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全国I卷高考考前生物模拟卷五
展开2020届全国I卷高考生物模拟卷(五)
一、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膜上的蛋白质的功能一定是作为载体或通道蛋白
B.氨基酸序列相同的多肽链可能形成功能不同的蛋白质分子
C.人体内环境中的某些蛋白具有催化丙酮酸氧化分解的功能
D.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S”或“P”均可被用于标记蛋白质
2.“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之一。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液泡是真核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必需结构
B.叶绿体是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必需结构
C.核仁是细胞合成RNA及核糖体的必需结构
D.核糖体是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必需结构
3.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动物细胞分裂能力的强弱与细胞的寿命呈负相关
B.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提高了物质运输效率
C.白细胞比红细胞凋亡速率快,有助于内环境的稳定
D.人体正常细胞中不存在与癌变有关的基因
4.蝗虫的性别决定属于XO型,雄蝗虫(22+X),雌蝗虫(22+XX),控制体色褐色(A)和黑色(a)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复眼正常(B)和异常(b)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基因b使精子致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蝗虫基因组测序,应测定12条染色体的DNA序列
B.蝗虫的群体中,与体色、眼型相关的基因型最多有15种
C.褐色复眼正常雌蝗虫和黑色复眼异常雄蝗虫杂交,后代可能有4种表现型
D.黑色复眼异常雄蝗虫减数分裂时,产生的次级精母细胞基因组成是aa和aaXbXb
5.工作在第一线的医护人员采取多种措施,全力救治重症的新冠肺炎患者,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下列有关措施与其生物学原理的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 )
A.利用呼吸机等设备提高患者的血氧水平——有氧呼吸各个阶段都需要氧气参与
B.为患者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增强需要消耗有机物和能量
C.将新冠肺炎康复者的血浆输入患者体内——康复者血浆中含有B细胞
D.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大脑皮层中有免疫调节中枢
6.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北部的凯巴伯森林地区,人们为了保护鹿而大量捕杀鹿的天敌--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狼从鹿获得的能量最终来自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B.鹿和狼之间的信息传递对鹿不利,使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破坏
C.若消灭了狼,可使鹿的种群数量按照J型曲线持续增长
D.大量捕杀狼使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方向发生改变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9~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7~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39分)
29.图甲表示某同学利用黑藻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在一定光强度所设计的实验装置,图乙表示在一定光强度下黑藻叶肉细胞的部分代谢过程,其中a、b、c、d代表不同的细胞结构,①~⑤代表不同的物质。请回答:
(1)图乙中的④代表___________(写物质名称),在图乙所给的结构中,能够产生⑤的结构有________(用字母表示),K+从细胞外进入细胞的跨膜运输速率受___________________的限制。
(2)图甲中CO2缓冲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色液滴的移动是由装置中______(填某种物质)引起的。
(3)若要测黑藻有氧呼吸速率的大小,则应将图甲装置进行怎样的改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研究小组探究不同浓度的IAA、乙烯利及二者的混合溶液对大豆下胚轴不定根形成的影响,结果如下。
组别 | A组 | B组 | C组 | |||||||||
A0 | A1 | A2 | A3 | B0 | B1 | B2 | B3 | C0 | C1 | C2 | C3 | |
IAA | 0 | 10 | 50 | 100 | 0 | 10 | 50 | 100 | 0 | 10 | 50 | 100 |
乙烯利 | 0 | 0 | 0 | 0 | 10 | 10 | 10 | 10 | 50 | 50 | 50 | 50 |
不定根平均数量(条) | 12 | 21 | 32 | 28 | 10 | 19 | 28 | 35 | 7 | 16 | 19 | 36 |
请回答:
