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河南省郑州外国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周测试题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64959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河南省郑州外国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周测试题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64959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河南省郑州外国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周测试题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64959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河南省郑州外国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周测试题
展开
河南省郑州外国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周测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如图为“某国疆域四至点所在经纬线范围示意图”,结合图片信息,完成问题。 1.下面关于该国地理位置的论述合理的是( )A.大部分国土位于中低纬度 B.该国位于西半球C.该国位于南半球 D.该国位于大洋东岸 2.下列关于该国地理位置对其地理环境的影响的论述,不合理的是 ( ) A.南北跨度大,自然带的纬度地带性规律显著B.深受海洋影响,自然带没有形成典型的经度地带性规律C.东西跨度大,时差大D.边疆绵长,利于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3.与同纬度我国东部地区相比,图示城市附近地区 ( )A.年太阳辐射总量高 B.多洪涝灾害C.水能丰富 D.森林分布广下表是我国东部地区四地的气候资料,据表完成4~6题。地区①②③④年平均气温(℃)8.123.52.618.3≥10℃积温(℃)3 900820028006 500年降水量(mm)6211 9805381 3504.表中①地区的植被类型和农作物是 ( )A.针阔混交林,春小麦 B.落叶阔叶林,棉花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水稻 D.针叶林,甜菜5.四地河流水文特征比较,描述正确的是 ( )A.①地水位变化最小 B.②地含沙量最大C.③地冰期最长 D.④地汛期最长6.关于四地所在地区矿产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②③铁矿资源丰富 B.②④煤炭资源丰富C.①④有色金属矿产丰富 D.①③石油资源丰富下表示意我国四种农作物种植的适宜气候条件。读表回答7~8题。农作物生长期平均气温(℃)≥10℃积温(℃)降水量(mm)日照时数(小时)①18~30>3 500>600>800②20~30>3 500350~1 000>2 000③15~18>1 600200~500>800④20~30>8 000>1 500>2 0007. 四种农作物中,适宜在鄱阳湖平原种植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8.成都平原不适宜种植农作物②的主要原因是 ( )A.热量条件不足 B.水分条件不足C.水热配合不好 D.光照条件不足下图是我国某地区气温、降水量和蒸发量年内分布示意图,完成9~10题。9.该地区位于我国 ( )A.华北地区 B.华南地区 C.青藏地区 D.西南地区10.有关该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B.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C.农业耕作制度一年一熟 D.一年中春季最干旱读我国四地区域图,回答11~12题。11.有关图中四地气候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甲地冬季寒冷漫长B.乙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C.丙地降水集中在夏秋两季,四季分明D.丁地雨季长,降水丰富12.在夏季风势力较强的年份,可能发生涝灾的是( )A.甲、乙 B.乙、丙C.丙、丁 D.甲、丙读图甲和乙,回答13~14题。13.关于两图所示地区的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两地农业发展多取决于灌溉水源 ②两地多为酸性土壤 ③甲地水土流失很严重 ④两地皆全年多雨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4.关于两地生产、生活方面的正确叙述是( )①图甲所示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大米 ②两地都是我国重要的水稻种植区 ③图乙所示地区是我国主要的牧区 ④出现图甲居住景观的最主要原因是土质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读我国某盆地自然景观剖面图,回答15~16题。15.图中甲山地北坡降水较多,其原因是( )A.受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影响 B.受来自大西洋的西风影响C.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 D.受来自北冰洋的西北季风影响16.制约该盆地农业发展的最重要自然因素是( )A.光热条件 B.土壤条件C.地形条件 D.水源条件“红三角”经济圈包括江西赣州、广东韶关、湖南郴州的8万平方千米土地。由于三市都属于红色砂砾岩山区,同时也是革命老区,故被称为“红三角”地区。“红三角”地区以广州南沙为平台,牵线“珠三角”,共建华南经济圈规划,形成良好的资源互补。读图,回答17~19题。17.图中①、②两条铁路线分别是( )A.京广线、京沪线 B.京九线、京沪线C.京广线、京九线 D.焦柳线、宝成线18.“红三角”地区发展粮食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A.热量、光照 B.光照、水C.水、地形 D.地形、土壤19.“珠三角”可以为“红三角”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 ( )A.大量廉价劳动力 B.充足的农林产品C.丰富的矿产资源 D.资金和技术支持河道纵比降是指河流(或某一河段)水面沿河流方向的高差与相应的河流长度比值。读下图,完成20—21题。