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
展开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
第Ⅰ卷 选择题(共7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读我国某景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2题。
1. 若图中急流段高差为55 m,则图中甲与丙地高差约为( )
A. 355 m B. 400 m C. 445 m D. 490 m
2. 某日一登山旅行者到达甲处,观察的现象可信的是( )
A. 可看到湖畔乙处游人戏水 B. 发现山顶处悬崖峭壁林立
C. 发现丁所在方位地势最低 D. 急流段的漂流者向西漂去
下图为图上面积15 cm×15 cm的云南省昆明市(25°N,103°E)某楼盘平面户型图。读图,完成3-4题。
3.该图的比例尺大约为( )
A. 1∶10 B. 1∶100 C. 1∶1 000 D. 1∶10 000
4.三个卧室相比( )
A. 主卧室冬暖夏热,采光较差 B. 主卧室冬暖夏凉,采光较好
C. 次卧室冬暖夏凉,采光较好 D. 次卧室冬暖夏热,采光较好
某日,到开罗(东二区)旅游的小明在当地时间22:50收到同学在山东青岛拍摄后立即传来的照片(如图:青岛著名的“石老人”日出景观)。略去网络传输时间。结合图文资料,完成5-6题。
5.拍照时,北京时间可能是( )
A. 6月8日 4:50
B. 12月8日 4:50
C. 6月9日 16:50
D. 12月9日 16:50
6.小明在开罗游玩了一个星期,回到青岛后,也想在同一地点同一时刻拍摄同样景象的照片(不考虑天气状况),那么,拍摄日期可以选择在( )
A. 6月15日
B. 7月6日
C. 12月15日
D. 1月5日
某旅客于2017年8月14日,在河西走廊最西端的国家某地质公园进行考察,该地质公园约位于93ºE、40.5ºN,属于古罗布泊的一部分。公园中的特殊地貌,东西长约15千米,南北宽约2千米,土质坚硬,呈浅红色,与黑色的戈壁滩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下图为该游客于14∶30(北京时间)拍摄该地貌的局部景观照片。请回答7-9题。
7.图中特殊地貌主要形成于( )
A.风化作用
B.风力侵蚀作用
C.流水侵蚀作用
D.断裂抬升作用
8.图中特殊地貌的物质组成主要来源于( )
A.风力堆积作用
B.固结成岩作用
C.流水沉积作用
D.冰川堆积作用
9.拍摄者位于该地貌的( )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东南方向
石河一般多发育在0℃海拔高度附近,高大山地冻土层发育,其山坡上崩解的巨大块砾顺着湿润的碎屑垫面发生整体运动,大量砾石充填凹槽或沟谷形成石河景观。读“新疆天山地形剖面示意图和天山石河景观图”。完成10-12题。
10.天山上的石河最可能分布在( )
A. 500米以下 B. 1500-2000米
C. 2500-3000米 D. 3500-4000米
11.天山石河景观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
A. 冻融堆积 B. 冻融侵蚀
C. 流水堆积 D. 流水侵蚀
12.天山石河景观分布明显的地带主要在( )
A. 南坡沟谷 B. 北坡沟谷
C. 南坡高地 D. 北坡高地
渭北“旱腰带”,因在卫星遥感影像图上呈浅黄色带状地形而得名,也称渭北山地。东西长近400公里,平均海拔700米左右。该地区历史文化遗迹丰厚、石灰岩储量丰富,但森林植被稀少、水资源短缺。读图完成13-15题。
13.陕西省历来旱灾频发,但“旱腰带”地区号称十年九旱。其与渭河平原相比旱灾更为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A. 低山丘陵,石灰岩分布,地表水难以留存
B. 沙土广布,水分下渗严重
C. 降水太少
D.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14.该地区是陕西省水泥、石灰、石料等建材的主要来源地。对于当地大力发展采石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石灰石资源丰富,市场需求大 B. 改变地形地貌
C. 加剧地质灾害 D. 生态破坏小,修复成本低
15.研究表明,“旱腰带”地区是世界上少有的优质苹果种植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多位于阳坡,光照充足 B. 雨热同期,利于果树生长
C. 灌溉条件优越 D. 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
锡林河是流经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一条内流河。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300毫米,降水集中在6~8月,4月存在春汛,但伏汛不明显。据此完成16-18题。
16.锡林河春汛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
A.地下水 B.大气降水
C.冰川融水 D.冰雪融水
17.锡林河伏汛不明显的主要原因是夏季( )
A.冻土融化,下渗量大 B.生活用水量大
C.植被繁茂,蒸腾量大 D.生产用水量大
18.该区域典型的自然景观是( )
A.森林 B.草原
C.荒漠 D.湿地
读下图“世界某区域图”,完成19-21题。
19.下列地区冬季降雪与图中雪带成因相似的是( )
A. 新疆天山北坡 B. 山东丘陵南坡
