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理】福建省平和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解析版) 试卷
展开福建省平和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一.选择题:(单选,每题2分,共52分)
1.决定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是( )
A. 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B. 人口的迁移
C. 人口的自然增减和人口迁移 D. 经济发展水平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人口增长。一地的人口数量由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即人口迁移共同影响。
2.人口增长模式的三项指标是( )
A.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生育率 B. 人口出生率、生育率、自然增长率
C. 人口死亡率、生育率、自然增长率 D.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答案】D
【解析】
人口的再生产类型即人口的增长模式是由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变化决定的。选D正确。
3.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 )
A. 养老金制度 B. 医疗卫生条件
C. 婚姻生育观 D. 生产力发展水平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人口增长。由于生产力发展引起的自然、社会和经济的变化,决定了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故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决定性因素。故D项正确。
4.截至2015年,中国单身人口达到2亿,中国第四次单身潮正面来袭。单身潮可能带来( )
A. 出生率增加 B. 劳动人口数增加
C. 死亡率降低 D. 老龄化趋于严重
【答案】D
【解析】
【详解】单身人口增加意味着结婚率和生育率降低,这会导致年轻人比重下降,劳动人口数量减少,老龄化比重提高,进而导致死亡率上升,自然增长率下降。故选择D。
下图为“某省历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与自然增长率统计图”,该省少数民族众多,2017年该省常住人口3580万,城市化率为46%,2010年该省劳动年龄人口(15-59岁)首次出现负增长。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5. 曲线①、②、③分别代表( )
A.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B. 死亡率、出生率、自然增长率
C.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D. 出生率、自然增长率、死亡率
6. 该省2010年劳动年龄人口出现负增长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 人口规模急剧缩小 B. 老龄化水平过高
C. 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D. 人口净迁出增多
【答案】5. D 6. D
【解析】
从题中“该省少数民族众多,2017年该省常住人口3580万,城市化率为46%”分析,该省人口总量较小,少数民族较多,经济水平较低,是我国西部省份。
【5题详解】
由图中数据分析,该省三率都是正值,并且出生率=自然增长率+死亡率,所以数值较高的①是出生率;我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随计划生育政策和生育观念的变化,人口自然增长率逐渐下降,死亡率波动较小,所以②是自然增长率,③是死亡率,故D项正确。
【6题详解】
因为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始终为正值,维持在10‰左右,人口规模逐渐增加,老龄化水平并不严重,不能确定自然灾害是否频繁,并且自然灾害发生时主要危害老人和儿童,不会造成劳动人口负增长,所以ABC项错误。人口增长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在自然增长较高的情况下,劳动力负增长主要是劳动力迁出造成的,因该省是我国西部省份,经济较为落后,就业机会少,劳动力净迁出较多,故D项正确。
7.下列人口迁移属于生态移民的是( )
A. 三江源牧民迁入城镇 B. 三峡工程库区居民外迁
C. 农村人口进城务工 D.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生态移民的问题,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的分析能力。
【详解】为了保护三江源生态环境,致使牧民迁入城镇,属于生态移民,故A项正确;三峡工程库区移民外迁,这是工程建设而引起的移民,属于工程移民,故B项错误;农村人口进城务工,是城乡差异等经济因素引起的,故C项错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政治因素引起的,故D项错误。故选A。
【点睛】生态移民或环境移民是指由生态环境条件恶化而引起的移民。
8.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出现“城乡倒置”现象,即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引起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农村环境好 B. 城市生育率高
C. 农村死亡率高 D. 农民进城务工多
【答案】D
【解析】
由于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农村年轻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却留下大部分老人和小孩,导致人口老龄化出现城乡倒置现象,即在经济发展水平农村低于城镇的情况下,农村人口老龄化水平却高于城镇。因此本题D选项正确,此题组难度小,关键要抓住我国人口迁移的实际情况。
9.下列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
A. “十一黄金周”,大批游客前往长城
B. 春节过后,大批农民进城务工
C. 大庆石油开发,吸引大量人口迁入
D. 工人老王退休后,搬到县城郊区定居
【答案】C
【解析】
