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理】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单元训练卷(解析版)
展开
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单元训练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Ⅰ卷(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列有关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季节变化都很大B. 河流的流量,都有显著的季节变化C. 以永久性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D. 世界上大多数河流主要靠稳定的地下水补给【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河流补给。以雨水为补给的河流流量受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A错误;若河流补给稳定,如地下水补给,则河流流量稳定,季节变化小,B错误;世界上大多数河流以降水补给,D错误;以冰川融水为补给的河流流量受气温影响,夏季气温高,流量大。读我国某城市生态城雨水利用系统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2. 该城市生态城雨水利用系统是为了( )①减轻城市洪涝 ②缓解城市缺水 ③有利于雨污分流 ④有利于地下水回灌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3. 该城市生态城雨水利用系统可以明显减少水循环中的( )A. 降水 B. 地表径流 C. 蒸发 D. 下渗4. 下面四个城市,最适合推广生态城雨水利用系统的是( )A. 乌鲁木齐 B. 拉萨 C. 天津 D. 武汉【答案】2. A 3. B 4. C【解析】【2题详解】根据图示箭头,该城市生态城雨水利用系统通过市政雨水管网,进入人工湿地,有利于雨污分流,③对。通过外排泵站,进入河流,减轻城市洪涝,①对。通过中水处理站,提供景观绿化用水,缓解城市缺水,②对。图示不能体现进行地下水回灌,④错。A对,B、C、D错。【3题详解】该城市生态城雨水利用系统将雨水提供给人工湿地或提供中水用于绿化,可以明显减少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B对。不能影响降水,A错。中水用于绿化,可能增加蒸发量,C错。人工湿地蓄水,可能增加下渗量,D错。【4题详解】该生态城雨水利用系统,适合分布在降水较多,又缺水严重的城市。四个城市中,乌鲁木齐气候干旱,降水少,不适合,A错。拉萨位于拉萨河畔,没有缺水问题,B错。武汉位于湿润地区,长江沿岸,不缺水,D错。天津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多,但水资源短缺,市场需求量大,最适合推广生态城雨水利用系统的是天津,C对。【点睛】图示雨水通过市政雨水管网,进入人工湿地,有利于雨污分流。通过外排泵站,进入河流,减轻城市洪涝。通过中水处理站,提供景观绿化用水,缓解城市缺水。将雨水提供给人工湿地或提供中水用于绿化,可以明显减少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下图为西南某地将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后的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5. 与原始生态林相比,改为种植橡胶林后( )A. 蒸发量增多 B. 下渗量增加C. 径流总量增多 D. 气候更加湿润6. 由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A. 涵养水源能力变强 B. 土壤肥力上升C. 生物多样性减少 D. 自然灾害减少【答案】5. A 6. C【解析】【5题详解】读图可知,橡胶林蒸发量和地表径流量比原始生态林大,下渗水量则会减少;径流总量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该地降水量减少,蒸发量增加,径流总量应减少,气候变得干旱。【6题详解】破坏原始植被,加重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破坏原始生态环境,使生物多样性减少;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旱涝灾害频繁。考点:森林生态功能变化及带来的影响。2017年9月10日,百年一遇飓风“艾尔玛”登陆美国佛罗里达州,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①②③是水循环三种类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 飓风“艾尔玛”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有( )A. ② B. ③ C. ①③ D. ②③8. 从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来看,不属于“艾尔玛”直接造成的影响是( )A. 使当地淡水资源得到补充 B. 使水循环速度加快C. 塑造地表形态 D. 促进高低纬度之间能量交换【答案】7. D 8. C【解析】考查水循环类型与意义。【7题详解】读水循环示意图,①②③是水循环三种类型,①是陆地内循环,②是海陆间循环,③是海上内循环。飓风“艾尔玛”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有海上内循环与海陆间循环。故选D。【8题详解】飓风参与水循环能直接使当地淡水资源得到补充、使水循环速度加快、促进高低纬度之间能量交换,但塑造地表形态是径流造成的,是飓风的间接影响。C对。故选C。植生滞留槽(图),又称“雨水花园”,主要作用可以滞留大量雨水。读图,回答下面小题。9. “植生滞留槽”对水循环的影响是( )①水汽蒸发增多 ②地下径流增多 ③水汽输送减少 ④地表水下渗减少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10. 关于“植生滞留槽”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城市热岛效应加强 B. 