(1)对大豆的下胚轴进行激素处理时常用浸泡法,这种处理方法对激素浓度和处理时间的要求是____________。
(2)A组实验中IAA对大豆下胚轴生根的作用____________(表现/未表现)出两重性,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
(3)本实验表明不同浓度的IAA和乙烯利混合溶液共同作用时乙烯对植物不定根形成过程中有促进和抑制两种相反的调控作用。
①支持乙烯对不定根形成有抑制作用的证据是___________;
②支持乙烯对不定根形成有促进作用的证据是_____________。
(4)进一步研究发现生长素能调控不定根发育的相关基因的表达,说明激素在植物体内起作用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果蝇的眼色有野生型和三种突变类型(朱红眼、棕红眼、白眼),该眼色由两对等位基因B和b、D和d共同控制,基因组成与表现型的关系为:
①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d纯合时表现为朱红眼(XdXd和XdY均为纯合子);
②位于第Ⅱ号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b纯合时表现为棕红眼;
③当基因b和d都纯合时表现为白眼。
(1)该种眼色的遗传遵循_____定律,该果蝇种群中野生型雄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
(2)若果蝇的某种性状由细胞质基因控制,则该性状只能通过______(父本或母本)遗传给子代,原因是_______。
(3)某同学用野生型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为亲本进行杂交,结果如表。
亲本 | F1 | F2 |
野生型(♀)×白眼(♂) | 雌雄均为野生型 | ♀:? |
♂:野生型∶棕红眼∶朱红眼∶白眼=3∶1∶3∶1 |
①F2中野生型雌果蝇的比例为_______。
②若让F2中的非野生型雌果蝇和朱红眼雄果蝇相互交配,F3中基因d的频率为____。
32.今年年初,一场大范围的蝗灾席卷了西非、东非和南亚20多个国家,数千万人的粮食安全受到威胁。某地为了有效控制蝗虫数量,欲引入大量鸭子入境来捕食蝗虫。为研究蝗虫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建立了下图所示的数学模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中模型曲线变化反映了鸭和蝗虫间存在的__________调节机制,在该环境条件下,蝗虫种群数量的K值最接近________________(填“Pl”“P2”或“P3”)。
(2)从种群特征的角度分析,该地蝗虫种群密度短期内迅速增加的直接原因有___________。在蝗灾爆发初期,该地蝗虫的数量每天增加5%并呈“J”型增长,假设最初有N0只,则10天后蝗虫的数量N10=____只(只写出表达式)。
(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2道题中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7.[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国家标准规定每毫升鲜奶产品中大肠杆菌数不得超过个,鲜奶中大肠杆菌的数目可用滤膜法来测定,流程为:用滤膜过滤1ml待测牛奶→牛奶中的细菌留在滤膜上→将滤膜转移到伊红美蓝的培养基(EMB培养基)上培养→统计菌落数目。
(1)制备培养基:培养基中能够同时提供氮源和碳源的是_____________(填“蛋白胨”“乳糖”或“”),从培养基功能上划分,EMB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__。
(2)为检测该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对于该培养基应采用的检测方法是_____________。
(3)培养与统计: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应选择颜色为_____________的菌落数进行统计,结果如下:
培养时间 | 12h | 24h | ||||||
平板 | 对照组 | 1 | 2 | 3 | 对照组 | 1 | 2 | 3 |
大肠杆菌菌落数(个) | 0 | 132 | 121 | 145 | 0 | 132 | 121 | 145 |
其他细菌菌落数(个) | 112 | 253 | 222 | 244 | 112 | 253 | 222 | 244 |
(4)培养12h和24h的大肠杆菌菌落特征有何差异?_____________。
(5)根据表中的数据不能判断该鲜奶样品中的大肠杆菌数是否超标,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
38.[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研究人员利用小鼠的单倍体ES细胞(只有一个染色体组),成功培育出转基因小鼠。其主要技术流程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PCR技术可以扩增目的基因,PCR反应体系中除含缓冲液、模板DNA、dNTP(包含dATP、dCTP、dGTP、dTTP)、引物外,还应含有____;引物应选用下图中____(填图中字母)。
(2)在基因工程操作步骤中,过程①②称为 ___。已知氨苄青霉素不能有效杀死小鼠细胞,而一定浓度的G418能有效杀死不具有Neo′的小鼠细胞。结合上图推测, 过程①选用的两种限制酶是 ___(填图中的编号),③处的培养液应添加____(填“氨苄青霉素”或“G418”)。
(3)图中桑椹胚需通过____技术移入代孕小鼠子宫内继续发育,进行该操作前需对受体小鼠进行____处理。
答案与解析
1.【答案】B
【解析】生物膜上的蛋白质的功能可能是作为载体或者通道蛋白、也可能具有催化功能、识别功能等,A错误;氨基酸序列相同的多肽链空间结构可能不同,可能形成功能不同的蛋白质分子,B正确;催化丙酮酸氧化分解的蛋白质(酶)分布在细胞中,C错误;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35S被用于标记蛋白质,32P被用于标记核酸,D错误。故选B。
