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河南省郑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64978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河南省郑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64978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河南省郑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64978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河南省郑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
展开河南省郑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
地理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位于东半球,东临太平洋
B.北回归线穿过台、闽、粤、桂
C.大部分领土在温带,兼有热带
D.位于北半球,亚洲大陆东部
2.黄河、长江干流都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和地形区有( )
A.青海、西藏和青藏高原 B.四川、甘肃和四川盆地
C.青海、四川和青藏高原 D.青海、甘肃和黄土高原
小华同学暑期在我国某省旅游时这样描述:“我们随着导游步入坎儿井的暗渠,一股清凉之气迎面而来,地面上的火热顿时消失殆尽。暗渠上铺着厚厚的玻璃隔层,透过玻璃能看见脚下潺潺流淌的清泉……”据此完成3~4题。
3.小明游览地可能是( )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河南省
C.青海省 D.海南省
4.小华对本次旅游做了日记,日记中对其旅游省区地理特征的描述,可信的是( )
A.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羊儿跳,马儿跑
B.山在水中长,船在山中游,河在洞中流
C.“三山夹两盆”,气候干旱,沙漠广布
D.山脉纵横,白雪皑皑,大气稀薄,严重缺氧
读下面“108°E的地形剖面图”。据图回答5~7题。
5.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①为青藏高原 B. ②为四川盆地
C.③为黄河谷地 D.④为喜马拉雅山
6.符合①地地形特征的是( )
A.具有广阔平原 B.有喀斯特地貌分布
C.海拔较高,起伏不大 D.远看成山,近看成川
7.关于⑤地形区形成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主要是流水侵蚀形成 B.主要是冰川侵蚀形成
C.主要是断裂陷落形成 D.主要是受挤压凹陷形成
读沿我国30°N分布的四地地理要素度量值变化趋势图,回答8~10题。
8.地理要素①②③④分别可能是( )
A.①地势高低 ②人均土地面积 ③年平均气压 ④年平均气温
B.①年太阳辐射总量 ②地势高低 ③水能资源 ④热量资源
C.①人均土地面积 ②人均粮食产量 ③热量资源 ④人口密度
D.①人口密度 ②年降水量 ③年平均气温 ④人均粮食产量
9.对造成上述各要素分布差异主要原因的分析,错误的是( )
A.①地形和气候 B.②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C.③降水量和地形 D.④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
10.关于上述各要素在我国各大区域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要素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B.②要素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C.③要素西南最多、华北最少
D.④要素西北最多、华北最少
下图中a、b、c三地均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读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a地可能是( )
A.上海 B.郑州
C.武汉 D.广州
12.a、b、c三地夏季气温共同特征的成因是( )
A.纬度都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 B.三地均受暖流增温增湿影响大
C.b、c两地纬度较低,a地昼长时间长 D.三地海拔较低 ,热量不易扩散
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地区冷冻灾害发生频次分布。读图,完成13~14题。
13.P处发生冷害的频次可能为( )
A.35 B.46
C.25 D.30
14.P处冷冻灾害频次和周围明显不同的原因是 ( )
A.海拔较高,热量条件差
B.冬季风受南部山脉阻挡,易在P处堆积
C.地势较低,热量条件好
D.周围有山脉阻挡,不易受冷空气影响
下图是我国某河干流一个水文站测得的全年各月流量统计图。读图,回答15~17题。
15.该河流最可能为( )
A.塔里木河 B.长江
C.松花江 D.黄河
16.与3、4月份相比,该河5、6月份流量较低,主要原因是( )
A.正值农作物返青期,灌溉引水量大 B.气温回升快,河水蒸发量大
C.河流流域被副高控制,降水少 D.降水少且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减少
17.该河流域适合种植的经济作物是( )
A.水稻 B.甜菜
C.油菜 D.甘蔗
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图,读图,回答18~19题。
18.下列关于图中M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水田农业和旱地农业的分界线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C.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D.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19.图中省区南部丘陵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正确的是( )
A. 加强水土保持,因地制宜发展基塘农业
B. 在丘陵缓坡地区开辟梯田,陡坡植树造林因地制宜发展多样化的立体农业
C.利用河谷地形与肥沃土壤,建商品粮生产基地
D.重点发展速生薪炭林,以保证农村生活能源的供应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自然景观综合标志图。读图,完成20~21题。
20.该地区最有可能位于我国的( )
A.青藏地区 B.西北地区
C.华北地区 D.东北地区
21.该地区的地形特征是( )
A.地势高峻,气候高寒,雪峰连绵 B.西高东低,三角洲平原海拔很低
C.三面环山,中部为平坦开阔平原 D.地形复杂,山地、盆地交错分布
读图,回答22~24题。
22.图中①、②两处发展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
A.水源、热量 B.地形、水源
C.土壤、光照 D.热量、水源
