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雅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9月)生物试题
展开四川省雅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9月)生物试题
1.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组成生物体细胞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找到
B. 西瓜汁中含有丰富的果糖,是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良好材料
C. 细胞中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酶都是由氨基酸组成的
D. 组成活细胞的主要元素中C的含量最高,因此C是细胞内最基本、最核心的元素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是对组成细胞的不同化合物的含量和元素组成、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不同生物体在元素组成上的关系的综合性考查,根据选项涉及的具体内容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分析综合进行判断。
【详解】A.组成生物体细胞的化学元素追根溯源是从无机环境中获取的,因此,在无机自然界都能找到,A正确;
B.西瓜汁中虽然含有丰富的果糖,果糖具有还原性,但西瓜汁颜色是红色的,因此,在利用斐林试剂或本尼迪特试剂检测时,红色的西瓜汁会干扰砖红色这一实验现象,故不宜作为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材料,B错误;
C.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催化效应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因此,并不都是由氨基酸组成的,有的是由核糖核苷酸组成的,C错误;
D.组成活细胞的主要元素中C的含量,并不都是最高的,C是细胞内最基本、最核心的元素,主要是因为C最外层有四个电子,容易与其他元素形成四个共价键,且功能各异的生物大分子均是以碳链作为基本骨架的,故D错误;
综上所述,选A项。
【点睛】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元素、化合物的知识点的理解,因此,学生务必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将相关基础知识要点烂熟于心,才能在解答此类题目时,减少失分率。
2.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液泡和中心体具单层膜,参与构成生物膜系统
B. 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
C. 溶酶体能合成多种水解酶,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D. 细菌分泌外毒素蛋白离不开高尔基体的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中涉及液泡、中心体、溶酶体、高尔基体等细胞器相关知识的考查,其中,中心体无膜结构,其于均为单层膜结构。
【详解】A.液泡为单层膜结构,而中心体无膜结构,故A错误;
B.细胞核里面含有染色体,染色体的组成由DNA和蛋白质构成,因此,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因而,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B正确;
C.溶酶体中虽然含有多种水解酶,但这些水解酶仍然是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上加工合成的,故C错误;
D.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内,只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因而并不含高尔基体,分泌的外毒素蛋白是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上合成,并在细胞质基质中进一步加工而成的,故D错误;
综上所述,选B项。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器相关的知识要点,涉及内容较为基础,难度并不大,因此,在解题时注意能区分各细胞器的特点即可顺利破题。
3.有关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磷脂双分子层能够运动,蛋白质分子不能运动
B. 生物膜在细胞的能量转换和物质运输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C. 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需要膜上载体蛋白参与
D. 叶绿体中的一个氧分子要在同一细胞中被消耗需经过8层磷脂分子
【答案】A
【解析】
【分析】
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组成,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覆盖、镶嵌或横跨磷脂双分子层中,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都是可以运动的,因此生物膜具有运动的流动性。细胞膜的功能有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且生物膜在细胞的能量转换和物质运输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详解】A.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都具有流动性,A错误;
