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解析版)
展开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一、 单项选择题(共35题,每题2分,共70分)
2018年3月,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几乎同时推出了以落户优惠为主导的人才政策,其意图显然在于吸引各类优秀人才,目前在这些城市之间正进行着一场空前的“抢人大战”。读“抢人大战引发的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小城市人口迁入一线城市推力的是
A. 生活成本低 B. 发展空间小
C. 安稳的生活 D. 物质回报实惠
2. “抢人大战”引发的人口迁移,对迁入地造成的影响是
A. 缓解人地矛盾 B. 合理利用剩余劳动力
C. 保护生态环境 D. 促进经济发展
【答案】1. B 2. D
【解析】
【1题详解】
中小城市中生活成本低、物质回报实惠、安稳的生活属于人口迁入城市的阻力,生活空间小 属于推力;一线城市广阔的发展空间属于拉力,吸引了中小城市人口迁入一线城市。据此分析选B。
【2题详解】
“抢人大战”引发大量人口迁移,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抢人”的主体应属于技术人才,这些人才的迁入会促进迁入地的科技实力增强,经济发展速度加快,D 正确。“抢人大战”引发的人口迁移,对迁入地而言,劳动力增多,会导致工作压力加大,难以合理利用剩余劳动力,加剧迁入地的人地矛盾,但人口的迁出会缓解迁出地的人地矛盾。由于人口的大量迁入可能会破坏生态环境。据此分析选D。
【点睛】人口迁移的影响:
①对迁出地:
有利的:加强了和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联系,减轻了人口压力,缓解当地人地矛盾,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等产生积极地影响。
不利的:造成了人才外流。
②对迁入地:
有利的:弥补了劳动力不足,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节约了教育和培训费,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带动经济的发展。
不利的:引发种族冲突,影响社会治安,给自然和生态环境、人口与城市带来巨大的压力(如西部大开发对西部经济、生态、环境的影响)。
读甲、乙两国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图,回答下列小题。
3. 目前与甲国1890-1920年人口再生产类型相同的国家是( )
A. 韩国
B. 古巴
C. 新西兰
D. 埃及
4. 乙国1970年以后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 自然灾害频繁,饥荒严重
B. 政局动荡,长期战乱
C. 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大
D. 抚养孩子成本上升,夫妇不愿多生孩子
【答案】3. D 4. C
【解析】
【3题详解】
由图中可以看出甲国出生率低、死亡率低,人口增长缓慢,为发达国家,但1890~1920年人口增长较快,为过渡型,与目前的埃及相近,而韩国、古巴和新西兰目前均属于现代型。据此分析选D。
【4题详解】
人口增长突然下降并能保持,一般来自政策调控,从图中可看出相对甲国而言,乙国出生率较高,属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较快,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原因是国家或地区提出的控制人口数量的政策,据此选C。
联合国历年发布的“人类发展程度指标(HDI)”,是以“预期寿命、教育水准和生活质量”三项基础变量按照一定计算方法组成的综合指标,用来衡量各国的发展水平。下表为四个国家2010年的统计资料。阅读分析表格,完成下列小题。
国家 | 人口密度(人/km2) | HDI | 平均寿命(岁) | 国民平均旧学年数(年) | 老年人口比例(%) |
甲 | 403 | 0.385 | 51.1 | 3.3 | 2.98 |
乙 | 126 | 0.385 | 54.6 | 4.3 | 3.41 |
丙 | 111 | 0719 | 76.9 | 10.4 | 11.04 |
丁 | 8 | 0.719 | 67.2 | 8.8 | 15.26 |
5.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过程的四个阶段而言,最可能已经进入“低增长阶段”的国家是( )
A. 甲、乙
B. 甲、丁
C. 乙、丙
D. 丙、丁
6. 关于四个国家发展水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国人口数量最多
B. 乙国老年人口数量比甲国多
C. 丙国目前城市化速度最快
D. 丁国最易出现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答案】5. D 6. D
【解析】
【5题详解】
“低增长阶段”的国家是经济发展水平高,国民平均就学年数高,老年人口比例重的国家,结合表中数据可知D正确。
【6题详解】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甲国人口密度大,但人口数量不一定最多,还与面积有关;甲、乙两国老年人口数量不能具体确定,丙国目前城市化速度最快也不能确定,丁国老年人口比例最高,最易出现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点睛】人口增长模式又称人口转变模式,它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随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的规律,根据人口自然变动的特征,可将人口增长的一般历程分为四个阶段,它体现了人口增长模式由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原始型”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转变的过程。
