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福建省莆田第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解析版)
展开福建省莆田第九中学2018-2019学年
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
读“某个时刻太阳系局部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 关于图中四个天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这四个天体的级别相同
B. 小行星带位于M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
C. 此刻地球上可能会出现日食现象
D. 地球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2. 有人想了解M星球上是否有生物存在,你认为他必须要了解下列信息中的哪些信息( )
①M星球上是否有火山活动
②M星球上是否有水
③M星球上是否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④M星球上的温度是否适宜
⑤M星球是否围绕太阳公转
A. ②③④
B. ①②③④⑤
C. ①②③
D. ②③④⑤
【答案】1. B 2. A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太阳与八大行星的位置关系可知,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语木星之间。
【2题详解】
拥有生命的条件从适宜的温带、适宜的大气、液态水等条件分析。
3. 剧烈太阳活动产生的太阳风吹袭地球,可能引起( )
A. 人口迁移加快 B. 风力电厂增产
C. 生活耗能降低 D. 卫星导航失效
【答案】D
【解析】剧烈的太阳活动产生的太阳风吹袭地球,干扰地球大气层中的电离层,导致无线电短波受到影响,从而使得卫星导航失效,而对地球上的风力、生活耗能、人口迁移没有影响。
4. 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
A. 金星 B. 太阳
C. 月球 D. 火星
【答案】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太阳系中各成员的相互关系。九大行星的位置距太阳由近及远为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冥。而地球的邻星是金星和火星,但是地球有一个卫星——月球,距离地球最近。故答案选D项。
5.下列各项中,可以构成天体系统的是( )
A. 地球和太阳 B. 北斗七星
C. 地球和月球 D. 大熊座诸恒星
【答案】C
【解析】
宇宙中邻近的天体彼此相互吸引,形成以质量大的天体为中心,其他天体围绕这个中心旋转的天体集团。地球必须和其他行星围绕太阳公转,它们和太阳共同构成太阳系,A错误。各恒星之间不能互相吸引而形成相互绕转的关系,BD错误;地球和月球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共同构成地月系,C正确。故选C项。
6.耀斑爆发会干扰地球上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往往在( )
A. 子夜 B. 白天 C. 日出前 D. 日落后
【答案】B
【解析】
耀斑爆发时发射的高能粒子流随太阳风进入地球电离层,会引起电离层的扰动,此时在电离层传播的短波无线电信号被部分或全部吸收,从而导致通讯衰减或中断。因此,只有地球面对太阳的一侧,才能受到太阳发射来的电磁波的最大干扰。故正午耀斑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最强。排除ACD,故选B。
7.太阳源源不断地向宇宙空间释放能量,它本身需要( )
A. 增加一些质量 B. 损耗一些质量
C. 增加一些动力 D. 提高一些能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
考查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
【详解】太阳是靠损耗本身的质量来释放能量的,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式,它们之间的关系为E=mc 2
8.下列现象哪些可能与太阳活动有关:
①两极地区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②农历不同的日期看到月相变化
③航海过程中指南 针突然失灵 ④地 球上气候的变化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掌握和理解。
【详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地球气候的影响;二是对地球高层大气中电离层的影响;三是对地球磁场的影响。①和②属于干扰项,①属于地球公转的意义之一;②是日、地、月三者相对位置的运动变化导致的结果,与太阳活动无关。故选B项。
9.据你的经验判断,下列可以不加强对太阳活动的研究和预报的部门是
A. 通 信部门 B. 航天部门
C. 冶金工业 D. 气象部门
【答案】C
【解析】
【分析】
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掌握和理解。
【详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地球气候的影响;二是对地球高层大气中电离层的影响;三是对地球磁场的影响。通信、航天、气象部门都与之有关,只有冶金工业可以不加强对太阳活动的研究和预报。故选C项。