B.生物膜在细胞的能量转换和物质运输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如叶绿体和线粒体均是双层膜结构,且在类囊体薄膜上能发生光能转化为电能,进而转化为化学能,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因而生物膜在细胞的能量转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此外,生物膜上含有诸如载体蛋白,通道蛋白等,均与物质运输相关,故B正确;
C.神经冲动的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以电信号的形式进行,而动作电位的产生及静息电位的恢复过程均与膜上的载体蛋白、通道蛋白等相关,因此,C正确;
D.叶绿体中的一个氧分子要在同一细胞中被消耗需经过,叶绿体2层膜,线粒体2层膜,故一共穿过8层磷脂分子,D正确(注:未考虑类囊体腔中的氧分子);
综上所述,选A项。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膜功能,要求学生识记和理解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
4.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还原糖鉴定时所用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并且需要50-65℃水浴加热
B. 可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做“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
C. 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中,可推测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渗透压先上升后下降
D. 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新鲜黑藻小叶细胞中叶绿体的形态并计数
【答案】D
【解析】
【分析】
还原糖鉴定利用的是斐林试剂,是由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0.05g/ml的硫酸铜溶液等比例混合后再使用,为现配现用,而且需要在50-65℃水浴条件下浴加热;“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在取材时可以选择人口腔上皮细胞、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等;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中,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质微粒数目的多少,渗透压的大小问题是通过设置一系列浓度梯度的溶液(且该溶液溶质无法穿过细胞膜)进行质壁分离和复原这一实验来大致推算的;观察细胞中叶绿体的形态和数目,可以选择黑藻、苔藓类等作为材料。
【详解】A.斐林试剂在使用时是现配现用,且需要在50-65℃水浴条件下浴加热,A正确;
B.“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在取材时可以选择人口腔上皮细胞、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等,B正确;
C.显微镜下通过观察到细胞液的渗透压大小,可推测到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渗透压先上升后下降,C正确;
D.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新鲜黑藻小叶细胞中叶绿体的形态,由于叶绿体是运动的,不可进行叶绿体的计数,D错误;
综上所述,选D项。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教材中的基础实验,涉及实验的材料、步骤、操作、现象及注意事项等内容,因此,考生平时在学习过程中,需多关注以上内容,并且要能迁移利用教材中实验所涉及的方法来分析具体的实例,从而真正实现从“学会”向“会学”转变。
5.下列关于科学探索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是假说
B. 施莱登和施旺建立的细胞学说中认为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
C. 巴斯德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细胞的存在,没有活细胞的参与,糖类是不可能变成酒精的
D. 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答案】B
【解析】
【分析】
桑格和尼克森在1972年提出的关于生物膜分子结构的流动镶嵌模型;施莱登和施旺建立的细胞学说中认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1857年巴斯德通过显微镜观察,最终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细胞的存在,没有活细胞的参与,糖类是不可能变成酒精的;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的方法,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于水。
【详解】A.桑格和尼克森于1972年提出的关于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故A正确;
B.施莱登和施旺建立的细胞学说中认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故B错误;
C.1857年巴斯德通过显微镜观察,最终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细胞的存在,没有活细胞的参与,糖类是不可能变成酒精的,故C正确;
