等非可燃气体的过程,为化学变化,故A正确;煤的干馏是以煤为原料,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到950℃左右,经高温干馏生产焦炭,同时获得煤气、煤焦油并回收其它化工产品的一种煤转化工艺,为化学变化,故B正确;C. 石油的裂化就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将相对分子质量较大、沸点较高的烃断裂为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沸点较低的烃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D.石油的裂解是要采用比裂化更高的温度,使具有长链分子的烃断裂成各种短链的气态烃和少量液态烃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故答案D正确;答案选ABCD。
19.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3.8g NO2与足量水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NA
B. 4.4g二氧化碳中共价键为0.4NA
C. 1L0.1mol•L-1的氨水含有0.1NA个OH-
D. 1 L 0.2 mol/l的K2CO3溶液中CO32- 的数目为0.2NA
【答案】AB
【详解】A.NO2与水反应的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在该反应中N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与转移的电子数的关系为:3NO2~2e-,13.8NO2的物质的量为0.3mol,则转移的电子为0.2mol,故A正确;B.4.4g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0.1mol,每个二氧化碳分子中有四个共价健,则4.4g二氧化碳中共价键为0.4NA,故B正确;C.因为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1L0.1mol•L-1的氨水含有的OH-应小于0.1NA个,故C错误;D. CO32-在溶液中会发生水解,1 L 0.2 mol/l的K2CO3溶液中CO32- 的数目应小于0.2NA,故D错误;答案选AB。
20.图1是铜锌原电池示意图。图2中,x轴表示实验时流入正极的电子的物质的量,y轴表示( )
A. 铜棒的质量
B. 锌棒的质量
C. 氢离子的浓度
D. 硫酸根离子的浓度
【答案】BC
【详解】A.Cu是正极,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Cu棒的质量不变,故A错误;B.由于Zn是负极,不断发生反应Zn-2e-=Zn2+,所以锌棒的质量减少,故B正确;C.由于反应不断消耗H+,所以溶液的c(H+)逐渐降低,故C正确;D.SO42-不参加反应,其浓度不变,故D错误;答案选BC。
21.某兴趣小组在相同条件下,将10.00g下列物质分别置于相同规格的烧杯,并敞口存放于空气中,烧杯中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图示能反映水在空气中放置时发生变化的微观示意图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图中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2)石灰水在空气中久置后有浑浊现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3)为研制一种安全、环保的除湿剂,可选择上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填溶质的化学式)。
(4)将10.00g氯化钠浓溶液敞口久置后,最终得到2.26g晶体(已知该温度下氯化钠溶解度为36.1g),则该溶液是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5)为进一步研究稀盐酸敞口久置后浓度变化,该小组开展如下探究。
①甲同学猜想浓度可能会变大,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验证甲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设计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乙同学取20%的氢氧化钠溶液20.00g,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部分变质,得到18.80g溶液,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组成。
【答案】(1). D (2). Ca(OH)2+CO2=CaCO3↓+ H2O (3). CaCl2 (4). 不饱和 (5). 稀盐酸中水的蒸发量大于HCl的挥发量 (6). 取等质量的原盐酸和久置的盐酸,均加酚酞溶液,分别滴入等浓度的NaOH溶液,至溶液由无色变红色时,比较消耗氢氧化钠的量 (7). 不能
【详解】(1)水放置在空气中时表面的水分子会扩散到空气中,且液面上单位体积的水分子数小于液面下的水分子数,故选D;(2)石灰水在空气中久置后有浑浊现象是由于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 + H2O;(3)氯化钙溶液和浓硫酸溶液的质量增加,但是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故选氯化钙;(4)该温度下氯化钠溶解度为36.1g,则该温度下10g的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3.61g,故该溶液是不饱和溶液;(5)①甲同学猜想浓度可能会变大,理由是稀盐酸敞口放置后有水分蒸发,故答案为:稀盐酸中水的蒸发量大于HCl的挥发量;②为验证甲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设计实验方案:取等质量的原盐酸和久置的盐酸,均加酚酞溶液,分别滴入等浓度的NaOH溶液,至溶液由无色变红色时,比较消耗氢氧化钠的量;(6)氢氧化钠溶液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部分发生了变质,溶质为NaOH和Na2CO3两种物质,不能计算出溶质的组成,故答案为:不能。