7.从由西安开往上海的火车上四位旅客的谈话中,判断谁属于人口迁移( )
A. 甲说:“我此次是去上海旅游观光。”
B. 乙说:“我被上海交通大学录取,现去学校报到。”
C. 丙说:“我到上海为公司洽谈业务。”
D. 丁说:“我是去上海采购。”
【答案】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的概念。人口迁移是指长期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而短期旅游、参观、业务洽谈,定居地没有发生长期改变,不属于人口迁移,到上海去上大学,定居地发生了长期改变,属于人口迁移,故选B。
8.2012年7月,小明大学毕业后到日本留学,其弟弟小刚也离开家乡到日本打工。二者共同之处是( )
A. 都是政策性移民,具有自发的性质
B. 交通和通信的发展有巨大的拉力作用
C. 地区自然条件不同,环境质量是决定性因素
D. 都是为追求自身职业更好的发展,谋求更高的生活水平
【答案】B
【解析】
日本留学,到日本打工都不是移民,所以A错;移民的决定性因素是经济水平差异,所以C错;其弟到日本打工就是单纯的追求经济效益,所以D错;交通和通信的发展使联系方便,所以B项正确。
下图表示1978-2010年期间,甲、乙、丙、丁四个城市人口变动统计情况(人口迁移差额率为人口迁入与迁出的差额占总人口的比重)。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9. 甲曲线所代表的城市目前( )
A. 人口一直在增长
B. 人口压力较大
C. 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
D. 人口只有迁入没有迁出
10. 下列省区中,最符合丁所反映的人口变动情况的是( )
A. 四川
B. 新疆
C. 河南
D. 江苏
【答案】9. B 10. D
【解析】
试题分析:
【9题详解】
图中甲城市人口迁移差额率在增加,说明人口迁入多,迁出少,同时,甲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也在加大,所以人口压力较大。人口迁入多,自然增长快,老龄化现象会逐渐缓解。图中,甲曲线有一段时间人口迁移差额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都为负值,说明这段时期甲城市人口在减少,A错误。
【10题详解】
丁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在减少,人口迁移差额率在增加,说明经济水平较高,综合四个选项,应为江苏省。
考点:人口的数量变化。人口的空间变化。
某学校就该地区“居民常去哪里买衣服”为题做了一次社会调查,他们发现该地区居民买衣服常去四个城镇,如下图所示(图中线条为居民居住地与买衣服的地点之间的连线)。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1. 图中四个城镇规模最大的可能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2. 下列关于四个城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城镇甲离省级公路近,所以最可能发展成为城市
B. 城镇乙规模小,所以不可能有小学
C. 某银行要在四个城镇建一个支行,该支行适宜建在城镇丁
D. 城镇丙最偏僻,所以其提供的服务种类最多
【答案】11. D 12. C
【解析】
【11题详解】
图示丁城市服务范围最大,应是规模最大的城市,据此选D。
【12题详解】
四个城镇中,城镇丁规模最大,而且位于省级公路与河流交会处,最适宜建银行支行,也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小学服务等级较低,一般村镇都有可能有小学,B错。城镇能提供服务种类的多少,是由城镇的等级决定的,等级越高,它所能提供的服务种类就越多,丙城镇规模较小,等级较低,提供的服务种类不可能最多,D错。据此选C。
【点睛】城市的服务范围越大,提供职能种类越多,提供服务的级别越高,则城市级别越高,城市数目越少,城市规模越大。
近年来,多肉植物凭借其种类繁多、色彩丰富、形态奇特、憨厚可爱的特点,受到我国消费者的青睐,销量节节攀升,进口量加大。回答下列小题
13. 影响多肉植物规模化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
A. 技术
B. 气温
C. 市场
D. 土壤
14. 我国洛阳街头摊贩售卖多肉植物,主要得益于( )
A. 科技的发展,洛阳水热条件的改良
B. 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和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C. 政府的支持与引导
D. 市场需求的扩大
【答案】13. C 14. B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多肉植物的销售为背景考查了农业的主导区位因素。
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是影响多肉植物规模化生产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可知,我国销售的大部分多肉植物依赖进口。
【13题详解】
材料表明,多肉植物因其自身特点受到众多消费者青睐,销量攀升,可知影响其规模化生产的主要原因是市场需求量大。故C正确。
故选C
【14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我国销售的多肉植物依赖于进口,而从国外进口多肉植物需要长途运输,只有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和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才能使之成为现实。故B正确;我国销售的多肉植物依赖于进口,而不是洛阳本地自产,所以洛阳水热条件的改良与之无关,A错误;政府的引导和市场的需求对其影响不大,C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准确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进口量加大”“消费者的青睐”等。