D.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是采用的同位素标记法,故D正确;
综上所述,选B项。
【点睛】本题涉及的考点为生命科学史的相关内容,考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应善于总结和积累,理清某个知识点背后涉及的科学史内容才能在遇到此类问题时更加从容淡定。
6.下列关于从细胞中提取分离血红蛋白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对样品的处理过程分为红细胞的洗涤、血红蛋白的释放、分离血红蛋白溶液和透析
B. 洗涤血红蛋白的目的是去除一些杂蛋白,所用试剂为生理盐水
C. 凝胶色谱法分离血红蛋白时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通过色谱柱的速度快
D. 将样品加入色谱柱顶端时,下端的流出口应处于打开状态
【答案】D
【解析】
【分析】
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的实验步骤主要有:
(1)样品处理:①红细胞的洗涤,②血红蛋白的释放,③分离血红蛋白溶液。
(2)粗分离:①分离血红蛋白溶液,②透析。
(3)纯化:调节缓冲液面→加入蛋白质样品→调节缓冲液面→洗脱→收集分装蛋白质;
(4)纯度鉴定--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详解】A.血红蛋白提取实验中,对样品的处理过程分为红细胞的洗涤、血红蛋白的释放、分离血红蛋白溶液和透析,A正确;
B.洗涤血红蛋白的目的是去除一些杂蛋白,所用试剂为生理盐水,B正确;
C.凝胶色谱法分离血红蛋白时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通过色谱柱的速度快,因为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会进入凝胶颗粒内,因此,路径较长,运行速度慢,而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则通过的路径短,运行速度快,故C正确;
D.将样品加入色谱柱顶端时,下端的流出口应处于关闭状态,加样完之后才打开下端出口,是样品渗入凝胶床内,等样品完全进入凝胶层后,关闭下端出口,然后再加入磷酸缓冲液进行洗脱,待红色的蛋白质接近色谱柱底端时,用试管收集流出液,每5mL收集一管,连续收集,故D描述错误;
综上所述,选D项。
【点睛】本题考查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材料、实验步骤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7.如图一是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其中组成离子通道的通道蛋白是横跨生物膜的亲水性通道,允许相应的离子通过,①②③④代表不同的运输方式。图二表示物质通过膜的运输速率(纵坐标)随O2浓度变化的情况。请仔细观察图示并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一生物膜的功能与其化学组成密切相关,功能越复杂的生物膜,________的种类与数目越多。
(2)鲨鱼体内能积累大量的盐,盐分过高时就要及时将多余的盐分排出体外,经研究,鲨鱼体内多余的盐分是经②途径排出的,那么其跨膜运输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
(3)图二与图一中的________(填序号)代表的物质运输方式一致。若需跨膜运输的物质足够,图中曲线出现BC段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4)柽柳是泌盐植物,其叶子和嫩枝可以将植物体内的盐分排出,是强耐盐植物。为探究柽柳从土壤中吸收盐分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实验步骤:
A.取甲、乙两组生长发育基本相同的柽柳幼苗植株,放入适宜浓度的含有Ca2+、Na+的培养液中进行培养。
B.甲组给予正常的呼吸条件,乙组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蛋白质 (2). 协助扩散 (3). ④ (4). 载体蛋白的数量是有限的 (5). 完全抑制呼吸 (6). 一段时间后测量两组植株根系对Ca2+、Na+的吸收速率 (7). 若乙组植株吸收速率明显小于甲组,则柽柳从土壤中吸收盐分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若两组植株对Ca2+、Na+的吸收速率相同,则柽柳从土壤中吸收盐分的方式是被动运输
【解析】
【分析】
图一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其中,a物质的运输需要消耗ATP,且为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故a物质跨膜运输过程为主动运输过程,b、d、e为顺浓度梯度运输,故均为被动运输,且b和e分别需要消耗载体蛋白和借助通道蛋白的协助,故二者跨膜运输为协助扩散过程,而d则为自由扩散过程;图二表示物质通过生物膜的运输速率随氧气浓度变化的曲线,AB段限制因素为O2浓度,BC段可能受载体蛋白数量的限制。
【详解】(1)图一生物膜的功能与其化学组成密切相关,功能越复杂的生物膜,其上蛋白质的种类与数目越多。
(2)②途径需要细胞膜载体蛋白协助,不需要消耗ATP,可确定为协助扩散。
(3) 图二表明这种跨膜运输的方式与细胞呼吸有关,为主动运输。图一中的 ④ 代表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 ATP 。图二中出现BC 段与载体蛋白的数量有关。
(4)①根据实验目的,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的区别是否需要ATP,故ATP(细胞呼吸条件)为自变量,吸收速率为因变量。故甲组给予正常的呼吸条件,乙组抑制细胞呼吸。然后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植株根系对K+的吸收速率.