20、海拔在2000米至4000米之间河流流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①降水增多 ②汇入支流增多 ③冰川融水增多 ④湖泊补给增多 ⑤流域面积扩大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⑤21、雅鲁藏布江水能最丰富的河段约距河源( )A.600~1000公里 B.1000~1500公里 C.1500~1700公里 D.1700公里以上西南茶区是我国茶叶生产的后起之秀,2009年以来发展很快。读2009-2014年中国茶叶产量与名优荼产量重心转移路径示意图。读图回答 22.南方是我国茶树主要种植区是因为( )①多低山丘陵,利于排水 ②纬度较低,光照充足③土壤肥沃,多呈碱性 ④山地地形,昼夜温差大⑤气候温暖湿润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⑤ D. ②④23.我国茶叶生产中( )A. 名优茶产量重心移动速度快于产量重心移动速度B. 粗放的传统手工作坊方式在西部地区比较多见C. 2014年湖南的名优茶产量和茶叶产量都居首位D. 由于一带一路建设使茶叶重心西移的速度加快24.与江南茶区相比,西南茶区发展茶叶生产的优势条件有( )A. 地价较低,生产水平高 B. 经济发达.市场广阔C. 交通发达,运输便利 D. 生态环境好,多高山茶下图是我国重要的四条交通干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25.对四条线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线路穿越高原、丘陵,人口密度最小B.③~④线路穿越高原、平原,聚落分布均匀C.⑤~⑥线路穿越高原、山脉,少数民族种类最多D.⑦~⑧线路穿越丘陵、平原,聚落密度较大读“我国雨带推移图”,阴影部分为雨带的位置,回答26-27题。26.四图中,能正确表示夏至日雨带位置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27.对江南水稻生长影响较大的干热少雨天气发生在( )A.①图 B.②图 C.③图 D.④图读“沿108°E的地形剖面图”,据图回答问题。28.符合①地地形特征的是( )A.喀斯特地貌广布 B.平原广布C.海拔较高,起伏不大 D.远看成山,近看成川29.关于⑥地形区地貌特征的形成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主要是流水侵蚀形成 B.主要是冰川侵蚀形成C.主要是断裂陷落形成 D.主要是褶皱凹陷形成30.关于下列地区地质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滑坡、泥石流的多发区 B.②、③位于盆地中,没有地质灾害C.④位于阶梯交界处 D.⑥地面坦荡、风力作用强盛二、综合题(共40分)31.读“黄河中下游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黄河中下游地区示意图(1)图中山脉是我国多种地理事物的界线,比较山脉两侧地理事物的差异,完成下表。(6分) 地理事物1地理事物2地理事物3A B (2)A省 资源丰富,该资源外运的措施有 、 。(3分)(3)A地区存在的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产生该问题的自然原因有哪些?(4分) (4)B地区发展农业的制约因素是 。(1分)(5)图中①②两项工程比较,①工程的有利条件是 ,②工程的起点是 。(2分) 32.下图是我国某地区七月平均气温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6分)(1)分别说出图中A、B两地的气温值可能分布的范围。(2分)A B (2)图示区域资源丰富,经济落后。目前,交通运输是制约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分别分析A、B两个地区的地形对交通运输的不利影响。(4分)33.读以下图及材料,回答有关问题。(8分)材料一 我国风能分布图(图1)。材料二 我国风能发展状况图(图2)。(1)根据材料一,试分析甲、乙两地风能资源丰富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我国风能利用的现状,简述我国大力发展风力发电的意义。(4分) 34. 阅读下列材料及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河南是目前全国最大的肉类食品、速冻食品、方便面、饼干、调味品生产加工基地,拥有“双汇”“思念”“三全”等众多知名品牌,其速冻食品更占据了全国60%的市场。随着食品加工技术的不断升级和产品更新,河南已从“中国粮仓”变成了“国人厨房”。(1)简述河南省的地形特征。(2分) (2)简析河南省发展食品加工业的社会经济条件。(4分) (3)为了研究河南省部分地区农业发展状况,有一地理兴趣小组对该省东南部某地的一个农村进行了社会调查,获得下表资料: 项目类别 家庭(户)人口(人)耕地(亩)水田面积(亩)水稻单产(千克/亩)出售稻米(千克)机械(台)数据269382561 1606 4962根据以上资料分析该村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4分)
参考答案1.A 2.B 3.A 4.B 5.C 6.D 7.A 8.D 9.A 10.D11.B 12.A 13.C 14.B 15.B 16.D 17.C 18.C 19.D 20.D21.C 22.C 23.A 24.D 25.D 26.A 27.C 28.A 29.A 30.A31.(16分)(1)(6分) 地理事物1地理事物2地理事物3A山西省黄土高原第二级阶梯B河北省华北平原第三级阶梯(2)煤炭(1分) 修建运煤铁路线,在煤矿附近建坑口电站(2分) (3)水土流失(1分) 严重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多降暴雨(3分) (4)水资源缺乏(1分) (5)利用京杭运河河道节省投资(1分),丹江口水库(1分)32.(6分)(1)28℃<A<32℃ 16℃<B<20℃(2分) (2)A地为四川盆地,周围重重山岭,盆底低山丘陵。(2分) B地为云贵高原,云贵高原海拔 1000~2000米,石灰岩广布,在湿热的条件下,发育成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形崎岖。(2分) 33.(8分) (1)原因:甲地濒临太平洋且地形屏障作用小,受夏季风影响大;乙地地形平坦,植被稀疏,地形阻挡作用小,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势力强。(2)现状:风能装机量上升,风能利用增多;与发达国家相比,风能利用比重较低,意义:①改变我国能源消费结构②减轻环境污染③节约非可再生能源④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任意2点得2分)34.(10分)(1)西部为山地、丘陵,东部为平原;地势西高东低。(2分)(2)河南省地处我国农业(小麦)主产区,原料充足;铁路干线连接南北、贯通东西,交通便利;劳动力资源丰富;市场广阔。(4分)(3)主要问题:人多地少、生产规模小;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2分)合理化建议: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适度扩大经营规模,提高机械化水平,提高商品率。(任意2点得2分)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