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广东省揭阳华侨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 试卷
展开广东省揭阳华侨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12月月考
本试题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
第I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2分,共60分。
电视剧《闯关东》中有这样的场景:“主人公为了避免所种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在深秋的夜晚带领全家人及长工们在田间地头点燃了柴草……”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第1~2题。
1.关于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
A.a代表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B. a、b、c所代表的辐射波长的大小关系是a<b<c
C. b代表的辐射主要被大气中的臭氧吸收
D. c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无关
2.主人公一家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 )
A.增强a辐射 B.增强b辐射
C.增强c辐射 D.改变b的辐射方向
古代诗歌中往往包含丰富的地理知识。据此完成下题。
3.形成“早穿皮袄午披纱”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 ②夜间大气逆辐射弱
③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少 ④大气吸收太阳辐射能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为了实现对农作物的保温和防晒,浙江绍兴地区部分农民在白色塑料大棚上加了一层可收放的黑色尼龙网。读下图,完成第4~5题。
4.图中塑料薄膜和黑色尼龙网直接影响的辐射分别是 ( )
A.太阳辐射、地面辐射
B.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C.太阳辐射、太阳辐射
D.地面辐射、大气辐射
5.若天气晴朗,农民盖上黑色尼龙网的时段多在( )
A.春季晚上 B.夏季午后 C.秋季早晨 D.冬季傍晚
读“北京和张家口两地50年间的气温和降水统计资料图(图中直线为总趋势线)”,完成第6~7题。
- 分析图示资料可知( )
A.两地50年间气温均呈逐年上升趋势
B.两地50年间气温与降水量均呈负相关
C.我国越向西北内陆降水的变率越小
D.两地气温的变化基本一致,降水的变化也基本一致
7.图示资料显示的特点基本上可以反映我国北方地区气候的变化情况。气温和降水的这种变化给北方地区带来的影响是( )
A.沙尘暴发生频率增加 B.植被的覆盖率提高
C.作物的生长期缩短 D.气温的年较差减小
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3 500米高空水平气压分布示意图(单位:百帕)”,R处有一个相对于地面静止的探空气球。读图,完成第8~10题。
8.图中R所对应的地面上的风向是(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南风 D.北风
9.P地和Q地对应的地面上的天气状况,最可能是( )
A.两地皆为阴雨天气
B.两地皆为晴朗天气
C. P对应地为晴朗天气,Q对应地为阴雨天气
D. P对应地为阴雨天气,Q对应地为晴朗天气
10.若这两个天气系统同步向西移动,20小时后Q气压中心将移动到R处,则未来20小时内,R处探空气球测得的风向和风力情况是( )
A.风向逐渐变得和以前相反,风力逐渐增大
B.风向逐渐变得和以前相反,风力逐渐减小
D.风向基本不变,风力逐渐减小
读“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第11~12题。
11.图中F处的盛行风向是(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12.图中D处的气候特征是( )
A.炎热干燥 B.高温多雨 C.温和干燥 D.温和湿润
读下图,图中圆柱为空气柱,空气柱形成的气压中心将所在的气压带切断。据此完成第13~14题。
13.关于a、b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a表示冬季、高气压 B.图b表示冬季、低气压
C.图a表示夏季、低气压 D.图b表示夏季、高气压
14.图a中空气柱切断的气压带是( )
A.极地高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
C.赤道低气压带 D.副热带高气压带
读图,完成第15~16题。
部分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
15.甲表示的气压带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16.常年受乙风带控制地区,其气候特征是( )
A.全年温和湿润 B.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C.全年高温多雨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下图为“部分大气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7~18题。
17.P地的气候特点是( )
A.温和湿润 B.寒冷干燥
