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段考(解析版) 试卷
展开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
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段考
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5分,共60分)
宇宙中的天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质量,其相互吸引和绕转形成了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 河外星系、太阳系、地球三者之间的关系符合下列示意图中的
A. B.
C. D.
2. 我国的“神州十一号”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后形成的组合体不属于
A. 地月系 B. 太阳系 C. 银河系 D. 河外星系
【答案】1. D 2. D
【解析】
【1题详解】
地球绕着太阳转,太阳绕着银心转,故河外星系包含太阳系,太阳系包含地球,银河系与河外星系是同级并列关系,据此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图中的D,故选D。
【2题详解】
我国的“神州十一号”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后形成的组合体依然在太阳系,太阳系属于银河系,银河系与河外星系是同级并列关系,故太阳系不属于河外星系,选D。
据腾讯新闻2017年1月26日消息,最新研究表明,类似地球最简单、最远古的微生物,可幸存于火星极端稀薄的大气层中。当前火星表面干燥寒冷,但是大量证据显示,数十亿年前河流、湖泊和海洋覆盖在火星表面,由于地球液态水存在的区域就有生命,科学家猜测当火星处于潮湿气候状态下,生命体可以进化形成。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 通常情况下火星很难有生命的孕育主要是因为
A. 常年低大气压环境 B. 缺乏足够的液态水
C. 日温度两极化现象 D. 距日距离较远
4. 火星生命体可以形成的条件必须要有
①微生物的存在 ②水资源充足 ③光照、温度适宜 ④适宜的大气环境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②③ D. ①②③
【答案】3. D 4. B
【解析】
【3题详解】
当前火星表面干燥寒冷,而数十亿年前潮湿的环境下可能有生命体进化,说明气温低、干燥,使其很难孕育生命,而这是火星距离太阳较远造成的,D正确。
【4题详解】
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公转和自转周期适当,地球表面平均湿度保持在15℃左右,有利于液态水的存在和生命过程发生、发展;地球具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其引力可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在地球的周围,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地球有液态水;借鉴地球生命现象存在的条件,与②③④三项关系最密切,B正确。
【点睛】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与地球所处的安全的宇宙环境和自身的有利条件有密切关系。太阳正处于壮年期,状态稳定;行星及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公转和自转周期适当,地球表面平均湿度保持在15℃左右,有利于液态水的存在和生命过程发生、发展;地球具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其引力可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在地球的周围,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地球有液态水。
下图是“地球自转等线速度示意图”,R、T在同一纬线上。据此回答以下小题。
5. 该区域所在的半球位置和纬度位置是
A. 南半球低纬度 B. 北半球中纬度
C. 南半球中纬度 D. 北半球高纬度
6. R点地形最有可能是
A. 丘陵 B. 高原
C. 山地 D. 盆地
【答案】5. A 6. B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该地线速度向南减小,所以为南半球。根据该地线速度较大,所以纬度较低。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6题详解】
R地自转线速度较同纬度地区小,可能由于地势较低形成的。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读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变化图(左图)和地球公转线速度变化图(右图)回答下列各题。
7. 左图中P点的纬度,右图中N点对应的月份分别是
A. 60° 1月 B. 30° 1月
C. 60° 7月 D. 30° 7月
8. 当地球公转线速度为M时
A. 地球离太阳最近 B. 地球离太阳最远
C. 北半球为夏至 D. 北半球为冬至
【答案】7. C 8. A
【解析】
【7题详解】
P点地球自转线速度约为赤道上的一半,其纬度为60°N;右图中N点地球公转线速度达一年中最小值,为7月初。据此分析选C。
【8题详解】
当地球公转线速度为M时,也就是公转速度最大时,为近日点,1月初,此时地球离太阳最近,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据此选A。
【点睛】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地球公转至近日点,1月初时,接近冬至日,速度最快;公转至远日点,7月初,接近夏至日,速度最慢。