“十一黄金周”,大批游客前往长城旅游、农民进城务工没有长期变更定居地,AB错;工人老王退休后,搬到县城郊区定居,仍然在县级行政区内,不属于变更定居地,D错;石油开发吸引人口迁入属于长期变更定居地,属于人口迁移,C对,故该题选C。
【点睛】
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在地区间(国际或本国)的迁出或迁入,而发生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
特别提醒:
①旅游、探亲不改变居住地,不属于人口迁移。
②人口在两地间的空间移动,不一定改变居住地,所以不一定是人口迁移。
③人口迁移的距离没有一个限制标准,但必须越过行政界线。
10.有关人口迁移与环境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
A.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经济因素始终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B. 在人类社会早期,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不大
C. 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迁出地比迁入地影响更为广泛
D. 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只有积极的一面,无负面影响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逐渐减小,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越来越大。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较大负面影响。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对迁入地影响更为广泛。故A、C、D三项错误,B项正确。
考点:环境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点评:该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同学们对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其影响的分析能力。
2014年上海市建设用地开发强度为46%,已超过东京、香港等国际大都市,“十三五”期间上海市将“人口天花板”设定为2500万。下图为“2001-2017年上海市人口变化图”。
回答下列各题。
11. 影响上海市人口“天花板"的主要因素是( )
A. 土地资源 B. 水资源
C. 生物资源 D. 矿产资源
12. 上海市( )
A. 常住外来人口增长率先增后减 B. 2017年常住外来人口约占15%
C. 户籍人口基本保持稳定 D. 常住人口持续快速增加
【答案】11. A 12. C
【解析】
2014年上海市建设用地开发强度为46%,影响上海市人口“天花板"的主要因素是土地资源。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常住外来人口,户籍人口基本保持稳定。
【11题详解】
2014年上海市建设用地开发强度为46%,“十三五”期间上海市将“人口天花板”设定为2500万。影响上海市人口“天花板"的主要因素是土地资源,A对。上海位于湿润区,水资源充足,B错。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不是限制人口数量的主要因素,C、D错。
【12题详解】
上海市常住外来人口增长率有两次明显上升或下降,A错。2017年常住外来人口约占20%,B错。根据图例,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常住外来人口,户籍人口基本保持稳定,C对。常住人口2011年后增加缓慢,D错。
将各类食物产量折算成人类生存所需三大营养成分(热量、蛋白质和脂肪)的数量,用于研究我国食物供给和可供养人口数量的相关性,对保障食物营养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下表示意我国三大生态系统、净进口食物供给数量和根据小康水平标准换算成的可供养人口数量。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3. 表中甲、乙、丙三大类生态系统分别是( )
A. 草地 农田 水域 B. 农田 草地 水域
C. 农田 水域 草地 D. 水域 草地 农田
14. 我国各类食物提供的热量和蛋白质总量大,但仍大量进口是因为( )
A. 饮食习惯的影响大 B. 人口数量大幅增长
C. 绿色食物需求增大 D. 食物需求的多样化
【答案】13. B 14. D
【解析】
【13题详解】
根据表中各类食物产量折算成人类生存所需三大营养成分(热量、蛋白质和脂肪)的数量可知,甲的数量最大,我国食品以粮食作物为主,因此为农田;乙的脂肪较高,符合畜产品食物特点,为草地;丙的蛋白质较高,符合鱼虾食物特点,为水域。故B正确。
【14题详解】
进口货品的种类和数量取决于市场的需求。按合计可供养的人口数量,我国各类食物提供的热量和蛋白质总量大,但脂肪供应相对较少,食物结构不均衡,由于食物需求的多样化,我国各类食物仍要大量进口。故D正确。
【点睛】本题需学生对畜产品和水产品提供的营养成分有一定了解,难度较大。
15.我国西部地区人口容量明显小于东部地区,其首要原因是( )
A. 开放程度低 B. 水资源匮乏
C. 人均消费水平低 D. 科技水平低
【答案】B
【解析】
影响一个区域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为资源状况,而开放程度与人均消费水平和科技水平虽然有影响,但是不是最重要的因素,根据木桶原理,在资源中,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为最短缺的资源决定的,西部地区水资源短缺,所以人口容量少,故选B。
16.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
A. 商业区 B. 工业区 C. 住宅区 D. 文教区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城市的功能分区。住宅用地是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一般城市住宅用地可能占城市用地的40%---60%。
17.下图为某城市土地利用状况示意图,投资商在该城市建设大型购物中心,区位选择的最佳位置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A
【解析】
【详解】投资商在该城市建设大型购物中心,在规划过程中需考虑购物中心的交通便捷程度和顾客量(距居民区远近),同时还要注重对耕地和菜地的保护,结合图中四个位置,甲是最佳位置。故选择A。
18.下面四幅城市规划示意图,布局不合理的是( )
