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河南省非凡联盟2020届高三调研考试(解析版)
展开河南省非凡联盟2020届高三调研考试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玉门老城(老君庙)是新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至20世纪80年代,玉门市总面积扩张到1. 35万平方千米,人口13万余人,但是到了2001年玉门老城却出现了人走楼空、弃楼遍地的现象。目前,玉门市正在进行产业升级和转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20世纪80年代以前,玉门市迅速扩张的主要因素是( )
A. 石油 B. 水资源 C. 地形 D. 交通
2. 2001年玉门老城出现弃楼遍地的原因是( )
A. 房地产过度开发 B. 石油资源枯竭
C. 生态环境恶化 D. 城市新区建设
3. 玉门老城未来的发展方向是( )
A. 增加资金技术投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B. 争取国家贫困资金,延长化工产业链
C. 调整产业结构,建设商品粮生产基地
D. 开发风能等新能源,建设新能源城市
【答案】1. A 2. B 3. D
【解析】
【分析】1.本题考查影响玉门市迅速扩张的主要因素。可以从当地的地理背景和矿产资源着手考虑。
2.本题考查城市衰落的原因以及区域认知的核心素养。根据材料信息即可推断玉门老城衰落的原因是石油资源枯竭。
3.本题考查玉门老城未来的发展方向。城市的发展方向一定要依托当地的优势资源,扬长避短,合理开发。
【1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玉门市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玉门老城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依靠石油资源的开发,属于因资源而兴起的城市,A正确;水资源丰富、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是玉门城市发展的有利条件,但不是其迅速扩张的最主要因素,故BCD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房地产过度开发玉门老城出现弃楼遍地无必然联系,故A错误;玉门老城区出现弃楼遍地主要是由于石油资源枯竭,属于因资源枯竭而衰落的城市,B正确;从材料中无法看出玉门老城区生态环境在恶化,故也不会导致出现弃楼遍地现象,C错误;城市的发展与工业的发展关系密切,石油资源的枯竭导致石油产业衰落,劳动力大量外迁,是玉门老城出现弃楼遍地的主要原因,城市新区的建设不会导致老城区弃楼遍地,D错误;故选B。
【3题详解】
玉门老城科技水平低,不利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A错误;由上题解析可知,玉门老城衰落的原因主要是石油资源的枯竭,当地已不再适宜发展化工产业,B错误;建设商品粮基地会加剧当地水资源紧缺,C错误;开发新能源,建设新能源城市利于促进玉门市的复兴,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难度适中,根据材料和图示信息可以推断,玉门市的兴起和老城区的衰落都与石油资源的开发密切相关,沿着这个方向思考,不难解答该题。
产业生态化是指产业生态系统模仿自然生态循环,通过不同企业或工艺流程间的耦合及资源共享,追求更高的资源利用率和最小化的废弃物产出。下图为2005-2015年广州市产业生态化水平综合演变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广州产业生态化水平年增长率最快的时段是( )
A. 2005-2007年 B. 2007-2009年
C. 2009-2011年 D. 2013 -2015年
5. 广州产业生态化水平的演变,会导致广州( )
A. 城市规模扩大 B. 失业人口增多
C. 生态环境转好 D. 植被覆盖增加
6. 2008年广州产业生态化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 金融危机,生产效率下降 B. 产业结构调整,重工业发展
C. 工业发展迅速,能源紧张 D. 交通建设落后,交通拥堵频发
【答案】4. A 5. C 6. A
【解析】
【分析】1.注意题干设问为增长率,直接读图即可判断。
2结合题组文字材料对产业生态化概念的解释即可判断。
3. 根据材料信息判断,产业生态化水平下降,说明资源利用率下降,且废弃物产出增多。据此回答该题。
【4题详解】
在该曲线图中,斜率越大说明广州产业生态化水平年增长率越快,直接从图中可以读出2005-2007年广州产业生态化水平年增长率最快。故A正确。
【5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广州产业生态化水平整体稳步提升,产业生态化水平整体稳步提升表示资源利用率提高、废弃物产生减少,由此可以判断广州生态环境转好,与城市规模、失业人口、植被覆盖等关系不大。故C正确,ABD错误。