2012年6月18日~26日,“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完成两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9. 北京时间6月18日14:14“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第一次交会对接成功。此时,位于南太平洋望远六号测控船(118°W)的区时是
A. 6月17日22:14 B. 6月18日22:14
C. 6月18日6:14 D. 6月19日6:14
10. 两次空间交会对接期间
A. 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一直向北移 B. 地球公转速度先变慢后变快
C. 我国各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 D. 我国各地昼长先变长后缩短
11. 下列现象最有可能干扰航天器与地面指挥系统通信联系的是
A. 太阳辐射 B. 太阳活动 C. 地月引力 D. 流星现象
【答案】9. A 10. D 11. B
【解析】
【9题详解】
北京时间6月18日14:14,“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第一次交会对接成功。118°W位于西8区,与北京时间相差16小时,东边的比西边的早,此时,位于南太平洋望远六号测控船(118°W)的区时是 6月17日22:14,A对。B、C、D错。
【10题详解】
两次空间交会对接期间,日期是6月18日~26日,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先向北移,后南移,A错。7月初,地球公转到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此期间地球公转速度一直变慢,B错。我国大部分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后变小,C错。我国各地昼长先变长后缩短,D对。
【11题详解】
最有可能干扰航天器与地面指挥系统通信联系的是太阳活动,能够引起地球电离层扰动,导致无线电短波通讯信号中断,B对。太阳辐射、地月引力、流星现象不干扰电离层,不影响无线电信号,A、C、D错。
阅读下表,回答下列各题。
| 第一天 | 第二天 | 第三天 |
升旗时间 | 6:04 | 6:03 | 6:02 |
降旗时间 | 17:56 | 17:57 | 17:58 |
12. 上表是天安门广场升降旗时间(注:与日出日落时间相同),此时,昼夜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昼长夜短 B. 昼夜平分 C. 昼短夜长 D. 无法判断
13. 上表说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是
A. 北半球,向南移 B. 北半球,向北移
C. 南半球,向南移 D. 南半球,向北移
【答案】12. C 13. D
【解析】
试题分析:
【12题详解】
表中升旗时间比6:00晚,降旗时间早于18:00,说明该地昼短夜长。选C正确。
【13题详解】
该地昼短夜长,说明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表中数据第一天较第三天升旗时间提早,降旗时间推迟,说明该地昼渐长,太阳直射点在向北移。选D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地球公转影响。
下图为扬州某住宅区的宣传海报,其采用的地源热泵技术是一种利用浅层地能供热制冷的空调系统。浅层地能是数百米内的地下收集的太阳辐射能,大约占太阳辐射射向地面能量的60%。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4. 浅层地能
A. 主要来源于地球内部 B. 存在于地幔中
C. 储量大,清洁无污染 D. 仅冬季被利用
15. 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利用的能源中属于太阳辐射能的是
①太阳能热水器;②用煤、石油发电;③用潮汐能发电;④核电站发电
A. ①④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③
16. 关于太阳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来源于核聚变反应 B. 能量巨大而且集中
C. 清洁的能源 D. 可以通过光热和光电转换来利用
【答案】14. C 15. B 16. B
【解析】
【14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浅层地能主要是指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所蕴藏的低温热能。深度仅数百米,地壳的平均厚度约17千米,所以存在于地球内部圈层的地壳内。浅层地能是太阳辐射能的一种存在形式,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地幔是地壳以下的圈层部分,该能源全年可用。据此选C。
【15题详解】
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利用的能源中属于太阳辐射的是太阳能热水器;用煤、石油发电;潮汐能是天体引力产生的,不属于太阳辐射能;核能是地下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不是太阳辐射能。据此选B正确。
【16题详解】
太阳辐射能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能量巨大但分散;属于清洁的能源,可以通过光热和光电转换来利用,据此分析选B。
【点睛】浅层地能主要是指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所蕴藏的低温热能。深度仅数百米,地壳的平均厚度约17千米,所以存在于地球内部圈层的地壳内。浅层地能是太阳辐射能的一种存在形式,在浅层地下收集了太阳射向地球60%的能量,相当于人类每年能耗的近2万倍,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
