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理】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解析版)
展开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2019学年
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若测得D处的气温是20℃,仅考虑海拔因素,则山顶G的气温是( )
A. 12.5℃ B. 13.5℃ C. 14.5℃ D. 15.5℃
2.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李庄位于周庄的西南方向
B. 图中F处可能会有瀑布
C. 图中B处是山脊
D. 若测得李庄和周庄的图上距离约2厘米,那么它们实际相距1千米
【答案】1. D 2. 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以及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等相关知识,属于基础题目。
【1题详解】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图中D处海拔100米,山顶G的海拔850米,二者相对高差750米, 温差为4.5℃,因此山顶G的气温是15.5℃,故D正确
【2题详解】
依据图中指向标可知,李庄位于周庄的西南方向;图中F坡度较缓,因此没有瀑布发育;图中B处等高线凸出方向海拔降低,说明B出海拔高于周围地区,为山脊;依据图中比例尺可计算出李庄和周庄实际相距1千米。本题要求选择错误项,故选B。
【点睛】方向判定类题目应注意图中是否有指向标,若有,一定依据指向标定向;实际距离等于图上距离除以比例尺。
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3. 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 )
A. 洪水期持续放水 B. 枯水期持续放水 C. 洪水期集中放水 D. 枯水期集中放水
4.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蕴涵的地理原理主要是( )
A. 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 B. 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原理
C. 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 D.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原理
【答案】3. D 4. C
【解析】
【分析】
本题组以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整治效果为背景,考查考生结合相关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题详解】
将水库下游河床淤积的泥沙冲走需要河水具有较大的侵蚀和搬运能力,而河流的搬运能力与河流的流量和流速呈正相关。河流在洪水期不需水库放水即可完成河床清淤,故排除A、C选项。河流在枯水期流量和流速较小,侵蚀搬运能力弱,此时水库中蓄积的水量集中放水,可以加大对下游河床的冲刷,但是持续放水需要的时间较长,单位时间内所放水量也不能过大,因此影响下游河床的清淤效果,故D 正确,B错误。
【4题详解】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主要说明各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体现了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故C正确。
【点睛】第一小题易错选成C答案。洪水期水量大,流速快,泥沙不易淤积,因此不需水库放水即可完成河床清淤。
5.甲乙丙三幅地图图幅相同,则比例尺最大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无法比较
【答案】A
【解析】
【详解】图幅相同,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实际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故A正确。
6.下列图中阴影部分位于西半球,同时又位于北半球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C
【解析】
西半球是指从20°W向西至160°E的区域、北半球是赤道以北地区,据此,符合要求的是C。
读“北美洲气候类型图”和“北美洲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7. 北美洲的气候特点是( )
A. 气候复杂多样,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B. 季风气候显著
C. 气候单一,地中海气候分布广 D. 热带气候为主
8. 北美洲温带海洋性气候沿西海岸南北狭长分布,主要原因是( )
A. 纬度位置的影响 B. 海陆位置的影响 C. 季风的影响 D. 地形的影响
【答案】7. A 8. D
【解析】
【7题详解】
由图中气候类型分布可知,北美洲的气候特点是气候复杂多样,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故A正确,B、C、D错误。
【8题详解】
科迪勒拉山系南北延伸,阻挡了北美洲温带海洋性气候向东的扩展,因此北美洲温带海洋性气候沿西海岸南北狭长分布,故D正确。
9. 下列各纬线圈中,地球自转线速度约为赤道处一半的是
A. 热带与温带分界的纬线圈
B. 温带与寒带分界的纬线圈
C. 低纬度与中纬度分界的纬线圈
D. 高纬度与中纬度分界的纬线圈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60度纬线的长度是赤道的一半,线速度约为赤道的一半。60度纬线是高纬度和中纬度的分界线,D对。热带与温带分界是回归线,A错。温带与寒带分界是极圈,B错。低纬度与中纬度分界的30度纬线,C错。
【考点定位】地球上重要纬线。
【名师点睛】地球上60°纬线圈的长度是赤道的一半,自转线速度也是赤道自转线速度的一半。了解地球上五带划分界线,是回归线和极圈,不是60°纬线。了解低、中、高纬度的划分界线,中、高纬度以60°纬线为界。
10.2018年6月16日李雷同学从北京乘飞机到美国纽约(西五区)参加夏令营。18:30分飞机准时起飞,此时美国纽约的时间是
A. 6月15日5时30分 B. 6月16日5时30分
C. 6月16日13时30分 D. 6月17日7时30分
【答案】B