下图为北美洲小麦和玉米主要产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5. 北美洲小麦和玉米主要产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 地中海式农业
B. 商品谷物农业
C. 混合型农业
D. 热带种植园农业
16. 该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是( )
①机械化水平高
②商品率高
③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④集中分布在大城市周围
⑤耗费能源多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②⑤
【答案】15. B 16. 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知识点有: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常见农作物的生长习性及分布、农业区位图的判读。
1.根据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特点判断即可。
2.商品谷物农业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小麦和玉米,商品率和机械化水平高,生产规模很大。
【15题详解】
由图可知,北美洲小麦和玉米分布区以种植业为主,农产品主要用于销售,说明商品率高,因此判断其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
故选B
【16题详解】
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是机械化水平高、生产规模大,农产品主要用于出口,商品率高,其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由于商品谷物农业采用机械化生产,故耗费能源多。①②⑤正确;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于发达国家和地区,因为这些地区科技发达,工业基础好,机械化水平高,有利于开展大规模经营,故③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难度较低,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各种农业地区类型的主要特点,并结合美国的农业分布特征加以分析。
甲图中阴影表示水稻种植业的主要分布范围,乙图表示甲图中相应区域的农业生产状况,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7. 关于水稻种植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主要分布在西亚和中亚
B. 主要生产玉米、小麦等谷物
C. 以家庭经营为主,单产低,商品率高
D. 是精耕细作的集约农业,需投人大量劳动力
18. 乙图所表示的甲图中相应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 商品谷物农业
B. 乳畜业
C. 混合农业
D. 水稻种植业
【答案】17. D 18. C
【解析】
【17题详解】
读图可知,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地区;该农业地域类型以家庭经营为主,单产高,以自给为主,商品率低,是精耕细作的劳动力密集型农业,D项正确。
【18题详解】
乙图所示农业生产将种植业和渔业有机结合,是一种新颖的混合农业,主要分布在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C项正确。
国家领导人近期出访了俄罗斯等四国,行程如下图所示。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9. 我国在非洲投资时优先选择的产业类型有( )
A. 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
B. 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
C. 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
D. 技术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
20. 下列农业投入要素中,属于科技投入的是( )
①培育良种
②增加劳动力
③改革耕作方式
④化肥的投入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1. 在上海建钢铁企业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
A. 接近原料地 B. 接近燃料地
C. 农业发达 D. 交通便利
【答案】19. A 20. C 21. D
【解析】
【分析】
1.非洲自然资源丰富,由于长期受殖民统治,经济发展落后,有些国家靠出口一种或几种原材料.非洲要摆脱单一经济的发展,也需各国帮助。
2.增加劳动力显然不是属于科技投入要素,故排除。
3.上海建钢铁企业主要是利用当地优良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
【19题详解】
非洲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被称为“富饶大陆”;非洲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因此我国在非洲投资时优先选择的产业类型有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
故选:A
【20题详解】
培育良种需要较高的技术含量,而改革耕作方式需要进行长期的调研实践,二者都属于农业科技投入要素。①③正确;增加劳动力不属于科技投入,②错误;化肥的投入属于生产资料的投入④错误。综上,C正确。
故选C
【21题详解】