22.科学家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生成的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甲醇,并开发出直接以甲醇为燃料的燃料电池。已知H2(g)、CO(g)和CH3OH(l)的燃烧热△H分别为—285.8kJ·mol-1、—283.0kJ·mol-1和—726.5kJ·mol-1。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太阳能分解10mol水消耗的能量是_____________;
(2)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由CO2和H2合成甲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考查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注:T1、T2均大于30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温度为T1时,从反应开始到平衡,生成甲醇的平均速率为:v(CH3OH)=mol·L-1·min-1
b.T1> T2
c.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d.处于A点的反应体系从T1变到T2,达到平衡时增大
(4)在T1温度时,将1molCO2和3molH2充入一密闭恒容器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若CO2转化率为α, 则容器内的压强与起始压强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直接以甲醇为燃料的电池中,电解质溶液为碱性,负极的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2858kJ (2). CH3OH(l) +O2(g)=CO(g)+2 H2O(l) △H=-443.5kJ·mol-1 (3). cd (4). (或1-0.5α) (5). CH3OH-6e-+8OH-= CO32-+6H2O
【详解】(1)由H2(g)的燃烧热△H为-285.8kJ·mol-1知,1molH2(g)完全燃烧生成1molH2O放出热量285.8kJ,即分解1mol H2O(l)为1mol H2(g)消耗的能量为285.8kJ,则分解10mol H2O消耗的能量为285.8kJ×10=2858kJ,故答案为:2858 kJ;(2)由CO(g)和CH3OH(l)的燃烧热△H分别为-283.0kJ·mol-1和-726.5kJ·mol-1,则①CO(g)+1/2O2(g)=CO2(g)△H=-283.0kJ·mol-1 ; ②CH3OH(l)+3/2O2(g)=CO2(g)+2 H2O(l)△H=-726.5kJ·mol-1 ;由盖斯定律可知用②-①得反应CH3OH(l)+O2(g)=CO(g)+2 H2O(l),该反应的反应热△H=-726.5kJ·mol-1-(-283.0kJ·mol-1)=-443.5kJ·mol-1,故答案为:CH3OH(l)+O2(g)=CO(g)+2 H2O(l)△H=-443.5kJ·mol-1;(3)a.一般反应速率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量来描述反应的快慢,其单位应为mol·L-1·min-1,则a错误;b.根据题给图象分析可知,T2先达到平衡则T2>T1,故b错误;c.又温度高时平衡状态CH3OH的物质的量少,则说明可逆反应CO2+3H2CH3OH+H2O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c正确;d. 从A点的反应体系从T1变到T2时,平衡向逆反应移动,n(CH3OH)减小,n(H2)增大,增大,故d正确;答案选cd;(4)由化学平衡的三段法计算可知,
根据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则容器内的压强与起始压强之比为(1-a+3-3a+2a):(1+3)=(2-a):2,故答案为: (或1-0.5α)。(5)由燃料电池是原电池的一种,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负极反应式为:CH3OH-6e-+8OH-= CO32-+6H2O。
1.干冰可用于制作舞台烟雾,干冰的升华过程体现了( )
A. 分子在不停运动 B. 分子不可再分
C. 分子是最小的微粒 D. 分子之间没有间隙
【答案】A
【解析】A. 升华是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因此干冰的升华过程体现了分子在不停运动,A正确;
B. 分子可以再分,B错误;
C. 分子不是最小的微粒,C错误;
D. 分子之间有间隙,D错误。答案选A。
2.明代名臣于谦作诗“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诗中所写“乌金”是( )
A. 石油 B. 磁铁矿 C. 煤炭 D. 软锰矿
【答案】C
【详解】由诗意可知“乌金”应具有黑色、金属光泽、可燃等性质,故为煤炭,答案选C。
3.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由合成纤维制造的是( )
A. 尼龙绳 B. 宣纸 C. 羊绒衫 D. 棉衬衣
【答案】A
【详解】合成纤维是化学纤维的一种,是用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做原料而制得的化学纤维的统称。它以小分子的有机化合物为原料,经加聚反应或缩聚反应合成的线型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如聚丙烯腈、聚酯、聚酰胺等。A、尼龙绳的主要成分是聚酯类合成纤维,故A正确;B、宣纸的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故B错误;C、羊绒衫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故C错误;D、棉衬衫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故D错误。