【6题详解】
B,C,D等三个选项都不会造成只有2008年出现产业生态化水平下降的情况(即这些因素的影响往往是长时期的渐变过程),只有A选项金融危机的出现,使得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广州市经济发展受到较大的冲击,生产要素得不到充分利用,生产效率下降造成单位经济产出的资源消耗量上升,广州市产业生态化发展总体水平有所下降。故A正确。
【点睛】本题难度较低,解答本题需要充分挖掘图文信息,理解产业生态化水平的定义和内涵。
由于东临战乱纷争不断的西亚地区,南与非洲大陆隔地中海相望,且内部包含曾受战乱困扰、经济相对落后的巴尔干半岛,特殊的地缘位置、地理空间的临近性使得欧洲在历史上一直是西亚、北非国家难民迁移的传统目的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希腊滞留难民数量远多于其他国家的原因是( )
A. 位于难民迁移的重要交通节点
B. 人种民族与西亚北非等国相同
C. 对待移民有宽松的接收政策
D. 经济发达人口容量大
8. 大量接收难民,对德国的主要影响是( )
A.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B. 加重人口老龄化
C. 增加基础设施压力 D. 提高科技研发能力
【答案】7. A 8. C
【解析】
【分析】本题通过欧洲的难民人数和空间分布特征考查人口迁移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和欧洲国家人文特点判断。
2.从组成难民的人员特征推断对德国的影响。
【7题详解】
注意材料信息“西亚地区”的战乱导致的难民,希腊位于难民迁往欧洲的交通要道,因此滞留人员较多,故A正确;希腊与北非、西亚都是白色人种,且欧洲绝大多数国家人种都是白种人,希腊在人种上无特殊性,B错误;对待移民有宽松的接收政策不是希腊所特有的,欧洲很多国家的有类似的移民政策,C错误。希腊相比德国、英国等欧洲经济强国,经济相对落后,D错误。故选A
【8题详解】
注意接收的是大量难民,因此会加大基础设施压力,C正确;难民的文化素质不确定,所以不一定能提高科技研发能力和产业结构优化,AD错误;由于德国老龄化程度高,移民的迁入可以缓解老龄化程度,B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难度适中,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欧洲国家的人文地理特征,尤其是人口特征,结合所学的人口迁移的影响不难解答。
图甲为山西省忻州市河头村黄土高原民居(窗户分为上下两层,上面为白色的麻纸,下面为玻璃),图乙为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王下乡洪水村的金字型茅草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图甲的窗户上面是麻纸,下面是玻璃的原因( )
A. 夏季增强太阳辐射,冬季削弱太阳辐射,散失热量
B. 夏季削弱太阳辐射,冬季阻挡大气辐射,热量不易散失
C. 夏季增强大气逆辐射,冬季削弱太阳辐射,散失热量
D. 夏季增强地面辐射,冬季削弱地面辐射,热量不易散失
10. 金字型屋顶的两端用藤条搭成不封闭的网格的原因是( )
A. 防止蛀虫 B. 抵御台风
C. 美观大方 D. 空气流通
11. 甲、乙两地民居景观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气候不同 B. 距海的远近
C. 海拔的高度 D. 生活习惯
【答案】9. B 10. D 11. A
【解析】
【分析】地理环境各要素都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整体,各地民居都要与当地地理环境相适应,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而不同区域之间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导致了民居的差异。据此解答该题。
【9题详解】
由题可知,窗户上面是麻纸,夏季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麻纸是白色,起到反射太阳辐射作用,削弱到达屋内的太阳辐射,冬季大阳高度较小,太阳辐射能穿过玻璃到达屋内,玻璃透光有利于太阳辐射进入,玻璃阻挡大气辐射,热量不易散失,故B正确。
【10题详解】
金字型屋顶的两端用藤条搭成不封闭的网格对防止蛀虫作用不大,A错误;金字型茅草屋的房屋结构本身不能抵御台风的侵袭,故两端用藤条搭成不封闭的网格抵御台风意义不大,B错误;美观大方不是其考虑的主要原因,C错误;图乙民居地处海南,主要以热带雨林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为主,终年降水多,潮湿闷热,故用藤条搭成不封闭的网格主要是加强空气流通,使居住条件更加凉爽舒适,D正确。
【11题详解】
由于两地地理位置不同,导致气候不同,热量条件不同,为适应当地的地理环境,两地民居产生了不同的特征。故A正确。