读“我国太阳辐射分布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7. 下列地形区中年太阳辐射总量属于丰富地区的是
A. 四川盆地 B. 准噶尔盆地
C. 柴达木盆地 D. 塔里木盆地
18. 你若是一名化妆品推销员,你不会向哪个地区推销防晒护肤品
A. 贵州 B. 内蒙古 C. 青海 D. 西藏
19. 自然状态下,青藏高原与同纬度的四川盆地相比,花开得更鲜艳,病虫害更少。其主要原因是
A. 海拔高,冬夏温差大 B. 海拔高,降水多
C. 水热条件好,地形平坦 D. 太阳紫外线强,总辐射量大
【答案】17. C 18. A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结合图例,读图可知:四川盆地为贫乏区,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为较丰富区,柴达木盆地为丰富区,故C正确。
【18题详解】
结合图例,读图可知,四个地区中贵州省为太阳辐射贫乏区,对防晒护肤品的需求量小,故A正确。
【19题详解】
青藏高原为我国太阳辐射能最丰富地区,而四川盆地为我国太阳辐射能最贫乏的地区,因此青藏高原紫外线比较强,有利于杀菌,病虫害较少;由于光照强烈,光合作用强,所以花比较鲜艳。故D正确。
【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要有四个:①纬度高低:纬度越低,太阳辐射越强。②天气状况:我国东部地区阴天多,太阳辐射少;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多晴天,太阳辐射多。③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太阳辐射强。④日照时间长短: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
读我国局部年太阳总量分布图(左图)和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示意图(右图)。回答下列各题。
20. 下列地理事物或现象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的是
A. 温泉 B. 潮汐 C. 火山喷发 D. 煤炭
21. 拉萨年太阳辐射总量高于上海的主要原因是
A. ②弱①强 B. ②强①弱 C. ③强④弱 D. ③弱④强
22. 拉萨白天太阳辐射很强但气温不高其主要原因是
A. 太阳辐射强,但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少 B. 地面辐射弱,大气吸收热量少
C. 空气稀薄,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少 D. 海拔高,距离下垫面热源远
【答案】20. D 21. A 22. C
【解析】
【20题详解】
温泉、火山喷发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潮汐来自天体引潮力,可燃冰的能量归根到底主要来自太阳能,选D。
【21题详解】
拉萨年太阳辐射总量高于上海的主要原因是拉萨的海拔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②小,射向地面的太阳辐射①多,据此选A。
【22题详解】
拉萨位于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射向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导致白天太阳辐射很强;对流层热量大多数来自地面辐射,由于拉萨海拔高,空气稀薄,接收到的地面辐射少,大气吸收热量少,故气温不高。
下图示意我国青藏高原冬、夏季日照时数空间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3. 下列四地中冬、夏季日照时数差异最大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4. 导致该区域西部冬、夏季日照时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太阳高度 B. 天气状况 C. 昼夜长短 D. 海拔
25. 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四地中最适合建太阳能发电站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23. A 24. C 25. B
【解析】
试题分析:
【23题详解】
根据等值线的一般规律,读出①--④点的冬、夏季日照时数,然后做差找出差值最大地点。由图可知①夏季日照时数在900—1000小时之间,冬季日照时数为700小时,所以冬夏差值为200--300小时;同理可知②、③冬夏差值均为100—200小时之间;④冬夏差值为100小时,故选项A符合题意。
【24题详解】
根据图中经纬度和陆地轮廓可知,该区域位于青藏高原地区,该区域西部位于非季风区,夏季风无法到达,受海洋影响极小,降水稀少,多晴朗天气,所以天气对于日照时数影响小;由于冬季昼短夜长,所以日照时数少,夏季昼长夜短,日照时数长,故选项C正确。
【25题详解】
太阳能发电站要求光照充足,人口较为密集,市场需求较大的地区;图中四地中,④冬、夏季日照时数都最最少,而且该地位于横断山区,人口稀少,对电力需求小,故选项D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区域地理、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读我国某地的城市热岛图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26. “热岛效应”形成了市、郊之间的热岛环流,称为城市风系,在近地面的风又称为乡村风。A地乡村风的风向是