上海本地矿产资源贫乏,发展钢铁产业需要大量的煤铁等资源,上海依托良好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海陆交通,大量从外地输入煤铁资源。钢铁企业的发展与农业关系不大。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工业的区位选择方法。第二小题采用排除法解答比较容易,②选项错误明显。
下图为2014年12月26日正式运营的兰新高铁线路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2. 兰新高铁建设与运营的不利条件主要是( )
A. 冻土与风沙
B. 冻雨与高温
C. 干旱与洪涝
D. 高寒与泥石流
23. 兰新高铁的开通,有利于( )
A. 促进兰州产业向外转移
B. 加快东部人口向该区域迁移
C. 提升兰新铁路的货运能力
D. 推动该区域产业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答案】22. A 23. C
【解析】
试题分析:
【22题详解】
兰新高铁是从兰州到乌鲁木齐,该线路纬度较高,有冻土颁,位于内陆干旱区,风沙天气多,A对。属于中温带,高温影响少,B错。干旱区降水少,洪涝灾害少,C错。位于第二阶梯,不是高寒气候区,D错。
【23题详解】
兰新高铁的开通,有利于提升兰新铁路的货运能力,C对。高铁是高速铁路的简称,线路不能促进产业转移,推动产业转型,只能加快速度,A、D错。该线路位于西部,不能加快东部人口迁移,B错。
考点:区域自然环境特征,交通线路修建的影响。
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交通运输建设,下表为某国某交通线路修建说明表。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项目 | 某国某交通线路修建说明 |
地理位置 | 居内陆腹地,和外界交流渠道少 |
环境特征 | 地质:多断层、地热,且岩石脆弱 地形:山区和高原 气候:半湿润、半干旱气候 河流:河水湍急,水量较大 生态:各种原始状态的生物群落 资源:有色金属、稀有金属丰富 |
线路长度 | 约2080千米 |
投入成本 | 约100亿美元 |
24. 从该交通线路的投入成本及交通运输量、安全性、快捷性等综合因素考虑,该地区适合选择的交通运输方式有( )
A. 公路、管道
B. 公路、河运
C. 河运、航空
D. 铁路、航空
25. 修建该交通线路可( )
①促进该地区和外界的交流
②吸引游客,发展旅游业
③大力开发各种生物、地热及矿产资源
④减少各种地质灾害的发生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24. D 25. A
【解析】
【分析】
1.本题可根据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运输的需求进行判断。
2.修建该交通线路的主要意义是从经济意义方面思考。
【24题详解】
由表格中的信息可知,该地区位于内陆腹地,河流湍急,不适合发展河运。管道运输主要是运输气态和液态的物质,该地区的丰富资源是有色金属、稀有金属,该线路约2080千米,距离较长,而公路短途运输较有利,该项目线路长,投资较大,比较适合发展铁路及航空运输。
故选D
【25题详解】
修建该交通线路可方便客、货运输,促进该地区和外界的交流,故①②正确;该地地质条件复杂,具有各种原始状态的生态群落,大力开发生物资源会破坏生态环境,故③不正确;该地地质条件复杂,修建该交通线路会对当地地形、地貌造成影响,容易引发地质灾害,故④不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难度较低,掌握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主要特点即可正确解答。
下图为我国春耕春播时间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26. 造成我国各地春耕春播时间差异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 )
A. 光照 B. 热量 C. 水分 D. 土壤
27. 甲地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特点有( )
①小农经营 ②生产规模大
③机械化水平高 ④商品率低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26. B 27. C
【解析】
考查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及特点。
【26题详解】
由图可知,我国春耕春播时间由南向北逐渐延迟,所以其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故选B。
【27题详解】
甲地位于三江平原,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其主要特点是生产规模大,和机械化程度高。故选C。
28.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循环农业生产模式。
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 季风水田农业 B. 乳畜业
C. 大牧场放牧业 D. 混合农业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农业地域类型判断。混合农业是将种植业和畜牧业共同发展,并且二者所占比重相当。据图即可判断。
【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既种植水稻,发展种植业,又饲养牛羊,发展畜牧业,因此属于混合农业,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难度低吗,属于基础知识题型,掌握混合农业的概念即可解答。
29.我国许多地区划分一定范围作为经济开发区,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
A. 历史因素 B. 经济因素 C. 社会因素 D. 行政因素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经济开发区形成的影响因素。一个城市的经济开发区,往往是在政府主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建成的。
