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天津市静海区瀛海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11月份四校联考 试卷
展开天津市静海区瀛海学校2019-2020学年
高一11月份四校联考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4页,第Ⅱ卷第5页至第6页。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每题仅有一个正确选项)
1.太阳辐射的主要作用是( )
①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动力
③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量来源 ④太阳内部核反应的能量源泉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2.下列有关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黑子活动的高峰年,地球上的气候状况相对稳定
B.耀斑爆发会干扰地球高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通信,甚至造成无线电长波通信中断
C.太阳活动增强时,高能带电粒子会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D.高能带电粒子“轰击”地球高层大气,使地球赤道附近出现极光现象
分析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增加而增快
B.①是地壳,②是地幔,③是地核
C.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上升
D.乙波无法通过地幔
4.图中的X处为( )
A.莫霍界面 B.内核与外核交界
C.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 D.古登堡界面
5.下列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地球内部由里向外可以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②地壳的厚度不均匀,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
③地幔以古登堡界面为界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
④地核是地球内部三个圈层中温度最高的一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对比甲、乙两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②地质时期藻类日益繁盛
B.③地质时期恐龙灭绝
C.④地质时期海生无脊椎动物大量出现在地球表层
D.⑤地质时期鱼类和两栖类动物出现
7.全球陆地基本连成一片,许多地区气候暖湿,森林主要由蕨类植物构成,动物从海洋向陆地发展,该地质年代是( )
A.太古代 B.元古代 C.古生代 D.中生代
8.下列关于河流堆积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冲积平原是典型的河流堆积地貌 ②洪积平原形成于山前地带
③三角洲平原形成于河流入海口的海滨地区 ④河漫滩平原发育于河流上游
9.图中河流a、b、c三处主要的流水作用是( )
A.侵蚀、搬运、堆积 B.搬运、侵蚀、堆积
C.侵蚀、堆积、搬运 D.堆积、搬运、侵蚀
读图甲和图乙所示的两种地貌,回答10~11题。
10.图甲所示地貌名称为( )
A.三角洲 B.沙丘
C.冲积扇 D.沙漠
11.图乙所示地貌,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
A.流水侵蚀 B.风力沉积
C.风力侵蚀 D.流水沉积
12.有关对流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 ②中纬度地区对流层厚度最大;
③极光、流星多出现在这一层; ④其主要热源是地面辐射;
⑤上部热、下部冷,空气对流旺盛。
A. 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④ D.①⑤
13.下列关于大气各层与人类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对流层大气对流运动显著,利于飞机飞行
B.对流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不利于人类生存
C.平流层因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
D.高层大气水汽、杂质极少,利于高空飞行
14.有关大气各层气温变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升高
B.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C.高层大气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D.高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15.某地区近地面气温是32℃,这里对流层的厚度为16.8千米,按一般规律,此时该地对流层顶的气温应是( )
A.-100.8℃ B.-68.8℃ C.-132.8℃ D.-42.8℃
16.平流层之所以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其理由是( )
A.该层大气上部热下部冷,大气稳定,不易形成对流,而以平流运动为主
B.该层水汽、固体杂质极少,天气晴朗,能见度很好,大气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
C.该层大气中的臭层能大量吸收紫外线
D.该层大气中的密度比较大
17.下列现象与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无关的是 ( )
A. 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B.晴天的夜晚比多云的夜晚气温低
C.日出前的黎明天空已明亮 D. 晴天的白天比多云的白天气温高
18.下列现象主要是由大气散射作造成的有( )
①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②日出前的黎明天空已明亮
③夏日里白天多云,气温不会太高 ④晚秋或寒冬,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A.①② B.②③ B.①③ D.②④
19.太阳辐射由低纬向两极递减的原因是 ( )
①低纬太阳高度角较大,等量的太阳辐射照射的面积小,单位面积上得到的多
②低纬太阳高度角较小,等量的太阳辐射照射的面积大,单位面积上得到的多
③低纬太阳高度大,经过大气的路程短,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得小,地面得到的多
④低纬太阳高 度角小,经过大气的路程长,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少,地面得到的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0.四图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其中21题10分,22题10分,23题20分……共40分)
21.读“地球圈层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 将地壳、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分别填入图中的对应序号。
(2) ①________ ②________③________ ④________。
(2)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________,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是________,其范围渗透到其他圈层之中的是________。
(3)生物圈占有________圈的底部、________圈的全部和________圈的上部。
22.下图是我国某地区两天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后回答。(10分)
(1)A,B两条曲线中,表示阴天时气温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
(2)白天阴天,气温比晴天时较_____,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夜晚阴天,气温比晴天时较_____,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根据右图中所给内容,完成下列要求:(20分)
(1)图中①、②、③表示的辐射名称:
①______ _辐射,②_________辐射,③______________辐射。
(2)图中④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_________作用。
(3)大气把地面辐射的绝大部分吸收,又以(以下填文字)________的形式把大部分能量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_____作用。
(4)影响①到达地面的强度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
________。
(5)地面增温主要来自图中的(以下填数码)___;大气受热主要来自图中的____。
【参考答案】
1.D 2.C 3.A 4.D 5.D 6.A 7.C 8.A 9.A 10.C
11.B 12.C 13. C 14. B 15.B
16.C 17. B 18. A 19.C 20.C
21.(1)①地壳②水圈③岩石圈 ④大气圈
(2)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3)大气圈 水圈 岩石圈
22. (1)A
(2)低 云层对太阳辐射起削弱作用
(3)高 云层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23.(1)太阳 地面 大气逆
(2)削弱
(3)大气逆辐射 保温
(4)纬度 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更大
(5)①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