②若两组植株对K+的吸收速率相同,说明都不需要ATP,为被动运输。若两组植株对K+的吸收速率表现为甲组明显大于乙组,则说明需要ATP,为主动运输.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相关知识和实验设计分析,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对实验设计的分析能力,要求考生对几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区别等要点需非常熟悉的基础之上,再进行相关问题剖析。
8.实验小组在所给材料中,选择适当的材料完成与酶相关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备选材料:人唾液淀粉酶溶液、FeCl3溶液、蔗糖溶液、肝脏研磨液、H202溶液、冰块、斐林试剂、碘液、可溶性淀粉溶液
(1)用唾液淀粉酶溶液、蔗糖溶液和可溶性淀粉溶液作为实验材料验证酶的专一性时,该实验应选择__________(试剂)检验实验结果。酶的专一性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条件未知的情况下,肝脏研磨液催化H202溶液分解的速率__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大于FeCl3溶液催化H202溶液分解的速率。若实验中发现FeCl3溶液组有一定量的气泡生成,而肝脏研磨液组几乎没有气泡生成,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不选择H202溶液作为反应物的原因是________。某同学用可溶性淀粉溶液和唾液淀粉酶溶液作为实验材料来完成该实验,请完善表格Ⅰ、Ⅱ、Ⅲ处的内容。
分组 步骤 | 甲组 | 乙组 | 丙组 |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
a.向试管中加入唾液淀粉酶溶液 | 1mL | — | 1mL | — | 1mL | — |
b. ___Ⅰ | — | 1mL | — | 1mL | — | 1mL |
c.在相应温度下保温(5min) | 0°C | ___________II | 100°C | |||
d. ___III | ||||||
e.向每组反应液中加入碘液 | 2滴 | 2滴 | 2滴 | |||
f.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
|
|
|
(4)在工业生产中还可以将果胶酶进行固定化处理。一般来说,酶更适合采用物理吸附法和____________法进行固定,而细胞多采用____________法进行固定。与一般酶制剂相比,固定化酶的突出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斐林试剂 (2). 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3). 不一定 (4). 肝脏研磨液不新鲜,酶已经失活 (5). 温度会影响H202分解,从而干扰实验结果 (6). 向试管中加入可溶性淀粉溶液 (7). 37°C (8). 将每组两只试管中的溶液充分混匀,并置于每组步骤3中的温度下保温5min (9). 化学结合 (10). 包埋 (11). 酶能被反复利用(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要点源自教材内容,主要有影响酶活性相关因素的实验设计以及验证酶专一性的实验设计,同时涉及实验注意事项及对照原则等内容的考查。
【详解】(1)用唾液淀粉酶溶液、蔗糖溶液和可溶性淀粉溶液作为实验材料验证酶的专一性时,该实验应选择斐林试剂检验实验结果,若实验操作无误,且无关变量控制得好,则最终蔗糖溶液与可溶性淀粉溶液分别同唾液淀粉酶溶液混合后,再利用斐林试剂进行水浴加热检测,出现砖红色沉淀的为后者;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生物化学反应。
(2)反应条件未知的情况下,肝脏研磨液催化H202溶液分解的速率不一定大于FeCl3溶液催化H202溶液分解的速率,因为过氧化氢酶活性也要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如温度、PH等;若实验中发现FeCl3溶液组有一定量的气泡生成,而肝脏研磨液组几乎没有气泡生成,最可能的原因是肝脏研磨液不新鲜,酶已经失活。
(3)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不选择H202溶液作为反应物的原因是温度也会影响H202分解,从而干扰实验结果;该实验设计的第二步是向试管中加入可溶性淀粉溶液,且各组别加入的量均为1mL;根据表格可知,已经由低温和高温两种条件了,因此,乙组是作为对照组,其温度设置应为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37°C;唾液淀粉酶溶液和可溶性淀粉溶液分别在相应温度下保温5min,然后才能将每组两只试管中的溶液充分混匀,并置于每组步骤3中的温度下保温5min,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小实验误差。
(4)在工业生产中还可以将果胶酶进行固定化处理。一般来说,酶更适合采用物理吸附法和化学结合法进行固定,而细胞多采用包埋法进行固定。与一般酶制剂相比,固定化酶的突出优点是酶能被反复利用(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