【点睛】本题难度适中,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及其在民居上的应用。依据两地各自独特的地理环境进行分析不难解答。
苏达尔沟是毛布拉孔兑(黄河的支流)一条十分典型的季节性沙澳沟谷,风沙活动强烈。根据地貌、地表沉积物、植被以及景观特征,将苏达尔沟分为上游砒砂岩沟壑区和下游沙地沙丘区。苏达尔沟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工程于2018年4月26日全面开工建设,其中造林种草1299.14 hm2,封育治理196.60 hm2;沙障52.39 hm2。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苏达尔沟风沙活动最强烈的季节是(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13. 砒砂岩沟壑区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 )
A. 削减风力 B. 防治水土流失
C. 减轻沙尘暴 D. 增加河流流量
14. 苏达尔沟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建成后( )
A. 实现苏达尔沟全年有径流 B. 有效增加大气降水
C. 荒漠化发展速度得到抑制 D. 河流结冰期缩短
【答案】12. A 13. B 14. C
【解析】
【分析】1. 要确定风沙活动最强烈的季节,可以从风沙活动的成因进行分析。
2.从砒砂岩沟壑区的位置位于苏达尔沟的上游可以推断出结果。
3.明确苏达尔沟小流域综合治理主要目的即可正确解答。
【12题详解】
风沙活动的产生要有较强的动力,和丰富的松散沉积物。而当地春季多大风,且植被尚未复苏,土壤干燥,多风沙活动。故A正确。
【13题详解】
注意关键信息“沟壑区”,且从图中可以看出其位于苏达尔沟的上游,由此可以判断该地水土流失严重,则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防治水土流失。故B正确。
【14题详解】
由于该地年降水量少且集中在夏季,且没有高大山地带来的冰川融水补给,因此无法实现苏达尔沟全年有径流,A错误;对于干旱地区来说,植被的增加带来的蒸腾作用较弱,大气中水汽增加不明显,无法有效增加大气降水,B错误;根据材料可知,苏达尔沟是一条典型的季节性沙澳沟谷,说明苏达尔沟实行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主要目的是抑制,荒漠化发展速度,故C正确;河流结冰期与植树种草无关,D错误。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需要熟悉当地的多风沙的地理背景,从而明确苏达尔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目的。
树莓被西方人誉为“贵族水果”,采摘机械化程度低,且存储条件要求高,价格高昂。2008年以前,我国树莓种植主要分布在江浙一带,内陆省份种植规模较小。国家级贫困开发重点县封丘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黄河滩区,树莓种植始于2000年中国林科院948科技项目,种植户数变化不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2008年以前内陆省份种植树莓较少的主要原因有( )
A. 当地市场较小 B. 气候条件限制
C. 地形地质复杂 D. 机械化水平低
16. 促使封丘县开始树莓种植的主导因素是( )
A. 市场 B. 政策 C. 土壤 D. 交通
17. 导致封丘县树莓种植户数变化不定主要原因是( )
A. 树莓价格昂贵,市场需求量小 B. 机械化程度低,人工成本高
C. 缺乏对市场的预判,种植存在盲目性 D. 存储要求高,加工能力不足
【答案】15. A 16. B 17. C
【解析】本题考察农业的区位因素。
【15题详解】
根据材料中“贵族水果”“价格昂贵”等信息可以判断树莓为高端水果,内地经济相对落后,当地市场较小;而树莓存储条件要求高,不便于长途运输至经济发达地区,因此内陆省份种植较少。气候条件、地形地质和机械化水平不是其种植较少的主要原因。故正确答案选择A。
【16题详解】
从材料信息中“中国林科院948科技项目”可以判断其开始种植树莓的主导因素是政策。故正确答案选择B。
【17题详解】
由于农民信息不通畅,对市场需求把握不够精准,盲目种植影响效益,导致树莓种植户数变化不定。故正确答案选择C。
热带辐合带是南北半球气流汇合的地带,主要分为季风辐合带和信风辐合带。季风辐合带是指在北半球夏季,西南季风与东北信风相遇而形成的热带辐合带;信风辐合带是指东南信风直接和越过赤道的东北信风相遇组成的辐合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图示辐合带的主要分布区( )
A. 气压较高 B. 多晴朗天气
C. 多大风 D. 多上升气流
19. 对甲、乙两图辐合带位置影响最大因素是( )
A. 直射点位置 B. 海陆分布