23.②、④地区纬度大致相同,但地理环境差异显著,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水源 B.海陆位置
C.地形 D.土壤
24.图中③所在林区比东北林区树种更为丰富,其根本原因是该地( )
A.年降水量大、气温高 B.光照和热量条件好
C.山地自然带垂直分异明显 D.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下图为我国某年某种农产品年产量分布图。读图,回答25~26题。
25.该农产品是( )
A.玉米 B.小麦
C.棉花 D.水稻
26.①省区该农产品的单产高于②省的优势条件是( )
A.光照充足 B.劳动力丰富
C.土壤肥沃 D.水源充足
27.③省区重点发展花卉种植的优势区位因素是( )
A.气候 B.土地
C.市场 D.交通
下图是以120千米为半径划定的圆圈。读图,回答28~30题。
28.连接两幅图中心城市的铁路干线是( )
A.京沪线 B.京九线
C.焦柳线 D.京广线
29.目前,争夺我国经济“第四极”的竞争异常激烈,而经济实力是重要筹码,能源又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两幅图所在省份的能源优势分别是( )
A.水能和风能 B.水能和煤炭
C.石油和煤炭 D.天然气和核能
30.近年来,上图区域加大投资力度,主动承接东南沿海地区工业转移,承接工业转移的优势区位条件有( )
①能源、矿产资源丰富 ②劳动力丰富廉价
③水陆交通便利 ④科技力量雄厚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第Ⅱ卷 (综合题,共40分)
二、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
31.(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注:干燥度是某地一定时段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
(1)描述图示地区东部和西部干燥度分布规律,并简析其成因。(4分)
酒泉、武威、兰州等地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粮食、棉花及优质瓜果产区。近年来,酒泉等地农民在瓜秧的周围表土上铺一些小石块,以提高西瓜的产量和质量,这就是“压砂技术”。
(2)简述酒泉附近地区农业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并说明“压砂技术”能够提高瓜果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原因。(5分)
(3)指出A河河水的主要来源,并简述其水文特征。(4分)
针对B湖日趋缩小的现状,有专家提出“治湖的关键是治河,治河的关键是协调人地关系”的治理思路。
(4)谈谈你对这一思路的理解并提出治理措施。(5分)
32.(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天漠”是一种特殊的地理现象,它的形成要有丰富的沙源和强劲的风力,它们像是形形色色的“迷你沙漠”,却会出现在降水丰富的湿润地带,与江河湖海如影随形。下面左图中的M地附近有20多万亩“天漠”沙丘。
材料二 2011年11月,位于M沙地的风力发电站成功并网发电。因北部无高大山地阻挡,M地大风日数多。仅2012年1月,4级以上的大风日数就达到4.8天。
鄱阳湖附近的水系示意图 鄱阳湖南部地形、交通、资源示意图
(1)指出左图中M地最有利于形成“天漠”的季节,并分析该季节形成“天漠”的主要条件。(4分)
(2)简述左图中M地建风力发电站的区位优势。(4分)
(3)根据右图所示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P地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4分)
33.(1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山西汾河流域图和A市的气候资料图
材料二 杏花村(B地)地形平坦,相传于公元五世纪就开始酿酒,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杏花村酿酒用晋中地区、吕梁地区的无污染优质高粱、大麦、豌豆做原料,加上杏花村丰富的优质水源,酿造出优质的“杏花村酒”。
(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汾河河谷平原的成因。(2分)
(2)指出A市的气候类型,并分析A市气候大陆性强的主要原因。(3分)
(3)分析山西杏花村发展酿酒业的有利条件。(5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案 | B | C | A | C | B | B | C | B | D | C |
题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答案 | B | C | B | B | C | D | B | B | B | D |
题号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答案 | C | A | C | C | C | A | A | D | B | A |
二、综合题:本题3小题,共40分。
31.(共18分)
(1)东部:由东南向西北增加。(1分)受夏季风影响,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部内陆减少;(1分)西部:由西南向东北增加。(1分)气流遇山地(祁连山)抬升,降水由西南向东北减少。(1分)
(2)条件:光照强,(1分)气温日较差大。(1分)
原因:减少土壤水分蒸发(1分)和土壤侵蚀(保持土壤水分、肥力)(1分),增大瓜田日温差。(1分)
(3)高山冰雪融水(1分)。
汛期短且集中于夏季(1分),冬季断流(下游为季节河)(1分);流量小(1分);含沙量较大。
(4)B湖面积缩小主要与A河水量减小、断流期延长密切相关,(1分)A河水量减小、断流期延长又与上游人类扩大耕地面积、生产生活用水增加有关。(1分)
措施:退耕还草(恢复天然植被)、恢复下游供水;(1分)节约用水;(1分)发展科技,提高水资源利用率;(1分)推广耐旱作物,发展特色高效农业。
32.(12分)
(1)冬季。(1分) 形成的条件:冬季为枯水期,湖泊水位下降,湖边的泥沙出露,形成沙源; (1分)冬季受强劲冬季风的影响,北部无高大山地阻挡, (1分)大风日数多,风力侵蚀、沉积作用强。(1分)
(2)M地风力强劲,大风日数多;(1分)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大型风力发电场的建设;(1分)以沙地为主,地租水平低,成本较低;(1分)对能源的需求量大,市场广阔。(1分)
(3)靠近鄱阳湖,水系发达,水源充足; (1分)水电丰富,能源充足; (1分)铜矿等有色金属资源丰富; (1分)铁路网密集,交通便利。(1分)
33.(10分)
(1)两条断层之间的岩块下沉,形成低地(谷地); (1分)然后由河流携带大量泥沙沉积形成。(1分)
(2)温带季风气候。(1分)距海较远(1分);东部山地(太行山)阻挡夏季风(东南季风),使其受夏季风的影响减弱,气候大陆性强。(1分)
(3)靠近优质高粱、大麦、豌豆产地(1分),有丰富的优质水源,酿酒的原料丰富(1分);酿酒的历史悠久,技术高,杏花村酒质量好(1分);知名度高,国内市场需求量大(1分);位于河谷地区,靠近铁路与高速公路,交通便利(1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1分)。(任答五点,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