C. 日本西海岸 D. 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
20.关于圣劳伦斯河①②河段特征比较,正确的是( )
A. ①河段流速小于②河段 B. ①河段流量大于②河段
C. ①河段结冰期长于②河段 D. ②河段凌汛危害大于①河段
21.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乳畜业发达 B. 水能资源丰富
C. 钢铁工业原料充足 D. 运输谷物主要为稻米
科罗拉多河干流发源于美国西部落基山脉西坡,向西南流经犹他、亚利桑那、内华达、加利福尼亚等州和墨西哥西北端,注入加利福尼亚湾;全长2333千米,只有145千米在墨西哥境内;流域面积64.7万平方千米,流域内80 %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河水含沙量很高,河水混浊,呈暗褐色。据此完成22-24题。
22.与上游相比,科罗拉多河中下游的支流多为季节河,主要原因是( )
A. 洪水期水库蓄水使河流断流
B. 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
C. 灌溉用水的季节变化不均
D. 夏季冰川融水补给量大,冬季无补给
23.受人类活动影响,科罗拉多河越往下游,河水盐度越高。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河流下游水土流失严重 B. 河流下游纬度低,蒸发旺盛
C. 沿河灌区开渠引水灌溉 D. 大量引水使海水倒灌
24.科罗拉多河流域是美国进行水资源综合利用与开发的第一个流域,干流上已兴建水库11座,支流上修建水库95座,全面实行梯级开发。主要原因是( )
A. 河流落差大 B. 土地荒芜严重
C. 旱涝灾害多发 D. 流域面积广大
泥炭是一种经过几千年所形成的天然沼泽地产物,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煤。其绝大部分分布于高纬度、高海拔冷湿环境。位于欧洲西部的爱尔兰,以出产优质泥炭而闻名于世。结合图示信息回答25-27题。
25.与爱尔兰1月份多年平均气温、降水量最符合的是( )
A. -5 ℃,97 mm
B. -3 ℃,221 mm
C. 3 ℃,95 mm
D. 5 ℃,333 mm
26.爱尔兰最典型的自然带类型是( )
A. 亚寒带针叶林带
B.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 温带草原带
D. 苔原带
27.该岛之所以能形成深厚的优质泥炭层,取决于( )
A. 植被的覆盖率
B. 植物的种类
C. 植物的生长速度
D. 植物残体的分解速度
费尔南迪纳岛是东太平洋加拉帕戈斯群岛中的一个岛屿,面积635km2。该岛气候凉爽干燥,草类茂盛。岛上鸟类众多,但少有哺乳动物。每年6月天气骤然变化“浓湿雾”从海上汹涌而来。据此回答28-30题。
28.下列与费尔南迪纳岛成因相同的是( )
A.菲律宾群岛 B.夏威夷群岛山口
C.马达加斯加岛 D.马尔代夫群岛
29.关于费尔南迪纳岛上“浓湿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受南赤道暖流影响,水汽充足 B.“浓湿雾”从东北方向涌来
C.受寒流影响,水汽易凝结成雾 D.雾的形成与大气透明度有关
30.费尔南迪纳岛缺少哺乳动物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长期远离大陆,物种交流较少 B.岛屿面积较小,食物资源不足
C.气候干燥凉爽,难以适应环境 D.火山活动频繁,生存难度较大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25分)
二、综合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25分。
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5分)
2016年8月份,山西吕梁山区遭遇短时强降雨,一处位于海拔1300m、坡度40°的南向坡地发生严重水土流失,中石化榆济天然气管道JLS149#号桩出现42米外露。为防止管道外防腐层长期暴露以致降低使用寿命,需要及时对管道进行覆盖。下图为该次水土流失和管道覆盖工程示意图。示意图中所用生态袋是由优质塑料原料制成的网格状袋子,具有透水透气不透土的特性。在工程中,就地取土或其他填充物将生态袋填装满后,码砌到高陡山坡地表,用以防治水土流失。从施工后至2017年7月,近一年的监测,生态袋覆盖区达到“工程和生态效果良好”,预计5-7年后,该工程所用“生态袋”将发生大批量破损,需在破损前补种灌木等树种。
(1)说出短时强降雨后吕梁山区河流的水文变化。(6分)
(2)分析上述工程所选草种需具备“常年耐旱”特性的原因。(9分)
(3)指出监测人员得出“工程和生态效果良好”的依据。(6分)
(4)说出后期补种灌木等树种的目的。(4分)
参考答案
1-5DDBBA 6-10BBCDD 11-15ABADC
16-20DDBCD 21-25DBCAC 26-30BDBCC
31.(1)流速加快,径流量增大,河水含沙量增大,洪峰提前。(6分)
(2)地处内陆的温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较少;坡度较大,地表径流快,地表存水量少;位于阳坡,夏秋季光热充足,地表水蒸发量大;位于冬季风背风坡,冬季降雪较少,冬春季节干旱;海拔高,地处偏远,难以进行人工灌溉和养护。(9分)土壤干旱,地下水位低。
(3)山体坡度保持稳定;水土流失得到控制;内部管道保护完好;地表植被得以恢复。(6分)
(4)提高植被对水土保持的能力,增加和保持生物多样性。(4分)抗旱