A. ①② B. ②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进行城市规划时要注意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分区及城市环境的保护。工业区应位于城市盛行风向的下风向或与盛行风垂直的郊外,城区河流的下流,远离水源地等。图2布局明显不合理。故C正确。
考点: 城市布局
19.关于城市形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城市地域形态受城市规划的影响,与所处地理环境关系不大
B. 山区的城市形态受地形、地貌的限制,不同地区差别不大
C. 山区城市用地比较集中,往往形成集中发展的城市形态
D. 沿河谷发展的城市往往形成条带状的格局
【答案】D
【解析】
城市形态往往与它所处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平原地区的城市用地较规整,形成集中发展的城市形态,山区或丘陵地区的城市用地比较破碎,往往形成分散发展的城市形态。河谷地区城市受地形的影响,其发展被迫沿河谷延伸,形成条带状格局,故该题选D。
2017年4月1日,国家级雄安新区成立,区内容城、雄县、安新三县规划各具特色。主要目的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完成下列各题。
20. 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利于北京市( )
A. 扩大服务范围 B. 丰富城市职能
C. 扩大城市规模 D. 改善城市环境
21. 与石家庄比,保定市( )
A. 城市规模小 B. 服务范围大
C. 服务种类多 D. 同类城市数量少
【答案】20. D 21. A
【解析】
【20题详解】
北京“非首都功能”主要是指各类较为低端产业或污染工业、占地大的资源型产业等,这类产业的移出,有利于保护北京市的城区环境,选D。
【21题详解】
石家庄是河北省的省会,保定市与石家庄相比城市规模小,A对;服务范围小,B错;服务种类少,C错;同类城市数量多,D错。故选A。
22.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读图可知,京津冀协同发展,对保定的主要影响是( )
①增加运输成本 ②降低城市等级 ③增加服务功能 ④优化产业结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保定位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内,处于京石铁路沿线。这样会使保定的交通更加便利,有助于提升城市等级,进而增加城市服务功能,优化区域内产业结构,降低运输成本。故选择D。
下图为某假想地域城市分布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23. 最有可能发展成为最高等级城市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4. 下列城市及其服务职能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A. ①—摩托车 ②—小汽车 ③—高级商务车
B. ③—中小学 ④—大学 ⑤—中小学
C. ④—银行 ⑤—信用社 ⑥—股市
D. ⑥—电影院 ⑦—录像厅 ⑧—歌剧院
【答案】23. C 24.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城市形成的因素”和“城市的服务功能和服务范围”相关知识点。小题1地势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地方更容易形成城市。小题2依据“城市等级高,服务范围大,城市职能多,服务级别高;城市等级低,服务范围小,城市职能少,服务级别低。”可以分析出答案。
【23题详解】
据图可以看出,③处既有河流经过,又是铁路枢纽,具有水陆交通优势,且③地处该地的中心,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故最有可能发展成为最高等级城市。
【24题详解】
城市等级高,服务范围大,城市职能多,服务级别高;城市等级低,服务范围小,城市职能少,服务级别低。图中城市等级①—②—③依次提高,故服务的级别也由低到高,A对。同理, “大学”是B中服务级别最高的种类,应是三地中③具备的服务职能,故B错;“股市”是C中服务级别最高的种类,应是三地中④(资源丰富、铁路经过,交通便利)具备的职能,C错;“歌剧院”是D中服务级别最高的种类,应是三地中⑦(铁路枢纽,交通便利)具备的职能,故D错。
25.影响城市等级提升的主要原因不合理的是( )
A. 株洲――地理位置 B. 深圳――国家政策
C. 上海――地理位置 D. 石家庄――交通
【答案】A
【解析】
【详解】影响城市等级提升的主要原因不合理的是株洲,株州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主要原因是交通,A不合理,符合题目要求。深圳的发展主要原因是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B合理。上海位于长江出海口,我国东部沿海中部位置,其发展主要原因是地理位置,C合理。石家庄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交通,是因铁路等修建,D合理。故选A。
26.读下图“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模式图”,下列商业部门与图中所属城市对应正确的是( )
A. 甲为普通服装店 乙为家具商店 丙为五星级宾馆
B. 甲为汽车销售点 乙为早点店 丙为高级家用电器店
C. 甲为珠宝行 乙为家具商店 丙为早点店
D. 甲为早点店 乙为五星级宾馆 丙为珠宝行
【答案】B
【解析】
读图根据中心地理论可知,图中乙城市等级最高,其次为丙,图中甲、乙、丙三城市的级别由大到小依次为乙、丙、甲。城市级别越高其服务范围越大,级别越低服务范围越小。档次越高的服务部门应布局在级别较高的城市,才能满足其门槛人口。结合选项选B。
二、综合题(48分)
27.读下面人口增长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口增长模式转变,首先是从_________开始下降。
(2)第②阶段人口增长模式为_____,其主要特征是:人口的出生率_____和死亡率_____,自然增长率_____。
(3)我国当前的人口增长模式处在或接近____阶段,这个阶段产生的主要人口问题是______,由此带来的影响是_____。
【答案】(1)死亡率 (2)传统型 高 低 高 (3)③ 老龄化 劳动力不足,社会保障负担重,老年人生活孤寂等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人口增长模式以及特点,人口问题等相关知识。
(1)读图分析可知,①阶段人口处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的阶段,随后,由于人口的死亡率下降,出生率保持较高水平,人口增长模式转变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阶段,因此看来,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首先从死亡率开始的。