C.高温多雨 D.炎热干燥
18.Q地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 )
A.暖湿的中纬西风 B.干冷的中纬西风
C.干冷的极地东风 D.冷湿的极地东风
19.俄罗斯某年夏季出现罕见高温和干旱天气,引发森林大火。与该次俄罗斯森林大火有关的气压场为( )
A.冷高压 B.暖高压 C.热低压 D.冷低压
下表示意某地的气候资料。读表,完成第20~21题。
项目 | 1月平均气温/℃ | 1月降水量/mm | 7月平均气温/℃ | 7月降水量/mm | 年降水量/mm |
数值 | 1.1 | 32 | 25.5 | 195 | 826 |
20.该地气候类型可能是( )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候
21.下图所示的气候类型与该地一致的是( )
下图为“南半球某地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第22~23题。
22.图中从甲地到乙地的气流方向,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3.此时,图中a、b、c、d四地最有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的是 ( )
A.a B.b C.c D.d
下图是“2014年4月30日20时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完成第24~25题。
24.图中虚线范围内出现沙尘天气,其中最易发生沙尘暴的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5.锋面过境时,M地可能出现的天气变化是( )
A.气温升高,出现降水 B.气温降低,天气转晴
C.风力增强,出现降水 D.风力减弱,天气转阴
26.中新网2014年1月2日电:据中国气象局网站消息,早上6点,中央气象台发布2014年第一个寒潮橙色警报。与该次寒潮相符的天气系统示意图是( )
读下图(①②表示不同高度的等压面),判断27~28题。
27.图中,a、b、c、d四点,气压值最低的是( )
A.a B.b C.c D.d
28.四点中气温最高的是( )
A.a B.b C.c D.d
29.在下列四幅图中,符合南半球极地东风气流特征的是( )
30.2013年11月23日山东再次出现大范围雾霾,25日夜间受一股强冷空气影响,空气质量有所好转。雾霾的出现能够( )
A.夜间减弱大气逆辐射 B.白天削弱太阳辐射
C.夜间降低地面温度 D.白天升高大气温度
二、综合题(共40分)
31.(12分)下图所示地区位于北纬30°—60°,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地气候类型为 气候,气候特征是 。
(2)B、C两地中,常年受西风带控制的地区是 ;冬雨夏干的地区是 ,其形成原因是 。
(3)D处气候特征为 。
32.读“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图a)和亚洲季风环流图(图b)”,回答问题。(14分)
(1)说出A气压带名称及受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
(2)B风带名称为________。风带的风向______。
(3)当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处于如图a所示位置时,亚洲季风环流为图b中________(填甲或乙)所示,此时东亚地区的风向为________。
(4)每年2月下旬,我国部分地区会出现“倒春寒”现象,当时控制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为________,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天气特点表现为________。
33.(14分)下图是“2014年3月12日20时我国东部气压分布图”。读图及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乍暖还寒,福州春季冷暖空气交替频繁,气温波动明显。下面是福州3月中旬天气情况的记录。
12日:晴到多云11—25 ℃
13日:多云转阴、阵雨、大风12—28 ℃
14日:阴到多云8—12 ℃
15日:多云转晴9—18 ℃
(1)图中高气压中心是 。
(2)乙锋面是 锋,假设此时乙锋距离福州360千米,向东南方向移动,平均速度约为18千米/时,推断该锋面到达福州的大致时间是 (月、日、时)。此类锋面易造成的灾害性天气是 。
(3)乙锋面的天气变化过程。
| 过境前 | 过境时 | 过境后 |
气温 |
| ____ |
|
降水 | 晴(无降水) |
|
|
气压 | 较低 |
| 较高 |
【参考答案】
1-5BCBDB 6-10DABCD 11-15 DBABB16-20 ADABD21-25 DCDBC26-30 ACDCB
31. (1)温带季风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2)B C 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3)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稀少
32. (1)赤道低气压带,终年高温多雨。 (2)东北信风带、东北风 (3)甲 西北风 (4)亚洲高压(或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寒冷干燥
33.(1)甲
(2)冷 3月13日16时 寒潮
(3)
| 过境前 | 过境时 | 过境后 |
气温 | 较高 | 下降 | 较低 |
降水 |
| 雨(降水) | 晴(无降水) |
气压 |
| 升高(大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