10.太阳释放出的巨大能量来自于( )
A. 中心高 温高压下的核聚变反应 B. 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
C. 日冕层的太阳风 D. 色球层的日珥
【答案】A
【解析】
【分析】
考查太阳释放出巨大能量的来源。
【详解】太阳释放出的能量来自于其本身的质量,符合物理学的质能转换方程;是通过氢原子聚变为氦原子的过程来实现质能转换的。故选A项。
11.关于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地球上水循环、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②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动力
③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量来源
④太阳内部核反应的能量来源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太阳辐射维持了地表的温度,是地球上植物生长;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煤、石油等是历史时期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太阳能被埋藏到地下,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变转化而形成的,故也与太阳辐射有关;而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动力是太阳活动;太阳内部核反应的能量来自于太阳内部而不是太阳辐射。故①③正确。
12.太阳活动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是( )
A. 一定是正相关 B. 一定是负相关
C. 有时正相关,有时负相关 D. 不相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
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详解】太阳活动与气候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不同的纬度不同时期可能是正相关,也可能是负相关。故选C。
13.关于地球的热量收支状况,表述正确的是( )
A. 地球不断吸收太阳辐射,结果终将变得越来越热
B. 高纬地区接收的太阳辐射少于其支出的长波辐射,高 纬地区将变得越来越冷
C. 高纬地区热量的收入少于支出,但因温室效应的作用,高纬度地区并不会越来越冷
D. 由于大气环流和洋流的作用,低、高纬度地区间不断进行热量交换,地球热量收支总体处于平衡 状态
【答案】D
【解析】
【分析】
考查地球的热量收支状况。
【详解】考查知识识记能力。D项表述符合相关的地理原理。而A项末考虑热量支出,地球不断吸收太阳辐射,同时也不断支出热量,结果不会变得越来越热,A错误;B、C项均忽略了高、低纬地区热量交换的重要作用,由于大气环流和洋流的作用,低、高纬地区之间不断进行热量交换,地球热量收支总体处于平衡状态,B 错误,D正确;高纬地区接收的太阳辐射少于其支出的长波辐射,但是该地区能接受通过洋流和大气运动来自低纬度的热量,高、低纬地区不断进行着热量交换,高纬度地区并不会越来越冷,C错误。故选D。
围绕着40亿光年外的类太阳恒星巨蟹座55A运行的“超级地球巨蟹座55e”,它的直径是地球的2倍,质量是地球的10倍,没有自转运动,公转周期18小时。昼半球的最高温度将近2426.8摄氏度,昼夜半球的温差高达1300摄氏度。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4. 该“超级地球”可能位于
A. 地月系 B. 太阳系
C. 银河系 D. 河外星系
15. 该“超级地球”温度高的原因最可能是
A. 质量庞大 B. 距恒星近
C. 公转周期短 D. 没有大气层
【答案】14. D 15. B
【解析】
【14题详解】
该“超级地球”围绕类太阳恒星巨蟹座55A运行,说明不在太阳系内,因此A、B错误;银河系的直径大约为10万光年,而“超级地球”位于地球40亿光年外,说明不在银河系中。因此该“超级地球”最可能位于河外星系。
【15题详解】
该“超级地球”以恒星为中心运行,可能是行星,自身不能发光发热,其热量主要来源于恒星,其热量多少主要取决于距恒星的远近,因此其温度高的原因最可能是距恒星近。
读“某局部区域经纬网图,完成下列问题。
16. 根据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图中①②③④四点,即位于北半球又位于西半球的是( )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17. 图中 a、b、c、d 四个区域,实际面积最小的是( )
A. a B. b C. c D. d
18. 图中①点位于②点的( )
A. 东南方向 B. 东北方向
C. 西南方向 D. 西北方向
【答案】16. B 17. D 18. A
【解析】
【16题详解】
北半球是指赤道以北地区,西半球是指20°W向西至160°E之间的区域,据此结合图示信息,选B。
【17题详解】
由于地球是球形,越往两极,纬线圈长度越小,图幅相同,所跨纬度越高,所占实际面积越小,据此选D。
【18题详解】
图中①点(40°S,180°)、②点(20°S,140°E),据此①点位于②点的东南方向。