4.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的重要方法,下列分类合理的是( )
A. KOH和Na2CO3都属于碱 B. H2SO4和HNO3都属于酸
C. K2CO3和K2O都属于盐 D. Na2O和Na2SiO3都属于氧化物
【答案】B
【详解】A. KOH属于碱,但Na2CO3属于盐,故A错误;B. H2SO4和HNO3都属于酸,故B正确;C. K2CO3属于盐,K2O属于氧化物,故C错误;D. Na2O属于氧化物,Na2SiO3属于盐,故D错误;答案选B。
5.在某酸性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NH4+、SO42-、CO32-、K+ B. Na+、Ba2+、Ca2+、HCO3-
C. Ag+、SO42-、K+、Cl- D. K+、Cl-、Na+、SO42-
【答案】D
【详解】A. CO32-在酸性条件下不能共存,故A错误;B. HCO3-在酸性条件下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C. Ag+与Cl-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D. K+、Cl-、Na+、SO42-四种离子和氢离子相互不反应,能大量共存,故D正确;答案选D。
6.某自热饭盒的热能来源于水和生石灰的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B. 该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C. 热能也可由NH4NO3溶于水来提供 D. 该反应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
【答案】B
【解析】A. 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该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
B. 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该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B正确;
C. 硝酸铵溶于水吸热,因此热能不能由NH4NO3溶于水来提供,C错误;
D. 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该反应生成物总能量低于反应物总能量,D错误。答案选B。
7.分别将足量下列气体通入稀Na2S溶液中,可以使溶液变浑浊的是( )
A. CO B. CO2 C. SO2 D. HCl
【答案】C
【详解】A.CO与稀Na2S溶液不反应,无浑浊,故A错误;B.因为碳酸的酸性比硫化氢强,所以足量CO2气体通入稀Na2S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硫化氢,但无浑浊,故B错误;C.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与Na2S反应生成S沉淀,产生了沉淀,则可以使溶液变浑浊,故B正确;D.因为HCl的酸性比硫化氢强,所以足量HCl气体通入稀Na2S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硫化氢,但无浑浊,故D错误;答案选C。
8.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离子半径:S2- >Cl-
B. 非金属性:O > S
C. 稳定性:HCl > HF
D. 熔沸点:H2O > H2S
【答案】C
【详解】A. S2-和Cl-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S2-的核电荷数小,故半径更大,则离子半径:S2- >Cl-,故A正确;B.同一主族元素自上而下元素的非金属逐渐减弱,则有非金属性:O > S,故B正确;C.元素的非金属性F>Cl,则有稳定性:HF> HCl,故C错误;D. 由于水分间存在氢键,则有熔沸点:H2O > H2S,故D正确;答案选C。
9.氢氧燃料电池可作为汽车动力能源。一种制H2的方法如图所示,该过程中( )
A. 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B. 存在键的断裂与生成
C. 化学能转化为太阳能
D. 光催化剂分解得到H2和O2
【答案】B
【解析】分析:在光催化剂的作用下利用太阳能使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据此解答。
详解:A. 在太阳能的作用下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A错误;
B. 水分解是化学变化,存在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B正确;
C. 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C错误;
D. 水分解得到H2和O2,D错误;答案选B。
10.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 向(NH4)2SO4溶液中加入足量Ba(OH)2:Ba2++SO42-=BaSO4↓
B. 向氢氧化钾溶液中滴加少量氯化铝溶液Al3++4OH-=AlO2-+2 H2O
C. 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 HCO3- + OH- =CO32- + H2O
D. 向浓硝酸中加入铜片:Cu+4H++2NO3-=Cu2++2NO2↑+2H2O
【答案】A
【详解】A.向(NH4)2SO4溶液中加入足量Ba(OH)2时,铵根离子也会与氢氧根离子反应,故A错误;B.因为氯化铝的量少,故会转化为偏铝酸根离子,故B正确;C. 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会发生反应HCO3- + OH- =CO32- + H2O,故C正确;D. 向浓硝酸中加入铜片会发生反应:Cu+4H++2NO3-=Cu2++2NO2↑+2H2O,故D正确;答案选A。
11.下列四个氧化还原反应中,水起的作用与其他不相同的是( )
①Cl2+H2O ②NO2+H2O ③Na2O2+H2O ④Na+H2O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D