C. 洋流性质 D. 地形地势
【答案】18. D 19. A
【解析】
【分析】本题通过对热带辐合带的介绍考查考生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以及气压带风带的成因。
1.气流辐合区空气被迫抬升,盛行上升气流,往往多阴雨天气。
2.结合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的原因回答。
【18题详解】
辐合带是南北半球气流汇合的地带,因此其气压较低,多上升气流(水平运动较弱),多阴雨天气。故D正确。
故选D
【19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两图分别是不同季节的辐合带分布情况,其主要原因是直射点的位置移动导致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变化,而海陆分布、洋流性质、地形地势等因素对甲、乙两图辐合带位置影响很小。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难度适中,熟练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和移动的原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牛轭湖又称河迹湖,是由于河流的变迁或改道,曲形河道自行截弯取直后留下的旧河道形成的湖泊。下图为北半球某河流平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0. 甲、乙两地沙洲形成的作用力为( )
A. 甲——水流惯性力 乙——水流惯性力
B. 甲——水流惯性力 乙——地转偏向力
C. 甲——地转偏向力 乙——地转偏向力
D. 甲——地转偏向力 乙——水流惯性力
21. 丙地地貌( )
A. 以山地丘陵为主 B. 为断块上升形成
C. 河流冲刷较严重 D. 海拔不断升高
22. 未来最容易形成牛轭湖的位置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20. B 21. C 22. C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通过牛轭湖考查河流地貌的形成原因及其应用。
1.根据河水在凹岸和凸岸所受到惯性力和地转偏向力来分析。
2.弯曲河段,凹岸以侵蚀为主,凸岸以堆积为主,据此回答该小题。
3.根据材料可知,牛轭湖是河流的变迁或改道,曲形河道自行截弯取直后留下的旧河道形成的湖泊,与河流侵蚀和堆积作用的差异有关,据此解答该题。
【20题详解】
甲处沙洲位于河流的凸岸,受流水惯性力的影响,凸岸泥沙堆积作用明显,形成沙洲;乙处为平直河段,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岸泥沙堆积作用强,形成沙洲。故B正确。
【21题详解】
由图中等高线可以判断该区域海拔低于500米,属于丘陵和平原区,不属于山地;图中没有断层分布;由于位于河流的凹岸,河流侵蚀作用强;不能判断其海拔是否在上升。故C正确。
【22题详解】
由题干材料可知,牛扼湖形成河流曲流处,图中①②③④均位于河曲处,其中②和④位于凸岸处,侵蚀作用弱,①和③位于凹岸处,侵蚀作用强,但③处受丘陵的阻挡,河流不易截弯取直改道;①处北侧为冲积平原,较③处更容易受侵蚀截弯取直改道,留下③处形成牛扼湖。如下图。
故C正确,ABD错误。
【点睛】本题难度适中,解答该题需要具备较强的知识迁移和运用能力,掌握河流地貌的发育过程和成因是解答本题组的关键。
四川贡嘎山最高峰海拔7556米,该地区分布着豹和雪豹两种猫科动物。豹是典型的森林型封闭生境动物;而雪豹是一种常在雪线附近和雪地间活动的动物,夏季可在3000- 6000米的高山上见到,冬季多随着食物而迁徙下降至2000—3500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 夏季,贡嘎山雪豹主要栖息地所属的自然带是( )
A. 山地针叶林带和常绿阔叶林带
B. 山地针混交林带和高山灌丛草甸带
C. 永久冰雪带和常绿阔叶林带
D. 高山流石滩稀疏植被带和高山灌丛草甸带
24. 据科学家观测,贡嘎山地区豹偶尔会进入雪豹的活动区域,其主要目的是( )
A. 捕食猎物 B. 获取水源
C. 躲避天敌 D. 扩大领地
25. 随着全球变暖,在一定时期内贡嘎山地区( )
A. 豹的活动上界可能升高,雪豹的活动范围可能下移
B. 豹的活动范围可能缩小,雪豹的活动范围可能扩大
C. 豹的活动范围可能扩大,进入雪豹的活动区域增多
D. 豹完全占据雪豹的生存空间,雪豹面临灭绝的危险
【答案】23. D 24. A 25. C
【解析】
【分析】本题结合雪豹的栖息环境,考查山地的垂直地带性规律。
1.夏季气温高,山坡上的积雪大量融化,雪豹会随猎物向高处迁移至雪线附近。
2. 豹和雪豹两者有共同猎物,而雪豹会在冬季随猎物向低海拔地区迁移,遭遇豹的可能性增加。
3.全球变暖,平均气温上升,雪线上移,据此回答该小题。
【23题详解】
贡嘎山位于四川西部,最高峰海拔7556米,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明显。夏季雪豹主要生活在雪线附近或雪地,距雪线最近的自然带就是高山流石滩稀疏植被带和高山灌丛草甸带,冬季可能会下降至针叶林带。故D正确。