【详解】我国许多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是行政干预的结果,是政府的主管行为,而不是自发形成的。
故选D
【点睛】本题难度低,根据地理常识即可判断正确答案。
30.在下列城市内部职能分区中,一般来说地价最高的是( )
A. 成片住宅区 B. 中心商业区
C. 大型绿地区 D. 招商引资的工业小区
【答案】B
【解析】
城市内部功能分区中,一般来说地价最高的是中央商务区,建筑物以高大密集为主,付租能力强,B对。大型住宅区付租能力低于商业区,A错。大型绿化区是公共环境,不需要付租,C错。招商引资工业小区是工业区,付租能力最低,D错。
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的城市功能区分布示意图。A、B、C是三种不同的功能区。该城市是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形成的。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31. 图中三种功能区分别是商业区、工业区和居住区,A、B、C分别代表的功能区是( )
A. 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
B. 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
C. 工业区、商业区、居住区
D. 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
32. 下列叙述中,不属于功能区C区位优势的是( )
A. 滨江临海,水运条件好,交通便利
B. 水源充足,地势平坦
C. 位于城市河流的下游地区,对城市的污染较小
D. 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
33.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是( )
A. 积极发展经济 B. 加速开发自然资源
C. 全面推进清洁生产 D. 加大污染的治理力度
【答案】31. A 32. D 33. D
【解析】
【分析】
1.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一般来说,城市的中心为商业区,交通最为便利;工业区往往分布于城市外围,对环境污染最小的区域,而住宅区居于二者之间,而且分布面积最大。
2.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内容为:城市功能分区。C位于河流的下游地区,地形平坦,水运便利,对城市的污染也小,但由于地势平坦,水能资源并不丰富。
3.可持续发展是理念是即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
【31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的主要运输方式是水运,A处位于两条河流的交汇处,交通便利,便于吸纳最大消费人群,形成商业区;住宅区是城市最广泛的利用方式,B的面积最大,应为住宅区;C处沿河靠海且位于河流下游,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便于排污,是形成工业区的有利区位,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2题详解】
由图可知,C位于河流的入海口附近,水运交通便利,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由图可知,C位于河流的下游地区,地形平坦,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由图可知,C位于城市河流的下游地区,对城市的污染较小,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从材料中无法获知人口和劳动力状况,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33题详解】
可持续发展强调环境无害化,废弃物资源化,其目的是减少污染对环境的危害,使经济发展持续化。因此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是加大污染的治理力度。
故选D
【点睛】本题难度适中,可以根据各功能区的主要特点和区位要求来判断功能区,注意准确提取图示信息用于解答。
2017年10月18-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党的十九大)在北京召开。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34. “建设美丽中国”的基础是( )
A. 经济可持续发展
B. 社会可持续发展
C. 生态可持续发展
D. 文化可持续发展
35. 下列行为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是( )
A. 在丘陵、山区实施退耕还林
B. 我国北方缺水地区扩大地下水开采
C. 毁林开荒、围湖造田
D. 全面关停污染企业
【答案】34. C 35. 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1.根据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内涵来回答该题。
2.本题考查生态文明建设的规范行为。根据地理常识即可判断。
【34题详解】
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故选C
【35题详解】
退耕还林,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A正确;扩大地下水的开采,易产生地面下沉的问题,B错误;围湖造田,湖泊面积减小,加剧了洪涝灾害,C错误;全面关停重化工业,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该适当改造传统工业,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难度低,解题的关键是真正理解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内涵,并将其付诸实践。