【详解】在四个反应:①Cl2+H2O ②NO2+H2O③Na2O2+H2O④Na+H2O中,前三个反应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最后一个反应2Na+2H2O=2NaOH+H2,水在反应中作氧化剂,故答案选D。
12.下列制取SO2、验证其漂白性、收集并进行尾气处理的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A. 制取SO2 B. 验证漂白性 C. 收集SO2 D. 尾气处理
【答案】B
【解析】A、铜和稀硫酸不反应,故A错误;B、SO2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SO2的漂白性,故B正确;C、SO2的密度大于空气,进气管长,出气管短,故C错误;D、SO2不与NaHSO3反应,SO2是酸性氧化物,应用碱液吸收,且防止倒吸,故D错误。
13.下列叙述Ⅰ和Ⅱ均正确并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叙述Ⅰ
叙述Ⅱ
A
酸性HCl>H2S
非金属性Cl>S
B
NH4Cl仅由非金属元素组成
NH4Cl是共价化合物
C
Na在Cl2中燃烧的生成物含离子键
NaCl固体可导电
D
向NaI溶液中滴入少量氯水和苯,振荡、静置,溶液上层呈紫红色
I- 还原性强于Cl-
【答案】D
【详解】A.比较非金属的强弱可由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来分析,而不能根据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来分析,故A错误;B. NH4Cl属于盐类,是离子化合物,故B错误;C. NaCl固体虽然含有阴、阳离子,但在固态时不能自由移动,则不能导电,故C错误;D.反应后溶液上层呈紫红色,说明有碘单质生成,反应中I- 是还原剂,Cl-是还原产物,则I- 还原性强于Cl-,故D正确;答案选D。
14.某温度和有催化剂条件下,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3H2 ⇌ 2NH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t/min
0
5
10
15
20
c(NH3)/(mol·L-1)
0
1.00
1.60
1.80
1.80
A. 0~10min内,v(NH3)=0.16mol·L-1·min-1 B. 0~10min内,v(N2)=0.18mol·L-1·min-1
C. 0~10min内,v(N2)=0.16mol·L-1·min-1 D. 15~20min内,反应v(N2)正= v(N2)逆=0
【答案】A
【解析】分析: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浓度的变化量来表示,结合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关系以及平衡状态的特征解答。
详解:A. 0~10min内,v(NH3)=1.60mol/L÷10min=0.16mol·L-1·min-1,A正确;
B. 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是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0~10min内,v(N2)=v(NH3)=0.08mol·L-1·min-1,B错误;
C. 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是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0~10min内,v(N2)=v(NH3)=0.08mol·L-1·min-1,C错误;
D. 15~20min内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v(N2)正=v(N2)逆≠0,D错误。答案选A。
15.为了探究FeSO4和Cu(NO3)2的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现设计如下流程: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n=0.02 B. V=2240
C. m=3.2 D. 原混合物中FeSO4的质量分数约为89%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流程图,加入铁粉有氢气放出,说明溶液a中有硫酸剩余,步骤①中有氯气反应,说明a中有亚铁离子,17.08gFeSO4和Cu(NO3)2的混合物与0.14mol硫酸反应,硝酸根完全被还原为NO, , ;硝酸铜的质量是0.01mol×188g/mol=1.88g。硫酸亚铁的质量是17.08-1.88=15.2g,其物质的量是0.1mol;
根据方程式
n(Fe2+)=0.06mol、n(H+)=0.08mol,溶液a中n(Fe2+)=0.1-0.06=0.04mol、n(H+)=0.14×2-0.08=0.2mol;
根据 ,0.04mol的Fe2+消耗氯气0.02mol,所以n=0.02;通入氯气后溶液中n(Fe3+)=0.1mol,根据 ,可知该反应消耗铁0.05mol,溶液中含有0.01mol铜离子,根据 ,可知消耗铁0.01mol,生成铜0.01mol;a溶液含有n(H+)=0.2mol,结合,消耗铁0.1mol,生成氢气0.1mol。此时沉淀的质量=9-2.8-5.6-0.56+0.64=0.68g;故选C。
16.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聚乙烯食品包装袋、食物保鲜膜都是无毒的高分子化合物
B. 高温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构成病毒的蛋白质受热变性
C. 燃煤中加入CaO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及温室气体的排放
D. 太阳能电池板中的硅是二氧化硅,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硅单质
【答案】CD
【详解】A. 食物保鲜膜也是聚乙烯塑料,是一种无毒的高分子化合物,故A说法正确;B.蛋白质在高温下易发生变性,故B说法正确;C. 燃煤中加入CaO可将其中的硫元素最终转化为CaSO4,从而减少了酸雨的形成,但并没有减少CO2排放,故C说法不正确;D.太阳能电池板中的硅是硅单质,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故D说法不正确;答案选CD。