故选D
【24题详解】
豹是森林型封闭生境动物,主要生活在森林带,但有时也越过林线来到高山灌丛草甸带。豹和雪豹均为肉食性动物,两者有共同猎物,有时豹会为了捕食猎物来到林线以上地带活动,A正确;森林带比林线以上地带水源丰富,不可能是为了获取水源,B错误;豹处于食物链顶端,躲避天敌可能性非常小,C错误;题干已经说明豹只是有时会进入雪豹的活动区域而不是占据雪豹的活动区城,因此主要目的也不是为了扩大领地,D错误。
【25题详解】
随着全球变暖,在一定时期内,贡嘎山的林线、雪线都可能上升,因此豹的活动范围可能扩大,进入雪豹活动区域更加频繁,而雪豹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但短期内完全占据雪豹生存空间的可能性不大。故选C。
【点睛】本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准确提取材料信息,并熟练掌握山地垂直地带性规律。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第26-28为必做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9-30为选做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汤逊湖位于武汉市东南部,是国内最大的城中湖,是武汉市的备用水源地。汤逊湖流域属于中囯长江中下游典型的平原水网地区。汤逊湖湖泊群周边人口密度不断增加、产业园与开发区的快速建设以及水产养殖的迅猛发展,汤逊湖湖泊群出现了严重的水环境问题,武汉市提出实施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完善汤逊湖水系与大东湖水系、梁子湖水系的水力联系,通过引江济湖和湖湖连通,将¨死水”变“活水”,恢复汤逊湖湖泊群的水生态环境。下图为汤逊湖水系连通工程示意图。
(1)简述汤逊湖对武汉的作用。
(2)分析汤逊湖水污染严重的原因。
(3)连通工程完成后,汤逊湖生物多样性明显好转,分析其原因。
(4)除连通工程外,还可采取哪些措施恢复汤逊湖生态环境。
【答案】(1)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改善气候;维持生态平衡;提供城市用水。
(2)城市发展,用地面积增加,围湖造田使得湖泊面积缩小,水系割裂,水体自净能力降低;位于城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排放过多;水产养殖业发展,湖泊营养物质过剩。
(3)连通工程完成后,汤逊湖与外界水体交换增加,流动性增强,水质变好,适宜生物生存;连通工程增强了汤逊湖与其他湖体的联系,使得原来碎片化的栖息地联系起来,更适宜繁衍生息。
(4)限制水产养殖业规模;对工业污水、生活污水等处理后再排放;加强对湖水水质、污水排放等的监测;完善法律法规,扩大宣传,提高居民环保意识。
【解析】
【详解】(1)汤逊湖流域属于中囯长江中下游典型的平原水网地区,具有抵御洪水,调节径流的作用。湿地能够改善气候,维持生态平衡。是武汉市的备用水源地,能够提供城市用水。
(2)汤逊湖湖泊群周边人口密度不断增加、产业园与开发区的快速建设以及水产养殖的迅猛发展,汤逊湖湖泊群出现了严重的水环境问题。城市发展,用地面积增加,围湖造田使得湖泊面积缩小,水系割裂,水体自净能力降低。是国内最大的城中湖,位于城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排放过多,超过湖水的自净能力。水产养殖业发展,湖泊营养物质过剩,加重水污染。
(3)武汉市提出实施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完善汤逊湖水系与大东湖水系、梁子湖水系的水力联系,通过引江济湖和湖湖连通,连通工程完成后,将¨死水”变“活水”,汤逊湖与外界水体交换增加,流动性增强,水质变好,适宜生物生存。连通工程增强了汤逊湖与其他湖体的联系,使得原来碎片化的栖息地联系起来,更适宜繁衍生息,所以生物多样性明显好转。
(4)除连通工程外,还可以限制水产养殖业规模,防止营养物质过盛。对工业污水、生活污水等处理后再排放。加强对湖水水质、污水排放等的监测,保证湖泊水质。完善法律法规,扩大宣传,提高居民环保意识。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2018年某月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1)描述此时甲地区的天气状况并分析成因。
(2)判断图示月份并说明理由。
(3)推断未来3个月内上海的天气变化过程。
(4)如果乙天气系统势力偏弱,会如何影响我国南北方旱涝状况。
【答案】(1)天气状况:天气晴朗,风力较小。
成因:甲地区受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所以天气晴朗;在高气压控制下,风力较小。
(2)4-5月份。
原因:图中的锋面为暖锋,且暖锋位于华南地区;暖锋南侧为太平洋的高压脊线,说明此时锋面雨带在我国刚刚登陆。