A. 东南风 B. 东风 C. 西风 D. 西北风
27. 正确表示N地近地面在竖直方向上等温面与等压面配置的是
A. B.
C. D.
【答案】26. A 27. A
【解析】
本题考查热力环流。
【26题详解】
近地面城市内部形成热低压风由乡村吹向城市,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形成东南风。
【27题详解】
图中N地的气温比周围高,等温面应向上凸出,气压比周围低,等压面应向低空凸出。
下图示意我国“风云四号”卫星拍摄的祖国上空的卫星云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8. 据云系图推断,该影像图拍摄的时间最可能为
A. 1月 B. 4月 C. 8月 D. 11月
29. 以下能反映图示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天气状况的是
A. 春入河边草,花开水上槎 B.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C.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D. 风吹雪片似花落,月照冰文如镜破
30. 此时影响当地的天气系统是
A. B.
C. D.
【答案】28. C 29. B 30. A
【解析】
【28题详解】
据云系图推断,在我国东南沿海受台风影响,该影像图拍摄的时间应是夏季,最可能为8月,C对。1月、11月是冬季, 4月是春季,台风出现少,A、B、D错。
【29题详解】
图示时期是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伏旱天气,炎热干燥,能反映此时天气状况的是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B对。春入河边草,花开水上槎是描述春季,A错。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是秋季,C错。风吹雪片似花落,月照冰文如镜破是冬季,D错。
【30题详解】
北半球的气旋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辐合,气旋北部是偏北风。此时,中山市受台风影响,主导风向为偏北风,A对。南部是偏南风,B错。C、D错。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1. 图示天气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A. 台风过境 B. 反气旋过境
C. 冷锋过境 D. 暖锋过境
32. 有关该地区这几日的叙述,正确的是
A. 7日比8日降水量更大 B. 7、8日大气保温作用最强
C. 气温日较差不断缩小 D. 空气的湿度不断增大
【答案】31. D 32. B
【解析】
【分析】
暖锋过境时,气温上升,天气多转云雨天气;与冷锋相对,暖锋比冷锋移动速度慢,可能会连续性降水。
【31题详解】
5-10日温度上升,经历一次降水过程,为暖锋过境,冷锋过境气温会降低,气旋过境不会形成明显降温,反气旋为下沉气流,不能形成降水,所以B正确。
【32题详解】
7日、8日降水量的大小在材料中无法准确判断,A错误;7日、8日为暖锋过境时,云量最大,大气的保温作用最强,B正确;9日、10日气温日较差都比8日要大,C错误;暖锋过境后,气温升高,湿度下降,D错误。
【点睛】考查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主要的天气系统及特点.解题时应注意对课本知识的把握。
2013且7月30日,我国西北某地出现强沙尘暴,下图示意该地当日14时-24时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33. 强沙尘暴经过该地时间段是
A. 16时-17时 B. 17时-18时
C. 18时-19时 D. 19时-20时
34. 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
A. 气温水平差异减小 B. 水平气压梯度增大
C.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 D. 大气逆辐射减弱
【答案】33. C 34. B
【解析】
试题分析:
【33题详解】
强沙尘暴属于冷锋天气系统,当强沙尘暴经过时,冷气团迅速代替暖气团,气温迅速降低,气压迅速升高,是气温和气压变化最剧烈的时段,读图可以看出18时-19时气温、气压变化最剧烈,因而判断强沙尘暴经过该地时间段是18时-19时,故答案选C。
【34题详解】
强沙尘暴属于冷锋天气系统,当强沙尘暴经过时冷气团与暖气团之间气温和气压差异较大,并伴随天气转阴,因而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气温水平差异增大,水平气压梯度增大,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减少,大气逆辐射增强,故答案选B
【考点定位】本题组主要考查常见天气系统,具体考查冷锋天气系统。
读a、b两地气温、降水资料图,回答下列各题。
35. a地的气候类型是( )
A. 地中海气候 B. 温带海洋性气候
C. 热带季风气候 D. 温带季风气候
36. b地气候类型的成因是( )
A.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B. 气压带、风带的交替控制
C. 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D.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答案】35. C 36. A
【解析】
【35题详解】
从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可以看出,a地全年高温,夏季降水丰富,冬季降水稀少,分明显的干湿两季,为热带季风气候,所以C正确。
【36题详解】
从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可以看出,b地夏季温和多雨,冬季干燥少雨,为温季风气候,主要成因是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所以A正确。
【点睛】
本题考查气候类型及成因等知识,考查学生读图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只要耐心读图,对选项中的内容一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近年来有多位欧美气候学家推断在未来20~30年间,地球将经历一个相对气温偏低的“微型冰河世纪”。假定这一推断成立,结合我国东部冬小麦种植区内收获日期等值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37. 在这一“微型冰河世纪”里,可能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A. M、R两地及北美冬小麦种植区等值线南移