解决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问题C. 缓解城市内涝问题 D. 城市地面沉降速度加快【答案】9. A 10. C【解析】【9题详解】由材料“主要作用可以滞留大量雨水”可知,“植生滞留槽”对水循环的影响是水汽蒸发增多、地表水下渗增多、地下径流增多,A正确;水汽输送不受影响。【10题详解】由材料“主要作用可以滞留大量雨水”可知,“植生滞留槽”可缓解城市内涝问题,C正确;对城市热岛效应影响较小;不是为了解决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问题,可缓解城市地面沉降。读大洋局部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1. 该海域位于( )A. 北半球中低纬度 B. 南半球中低纬度C. 北半球中高纬度 D. 南半球中高纬度12. 若该大洋为太平洋,①处渔场的名称是( )A. 北海道渔场 B. 纽芬兰渔场 C. 北海渔场 D. 秘鲁渔场1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处渔场的形成与寒暖流交汇有关B. ②处洋流的形成受东北信风的影响C. ④处洋流与另一半球同纬度海区的洋流性质不同D. ③处洋流对沿岸气候起到降温减湿作用【答案】11. B 12. D 13. 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学生要掌握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和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11题详解】从图中看洋流围绕副热带海域呈逆时针旋转,从纬度和洋流方向可以判断该海域位于南半球中低纬度,选择B。【12题详解】若该大洋为太平洋,①处位于南太平洋的东部,南美洲的西岸,秘鲁寒流为上升流,形成秘鲁渔场,选择D。【13题详解】①处渔场的形成与寒暖流交汇无关,上升流是形成原因,A错;②处洋流的形成受东南信风的影响,B错;④处洋流与另一半球同纬度海区的洋流性质不同,④为寒流,另一半球同纬度海区的洋流为暖流,C对;③处洋流为暖流,对沿岸气候起到增温增湿作用,D错。下图某大洋局部海域洋流模式图,a、b表示风带的盛行风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4. 如果该海域属于太平洋,则( )A. 位于南半球,①使沿岸增温增湿B. 位于南半球,②附近形成著名渔场C. 位于北半球,③使沿岸降温减湿D. 位于北半球,④附近形成著名渔场15. 图中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 a控制下,高温多雨 B. a控制下,温和少雨C. b控制下,温和多雨 D. b控制下,高温少雨【答案】14. B 15. C【解析】【14题详解】图示大洋局部环流呈逆时针方向,结合风向判断,不可能是中高纬度环流,只能是南半球中低纬度环流。如果该海域属于太平洋,则位于南半球,C、D错。①是南半球的西风河流,使沿岸降温减湿,A错。②是秘鲁寒流,附近形成著名渔场,B对。【15题详解】图中风带a 是东南信风带,b是南半球盛行西风带。a控制下,吹干燥的东南风,高温少雨,A、B错。b控制下,温和多雨,C对,D错。点睛:呈逆时针方向的大洋环流,北半球位于中高纬度,结合风向判断,a处是东北风,b处是西南风,与图示不符,不可能是中高纬度环流。所以只能是南半球中低纬度环流。a 是东南信风,b 是南半球盛行西风。下图中阴影部分甲表示沙尘的扩散,虚线乙表示某洋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6. 关于乙洋流流向和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由南至北 暖流 B. 由北至南 暖流C. 由南至北 寒流 D. 由北至南 寒流17. 造成图示沙尘扩散的动力是( )A. 副热带高压 B. 中纬西风C. 东北信风 D. 赤道低压【答案】16. D 17. C【解析】【16题详解】读图分析可知,该海域为大西洋,乙洋流位于欧洲,非洲的西部,为加那利寒流;因为受东北信风的影响,形成由北至南流的寒流。故答案选D项。【17题详解】非洲北部为撒哈拉沙漠,因受东北信风的影响,可使沙尘项西南扩散,故答案选C项。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线正式通水。截至2015年12月11日,工程通水一年来,运行安全平稳,水质长期稳定在Ⅱ类标准,部分指标已达到Ⅰ类标准。河北已引用汉江水超过1亿立方米,500万人受益。据此回答下面小题。18. 下列有关华北地区缺水的自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 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少B. 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小C. 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需水量大D. 水污染和浪费严重19. 缓解华北地区缺水问题,除了南水北调工程外,还可采取的经济可行的措施有( )①修建水库 ②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③人工降水或海水淡化,增加水资源供应 ④推广农业节水技术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答案】18. A 19. 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华北地区缺水的原因和解决措施,审题是关键,做题时要审清题目所问的内容,结合当地的地理条件进行分析。【18题详解】华北地区降水相对少,河流径流量少,导致华北地区缺水,A对;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B错;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需水量大,水污染和浪费严重,这些都是人为原因,CD错。【19题详解】缓解华北地区缺水问题主要是开源节流,修建水库、节约用水、推广农业节,防止水污染都是经济可行的措施;人工降水或海水淡化,增加水资源供应,投入的费用高,不是经济可行的措施,选择C。读我国南方某河流流域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20. 