(3)先以晴朗天气为主,后出现梅雨天气,最后出现伏旱。
(4)我国出现南涝北旱天气。乙为西太平洋副高,其势力偏弱时,我国锋面雨带在南方滞留时间长,北上时间晚,容易导致我国出现南涝北旱的天气。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依托气压场图考查气压中心的形成以及我国雨带推移规律。
(1)首先根据图示信息判断该地气压状况,再分析它对天气的影响。
(2)根据我国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判断月份。
(3)上海位于长江流域,根据我国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判断长江流域的天气变化过程。
(4)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势力强,则锋面雨带向北推移速度快,反之则推移速度慢,南北方会出现不同的天气状况。
【详解】(1)根据图示气压值分布情况可知,甲地受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逐渐升温,水汽不易凝结,形成晴朗天气。盛行下沉气流时,水平气流弱,风力小。
(2)根据图示信息判断,图中锋面是是暖锋。该暖锋由南向北运动,刚刚登陆我国东南沿海,根据我国雨带推移规律可知,此时大概是4-5月。
(3)根据上题结论,图示时间大概是4-5月,上海地区雨带未至,天气以晴朗为主,随后锋面雨带继续北进,6月中旬左右到达长江流域,长江流域出现长达一个月左右的梅雨季节。7-8月雨带推移到华北或者东北地区,长江流域出现伏旱天气。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乙天气系统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中心,我国雨带的推移由其主导。当它势力偏弱时,锋面雨带向北推移慢,停留在南方时间长,我国东部地区会出现南涝北旱现象。
【点睛】本题难度适中,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我国雨带推移的规律,及其对南北方天气的影响。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漠百万”计划由摩洛哥政府提出,计划发展清洁能源,并在2020年建成世界上最大的集中式太阳能发电厂。瓦尔扎扎特地处摩洛哥腹地,有“沙漠之门”之称。作为“沙漠百万”计划的一部分,摩洛哥将借助撒哈拉沙漠丰富的日照资源来发展清洁能源。该太阳能发电项目由我国山东电建三公司和西班牙共同承建,将在沙漠中树立起800排、共50万面“太阳镜”,它们指向天空并且可以全天移动以追踪太阳。该发电站需从当地的水库抽取大量的水来清洁和冷却镜面。四期项目完全建成后,不仅能使摩洛哥摆脱能源困境,为该国提供近50%的电力供应,使超过100万的家庭将用上清洁能源,还可以把富余的电能出口到欧洲。如图示意瓦尔扎扎特地理位置。
(1)指出瓦尔扎扎特建设太阳能发电站的有利自然条件。
(2)分析太阳能发电站工程由中国和西班牙承建的原因。
(3)说明瓦尔扎扎特太阳能发电站建设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4)简述瓦尔扎扎特太阳能发电站对摩洛哥经济发展的意义。
【答案】(1)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大;位于内陆腹地,降水稀少,晴天多;山地面积广阔,有利于大面积铺设太阳能发电板;有水库提供清洁和冷却用水。
(2)摩洛哥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落后,资金短缺;太阳能发电站工程建设技术要求高、难度大,该国缺乏专业技术人才;中国和西班牙在太阳能发电工程建设方面具有技术和资金优势,且两国共同承建可提高工程建设效率,缩短工程建设周期。
(3)大量抽取河水清洗和冷却太阳能镜面加剧当地水资源短缺;太阳能聚热塔反射的强光和热量可能灼伤途经发电站上空的飞鸟;工程建设会破坏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4)缓解该国常规能源不足;带动当地与太阳能发电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制造业水平;将当地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增加国家经济收入;改善因化石能源使用而产生的环境问题。
【解析】
【分析】(1)从纬度、大气环流、地形等角度分析建太阳能发电站的有利自然条件。
(2)本题要从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分析摩洛哥的不足,以及中国和西班牙的优势条件。
(3)可以从水资源,飞行的鸟类以及生态环境方面进行分析。
(4)太阳能电站的建设对经济的意义可以从拉动消费和相关产业发展、提供就业、缓解能源不足等方面展开分析。