B. 喜马拉雅山雪线上升
C. 亚洲的水稻种植范围扩大
D. 北美1月0 ℃等温线北移
38. 导致R地和Q地等值线延伸方向特征差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 纬度和距海远近 B. 距海远近和季风环流
C. 地形和季风环流 D. 纬度和地形
【答案】37. A 38. D
【解析】
【37题详解】
气温降低,则适宜小麦生长区域整体向低纬移动;雪线下降;北美1月0℃等温线南移;亚洲水稻种植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全球变冷则其范围缩小,即种植范围缩小。
【38题详解】
R和纬线大致平行,主要是受纬度的影响,Q基本沿青藏高原东缘延伸,主要受横断山区的地形影响,所以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纬度和地形。
珀斯是澳大利亚西南地区的海滨城市。下表是珀斯气温资料表。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月份 | 1月 | 2月 | 7月 | 8月 | 全年 |
平均高温(℃) | 31.9 | 32.2 | 17.9 | 18.4 | 24.5 |
平均低温(℃) | 17.2 | 17.8 | 8.4 | 8.5 | 12.5 |
39. 珀斯常常在一天中出现东北风和西南风交替现象,其影响因素是
A. 城市热岛效应 B.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 西风和副高交替控制 D. 西风和信风交替控制
40. 珀斯2月气温高于1月,是因为珀斯
A. 位于南半球 B. 受海洋影响大 C. 1月降水更丰富 D. 2月太阳辐射更强
【答案】39. B 40. B
【解析】
【39题详解】
珀斯属于沿海城市,由于海陆热力性的差异,白天,陆地升温快,海洋升温慢,陆地温度高于海洋,陆地形成低压,海洋形成高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左偏形成西南风;晚上,陆地升温慢,海洋升温快,陆地温度低于海洋,陆地形成高压,海洋形成低压,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左偏形成西南风。据此分析选B。
【40题详解】
珀斯位于南半球的沿海地区,三面环海,受海洋的影响较大,气候的海洋性较强,升温降温幅度较慢,因此最高温出现在2月份,并没有出现在1月份,据此选B。
【点睛】世界气温年变化中,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北半球大陆上出现在7月,海洋上出现在8月,南半球大陆上出现在1月,海洋上出现在2月;月平均气温最低值北半球大陆上出现在1月,海洋上出现在2月,南半球大陆上出现在7月,海洋上出现在8月。
二、综合题(共40分)
41.读下图,回答问题。
(1)此图所示的日期是_______月________日前后,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此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大值的纬度范围是_________。此日后的一个月内,佛山市第一中学(23.05°N)操场旗杆的正午日影长度会变__________(长或短)。
(2)图中 A.B.C.D 四点中,线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且 D 点的线速度约是60°N或60°S线速度的____倍。太阳直射点从A点移向D点的过程中,中山的昼夜长短及变化情况是________。
(3)写出图中下列各点的经纬度: A_________ D_______
(4)当图中 C 点为10月11日 8:00,则此时全球处于10月10日的范围占了全球的___。
A.1/2 B. 1/3 C. 1/4 D. 1/6
【答案】 (1)12 22 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短 (2) DACB 1/2 昼短夜长且昼变长夜变短 (3)(23°26′S、90°E) (0°、60°W) (4)C
【解析】
【详解】(1)由图可知,此图所示的日期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故此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是12月22日前后。此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大值的纬度范围是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此日后的一个月内,太阳直射点不断向北移动,北半球各地距直射点越来越近,故佛山市第一中学操场旗杆的正午日影长度会变短。
(2)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60°N或60°S线速度是赤道线速度的1/2,据此图中 A.B.C.D 四点的线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DACB,D 点位于赤道,则D点的线速度约是60°N或60°S线速度的2倍。太阳直射点从A点移向D点的过程中,也就是北半球从冬至向春分的期间,太阳直射点不断向北移动,中山市昼短夜长且昼变长夜变短。
(3)A、D点的经纬度可以从图中直接读取,注意图中相邻经线经度相差30°。
(4)据图可知,C点为30°E,当图中 C 点为10月11日 8:00,则此时90°W为10日 24:00,则全球处于10月10日的范围为90°W向西至180°,占了全球的1/4,选C。
【点睛】地球上通常有两个日期分布,其界线分别为:180°日界线和地方时为24时或0时这条经线;当地球上只有一个日期时,则180°经线就是0时或24时经线;当地球两个日期平分,则180°经线的地方时12时。旧日期为0点向西至180°,新日期为0点向东至180°的范围。
4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10月20-22日,台风“海马”正面袭击华南地区,产生大风、暴雨天气。台风产生的风暴潮导致海水倒灌,使我市部分河段水位上涨,灾情惨重。下图示意“海马”路径图。
(1)台风“海马”在华南登陆时,判断中山市的风向,台风登陆前后产生哪些次生灾害?