对图示河流水文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A. 河流年径流量较大B. 河流的汛期较长,主要集中于夏季C. 冬季有结冰期,含沙量较小D. 河水以雨水补给为主21. 近年来,该河流三角洲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日渐突出,下列现象与此无关的是( )A. 人口增加,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需水量大增B. 水资源利用率较低,浪费严重C. 水体污染严重,许多水体水质下降D. 气候变得干旱,降水减少【答案】20. C 21. D【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河流水文特征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20题详解】从图中信息可知,图示为珠江流域,位于我国亚热带地区,冬季无结冰期。C选项符合题意。【21题详解】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人口城市密集地区,经济发达,生产生活需水量大,加上我国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低,水资源利用率低,但污染、浪费比较严重,因此珠江三角洲水资源短缺问题日渐突出。所以目前珠江三角洲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主要是人为原因,而不是自然原因,D选项符合题意。有专家将季风区因地质环境特殊,又缺少水利设施而存留不住水的现象,称为工程性缺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2. 下列地区中,工程性缺水最严重的是( )A. 华北平原 B. 云贵高原 C. 河西走廊 D. 四川盆地23. 缓解当地“工程性缺水”的最有效措施是( )A. 跨流域调水 B. 修建水库 C. 人工降雨 D. 植树造林【答案】22. B 23. B【解析】试题分析:【22题详解】根据材料“季风区因地质环境特殊,又缺少水利设施而存留不住水的现象,称为工程性缺水”,选项中,云贵高原因为喀斯特地貌,渗漏严重,缺水明显。所以,选B。【23题详解】季风区内因为水资源的季节性分配不均,最有效的治理措施是修建水库,选B。考点:本题组考查气候类型的综合运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下图为华北某城市2003年和2013年供水、用水对比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24. 与2003年相比,2013年( )A. 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 B. 供水总量增大C. 用水结构变化不明显 D. 生活用水增幅最大25. 南水北调对该市的影响有( )A. 利于促进耗水行业发展 B. 水资源短缺得到解决C. 供水成本大幅降低 D. 利于减少地下水的开采【答案】24. A 25. D【解析】【24题详解】本题考查水资源的利用知识,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从图中看2003年供水35.8,用水35.8,正好平衡,说明没有水资源循环利用, 2013年供水33.3,用水36.4,用水大于供水,说明有部分水循环利用,①正确; 2013年与2003年相比,供水总量减小,②错误。2013年环境用水大幅增加,生活用水明显增加,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减少,用水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③正确;2013年与2003年相比,环境用水增幅最大,④错误。因此①③正确,故答案选A项。【25题详解】南水北调对该市的影响主要是改善生态环境,利于减少地下水的开采。南水北调有助于缓解该市水资源短缺情况,会增加用水使用成本。因此①④正确,故答案选B项。第Ⅱ卷(非选择题)本卷共4道题,共50分。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下面的三个图中,甲图是我国一个水电站大坝下游某观测站在筑坝前后所测得的该河两条全年流量曲线;乙图是一个被森林覆盖的盆地中一条河流在暴雨中呈现的河流流量曲线和含沙量曲线;丙图为我国某地区某河流流量与气温对照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甲图乙图丙图(1)甲图中A、B、C表示这条河流的三种补给形式,其中A是 补给,B是 补给,C是 补给。(2)甲图①②两曲线 是筑坝后测定的,理由是 。(3)根据流量情况,甲图河流径流 变化大,解决的主要措施是 ,此河应位于我国的 地区;丙图所示河流位于我国的 地区,该河流流量受 的影响较大。【答案】(1)大气降水 冰雪融水 地下水(2)② 水库对河流径流量有调节作用,②曲线径流量比①曲线变化更加平稳(3)季节 兴修水库 东北 西北 气温【解析】(1)甲图一年有两个汛期,属于我国东北河流,A夏季补给量大,是大气降水补给,B主要是春季补给,是冰雪融水补给,C全年变化不大,是地下水补给。(2)甲图①②两曲线, ②季节变化小,是筑坝后测定的,理由是水库有调节作用,削峰补枯,水库下游水流平稳,②曲线径流量比①曲线变化更加平稳,所以是筑坝后测定的。(3)根据流量情况,甲图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大, 水库有调节作用,解决的主要措施是兴修水库,此河一年有两个汛期,应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丙图所示河流流量随气温变化而变化,属于冰雪融水补给,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冰雪融化受气温影响,该河流流量受气温的影响较大。27.读循环图,完成下列问题。(1)若该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甲乙为近地面,则箭头C表示的水循环环节是 ,受人类影响最大的环节是 。(2)若该图表示太平洋的大洋环流模式图,则B洋流名称为 ,甲、乙、丙、丁四地中分布有大型渔场的是 ,形成原因是 。