下图为某山地局部的等高线示意图,此图的等高距为 30 米。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9. 瀑布具有溯源侵蚀的作用。若图中有一瀑布,则几千年前该瀑布可能位于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0. 图中瀑布的落差最大可能是
A. 88 米 B. 92 米
C. 31 米 D. 63 米
【答案】19. D 20. A
【解析】
【19题详解】
图中陡崖示线指向低处,丙、丁位于陡崖底部,乙、甲位于陡崖顶部;瀑布发育在山谷,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乙位于瀑布上游,几千年后该瀑布可能位于乙处,B正确;丁处等高线向低处凸,为山脊,山脊不会形成瀑布。
【20题详解】
瀑布发育在山谷,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乙、丁处陡崖会形成瀑布;陡崖的相对高度(H)计算公式是:(n-1)*d≤H<(n+1)*d,n表示等高线条数,d表示等高距,图中陡崖处有两条等高线重合,等高距是40,可计算出40≤H<120,最大可能是110米,D正确。
【点睛】
陡崖的相对高度(H)计算公式是:(n-1)*d≤H<(n+1)*d,n表示等高线条数,d表示等高距。
二、综合题(40分)
21.下图中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据下图回答问题。
(1)乙点的坐标为: 。
(2)乙点位于丙点的 (填方向)。
(3)甲、乙两点间的最短距离约为 km。
(4)拟在甲地试射一枚洲际导弹,目标地为丙地。为节约导弹飞行中消耗的燃料,则该导弹的飞行 方向应为 (不考虑垂直方向)。
(5)某人从乙点出发,依次向正东、正北、正西、正南方向分别行驶 6660km,则他将到达的地点 坐标约为 。
【答案】(1)(60°S,80°W) (2)东南 (3)16650 (4)先东北,后东南
(5)(60°S,20°W)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经纬网的应用。
【详解】(1)读图分析可知,地图地球的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因此为南半球,根据纬线的分布特点可知,乙地位于60°S,经度为80°,根据经度顺着地球自转方向逐渐减小的特点,判断乙为80°W,故地理坐标为(60°S,80°W)。
(2)读图分析可知,丙地位于30°N,170°E,由此判断从南北方位上来说,乙点位于丙点的南方,从东西方位上来说,乙地位于丙地的东方,综合判断乙点位于丙点的东南。
(3)读图分析可知,甲地位于(100°E,30°N),乙位于(60°S,80°W),甲乙两地的经度和为180 °,因此甲乙在同一经线圈上,两地之间的劣弧即为两点间的最短距离,甲乙两地之间的纬度差为150°,因此两地之间的距离为150°×111=16650千米。
(4)节约导弹飞行中消耗的燃料,导弹应该沿甲、丙两地之间的最短距离飞行,根据甲丙两地位于北半球,因此两地之间最短航线应该向高纬弯曲,据此判断,飞机的飞行方向应为先东北,后东南。
(5)通过图文材料分析可得到以下有效信息:乙位于(60°S,80°W),从乙点出现向正东方向前进,即沿60°纬线向东运动6660km,根据60°纬度经度每差一度距离相差111×COS60°,可知沿60°S向东走120个经度,到达地点为(60°S,40°E),然后向北移动,即沿40°E向北运行6660千米,根据纬度每差一度,距离相差111千米,因此向北走60个纬度,即到达地理位置为(0,40°E),向正西走,即沿着赤道走6660千米,赤道上经度每相差一度,距离相差111千米,因此向西走60个纬度,到达地点为(0,20°W),随后沿20°W向南走6660千米,最后到达(60°S,20°W)。
22.读“亚洲季风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代表冬季的是图 ,A 季风的主要成因是 。
(2)图中季风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从商品率、生产规模和机械化水平方面说明 其主要特点 。
(3)该种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优势区位因素是 。
【答案】(1)图甲 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2)水稻种植业 商品率低、生产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
(3)夏季高温多雨,劳动力丰富
【解析】
【分析】
考查季风成因,农业地域类型及特征,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优势。
【详解】(1)读图可知,代表冬季的是图甲,A季风是南亚季风,其主要成因是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2)图中季风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水稻种植业,从商品率、生产规模和机械化水平方面说明其主要特点商品率低、生产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
(3)图中季风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水稻种植业,该种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优势区位因素是夏季高温多雨、劳动力丰富。
23.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①~⑥各直线上添画箭头,完成水循环过程。