17.短周期元素W、X、Y和Z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表所示,这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1。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W
X
Y
Z
A. 氢化物沸点:W > Z B. 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Y > W
C. 化合物熔点:Y2X3 < YZ3 D. 简单离子的半径:Y < X
【答案】AD
【解析】由图表可知,W为N元素、X为O元素、Y为Al元素、Z为Cl元素;A.NH3分子间有氢键,其沸点比HCl高,故A错误;B.Al(OH)3显两性,N元素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HNO3、HNO2均显酸性,故B错误;C.Al2O3是离子晶体,高熔点,而AlCl3是分子晶体,熔点低,故C错误;D.Al3+和O2-离子结构相同,核电荷数大,离子半径小,故D正确;答案为D。
18.下列有关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煤的气化 B. 煤的干馏 C. 石油的裂解 D. 石油的裂化
【答案】ABCD
【详解】A.煤的气化是指煤在特定的设备内,在一定温度及压力下使煤中有机质与气化剂(如蒸汽/空气或氧气等)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将固体煤转化为含有CO、H2、CH4等可燃气体和CO2、N2等非可燃气体的过程,为化学变化,故A正确;煤的干馏是以煤为原料,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到950℃左右,经高温干馏生产焦炭,同时获得煤气、煤焦油并回收其它化工产品的一种煤转化工艺,为化学变化,故B正确;C. 石油的裂化就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将相对分子质量较大、沸点较高的烃断裂为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沸点较低的烃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D.石油的裂解是要采用比裂化更高的温度,使具有长链分子的烃断裂成各种短链的气态烃和少量液态烃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故答案D正确;答案选ABCD。
19.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3.8g NO2与足量水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NA
B. 4.4g二氧化碳中共价键为0.4NA
C. 1L0.1mol•L-1的氨水含有0.1NA个OH-
D. 1 L 0.2 mol/l的K2CO3溶液中CO32- 的数目为0.2NA
【答案】AB
【详解】A.NO2与水反应的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在该反应中N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与转移的电子数的关系为:3NO2~2e-,13.8NO2的物质的量为0.3mol,则转移的电子为0.2mol,故A正确;B.4.4g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0.1mol,每个二氧化碳分子中有四个共价健,则4.4g二氧化碳中共价键为0.4NA,故B正确;C.因为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1L0.1mol•L-1的氨水含有的OH-应小于0.1NA个,故C错误;D. CO32-在溶液中会发生水解,1 L 0.2 mol/l的K2CO3溶液中CO32- 的数目应小于0.2NA,故D错误;答案选AB。
20.图1是铜锌原电池示意图。图2中,x轴表示实验时流入正极的电子的物质的量,y轴表示( )
A. 铜棒的质量
B. 锌棒的质量
C. 氢离子的浓度
D. 硫酸根离子的浓度
【答案】BC
【详解】A.Cu是正极,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Cu棒的质量不变,故A错误;B.由于Zn是负极,不断发生反应Zn-2e-=Zn2+,所以锌棒的质量减少,故B正确;C.由于反应不断消耗H+,所以溶液的c(H+)逐渐降低,故C正确;D.SO42-不参加反应,其浓度不变,故D错误;答案选BC。
21.某兴趣小组在相同条件下,将10.00g下列物质分别置于相同规格的烧杯,并敞口存放于空气中,烧杯中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图示能反映水在空气中放置时发生变化的微观示意图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图中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2)石灰水在空气中久置后有浑浊现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3)为研制一种安全、环保的除湿剂,可选择上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填溶质的化学式)。
(4)将10.00g氯化钠浓溶液敞口久置后,最终得到2.26g晶体(已知该温度下氯化钠溶解度为36.1g),则该溶液是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5)为进一步研究稀盐酸敞口久置后浓度变化,该小组开展如下探究。
①甲同学猜想浓度可能会变大,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验证甲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设计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乙同学取20%的氢氧化钠溶液20.00g,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部分变质,得到18.80g溶液,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组成。