【解析】
【详解】北京时间采用的是东八区的区时,因此美国纽约(西五区)比北京时间晚13小时,早加晚减,所以此时美国纽约的时间是6月16日5时30分,故B正确。
【点睛】区时时间计算注意: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即相差几小时,东早西晚,早加晚减;东时区与西时区,时间差用时区号相加。
读“我国黄土高原地区范围示意图”,结合所学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1. 我们漫步在黄土高原上,可以看到
A. 小桥流水,前街后河 B. 千沟万壑,窑洞层叠
C. 河网密布,四合院落 D. 椰树林立,竹楼掩映
12. 治理黄土高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是
A. 禁止采矿 B. 陡坡开垦梯田 C. 保持水土 D. 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答案】11. B 12. C
【解析】
【11题详解】
黄土高原面支离破碎,千沟万壑,窑洞为当地传统民居,故B正确。
【12题详解】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因此治理黄土高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是保持水土,故C正确。禁止采矿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陡坡开垦梯田与扩大水稻种植面积会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故A、B、D错误。
13.与莫斯科相比,伦敦的降水与气温特点
A. 降水较少,气温变化大 B. 降水较多,气温较高
C. 降水较多,气温温差小 D. 降水较少,气温较低
【答案】C
【解析】
【详解】伦敦属温带海洋性气候,莫斯科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因此与莫斯科相比,伦敦降水较多,气温温差小。故C正确。
14.某地夏季比较凉爽,经常阴雨连绵,该地的气候类型为
A. 热带雨林气候 B. 热带沙漠气候
C. 温带海洋性气候 D. 温带大陆性气候
【答案】C
【解析】
【详解】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温夏凉,气温年较差小,全年降水较多且逐月分配均匀;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全年降水较少。故C正确,A、B、D错误。
【点睛】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40°--60°大陆西岸,受西风与暖流的影响,全年温和湿润。
15.关于以下四幅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地和乙地都位于亚热带地区
B. 甲地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C. 乙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D. 甲乙两地降水季节变化明显,降水都集中在夏季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图中气温和降水信息可知,甲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乙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故B正确,A、C、D错误。
16.1935 年,胡焕庸先生以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一线将中国人口区划为东南半壁和北半壁,之后该线被命名为“胡焕庸线”,它是反映中国人地关系的重要地理发现之一。西北半壁人口比重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A. 面积较小 B. 开发历史晚 C. 交通不便 D. 自然环境恶劣
【答案】D
【解析】
【详解】“胡焕庸线” 西北半壁地区位于我国内陆地区,气候干燥,降水少,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自然条件较恶劣,因此人口比重较小。故D正确。西北半壁占我国国土总面积比重达 64%,故A错误。开发历史晚与交通不便是自然环境恶劣所致,因此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B、C。
【点睛】解答时注意题干要求“主要原因”。
17.1935年,胡焕庸先生以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一线将中国人口区划为东南半壁和西北半壁,之后该线被命名为“胡焕庸线”,它是反映中国人地关系的重要地理发现之一。
导致“胡焕庸线”两侧人口比重变化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东南半壁人口死亡率较高 B. 西北半壁大量人口迁人东南半壁
C. 西北半壁人口出生率较高 D. 东南半壁大量人口迁人西北半壁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以“胡焕庸线”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详解】“胡焕庸线” 西北半壁多少数民族,经济欠发达,受国家人口政策等因素影响,人出生率较高,故C正确。东南半壁经济较发达,人口死亡率低,故A错误。材料显示东南半壁人口所占比重不断下降,而西北半壁人口所占比重不断上升,西北半壁大量人口迁人东南半壁所导致的结果应与之相反,故B错误。东南半壁经济较西北半壁发达,我国人口迁移主要表现为从经济欠发达地区迁往经济发达地区,故D错误。
【点睛】本题宜采用排除法。
下图为“亚洲的气候类型”。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8. 亚洲东部和南部地区
A. 季风气候显著 B. 海洋性气候为主 C. 大陆性气候为主 D. 热带气候分布广
19. 属于亚洲气候特征的正确叙述是
①气候复杂多样 ②季风气候显著 ③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④高原和高山气候独特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18. A 19. A
【解析】
【18题详解】
结合图例可知,亚洲东部为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为热带季风气候。故A正确。
【19题详解】