(2)读图分析可知,第②阶段人口的出生率较高,死亡率较低,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高,属于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
(3)我国当前的人口增长特点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已经接近现代人口增长模式,即接近③模式。由于我国的人口的出生率降低,老龄人口比重增加,出现了人口老龄化现象,人口老龄化现象会导致劳动力人口不足,社会负担加重,老年人生活孤寂等问题。
28.读下面“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因素表示_________,它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2)图中B因素表示_________该因素的发展与变化,必然带来人类获取和利用资源的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
(3)图中的C因素表示_________,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C因素并不相同,对环境人口容量产生较大影响。
(4)图中D表示_________。
(5)一个区域的环境人口容量是_________(变化/稳定)的。
【答案】⑴自然资源 ⑵科技发展水平 ⑶人口消费水平(或经济发展水平) ⑷环境人口容量 ⑸变化
【解析】
试题分析:
⑴读图,图中A因素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表示自然资源。
⑵读图,图中B因素的发展与变化,带来人类获取和利用资源的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表示科技发展水平。
⑶图中的C因素表示人口消费水平或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C因素并不相同,对环境人口容量产生较大影响。
⑷图中D表示对外开放程度 ,对环境人口容量影响也很大。
⑸随着生产力水平提高,科技的发展,人们对资源的利用程度、范围的变化,一个区域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变化的。
考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环境人口容量的特征。
29.下图为“某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看,图中 区的土地利用属于公共事业用地,各功能区中 区占地面积最大。
(2)现拟在①②③④四地中选一处布局一大型批发市场,最佳选址是 ,理由 。
(3)甲处为化学工业园区,从环境角度分析其布局的合理性。
(4)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该城市规划建设新城,现有在东北部和西南部建设新城的两种方案,你支持哪一种方案?请阐述你的理由。
【答案】(1)文教(1分) 住宅(1分)
(2)① (1分) 近铁路和高速公路,交通便利(1分);城市外围,地价低(1分)
(3)河流下游方向,对城市水源污染小(2分);最小风频上风方向,对城市大气污染小(2分)
(4)以下两种答案任答其一,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一:东北部(1分)有铁路、高速公路提供便利的交通;靠近工业区,公用设施基础较好,便于工人上下班。(2分)
二:西南部(1分) 地势较高,河流的上游,盛行风的上风向,环境较好;利用荒地,占用耕地少。(2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功能区的分布以及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
(1)在城市功能区里,属于公共服务事业用地的是政府,医疗,文教。因此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区域有文教区。在城市功能区里,住宅区的占地面积最大,分布较广,是城市最主要的城市功能区。
(2)建立大型批发市场的原则是:必须在交通便利的地区即沿铁路和告诉公路;位于城市的外围边缘,地价较低,批发市场占地面积较大。因此①地适合。
(3)高级住宅区多布局在环境优美、环境质量好、交通便利的地方,多和城市中的高地、文化区等相联。读图分析可知,⑤地位于市郊,低价便宜;而且位于河流上游地区,盛行风的上风向,污染小。
(4)东北部:根据图中信息:有铁路和高速公路经过,交通便利;靠近工业区,基础设施较好,有利于工人的上班和下班。西南部:根据河流的流向,可以判断西南部地势较高;位于河流的上游地区,水质较好;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环境较好;这里的荒地较多,因此可以有效的保护耕地。
点睛:城市的合理规划
(1)城市规划的目的: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计划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是建设和管理城市的依据,以达到既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又保护城市环境的目的。
(2)合理城市规划的作用:具有超前性,可以保证城市居住和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有效地预防和解决城市化带来的各类问题,有利于建设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
(3)城市的布局形式:是城市总体布局首先要考虑的重大问题。基本形态有集中紧凑与分散疏松两类。在我国,中小城市只要有条件,大多采用集中紧凑式,有些大城市为了解决市区人口拥挤、工业集中、交通不畅、污染严重等问题,可以分散城市布局。
(4)功能区的合理布置(协调工业用地与生活居住用地之间的关系)
工业用地靠近交通便捷区位;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有方便的联系;需劳动力多的工业区接近居民区
合理安排工业用地位置,减少对居民区的污染。基本无污染的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可以布置在居民区内。污染大或有火灾危险的企业远离城市,污染空气和水源的工业布置在城市的下风向和水源的下游。
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设置防护带。在带内加以绿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居住环境免受直接污染。在防护带中一般可设置一些少数人使用的、非长期停留的建筑留有发展余地。
(5)城市总体布局方案的比较:要设计多个方案进行综合比较得到最优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