【点睛】本题考查酶相关知识,考查面较广,主要涉及必修1有关酶的实验设计,同时也涉及选修3酵母细胞的固定化等内容,综合考查学生对实验设计的原则运用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9.如图甲为研究光照强度对某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影响实验示意图,图乙表示其叶肉细胞气体交换情况,图丙表示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图丁表示夏季晴朗的一天,某种绿色植物在24小时内O2吸收和释放速率的变化示意图(单位:mg/h,A、B点对应时刻分别为6点和19点。请据图同答:
(1)若要测定图甲中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可供选择的测定指标有 _________
(2)叶肉细胞处于图乙状态时,对应图丙中的区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丙中限制A-C段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若适当提高CO2的浓度,B点将_________移。
(4)丁图中测得该植物一昼夜的O2净释放量为300mg,假设该植物在24小时内呼吸速率不变,则该植物一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O2总量是___________,光合速率最高时,光合作用每小时利用CO2的量是__________。
(5)提取绿叶中的色素加入__________可防止色素被破坏,叶绿体中含量最多的色素主要吸收_______________光。为分离绿叶中的色素,常使用_______法,其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单位时间内容器中O2的增加量、单位时间内容器中CO2的增加量、单位时间内植株有机物的积累量 (2). B点以后 (3). 光照强度 (4). 左移 (5). 588mg (6). 77mg (7). CaCO3 (8). 蓝紫光和红光 (9). 纸层析法 (10). 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
【解析】
【分析】
题图解读:
甲图:表示藻类植物光下进行光合作用。
乙图:a表示类囊体、b表示叶绿体基质、c表示线粒体,其中①表示吸收氧气进行有氧呼吸、②表示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该图表示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
丙图:A点表示只有呼吸作用;AB段表示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B点表示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即光补偿点;BC段表示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
丁图:该图表示夏季晴朗的一天,某种绿色植物在24小时内02吸收和释放速率的变化示意图(单位:mg/h).A、B点对应时刻分别为6点和19点。0-5只进行呼吸作用、5-6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6-19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19-20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和20-24 (或20-5)进行呼吸作用。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O2白天光合作用释放量。
【详解】(1)单位时间内容器中O2的增加量、单位时间内容器中CO2的增加量、单位时间内植株有机物的积累量均表示的净光合作用速率,故若要测定图甲中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可供选择的测定指标也是上述几个。
(2)图乙中①表示吸收氧气进行有氧呼吸、②表示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该图表示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对应图丙中的区段是B点以后。
(3)图丙中曲线表示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超过一定的范围(光饱和点)后,光合速率不再增加说明在AC上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是光照强度,若提高CO2浓度,有利于光合作用过程,故光补偿点B应当向左移动。
(4)该植物一昼夜的O2净释放量为300mg=白天光合作用量-一昼夜呼吸作用量,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O2白天光合作用释放量大于300mg;图乙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O2释放量表示白天(AB段)光合作用积累量,故该值大于300mg。呼吸速率为12,故24小时呼吸量为288,实际光合量=净光合量+呼吸量=300+288=588mg。光合作用速率最高时,释放氧气为44+12=56(mg/h)。据光合作用反应式可知,每小时利用CO2的量是(44+12)×44÷32=77mg。
(5)提取绿叶中的色素加入CaCO3可防止色素被破坏,叶绿体中含量最多的色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为分离绿叶中的色素,常使用纸层析法,其原理是 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掌握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发生的场所,判断乙图中各个字母代表的场所,并根据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形式判断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的大小关系;此外,丙、丁图各个点的含义的分析也是本题的难点。