二、综合题(30分)
36.读“世界人口、资源、环境污染相关曲线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三条曲线表示20世纪末以前人口、资源和环境污染发展的趋势是:
①人口曲线呈__________状态。
②资源曲线呈__________状态。
③环境污染曲线呈__________状态。
④三条曲线的发展趋势,说明当前世界上人口与环境的主要矛盾是__________。
(2)为了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降低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我们必须走__________的道路。
【答案】(1)上升 下降 上升 人口增长过快,资源和环境受到的压力过大,生态系统有失去平衡导致恶性循环的危险。 (2)可持续发展
【解析】
【分析】
(1)本题直接读图可得。曲线的变化反应了人口增长与资源减少的矛盾。
(2)可持续发展是缓解人地矛盾的主要途径。
【详解】(1)据图分析,三条曲线中,人口曲线呈上升趋势,资源曲线呈下降趋势,环境污染呈上升趋势。三条曲线的发展趋势,说明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资源和环境受到的压力过大,生态破坏严重,环境污染加强。(2)为此,我们必须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坚持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三大原则。
【点睛】本题难度低,解答本题需要仔细分析图示曲线的变化,并推测出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7.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近几年城市化率变化图
材料二 某年份中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城市化率排名与当年人均GDP及排名(除港澳台外)。
城市化率排名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省级行政区 | 上海 | 北京 | 天津 | 广东 | 辽宁 | 黑龙江 | 吉林 | 江苏 | 新疆 | 内蒙古 |
人均GDP(美元/人) | 7330 | 6410 | 5340 | 3630 | 2830 | 2100 | 2020 | 3710 | 1890 | 2590 |
人均GDP排名 | 1 | 2 | 3 | 6 | 8 | 11 | 12 | 5 | 14 | 10 |
(1)材料中城市化率是指_________,它是衡量_________的标志。
(2)由材料一可知,我国近年来城市化水平呈_________趋势,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
(3)材料二可知,我国城市化水平较高的省级行政区大都分布在_________,分析其原因。
(4)有关上海市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城市化基础水平高 B.经济发展水平高
C.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D.人口迁人率高
(5)由材料二可知新疆人均GDP居第14位,但城市化率较高,试分析其原因。
【答案】(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城市化水平
(2)加速增长 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3)东部沿海地区 东部沿海地区工农业基础好,商贸发达,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
(4)C
(5)新疆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农业生产以游牧为主,人口稀少,而城市大多集中于自然条件优越的绿洲,人口密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题读2010年城市化率数值及省级行政区城市化率排名,可判断城市化率是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它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志。第(2)题读材料一图可知我国近年来城市化水平呈增长趋势,其根本原因是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剩,转变成非农业人口,涌入城市,城市化水平得到高速发展。第(3)题读材料二表格可知,我国城市化水平较高的省区大都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因东部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第(4)题上海市城市化起步早,基础水平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迁入多,但人口的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连续多年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为负值。故选C。第(5)题新疆因自然条件恶劣,干旱缺水,导致人口稀少,但是城市多位于水源较多的绿洲地区,人口密度大,所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高,城市化率高。
考点:城市化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城市化标志、城市化水平,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识记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志,会分析影响城市化水平高低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