(2)试分析台风给珠三角工农业生产带来的利与弊。
【答案】(1)西北风、风暴潮、滑坡、崩塌、泥石流
(2)利:带来丰沛的降水,减轻旱情,缓解高温酷暑。弊:带来狂风、暴雨和洪涝灾害。
【解析】
【详解】(1)台风“海马”在华南登陆时,中山市位于台风中心的西侧,气压梯度力由中山市指向台风中心,也就是由西向东,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成西北风,台风登陆前后会产生风暴潮、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2)此时为10月份,锋面雨带势力较弱,珠江三角洲降水较少,但气温较高。台风给珠三角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减轻旱情,缓解高温酷暑。但同时,台风还会带来狂风、暴雨和洪涝灾害。
【点睛】台风是气旋,北半球气旋气流运动方向是逆时针辐合,台风北部的风向是东北风,西部是西北风,南部是西南风,东部是东南风;台风主要形成于热带、副热带洋面。台风灾害包括强风、暴雨、风暴潮等。
4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温哥华位于太平洋东岸,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宜人,是全加拿大冬季最暖和的城市,1月平均气温为3 ℃,7月平均气温为17 ℃。温哥华局部山地年降水量在2000 mm 左右,降水40%以上集中在冬季。本区夏季常吹西北风,而冬季多刮西南风。如图为温哥华所在区域简图。
(1)描述7月等温线的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指出温哥华的气候类型,并分析该地气候形成的原因。
(3)分析该气候类型分布范围在北美洲比欧洲分布少的主要自然原因。
【答案】(1)特征:向北凸(弯曲)。 原因:西侧海洋7月温度较低;东侧为高大的山脉,海拔高,温度低;海拔较低的温哥华温度较东西两侧高,所以等温线向北凸。
(2)温带海洋性气候。原因:该地区地形平坦,常受西风和暖流的影响
(3)①北美洲西部山脉南北延伸,且海岸较平直。西风被阻挡深入内陆,只能影响沿岸地区(迎风坡)。②西欧地形平坦,且海岸曲折。西风可以长驱直入,故影响范围广。
【解析】
【详解】(1)7月等温线的特征可以从图中直接读取。7月份北半球是夏季,温哥华西侧海洋温度较低。温哥华东侧为高大的山脉,海拔高,温度低。所以7月份海拔较低的温哥华温度较东西两侧高,等温线向北凸。
(2)根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判断,温哥华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哥华形成此气候与当地的地形及暖流有关。温哥华处于中纬西风带内,西南风从海洋上带来丰富的暖湿气流,温哥华位于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影响,降水丰富。该地西侧受北太平洋暖流影响,暖流对其增温增湿。
(3)该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其分布范围在北美洲比欧洲分布少的主要自然原因与地形有关。该气候的分布范围与西风的影响强弱有关。北美洲西部山脉南北延伸,且海岸较平直;西风被阻挡深入内陆,只能影响沿岸地区;西欧地形平坦,且海岸曲折,该地形使西风可以长驱直入,故欧洲西部西风影响范围广。
【点睛】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分布、洋流和地形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前二者是全球性的地带性因素,后三者是非地带性因素。
纬度位置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大气环流是形成各种气候类型和天气变化的主要因素。海陆分布改变了气温和降水的地带性分布。 地形的起伏能破坏气候分布的地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