亚洲气候的特点是: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泛;高原和高山气候独特不属于亚洲气候特征,故A正确。
【点睛】除亚洲外,高原和高山气候在南、北美洲西侧均有分布,并非亚洲独有。
下图为某大洲沿30°N的地理事物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0. 图中所示地区的地势特征是
A. 地势中间高,南北低 B. 地势中部高,东西低
C.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 D. 高原为主,地形单一
21. 图中以苏伊士运河为界,分隔了亚洲与
A. 非洲 B. 欧洲 C. 大洋洲 D. 南美洲
【答案】20. B 21. A
【解析】
【20题详解】
图示地区为沿纬线展开,因此为东西方向延伸。图中信息显示地势特征是中部高,东西低,故B正确,A、C错误。图中地形由高原、平原和盆地,因此地形单一说法错误,故D错误。
【21题详解】
苏伊士运河是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故A正确。
近年来,我国一些行业有外资流出现象,且集中在制造业。从外资流出方向看,跨国巨头多选择将工厂迂回本土或迁往东南亚一些国家,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遭遇挑战;下表为制造业中部分离开中国的公司、行业、离开原因及流向表,据图表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22. 国外制造业大量外资流出中国的主要原因是
A. 国内制造企业的崛起与超越 B. 中国对外资企业的政策打压
C. 工资水平上升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使利润减 D. 中国环境污染不断加剧
23. 下列最不可能属于东南亚成为一些国家制造业迁离中国后的首选去处的原因的是
A. 东南亚国家给予跨国公司更优惠的政策
B. 农业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
C. 劳动力价格比中国低
D. 生产经验丰富,生产技术水平高于中国
【答案】22. C 23. D
【解析】
【2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产业转移的原因。由材料可知,中国原料价格上涨和工资水平的提高,造成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利润减少。故答案选C项。
【2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产业转移的原因。东南亚人口众多,经济较为落后,劳动力价格比中国低;农业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海陆交通便利等,为了吸引外力,东南亚国家给予跨国公司更优惠的政策;因此ABC正确,东南亚经济较为落后,生产经验和生产技术水平低于中国,D错误。故答案选D项。
剪纸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欣赏剪纸作品,完成下列问题。
24. 图中少数民族是
A. 高山族 B. 朝鲜族
C. 蒙古族 D. 维吾尔族
25. 下列描述与图中少数民族生活环境相符的是
A. 地形崎岖、沟谷众多
B. 地表坦荡、起伏和缓
C. 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D.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答案】24. C 25. B
【解析】
【24题详解】
由图中乐器 、住宅、服饰等信息可知,图中少数民族是蒙古族,故C正确。
【25题详解】
蒙古族集中分布于内蒙古高原,内蒙古高原地表坦荡、起伏和缓,故B正确。地形崎岖、沟谷众多为云贵高原特征;雪山连绵、冰川广布为青藏高原特征;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为黄土高原特征。故A、C、D错误。
下图示意中国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6. 下列自然资源中,人均占有量最接近世界平均水平的是
A. 石油 B. 水
C. 耕地 D. 煤炭
27. 该图反映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是
A. 总量丰富 B. 人均占有量少
C. 总量缺乏 D. 人均占有量多
【答案】26. D 27.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为容易题。
【26题详解】
由图中数据可知,人均占有量最接近世界平均水平的是煤炭,故D正确。
【27题详解】
由图中数据可知,我国主要资源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故B正确。
2017年4月5日讯,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通知,决定设立雄安新区。这是 继深圳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结合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28. 想要了解雄安新区的位置,应该查阅
A. 河南省政区图 B. 河北省政区图
C. 中国政区图 D. 世界政区图
29. 下列关于设立雄安新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临近京、津,地处保定腹地,区位优势明显
B. 有利于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C. 将大力发展传统工业部门
D. 建设绿色智慧新城是新区重要任务之一
【答案】28. B 29. C
【解析】
【28题详解】
想要了解雄安新区的位置,应该查阅大比例地图,雄安新区位于河北省,故B正确。
【29题详解】
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通畅、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发展空间充裕,具备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建立雄安新区的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要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淘汰传统工业,绿色智慧新城是新区重要任务之一。本题要求选择不正确项,故选C
【点睛】该题考查了时事热点,注意知识的积累。