【详解】(1)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纬度高低、天气状况、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短等。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位于35°N附近,纬度较低,海拔较高,空气较为稀薄,太阳辐射强。除此之外,地形条件和是否有冷却水源也会影响太阳能电站的建设和运行。
(2)太阳能发电站的建设需要具备较高的科技和工程施工水平,同时还需要足够的资金和工程技术人才支撑。而摩洛哥为发展中国家,这些方面比较欠缺。相反,中国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但是在基础建设和新能源开发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人才储备和资金都比较充足,与西班牙都具备建设大型太阳能电站的实力。
(3)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发电站需从当地的水库抽取大量的水来清洁和冷却镜面,会使本来缺水的摩洛哥水资源更加短缺。另外,该地树立起800排、共50万面“太阳镜”,反射大量的光热,可能对沿途飞行的鸟类产生伤害,同时大量的“太阳镜”占地面积大,会大量破坏当地的原生植被,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出现。
(4)虽然瓦尔扎扎特太阳能发电站的建设会带来一些环境问题,总的来说,利大于弊。它能够将当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大量就业岗位,提高居民的收入。
(二)选考题:请考生从给出的两道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9.【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夏威夷由太平洋中部的132个岛屿组成,旅游业是其支柱产业,旅游收入占当地生产总值的60%。2018年五月初夏威夷基拉韦厄火山喷发使得该地大部分旅游景点被关闭,损失严重。
(1)小明欲乘船或飞机到夏威夷旅游,请你帮他做出选择并说出理由。
(2)夏威夷应如何减轻火山爆发对经济的不利影响。
【答案】(1)乘飞机 夏威夷远离大陆,飞机速度快。 (或乘船乘船费用低,且沿途可欣赏海上风景)
(2)加强对火山的监测,完善预警机制;采取必要措施对旅游景点进行保护,减轻其易损性;丰富产业结构,提高其他产业的经济地位。
【解析】
【分析】本题结合旅游业的发展考查交通运输方式选择和旅游地的保护措施。
(1)依据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来选择合理的交通方式。
(2)着重从保护旅游业发展的角度进行阐述。
【详解】(1)夏威夷群岛位于太平洋上,只有海运和航空两种交通运输方式可以到达,但是海运速度慢,耗时长,安全系数低。而航空运输,速度快,节省时间,大陆游客多采用航空运输方式。
(2)夏威夷的经济支柱是旅游业,因此应主要从如何保护旅游资源和产业方面分析。火山爆发不能逆转,只能加强火山的监测和预警,保护好夏威夷群岛的旅游资源,做好游客安全保障措施,完善产业链条,发展其他相关产业。
【点睛】本题比较基础,出行的交通运输方式要根据不同的运输需求和运输方式的优缺点来合理选择。
30.【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互花米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系发达。植株茎秆坚韧、直立。互花米草适宜生活于潮间带,繁殖能力强,其繁殖体包括种子、根状茎与断落的植株。互花米草源产北美大西洋沿岸,中国1979年开始引种,后在我国迅速蔓延,取得了一定的生态和经济效益,但也带来了一系列危害。
(1)简述互花米草在我国迅速蔓延的原因。
(2)说出互花米草带来的危害。
【答案】(1)我国滩涂面积广阔;互花米草繁殖能力强;互花米草在我国缺少天敌。
(2)侵占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影响生物多样性;影响海水交换能力,导致水质下降;影响滩涂养殖(泥沙的快速沉降和淤积,堵塞航道,影响船只出港等)。
【解析】
【分析】1.本题考查的互花米草在我国快速疯长的原因。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即可解答。
2.本题考查的互花米草给我国带来的危害。从生物多样性、船只航行、水质等方面展开分析。
【详解】(1)根据材料可知,互花米草引入我国后,因为其生命力顽强,对环境适应性强,种子容易传播,繁殖能力强,对中国的环境适应良好,因为是外来物种,没有天敌,所以迅速蔓延开来。
(2)互花米草入侵中国后,由于其缺乏天敌,迅速繁衍,对本土物种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破坏近海生物栖息环境,使,物多样性减少,堵塞航道,影响船只出港,影响海水交换能力,导致水质下降,并诱发赤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