2.【答案】D
【解析】动物细胞无液泡结构,也能吸水和失水,A错误;蓝藻为原核生物,无叶绿体,但其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也能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真核细胞中核仁与RNA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原核细胞无成形的细胞核(核仁),也可形成核糖体,C错误;核糖体是所有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蛋白的“加工车间”,D正确。故选D。
3.【答案】C
【解析】细胞的寿命与分裂能力之间没有对应关系,即细胞的寿命与细胞分裂无直接关系,A错误;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相对表面积减小,物质运输效率降低,B错误;细胞凋亡的速率与它们的功能有关系,如白细胞的功能是吞噬病菌等,所以其凋亡的速率很快,有助于内环境的稳定,C正确;人体正常细胞中存在与癌变有关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D错误。故选C。
4.【答案】B
【解析】本题基因组测序应测一组常染色体(11条)和Ⅹ染色体,A正确;不考虑精子致死情况,最多有3×5=15种(体色相关基因型:AA、AA、aa;眼型相关基因型:XB、Xb、XBXB、XBXb、XbXb),但是由于基因b使精子致死,所以不存在XbXb基因型,所以最多有3×4=12种,B错误;杂交组合为:A_XBX-×aaXb,所以后代基因型为AaXB、aXB、AaX-、aX-,当两个不确定的基因均为隐性基因时,后代就有4种表现型,C正确;黑色复眼异常雄体(aaX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复制,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产生的次级精母细胞基因组成是aa和aaXbXb,D正确。故选B。
5.【答案】B
【解析】只有有氧呼吸第三阶段需要氧气参与,A错误;为患者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可以为增强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提供有机物和能量,B正确;康复者血浆中含有抗体,C错误;大脑皮层没有免疫调节中枢,D错误。故选B。
6.【答案】A
【解析】该森林生态系统存在的一条食物链为绿色植物→鹿→狼,狼获得的能量来自鹿,而鹿同化的能量来自该生态系统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A正确;鹿和狼之间存在信息传递,这种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错误;由于人为地消灭了狼,鹿的种群数量会在短时间内增加,当鹿的种群数量超过了森林的环境容纳量,种群数量又开始减少, C错误;大量捕杀狼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方向不会发生改变,D错误。故选A。
29.【答案】
(1)丙酮酸 a、b、d 能量及载体蛋白数量
(2)维持瓶内二氧化碳浓度相对稳定 氧气
(3)将图甲装置的广口瓶进行黑暗(遮光)处理
【解析】
乙图中细胞器a吸收光照,将①②转变成葡萄糖,可推知:细胞器a是叶绿体、①是水分子、②是二氧化碳;同时可以推知:细胞器c具有调节渗透压的功能,表示液泡;K+在⑤协助下进入细胞中,可推知⑤是ATP;葡萄糖变成④,并加入b与③生成④②,可推知:细胞器b是线粒体、③是氧气、④是丙酮酸,d表示细胞质基质。
(1)据上分析可知,图乙中的④代表丙酮酸,在图乙所给的结构中,能够产生⑤ATP的结构有a叶绿体、b线粒体、d细胞质基质,K+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属于主动运输,其跨膜运输速率受能量及载体蛋白数量的限制。
(2)图甲中CO2缓冲液的作用是维持瓶内二氧化碳浓度相对稳定,有色液滴的移动是由装置中氧气的变化量引起的。
(3)只要有光照,黑藻就会进行光合作用,对呼吸速率的测定产生影响,若要测黑藻有氧呼吸速率的大小,则应将图甲装置的广口瓶进行黑暗(遮光)处理。
30【答案】
(1) 配制较低浓度的激素溶液,处理时间需几小时至一天
(2) 未表现 A1、A2、A3组的不定根均数量大于A0组,说明实验组的IAA对大豆下胚轴的生根都有促进作用,没有体现抑制作用
(3) B1、C1组的不定根平均数量小于A1组(或:B2、C2组的不定根平均数量小于A2组或:当IAA浓度为10或50时,随着乙烯利浓度的增加,不定根平均数量减少) B3、C3组的不定根平均数量大于A3组(或:当IAA浓度为100时,随着乙烯利浓度的增加,不定根平均数增加)
(4) 为信息分子,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或: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
【解析】激素调节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
(1)用激素处理大豆下胚轴可以用沾蘸法或浸泡法,前者通常使用高浓度的激素处理很短的时间,如3~5s;后者需要的激素浓度低,通常是处理几小时至一天,本实验中用浸泡法处理,具体做法是配制较低浓度的激素溶液,对大豆的下胚轴处理几小时至一天。
(2)A组实验中A1、A2、A3组的不定根数量均大于A0组,说明实验组的IAA对大豆下胚轴的生根都有促进作用,没有体现抑制作用,故此可知实验中IAA对大豆下胚轴生根的作用未表现出两重性。
(3)①实验中B1、C1组的不定根平均数量小于A1组(或:B2、C2组的不定根平均数量小于A2组或:当IAA浓度为10或50时,随着乙烯利浓度的增加,不定根平均数量减少),由此实验结果可得出乙烯对不定根形成有抑制作用的结论;
②根据实验结果中B3、C3组的不定根半均数量大于A3组,可以得出乙烯对不定根形成有促进作用的的结论。