10.硝基苯酚是工业污水中的重要污染物,某同学欲从污水处理厂污泥中分离分解硝基苯酚的细菌。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为了筛选污泥中可分解硝基苯酚的细菌,在配制培养基时应选择_________(填“硝基苯酚”“硝基苯酚+牛肉膏”或“硝基苯酚”+葡萄糖)作为碳源,不采用其他两组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纯化菌株时,通常使用的划线工具是_____________。划线的某个平板培养后,第一划线区域的划线上都不间断地长满了菌落,第二划线区域的第一条线上无菌落,其他划线上有菌落。分析造成第二划线区域的第一条线无菌落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进行梯度稀释时的一般操作是将1mL菌液移入________mL的无菌水中;常用________法接种进行活菌计数,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统计的菌落数往往____(填“多于”或“少于”)稀释液中的活菌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实验数据显示,当培养基中加入碳源葡萄糖时,该细菌降解速率明显提高,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硝基苯酚 (2). 其他两组分别含有其他氮源和碳源,不能保证硝基苯酚是唯一碳源和氮源 (3). 接种环 (4). 接种环灼烧后未冷却或划线未从第一区域末端开始 (5). 9 (6). 稀释涂布平板 (7). 当样品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一个活菌 (8). 少于 (9). 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有些活菌在培养过程中死亡 (10). 葡萄糖为细菌提供充足的能源,使细菌代谢繁殖加快
【解析】
【分析】
微生物生长繁殖所必需营养物质主要包括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等,根据题意,欲从污水处理厂污泥中分离分解硝基苯酚的细菌,则需配制以硝基苯酚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接种时常用接种环,平板划线法要求灼热的接种环冷却后再划线,否则会灼伤菌株甚至导致死亡。划线时要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接种环上才有菌株。
【详解】(1)为了筛选污泥中可分解硝基苯酚的细菌,在配制培养基时应选择硝基苯酚作为碳源,不采用其他两组的原因是其他两组分别含有其他碳源和氮源,不能保证硝基苯酚是唯一碳源和氮源。
(2)利用划线分离法纯化菌株时使用的划线工具 是接种环;划线的某个平板经培养后,第一划线区域的划线上都不间断地长满了菌落,第二划线区域的第一条线上无菌落,其它划线上有菌落,造成划线无菌落可能的操作失误有接种环灼烧后未冷却或者划线未从第一区域末端开始。
(3)进行梯度稀释时,需要将ImL菌液移入盛有9mL的无菌水中;稀释涂布平板法常用来进行微生物的计数,其原理是培养基表面的一个菌落来源于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由于菌落可能是由两个或多个细胞形成或者操作时有些活菌在培养过程中死亡,或有些活菌在培养过程中死亡,所以统计的菌落数往往少于稀释液中的活菌数。
(4)当培养基中加入碳源葡萄糖时,该细菌降解速率明显提高,因为此时能源充足,细菌代谢繁殖加快。
【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培养,要求学生识记微生物的接种方法,能结合实验目的,选择和制备适宜的培养基和接种方法进行分离,要求学生能识记和理解微生物的分离方法和原理,难度不大。
11.请回答下列关于植物芳香油提取的相关问题:
(1)被誉为香料工业中的“液体黄金”的玫瑰油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能随水蒸气一同蒸馏的特点,所以一般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该方法可使用图1中的___________(填字母)装置。
(2)提取柠檬精油的步骤如图2所示。提取该精油不采取水蒸气蒸馏法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乙过程一般加入相当于柠檬果皮质量0.25%小苏打和5%的硫酸钠,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工业生产上,提取天然β-胡萝卜素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种是从植物中获取,二是__________________,三是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按照“胡萝卜→粉碎→干燥→萃取→过滤→浓缩→胡萝卜素”流程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到纯净的β-胡萝卜素,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不考虑杂质)。