30.下列有关云南省旅游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民族风情浓郁 B. 有奇异的喀斯特地貌 C. 桂林山水甲天下 D. 原始热带雨林
【答案】C
【解析】
【详解】云南为我国拥有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云贵高原处喀斯特地貌发育,西双版纳地区有原始热带雨林。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不属于云南省。本题要求选择“不正确”选项,故选C 。
【点睛】注意本题要求选择“不正确”选项。
二、非选择题 (共40分)
31.下图为中国疆域略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是海陆兼备的大国,濒临的海洋A是 海,邻国B是 。
(2)我国疆域辽阔,东西跨度大,最西端位于C 高原上;南北跨纬度大约 度。
(3)D省级行政区是________(填全称),其主要的少数民族是 族;E省的简称是________。
(4)MN为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N 是云南省 县,此线西北部人口稀疏,东南部人口 。
【答案】(1)南海 印度 (2)帕米尔 49
(3)西藏自治区 藏 闽 (4)腾冲 稠密(密集)
【解析】
【详解】(1)由图中位置可知,A为南海,B为印度。
(2)我国最西端位于帕米尔高原上;南起4°N附近的曾母暗沙,北至53°N附近的漠河,南北跨纬度大约49度。
(3)D为我国西藏自治区,主要的少数民族是藏族,E为福建省,简称闽。
(4)人口地理分界线从云南的腾冲至黑龙江的黑河,此线东南部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达人口密集。
32.读“地壳物质循环简略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箭头的方向,将①--⑦中所有数字所代表的地质作用分别填入空格内:属于冷却凝固作用的是__________;属于高温熔化的是__________;属于变质作用的是__________,表示外力作用的是__________。
(2)A所属的岩石类型是__________,B所属的岩石类型是__________。
(3)请写出地壳物质循环的意义。(至少写出两条)
【答案】(1)⑥ ⑤⑦⑧ ①④ ②③
(2)岩浆岩 沉积岩
(3)一是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二是改变了地表形态;三是改变了地理环境。(任答两条即可
【解析】
【详解】(1)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因此图中A为岩浆岩,⑥表示冷却凝固作用。岩浆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岩浆岩与变质岩在外力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因此①为变质作用,②③为风化、搬运、沉积等外力作用,B为沉积岩。已经形成的各类岩石高温熔化形成岩浆,因此表示高温熔化的为⑤⑦⑧。沉积岩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因此④为变质作用。
(2)A岩石由岩浆直接冷却凝固而成,为岩浆岩。B是岩浆沿与变质岩经外力作用而成,为沉积岩。
(3)地壳物种循环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改变了地表形态从而改变了地理环境。
33.读“俄罗斯”和“澳大利亚”图,回答下列问题。
(1)澳大利亚和俄罗斯都濒临的大洋是 _____________洋。
(2)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俄罗斯四大工业区建立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沟通俄罗斯东、西部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
(4)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都集中分布在 _____________地区。
(5)因矿产大量出口,澳大利亚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
(6)关于两国叙述正确的是( )
A.澳大利亚被北回归线穿过 B.俄罗斯地跨亚非两洲
C.澳大利亚地形以丘陵为主 D.俄罗斯的河流大部分注入北冰洋
【答案】(1)太平 (2)丰富的矿产资源 (3)铁路
(4)东南沿海 (5)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6)D
【解析】
【详解】(1)澳大利亚和俄罗斯的东侧均为太平洋。
(2)读图可知,俄罗斯四大工业区附近都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3)图中信息显示,沟通俄罗斯东、西部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是铁路。
(4)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都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5)因矿产大量出口,澳大利亚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6)澳大利亚被南回归线穿过;俄罗斯地跨亚欧两洲; 澳大利亚大陆也可分为三个地形区:东部山地、西部高原和中部平原;俄罗斯的河流大部分注入北冰洋。故D正确,A、B、C错误。
34.读“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省级行政区简称。
A B D E
(2)写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省级行政区的行政中心名称。
① ② ③ ④
【答案】(1)A内蒙古 B陕或秦 D冀 E新 (2)西宁 南京 海口 成都
【解析】
【详解】(1)依据图中各省级行政区的轮廓和相对位置可知:A为 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B为陕西省,简称陕或秦;D 为河北省,简称冀;E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
(2)①为青海省,行政中心西宁;②为江苏省,行政中心南京;③为海南省,行政中心海口;④为四川省,行政中心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