(4)进一步研究发现生长素能调控不定根发育的相关基因的表达,据此可知激素作为信息分子,传递了一种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的信息。
31.【答案】
(1)基因自由组合 BBXDY和BbXDY
(2)母本 受精卵中的质基因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或母本)
(3)3/8 1/2
【解析】
(1)因控制眼色的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故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野生型果蝇应为双显性个体,则雄果蝇的基因型应为B—XDY(BBXDY和BbXDY);
(2)因受精时精子只有头部(细胞核)与卵细胞结合,故受精卵中的质基因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或母本),因此若果蝇的某种性状由细胞质基因控制,则该性状只能通母本遗传给子代;
(3)野生型(♀)B—XDX—×白眼(♂)bbXdY,F1雌雄均为野生型(B—XDX—、B—XDY),则可推知亲本基因型为BBXDXD、bbXdY,F1基因型为BbXDXd、BbXDY;
①F1个体间相互交配,则F2中野生型雌果蝇基因型为B—XDX—,比例为3/4×1/2=3/8;
②F1基因型为BbXDXd、BbXDY, F2中不可能出现XdXd的个体,故非野生型雌果蝇只有棕红眼,基因型为1/2bbXDXD和1/2bbXDXd,朱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B—XdY,只考虑D、d一对等位基因,则可转化为XDXD:XDXd:XdY=1:1:2,则d的基因频率为(1+2)/(2×2+2)=1/2,因随机交配不改变基因频率,故F3中d的基因频率仍为1/2。
32.【答案】
(1)(负)反馈 P2
(2)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N0×1.0510
【解析】
(1)由分析可知:鸭子引入农田捕食水稻蝗虫的过程中的食物链是植物→蝗虫→鸭,鸭捕食蝗虫,蝗虫种群数量减小;当鸭种群数量过大,蝗虫数量较少,蝗虫的食物充足,种内斗争减小,蝗虫种群数量会升高,鸭和蝗虫之间通过负反馈调节,可以使两个物种达到相对稳定;K值即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由图中可以看出,蝗虫的种群数量是围绕P2所代表的数量进行波动,所以蝗虫种群数量的K值最接近P2所代表的数量。
(2)在种群特征中,直接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为: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因此可预测该地蝗虫种群密度短期内迅速增加的直接原因是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迁入率大于迁出率;由“J”型曲线公式Nt=N0λt得,λ代表倍数,所以由题信息,λ=1+5%=1.05,所以10天后蝗虫的数量N10= N0×1.0510。
37.【答案】
(1)蛋白胨 鉴别培养基
(2)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在恒温箱中培养1~2d
(3黑色
(4)培养24h的菌落较大(或培养12h的菌落较小)
(5)对照组有其他细菌菌落,说明培养基制作不合格或无菌操作存在问题,需重做实验
【解析】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蛋白胨可以提供碳源、氮源和维生素。添加了伊红美蓝的培养基上,大肠杆菌可以和伊红美蓝发生反应形成黑色菌落,从而鉴别大肠杆菌。整个微生物培养的实验中需要防止其它杂菌的干扰,否则会影响实验数据的统计。
(1)蛋白胨可以同时提供碳源和氮源,乳糖只能提供碳源,氯化钠只能提供无机盐;按功能分,EMB培养基可以通过伊红美蓝鉴别大肠杆菌的有无,属于鉴别培养基;
(2)为检测该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一般常常使用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在恒温箱中培养1~2d,观察是否有菌落产生;
(3)伊红美蓝和大肠杆菌反应产生黑色;
(4)培养时间越长,细菌的繁殖数量就越多,因此培养24h的菌落较大;
(5)分析表格数据可以发现,对照组有其他细菌菌落,说明培养基制作不合格或无菌操作存在问题,需重做实验。
38.【答案】
(1)热稳定的DNA聚合酶(或Taq酶) A和D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Ⅰ和Ⅱ G418
(3)胚胎移植 同期发情
【解析】
(1)根据分析可知,PCR反应体系中除含缓冲液、模板DNA、dNTP(包含dATP、dCTP、dGTP、dTTP)、引物以外,还应含有耐高温的DNA聚合酶。为了扩增目的基因的片段,根据图示可知需要在引物A和D作用下以目的基因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子代目的基因。
(2)由图可知,过程①②是将目的基因和运载体连接形成重组质粒,即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重组质粒上的抗生素抗性基因可作为标记基因,其作用是有利于筛选出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根据题意可知,氨苄青霉素不能有效杀死小鼠细胞,而一定浓度的G418能有效杀死不具有Neo′的小鼠细胞,因此应选择Neo′作为标记基因,即质粒上Neo′不能用限制酶切割,则过程①应选用Ⅰ和Ⅱ两种限制酶,图中③处的培养液应添加G418以便于起到筛选的作用。
(3)将桑椹胚通过胚胎移植技术移入代孕小鼠子宫内继续发育,进行该操作前需对受体小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以保证供体与受体处于相同或相近的生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