(3)海陆间水循环让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得以不断的更新和补充。但我国黄河下游地区的华北平原水资源仍然非常紧张,请为华北平原的水危机提出合理化的建议。【答案】(1)水汽输送 A(2)日本暖流 丙 寒暖流交汇(3)开源措施:修建水库;合理开发地下水;南水北调等;节流措施:加强宣传,提高节水意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利用率;废水回收重复利用等。【解析】 (1)若该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甲乙为近地面,则箭头C表示的水循环环节是水汽输送,受人类影响最大的环节是地表径流A。(2)若该图表示太平洋的大洋环流模式图,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的只有北半球中低纬度的大洋环流。则B洋流名称为日本暖流;甲、乙、丙、丁四地中分布有大型渔场的是丙;形成原因是寒暖流交汇。(3)解决华北平原的水危机主要是开源节流。开源措施主要有修建水库;合理开发地下水;南水北调;海水淡化等;节流措施主要有加强宣传,提高节水意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利用率;废水回收重复利用等。28.下图为某海域洋流示意图,右侧箭头为相应风带的盛行风,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海域位于 半球;并在上图中画出大洋环流的流动方向。(2)洋流a、b、c、d按成因分属于风海流的是 ,按性质分属于寒流的是 。(3)流经c处的洋流流向与下列四幅图所画一致的是(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海道渔场的形成原因。【答案】(1)北 画图略(顺时针方向画箭头)(2)b、d c(3)D(4)寒暖流交汇(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1分)海水受到扰到,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2分)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鱼群集中,形成渔场。【解析】(1)根据图中信息,右侧箭头为相应风带的盛行风向右偏,则可以判断该海域位于北半球;该海域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大洋环流的流动方向是顺时针方向流动。(2)b洋流受盛行西风的影响,d受极地东风的影响,洋流a、b、c、d按成因分属于风海流的是b、d,按性质分属于寒流的是c。(3)流经c处的洋流流向是从高纬度向低纬度流,从北向南流,即从温度高的海区向温度低海区流,读图可知D图符合条件。(4)北海道渔场位于太平洋中纬度海区,由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而成,海水受到扰到,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鱼群集中,形成渔场。【点睛】判定洋流所处的半球:①依据等温线的数值变化规律,确定洋流所处的半球。等温线数值自南向北递减,则位于北半球(图1);反之则位于南半球。②依据纬度和环流方向组合图,确定洋流所处的半球。如图2是以副极地(纬度60°)为中心逆时针的大洋环流,则该大洋环流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图3是以副热带(纬度30°)为中心顺时针的大洋环流,则该大洋环流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同理,图4大洋环流位于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该国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15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左下图示意该国主岛及其附近地区,右下图为对应的气候资料。(1)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2)请你为该国提出3种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可行性措施,并说明理由。【答案】(1)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主要原因: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四周环海,陆地上储存淡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条件差(河流短小);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2)措施:①从邻国(马来西亚)购买淡水。理由:邻国(马来西亚)面积较大,高温多雨,有较多淡水。两国之间的海峡狭窄,输送淡水成本低。措施:②海水淡化。理由:该国经济发达,四周环海,可选适当地点,建设海水淡化厂,生产淡水。措施:③废水(污水)回收利用。理由:该国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生活、生产废水(污水)产生量大,可以废水(污水)回收利用。【解析】考查气候特征,淡水资源不足的原因,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措施。(1)根据图中经纬网可知该国为新加坡,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气候特征是终年高温多雨;该国(岛国)虽然多雨,需清楚降水量多的国家,淡水资源不一定丰富,由于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四周环海,河流短小,没有大的湖泊,陆地上储存淡水的条件差,再加之该国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生活、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2)该国除建水坝外,还可以从邻国(马来西亚)购买淡水、海水淡化和废水(污水)回收利用等来解决淡水资源短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