【答案】(1). D (2). Ca(OH)2+CO2=CaCO3↓+ H2O (3). CaCl2 (4). 不饱和 (5). 稀盐酸中水的蒸发量大于HCl的挥发量 (6). 取等质量的原盐酸和久置的盐酸,均加酚酞溶液,分别滴入等浓度的NaOH溶液,至溶液由无色变红色时,比较消耗氢氧化钠的量 (7). 不能
【详解】(1)水放置在空气中时表面的水分子会扩散到空气中,且液面上单位体积的水分子数小于液面下的水分子数,故选D;(2)石灰水在空气中久置后有浑浊现象是由于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 + H2O;(3)氯化钙溶液和浓硫酸溶液的质量增加,但是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故选氯化钙;(4)该温度下氯化钠溶解度为36.1g,则该温度下10g的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3.61g,故该溶液是不饱和溶液;(5)①甲同学猜想浓度可能会变大,理由是稀盐酸敞口放置后有水分蒸发,故答案为:稀盐酸中水的蒸发量大于HCl的挥发量;②为验证甲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设计实验方案:取等质量的原盐酸和久置的盐酸,均加酚酞溶液,分别滴入等浓度的NaOH溶液,至溶液由无色变红色时,比较消耗氢氧化钠的量;(6)氢氧化钠溶液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部分发生了变质,溶质为NaOH和Na2CO3两种物质,不能计算出溶质的组成,故答案为:不能。
22.科学家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生成的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甲醇,并开发出直接以甲醇为燃料的燃料电池。已知H2(g)、CO(g)和CH3OH(l)的燃烧热△H分别为—285.8kJ·mol-1、—283.0kJ·mol-1和—726.5kJ·mol-1。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太阳能分解10mol水消耗的能量是_____________;
(2)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由CO2和H2合成甲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考查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注:T1、T2均大于30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温度为T1时,从反应开始到平衡,生成甲醇的平均速率为:v(CH3OH)=mol·L-1·min-1
b.T1> T2
c.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d.处于A点的反应体系从T1变到T2,达到平衡时增大
(4)在T1温度时,将1molCO2和3molH2充入一密闭恒容器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若CO2转化率为α, 则容器内的压强与起始压强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直接以甲醇为燃料的电池中,电解质溶液为碱性,负极的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2858kJ (2). CH3OH(l) +O2(g)=CO(g)+2 H2O(l) △H=-443.5kJ·mol-1 (3). cd (4). (或1-0.5α) (5). CH3OH-6e-+8OH-= CO32-+6H2O
【详解】(1)由H2(g)的燃烧热△H为-285.8kJ·mol-1知,1molH2(g)完全燃烧生成1molH2O放出热量285.8kJ,即分解1mol H2O(l)为1mol H2(g)消耗的能量为285.8kJ,则分解10mol H2O消耗的能量为285.8kJ×10=2858kJ,故答案为:2858 kJ;(2)由CO(g)和CH3OH(l)的燃烧热△H分别为-283.0kJ·mol-1和-726.5kJ·mol-1,则①CO(g)+1/2O2(g)=CO2(g)△H=-283.0kJ·mol-1 ; ②CH3OH(l)+3/2O2(g)=CO2(g)+2 H2O(l)△H=-726.5kJ·mol-1 ;由盖斯定律可知用②-①得反应CH3OH(l)+O2(g)=CO(g)+2 H2O(l),该反应的反应热△H=-726.5kJ·mol-1-(-283.0kJ·mol-1)=-443.5kJ·mol-1,故答案为:CH3OH(l)+O2(g)=CO(g)+2 H2O(l)△H=-443.5kJ·mol-1;(3)a.一般反应速率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量来描述反应的快慢,其单位应为mol·L-1·min-1,则a错误;b.根据题给图象分析可知,T2先达到平衡则T2>T1,故b错误;c.又温度高时平衡状态CH3OH的物质的量少,则说明可逆反应CO2+3H2CH3OH+H2O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c正确;d. 从A点的反应体系从T1变到T2时,平衡向逆反应移动,n(CH3OH)减小,n(H2)增大,增大,故d正确;答案选cd;(4)由化学平衡的三段法计算可知,
根据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则容器内的压强与起始压强之比为(1-a+3-3a+2a):(1+3)=(2-a):2,故答案为: (或1-0.5α)。(5)由燃料电池是原电池的一种,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负极反应式为:CH3OH-6e-+8OH-= CO32-+6H2O。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