【答案】 (1). 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2). A (3). 原料易焦糊,会发生部分水解 (4). 为了使橘皮油易于与水分离 (5). 从大面积养殖的岩藻中获得 (6). 不能 (7). 获得的胡萝卜素中除β-胡萝卜素外还有其他胡萝卜素
【解析】
【分析】
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蒸馏法、压榨法和萃取等。
(1)蒸馏法:芳香油具有挥发性。把含有芳香油的花、叶等放入水中加热,水蒸气能将挥发性较强的芳香油携带出来,形成油水混合物;冷却后,油水混合物又会重新分成油层和水层,除去水层便得到芳香油,这种提取方法叫蒸馏法。
根据蒸馏过程中原料放置的位置的标准,将水蒸气蒸馏法划分为水中蒸馏、水上蒸馏和水气蒸馏。
(2)萃取法:这种方法需要将新鲜的香花等植物材料浸泡在乙醚、石油醚等低沸点的有机溶剂中,是芳香油充分溶解,然后蒸去低沸点的溶剂,剩下的就是芳香油。
(3)压榨法:在橘子、柠檬、甜橙等植物的果皮中,芳香油的含量较多,可以用机械压力直接榨出,这种提取方法叫压榨法。
植物芳香油的蒸馏提取过程:浸泡、加热蒸馏、乳浊液的分离。
【详解】(1)玫瑰油具有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以及能随水蒸气一同蒸馏的特点,所以一股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该方法可使用图1中的A装置。
(2)从柠檬皮中提取柠檬油若采用水中蒸馏会导致原料焦糊和有效成分部分水解的问题,所以提取柠檬油不采取水中蒸馏法而常采用压榨法进行提取。乙过程一般加入相当于柠檬果皮质0.25%的小苏打和5%的硫酸钠,其目的是为了使柠檬油易与水分离。
(3)工业生产上,提取天然β-胡萝卜素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种是从植物中获取,二是从大面积养殖的岩藻中获得,三是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按照"胡萝卜→粉碎→干燥→萃取→过滤→浓缩→胡萝卜素"流程获得的胡萝卜素,其中,除β-胡萝卜素外还有其他类型的胡萝卜素,即不能得到纯净的β-胡萝卜素。
【点睛】本题考查植物芳香油的提取,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步骤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12.2018年《细胞》期刊报道,中国科学家率先成功地应用体细胞对非人灵长类动物进行克隆,获得两只克隆猴——“中中”和“华华”。回答下列问题:
(1)“中中”和“华华”的获得涉及核移植过程,核移植是指_____________。通过核移植方法获得的克隆猴,与核供体相比,克隆猴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_______(填“减半”“加倍”或“不变”)
(2)哺乳动物的核移植可以分为胚胎细胞核移植和体细胞核移植,胚胎细胞核移植获得克隆动物的难度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体细胞核移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哺乳动物核移植的过程中,若分别以雌性个体和雄性个体的体细胞作为核供体,通常,所得到的两个克隆动物体细胞的常染色体数目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性染色体组合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
【答案】 (1). 将动物的一个细胞核,移入一个已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 (2). 不变 (3). 小于 (4). 胚胎细胞分化程度低,恢复全能性相对容易 (5). 相同 (6). 不同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动物核移植技术的有关知识。动物核移植是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已经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成为动物个体;哺乳动物的核移植可以分为胚胎细胞核移植和体细胞核移植,由于动物胚胎细胞分化程度低,恢复其全能性相对容易,而动物体细胞分化程度高,恢复其全能性十分困难,因此体细胞核移植难度明显高于胚胎细胞核移植;克隆动物的细胞核来自供体,其染色体和供体一致,雌性供体和雄性供体的常染色体相同,性染色体前者是XX,后者是XY。
【详解】(1)核移植是指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已经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胚胎最后发育成为动物个体;通过核移植方法获得的克隆猴的细胞核来自供体,因此克隆猴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和供体一致;
(2)胚胎细胞核移植的难度小于体细胞核移植,其原因是动物胚胎细胞分化程度低,恢复其全能性相对容易;
(3)哺乳动物雌性个体和雄性个体的体细胞染色体常染色体相同,性染色体前者是XX,后者是XY,因此分别以雌性个体和雄性个体的体细胞作为核供体,通常所得到的两个克隆动物体细胞的常染色体数目相同,性染色体组合不同。
【点睛】本题回答核移植概念时,要叙述全面准确,不能漏掉、写错“去掉细胞核”、“卵母细胞”等关键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