(2)写出①~⑥所表示的各环节: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
(3)①~⑥各箭头表示水循环中的 循环,其重要意义是 。
【答案】(1)略(2)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降水水汽输送蒸发(3)海陆间使陆地上的水 资源得到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
【解析】
【分析】
通过这些环节把三种形态的水体连接成为一个相互转化的动态系统,其中蒸发与降水、水汽输送与径流输送作用更加明显
【详解】(1)图中所示为海陆间水循环,该水循环的环节包括蒸发—气流输送—凝结—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据各环节含义填绘箭头即可。
(2)根据海陆间水循环的环节包括蒸发—气流输送—凝结—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可以推测①~⑥所表示的各环节为: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降水、水汽输送 、蒸发。
(3)根据①~⑥各箭头表示的水循环发生在海洋和陆地之间可以推测此循环为海陆间水循环,该水循环可以使陆地上的水资源得到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
【点睛】水循环根据发生领域的不同可以分为海陆间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其中海陆间水循环包含蒸发—气流输送—凝结—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该水循环对陆上水体补给最多,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
24.读图,回答问题:
(1)将左图中的A、B、C、D 标在右图适当的位置,并注出两至日。
(2)在右图中画出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
(3)地球公转运行到图中 点时,接近远日点位置,其公转速度最慢。
(4)A→B 期间太阳直射点在 半球,并且逐渐向 移动,此期间北京的白昼在不断 变 。
【答案】(1)上为 A ,下为 C,左为 B,右为 D,左为夏至日,右为冬至日。
(2)均为逆时针(3)B(4)北 北 长
【解析】
【分析】
考查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二分二至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地球公转特征。
【详解】(1)左图中A、B、C、D依次为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日,从右图中地轴的倾向可找出夏至、冬至点,再据公转方向即可判断出各点的位置。
(2)自转与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其自转与公转都方向为逆时针,自转方向在北极上空可标出逆时针方向;公转方向在公转轨道旁画出逆时针箭头。
(3)地球公转轨道为近似正圆的椭圆,七月初地球运行到远日点附近,读图可知,地球公转运行到图中B点时,接近远日点位置,公转速度较慢。
(4)自A到B,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此期间北半球各地白昼渐长,而夜渐短。
25.探索地外文明一直是人类的一大梦想,欧洲南方天文台于美国东部时间 2007 年 4 月 24 日公布了 新发现的行星“Gliese581c”围绕红矮星“Gliese581”运转的模拟图。天文学家认为,这颗行星可 能适合人类居住。下图表示这颗新发现的行星与周边几颗行星的比对情况。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要适合人类居住, 此颗行星应具备什么条件。
【答案】内部条件:与所绕转的恒星距离适中,自转周期不长→适宜的温度→液态水的存在; 体积质量适中→吸引保存适量的大气;外部条件:光照条件稳定→生命演化连续;大小 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宇宙环境安全。
【解析】本题以探索地外文明为背景考察生命存在的条件,只要类比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即可作答。主要从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来进行分析。内部原因主要从稳定和安全两方面分析,内部原因主要从适宜的温度、适合呼吸的大气、液态水体等方面进行分析。
点睛: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外部条件:相对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
①太阳的稳定——提供光和热。
②安全的行星际空间——轨道共面同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
自身条件:
温度——①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为150℃。
生命必需条件 大气——②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形成大气层
生物的作用对大气成份的改造。
水——③结晶水汽化 原始的大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